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理論中的文化主義與審美主義
摘要:人類自身獨特的特性是考察“審美”思維的基本出發點,剛剛出生的人是不完全的,還需要文化和社會的進一步塑造,進而獲得理性與感性的統一,這一過程對于社會的進步和人類自身的發展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本文將對文藝理論的文化主義與審美主義進行研究分析,以期望給相關研究者以有益借鑒。
關鍵詞:文藝理論;審美主義;理論品質;文化主義
一、文藝理論研究的認識
文藝理論屬于人文科學,其本身不同于自然科學研究,不能夠簡單的憑借事實來論證觀念,其理論很大程度上會附帶研究者本人對文藝的理解和判斷。文學是人學,是以人為研究對象的,但是在研究中,由于研究者本人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等的諸多不同,其對某一文藝現象的理解也會截然不同,任何文藝理論都不可能是純客觀的。然而,盡管研究者的個人價值取向各有差異,但是各類研究成果也有合理與不合理之分,文化理論中文化主義和審美主義的研究分歧眾多,但是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是社會追求的最高目標,文化主義研究只有具備這樣前瞻性的眼光,才能提升文藝理論的理論品味。另外,文藝理論必須產生于實踐的需要,以指導和服務實踐。在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研究必須立足于現實中國人的生活實際,提出自己的研究見解,而不應該簡單的照搬西方國家的研究成果,比如,很多西方后現代社會消費文化理論與我國的現實實際嚴重脫節,所以,西方的消費文化理論雖然對西方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是一旦引入我國,就會因為文化語境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效果。為此,我國的文化理論研究必須立足于我國的現實,真正的文藝理論不應該僅僅描述現實生活,而且還要發現規律,指引社會發展方向,現實生活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為此,文藝理論研究者也應該依照現實生活的發展規律,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推動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
二、文藝理論中的文化主義概述
隨著現代生活和文藝實踐的急劇變化,文化理論研究在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格局。文化主義是近年來隨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涌入在我國出現的一股消解文藝的審美屬性,將其混同為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并以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來抵制審美文化的一種文藝觀念。對于文化批評或者文化研究,不同的學派都有著不同的意見和理解,西方的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批評持反對批判態度,將其看做是資本主義社會對人民大眾進行意識形態控制的手段,而伯明翰學派則將其看做對資本主義霸權主義的反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消費主義文化快速發展,文化研究也因此與消費主義結合在一起,文化研究被混淆為消費文化,而這一理論在我國的研究也深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有人指出,今天的審美活動已經超出了純藝術或者純文學的范圍,大眾的文化生活不僅包含小說、詩歌、散文等經典的藝術,而且還包含了廣告、時裝、健身等各類藝術活動場所,人們的文化活動、審美活動和商業活動已經融合在一起,沒有了區別界限。但是,筆者認為大眾文化與消費文化雖然都是以通俗文化的形式存在,但是兩者存在諸多不同,比如,通俗文化通俗易懂,為大多數人喜愛,與審美文化相輔相成,具有永恒的典范價值,消費文化則與之有較大的不同,其遵循的享樂主義生活方式,消解了審美文化中獨有的思想深度,成為一種享樂文化。
三、文藝理論中的`審美主義概述
長期以來,審美的概念就遭受到各類誤解,將其認為是一種不承擔任何使命的純感官享受,但是這是一種極為淺顯的認知。在消費文化時代,人們對美學的認知變化就是將其視為一種簡單的感官享受,而這明顯是對審美的誤解,康德指出按照審美判斷的質的契機是將審美規定為不以利害關系而讓人感到愉快的思想,但是后人卻將康德的這一思想簡單的曲解為不承擔任何精神使命的純感官享受,而我們將文學藝術的性質看作是審美的,往往是因為其可以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超越。而文化研究中反對傳統美學中主張的審美超越性,認為現代的審美并不需要靈魂的震動,自足于美的消費和放縱。然而這明顯是一種誤解,文化理論中審美理應是人對自我的超越。因為人與動物不同,在物質生活中,人能夠不斷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思考生活的價值,并通過將自己與生活保持距離來意識到自己應當如何去創造生活,而審美正是讓人與當下物質生活拉開距離,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以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從人的現實生存活動來說,人不僅有物質生活還需要精神生活,正如雨果所說,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否則,人的生活與動物沒有什么差別。而我們堅持的文藝理論中審美主義,提倡的審美超越精神,可以幫助人們擺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侵害,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另外,人的精神生活不僅局限于審美領域,哲學、道德、宗教等無不牽涉到人們的精神生活,然而審美卻能夠將人的精神生活的理性層面和感性層面有機結合在一起,讓人們在感性愉悅中領悟,體驗人生理想,提高自己的人格素養。
四、結語
文化理論研究中的文化主義和審美主義不斷發展,研究者對文化主義和審美主義的分歧意見較多,筆者在本文中站在審美主義的角度,提出文化理論研究應該站在現實生活角度,辯證分析文藝的審美屬性,而不是消解人的審美能力,降低文藝理論的品格內涵。
參考文獻:
[1]曹順慶,蔣榮昌.從“文學研究”到“文化研究”:世界性文學審美特性之變革[J]. 河北學刊. 2003(05).
[2]張頤武.論“新世紀文化”的電視文化表征[J]. 文藝研究. 2003(03).
[3]孟繁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眾文化及生產[J].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3(01).
[4]陶東風.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文化研究的興起――兼論文藝學的學科反思[J]. 浙江社會科學. 2002(01).
【文藝理論中的文化主義與審美主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