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面向學生”的問題
摘要:由于近年來高校的擴招,一些高校面臨的生源匱乏,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活動過高的期望、過多的干涉,在加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現代教學理念的對峙沖突,學生本位的理念風靡全世界。許多學校提出“一切面向學生”“教師面向學生”等口號。甚至有些學校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作為考核教師的主要依據。事實證明“面向學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問題的關鍵所在于要準確把握好“度”。
關鍵詞:面對;教育教學權;教育者;受教育者;誤區;教育教學
自1998年我國實施了高校擴招政策以來,進入各種類型的高等學府,成為一名大學生已不再是高不可攀和讓人羨慕的事情。幾年中,莘莘學子的隊伍在迅速擴大,在參加高考人數確定的前提下,各高校為了自己的生存,除搶奪生源外,還需保住已到手的學生。在此利益的驅動下,以“學生為本”“一切面向學生”“教師面向學生”等以學生為中心的各種口號應運而生。在這“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理念支配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它的益處立即顯示出來了。首先,學生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保證,許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和興趣,學生的專長和長處容易被教師發現,弱勢群體的學生能夠得到教師和學校的關注。其次,也便于教師因材施教,并或多或少地引入了競爭,對教育教學活動有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后,進一步融洽了師生的關系。但是我們在肯定它所產生的好處的同時,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面向學生”給教育教學活動帶來的弊端。不管你承認與否,這都是一把雙刃劍。
一、從教師和學生的雙方的位置和關系看“面向學生”
所謂“面向”意味著面對、適應、服從、順從等一系列的含義。眾所周知,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育者,而學生是受教育者,不管是哪一種教育,教師和學生在許多方面是有一定差異的。這個差異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環。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各種知識、技能、經驗,同時還對學生人品、道德、修養等其它方面進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發展受教育者的智慧,提高他們的能力,讓每一個受教育者成為能夠服務社會、有利于社會的人。這樣的教育教學活動,有些是在“和風細雨”中進行的,也有的是在“急風暴雨”學生難以接受的情況下進行的,否則就很難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可以試想:當教育者完全去適應、順從受教育者時,當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以學生為中心時,能培育出上述的培養目標嗎?教育的功能又怎么能完全體現出來?
中國的傳統教學活動,受孔孟之道影響甚重。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堅持師道尊嚴,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威性。但是在暢行以學生為本、面向學生的今天,傳統的觀念和做法受到了挑戰,許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為了表明自己能跟上時代,便對傳統的教師和學生觀進行著徹底的批判,給以全盤的否定。然而,傳統的不~定就是落后的,它之所以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為世人所推崇,肯定有它延續的道理;而“現代”的不一定就是先進的,在沒有經過長時間考驗、有大量事實證明的情況下,有些“現代”口號就造成了許多人思想和行為上的混亂,使人們產生了對教師和學生位置顛倒的種種誤區。
當然我們并不否認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的發展,教師和學生應該建立和諧、融洽、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就此改變,雙方的位置發生顛倒。
二、從教師的職責看“面向學生"
為了真正體現“面向學生”,許多學校還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相應的措施。例如:由學生來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并和教師的工作考核有著直接的聯系;由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任課教師。為了適應這樣的局面,許多教師或多或少改變了以往的做法,因為評定自己的考核結果如何、工作業績的大小的權限有相當的一部分已轉移到學生的手中。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為了不使自己太落后于他人,教師不得不去討好學生,適應學生,以往的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已經無從談起。面對學生的缺點、錯誤,教師在批評之前會三思:該不該批評?即使批評也要面帶微笑,細聲細語,千萬不能引起學生的消極反感的情緒,否則,當學生對你進行評估時,等待著你的將是什么,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當然我們不排除在學生中不乏有公正、公平者的存在,但畢竟不是全部學生會這樣做。
現在的許多學生是非觀念淡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因而會經常做出一些違紀違規、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發生在學生身上的這些缺點和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面對著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教師應該如何做?在現代社會中,恪守一定的規則是做一個合法公民必須的重要品質。因此,為維護教育教學的權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教師必須對學生的上述行為做出嚴肅乃至嚴厲的批評。教師對于學生的批評是教育法和教師法賦予教師的正當教育教學權。他所批評的是學生的錯誤的觀念和行為,而不是對學生人格乃至生理缺陷的歧視和指責。毫無疑問,這種批評是正當的,是在行使教師的正當權利。面對教師的嚴厲批評,學生不一定能正確接受和對待,甚至有些學生還會產生抵觸情緒,等待時機,實施對教師的報復。如果學校給予學生過多的權利,讓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超出一定范圍時,無形中就滋長了學生的報復心理。相反,教師為了給學生留下好的影響,而對于學生的缺點錯誤,不聞不問,視而不見,一味地茍合學生、縱容學生,他可能會獲得學生打出的高分。但如果所有的教師都這樣做,可以想象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會有怎樣的品行。
我們并不是對“以學生為本”“面向學生”理念做全盤否定,其關鍵是看你如何面向,面向的程度如何。學校在體現“以學生為本”“教師面向學生”的精神時,要對學校的具體情況做一全面的分析,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準確把握好“度”,而絕不可能是全部面向學生或面向全部的學生。
本文來自中國碩士論文代寫網,我們為您提供更多的碩士畢業論文
【“面向學生”的問題】相關文章:
原創法度:“面向事實”抑或“面向文本”-“中國問題”與馬克03-04
面向高職學生的英語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03-08
面向未來的設計教育01-10
讓學生善于質疑問題01-16
面向并行工程的DFC與DTC辨析*03-18
面向AMT的統計過程質量控制03-21
關于高中“平面向量”的教學體會03-07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