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專業論文(精品)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工程專業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
一、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的重要性
。1)本科生入校第一學年后進行金工實習,這個實習在校內的工程訓練中心就可以完成。本次實習是“生物工程”專業本科基礎理論課《機械制造基礎》的配套實踐環節。整個實習過程,讓學生初步了解“生物工程”與機械專業的密切聯系,為后續課程及今后就業奠定感性認識基礎;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對書本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檢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鞏固學習效果。
。2)大二理論課學習結束后,進行認識實習,其作用是加強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增加學生對后期專業課學習的興趣;了解“生物工程”領域發展現狀;為即將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我們選擇與“生物工程”相關的、典型的企業、研究院所等作為實習企業,包括“中信國安葡萄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烏蘇啤酒廠、新疆離子束生物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新疆七一釀造有限公司等。同時,為了提高實習效果,我們實習前對學生進行了實習動員,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認識實習的目的、實習的企業及實習期間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等,由于事先布置學生了解實習企業的相關信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提出問題,避免了以往認識實習中存在的學生只是“參觀”、聽講解而提不出問題的現象,并讓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做到實習前就“心中有數”。這樣大大提高了實習的效果。
。3)本科生大三學年理論課程學習結束后,隨后進行生產教學實習。校外實習基地為教學實習順利完成提供保障,因此,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實習必須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實踐實習基地,通過加強學校與企事業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為學生實習創造良好條件,極大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生產教學實習,我們通常采用學校與企業相互合作方式,利用企業現有的場地、設備及其他有力條件作為實習的保障,并且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由企業派專人負責管理。實習帶隊教師在組織實習前,根據實習基地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實習計劃、大綱。帶隊教師要擔任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在生產現場,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工作情況,熟悉生產工藝和設備,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按實習計劃盡快進入角色,避免盲目性,增強主動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很快熟悉現場工藝和企業環境,進入角色。實習中,指導教師嚴格考勤,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和認真負責的好習慣。專業生產實習是教學工作的延續,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動手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在學生實習過程中,最終要達到對企業發展現狀的了解、熟悉實習單位的內部管理,掌握生產工藝路線及設備等,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為今后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4)大四第二學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的設計是在金工實習、認識實習以及生產實習的基礎上,由老師設計題目,學生進行選擇,然后完成畢業論文這一重要的學習環節。畢業論文在培養大學生訓練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
二、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
以前實驗或實踐教學的`考核方法主要依據學生的實驗、實習報告來進行評定,有一定的片面性。為了全面公正地考核學生的實驗或實踐教學成績,我們對過去的考核方法進行了改進,采用學生分組對實習的企業相關的工藝流程、實習收獲等進行匯報,不同組學生可以相互提問回答,實習帶隊教師進行點評打分。采用這種綜合的考核方法能夠客觀地評價每位學生的實習實際水平,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結束語
對“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畢業后多數要進入公司企業工作。因此實踐動手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上述幾個環節的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為今后就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2
1實驗教學的精細化
實驗教學是工科學生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也是理論課教學的進一步延伸。以往實驗教學中,學生實驗分組是4名一組,在實驗過程中“人數大于工作量”導致有些學生沒有動手參與實驗的機會。有些實驗操作如培養基的配制、滅菌,微生物接種等,學生雖然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在微生物實驗中學習過,但是經過兩年后,在大學四年級的專業實驗中已經忘記了。這些都會影響實驗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做了一些改革。
(1)減少每組實驗人數,將原來的4名一組減為2名一組;減少一次課程中的實驗組數,而且每次實驗課程中實驗組數不大于15組。這樣的小班講授雖然增加了實驗教師的工作量,但能夠確保教師能夠兼顧到每個學生,而每個學生也能夠獲得足夠的動手機會,確保了實驗教學質量。
(2)要求學生在實驗課前復習以前學過的實驗操作。在每次實驗前針對相關的實驗操作組織學生觀看實驗教學片,例如,復習培養基配制、分光光度計的使用等實驗基本操作,這樣能有效減少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由于不熟悉基本操作造成的實驗錯誤,大大提高了實驗效率和教學效果。
2改革實驗考核方式
以往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成績評定一般都采用實驗報告成績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法,但隨著課程教學的開展,我們發現這種方法有一定的缺陷,首先,學生的'平時成績評定標準只以出勤率作為標準,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現有學生雖然出勤,但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不動手,甚至出現中途離開點名時再返回的情況;其次,在實驗報告評分中我們發現有抄襲的情況存在。這些都會影響成績評定的公平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生物工程專業實驗的考核方式做了一些改革。
(1)增加考核方式,增加實驗操作考核,不再單以出勤情況作為唯一的考核指標。實驗操作考核可以以多種形式進行,如實際操作或卷面答題形式。使得教師可以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驗知識的掌握情況,用以評價教學效果。
(2)對實驗報告的形式進行改革,增加實驗后的思考設計部分在整個實驗報告中的比重,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掌握能力;同時,著重關注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使得認真、勤奮的學生在最終的實驗成績上能夠被認可,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結束語
生物工程作為21世紀的三大前沿學科之一,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作為一門實踐性及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加強實驗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進行的這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已經在實際教學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了,綜合實驗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從已經畢業的參加工作和讀研的學生中也收到了較好的反饋。實驗教學改革的空間還很大,我們還要根據實際要求不斷的進行教學手段的調整,以更好的為整個專業建設和學生服務。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3
1農業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
1.1在教學模式上
地方農業院校過去的實踐教學模式大多以理論課教學為主,實驗教學為輔,如:實驗課程通常多采用演示性、驗證性教學模式。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教師為教學的主體、教師為中心”,學生缺乏積極性,教學效果不佳!敖處熤v授,同學驗證”的實踐教學方法,使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流于形式,嚴重制約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授課模式,如互動式、參與式、討論式、主題發言、課后自學、網路課堂等形式進行授課。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1.2在考核評價上
突出學生學習能力、綜合實踐動手能力的評價,采用口試、答辯和解決實際問題等形式,考核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鑒于實踐課程內容的復雜性、實踐時間的長期性,專業將過程考核應用于成績考核當中,不再以最終的成績確定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而將同學的準備情況、實踐態度、思考過程及難易度、實驗結果等都納入到實踐教學考核體系當中。學生既是被考核對象,又是考核監督對象,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2專業核心技能提升訓練體系
2.1專業基本技能培訓體系
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已制定實踐教學培訓計劃和專業技能基礎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相關實踐教學課程包括:一是基礎技能: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免疫學、化工原理等;二是生物工藝過程基本技能相關課程:工業發酵分析、淀粉分析與檢驗、變性淀粉、發酵工程、發酵設備等。
2.2科研訓練提升
專業基本技能培訓體系塑造了學生最基本的專業技能,為提高專業技能,生物工程專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制定了相應的“研究式”實踐教學模式,即將學生融入教師的相應課題研究中,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題研究。
2.3社會實踐鍛造
生物工業過程實習主要包括:酶工程實習、化工原理實習及生物工藝學實習。是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本實踐環節在前述實踐教學基礎上,通過構建學生自主實習、校內外雙導師制、廠校雙重考核等實踐教育模式,讓學生進入生物工程公司每一個操作工段。通過這一環節的實踐學習,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生物工程工藝流程,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專業技能和素養在工業環境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2.4大學生科技創新培養計劃
科技創新計劃就是利用科研工作助推本科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由學校及指導教師提供研究費用及實驗條件,同學通過申請、答辯的方式進行優選,使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基礎上,培養和提升創新能力。如:同學們參與了“一種秸稈生物質的制備技術研究”及“蜂花粉系列產品的研制”等科研工作,通過實踐檢驗研究思路的合理性,使科研課題設計能力、組織實施能力、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4
一、地方院校轉型及專業教學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則
1.相應的學科應該與學校轉型相適應
在進行學院轉型和專業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重要原則是相應的學科與學校轉型相適應,首先各個專業教學的改革要與學校轉型的程度相一致,只有這樣具體的專業調整才能夠和學校相適應,有效地借助于院校的優勢進行專業教學的改革。另外,學科的發展和改革離不開學校轉型的幫助,只有遵循學校轉型的規劃和方向,才可以實現有效的學科規劃。總而言之,兩方面都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只有兩者積極配合,才能夠實現有效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
2.學生特點與專業改革相融合
在進行教學轉型和教學改革過程中,還要能夠實現學生特點和專業改革的融合。因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無論是專業教學還是院校的轉型,學生永遠是這些活動的中心。如果學生無法適應這些教學的改革,無論改革理念有多么先進,這些改革注定是要失敗的。所以,在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轉型時,必須要實現學生與教學的一致,實現學生能力、學生特點與教學理念、教學改革的相統一,只有如此,才能讓后續的工作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標進行下去。
二、生物工程專業在教學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科定位、專業設置不夠合理
生物工程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學科定位、專業設置不夠合理,這阻礙了教學的進步。地方院校生命科學院設置的生物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學生數量、就業狀況、存在的問題,課程比例不協調,一般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比重不夠和諧,往往容易造成專業課程稀少,一般課程較多的現象,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學生數量不穩定,每年的招生計劃不夠穩定,這必然不利于對人才的培養;在就業上,由于學生素質、教學質量、教學體系的不夠完善,使得就業也成為了一大問題。
2.教學理論與實踐矛盾突出
在教學中出現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嚴重脫節。教學與實踐脫節、教師與實踐脫節、課程設置與實踐脫節等現象的產生,使教學秩序混亂,理論化過于嚴重,實踐性很差,這必然不利于學生本身的成長。可見,理論和實踐的突出矛盾是影響教學改革的突出因素。
3.教師考核方式不靈活阻礙教學轉型
教師的考核方式不靈活也阻礙了教學改革及院校的轉型。在很多的考核中,考核方式單一模式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主動性的發揮和創造力的培養,抑制了教師的活力和激情。目前對教師的主要考核方式還停留在對單純的課堂講授、教案等純理論上的考核,在教師職稱的評定方面也是唯科研項目和發表論文是好,所謂教學成績的評定也是純紙面上的指標。單一的考核方式讓很多教師不得不去為了應付相應的“政策”做一些無用功,很少有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究教學,無法和學生展開深入探討和分析,這對于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是相當不利的,只有加速教學改革,深入院校的教學轉型,才能夠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4.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
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是一些院校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由于學生是所有教學活動的主要力量,學生的參與是教學活動的根本。學生缺乏能動性和動手能力與創造力等問題嚴重影響到了教學的改革。如果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滿足教學改革的條件,那么所有的教學轉型和教學改革將不能得到深入開展和實踐。我們要清楚地看到,學生缺乏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根本原因所在,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教學體系、制度存在不少問題。所謂“一代新人趕舊人”,我們要始終相信學生的潛力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看培養機構有沒給他們提供發揮潛能的`機會與平臺。因此,要想實踐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和院校的有機轉型,就必須首先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潛在素質,提高他們的根本實力,適應教學改革。
三、如何實現地方院校生物工程專業教學的改革及轉型
1.學校加強頂層設計,從整體上把握改革方向
實現生物工程專業教學的改革和院校教學轉型,首先要站在學校的立場加強頂層設計,從整體上把握教學改革的方向。廣泛聽取學生、教師、和社會需求的呼聲,在管理制度,對教師考核晉級,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方式、培養與就業模式等方面做出制度性的改變。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形式和管理制度,站在人性化的立場進行分析,結合時代的要求和素質教育改革的根本需要來確定改革的方向,科學、理性地把握改革目標,力求實現成功的教育轉型。
2.徹底改變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
要徹底改變原有的,不合理的課程設置方式和教學模式,調整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不斷地強化素質教育,特別是對生物工程專業來說,要逐步改變重理論課、輕實驗課,重閉卷理論考試輕動手操作、設計能力,重課堂輕社會實踐等種種弊端。建議大學學習全程開展理論占三分之一、實驗課三分之一、工程實習三分之一的時間分配的教學模式,不斷強化實踐課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以后的人生走得更遠。
3.加快師資結構與教師隊伍的轉型
加速師資結構的調整和教師隊伍的轉型,首先要考慮不斷地聘請科研一線、生產一線、管理一線資深人員進課堂講課,培養理論實踐結合型教師隊伍;其次,加強對在編教師的引導和時間能力的培訓,尤其是對年輕教師的引導和培訓,他們充滿激情與活力,精力充沛,干勁十足,要鼓勵他們多下企業,沉到生產一線,打造一批精干的實踐與理論結合型教師隊伍。這首先需要學校從對教師的評價制度方面進行引導,這樣才能真正湊效。對于那些多年來一直以理論教學為主的老師,應該讓他們繼續開展理論教學活動,因為要改變他們往往較為困難。對于年輕的教師來說,要加強對他們的重點培訓,讓他們在懂理論的基礎之上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不斷地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只有這樣,他們在教學中才能夠做到游刃有余,為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他們進步和成長。
4.學校加強學生實踐基地建設
生物工程專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加強學生實踐基地的建設來實現。就學校而言,可以與社會上的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有地方實習,有機會練手,或者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相關的單位進行學習和鍛煉,不斷地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如此,學校也可以增設實驗室,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外空間,給他們足夠的實踐機會進行學習和鍛煉。總而言之,只有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夠從根本上促進他們成長,為他們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5.改革對教師的評價方式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堅力量和靈魂所在,要改變傳統錯誤的教師評價方式,尤其要改革職稱評審中重課題、論文和課堂教學的純理論式的評價方式,從評價機制上激發教師轉型的積極性。這勢必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職稱評定是省一級行政部門主管制定政策,單靠學校很困難。所以很多問題可以探討,但實施很難。另外,教師也要提升個人的內在自覺,不斷地強化他們的軟實力,塑造高貴的靈魂和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個人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傊朴趶亩喾矫鎭砑訌妼τ诮處煹呐囵B,不斷地進行師資的整頓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教學以更加積極健康的姿態成長,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語
總體而言,地方院校教學的轉型不僅僅是國家對教育的整體統籌,更是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踐行。目前我國地方院校的專業教育確實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學科定位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矛盾重重,教學考核方式過于落后,學生本身能力不足等。要改變這些問題,就需要不斷地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從整體上把握改革方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強化學生的課程實踐教學,從各個維度來加速專業教學的轉型,促進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5
生物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近年來,生物產業的產業規模、產品種類及產量都有了跨越式的發展,而生物工程專業旨在培養生物產業所需的人才。生物工程是生物技術由實驗室成果走向工廠化生產的關鍵技術,這就要求生物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外,還要兼具工程能力與工程素質。因此,隨著生物產業的高速發展與壯大,如何建設符合我國生物產業發展趨勢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體系,以使培養出的學生能在生物產業從事生物工程產品的生產與研發、工藝設計與工廠設計、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為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一直是各相關高等院校領導及專業教師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應用型本科高校生物工程專業老師必須去努力解決的問題。生物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是巢湖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學生所必修的一門獨立課程,屬于實踐教學環節,并在學生學完所有專業理論課程后進行開設,是畢業設計前的一次綜合訓練。鑒于課程設計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所起的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作者認為在課程設計教學環節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加深對課程設計作用的認識
鑒于生物工程屬于綜合型工科專業,多數大學面向于生物工程專業所開設的主干課程主要分為機械類、化學類及生物類等課程[1-2]。由于所學的課程較多,同時,各類課程是由各專業老師單獨教學,限于專業教師的知識面,因此老師在教學環節中無法將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這也導致學生很難將其所學的各學科知識進行綜合理解并加以掌握,也就影響了學生對生物工程內涵的深入理解,而課程設計的開設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課程設計是生物工程專業的一門實用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專業課程,是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內容涉及生產工藝設計、工藝計算、設備選型及三廢處理等,學生只有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才能完成課程設計工作,因此,通過課程設計有助于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加深對專業知識的認識。經過課程設計還可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工程能力和查閱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因為整個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包括:化工原理、生化分離工程、生物工程設備、生物工廠設計及機械設計等諸多課程內容[1]。另外,課程設計對畢業環節中只做畢業論文,不做工程設計的同學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有可能是其工作前最后一個工程實踐環節,為今后從事生物專業技術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3]。
2明確課程設計的目的與任務
根據課程設計的作用,要明確課程設計的目的與任務。只有在設計過程中明確課程設計目的,才能依據目的有針對性的.布置設計任務,只有合理的設計任務才能有助于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并得到工程能力的鍛煉,學生通過完成設計任務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能力,也就達到了課程開設的目的,繼而體現課程設計的作用。即以作用明確目的,依據目的規劃任務,以任務體現目的和作用。因此,在設定課程設計目的與任務時,要讓學生能使用到所學到的大部分專業知識,并通過課程設計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比如,通過《發酵工廠課程設計》后,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發酵產品生產工藝學、生物工程設備與化工原理等知識,掌握發酵工廠設計的任務、方法及步驟,培養學生使其初步具備發酵工廠工藝設計能力、設備設計能力,提高工藝計算、設備設計和繪圖技能;通過該設計,學生可以對發酵領域的前沿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予以了解和熟悉;在整個設計環節,學生會不斷遇到問題,如在工藝計算中對物料特性不了解導致其工藝計算結果不合理、在設備設計中對核心設備不熟悉導致其對關鍵尺寸的漏算等,學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查閱大量的資料,因此,該設計還可以讓學生學會使用相關的技術手冊和設計資料,提高對實際工程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從而得到對生物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性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合理安排設計的題目與內容
課程設計的時間一般為兩周,因此,指導老師一定要合理安排設計的題目與內容。首先,難度要適中。教師在題目制定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和難度要求,要保證學生根據自己學過的知識能夠按時完成設計任務,如果設計難度較大,就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或者無法按時完成設計任務;其次,課程設計選題要考慮專業特點。巢湖學院生物工程專業主要方向為發酵工程,因此,我們設計題目主要為發酵領域,如啤酒發酵工廠設計、淀粉原料酒精發酵工廠設計、氨基酸與有機酸發酵工廠設計等,這些選題都是結合生產實際、能夠體現專業特色的選題。第三、設計工作量要合理。規定的設計內容要能充分體現設計題目所包含的信息,使學生在兩周時間內能夠按時、按質完成設計任務。設計內容一般要包括以下核心環節:
3.1生產工藝的選擇及論證
生產工藝設計是整個工藝設計的基礎,是發酵工廠設計的關鍵。學生需按照確定的產品方案設計出先進但要合理可行的工藝流程路線,并對該工藝流程進行闡述論證,確定工藝過程的重要參數。
3.2工藝計算
通過此環節學生可以掌握關鍵生產環節中的物料衡算、熱量衡算、耗冷量計算、水衡算等工藝計算的方法與步驟。
3.3設備的設計與選型
主要對專業設備的工藝條件、工藝參數進行計算,掌握專業設備設計與選型的依據。
3.4工藝流程圖
繪制帶控制點的工藝流程圖一張,該圖要能明確表達各生產環節的具體聯系,主要包括設備、物料管線、主要管件、控制儀表等內容,按化工制圖的繪制要求完成,最好是Autocad制圖。
4改進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設計的積極性
在很多高校中,設計成果(說明書、圖紙)所占的成績比例較大,一般為80%,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設計成果進行打分:創新性或合理性、資料收集的全面性、工藝計算的正確性、設備參數計算及選型的合理性、說明書的質量及格式、工藝流程圖質量[1]。但作者認為,在成績評定時應該適當增加平時成績的比例。成績的評定要客觀、公正,除了要依據設計成果外,還要能體現出學生對課程設計的態度是否積極。課程設計是一門實踐課程,要體現課程設計的目的與作用,就要要求學生必須積極地參與到設計環節中并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完成課程設計。所以,適當增加平時成績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設計的積極性。另外,還可以將“組間評定”引入到成績評定中。所謂“組間評定”,就是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打分,因為課程設計是每小組成員之間共同努力完成的,所以他們更能了解成員在課程設計整個過程中的參與情況,因此,最終成績也更加合理。引入“組間評定”也會更加激發學生參與設計的積極性,也會使小組成員更好的協作,設計成果的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5結語
應用上述原則指導我校生物工程專業學生進行課程設計,從已完成的課程設計結果看,整個設計過程比較順利,學生能比較積極地參與到設計工作中,并能按要求完成設計說明書與圖紙。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也隨之加深。課程設計在我校生物工程專業開設不久,不斷完善生物工程專業方向課程設計的體系,不斷探索能將理論課程和課程設計緊密結合的方法,對提高專業方向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6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但自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轉變,很多院校大量擴招,大學生學習能動性明顯下降;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大學生在校期間定要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實踐創新的能力。因此,第二課堂這種隱形的知識學習方式油然而生,現已是大學教育過程和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什么是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相對于顯性知識課堂教學而言的,是指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依據教學大綱及教材進行的第一課堂外以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有關的教學活動,是對第一課堂教學知識的補充,或者是對自己生活常識的補充。唯有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實現特定課程的教學目標。
從教學內容來看,第二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是源于教材,但又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它一般無須考試,學生學習更加輕松,但它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從形式上來說,第二課堂不僅在教室,可以在圖書館,也可以在操場、在宿舍、在家里或者在社會等,可見它的學習地點、空間和范圍非常廣泛,形式豐富多彩。在廣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以傳統課堂、實驗、實習和設計等課程為主體的第一課堂教育手段已不足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應該在第一課堂學習的基礎上,以“提思想,求創新,促能力”為主導整合的.第二課堂活動為實踐載體,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進而提升其就業能力;同時第二課堂也會對第一課堂教育產生良好的影響,特別是對工科大學生而言,第一課堂教育的學習的理論知識相對較抽象,需要在第二課堂這個平臺上進行實踐。總的來說,大學教育是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復雜有機結合體。
二、開辟《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二課堂的重要性
理論只有聯系實際才有生命力,第一課堂的知識只有通過調研實踐、學術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方能日臻完善與成熟。特別是對于工科大學生來說,第一課堂教育的理論性較強,有可能會脫離實際,第二課堂的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但必須要找到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平衡點,更好地將書本上的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另外,只有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所在,發揚學生的特長,才能開展更多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第二課堂,最終使學生從中獲益,進一步可以影響學生對第一課堂的學習效果。
新課程改革以來,第二課堂顯得越來越重要,很多學校已經將第二課堂納入了專業培養方案;例如,第二課堂已經廣泛應用在語文、生理學、神經生物學、日語和英語等多門學科中,但在有關專業英語等學科中尚未見報道。而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二課堂是對生物工程專業英語課教學的必要補充,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證,是生物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整體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二課堂開展的課程體系
根據“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影響整體”這一客觀規律,利用網絡投票平臺,例如“問卷星”,互聯網+的“投票吧”,進行了現場投票,實時反饋結果后,我們對生物學專業英語第二課堂的課程體系做了整體設計,并在我們的課程中進行了實施。
1.觀看生物工程專業相關影視劇作品。推薦有意義的英文生物相關影視劇作品,例如《生命起源第一部》、《生命起源第二部》、《生命的奇跡》、《一個細胞的正常死亡》和《人體奧秘之細胞暗戰》等作品,也可以鼓勵學生手機一些與生物相關的有趣的新聞及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素材,例如可以在課后叫學生學習一些產品和儀器的英文說明書,上課堂老師隨機抽查學習情況。
2.用英文描述生物學專業相關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及實驗結果。結合生物學發展史和其他實踐教學,布置學生在進行實驗環節時多觀察儀器、器皿的英文名稱,實踐課后將實驗方法技術、實驗環節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及主要結果用英文口述出來。例如,一些常用的實驗技術和實驗儀器通常以縮寫形式出現,且許多生物學網站常用縮寫字母代替具體含義,如FTIR Spectrometer代表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UV-Vis代表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等;學生了解這些縮寫的含義,也將為其快速利用網站檢索相關專業知識提供便利。這樣學生們在學習檢索技巧的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和水平。
3.閱讀主流專業雜志的英文文獻。首先,可以從《Plos On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和《BMCPlant Biology》等期刊上精選一些難度適中的生物科學論文,讓學生可課下自學摘要、關鍵詞、材料與方法和結論等內容,最后以作業的形式提交學習成果,或在課堂上用漢語敘述某個環節。其次,挑選某些難易適中的英文實驗方法,或者學生在自己的專業課實驗中用過的實驗方法和結果,用英文描述生物實驗數據結果圖表、用英語撰寫生物類科技論文摘要等等。最后,針對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學習內容,比如對于要找考研的同學可以建議他們用英文介紹自己及其他高;蚩蒲袉挝辉核膶I特色及主要研究方向,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如何選擇考研方向;對于計劃畢業找工作的同學,可以搜尋若干國內外知名公司的簡介,介紹這些公司主營的產品和公司理念,這些做法在彌補了課堂教學不足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4.設計生物學專業英語角。用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要應該盡量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由于第一課堂時間有限,故在第二課堂可以設置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生物學專業英語角。在英文角中可以進入情景教學及角色扮演,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將細胞想象成一座生產和加工蛋白質的工廠,分別安排5個同學用英文扮演高爾基體、線粒體、內質網、質體及核糖體等角色,然后每位同學選擇其對應的一種功能,最后再安排一位同學作為蛋白質來判斷每種細胞器是否選對了相應的功能,并將生產線上錯誤的環節進行調整,最后根據表演程度排名頒發一定的小獎品;也可以安排學生們一起做游戲,比如猜英文單詞、詞語接龍、一起唱英文歌等等。在這些交流和對話中產生新的想法和做法,使學生在認知上提升參與度,提升英文表達能力。
四、結語
通過上述的教學改革,我們探索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專業英語》實踐型教學模式,滿足了工科院校人才培養需要,體現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時代特征。實踐證明,我們進行的《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一課堂結合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是切實可行的。課程體系更合理,教學內容和手段更豐富,考核機制更全面。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了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使學生更快地適應以后的生產和科研工作;同時,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二課堂的開展將是提高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也必將極大地豐富校園的文化生活。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7
摘要:生物工程作為工科專業,以應用型工科人才的培養為主,因此,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而高年級學生專業生產實習的開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措施。本文結合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設置,對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模式進行介紹與分析,并對生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后續改進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生物工程;生產實習;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Q8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xx)09-0029-02
一、引言
生物工程是以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為基礎,由細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微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以及生物化學工程學等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融合、發展而成的新興的工程技術學科,是21世紀前沿學科之一。生物工程是聯結生物學理論創新與生物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紐帶,是實現生物學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工具。目前,國內已有過百所高校開設了生物工程專業,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學生具有生命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工程技術,以及具備進一步深造與發展潛質的高級復合型人才”[1]。在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過程中,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當前,許多高校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針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還不夠,同時,缺乏專業性與系統性。本文針對生物工程專業的特點與培養目標,分析了本專業的培養方案與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淺析了以產物為主線的生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新模式。
二、傳統生產實習存在的問題
鑒于生產實習的重要性,絕大多數開設生物工程專業的國內高校在專業設置中均設有生產實習這一環節,多數高校的生產實習以企業實習為主,但是,傳統的企業生產實習的方式存在許多問題。
。ㄒ唬⿲嵙暬夭蛔,基地質量較低
雖然多數高校均與眾多企業共建實習基地,但是,由于近年來企業管理制度的日益,加之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對高校生產實習的意愿日益降低,使得生產實習基地的選擇日益困難。另外,由于企業始終將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學生的實習安排只能跟隨企業的生產設置,很難按照學校的培養方案進行,這就使得生產實習的質量得不到保障;同時,由于實習時間的安排有限,很容易導致實習過程中只能接觸到生產過程的`某一環節,使學生難以得到系統的學習機會,難以達到生產實習的實習目標。
(二)學生動手機會不足
隨著現代企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斷完善,生產過程中人工操作的環節越來越少,同時,企業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使得其很難為實習學生提供“練手”的機會。此外,生產實習過程中的安全責任問題始終放在首位,這也是制約企業接納學生的關鍵因素,企業不愿承擔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人身安全的風險,因此,更不愿讓學生直接參與實習[2]。綜合以上因素,絕大多數企業實習是以學生參觀實習為主,學生很難得到動手操作的機會,不能發揮生產實習的真正作用。
三、生產實習模式探索
面對實習基地資源不足、基地質量差以及學生動手機會不足等問題,有必要對當前的傳統實習方式進行改變,探索新的生產實習模式,以保證生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目標及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實現。
(一)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的建立
為更好地完成生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培養目標,我校一改傳統的企業實習方式,在校內建立生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平臺,購置了生物工程上游、中游及下游實驗所需的一系列設備,以自動化發酵罐為核心,建立起完整系統的生產體系。在此基礎上,選取有代表性、創新性的目標產物,從菌種出發,經過上游的種子制備,中游的發酵及過程監控,下游的產品分離純化與制備,獲得最終的產品。在宏觀上,整個流程基本與工廠的生產過程相似,可全面展示由原料到產品的生產過程,讓學生得到真實直觀的產品,這樣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熱情;在微觀方面,由于全程操作均由學生自己參與完成,學生對生產過程的每一步操作每一個細節均有清晰直觀的認識,實習效果較傳統實習也有大大提高。同時,實習過程采用小組分組實習的方式,不同組可選取不同類型的產物,不同的發酵工藝,如胞內產物與胞外產物、分批發酵與補料分批發酵等方式,可極大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達到更好的實習效果。
。ǘ┥a實習新模式與生物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聯系
生產實習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同生產實踐相結合,我校生產實習的安排與設置正是以這一目標為指導,通過生產實習的實踐過程,一方面使學生對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梳理與回顧,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將相對孤立的專業知識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的認知水平由點及面,從宏觀方面加深對本專業的認知。
由圖1可以看出,專業生產實習將本專業設置的各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尤其是將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課程實驗孤立的操作系統的串聯在一起,使學生的視野由實驗的高度上升到生產的高度,這對于學生畢業后從事生產、研發、深造等奠定了重要的理論支撐與實踐基礎。
。ㄈ┥a實習模式的后續探索
后續,我校將繼續完善和提升生產實習平臺的硬件設施,首先,購置不同類型的發酵罐,包括通風攪拌式發酵罐、氣升式發酵罐、鼓泡塔式反應器等,滿足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發酵需求;另外,在發酵菌種的選擇方面,在常規微生物的基礎上,拓展到植物懸浮細胞、絲狀細胞等,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在下游操作方面,繼續拓寬單元操作的范圍,建立起更加全面的實習平臺。此外,后續將探索將教師的科研與生產實習相結合的模式[3,4],在教師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將其擴展到生產過程,應用該平臺,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在保障生產實習效果的同時,使學生與科學前沿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
四、結語
在包括生物工程專業在內的工科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加強對綜合性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充分利用生產實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生產性思維,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整體認知水平。通過采用新的生產實習模式,學生的參與程度與動手機會得到大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為培養創新能力強、創業素質高的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提高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重要的實踐保障。
參考文獻:
[1]趙輝,凌宏志,王葳,韓曉云,吳國峰.高校生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xx,22(06):160-162.
[2]鄭權,趙峰,榮龍,李德玉.建立設計性生物工程綜合實驗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xx,31(11):121-123.
[3]郝曉亮,王勇,高云.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實踐培養模式的探索[J].高教學刊,20xx,(19):68-69.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8
[摘要]系統生物學是本科生物工程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代表了生物學的未來。系統生物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習和了解學科交叉和多領域融合的研究思路,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筆者在教學活動中,通過進行換位思考,重新組織教學內容,重構教學價值,合理運用案例分析,串聯系統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從聽眾(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生)的角度出發完成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
[關鍵詞]生物工程;系統生物學;案例教學;教學價值;換位思考
系統生物學是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專業的前沿專業選修課,是生命科學的新研究領域,其目的是在系統水平上理解生物體。區別于傳統意義上以生物分類為研究內容的“老”系統生物學,“新”系統生物學的研究屬于后基因組時代,以堅實的分子生物學知識為基礎,是對“還原論”和分析方法的反思與超越,側重于“整體論”和綜合方法。它是建立在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基礎上的生理學,被譽為“21世紀的生物學”[1],因在諸多醫學前沿領域研究中成為重要研究方法而被廣泛應用[2]。通過學習,學生應了解系統生物學課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內容,掌握生物系統分析和建模的基本原理,拓寬視野,形成全局觀和系統的思維方式,從而全面地認識和理解生命現象,把握21世紀生命科學研究的總體方向,為研究生階段的深造打下基礎。系統生物學以系統論、實驗和計算方法整合研究為特征,研究生物系統的組成及其相互關系和系統功能的涌現[3]。系統生物學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四步。第一步是對選定的某一生物系統的所有組分進行了解和確定,描繪出該系統的結構,包括基因相互作用網絡和代謝途徑,以及細胞內和細胞間的作用機理,以此構造出一個初步的系統模型。第二步是系統地改變被研究對象的內部組成成分(如基因突變)或外部生長條件,然后觀測在這些情況下系統組分或結構所發生的相應變化,包括基因表達、蛋白質表達和相互作用、代謝途徑等的變化,并把得到的有關信息進行整合。第三步是把通過實驗得到的數據與根據模型預測的情況進行比較,并對初始模型進行修訂。第四步是根據修訂后的模型的預測或假設,設定和實施新的改變系統狀態的實驗,重復第二步和第三步,不斷通過實驗數據對模型進行修訂和精練[3]。由此可見,系統生物學課程內容多,關聯的知識面廣,理論性強,知識更新速度快,最好配備實驗等輔助環節和充足的實驗資金。這些要求在高校的課程安排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我校生物工程專業開設的系統生物學課程學時數偏少,且缺少實驗等輔助環節。因此,我們需要針對系統生物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進行改革與創新,在合理的課程知識結構框架下,吸收前人和自身授課過程中總結的經驗[4],通過靈活應用“換位思考”“注重教學價值”和“案例導向的課題式教學”,探索“關注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案,以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授課實效。希望本文的教學方案可以在其他相關課程教學中推廣實驗。
一、進行換位思考
有學者曾建議在教學中換位[5],主要是角色換位,即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老師給定一個科學問題,利用一兩節課的時間,讓學生上講臺,以教師身份引領大家去分析、解決這些問題,而老師則以一名學生的角色去聆聽并參與討論。角色換位的目的是鍛煉學生主動創新的思維和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敖巧Q式教學”效果顯著,但也存在不足,如由于時間和效率的關系(只能拿出少量的課時進行互換式教學,否則教學計劃無法完成),教師無法讓每位學生都進行角色互換(尤其是公共課,絕對沒有時間讓每位學生都上臺講),也不能每節課都由學生來講授。因此,“角色互換式教學”只能作為輔助,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是不能拋棄的。老師依然必須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點毋庸置疑。本文講的“換位思考”是指將“角色互換式教學”的思想融入每節課,充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站在聽眾(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是指授課老師以學生的角色去重新整理教學大綱,制定授課計劃,設計授課講義。這樣老師的授課才能貼近學生需求,學生才會變得主動、有興趣。以系統生物學為例,站在聽眾(生命科學專業學生)的角度授課,教師首先需要解釋的是:為什么會出現系統生物學?學習這門課能解決什么問題?這門課對今后的深造或工作有什么幫助?筆者的實踐證明,在每節課備課時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重新設計授課講義,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效果———使枯燥無味的理論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
二、設計故事情節展開教學內容,注重教學價值
筆者認為,大學老師授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為了傳授知識。原因有二:
。保F在是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傳授不完的,也是無法通過人腦完全記憶的;
。玻F在是網絡信息爆炸的年代,年輕人(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能力超過年長者(老師),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得到幾乎想要的任何資料(有任何不懂的,都可以上網搜索),網絡幾乎可以代替老師傳授知識。
在大學里,老師最應該傳授的是方法和態度。知識就像是數據,而方法和態度就是程序。數據可以采集、錄入和存儲,而且永遠也采集不完;程序可以處理數據,最終得出公式和結論。如我們采集了今天的氣象數據(溫度、濕度、壓力和風力等),就可以通過程序處理對明天的天氣做出預測。老師只傳授知識,就相當于只教會學生怎樣采集今天的氣象數據,學生永遠也不知道明天會怎樣。傳授方法就相當于教會學生怎樣運行程序、計算數據、得出結論。那么,如何傳授方法和態度?授課老師需要從問題入手,展示前人是如何抽絲剝繭最終解決問題的。知識則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積累起來的。這才是真正的教學價值[6]。以系統生物學為例,傳統的授課順序一般依從于知識、概念、定義的邏輯順序。筆者進行了調整,從一個案例“開發抗瘧疾藥物”入手,先引入非洲的瘧疾問題,接著講述青蒿素對世界人民和美軍全球戰略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紹美國科學家Keasling是如何利用系統生物學思想找到突破口并解決問題的[7]。通過設計故事情節展開教學內容,筆者不但把“怎么做”(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將“為什么要這么做”和“怎么想到這么做的”(方法和悟性)一道傳播出去,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筆者在授課過程中感悟到:優秀的授課過程就像講故事,可以采用正序、倒序和交互的方式,使情節撲朔迷離、高潮跌宕起伏,抓住聽眾的耳朵;優秀的授課過程又像寫一部偵探小說,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把知識、方法和悟性一道傳播給讀者。
三、以案例為導向的課題式教學
我校系統生物學的開課時間是大三第一學期,這時學生已經掌握了生物和計算機學科的基礎知識,但尚未進入課題研究階段,因此還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生不知道教師為什么要講授這些內容,也不了解講授的各種技術、工具、軟件有什么重要的使用價值,以及對自己日后的學習、科研和工作有什么幫助。課堂教學以學生聽講為主,教師講解與學生實踐脫節,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不起興趣,從而影響學習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以案例為導向[8],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參加課題研究(“干”實驗部分),在科研實踐中學習知識和運用工具,培養解決問題的思路。在系統生物學教學中,筆者將學生分組,并設立了一系列論述題,如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從一株篩選到的微生物中克隆堿性纖維素酶基因。學生帶著問題投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密切關注此類問題合適的解決思路和相關技術,并與同組同學進行討論。授課結束后,學生完善了思路,提供了詳盡的報告和本組課題的解決方案。一些學生的奇思妙想令筆者深思和感嘆。以案例為導向的課題式教學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探索的熱情,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支持。
四、結論
“換位思考”“注重教學價值”和“案例導向的課題式教學”是筆者結合自身授課經歷總結的教學方法,目的是“關注人才培養”,使枯燥無味的理論課程變得生動有趣,強化學生對原理的認識,讓學生學習應用科學技術并提高綜合能力。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該教學方案收到了實效。2014年只有8位學生選修該課程,而2017年有43位學生選修。學生表示喜歡該教學方案,這是對授課老師最好的表揚和最佳的教學動力。教學方法無高低之分,教學質量卻有高低之異。教師在教學前可以通過聽課、閱讀教學論文和同前輩探討等途徑,充分吸收教學經驗,再通過教學實踐總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拘泥于自己的經驗體系,而是集眾家之長,兼容并包,努力解決遇到的具體問題。提高授課實效是每位授課老師的責任。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9
一、生物工程發展的主要方針和策略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的變化,相關的經濟發展有了不同的需求。為了使畢業生可以在社會當中貢獻力量,獲得工作,相關的教學內容也要對著市場的變化為有所調整。目前市場最需要的就是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加強相關方面的人才培養是當前特色專業建設下生物工程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標。
(一)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實踐教學
想要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學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完善,通過系統的完善來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在建設健全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學校要積極的對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并對專業的結構進行優化的調整,使得整體的教學布局更加的科學合理。同時,學校還應當對師資力量進行加強,通過提高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來提升教育的質量,保障人才培養的有效性。
除了要對相關的教學體系進行優化調整之外,我們還要認識到,實踐型人才的培養與實踐教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加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力的展開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內容要與經濟發展的情況相適應,同時還要與當前的就業形勢相結合,通過多個角度的綜合考慮來對實踐教學的內容進行規劃。在內容方面,要以信息學、工程學、生物學和化學四個基礎學科作為核心展開,同時還要將專業的理論與之進行有機的融合。
(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很高,也就是說,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在社會上可以由相對較好的發展。因此,學校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除了需要讓其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之外,還要于是俱進,對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進行一定的了解并學會實際應用。同時,學校也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向學生普及法律知識,使得學生在從事各項工作的過程中做到遵紀守法。除此之外,學校還應當展開各種交流活動和競賽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意志力、競爭力與合作能力,通過參與活動的方式調動多方能力的運用于發展。
(三)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科學技術得以發生,生物工程得以有所成果,其根本都是源于創新。當前我國十分重視對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作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場所,肩負著創新人才培養的重任。當前我國的特色專業建設也特別提出了要對人才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并大力的建設實驗室和實驗基地,其目的就是通過健全和整合實驗資源,給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平臺,推動學生展開實踐,幫助學生建立提升創新能力,進而為國家輸送大量的創新型人才,給我國生物工程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二、特色專業建設下生物工程的發展策略
(一)將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學的核心目標
在對生物工程人才進行培養的時候,要以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展開的目標。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建構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學校需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特色,同時結合應用型人才所以具有的能力和特點來制定教學方案,在設置課程的是時候,需要將基礎性知識和專業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展開教學的時候,應當理論于是實踐并重,同時要適當的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在實踐教學中,除了要開設實驗課之外,還要有對于的實習和創新活動,使得整個培養的方案更加的具體、完善。在實際教學的時候,還應當充分的對學生的個性進行考察,針對不同特性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培養模式,使得學生的自主發展的到保護,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也保障了教學活動的靈活性和教學的`效果。
第二,培養多元化人才。所謂的多元化人才,就是除了能掌握生物工程相關的理論和技術,還對生物學、數學、化學、工程學的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可以熟練的使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來輔助生物工程相關工作的展開。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通過建構多元化的教學體系來實現,多元化的教育體系應當重視理論的教學,同時也要加強實踐的內容,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提升,對能力和知識的范圍進行擴張,并與專業的特色作為學生發展的導向不斷的展開教學活動。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到,生物工程是一門交叉學科,同時也是一種實驗性學科,該專業的發展離不開眾多基礎學科和相關技術的支撐,所以在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將多個學科的理論和內容進行融合。
作者簡介:王小。1999-),女,河南省鄭州市人,職稱:學生,單位:鄭州市第五中學,專業:生物工程。
參考文獻:
[1]廖威.發酵工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王貴和,呂建國.工科大學生工程意識的內涵與培養途徑[J].中國地質教育
[3]朱高峰,沈士團.21世紀的工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陸小華,熊光晶,陳珠琳.設計導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5]劉芳,張繼和.關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研究[J].文教資料
[6]韓新才,潘志權,丁一剛,等.構建化工特色的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方案的探討[J].化工高等教育
[7]王子賢,馬國富,郭順祥,等.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8]于林,鄭成超,劉學春,等.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0
一、引言
生物技術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和尖端學科[1],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以現代生物學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基因工程為核心的新興學科[2]。生物技術概論作為將基礎知識和前沿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近年來,除了生命科學專業將其設置為必修課外,一些本科院校非生命科學專業為了促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也將其設置為公共選修課程。珠海校區在20xx年開設生物工程專業,并將生物技術概論設置為必修課程。由于該門課程知識面廣,涉及理、工、農、醫等多個方面,學習難度相對較大,同時也為了在醫學院校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生物技術人才,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中,在教材選用和內容選擇、教學手段改進等方面不斷探索,有如下幾點體會。
二、選擇適合的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生物技術發展迅速,因此其內容的更新和擴展也相對較快,同時,相關教材的種類繁多,為增加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教研室教師經過多次集體討論,將宋思揚、樓士林主編的《生物技術概論》作為授課教材,該書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其內容全面而新穎,概念準確,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能反映生物技術各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2],在此教材基礎上,又以劉群紅、李朝品主編的《現代生物技術概論》,(英)史密斯(Smith,J.E.)著、鄭平等譯的《生物技術概論(原書第四版)》等書作為教學參考書籍,豐富教學內容,課堂信息量得到大幅度增加。
生物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教材中除了介紹基因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外,還介紹了生物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但本課程理論授課僅有28學時,因此在教學內容選擇上,考慮到本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蛋白質和酶工程、細胞工程和發酵工程這三門課程都有系統的專業課學習,為避免內容重復和學時浪費,將酶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三章內容在該課程中不做講解,基因工程雖然也有單獨的專業課的學習,但考慮到基因工程技術是生物技術的核心內容,是后面各章節的基礎,因此將其保留。教學學時的合理分配,增強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教學方法即組織教學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3]。
1.以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生物技術概論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內容廣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難點多、知識雜亂,缺乏興趣。以往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始終遵循“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后復習,考試”這樣常規的教學思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被灌輸知識的狀態,學生想象力缺乏,對任何知識沒有探究欲望,缺乏創新意識,對今后的科研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下次內容提前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如在講授生物技術培育抗除草劑、抗病蟲作物時,可預留問題:這些具備抗病、抗蟲作物有這么多優勢,難道沒有危害嗎?在生物技術與食品包裝內容時,課前先提出問題:目前食品包裝方式都有哪些?生物技術在食品包裝方面的應用和優勢在哪里?這些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對知識探究的興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課外時間利用相關專業書籍,網絡查閱文獻,瀏覽相關網頁,不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拓寬了學生對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的認識。學生在下次課前可積極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氣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2.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活動中,以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教學手段,可以將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多種資源整合優化[4]。由于其豐富多彩的畫面的切換使學生置身于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教學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5]。如,講到PCR技術時,因為在其他科目中已經有介紹,考慮到學生可能有所遺忘,可以直接播放動畫,讓學生清楚PCR的基本原理和過程。在此基礎上再講解PCR的一些衍生技術,一方面節省課時避免重復,另一方面加深對新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解轉基因食品優勢和安全性問題時,先問學生:在一些油桶說明書上明確寫有“本產品為非轉基因產品”等字樣,為什么?針對提出的問題,教師不給予解釋和評論,而是讓學生觀看利用網絡資源搜索到的視頻。這種方式比教師單獨用枯燥的PPT介紹目前轉基因食品種類和相應潛在危害要生動和有趣,同時更能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通過這些形象生動的圖畫和視頻內容,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但容易掌握和鞏固新內容,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感受到生物技術與日常生活、實際應用是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
3.安排一定自學內容,讓學生參與教學。生物技術概論內容涵蓋面廣泛,但教學時數有限;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將所有內容都進行精講、詳講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可安排一些內容讓學生課后自學。如,講解生物技術與農業一章,其中核移植技術、胚胎干細胞技術及其在養殖業中的應用就可以和生物技術安全性及其應對措施一章中動物克隆聯系起來,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查閱資料,如:克隆技術好不好?從社會倫理角度談對克隆人的認識?梢苑殖尚〗M形式進行討論,或者以正反兩方的形式組織辯論,或者以小組形式選派代表闡述自己的觀點等,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并且充分發揮了其團隊協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了基礎。
四、完善考核方式
為避免期末考試一張考卷決定總分的弊端,實施綜合考核方案,將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對于參與課堂討論、辯論、回答問題等都作為平時成績,同時根據平時章節安排,布置了一些論文、書面報告的形式作為作業,也將其歸為平時成績。這種考核方式的變革,使學習不再以單純記憶型為主體,而是在增加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等能力的培養。
五、結語
多年的教學中,教師不斷地探索、總結、實踐,使學生對學習該門課程充滿了興趣,促進了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正加,斯金平,夏強強,等.“生物技術概論”通識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xx,30(2):61-63.
[2]宋思揚,樓士林.生物技術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3]朱甫祥.基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生物化學教學[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xx,2(1):24-28.
[4]崔妮,王曉娟,顧宜,等.高校多媒體教學發揮最大優勢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xx,13(8):772-773.
[5]徐勤,秦雪蓮,唐愛蓮,等.現代教育技術在藥學實踐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xx,(S1):279-281.
作者簡介:周鶴峰(1980-),男,山東萊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碩士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1
【摘要】生物工程產業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主導性產業,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了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并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
【關鍵詞】生物工程;培養方案;分類人才培養模式
生物工程專業是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成立的專業,包括生物化學工程、微生物制藥、發酵工程、生物化工等專業,并且首次將生物工程列為本科專業目錄中工學門類中的一種,與化學工程、輕工等并列,對生物技術領域產業化發展以及人才培養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1,2]。隨著時代發展生物工程已經逐漸發展成主導性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必將成為國家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極大的推動力。生物工程專業發展迅速,但近年大規模擴招和許多學校現有辦學條件的限制,致使生物工程專業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資源緊張且師資薄弱,教學質量方面出現較多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辦學力不從心;(2)由于目前生物工程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許多高校又增設了生物工程專業,導致畢業生就業出現困境;(3)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為一級學科,但卻沒有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從而導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出現脫勾現象,對于生物工程領域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培養非常不利,為此應加快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建設,切實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加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各種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復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余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3-5]。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比如現行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規范要求,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培養,而學生畢業后有的出國、有的考研、有的到研究性質的單位、有的到技術崗位、有的到本專業管理崗位工作等等。如果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與之配套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培養,這樣的畢業生是無法滿足上述這些不同崗位工作的要求。所以說現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為此,我們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并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我院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專業建設目標,認真總結專業辦學經驗,深入開展本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和分析,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本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對于創新能力和自身素質要求,對人才培養方案不斷進行優化,突出專業特色。以增強人才創新性、實踐性、前瞻性和適應性作為根本原則,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并做到持續改進,以保證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適應企業、行業、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著重建設實踐教學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真正為企業提供高素質的對口人才。
1拓寬專業口徑,制定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1.1準確定位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緊密追隨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按照企業和市場需要不斷調整和重組現有專業,使生物工程專業更好的適應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另外要不斷拓寬就業基礎,著重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填鴨式”的知識傳授,按照社會發展需要使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更加合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結構體系。遵循“橫向拓寬,縱向理順,加強基礎,調整結構,更新內容,精簡學時,突出實踐”的原則,并根據吉林化工學院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的原則和意見,重新構建培養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養需要,其主要特點是:(1)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目標更加明確;特別是增加了本科生在讀期間,必須修滿4個創新教育學分,否則不能畢業;(2)明確主干課程的同時重點建設實踐教學環節;(3)拓寬專業口徑,把注意力放在創新能力的培養;(4)采用3+1模式,即大一到大三學年主要學習理論知識,大四學年重點進行實踐環節教學。新培養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符合新時代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對于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由此,我們確定了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有扎實的理化知識、社科知識和人文素養;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學會學習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掌握生物工程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而成為在該領域從事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1.2明確生物工程專業分類人才(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培養要求
以“注重素質、強化基礎、拓寬口徑、增強能力、開拓創新”為教學指導思想,融業務培養與素質教育為一體,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培養素質高、基礎厚、知識寬、能力強和具有創新精神的生物工程技術人才,并對素質結構、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均做了明確的要求。對于素質結構要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身心素質,只有具備健全人格、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發展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對于能力結構要求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在相關領域進行獨立研發和生產設計,才能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科研開發。對于知識結構要求具備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工具性知識、專業基礎知識、生物工程專業知識、工程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只有掌握這些基本的理論和知識才能熟練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2注重課程建設,建立科學、可行的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修訂與之適應的教學大綱
按照拓寬就業基礎和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思路重新設計教學計劃,綜合考慮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協調發展,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各門課程相互獨立現象,增強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新的課程體系既體現了學科交叉融合和文理工滲透也體現了上下游技術結合。設置的課程選擇性更強,專業任意選修課由原來的14門增加至20門,并且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各專業主干課程綜合大實驗的重要性,設置了《基因工程綜合實驗》、《細胞工程綜合實驗》、《生物分離工程綜合實驗》等綜合大實驗課程,并增加了《發酵工程課程設計》。增設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英語聽力課。同時修訂生物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并確定重點建設《基因工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分離工程》等課程,每門課程均設課程負責人,由課程負責人制定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及組織課堂教學。另外,加強教材建設,制訂“生物工程專業教材選用原則”,優先選用教育部獲獎教材、優秀教材、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引進國外優秀教材的中文譯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近3年出版的教材。同時學院編寫了生物類優秀教材推薦目錄,供任課教師在征訂教材時參考。
3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而生物工程專業是生命科學從實驗室研究通向工業生產的橋梁。所以,我們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充分發揮科研的支撐作用,合理安排實驗課程、課程設計、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教學環節,建立一定的研發訓練體系;而全程導師制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的.質量,貫徹了“全人教育”的思想,保證了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
3.1結合生物學科特點,統籌安排實驗教學
生物工程專業原來專業基礎實驗課大多為驗證性實驗,這樣不利于交叉學科、前沿學科內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為此,重新構建了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優化了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增加了綜合和設計性實驗。將所有實驗課分為專業基礎實驗和生物工程綜合大實驗兩大類,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特點組織教學,突出實驗教學的綜合性和創新性。按照新思路,我們將生物學基礎實驗課程內容按基本技術、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四個層次重新組合,優化課程體系,打破課程界限,內容合理銜接,由易到難,避免重復;將實驗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和專業綜合實驗三大類,使本專業的實驗教學具有基礎性、系統性、綜合性和先進性。另外重視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并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導師的科研課題以及各種學術講座和Semi-nar形式的學術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充分了解本領域的發展前沿,從而使其明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3.2建立“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實行“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即三個實驗層次: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三種實驗類型:基本驗證實驗、專業綜合實驗、研究設計實驗;三種教學途徑:必修實驗、開放實驗、創新實驗;三種考核方式:實驗習慣養成和基本儀器使用、實驗報告、實驗操作考核。通過“四個三”實踐教學實施使學生充分認識了各門課程的內在聯系,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推動了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3.3尊重教師科研背景,理論實驗同步建設
我們充分尊重教師的科研背景,使課程或部分教學內容與教師科研方向一致,使之能將科研成果及時融入理論與實驗教學。由主講理論課程的教師總體負責對應實驗課程的建設,使之合理銜接,內容融匯貫通,從而促進了課程的整合和理論、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
3.4技術方法合理綜合,內容與科研、生產有機結合
根據實驗內容的內在聯系,科學綜合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基本技術不計學時學分,實行實驗室開放性訓練,合格者方可進入實驗環節。結合“本科生創新教育基金項目”引入科研成果和社會應用項目,為學生開出設計創新性實驗。另外導師將個人的科研成果進行重新設計轉化為學生能夠操作的綜合性大實驗,通過學生再現科研成果可使學生明白科研成果必須能夠復現并且經得起推敲,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科研興趣。逐步實現了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的基礎實驗技能化、實驗平臺多元化、實驗思維科研化、培養過程個性化的實驗教學體系。
4結束語
教育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產品——人才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的焦點,為此,如何培養出一專多能、幾專多能的高質量的人才來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已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重要課題。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復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余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現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因此生物工程專業建設應抓住機遇創新發展,不斷地探索改革培養方案,最終實現培養生物工程領域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鳳杰,孫文敬,黃達明,錢靜亞.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實踐[J].輕工科技,20xx,29(4):142-144.
[2]潘志明,孫林,周福才,等.生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的實施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51:268-269.
[3]江成英,劉曉蘭,鄒東恢,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J].高師理科學刊,20xx,33(6):118-120.
[4]張德華,江瑜,陳存武,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框架結構與教改探索[J].皖西學院學報,20xx,27(5):53-56.
[5]付明,吳鏑,鄒娟,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J].懷化學院學報,20xx,34(5):90-92.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2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
(一)教學內容的方向性設計
教學重新設計的原則既要照顧專業需求也要照顧學校實際情況,在設計內容時要有特色不能照搬其他院校,我校旨在培養現代工程師,畢業的出口面相企業一線技術員,而一些985院校則面相科研領域,所以,在學習其他院校提升自身辦學實力的同時也要切忌照抄照搬。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上海交大生物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大多面相科學技術研發和生物科學技術的科研領域,所以,在這種方向的指引下,授課內容理論層次較深,在傳統化工原理精華的基礎上增加了較為深層次的理論細節,比如:萃取內容部分,反膠束萃取和雙水相萃取等都有詳細的講解,而我校目前的辦學的實際尚不能匹配。我們是要以突出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為目標,應用現成結論解決設計型或者操作型的實際問題,輔以化工典型設備的講解,在傳統化工原理精華框架范圍內,簡化理論細節,培養工程素質。
(二)教學內容的細節性設計
我校現行生物工程專業化工原理理論教學教學大綱的制定原則是以64學時為基礎,選擇傳統化工原理主要章節進行制定,沒有充分考慮到專業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對教學內容的細節進行合理化調整,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我校生物工程專業輸出人才的綜合素質。根據專業需求以及專業本身所授課程,建議對生物工程專業化工原理教學大綱作合理化調整。“流體流動”、“流體輸送機械”、“傳熱”以及“蒸餾”作為最基本的單元操作是很必要的,尤其是“蒸餾”這一單元操作緊貼生物工程專業知識體系的.主干,與生物發酵、生物化工、生物制藥、食品等方向息息相關,因此無論是簡單蒸餾、平衡蒸餾、精餾還是特殊精餾都是重點要求部分,連續精餾的計算與分析、精餾塔設計的操作原理與現象以及塔設備的分類與計算等內容都非常符合專業要求,考慮到生物工程專業課中講解“氣液傳質設備”,因此化工原理課程中可以將該部分簡化;而由于“氣體吸收”基本不具專業需求性,建議取消該單元操作的講解;建議引入的單元操作則有“萃取”、“干燥”和“結晶”等內容,這些單元操作與生物工程專業息息相關,該部分內容必能對后續專業教育提供充分其必要的支持。如此一來,我們取消了“氣體吸收”,增加了“萃取”、“干燥”和“結晶”,在這一基礎上,現行的64學時顯然不能完成教學內容,因此,建議增加至80學時分兩個學期來完成,這是保證教學效果以及為專業建設提供助力必要前提。
二、理論教學方式的合理運用
(一)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將理論淺表化
從專業培養方案的安排上看,在化工原理之前,學生基礎的幾乎完全是純理科課程,化工原理是第一門工程技術學科。學習習慣上的各種不適應,使得學生對該門課程產生一些錯覺,諸如:“公式過多”、“推理復雜”、“各種指代符號繁雜”等等,總之,化工原理晦澀難懂,學起來實在吃力,進而產生厭學心理,嚴重偏離了教學的初衷。那么,理論形象化,淺表化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劑良藥,利用生活實例導入理論,然后再將理論去靠近工業設備,之后在工業和生活實際之間構建相似性,如此循環,理論不再晦澀難懂,工程教育不再抽象生僻。舉例來講,在講授“傳熱”這一單元操作時,暖瓶則是學生天天接觸的東西,幾乎每位同學都見過瓶膽是什么樣子,圍繞瓶膽的設計規則對“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基本傳熱方式逐一解釋,那么學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熟知的常識對“傳熱”這一單元操作產生了熟悉感和親近感,同時也對該單元操作重要工業應用之一“保熱/保冷”形成了一些整體意識,在貼近工程素質教育的時候,學生在理解供熱管道外保溫層的材料以及結構時自然不會感覺“離自己太遠”,同時也會總結出保溫采用的一些常規性和一致性的方式方法。再比方說,生活中的暖氣片與工業用的換熱器,盡管從器型設計上有巨大偏差,但是也不難發現原理上相似的地方,這種差異性和共性上的聯系和對比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的掌握,因此化工原理才不會那么“難學”。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不得不承認數字化教學引入的十多年來,的的確確的大幅改善的教學環節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隨著知識量的逐年增長等等一些問題的相繼出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一定要找到新的出路。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有助于塑就“新鮮有趣”的教學風格,也有利于培養“清新”、“活力”的課堂氣氛。首先,必須把“老師的課堂”變成“學生和老師的課堂”,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戲份”,上課除了聽課之余,一定要有足夠量的“師生討論部分”,老師在拋出問題后,供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學生分別總結陳述,老師在依據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歸納。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的思維跟上授課的節奏,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自學意識和習慣的養成。其次,教師授課過程中要善于總結,無論是階段性總結,還是跨章節的聯系性總結都能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整體性把握。如可以通過伯努利方程進行展開,把“流體流動”和“流體輸送機械”兩章整合到一起,闡述各節知識點編排順序的合理性,這樣學生在理解知識結構事會比較容易;再比如,通過“牛頓粘性定律”、“傅里葉定律”以及“菲克定律”相似的“長相”,灌輸化工原理分析解決問題的一些相似性做法,同樣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解決創新性問題能力的培養。當然,教師自身也要刻意培養自身授課風格,讓學生喜歡上老師,以愛屋及烏的方式努力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這方面的方法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新時代的網絡語言引進課堂無疑更能攫住90后的心;亦或者課間休息時間討論一下體育賽事、娛樂八卦這類;當然,作為教師,腦袋里要有足夠的勵志故事的儲備等。這些都能拉近師生距離,增進“教”與“學”之間的情感。
三、結語
少學時化工原理教學在整個化工原理教學任務中所占份額教學相對較小,長期以來依附于化學工程與工藝以及輕化工程等長學時專業的教學模式,只依據學時數量對教學內容簡單“做減法”;再者,現在教室的受眾群體也就是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過往的教育經歷也在悄悄的發生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順應時代發展,適應時代需求,自我完善,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培養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的畢業生,為社會發展注入更富活力的新鮮動力。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3
摘要: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對于學生理性認識本專業、提高專業興趣、提升專業自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授課老師素質提升、教學內容及方式改進、特色學科建設、因材施教、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探討了工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導論》的教改之路。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自信力;課程改革
20xx年,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因此,培養高素質的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生物專業人才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就開設生物工程高校數量看,20xx年國內開設生物工程專業的高校已達165個,20xx年增長至293個[1]。目前,我國每年生物工程類專業畢業生約6萬人,由于人數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國生物產業發展水平較低,再加上專業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生物工程類專業畢業生的暫時性過,F象,增加大學生就業壓力[2]。麥可思20xx年就業藍皮書中將生物工程列為紅牌專業,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3]。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類大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習和未來出路感到焦慮,并產生心理負擔,從而影響專業自信心。
那么如何提升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自信力和就業能力呢?除了加強實踐教學、鼓勵自主創業、進行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對低年級的學生開設高質量的專業導論課很重要也很必要。開設專業導論課可以使學生提前了解學科的發展現狀和前景,有助于拓展其對專業應用的整體把握,有助于其有針對性地開展后續的專業基礎課學習及畢業設計環節,最終可以提升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自信心和就業能力。本文以提升生物工程專業自信力為目的,探討新形式下工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改的方向。
一、生物工程《專業導論》開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對于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相關研究還不是很多。景德鎮陶瓷學院通過對生物工程導論課程進行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探討,并通過問卷調查探討了其教改成效[4]。哈爾濱工業大學將參與式教學和傳統的教學結合,通過問題情境案例、討論和交叉領域專題四種方式,實現知識—趣味—專業背景融合[5]。筆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學于20xx年在大一下學期開設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由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授進行授課,結合專業教師的主要研究內容向學生展示生物工程專業包含的內容和最新進展,既讓學生了解本專業,也順利地承接下一個學期將要開始的專業課程。但是以往的《專業導論》課側重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探討,對于如何從教師素質、課程內容等方面進行教改沒有做出明確的回答,以下內容將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二、專業導論課教改的方面
1.提升任課教師自身素質。如何做好學生專業發展的領路人,專業老師除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思考以下的問題:(1)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信息獲取已經不再是什么難題,如何將這些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并對其發展前景做出前瞻性的指導?(2)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何確保自己的研究及教學能夠緊跟專業前沿?(3)如何啟發引導學生,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如何解讀行業發展政策,從而對學生的就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教學內容及方式!秾I導論》課程具有概括性、前瞻性及引導性的特點,因此其授課內容及方式也與其他專業課有所區別。具體來講,大綱的制訂應該主要從研究前沿、應用領域、特色專業方向、企業導師講座和創新創業等方面進行;授課可以采用比較靈活的方式,包括教師面授、網絡課件、小組討論、ppt展示、講座以及慕課等方式。生物工程學科目前已經在化學工業、能源工業以及醫藥衛生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酶制劑行業為例,其制備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小的特點已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工業催化、日用化學和食品藥品制造領域。因此,《專業導論》課程向學生講述生物工程應用領域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擴大眼界,提高對本專業的認知。
3.特色學科建設。余水靜等[6]提出以特色學科建設為導向,對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使課程體系具備模塊化和特色化特點,這有助于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筆者以為,建設特色學科需要專業教師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對專業的發展趨勢、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做深入的調研。其次,要深入基層,充分了解社會及企事業單位對學生專業能力、職業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從而使我們的專業課教育及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引領或者緊跟市場需求。最后,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生物產業,通俗地講就是要“接地氣”,對于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4.因材施教!耙虿氖┙獭笔怪羔槍W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生物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具體情況,培育出研究型、教學型和工程型等不同層次人才。因此在講授《專業導論》時,應該將授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就業愿景相結合,教學大綱應該從科研、生產和管理幾個方面進行制訂,使導論課內容不僅能夠涵蓋生物工程就業的主要的領域,而且能夠做到有所側重。另外,可以聘請生物工程相關研究所或者企業導師為學生開展“企業導師面對面”的講座,從社會需求和就業的角度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專業發展現狀和企事業單位對人才需要的標準。通過以上方式的.課程教改,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具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對專業課學習不再迷茫。
5.創新創業教育。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訓練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嶄新的課題。桂林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在這方面做出了初步探索并初見成效[7]。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不僅鍛煉了學生創業、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而且對于學科發展具有比較重大的意義。因此,筆者認為專業教師在講述專業導論課時,應該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同大學生雙創相結合,鼓勵學生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結語
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程對于剛剛步入大學的本科生不可或缺,對其客觀理性地認識本專業的研究領域,培養其專業興趣,增強其專業信心具有明顯的作用,因此,加強導論課教學具有比較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生物工程《專業導論》教學只有不斷思考、摸索、實踐及改革,總結出一套適合的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優良的職業素養以及較高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宋忠誠,余勤,郭瑩,等.中國內地開設生物工程專業普通高校的統計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8):14-15.
[2]吳劍榮.高等學校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從生物產業發展和大學生就業分析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xx,(23):42-44.
[3]麥可思.20xx就業藍皮書:管理學就業率最高[J].勞動保障世界,20xx:24-24.
[4]廖潤華,杜潔,蘇小麗,等.《近代生物工程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xx,(34):155-156.
[5]鮑佩華,郭良,郭卓維,等.參與式教學法在非生物專業生命科學導論教學中的探索——以哈爾濱工程大學為例[J].黑龍江科學,20xx,(7):128-128.
[6]余水靜,鄧揚悟,宋秋華.以特色學科建設為導向的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實踐[J].高教學刊,20xx,(24):58-59.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4
在生物學領域推廣雙語教學,這是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教育全球化趨勢、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競爭力和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性生物學人才的客觀需要。為了適應這一新形勢的需要,我們近年來在生物工程專業開展了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并積累了一定的雙語教學經驗。
一、分子生物學適合開展雙語教學
目前,普通院校的多媒體等教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網絡教學資源也變得日漸豐富,這些都為分子生物學的雙語教學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同時,隨著生物學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層次生物學人才走上了普通院校的講臺,一定程度上為普通院校分子生物學的雙語教學提供了師資保障。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校《分子生物學》課程的雙語教學開設時間為大三第二學期,但統計表明此前僅50%的學生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學生總體英語水平偏低,尚未滿足全英文教學的要求。如果這時對《分子生物學》課程進行全英文教學,會讓相當一部分學生難以接受復雜的分子生物學知識,使得學生不僅英語沒長進,專業知識也是一知半解,最終導致全英文課堂教學流于形式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采用全中文講授分子生物學課程顯然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分子生物學尖端人才的要求。試想,在分子生物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如果學習者只懂母語而不懂英語報道的學科發展、學術成果等,又如何跟蹤學科的最新進展呢?總的來說,教學師資、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分子生物學發展的需要,都決定了《分子生物學》課程符合開展雙語教學的學科和課程特征。
二、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初步實踐
我校生物工程專業是湖南省重點資助專業,筆者自20xx年開始對本專業的分子生物學進行了雙語教學嘗試,現將初步教學實踐分述如下:
1.教學大綱的調整和教材的選用。
鑒于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與全中文授課的差異,我們首先重新修訂了《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大綱,并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做了適當調整。在緒論中增加了分子生物學常用專業英語詞匯介紹,以彌補學生專業英語詞匯量的不足。同時,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關鍵問題之一是要選用一本合適的'英文版教材,因為原版英文分子生物學教材常常令學生感到晦澀難懂。因此,筆者編寫了對原版教材加以注釋的講義,以保持英文的“原汁原味”,兼容中英文教材的優點,對分子生物學專業術語和詞匯增加中文注釋,書后輔以中英文詞匯對照表,每章開始部分增加中文概要,以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要點。從多年的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來看,使用效果比較理想。
2.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
在進行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過程中,鑒于剛開始時大部分學生都感覺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在最先常采用英文板書與中文講授為主相結合的方法,用英文講授那些較為淺顯易懂的內容,而重點和難點以及那些用英語解釋太復雜而漢語解釋又顯得簡潔明了的內容,則用中文講解。當學生的專業詞匯量逐漸擴大和英語水平慢慢提高,尤其是待學生逐步適應以后,再不斷提高英語講授的比重,最后過渡到以英文教學為主。對于分子生物學的一些實驗技術等案例教學一般也采用中文的方式。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進而避免雙語教學流于形式。
3.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加大課堂信息量。
我校《分子生物學》總共56學時,采用雙語教學后并沒有增加學時,全英文版的書面材料和中英文雙語講授使得教學進度緩慢,不僅讓教師的課堂授課量受到影響,難以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也常常讓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偏少。對此,本人在鉆研教材和相關教學參考資料的基礎上,精心制作好多媒體英文課件,課堂上借助于PPT的使用,不僅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豐富與生動,也可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同時,還可以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適當加快課堂教學節奏,保證按時完成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課后將PPT課件及時傳到班級QQ群共享,以方便學生課后學習使用。
4.注重課后雙語練習,改革考核方式。
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既是對教師的挑戰,要敢于擔當,同樣對學生亦是一種挑戰,要勇于面對。由于受教學大綱的要求限制了雙語教學的課堂教學時數,這必然要求師生在課內外都要多花時間和精力。一方面教師課后要精心備課答疑,構建習題庫上傳到班級QQ群,供學生課后復習交流使用;另一方面學生課后要及時預習、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我們經常要求學生課后閱讀或翻譯教師指定的英文參考資料來鞏固復習專業術語以及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每次上課前,教師安排一定時間對上次作業情況進行檢查點評,由復習舊課要點導入新課的教學內容。我們不僅注重課內外的雙語練習,還結合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特點調整了課程考試形式,如采用中英文結合制定期考試卷(英文占40%以上),其中,填空、名詞解釋及選擇等題型部分用英文制卷,并要求部分題目用英文解答。
三、加強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有效措施
綜上所述,目前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高素質雙語教學師資隊伍欠缺,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對雙語教學方式的興趣不濃厚,不及時熟悉英文教材;雙語教學管理欠科學、教學考核手段傳統單一?傊,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授課教師英語水平。
要想取得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預期教學效果,首先就要有一支專業能力和英語水平都較強的教師隊伍。為了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教師的英語水平,一方面現有雙語教學主講教師要積極主動參與外語培訓,可以由學校有計劃地安排相關教師到雙語教學經驗豐富的學校參加教學觀摩,或分批選派雙語教學教師到相關外語學院進修,或聘請教學經驗豐富的外語教師進行口語訓練,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把教師送到國外培訓,以提高其英語授課水平。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引進雙語教學師資,如采取相對優惠的政策以吸引國外留學人員來校任教,或邀請相關國外專家學者承擔部分雙語教學課程,如我校在20xx年邀請湖南省海外名師、美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肖調江教授為生物工程專業20xx級本科生講授遺傳學課程,相關雙語教學教師通過全程觀摩教學,較大地提高了雙語教學能力。
2.加強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用教材的管理,保障雙語教學因材施教。
針對普通院校目前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子生物學主講教師應該盡可能選擇通俗易懂與國際同步的最新教材,條件允許的盡可能結合學生實際編寫雙語配套教材,如與原版英文教材配套的講義,輔以相應習題講解,并上傳至班級QQ群以及教師教學空間,以方便學生課后隨時參考和學習。同時,針對地方本科院校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的現象,主講教師還可以制作授課視頻和收集相關音像資料等輔助教學材料,并將課題組成員的上課過程進行錄像,方便學生課后自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3.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實現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同母語教學一樣,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是實現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教學目的的重要保障。教學方法的發展變化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的綜合化、教學手段的媒體化和主體化。鑒于目前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課時嚴重不足,一方面,雙語教學的主講老師要努力提高傳統課堂教學的效果,如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效果以及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難和相關要求,以提高雙語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主講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QQ、微信等網絡資源,與學生及時開展網絡答疑等教學互動,這樣既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握教學方法,對于教學過程中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提高雙語教學效果。
4.加強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管理與支持,為雙語教學提供制度保障。
為有效提高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普通院校盡管師資等多方面條件受到一定限制,也應該創造條件保障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首先,加強雙語教學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制度,及時檢查督促雙語教學主講教師按雙語教學大綱完成相關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不“縮水”,不流于形式;其次,適當加大雙語教學課程學時,保障雙語教學主講教師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再次,建立激勵機制,如適當提高雙語教學的工作量、支持和鼓勵制作雙語教學多媒體英文課件、在業績考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強對雙語教學教師的調查評估與溝通,以充分調動雙語教學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普通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將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認知水平、掌握新的知識和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材,在學校與系部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課程教學體系,進一步提高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質量。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5
摘要:化工原理實踐教學是生物工程等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實踐課,是連接學生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重要橋梁,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工程意識的重要途徑,對工科類專業學生的學習必不可少。本文對我院生物工程專業近幾年的化工原理實踐教學進行了總結,同時就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措施,為進一步提升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化工原理;實踐教學;改革措施;實踐教學質量
工程類學科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ぴ硎腔瘜W工程類、生物工程類及各相關專業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內容涉及基本理論、工藝計算、設備工藝設計和選型、經濟核算以及節能等問題[1-2]。化工原理實踐教學是化工原理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使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重要責任,是增強學生工程意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在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我院生物工程專業自20xx年開始開展化工原理實踐教學,經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通過對現有成績、經驗的總結,不足之處的分析,以及改進措施的提出,以期與兄弟院校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為進一步提高生物工程專業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質量提供借鑒。
1實踐教學取得的成績
1.1建立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基于生物工程專業工科的教學要求和化工原理課程所擔負的教學作用,我;ぴ淼膶嵺`教學堅持遵循讓學生一定能深入到大型化工企業中去鍛煉的理念,這就要求學校與企業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20xx年實習之初,由于生物工程專業成立時間較短,缺少人力、物力積累,學院與化工類大型企業的聯系較少,實習基地尚未建成。因此自20xx年至20xx年三年內,我們的化工原理實踐教學基本上都處于“游擊戰”狀態。這樣必然導致教師、學生以及企業三方面互相了解較少,各方準備不足,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從20xx年至20xx年,我們先后與興平化肥廠、西安南風集團和渭南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聯系,開展實踐教學。至20xx年,在院領導和相關教師的不懈努力之下,經過多方對比、協商,把實踐教學地點定在渭南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后簡稱渭化集團)。經過20xx至20xx三年連續合作,深入了解,校企雙方達成“合作共建、互利雙贏”的共識,于20xx年6月舉行了隆重的化工原理實踐教學基地掛牌儀式,化工原理實踐教學基地正式建立,教學基地的建立,一方面改善了實踐教學條件,另一方面為促進“產、學、研”結合打下基礎[4]。
1.2實踐教學過程逐漸秩序化、正規化
經過幾年的實踐教學,基本上已經與渭化集團之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實習模式。每一學年,實踐教學時間定在第三學期化工原理理論課程結束之后。參加人數約120人,分兩批,每批60人。每批學生由三名帶隊教師負責。實踐教學開始之前,由學院主管教學院長和帶隊教師與企業進行聯系,商洽實踐教學具體事宜,使企業明確實習目的和學生人數等情況,做好實踐教學接待準備工作;進企業之前,統一給學生辦理臨時通行證;進企業后,先進行安全紀律教育和企業概況介紹;正式實習時,一般將學生分為三組,每組20人,跟隨基地指導教師下到不同車間實習,實行倒班制,基地指導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現場表現進行打分,反饋給帶隊教師。最終實踐教學考核成績包括紀律(20%)、實踐教學表現(30%)和總結報告(50%)。
1.3實踐教學成效顯著
經過幾年的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表明:(1)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對化工生產過程的生產組織、管理措施和經營狀況有了較全面的`認識,通過觀看現場真實設備和了解實際的生產工藝流程,對進一步鞏固、加深和理解化工單元過程的原理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工程觀念,為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和后續其他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5];(2)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之逐步樹立正確的工程思想、經濟觀點和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3)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在工業生產中感受到知識用于實踐后所產生的巨大效益,主動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工業生產中所需的知識進行比較,找出差距,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2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2.1實踐教學時間短,不能完全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化工生產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性和隨著現代化工生產自動化、連續化和集成化,企業對外來人員數量的限制越來越嚴格;另一方面,高校擴招以來,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學校實踐教學經費緊張,導致目前我院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實際的實踐教學時間僅為2.5天/人,與生物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培養計劃所要求的7天/人實踐教學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由于實踐教學實踐的限制,目前的實踐教學還停留在“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式實踐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最終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2.2實踐教學內容和基地指導教師的不確定性
按照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計劃,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實踐教學指導書便于指導學生學習,但是由于大型化工企業的生產特點,生產車間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一些意外情況,導致我們的實踐教學內容很難保證按預期計劃進行。此外,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前的大型企業都處于不斷精簡狀態,企業人員編制少,工作任務重。因此在整個實習過程中,車間技術員或車間主任很難抽出時間給學生詳解生產的主要工藝流程及關鍵技術,只能臨時抽調人員,基地指導教師人員不穩定,導致實踐教學內容和效果的波動性。
2.3學生難以真正深入車間,了解相關設備構造和原理
近年來,我國的企業大多進行了改制,技術保密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好多企業已經出現了拒絕和學校合作的趨勢。在這種發展背景下,廠方為了技術保密或擔心侵犯知識產權等原因,不允許學生瀏覽有關的技術圖紙,甚至不允許觀摩設備內部結構(除非是巧遇設備檢修或其他原因停機檢查,否則學生根本無法了解主要設備、管件等的內部結構及物流情況[2])學生到現場后,只能學習熟悉流程、認知設備,對一些基本的安全生產控制方法,開停車和簡單的事故處理是得不到鍛煉的,學生真正深入車間時間很短,深入了解相關設備構造、原理的機會很少。學生對實習的總體感覺是“實習有用,但是較膚淺”。
3幾點改進措施
為了使化工原理實踐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革措施。這些措施的提出將為進一步提高我院生物工程專業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3.1調整教學計劃、將原先安排在學期末進行的實踐
教學調整到學生期末考試之后進行將實踐教學環節調整到所有理論課程考試結束之后進行,便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實習實踐中去,為提高實習效果提供了時間上和精力上的保證。
3.2系統編寫和修訂化工原理實踐教學指導書,為教學效果提供保證
通過多年實踐教學經驗的積累,化工原理實踐教學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為了進一步提高實習效果,必須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重新編寫切合自身實習情況的實踐教學指導書。內容主要涉及:(1)實踐教學的目的、意義和預期效果。實踐教學的目的意義和預期效果的提出,一方面使學生能夠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教學實習,端正實習態度;另一方面也使實踐教學單位明確責任,依此做好接待實習的準備;(2)實踐教學基地概況、生產技術、主要車間的儀器設備、工藝流程、產品種類及特性介紹;(3)實踐教學的管理、評估、考核標準。①實踐教學考勤占20%,主要考核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出勤情況和遵守紀律情況;實習期間由學校帶隊教師考核;②實踐教學的現場考核占30%,由實踐教學基地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參與情況和業務能力考核;③總結報告占50%,由所有實習指導教師根據實習報告質量統一考核。實踐教學指導教材的編寫,是實踐教學進一步正規化的重要保障,這樣教師有據可依,學生有章可循,企業任務明確,實踐教學效果有明顯改進。
3.3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實踐教學指導書,減少實習的盲目性
實踐教學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理論課教學的,單純靠書面上的介紹是很難讓學生完全理解和接受,學生直接進入企業,必然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及網絡資源,將實踐教學基地的生產工藝、所涉及的典型單元操作、典型設備的原理、結構以及部分現場工作錄像片制作成電子課件在實踐教學前、實踐教學中和實踐教學后讓學生觀看。實踐教學前,播放電子課件并與實踐教學指導書結合起來進行實踐教學動員,使學生在進入實踐教學基地之前就對要實習的目的、重點做到心中有數,減少實踐教學的盲目性。同時,通過形象、生動、色彩繽紛、圖文并茂的電子課件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增強感性認識,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進一步現場實習奠定基礎。
4結束語
總之,化工原理教學實習的改革,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和教育部培養創新人才戰略思想的不斷深入,給化工原理教學實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原理教學實習的改革勢在必行。上述內容和觀點是我們在總結六年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希望能為今后的化工原理教學實習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軍.化工原理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xx,77(3):80-81.
。2]張頌紅.化工原理課程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xx,77(3):83-84.
。3]婁向東,王曉冰,趙曉華,等.《化工原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新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26(1):87-89.
。4]王記蓮.高職院!痘ぴ怼穼嵺`教學改革淺析[J].化工時刊,20xx,23(3):73-77.
[5]楊玲,朱孝欽,楊明,等.化工原理認識實習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xx(1):71-72.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相關文章: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06-07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經典)06-09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精華】06-11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通用】06-12
【經典】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5篇06-08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精選12篇)01-08
生物工程專業建設實踐教學論文11-09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優選[15篇]06-10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大全15篇】06-11
生物工程專業課程設計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