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行為職能外包的上風分析
[摘 要]淺析企業技術創新行為職能化分布的原因,闡述技術創新職能化分布引起的外包行為。對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 行為的分類進行分析,深進探討集群供給鏈為企業技術創新行為職能化外包提供的上風。作者以為,集群供給鏈形成的集聚而有序的企業生存環境,為現代企業實現技術創新職能化外包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集群供給鏈在企業技術 創新職能外包方面的上風,經常受到供給鏈網絡的能力不同、供給鏈整體利益與企業個體利益沖突、機會主義存在等 題目的制約。對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效治理,則有助于解決由于集群資源自我演化產生的上述題目,從而提 高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的效率和效益。[關鍵詞]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創新行為職能;外包上風
現代企業技術創新對多學科交叉技術和知識的依靠,以及有限資源的快速活動,決定了企業必須與其他組織合作以便交換和獲得各種知識、信息以及其他資源,一方面,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投進到技術創新鏈的某一或某些環節上,另一方面,在其他技術創新環節上依靠于外部組織把握和控制的資源,從而引起技術創新職能在企業間重新分配組合。Hippel(1988)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技術創新行為并非主要由產品制造商完成,而是在生產價值鏈中擔任相應職能的企業承擔創新源泉的角色(functional sources)。外包(Outsourcing)作為企業擴大資源利用范圍的一種形式,為企業以有限專用資源擔任創新源提供了途徑,在節約開發本錢和降低開發風險的同時加速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
集群是一個特殊地域內相互聯系的公司和機構的集中,具有產業發展的結構安排以及地域內實體間的聯系機制,不僅包含產業價值鏈的上下游企業,而且縱向拓展到下游顧客,以及橫向拓展到互補性產品的制造商和在產業內部通過技能、技術投進相關的企業。隨著成熟產業的需求較小變動和全球激烈的競爭,供給鏈對集群內企業提供的整合意向強烈表現出來(黎繼子等,2005)。集群供給鏈的地域——盟約型關系結構(周永紅,2006),使其成為技術創新的有效組織模式和存在方式之一,為企業技術創新的職能化分布和外包創造了其他組織形式無可相比的上風。
一、企業技術創新行為的職能化外包
埃里克·馮·希普爾關于創新職能源的研究結論表明,創新者的利潤期看和企業技術創新職能角色轉化的困難是影響產業價值鏈企業技術創新職能化的主要因素,這是由于:
1.創新者的期看利潤決定技術創新職能源的提供者。每個企業都?磩撔掠枚茸钚,而從創新中得到的創新收進最大。資料表明,在幾個企業中,只有那些期看從某類創新中獲取最可觀利潤的企業會比其他企業投進更多的資金,并終極將其他企業趕出市場(Hippel,1988)。由于不同企業對一個創新機會擁有不同的職能聯系,從而會形成不同的創新利潤期看。企業面對的創新機會越大,就會形成越高的創新利潤期看,也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往追逐創新。創新職能源的出現,揭示了產業價值鏈的不同職能位置與同一個技術創新機會的聯系差異化,造成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不愿意逾越的障礙。
2.角色轉化困難進步了企業追求技術創新的門檻。企業技術創新資源投進具有典型的專有資產的特征,一旦企業在技術創新中打算轉換自己的角色,則意味著對各項專有資源的重新投進。一方面,面臨由于知識的粘性(knowledge stickiness)存在阻礙技術創新隱性知識轉移的困境,另一方面,面臨專有資產投進昂貴的風險。對于企業技術創新中的隱性知識經常被視為專有資產并被作為貿易秘密而加以保護,當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隱性知識不能在內部獲得時,企業只能自己開發或通過同其他專家交談的方式以學習他們想知道的東西。由于個體和組織的學習能力不同,以及知識粘性的存在,進步了企業技術創新職員從外部成功獲得知識的門檻,即使有機會獲得競爭對手把握的隱性知識,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把握,而需要一定的條件。對于昂貴的專有資產投進,則構成了企業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基礎設施以適應新的職能角色的條件條件。
3.較高的期看利潤追求和角色轉換產生的高投進,揭示了某些行業的企業將技術創新活動外包的可能性。一旦企業熟悉或了解一項技術創新或某一創新組成部分以較低本錢由具有某一職能的企業提供時,追求技術創新的企業就必然通過外包的方式從創新源那里獲得希看得到的技術或知識,同時也因此相應減少企業自身對本項新技術或新知識的研究開發投資。這樣固然可以由于獲取本錢的降低獲得良好的短期回報,但是勢必損害企業在某一方面的技術能力的積累,特別是某些技術訣竅必須通過研究開發的過程才能學會。因此,技術創新活動外包可能使企業對外部組織的依靠程度日益擴大,久而久之可能失往對某一技術的開發能力,甚至是吸收能力。為了避免外包可能產生的這種消極影響,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外包需要企業創造合作開發的形式并積極參與。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合作方式的技術創新活動外包,能夠同時滿足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研究開發的要求,并且積極尋求各種組織形式,從而實現這種建立在合作基礎上的外包。
二、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行為
集群供給鏈使得企業處于大量組織實體密切相互接觸和交往的網絡結構中,一項技術創新項目隨時可能由于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或終止,企業單獨從事并成功實現一次貿易化的新產品/服務、新工藝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即企業不可能實施一次技術創新中包含的所有行為,而只能承擔其中一部分。由于每一次技術創新可能由不同的職能源發起,而且不同的企業在創新經歷中可能表現出不同的學習能力,因此,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的行為,表現為企業在不同的技術創新經歷中從事的與技術創新項目完成有關的活動,可能是直接構成技術創新項目實施過程的直接行為,也可能是間接促進項目完成的間接行為。
對于直接行為,根據Utterback(1971)經典的三階段模型,具體為:①新思想產生——來源于知識的碰撞(魏江,2002)——由理論學習、用中學、干中學以及補充性技術發展(Nieto,2003)獲得,因此,思想產生可以具體描述為技術創新職員或組織的學習行為。②題目解決或發展,即通過某種方式重新組合原材料和氣力(熊比特,1990)導致新產品/服務的出現或新工藝的應用,可能是采用不同質量的勞動對象,或使用不同水平的勞動工具(包括技術手段),或雇用不同技能的勞動者。因此,該階段創新行為存在于調整勞動對象、采納高水平勞動工具或雇用高技能職員方面。③實施和擴散,包括新產品生產和市場投進,例如營銷、分銷和零售行為,集群供給鏈企業通常將這一部分行為委托于價值鏈合作伙伴完成。
對于間接行為,可能產生于與技術創新高度相關的組織結構創新和職員創新(Knight,1967),包括變更工作分配、構建權力關系、溝通體系或獎勵系統,職員活動以及調整組織中職員的行為和信仰;也可能產生于受限的歷史性條件、具有路徑依靠性的企業制度和文化形成過程(Strambach,2002),包括規章制度變化以及企業資源的積累。由于地域集聚性,企業與其他組織包括政府和公共事務機構之間存在密切接觸,其創新行為外部其他合作者影響將更加深刻和頻繁,例如外部知識和技術應用程度(Kumaresan and Miyazaki,2000)或者合作關系的密切和友好程度,都可能制約企業技術創新進程。 三、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行為外包上風
從集群供給鏈產生和存在的環境和條件來看,集群供給鏈同時汲取了集群和供給鏈各自具有的優點,并且由于其自身形成的地域——盟約關系結構彌補了集群、供給鏈的不足之處。正是基于這種雙重屬性的存在,集群供給鏈為企業技術創新行為職能化外包提供了其他組織形式無可相比的上風。
相對于市場交易和層級組織來說,集群供給鏈具有交易效率進步和技術創新投資增加的雙重效應,毫無疑問推動了集群供給鏈企業對技術創新行為的追求。地理位置上的彼此鄰近和集聚,使得集群供給鏈企業具有相似的產業特征、文化特征、制度特征,不可避免地顯示出專業化投進、技術溢出和相似價值觀的共享。對于企業技術創新來說,共享加速了創新行為的趨同性,表現為直接創新行為的互動進行,以及間接創新行為整適用度的降低。這是由于,集群內部存儲的產業技術和職員降低了集群供給鏈企業直接的包括時間的和空間的學習障礙,并且學習過程受到近因效應的影響而呈現出快速響應的動態特點;另外,相似的文化和制度特征,奠定了集群供給鏈企業在合作創新中支付較小用度協調彼此職員和組織的間接創新行為。
由于合作式技術創新外包,技術創新分工不斷深化,并以創新職能分工形式出現。集群供給鏈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上具有供給、生產、分銷等明顯不同的職能位置,在供給鏈中產生一種職能分工經濟。職能分工經濟產生于組織在特定職能活動中的知識和技術積累,可以通過職能分工節省重復的學習用度(陳松,馮國安,2005)。采用自主開發核心技術和非核心技術開發外包與合作伙伴相結合的方式,成員企業將由于供給鏈盟約因素,從尋求技術創新整體最優解的態度出發采取積極的創新行為,同時進步企業以至整個供給鏈獲取和積累技術與知識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集群供給鏈企業以不同職能身份參與新產品/服務或新技術開發,無論從參與創新的過程還是結果來看,都表現為一種促進企業持續創新的本錢、風險和利益分享的機制。這是由于,集群供給鏈提供了特定的產業生產背景,同時由于供給鏈成員企業之間穩定的信任關系,為他們彼此共享和利用技術和知識奠定了基礎,從而避免了組織在技術創新中重復學習的需要,也由此存在職能分工能夠節約重復學習用度的情況。
此外,集群供給鏈企業圍繞同一產業或緊密相關產業從事產品開發、生產和銷售等經營活動,成員企業之間物流轉移本地化,不僅可以避免由于遠間隔產生的交易用度和物流本錢過高題目,而且能夠保證各企業和各產業群之間實現緊密連接(伍琴等,2005)。這是由于在產業集群運作中形成供給鏈規劃和治理理念,能夠避免無序競爭,加強專業化分工。同時,由于一個集群內處于相同產業價值鏈職能位置的技術研發型企業、生產制造型企業和銷售型企業數目比較多,可能存在一條或多條供給鏈在一定空間的局部集中。各個供給鏈內部上下游企業不僅相互合作,而且不同供給鏈中位于相同鏈節位置上的這些企業,由于競爭關系他們之間存在跨鏈交叉創新行為的協調題目。
四、小結
集群供給鏈集聚而有序的企業生存環境,為現代企業實現技術創新職能化外包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使得集群供給鏈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表現出優于其他的條件。盡管如此,集群供給鏈在企業技術創新職能外包方面的上風,經常受到供給鏈網絡的能力不同、供給鏈整體利益與企業個體利益沖突、機會主義存在等題目的制約(朱燕君,2004)。而對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效治理,則有助于解決由于集群資源自我演化產生的上述題目,從而進步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的效率和效益。
參考文獻:
[1]von Hippel,E.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J]. McKin-sey Quarterly,1988,1:72-80.
[2]黎繼子,劉春玲,蔡根女.集群式供給鏈與物流逆向化分析——以東莞IT產業為例[J].科研治理,2005,(4).
[3]周永紅.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協調框架及實證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
[4]Utterback.J.M.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thin the firm[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1,14(1):75-88.
[5]魏江.組織技術存量激活過程和機理研究[J].治理工程學報,2002,(3).
[6]Nieto,M. From R
【集群供給鏈企業技術創新行為職能外包的上風分析】相關文章:
基于價值網的企業集群式供給鏈治理模式研究04-28
供給鏈系統的柔性性能06-03
供給鏈中伙伴關系及其合作策略06-03
基于組織行為學分析沃爾瑪企業文化05-01
內部審計外包影響因素分析06-06
高新技術產品動態競爭上風分析06-02
發揮電子商務在物資供給企業中的作用研究06-04
企業變現能力分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