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的對策論文

        時間:2024-06-24 09:55:14 文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的對策論文

          一、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的教育現狀

        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的對策論文

          (一)高校的課程設置中缺少有關非物質文化的課程

          高校是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是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應重視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教育,但是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的過程中都忽視了這部分的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民俗學、民間文學兩門學科都沒有納入到《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大全》中,這嚴重影響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設和發展。另外,國內有些高校盡管開設了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民俗學和民間文學,但是學校領導一般都不重視,不對這些科目做明確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只把這些科目當做選修課程,這嚴重影響了非物質文化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高校嚴重缺乏從事非物質文化教育和研究的教師

          由于高校忽視對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使得很多高校沒有學科專業作支撐,導致高校專門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教師較少。有些高校的很多非物質文化教師都是從其他相關學科轉行過來的,有的教師甚至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訓練,這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嚴重影響了對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效果。

          (三)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認知水平較低,保護意識淡薄

          高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傳承中具有重要作用,與其他相比,它有科技文化、人力資源以及學術研究等優勢,而且,高校教育非物質文化還可以提高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水平、提高高校的整體教育水平,同時提升大學生的人格品質。作為高校教育主體的大學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主力軍,但是據調查顯示,我國當代的大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認知水平較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淡薄,有近80%的大學生甚至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都說不清楚,只有5%的大學生經常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二、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的對策

          (一)高校開設有關非物質文化的課程,構筑學科體系

          高校非物質文化教育現狀歸根到底源于領導的不重視,因此,要想改善這種局面,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思想意識,必須從制度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予以保證。教育部門應該在高校設置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民俗學以及民間文學專業,并且有計劃、有重點地在教師配備、活動經費等方面扶持一些較好的民俗學和民間文學的課程,并支持和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革。另外,高校不能只局限于民俗學和民間文學,非物質文化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因此,高校除了對已有的專業重視外,還應該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其他的相關專業,從而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體系。除了開設相關課程外,教師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以普及知識、培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為標準。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聯系社會現實,揭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并鼓勵學生進行文化創新,傳承中華文明。

          (二)加強高校非物質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提供保障

          高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課程后,還必須加強對相關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可以從外部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人才,另一方面對于現在在職的非物質文化教師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從而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師的整體水平,最終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除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外,高校也應該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提供保障,積極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教學和科研工作以及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科研項目的開展。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科學研究的方向有傳統戲曲、民間美術、民俗、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族語言、地方藝術、古代工藝、遺產旅游等方面,研究體系趨于完備。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形式主要有研討會、學術講座、參觀、座談、項目合作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推進和保護意識的增強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想提高大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必須大力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工作。

          (三)高校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非物質文化氛圍

          高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非物質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文化,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不乏是一種有效的傳承方式。高校應當積極開展“保護文化遺產活動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等活動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教育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另外,高校還可以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展覽、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紀錄片播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講座、民間傳統手工制作欣賞、保護文化遺產簽名等多種方式向在校大學生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激發大學生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參與社會實踐

          高校應當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進行參觀等形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讓大學生以自己的行動喚醒自己保護非物質文化的意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實踐教育是非物質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可以組織學生走向社會、深入民間,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激發大學生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另外,高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調查活動,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進行資料的采集,并以影像、圖片、實踐報告等形式對這些資料進行展示,以此讓在校大學生真正近距離地了解文化遺產的現狀、認知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涵、熟悉文化遺產的操作技藝,從而增強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并培養、鍛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帶來一定壓力的同時,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開拓了新的方式。新時期,高校作為我國人才的教育基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中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用新思想、新技術改進原先的教育模式,提高非物質文化的教育效果和教學質量。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搖籃,是國家開展各項活動的人才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效果關系到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設,因此,在社會主義新時期,高校必須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接受新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作者:李御嬌 單位:湖北民族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提高大學生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的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提高幼兒音樂教育效果的對策的論文12-07

        淺析提高聽障大學生寫作水平的對策思考論文12-01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旅游的關系12-06

        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研究03-21

        高師美術教育的非師范誤區及應對策略論文11-18

        提高數據通信網絡安全的對策論文02-14

        礦井機電設備管理水平提高對策論文04-29

        提高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教學對策研究03-19

        研究提高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教學對策03-1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