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的論文
摘 要: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在我國應用中存在主要問題的闡述,結合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在我國實踐的實際,提出了我國企業提升全面質量管理水平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全面質量管理 應用問題 提升策略
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使得機遇與挑戰并存。入世之后,對于作為“世界級制造中心”的中國而言,如何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已成為關系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考量。推進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在我國的應用與發展已成為企業可持續成長的必由之路。
我國自70年代末期推廣全面質量管理(TQM),2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它是一種最有效的廣泛適用的管理科學。但勿庸諱言,由于長期計劃經濟思維制約,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壓力和動力,我國對于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應用出現了重形式而輕實效的“兩張皮”現象。因此,明確我國企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誤區與問題,從質量是企業生命、國家競爭力的戰略高度去探求提升策略是我國面臨的緊迫任務。
一、全面質量管理概述
全面質量管理(TQM)起源于美國,日本從美國引進中吸取了 “工人參加管理”、“三檢制”、“三結合”、“合理化建議活動”等思想和經驗并使之完善。
TQM是以質量為中心的全面管理,近年來又有新的發展,其基本的思想理論觀點和方法可簡單歸納如下:①“四全管理”,即全面質量、全過程、全員參加、全面綜合運用各種有效的現代管理方法。②“四個第一”,即質量第一、用戶第一、適用性第一、長遠利益第一。③“四種觀點”,即預防、改進、管理因素為主,不排斥嚴格質量檢驗,防檢結合、綜合治理的觀點;一切用事實和數據說話的觀點;下道工序是用戶,過程控制一次成功的觀點;用最經濟的方法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的觀點。④“四大支柱”,即PDCA循環科學工作程序、QC小組活動、標準化和質量教育培訓工作。⑤“四種方法”,即數理統計分析、抓關鍵的少數、人機料全面控制和QC新老7種工具運用。此外還有方針目標管理、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搞好TQM六項基礎工作,促進企業管理7項基礎工作建設等等。80年代以來,TQM與量化質量成本、全面質量控制、可靠性工程和零缺陷等方法融合,形成了較為系統的TQM體系。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推行TQM,多數企業進入致力于各項經營活動性能持續提高的階段, 10%左右企業進入經營組織、運營過程持續改進的階段,僅有少數大公司已進人工作程序的優化管理、“追求卓越”的TQM成熟階段,代表著TQM的發展方向。
世界著名質量管理專家美國的朱蘭博士指出:“全面質量管理就是為了達到世界級質量的領導地位,你所要做的一切事情”?梢,推行TQM就是永無止境的質量改進過程,就是不斷地攀登質量經營新高峰。我國《質量振興綱要》明確指出要繼續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種系統的管理思想體系、通用的管理哲學、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則。所以,我們必須自覺地廣泛深入地推行TQM。
二、我國企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主要問題
TQM理論在上世紀70年代傳入我國,經過30多年的推廣與應用,為我國企業管理理念的轉變、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在這些年的不斷實踐中也增進了對TQM的認識,不斷提高了TQM的應用水平,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而言,我們還有著巨大的差距,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著以下問題:
1.理論應用滯后膚淺
客觀地評價中國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基本上大多仍然停留在以檢驗控制為主的質量管理階段。即使是宣稱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企業,也往往為追求及時效益,囫圇吞棗,將TQM硬套于企業之上。眾多的提倡者仍然沉迷于理念,以宗教般的狂熱去培植它,而不注意創造成果。在這種條件下報告的典型成果,往往是報告者達到的里程碑,而不是質量和表現方面的實際改進、成本的降低以及收入的增加。結果花費昂貴代價,先期培訓起來的技能因為用不上而荒廢;員工的參與熱情因希望破滅而變成不滿或玩世不恭;一度非常熱情的經理會因拼命工作,成果卻微乎其微而焦躁不安。最終,在真正的收獲到來之前,現實的考慮或其他因素迫使戰略發生轉移,工作重點被迫變化了。
2.重內修而輕市場
部分企業將TQM在企業內部得到了充分的運用,企業內部生產、組織、管理等各個過程都嚴格按照TQM的要求來做,而最后卻仍然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其充分遵循了TQM的操作層面要求,卻忽視了用戶第一的目標層面要求,注意力只集中在組織攻關小組、培訓和改進過程上,而不是把它們置于提高顧客滿意程度、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的大環境下。從而失去了顧客的支持,最終當然不會長遠發展。
3.形到而神未到
在國內,有許多企業,能夠獨立運用TQM,且能夠按照其原則其要求,將TQM運用到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最終也可能取得一些效果,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一些推動作用,卻不見有什么明顯的變化。關鍵在于TQM不只是學會帕累托圖,懂得相關原理,背熟質量管理口訣便能如愿的,而關鍵在于對TQM精神理念的領會。
全面管理原則本身沒有任何錯誤,錯誤在于我國大多數公司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全面質量管理失敗的原因是這些機構實施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技藝,卻沒有吸收全面質量管理的哲學授權于人。
4.下行而上不效
作為TQM,其操作要求便是全員參與。而在國內,由于受到許多官僚氣息的影響,往往出現一線忙的暈頭轉向,高層愣著不知方向。高層管理者以為TQM是質量管理部門的事,是操作工人的事,與其無關。這樣,阻礙了TQM的正常實施,當問題出現時,責任便全推至質量管理部門,一身輕松。而塞爾溫貝克曾說過:“全面質量管理的成功依賴于培訓、教育員工,然后放手讓他們決定怎樣不斷改進工作程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員的參與,才能實現完美的TQM,這也正是我國企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無法達成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我國企業提升全面質量管理水平的相關策略
面對經濟全球一體化和我國加入WTO,要使國內企業能夠與世界級的跨國企業集團競爭,企業迫切呼喚“世界級質量”,它的動源就是TQM的深化和落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地把握好我國推行TQM以來總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基本經驗,勇于實踐,探索深化TQM的途徑,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推進。
1.貫通全面質量管理的上下對接
“領導人如果只作口頭號召,自己不帶頭,QC活動是搞不起來的,這樣的人不配當 TOP(首腦),只能是STOP(障礙)”。國內曾對當時的TQC活動戲稱“頭QC”,講的就是領導的重視最關鍵。因此,高層領導者必須在推進TQM中,親自掛帥,身體力行,做到:(1)堅持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的戰略思維。把質量經營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樹立“大質量”觀,注重培育質量文化,追求質量領先、卓越;實施“用戶滿意工程”、“企業名牌戰略”,突出“技術管理創新”、“質量成本管理”。(2)親自主持企業質量經營戰略、方針、目標和質量程序文件等重大問題的決策、制定和發布。(3)樹立質量權威。企業應設置專職質量經理(廠長),配備高素質中高級質量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授予TQM綜合管理部門應有的權力與權威,創造推行TQM所必須的物質、環境和工作條件。(4)要有比下級更高的熱情帶頭學習和宣傳TQM的基本知識,親自抓好TQM工作的落實。
2.廣泛深入持久地進行TQM系統研究和培訓
質量管理源于實踐、源于研究,依賴教育和培訓。這是各國推行TQM的顯著特點,也是我國成功的經驗。因此,TQM研究和培訓必須作為企業產品質量形成的“第一道工序”和“質量興業”的基礎。要運用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依托科研院所,針對企業領導、技術管理、現場操作等各層次人員的工作特點,選擇重點內容,反復進行TQM的教育培訓,堅持不懈,才能卓有成效。
3.努力實現全員協同效應和市場共振效應
一切實體質量的形成、改進和創新都要由人來完成。質量的事業是群眾的事業,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搞好。因此,必須充分發揮企業領導、質量工作者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不斷地改進質量中徹底讓用戶滿意,使TQM工作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之上。而要調動人的積極性,組織QC小組就是一種全員參加的極好形式。這也是中國管理哲學“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需要各級領導給予大力提倡和關心支持,也需要TQM推進者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使之在改進質量、降耗增效、開發智慧、培養人才、提高素質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4.確立“一心三點”的運行機制
國內外推行TQM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講技術工具和方法運用的質量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意識、技術、行政和法規管理與TQM結合起來。通過建立這種“一心三點”的運作體系才能對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也就是要求企業自覺貫徹國家質量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企業法規性文件,通過行政強制手段建立和落實質量責任制、質量標準以及實行獎罰、“質量否決權”等制度,推進TQM有效運行。意識觀念的更新與持續強化將是技術、行政和法規管理的共同核心。
參考文獻
[1] 柴邦衡.TQC、ISO9000和TQM[J].附件質量信息.2000年2期.(15).
[2] 終立春.關于深化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探討[J].施工企業管理2001年2期.(30-32) .
[3] 張利靜,閻鐵建.論企業全面質量管理[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3(127) .
[4] 舒常靜.業金面質量管理淺談[J].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04年第6期(5-6) .
[5] 李靜波.全面質量管理的新發展[J].中國質量.2003.7(5) .
[6] 劉慧敏.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新趨勢[J].管理天地.2006.8(83) .
【我國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企業全面質量治理提升策略研究03-24
提升我國零售企業顧客價值的策略研究03-27
提升企業員工滿意度的策略研究03-22
我國房地產企業市場定位策略研究03-18
發展我國股指期貨的策略研究02-27
研究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策略03-18
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策略研究03-20
石油企業內部審計的挑戰及策略研究論文11-13
企業研究論文03-07
我國石化企業的品牌經營策略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