-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諧教育、成功教育的改革試驗給我省學校美術教育注入了新的內涵?v觀現行小學美術教育,重視了學生對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而淡化、忽視了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的培養。也就是說,美術欣賞課得不到真正的關注和重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熱情。究其原因,傳統的美術欣賞課存在三個偏差:
1、教學目標與教師要求之間的偏差
美術欣賞課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比較高,從理性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要求教師必需具備良好的美術素質和對美有敏銳的洞察力、鑒別力。
2、過程與結果之間的偏差
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注重以審美結果的獲得,忽視了審美欣賞過程的融入與參與。對欣賞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的因子缺少挖掘,忽視了對審美客體的情感感受,缺乏對美的事物的體驗。
3、主體與主導之間的偏差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在美術課的其他課型中得到廣泛應用。而在欣賞課中則存在著“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違背了“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的課堂教學原則。在這樣的教學課程中,學生掌握不了審美技能,嘗不到進步的愉快和成功的快感,更達不到深層的審美體驗,審美眼力滯留于表面層次,對審美的理解很難遷移,審美能力難于提高。
滯后的小學美術欣賞課堂教學影響了創造性美術教育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構建新型的、開放的、具有現代意識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所以,我們確立《“三元式”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驗》的課題,開展實驗和研究。
目的
通過實驗,設計出“三元式”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模式,并通過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一般視覺和觸覺方面的教育,使學生樂于參與欣賞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加強學生的批評、欣賞能力;通過對自然事物的欣賞和生活環境的體會,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增進其對物質世界和自然現象的美術特質和相互關系的認識;通過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想象創作的潛能,以求達到陶冶性情,美化生活的效果。
意義
正如岡布里奇所言:“一個人永遠不能窮盡對美術的探究,他會在其中不斷發現新的東西。偉大的作品,在每次觀賞時,看上去好像和以前都不同。它們好像與活生生的人一樣,令人揣摩不透。美術本身是一個令人興奮不已的世界,有著它本身獨特的法則和神奇的境界。”美術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與人們進行交流。讓學生進行美術作品欣賞的同時,喚起他們美的情感,達到藝術審美與道德教育相應的統一,促進人格發展。“三元式”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模式的設計,正是本著這樣的理念,來開展實驗工作的。
一、在實施過程中體現它特有的意義
1、重主體
“三元式”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模式的實施,注重使學生主體的審美情趣得到培養,審美參與、主體體驗、主體評析,以真正達到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通過“三元”感化,情感得到升華。
2、重過程
在“三元式”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模式的實施中,強調學生的過程參與,通過“分析客體──感受情景──體驗情感──交流反饋──外化創新”的教學模式的實驗,體現過程的流暢性、完整性和思維性。
3、重創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握好教學諸要素,注重欣賞的啟示性和潛在創作意識的挖掘,把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放在首位。使欣賞教學真正成為美術創新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重情感
如果欣賞不考慮到與學生的審美情感相溝通,就不會有什么指導效果。欣賞的引導如果過分偏重于知識性,就會造成硬性灌輸成人意識的危險。所以“三元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注重學生個體與學生群體及欣賞客體間的情感交流,以及學生個體與教師間的情感反饋。重視挖掘欣賞素材中的情感因子,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二、課題實驗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小學美術欣賞課中的基本內容和美術常識,理解欣賞課題的審美內涵,并初步掌握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模式方法。(認知目標)
2、通過欣賞、感受、體驗、交流、外化等過程的實施,掌握基本的欣賞技能,并在美術欣賞過程中,能應用所學技能知識,賞評作品。(技能目標)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欣賞課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體驗、賞評。從而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情感目標)
三、模式構成的內容
1、“三元式”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模式中“三元式”界定,主要包括兩層含義。首先,對欣賞客體 的三元素:學生個體、學生群體和教師,以及在教學中處于一個層面的三元素所構成的三極關系。
其次,在模式形成過程中的三元過程:a 認識過程:分析客體──感受情景──體驗情感;b 交流過程:交流反饋;c 感化
過程:外化創新。
2、構成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模式。完善的教學過程,重視教學的層次性、完整性、延伸性。
。1)分析客體──對欣賞客體的初步認識。
。2)感受情景──對客體細節、情景的感受。
。3)體驗情感──對客體所蘊含情感的淺層體驗。
。4)交流反饋──學生個體、群體、以及教師三者間的交流。
。5)外化創新──情感深層體驗,聯系外物,嘗試創新。
3、在模式構建過程中,正確處理好三大關系:
。1)欣賞與表現的關系
欣賞并非都是單純的觀賞而已,只有與表現聯系起來的欣賞活動,才是真正體現和表達欣賞目的和精神的活動。無論欣賞自己或別人的作品都會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在觀察、理解中得到表現能力上的提高。如:在欣賞外國優秀兒童作品中表現“和平”的題材時,學生除了在感受到外國小朋友對和平的理解后,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表現元素,來表達不同的對于“和平”的感受,這樣就使欣賞作品與自己的情感產生共鳴,并使之升華。在繪畫表現時,也應該滲透美術欣賞,讓學生從美術作品和優秀兒童畫的創作中喚起創作沖動。如欣賞一些中外類似的繪畫體裁;表現展開時的欣賞,著重于技法的滲透;表現最終時的欣賞,從制作完成的作品中反省,激發下一次表現的欲望,使課堂得到延伸,能力得到發展。所以欣賞教育應以審美為中心,既擴展表現活動的范圍又提高欣賞活動水準,只有這樣才是以培養完善人格為目標的教育。
。2)欣賞與應用的關系
在欣賞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審美意識,以及良好的審美觀,對促進學生的審美創造有其極為積極的作用,運用美的規律來創造生活,豐富了學生情感,啟迪了學生的智慧。諸如民間工藝品的欣賞,從欣賞中領悟傳統美術技能,并用傳統技能來表現新的事物。
。3)欣賞與人文精神的關系
美國教育家列維認為,美術教育應以人文學科為基礎,創作過程就是將形式賦予物質的過程,該過程從一個理念入手,通過一種媒介來表現這一理念。忽略了作品的形式和作者理念,人文精神就勢必被忽略。所以在欣賞教學中,從技能性的傳授提高到美術文化的層面中,更能反映素質教育中變專業教育為通才教育的改革思路。
4、模式形成中,注重欣賞教學的三結合
。1)專題欣賞與隨課欣賞相結合
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不是靠一節專題欣賞課就能解決的,所以在長期的各類美術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激發學生內在的審美情趣,逐步樹立良好的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的行為習慣,真正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審美氣質和審美理念。
。2)欣賞與創作相結合
在模式的形成中,注重學生的感受力、理解力的挖掘和培養,把對欣賞作品的直覺感知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審美體驗,是成功開展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欣賞教學的外延作用,立體型、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審美力、鑒賞力,逐步使之轉化為更有廣度、深度的審美創造。真正體現欣賞教學的內涵價值。
。3)欣賞與美術活動相結合
豐富的美術活動,以及富有情趣的審美情境,有利于促進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這種通過外在環境,以及特有的創作活動形式,來逐步完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辦法是行之有效的。在美術活動中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評價,直接為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提供了最直觀的審美經驗。
四、實驗結果
通過實驗,恰當地處理好了審美客體所涉及的三元素:即學生、學生群體、教師,并分別在小學各年段中開展輻射教學,檢驗了模式設計的實用性、科學性、適應性。為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開展積累了材料,提供了經驗。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學生對欣賞教學的熱情。
在教學中,豐富了學生的審美經驗,培養了學生的欣賞技能和審美能力,增強了對美術史、美學、美術評論等知識的初步了解,樹立了與社會、自然相協調的審美情操。在欣賞過程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以及良好的審美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審美鑒賞力和藝術表現力,豐富了學生的審美情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為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獲得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育論文-淺談欣賞教學03-18
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及作用03-08
淺談符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作用05-29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素描教學論文01-01
淺談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05-18
淺談音樂教學欣賞課中的體會03-19
淺談畫旋律線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12-08
淺談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03-26
淺談化學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