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跨文化交際論文

        時間:2024-10-26 02:50:31 文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跨文化交際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跨文化交際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跨文化交際論文

        跨文化交際論文1

          摘要:

          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有多方面影響,本文從思維與表達方式的差異、非語言交際差異、傳統文化的差異、價值觀念的差異等四個方面 ,分析產生交流障礙的原因,指出了了解中外文化差異對避免跨文化交際的失誤,較少國際交流中的誤解,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涉及交際和文化兩個概念。從一定意義上說交際即文化在交際過程中文化得以形成。而文化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概括地講,文化即是人們所思、所言、所為、所覺的總和?缥幕浑H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交際,不同的民族創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所以,對于來自不同文化本經的人們走到一起,交際必然會出現故障,及時有效的克服這些交際障礙是跨文化交際取得成功的關鍵。這對促進國際間的文化、政治、經濟交流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筆者從思維與表達方式的差異、非語言交際差異、傳統文化的差異、價值觀念的差異等四個方面來分析產生交流障礙的原因,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 思維與表達差異對交流的影響

          思維方式的差異首先造成的就是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在信息編排上,中國人習慣于形象思維,在文章中,為了使文章鮮明、生動、形象,經常使用華麗的詞藻、大量的形容詞和豐富的比喻。然而對于西方人來講,由于感情基礎的差異,閱讀習慣的不同,華麗的詞藻一般只能減少傳播的清晰性和效果,甚至被視為空話冗詞和夸大宣傳。根據西方的寫作風格,在英語寫作中,西方人比較注重邏輯的緊密和事實的陳述,習慣于低調陳述,而不習慣于用詞強烈。

          思維方式是溝通文化與語言的橋梁。在思維方式的差異上,中西文化思維方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中國人含蓄委婉,思維方式具有意會性,而西方人則很直接,屬于直觀性。中西方在寫信的表達方式上就有不同。西方人在表達這自己的意愿時比較直接,開門見山的將自己的所要求寫在最前面,后面才會講一些寒暄的客套話。而中國人則會很含蓄委婉的提要求,一般到信的末尾才是真正要談的問題,前面都是寒暄。不同的寫法反映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國人初次見面就喜歡問對方的年齡,婚姻,收入狀況以表示關心,而西方人對此就比較反感,他們認為這些是個人隱私,他人無權過問。如果問西方女士“How old areyou?”她們很可能會回答“It’s a secret!”西方人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年輕而富有朝氣,希望自己保持年輕的心態,所以不喜歡提及實際的年齡。再如中國人交談中常遇到的“你去哪兒?”“你在干什么?”在英語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冒昧而不受歡迎。

          二、 非語言交際差異

          非語言交際差異是指一切不使用語言進行的交際活動統稱之為非語言交際(Non-verbal communication),其中包括眼神、手勢、身勢、微笑、面部表情、服裝打扮、沉默、身體的接觸、講話人之間的距離、說話的音量、時間觀念、對空間的使用等等。一般而言,南歐地區的國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國的手勢運用頻繁且夸張;中西歐的國家如德國、英國、荷蘭等次之;而遠在北方的北歐諸國則又次之,因為他們幾乎不會使用手勢來表達任何訊息。

          三、 傳統文化的差異

          歷史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歷史,創造了無數的燦爛文明,在這種文化蘊藏中,使中國的飲食更加博大精深。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遼闊國土的地域差異,四大菜系逐漸形成,四大菜系自成體系,各有特點,但共同點是用料復雜考究,制作方法復雜,口味、菜式多種多樣,令人驚嘆。

          由于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飲食重科學。重科學即講求營養。故西方飲食以營養為最高準則,進食猶如為一生物的機器添加燃料,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這些問題都是烹調中的大學問,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則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飲食大國――法國,其飲食文化雖然在很多方面與我們近似,但一接觸到營養問題,雙方便拉開了距離。

          西方人在介紹自己國家的飲食特點時,覺得比中國更重視營養的合理搭配,有較為發達的食品工業,如罐頭、快餐等,雖口味千篇一律,但節省時間,且營養良好。故他們國家的人身體普遍比中國人健壯:高個、長腿、寬大的肩、發達的肌肉;而中國人則顯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黃質弱。有人根據中西方飲食對象的明顯差異這一特點,把中國人稱為植物性格,西方人稱為動物性格。

          四、 價值觀念的差異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

          中國歷史悠久,包括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這種意識直接影響著現代人價值觀的形成,F代中國人依然較順從權威,尊重長輩,重視個人的身份,強調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世紀,英國的資產階級就推翻了封建統治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工業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還徹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資本主義的民主思想也逐漸遍及整個西方社會。西方人崇尚個體,向往自由平等。這種歷史環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個體意識產生了很大的差異。

          西方文化價值觀的主流是為自我滿足而奮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張揚個性,強調維護個人利益,注重獨立自主發揮個人潛力,強化個人權利意識。個人主義是一切行為的準則,自我實現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獨立是實現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權神圣不可侵犯,是實現自我的保障。中國主流文化價值觀是和合精神。中華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諧。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人與人的關系上,強調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在國家之間的關系上,主張親仁善鄰,協和萬邦。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與人為善的民族。

          不同文化背景里成長起來的人們,其價值觀理應有所不同,各有其長處。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為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走向世界,我們必須引進西方先進的文化觀念,摒棄其糟泊,吸取西方的平等、競爭、效率、個性解放等精神和意識,摒棄其拜金主義,物欲主義以及過分自我等意識。隨著現在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和中國在世界的崛起,認識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價值觀差異對避免和解決交際中的沖突以及促進民族間的融合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

          從上述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所產生的種種影響來看,文化因素是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礙的主要原因。諸多文化因素對跨文化交際具有一定的干擾和制約等負作用。因而,學習外語離不開對其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只有徹底解決因文化差異產生的種種交流障礙,跨文化交際才能成功。這是提高人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條根本有效途徑。

        跨文化交際論文2

          [摘要]在跨文化交際中,除了語言行為之外,非言語行為也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空間距離,目光注視,姿態動作,面部表情等。非言語交際教學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所需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語教學面臨的一個新任務。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非言語行為 外語教學

          前言:

          隨著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我國需要越來越多的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但由于受傳統語言教學的影響,長期以來,傳統語言教學與研究往往只注重語言本身,即只強調語音、語法和詞匯的練習和掌握,很多學生的交際能力常存在缺陷。非言語行為包括言語行為之外的一切由人類和環境所產生的刺激,這些刺激是語言反應連續發生的必要條件,對于信息發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潛在信息價值或意義。如不能順利排除文化差異的干擾,不能準確理解非言語行為,會引起誤會,造成事與愿違。在外語教學中介紹有關非言語行為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非言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培養進行國際交流所需的復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語教學面臨的一個新任務。

          一、常見的非語言交際行為

         。ㄒ唬┛臻g距離

          這里指的空間,是社會學上的概念。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當人們進行交際的時候,交際雙方在空間所處位置的距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告訴我們交際雙方的關系、心理狀態,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點。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的大小會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環境、行業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談話時,對雙方保持多大距離有不同的看法。據研究,歐美人生活中有四種距離表示不同情況:

         。1)一般距離(360cm~750cm),適用于非正式的聚會,如在公共場所、聽演出等。

         。2)禮貌距離(120cm~360cm),用于處理非個人事物的場合中,如進行一般社交活動,或在辦公、辦理事情時。

          (3)私人距離(45cm~120cm),朋友、熟人或親戚之間往來一般以這個距離為宜。

         。4)親密接觸(0cm~45cm),交談雙方關系密切,身體的距離從直接接觸到相距約45厘米之間,這種距離適于雙方關系最為密切的場合,比如說夫妻及情人之間。

          從這四種分法可以看出,人類在不同的活動范圍中因關系的親密程度而有著或保持不同的距離。不同民族與文化構成人們之間不同的空間區域,多數講英語的人在交談時不喜歡離得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談會湊得很近,拉美人交談時幾乎貼身。更有趣的是英國人與意大利人交談時,意大利人不停地“進攻”,英國人不斷地“撤退”。實際上他們交談時都只不過是要占據對自己適當的、習慣的實際距離。西方文化注重個人隱私,東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電梯、巴士或火車上,素不相識人的擁擠在一起,東方人可以容忍身體與身體接觸的那種擠,西方人無法容忍。在對個人空間的要求方面,中國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數亞洲人要比西方人小得多,這是因為不同的文化習俗的緣故。

          空間的觀念是立體的,不僅包括領域的大小距離,還包含領域的高度!袄_距離”具有保持身份的威嚴的功能,而保持空間領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權利的一種方式。法庭、教堂、禮堂、會議廳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間距離來發揮這一功能,以表現優越感與從屬關系。

          在中國,長輩和領導面朝南坐,在西方則坐在橢圓桌子頭的位置,等等。這些都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空間的運用和安排都有著各自的模式,從而構成無數文化差異,讓空間的使用具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功能。

          (二)目光注視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與交往對象保持目光接觸是十分必要的。“眼睛是透露人的內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徑,人的一切情緒、情感和態度的變化,都可從眼睛里顯示出來!睅缀跛械娜祟愔g的活動和感情交流都依靠眼神,某些文化所特有的傳播實踐也體現在目光接觸的運用之中。

          兩個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時會用非常熱情的目光凝視對方,因為他們認為雙目是個人存在的鑰匙。如果從美國文化角度來看,這種目光是不適用于兩個男人之間的,這種長時間凝視常常是同性戀的亞文化群使用的非語言代碼的一部分。有教養的英國男子認為直接凝視與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種紳士風度,而瑞典人在交談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數多于英國人。法國人則特別欣賞一種鑒賞似的注視,這種眼光看人就是傳達了一種非語言信號: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我從內心里欣賞你的美,所以法國男子在公共場合對婦女的凝視是人們公認的一種文化準則。日本人與人交談時的目光一般落在對方的頸部,而對方的臉部和雙眼要在自己眼簾的外緣,他們認為眼對眼是一種失禮的行為。中國人則對緊盯著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

         。ㄈ┳藨B動作

          手勢在各國有不同的表達意義,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了手勢不同的交際功能。中國人豎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壞”;美國人將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車,將拇指朝下則表示“壞”;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卻表示“情人”。在美國,人們用揮手來表示再見;而在南美,人們見到這種動作時不但不會離去,反而會向你跑過來。在美國,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余三個指頭分開向上伸直,則表示“OK”一詞;在日本,這種手勢則表示錢;在阿拉伯國家,這種動作常常伴以咬緊牙關,表示深惡痛絕。用手指在太陽穴旁邊轉圈兒,中國人表示動腦筋,美國人和巴西人則表示發瘋。俄國人把手指放在喉嚨上表示吃飽了;日本人用此動作表示被“炒了魷魚”。美國人、日本人抿著嘴吃東西才算得體,而印第安人卻以張口大嚼為禮貌。美國人用手指著太陽穴表示用自殺,反映的是美國私人擁有不足為奇的社會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殺,反映了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不同文化在姿態動作上的這些微妙的差別常常容易導致交往失當,甚至會使交際完全中斷。了解這些差異并采取必要的補償手段,對于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互相理解,避免誤會,對于填平文化溝壑,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面部表情

          相對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別對方心情、態度的線索。面部表情對于交際的重要性是公認的,但表情中的多種文化內涵卻難以估量。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際交往的面部表情。笑臉不只是快樂和友好的表示,也能傳遞道歉與諒解的信息。中國人習慣用面部來遮掩感情,而不是顯露感情。

          二、外語教學中如何培養跨文化非言語交際能力

          外語教學應重視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能力的培養。因為非言語交際行為的形成是一個學習和模仿的過程,所以在其培養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ㄒ唬┙處

          首先,教師應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充分認識到非言語行為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作用和獲得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其次,要注重外國文化和習俗的學習,通過搜集資料、系統研究、比較差異,使自己具備對目的語和本族語非言語交際行為的理解能力,具有較高的英文和漢文化修養,并積極參與到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當中,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要使自己成為兩種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釋者,教學中有意識地使用非言語手段傳遞信息,并做到行為得當、舉止規范。

         。ǘ┙虒W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應增加目的語文化背景的知識含量,注重俗約、習慣及文化禁忌的介紹,要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使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語言交際實際。多采用音像教材,增加交際內容,將非言語交際知識滲透到教學內容中。

         。ㄈ┙虒W方法

          教師要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課堂交流教學法、場景教學法等,使教學過程形象化、交際化。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技術,使學生在真實、自然、有趣的環境中,學習和領會語言交際與非言語交際及其文化差異。

          (四)實練機會

          給學生創造實際鍛煉機會,當然是最好的學習途徑。將學生送出去和聘請高質量的外籍教師都是捷徑,但教育成本高,不可能滿足所有普通高校學生的愿望。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各國交往頻繁,外籍人士增多,應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尋找機會,盡可能參加一些跨文化交際活動,如與外國留學生的各種聯歡及其他交流活動,參加涉外導游活動或涉外賓館的接待活動,以及中外學校之間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生交流活動等。

          三、結語

          言語交際手段和非言語交際手段相結合,組成了人類完整的交際系統。非言語交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是感情的不自覺流露。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言語教學和非言語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在交際中理解不同文化的體態語的具體含義,并能夠恰當合理地使用對方文化的體態語,避免跨文化交際沖突。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64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65

          [3]華厚坤.試論跨文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6)

          [4]程曉莉.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思考[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版).20xx(5)

        跨文化交際論文3

          新國標的制定要求高等學校外語專業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標準來適應社會需求,而加強實踐教學也是高等院校勢必要走的道路。在日語教學過程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是日語工作者普遍關注到的問題并一直在付諸實踐,但仍存在較多問題。綜合筆者所從事的基礎日語教學現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就基礎日語課程如何加強實踐教學提出對策。

          一、新國標形式下基礎日語教學

          新國標的具有以下特點:①人文學科的回歸、人文精神的強調;②能力、素質、知識的結合;③跨文化交際交流能力的凸顯;④適應性、全球意識。新國標的制定對外語專業教學目標、體系、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學校外語專業也應根據新的標準適應社會需求,使學生具備外語運用能力(運用日語獲得最新信息、運用日語學習最新知識)、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其中本人認為新國標的要求也集中體現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應從初級日語階段開始滲透。

          二、跨文化交際在課堂中的應用

          跨文化交際能力指的是豐富對象國知識,能用日語講述日本,能有日語講述中國,能夠用日語講述世界。這就需要外語教學工作者改變課堂教學理念與方式,改變教師為主體的思維定式。用對方可以接受的語言方式和行為習慣進行溝通,愿意表達。跨文化交際的理解是使學生不只是掌握語言本身,學習語言的.同時理解對方國的表層文化和深層文化。以本系為例,未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這就需要日語教學工作者在基礎日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缥幕浑H能力的培養需日語教師對學生強調交際表達的同時注意學習對方文化。

          目前現階段高;A日語授課過程中即使課程中有會話環節,會話環節的表達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大一剛學完發音階段,學生對日語會仍保持興趣,教師需趁熱打鐵對學生強調表達與交流。課堂中不僅僅是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對話不應該是做對話,而是在于交流。創造良好的溝通情景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在多數情況下處于某種“交流”,“交際”的場景中,通過聽,說,讀,寫等具體的行為去獲得外語知識、對象國相關文化知識和交際能力。通過師生對話也可以了解學生最近關心的事情、最近學生的動態,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通過這種形式增加相互了解。另外,基礎日語課程課時多,也要充分利用此機會,哪怕是一些瑣碎的時間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同時也需要教師在課堂當中通過教材通過會話去滲透如何用對方可以接受的語言方式和行為習慣進行溝通。

          1.1 引導的重要性

          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性的協調學習。在傳統的教學當中仍以學生為主體,即使讓學生去思考也會過于被動。教師知道引導學生的重要,知道告訴學生在日語學習中犯的錯誤或者是短板。但用哪種方式更有效更能讓學生容易吸收是作為教師工作者需不斷探索的課題。本人以日語授課當中的以教授語法為例,日語表達中的委婉表達。對于初學日語的孩子剛開始很難理解或接受,但是筆者認為完全可以利用對話教材,讓學生去體會日本人的表達方式及蘊藏在其中的文化。如果只是講語法本身的實際含義,學生也會理解。但是從場景當中,結合整個短文,結合文化背景講解學生會慢慢意識到我自己也要去轉變表達方式,會從初學的階段就開始注意原來口語不是說我自己的中文只是單純的轉換成日語表達出來而已。學生會漸漸的注意到,并且慢慢的原意去琢磨更日式的語言表達方式。對于學習語法并不是單純的去記接續記住含義,而是慢慢去思考自己運用語法造的句子雖然語法成立,邏輯也較正確,是不是符合對象國的習慣性表達。

          1.2 教師的參與性

          雖然是教師在講臺上是授課,但是教師不能給與學生居高臨下的感覺,也不是說一味的強調讓老師跟學生打成一片。更重要的是在課堂授課氣氛中讓學生感受到跟老師是一體的。情景對話模擬現場我們教師工作者一直在實踐著,但是如何達到較好的效果也是我們需要去思索的課題。不能停留在僅僅為了交際而交際,不能僅僅停留在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本人的感受是:比如學生在做對話的時候由于緊張不自信卡殼的情況,教師應臨機應變的直接變成會話當中的一個角色,參與到學生中。例如讓學生之間自己做對話,老師跟其他學生就同一個課題做對話,學生會感受到老師跟學生一樣,也在思考也在學習,老師也在琢磨。這樣對于師生交流也會有極大幫助。另外對于不積極主動的學生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激勵,并且要階段性的督促及鼓勵。

          結語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日語教師工作者提高自我意識,并不斷地提高授課水平。下功夫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運用到課堂當中,這樣才能培養出具備良好語言運用能力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生?缥幕浑H能力的培養重中之重在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對學生強調交際表達的同時注意學習對方文化。不僅僅是讓學生習得日語語言本身,而是要注重體會日本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從而學生才能得以更好地進行交流及交際。

          【參考文獻】

          [1] 崔美玉.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xx(7).

          [2] 周曉冰.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xx(1).

          [3] 娜仁圖雅.論高校日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J].外國語文研究,20xx(2).

          作者簡介:李博(1987—),女,漢族,天津市濱海新區人,助教,文學碩士,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研究方向:商務日語。

        跨文化交際論文4

          一、關于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我國人民對于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有了新的期許,在現代社會中,想要獲得成功,就需要具備良好的交際表現能力。在跨文化的語境中所認為成功的交際是能夠帶來發展機會、財富以及和平的;失敗的交際會使得敵對局面、偏見以及沖突產生。在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中,我們正在經歷的社會形勢是多種多樣的,如: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網絡化等,不斷地豐富著我們的生活。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交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講外語和理解外語時都應該遵循該外語的語用規律及文化規則。對于法語的口語教學而言,這也是一種跨文化交流的行為,語言的不同使得其表達的意識也會有差異,在法語中時常使用到的詞匯用漢語解釋意境就可能很大不同。如:在法語中有著非常豐富的代詞,代詞用法比較復雜,因而學生在沒有熟練掌握的情況下,使用法語代詞會變得非常困難。針對于您(vous)和你(tu)在法語中的用法,我們在課堂或者課后的練習中已經習慣了使用tu,隨后在某些非常正式的場合也會將tu脫口而出,顯然這意味著交際錯誤出現了。另外,與tu所對應的動詞有著簡單的變位,因而學生更加喜歡在表達上使用到tu,長時間下來他們容易將語言場合忽視掉,這樣錯誤語域的選擇是外語學習中的大忌。因此,我們需要十分的重視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逐步將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能力加強,盡可能的將錯誤語境的現象減少。如:中國自古有“愛屋及烏”的說法,法國也有著Qui m'aime,aime mon chien的說法,翻譯過來就是“愛屋及狗”?梢,中法兩國巨大的文化差異,也體現在人們對于寵物的不同態度,若是學生沒能夠很好的掌握到、認識到這一點,就很容易發生語境錯誤,對于跨文化的交流非常不利。

          二、培養學生跨文化法語口語交際的能力

          根據著名學者Gudykunst的理論,有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應該包括基本交際能力系統、情感和關系能力系統、情節能力系統和交際方略能力系統。語言場合的忽略,錯誤語域的選擇,是國人在外語學習中最容易出現的錯誤。為了防止在跨文化交際中有以上問題出現,形成良好的交際氛圍,教師就需要承擔起課堂組織者的任務,不斷地進行教學模式的轉變和探索,以期學生能夠掌握到更多的語言知識,并熟練的將其引用在語言交流中,從而將語言交際鮮活的吸引力感受到,有助于將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提高。

          (一)教學環境的營造。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歷史,自教育興起以來,我們就一直延續著“彬彬有禮”這一教育形式,從而國內的學生大多給人內斂的感覺,因此筆者發現,在法語教學中,班上的學生總是上寫作、詞匯以及閱讀等方面表現的異常優秀,但是在口語表達中卻猶如啞巴,開口卻說不順暢極具化,這是他們學習的弱點。尤其是對于性格非常內向的學生來講,一旦要求讓他們用法語表達或朗讀他們立馬變得害羞、膽怯,這主要是因為內心的不自信,總是害怕出錯,若不及時對他們的這一弱點進行糾正改善,那么時間已久,必然學生的口語表達只會越來越落后。此時,教師需要將輕松活躍的一個課堂氛圍營造出來,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的講解知識點,認真的關注每一個學生,及時對他們不良的學習方法進行糾正,如:筆者在課堂中若是發現學生在表達中語法或發音錯誤,我不會立馬將他們的思維打斷,有時對于不太重要的錯誤就直接忽視,并且不斷地鼓勵學生踴躍表達,這樣一來學生會在口語的學習中不斷增加學習興趣和動力,勇于在法國人面前開口表達,更好地開展跨文化的交流。

          (二)教學模式的豐富。

          在課本內容講授時,筆者還會向學生講解一些有關的法國傳統文化,筆者認為相關文化的講解不是在某一時刻覺得有必要才講的,而是需要在課堂的始終都有貫穿,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到更多的外語知識,并且能夠保持學習的熱情。如:在Jeanne d’ArcàChinon這一閱讀課中,筆者會將法國一戰時期發生的重要事件或有趣故事講述給學生,安排他們在課后查閱相關的法國戰爭歷史資料,在下一次課堂上鼓勵學生在老師及全班同學面前表達自己課后學習的成果,這樣一來學生不但能夠對已經掌握到的課本知識進行鞏固,還能夠間接的將自身對知識運用的能力提高。

          (三)趣味角色的扮演。

          現代化的教學課堂形式多樣,正如筆者就會根據課本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作為互動性活動的一種,其自身所帶的趣味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需要交際雙方協力合作,以自身立場為出發點,不喪失母語的本性,并充分地與不同文化溝通。在扮演活動的過程中,筆者會將一個故事的背景提前設計出來,隨后將兩個以上的角色提供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進行真正的交流。如:車票購買的過程是跨文化交際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筆者安排兩個學生上臺來演示整體的車票購買的流程,分別扮演購票者和售票者,要求他們必須清楚地表達出票種車票時間以及目的地等信息。

          (四)課外活動的利用。

          對于一門外語的學習,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需要的不僅是課內的理論知識,還有課外的實踐積累。筆者在法語教學中,會提前安排學生對法國文化進行了解,如:舉辦一場法國傳統的舞會或者展開法語知識的競賽等,筆者就曾組織過有關法國的情境表演、圣誕舞會、戲劇表演以及詩歌朗誦等。大多活動是根據經典故事或者課本內容改編的,對于這種自導自演再創作的形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能夠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起到鍛煉作用。

          結語

          對于法語學習者而言,為了更好地展開跨文化的交流,就必須遵循法國的社會規范和文化規則,注重語言在實際場合的應用。教師則應該在口語教學中進行法國文化的滲透,切實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論文5

          【論文關鍵詞】高職 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交際

           【論文摘要】教育部要求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尤其是交際能力。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遮薄弱,尤其是其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將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做初步探討。

           1.背景和現狀

          隨著經濟的高度全球化,互聯網絡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人民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廣泛,文化沖突不可避免的日益彰顯。因此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也更加突出。20xx年5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寬容性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20xx年1月,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在教學性質和目標以及教學要求中也提出了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似乎沒有明文規定這方面的內容,但是20xx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頒布了《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提出了“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思想和“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基本原則,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兑蟆分,強調“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尤其是交際能力,就是培養跨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因為,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跨文化交際?缥幕浑H能力的強弱對交際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墒菍嶋H上,高職高專的學生基礎較差,跨文化意識不足,跨文化交際能力尤其薄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每次在第一節課和學生打招呼時,絕大多數學生總是用Good morning,teacher來回應。而英語文化中,teacher基本上是不能作稱呼用語的。那么怎樣才能比較切實的增強高職高專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呢?本文將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2.高職高專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2.1詞匯教學

          詞匯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第一基礎。一般來說,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主要是通過母語(主要是漢語)來學習英語。但是英漢兩種語言的對等翻譯很少,由于文化的差異一個詞的翻譯,概念上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詞匯教學方面尤其要注重這些差異。使學生在第一次認識單詞的時候就形成較為客觀的認識。比如說,dragon,學生認識這個詞往往從“龍”這個翻譯開始。但是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對龍的概念理解差距很大。在中國文化中,“龍”往往是權勢、高貴和尊嚴的象征,與皇室緊密相連,而在英美文化中,龍往往象征著兇殘,其形象往往是有翅膀,能噴火,常是珍寶或王子的守衛者。像這樣的文化負載詞,在教學中一定要多花精力,解釋清楚,盡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才有利于這些詞在交際中的正確理解和使用。

          2.2聽說教學

          聽說是高職高專學生更為薄弱的一個環節,其中,跨文化意識和知識的'不足更常常構成聽說能力培養的障礙。比如英語文化中,對于建議往往以間接方式提出,避免強加于人,以表示禮貌。比如,提建議的常見表達有:Why not do…?What about……? Shall wew? Would youlike to do}二?而中國文化中人們,尤其是朋友之間更傾向于直接表達:千萬不要做·……這事應該這么做等等。如果學生知道這一現象.在對話中可能就會避免出現使用‘`You should eat more.”這樣的句子,而用更加禮貌的說法“Would you like to eat more?"?傊,這些跨文化的知識,會促進學生進行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際,避免出現尷尬和交際失敗的情況。在聽說教學中,能更為直觀的讓學生感受跨文化差異的形式就是英美電影。但是在放映電影過程中,需要教師及時提醒和評注來讓學生注意英美文化差異在語言上的表現形式,才會收到更佳效果。

          2.3閱讀與寫作教學

          閱讀是教學中最大的模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保證學生詞匯和語法能力基礎上,文化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補充必要的英美文化知識,比如典故,宗教知識等。此外,篇章結構的文化差異也會對閱讀和寫作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一些與文化相關閱讀技巧會提高學生的理解及寫作能力。比如:英美文章往往有主題句,放于段首,而漢語文章卻往往是歸納式的,最后總結。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中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尋找主題句快速和準確地了解文章主旨,同時寫作當中也可以效仿,使學生寫作更符合英美文體風格。

          2.4開發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教學的延伸。光靠課上教師補充英美文化知識,是難以達到培養學生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目的的。最好的是以課堂補充為誘因,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豐富多彩的異域文化,讓他們自己去領悟其中的真諦。這樣才能產生更好的移情效果,讓學生主動高效地了解消化英美文化,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給學生提供參考書籍,電影等文化大餐等來實現這一目的。使學生真正能夠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做合格的跨文化交際者。

           3結語

          由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更注重英語應用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課堂上從詞匯開始,在聽說讀寫各個環節中,采用各種手段補充英美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能做合格的跨文化交際者。

        跨文化交際論文6

          一、引言

          在全球文化一體化的當下,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外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交際,回避不了文化差異問題。英語作為一種全球交流最廣泛的工具,在文化交流過程中日益顯現出獨特的作用。在對外交際中,人們如果不了解英文中蘊含的地域性文化,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英語,所以說,人們要學會用英語進行交際,必須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了解中外文化差異,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交際的有效性和暢通性。

          二、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內容

          由于文化所含內容十分復雜,所以,在高校大學英語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要通過自身努力,將所有的英美文化知識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并且要和所教授的書本知識科學地結合起來。細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主要有五個方面內容:

          (一)英語詞語的文化內涵一個民族的語言承載著該民族的文化信息,這個文化信息是異于外族人的,因此,要想理解該民族的語言,必須要對該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由于詞語的文化差異,造成大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遇到很多障礙。大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格外注意英語詞語的文化意義與中文詞語之間的語義區別。

         。ǘ┯⒚牢幕尘爸R學習英語要掌握英語國家的背景知識,這是學習英語的最重要手段。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只有正確地使用已經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識去理解,才可以更好地做到充分了解文章的原意。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可以激活閱讀者的知識圖式,使文中信息連成一體。通過了解掌握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民族習俗、社會模式的知識,使學生更好地做出合理的推測,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原意。

         。ㄈ┯⒄Z句法、篇章結構特點和英美思維方式英語與漢語相比,具有句子長,以動詞為核心的特點。英語的語法與句法與漢語存在巨大差異性,英語的主干旁支結構分明,呈樹形結構,句子語法結構嚴謹。而漢語句子較短,無語法約束。英語所用動詞來表示時間概念,相比之下,漢語則要用狀語表達時間。英語文章脈絡清晰,主題明確,邏輯性強,而漢語的特點是“曲徑通幽”、含蓄委婉。教師可根據中英文的差異,通過對比,讓學生掌握英語句法和篇章結構。英美人士形成了邏輯思維優先,而中國人形成了突出的形象思維習慣,這也是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要注意的一點。

         。ㄋ模┯⒄Z交際風格和行為方式中國人與英美人士交往過程中,在交際習慣和行為方式上有著巨大的不同,因而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例如,中國人與美國人相處:前者間接,后者直接;前者圓式,后者線性;前者謙卑,后者自信;前者沉默寡言,后者侃侃而談。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積極引導大學生了解英美人士的表現,學習領悟他們的交際風格與行為方式。

         。ㄎ澹┯⒚纼r值觀念與跨文化交際有關的價值觀念有:人際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動與靜;人對“變化”的態度;人之天性觀;做人與做事;時間取向。英美文化中,人們崇尚個人主義,個性獨立,追求自由。在美國,人們追求的是發展、進步、創新。美國人更加信奉的是進取、外向和冒險精神,這些就是他們的價值取向。這些價值觀念與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念不同,這也是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要格外注意的。

          三、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目的

          大學生英語教學的目的,應該以語言應用技能為目標,要實現大學生聽、說、讀、寫、譯等五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缥幕浑H,更加要求高校英語教學側重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而語言技能則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確定了教學目標,跨文化交際教學目的,可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囵B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英語教學,要從詞匯、聽、說、讀、寫、譯等這六個方面確定教學內容,對大學生進行外語語言運用技能的綜合培養。選擇恰當的外語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對大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翻譯能力、掌握詞匯量這幾個方面,要全面教育,綜合發展。

         。ǘ┡囵B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認知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三個基本因素:認知因素,情感因素,行為因素?缥幕恼J知能力是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核心,我們應該優先培養。由于各文化價值取向不同,交際規則具有很大不同,所以,要進行跨文化交流,必須要了解對方的文化交際規則,才能更加好地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

         。ㄈ┡囵B學生跨文化情感能力交際過程中的文化情感能力,包括移情能力和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移情能力是培養學生換位思考,增加學生對其他文化的認識,克服民族中心主義。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際語境中,交際主體會產生心理焦慮。所以,培養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

         。ㄋ模┡囵B學生的跨文化行為能力跨文化行為能力,是指人們靈活運用交際策略,與對方建立關系的能力?缥幕浑H的行為能力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最終體現。在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非言語行為能力、言語行為能力和跨文化關系能力。

          四、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以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教學目的。各個高校應該根據課程設計理論,設計出科學的、合理的課程體系。

         。ㄒ唬┱Z言基礎教學課程體系在大學英語教學階段,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動態管理機制,開設了大學英語視聽、口語、文化課程,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首先,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課程。大學生可利用網絡在課后自主學習課程。教師通過校園網對學生進行監管和指導,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其次,大學英語第二課堂。語言學習需要課堂與課外相結合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英語學習網站、英語報紙、英語學習電臺、英語角、英語社團,大學生進行自主性英語學習與鍛煉。開展英語寫作、口語、聽力、翻譯、演講、表演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文化,為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創造極好的條件。

         。ǘ┛缥幕浑H與應用課程體系要對大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必須要對其進行跨文化交際類課程與應用類課程的教育。教學方式有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和學生陳述。并且開設多門選修課,跨文化交際主要以講授英美文化為主線,用英語授課,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其就業競爭力?缥幕浑H類課程有:英語影視欣賞、英語演講技巧、英國歷史、西方文化概覽、圣經與希臘神話、中西文化對比、英美文學欣賞、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等。英語應用類課程有:哲學專業英語、法律專業英語、生化專業英語、管理學專業英語、國際商業文化、跨文化商務溝通等。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跨文化交際作為一種社會必須的能力和需求,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予高度的重視。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中外文化存在的不同點,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不同文化之間交際的暢通。

        跨文化交際論文7

          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中俄兩國交往日益頻繁。但是在交往過程中,由于雙方文化背景不同,致使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語用失誤。稱呼語語用失誤是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最常見的語用失誤類型之一。文章旨在對中俄兩國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稱呼語語用失誤進行分析,探尋避免稱呼語語用失誤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稱呼語

          中俄兩國文化交流不斷增多,對俄漢稱呼語的語用失誤研究,有利于促進兩國跨文化交際成功進行。俄羅斯學者С.Г.Тер-Минасова認為跨文化交際即代表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的交際(Тер-Минасова20xx:10)。我國學者賈玉新認為:“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間的交際!保ㄙZ玉新,1997:23)文章主要以利奇G.Leech的“禮貌原則”、列文森等人的“面子理論”及詹妮托馬斯等人的語用失誤理論為基礎,對中俄文化交流過程中稱呼語方面語用失誤進行研究,分析產生語用失誤的原因,提出相應解決策略。稱呼語遵循禮貌原則。

          研究俄語稱呼語分析其語用失誤,不能忽略俄語稱呼語的社會和文化屬性

          俄語稱呼語具有以下屬性:社會象征性、歷史性和民族性。稱呼語可以按詞性劃分為代詞性稱呼語和名詞性稱呼語兩大類,代詞性稱呼語,俄語中典型的語用失誤主要表現在ты(你)和вы(您)的用法上,忽視這兩個詞的文化性和民族屬性,易引起語用失誤,造成交際誤會。名詞性稱呼語是文化差異最大、使用最復雜的一種稱呼形式,它主要包括:專有名詞稱呼語、親屬稱呼語、職位稱呼語等(王金玲,20xx:39-42)。例如мама、媽媽、РозаАнреевна、小張等。對比中俄名詞性稱呼語和俄語稱呼語可知,漢語稱呼主要說明彼此間的關系,親屬、師生之間均要呼出輩分、職務等。漢語中的這種語言習慣與俄語有很大不同,在俄語中,用于表現說話者和受話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用名、父稱、姓不同組合方式及小名來表現的,很少出現如漢語中代表受話者地位的詞。在中俄跨文化交往的過程中,語用失誤對于交際有著重要影響。

          分析可知,產生語用失誤的原因主要是語用負遷移和文化差異。語用負遷移,主要是指人們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將本國表達方式、語言的使用習慣遷移到跨文化語境當中,產生語用失誤,導致相互無法正確理解的交際障礙。如在俄羅斯文化中,學生對老師稱呼“препоаватель”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應當稱呼其名和父稱,在中國文化中則恰恰相反,對老師直呼其名則是不恰當禮貌的行為。文化差異也是造成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中國文化屬于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的孔孟之道是各朝君王推崇的主要治國思想,對中國人的`價值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俄羅斯,東正教對其歷史、文化、思想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正是由于兩國之間深層文化的不同,使中俄兩國禮貌用語的構成和使用上存在差異,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由于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人們在交際的過程中常出現語用失誤。從價值觀念上來看,在中國文化當中推崇集體思想,重視集體利益及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在幾千年的傳統社會發展歷史當中,中國人形成了強烈的等級意識和家族理念。雖然現在已經進入現代社會,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但是這種較強的尊卑長幼的觀念,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仍然植根于人們的價值理念當中。這種社會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說話者對聽話者的尊重,在現代中國形成了一套約定俗稱的禮貌用語體系。最典型的稱呼語如“王老師”、“張局長”、“舅媽”等。

          俄羅斯文化當中受西方價值觀念影響較多,較為強調個人價值,強調個體的獨立和個體的平等。

          這些價值觀念在稱呼語中也得到很好的體現,如老師在稱呼學生的時候用“вы”,體現出師生之間的平等意識;在工作時,同事之間稱呼名和父稱,很少使用帶有表示職業性質的名稱。以上這些在價值觀方面的差異是導致中俄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出現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價值觀念的不同只是文化差異的一部分,由于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語用失誤有待我們進一步發掘和研究。針對上述原因,本文主要提出以下策略:

          1.了解俄羅斯國情和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交往者要全面了解俄羅斯的國情知識,以利于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可從書本、俄羅斯人日常對話及報刊等途徑學習俄羅斯人的稱呼語文化。

          2.強化元語用意識俄語學習者從學習的初期就要不斷強化元語用意識,注意俄語稱呼語的正確表達方式及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現象,這就對俄語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

          3.加強俄語姓名學及稱呼語的相關研究,國內針對稱呼語,尤其是姓名學的研究相對較少,需要我們不斷挖掘俄語姓名及稱呼語的文化內涵。文章主要對中俄交往過程中稱呼語的語用失誤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避免中俄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稱呼語語用失誤的策略:全面了解國情知識、強化元語用意識和加強姓名學等相關研究。

        跨文化交際論文8

          1跨文化交流能力

          1、1溝通交流能力

          海姆斯(1972)認為溝通交流能力對那些研究語言的學者來說,就是在特定的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規則和語法規則的知識、海姆斯關于交流能力的概念經過很多語言研究者的修正、豐富,后來一些語言學家認為溝通交流能力包括語法能力、社會語言學能力、策略能力和語篇能力、社會語言學能力中也應該包括語用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指溝通者所具備的能勝任溝通工作的優良主觀條件、也就是說,人際溝通的能力指一個人與他人有效地進行溝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內在動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溝通效益是人們判斷溝通能力的基本尺度、恰如其分,指溝通行為符合溝通情境和彼此相互關系的標準或期望;溝通效益,則指溝通活動在功能上達到預期的目標,或者滿足溝通者的需要、擁有能語言能力不一定能進行有效且恰當的交流,筆者認為,溝通交流能力是和學習者的個人特性有關;能成功交流的人,不僅僅要有語言知識,還要有更多的情感層面的知識,善于傾聽,能更好的把握時機,進行切當的交流溝通、

          1、2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得當且有效地與異文化人士交流的能力、該能力在前面談到的兩種能力之上,因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綜合的、多維(multi—dimensional)的概念:除知識方面外,還有思維、情感和個性等方面、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復雜性和多維性、這也是因‘文化’具有極其寬泛的涵義,且和其表現形式多樣化有關、文化是社會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總稱、因此,它既是歷史的積淀,又是目前正在發生的和變化的;它有外顯的和可以客觀描述的一面,又有隱蔽的和依賴主觀解釋的一面;它既具有組織的、群體的性質,又無不滲透到每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體行為之中;它既表現為高級智力活動的過程與產物,又體現在一般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之中、(Brooks,1960,Allen,1985,Chen,1999)、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理解偏重文化既有的、外顯的、客觀的和組織的一面,那語言教學中僅僅于突出跨文化能力中的知識方面。

          在語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僅僅傳授既有的文化事實,如目的語民族的歷史發展、社會制度、一般習俗、禮儀、禁忌等、這種文化教學從總體上看是直接的由外部施加的,甚至有時候可能獨立或相對獨立于語言教學、發人深思的是,即使外語學習者經直接的知識傳授獲得有關文化的客觀知識和教條后,當他面臨具體的、變化的、個性的跨文化交際情境時,那些概括化、教條的文化特征、行為規范等往往并不能使得他取得成功的或是恰當的交際、顯而易見,現實中的`跨文化情境要比這些教條化的知識復雜得多、微妙Breen&Candlin(1980)指出,跨文化交際不僅要遵循某種規范,而且也要主觀解釋這些規范本身;它既是規范的活動遵循,又是規范的過程的創新(M、Andrews,1999),這句話說明人們在跨文化交際情境中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其過程,更要在面對復雜的因素時,能做到靈活應對,獨立判斷是否,作出個人的決定、每個交際者在跨文化交際方面,不僅僅是去熟記或背誦一些已有的,刻板的知識,而真正需要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靈活面對變化的、現實的和個性的事物、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的去著眼變化的、個性的、主觀的一面、當我們著眼于文化的這一面時,我們就會更加重視跨文化能力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英語教師需要關注的交際者是否有能力從實際出發看問題、能否透過表象看到本質、能否進行獨立的分析與判斷、能否換位思考、能否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客觀、敏銳的觀察和理解、英語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更多的關注跨文化能力中的思維能力,那在教學中,教師就不會僅僅局限于只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既有文化事實和一些現成的交際規約,而會更多的去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的體會感知現實的事物,去親自體驗跨文化情境,讓學生自主理解和判斷文化現象、英語教學的課堂應該是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習、應用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恰當的異文化交流的過程、

          2外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幾種模式的優缺點

          跨文化交際能力除包括上述的知識和思維能力之外,還表現為一種行為能力,一種與人交往的能力、畢竟交際是在人與人之間發生的、而由于跨越文化和語種使得這種人際交往變得困難起來,這就要求有外語能力(這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前提),還要求交際者有良好的人際認知能力和情感特質(交流溝通能力)、上述二者的有機結合才是跨文化交際能力、那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教學中采取哪種教學模式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筆者閱讀多位學者關于跨文化方面的文章,闡述以下幾種培養模式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也指出英語教師需要的新的跨文化教學模式應該具備的特點、

          2、1構成三分模式

          在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做理論劃分時,多位學者采用三分模式、(Paige,1986;Martin,1987)根據心理學理論,這一模式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層面、

          2、1、1認知層面包括目的文化知識,以及對自身價值觀念的意識、語言學習者要對需要學習的目標語言以及說該目標語言的國家的地理環境,人文知識等有大概解,能以目標語言為母語的人們的思維去認識事情、但同時不能失去自身價值觀念、

          2、1、2情感層面包括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靈活性、共情能力、懸置判斷的能力、語言學習者需要對目標語中不確定的事物,具有靈活解決的能力、對一些自己不解的情況,能不予以評論、

          2、1、3行為層面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關系的能力、在跨文化情境中完成任務的能力、行為層面的這些能力,是確立在認知層面和情感層面上的,只有上兩個層面做到,才能顯現行為層面、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建立關系,在異文化中有效且成功的完成任務、這類模式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定位提供一個總體的心理學理論維度框架、但是該理論在語言教學中不易操作,很難模式化處理、

          2、2行為中心模式

          該模式重點關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實踐,在西方很盛行、它的重心點是交際行為或外部結果,亦可稱為“有效性”或“功效”(effectiveness)(Kise等,1995;Walter等,1995;Dodd,1995)、在跨文化情境中,個人適應、人際互動、任務完成情況是“功效”的三大主要組成部分、任務完成情況是三者中最重要的一點、良好的個人文化適應能力和人際互動,更有利于人們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效地完成任務、前二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二者的結果、這種培養模式更適用于短期的、有針對性的培訓,尤其對于那些需要派遣人員去異文化地工作的機構、這種跨文化培養模式能短期、較快的達到培訓目的、行為中心模式執著于具體行為目標,但在大學的一般性教育情境中,目的文化和行為目標(“任務”)都不明確、我們并不清楚學生將來會到哪個國家去,與哪些人打交道,也不清楚他們的專業“技術傳輸”任務是什么、因此我們難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文化培訓,相應的測試、選拔、跟蹤監督等也都缺乏實際意義、(高一虹,20xx,第10章)

          2、3知識中心模式

          該模式也是以培養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比較受到學校和教育單位歡迎,目前我國的外語教學中,該模式占主導地位、大多外語教師和學者都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指在目標語文化中有效地使用目標語的知識、所以有些學者也稱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標語社會文化能力”、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點就是“交際能力”(Hymes,1972)的核心部分,即有關談話規則和事宜性的知識、下面的公式可以概括這種觀點:跨文化交際能力(目的語社會文化能力)=目的語適宜性=目的文化知識(參見王英鵬,1999)在教學實踐中,知識中心模式強調文化知識的傳授和測試、在我國的語言教學領域流行的“文化導入”便可視為一個知識中心的概念、(陳光磊,1992;趙賢州,1992;束定芳,1996;廖光蓉,1999)根據這一概念,文化似乎是某種外在的物質存在,需要被人為地導入本來很“純粹”的語言教學之中、知識中心模式集中于認知層面,它在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和測試等各個教學環節都易于操作,因此受到許多教師的喜愛、知識中心的模式雖然易于操作,但該模式也具有局限性,其更多為灌輸,缺少啟發性、這樣的教學模式就使得教的內容與學習者的切身體驗沒有關聯、另外,該模式也很難去跟進處理文化的多元性、發展性,所以就造成教學過程中所傳授的文化知識被認為停滯于形式中,視乎是給文化定型、

          3外語教學中新的跨文化能力培養模式

          隨著國內外形式的變化,我國外語教學實踐也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式、新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式應具備以下特點:重點培養文化意識(culturalawareness)、文化意識,指的是對文化多元性的意識和對各種文化差異的寬容態度、對異文化成員的共情能力,以及對自身文化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的覺察和反省、這種文化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幫助學習者去主動地獲取文化知識,并且能更好的處理這些異文化中產生的問題、也就使得學習者不是刻板的,而是靈活的解決在異文化中出現的事件、該培養模式要強調態度和情感層面,也包括認知層面,特別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該培養模式要是開放性的,不僅僅局限于某個目的語文化,而是通用于與任何其他異文化(包括本國文化中的亞文化)成員間的人際交往、該模式還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是時刻更新的,能更好的順應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政治能很好的融合,能被更多的學習者接受、學習的、以文化意識為中心的外語教育,符合提高學生總體內在素質的21世紀教育目標、(陳巖,20xx)

          4結語

          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外語教學中,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跨文化能力培養應同時進行,不可偏廢、只有幾種能力有機融合,配合恰當,我們的學習者才能用目標語做到恰當的交流,成功地完成跨文化任務、我們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尊重語言學習者的自發能力,多激勵,設計有意義,有目的學習任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培養學生以文化意識為重心,重視態度和情感層面的能力培養,以開放的態度去接受、融合、發展異文化,我們才能更好的達到外語教學的目的—有效的用目標語去和以目標語為母語的異文化人們進行有效恰當的溝通,也就是培養語言學習者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很好的解決異文化環境中的個性的,變化的,突發的事件。

        跨文化交際論文9

          摘要:語言屬于文化,同時也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外語教學的目標即是培養合格的跨文化交際人才?缥幕芰Φ呐囵B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跨文化訓練得以實現,促進跨文化意識的形成,培養地道的外語人才。

          關鍵詞: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訓練;培養方法

          一、跨文化交際訓練的背景與目的

          從跨文化交際訓練的歷史背景說起,跨文化交際訓練發展契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作為派遣海外出國的外交官,商業人士等人的預備課程。當時作為訓練,以授課的形式像派遣者講授目的國的地理、法律、教育制度、天氣情況乃至風土人情。20世紀70年代,如何促進異文化間的交流:

          (一)過渡到目標文化的先行研究;

          (二)實地研究;

          (三)將回到本國后再次適應環境而進行的幫助納入考慮范圍的跨文化交際訓練等問題引起學者們的思考和研究。所謂跨文化交際,就是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之間的交際。其間,語言固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文化因素在影響著交際的全過程?缥幕浑H訓練應不僅僅只是局限于認知層面的訓練,更要能夠在感性層面擁有文化共鳴感,認知層面和情感層面的學習之后付諸于實踐才是跨文化交際所追求的目標。當然,學習異國文化還要與自己的本國文化相結合,只有深刻理解了本國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異國文化,理解了普遍性方能理解特殊性?缥幕浑H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和訓練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跨文化意識形成的過程。就目前以漢語為母語現學習外語的同學來說,從出生時起就受到漢文化與漢語的熏陶,而在學習外語時需要我們有意識地習得異國文化,通過切身深刻體驗,促進文化底蘊的形成,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自然流露,不是漢語式的外語,如此,就是形成了跨文化意識,就是掌握了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跨文化交際訓練的方法

          跨文化交際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訓練方法都可以單獨實行,但就目前的課堂模式而言,仍需結合多種因素加以考慮,如學生的上課時間、授課目標、教材等。首先要了解跨文化交際訓練中基礎訓練的目的、內容、方法,從宏觀上認識跨文化交際訓練的特征。最早普遍實行的是以信息,知識學習為中心,同時兼顧目標文化的意識水平與無意識水平的授課方式。自主學習形式也是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的另一措施。學生自主使用目標文化的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從而能夠說明某一行為模式的特點而進行的訓練。通過異國文化的原因歸屬法,即“同型歸因”的方法進行訓練。具體的方法為:歸屬訓練,訓練理解并說明目標文化的行為模式的原因、特點。其次,站在目標文化的思維方式中解讀因異文化間的交流接觸而產生的誤解、摩擦的案例,并從選項中選擇產生此現象的原因。體驗學習形式因其有各種形態的存在,因而也被廣泛使用。體驗學習法可以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閱讀異文化交流間引起的問題,小組間相互分析,交流討論,針對事件的.具體問題,可進行角色扮演來找出摩擦的原因,又叫做文化認知訓練。從小組為單位的訓練延伸出DIE訓練方法,對于搜集到的異文化間交流引起的問題進行客觀地敘述與描寫(Description),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在本國文化與目標文化間的不同意義進行對照并解釋(Interpretation),進而進行評價(Evaluation)的訓練方法。同時站在目標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更容易捕捉到文化的相對性。以下具有代表性的幾個模擬實驗在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時也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一)Barnga:通過使用撲克牌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參加者通過再現情景的方式表述異文化交流間遇到的狀況,而后,主持者一邊回顧發生的情景,一邊分析所能體會到的價值觀,情感層面,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異,并思考本國文化在此情景中的影響。

          (二)Bafa-Bafa:參與者分別劃分進兩間教室,分別教授他們不同的價值觀與風俗習慣,一段時間后,讓他們相互交流,體驗異國文化。比如,交給一組寒暄時身體不要接觸到對方,而另一組則被告知寒暄時應互相擁抱,以示親密友好。然后,要求與另外一組相互寒暄。

          (三)Ecotonos:是第二種方法的升級版,將參與人員分成3組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缥幕浑H訓練之后,以主持者為中心,進行動作的重復,這時,參與者也跟隨再一次回顧自己所想,所學的內容以使其意識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實踐能力對外語教師就如實驗中主持人的角色。除了在課堂上多利用多媒體課件及網絡教材之余,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利用課外之余多接觸外國最新流行事物:如電視劇,電子書等。還可以多與外國朋友進行互動,互發郵件,這些交際有時則對外語書寫的能力要求較高,學生還要在腦海中將中文轉譯成外語,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跨文化的思維能力。

          三、跨文化交際訓練對當前外語教學的啟示

          目前,異文化訓練是以體驗式學習方式為中心,知識學習兼而有之的一種訓練形式。與個人的成長、異文化間的練習體驗、學習是有劃分出具體區別的。要求學生在端正態度的前提下自己體會跨文化間的差異,冷靜思考、思路清晰、情感細膩。當然,教師在訓練時要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目前所處的知識階段,設置學生不曾接觸的場景,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再融入了語言環境的氛圍中學習語言。通過這些方法,學生不但理解了語言,同時熟悉了語言所處的環境,進而也提高了學生對于人際關系領悟的層面,使用地道語言且得心應手。

          作者:張金秋 單位: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劉興宇.跨文化訓練與跨文化適應[J].文化與傳播,20xx(7).

        跨文化交際論文10

          本文作者:王希玲、黨長燕 單位:上海電機學院外國語學院、山東女子學院外語學院

          一、跨文化交際研究概況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交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信息的編碼、譯碼由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進行的交際就是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研究最早是在擁有眾多移民人口的美國發展起來的。1959年,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出版了經典著作《無聲的語言》。書中指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使用時間、空間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為進一步科學系統地研究文化提出了設想。因此這部著作也成為跨文化交際學的基石。在我國,跨文化交際研究開始得比較晚,僅始于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中對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研究。許國璋發表于《現代外語》的一篇演講稿開啟了中國外語界對跨文化交際的學術討論。1988年,胡文仲又把國內外有關語言文化對比研究的論文收入在《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一書中,較集中地反映出外語教學中有關文化因素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這之后,有關跨文化交際的專著、會議、論文合集等研究成果層出不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專著和教材已出版30余部(胡文仲,20xx)。據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統計,1997至20xx年以跨文化交際為篇名的論文2313篇,以跨文化交際為主題的論文8515篇,以跨文化交際為關鍵詞的論文為7267篇,摘要中涉及跨文化交際的論文有5550篇。但是對于外國文學素養對跨文化交際活動的影響方面卻鮮有研究。筆者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搜索到的惟一一篇關于外國文學和跨文化交際的文章是顧嘉祖和徐勁于1998年發表的《文學文本中跨文化交際原則評析》。其中作者指出文學文本應該是跨文化交際研究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如我們脫離文學文本來搞跨文化交際研究,其結果只能是研究實際問題有余而探討理論不足,這種研究不可能對現實的跨文化交際帶來實際的好處,因為這類研究常囿于表面,不能剖析出藏在文化深層結構中的隱蔽文化,而不了解各民族的隱蔽文化就不能達到心靈上的溝通,也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二、外國文學素養的概念

          外語專業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外語專門人才。從人才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角度來講,文學素養是一個健全的現代人的必備素養。這里的文學素養當然包括本國文學素養和外國文學素養,在此我們只就外國文學素養進行研究。外國文學是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而好的外國文學作品往往是語言精華的薈萃,通過對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學習者可以充分領略外語語言千姿百態和奇光異彩。同時,外國文學又是透視人類社會的窗子,通過這扇窗子,人們可以了解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活習性、價值觀念、以及社會變遷等。而了解了他國的社會變遷和精神衍變,反過來又可以啟我們反思我們自己的社會生活、思想動態、精神面貌等諸多方面,從而提高獨立思辨力。

          當今社會經濟和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多數人往往急功近利,學習外語時更注重語言的實用性,強調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對外國文學課重視不夠,忽略人文素質的培養。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文學對于培養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性以及文學的潛移默化、陶冶性情、影響人類思維與行動的作用,而這些對于一名跨文化交際人員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巴金曾說過:外國文藝是幫助我們了解外國人民的最好工具。

          三、外國文學研究與跨文化交際研究的關系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跨文化交際學都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尤其是在中國,它的歷史不足三十年。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跨文化交際學材料雖然豐富但系統性不足,缺乏完備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對于跨文化交際學的研究對象,胡文仲先生在《文化教學與文化研究》一文中指出:“跨文化交際學除研究文化的定義與特點,交際的定義與特征以及文化與交際的關系之外,著重研究干擾交際的文化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語言、非語言手段、社交準則、社會組織、價值觀念等。”通過胡先生的論述及其他一些研究,我們不難發現,跨文化交際研究似乎有一個通病就是忽略了文學文本的作用,即幾乎所有研究均未觸及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學層面。

          一直以來,我們專注的是表層文化的研究,當然這是研究深層文化不可缺少的一步。然而,如果我們長期從事表層文化中的某些具體問題的研究而不能繼續向深層文化挖掘,我們的跨文化交際研究是沒法深入的。因為一個民族文化的深層結構往往體現在像其民族的思想觀念這樣十分隱蔽的領域,這些平時難以捉摸到的東西卻經常在文學作品中得到反映。例如,每個民族均有民族心理的歷史積淀和深層結構,任何人都必帶有他本國、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遺傳基因,這種遺傳基因決定著他的精神氣質、思維方式乃至行為走向等,并因此構成不同國別、民族地域的'人的特點和差異。而這種民族的文化心理是最能在文學中得到反映的,具備外國文學素養的人對這些民族文化心理是非常熟悉的,至少是有所了解的,那么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就會有的放矢地去處理,去進行涉及到心理方面的深層次交際。如我們脫離外國文學來搞跨文化交際研究,其結果只能是研究實際問題有余而探討理論不足,這種研究不可能對現實的跨文化交際帶來實際的好處,原因不是別的,而是這類研究常囿于表面,比較膚淺,不能剖析出藏在文化深層結構中的隱蔽文化,而不了解各民族的隱蔽文化就不可能達到心靈上的溝通,也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追根溯源,我們不難發現,文化研究早先源于對經典文學的研究,只是后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社會對文化研究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文化研究才逐步走出了象牙塔而與大眾文化趨同了。在我們尚不能自由地進出不同國家之間時,別國的文學作品為我們研究他們的文化提供了最為豐富、最為全面的資料。因此研究文化問題就決不能將語言、非語言手段、社交準則、社會組織、價值觀念等因素與文學割裂開來。我們既要對上述因素進行逐一的、深入的分析,又要注意把握住它們在文學中特定的意義。

          由此可見,文學研究與跨文化交際研究必須緊密結合在一起,外國文學素養確實會對跨文化交際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

          四、外國文學素養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

          經過初步的理論研究,筆者認為外國文學素養在跨文化交際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初步歸納如下:

          1、外國文學作品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語言、文學、教育、哲學等方面,了解熟悉文學作品可以擴大知識面,加深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培養分析和欣賞能力、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荷蘭著名學者漢肯認為,在信息交流中,只有信息交流的雙方或多或少都處于不同的認知情感系統之內,所交流的信息或多或少是不同的,才能夠給雙方造成一定的刺激,激活創造思維機制,使跨文化交際活動更順暢。西方文學因其民族生活的區域、發展的歷史文明不同,造成與東方文學很大的差異。如果跨文化交際人員具備良好的外國文學素養等于具備了豐富的信息量,在跨文化交際中不會使交際過程沉悶乏味或者交際中斷。

          2、好的外國文學作品往往是外國語言精華的薈萃。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反映生活、表情達意、創造形象的手段。外國文學作品的語言具有不可比擬的豐富性、多樣性和生動性。文學的特征決定了外國文學作品的詞匯豐富多采,語法結構靈活多樣,修辭色彩包羅萬象?缥幕浑H人員通過對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學習者可以充分領悟外國語言的精華所在并為自己所用,特別是文學作品中被人們經常引用的詞語或句子等表達。不具備外國文學素養的人在對方提到這些的時候可能感到惘然,如《哈姆雷特》中的句子“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一直被奉為經典。在對外交際過程中,如果對方講到這句話,不了解這句話在西方文學中地位和意義的人,是不可能體會到對方講此句話的意圖的,由此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誤解也是必然的。

          3、跨文化交際人員將外國文學作為與本民族文學相異的參照物,可以跳出本民族的文化圈,以旁觀者身份發現、把握本民族生活與文學的精華,更好地領悟和傳播本民族文化,亦可以減少妄自尊大或者妄自菲薄的心態,更好地去進行交際活動。錢鐘書曾在他的《管錐篇》說過“自省可以忖人,而觀人亦資自知”?梢姡褐藢嵲谑腔闂l件的兩個方面:知曉自己有助于了解別人,而了解別人才能真正認識自己。

          4、跨文化交際人員比其他專業的人更有可能接觸外國人和事物,而外語本身只是一種工具,一種交流思想的工具,我們不可能去限制和規定別人交流思想的范圍,因此,對別人可能交流和涉及的任何知識都要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交流思想的任務,這也對跨文化交際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的經驗教訓表明,跨文化交際人員不僅要掌握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因為語言本身僅僅是交流思想和思想成果的工具。外國文學發展數千年,作家星羅棋布,作品浩如煙海。學習外國文學作品,宛如在讀者面前打開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戶,再現千百年來的歷史場面,引導他們馳騁五湖四海,開闊眼界、增長智慧、擴大知識面,提高觀察生活的能力,使讀者獲得有關外國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人情世故風俗習慣的豐富經歷。

          5、文學作品是涉及到心靈深處的東西,通過文學作品可以了解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心理最本質、最根本的東西。如果跨文化交際人員熟悉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文學,他就更容易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更好地進行溝通。這個道理自古就有學者提出,在中國文學中,蘇軾用禪學思想體會到因人的感情親疏造成的對事物認識的差異,寫下了《題西林壁》這樣的哲理詩。蔡元培在《美術批評的相對性》中也指出:“我們對于素來不輕見的事物,初次接觸,覺得格格不入。在味覺上甲地人嘗到乙地人食物時,不能下咽;在聽覺上東方人初聽西方音樂時,覺得不入耳;若能勉強幾次,漸漸不覺討厭,而且引起興味!彼劦搅宋幕系男睦砭嚯x問題。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在跨文化交際中往往會出現這種狀況,即使一個人對這個國家的語言十分精通,也避免不了復雜的社會環境對其生活側面的襲擊,即“文化沖擊”。因此,我們強調外語語言學習外,也應該注意外國文學這個載體反映的文化和生活,通過研究文學作品去間接地體驗生活,這比任何“出國須知”都要形象、自然,可以被稱為最好的教材。

          本文進行的調查顯示:凡是外國文學作品讀得多、外國文學素養比較好的人員,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比較好,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比較好,知識面比較寬,思路也比較開闊,無論是外語能力還是交際能力都比較強。對外國文學素養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進行研究無疑是跨文化交際研究的一大進步。當然,本文只是從歸納演繹的角度進行理論分析,缺乏數據分析的支撐。筆者希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的同仁參與到該項研究中,給該研究以數據分析支撐。

        跨文化交際論文11

          一、突破語言關,克服語言障礙

          語言是人類進行交際的主要工具,是思想文化的載體。在同一環境下進行交流、從事貿易活動,就必須使用同一種語言,語言是市場營銷中的首要一環,也是企業開拓國外市場的一大障礙。熟練掌握并應用這種語言對市場營銷中的交流合作至關重要,可以避免由于語言障礙引起誤解或沖突?朔Z言障礙是進行市場營銷管理的基礎和關鍵。

         。ㄒ唬┢占笆澜缤ㄓ谜Z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已被廣泛使用。到了九十年代末,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在使用英語,且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從中獲取大量信息,這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英語信息,可見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已經得到世界的認可和重視。對于一個即將或已走向國際市場的企業來說,普及英語語言知識和強化語言訓練刻不容緩。掌握交際對方的語言,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等等,市場營銷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ǘ┝私庹Z言特點與表達方式

          語言的使用和習慣也隨地域的不同而各異。由于語言文化的背景和習慣不同,即使語言的使用準確無誤,有時候也會產生誤解。如不注意表達上的差別有時候就能鬧出笑話或失去良機。如聽到夸獎贊美之后,美國人愛說“謝謝”來回應,而中國人卻愛客套。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軍官攜夫人去機場接一位美國顧問,美國人見到這位夫人便處于禮貌稱贊道:“你的夫人真漂亮”。這位軍官對此夸贊沒有按英語習慣的回答“謝謝!”,而是客氣地順口說:“哪里,哪里”。哪知這位美國人先是愣了一下,隨后只好馬上回答說:“從頭到腳都漂亮”。換言之,如果是在貿易活動交易時外國商人稱贊你的商品好,你若不了解其語言特點,順口說了“哪里,哪里”,就會被誤解為你對自己的產品信心不足。再比如,一位中國學生要去美國人家里當家教,主人問他:“你中文水平怎么樣?”,那人回答說:“還可以”。一句謙虛的話讓他失去了機會。所以,企業要進入國際市場進行市場營銷,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員工還要了解其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克服母語習慣帶來的干擾,避免由于語言習慣引起的誤解和沖突,進而影響市場營銷的成功,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三)因地制宜,恰當選用語言

          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我們會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打交道;即使是同一個國家,語言的使用亦不盡相同。而且,談判地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比如在加拿大,英語為其主要官方語言。但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與其法國后裔談生意,使用英語就不很適宜,而如果你能說上幾句法語,那么你的生意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處。再比如,比利時雖然屬于法語語系,但當需要你給比利時寄商品目錄時,如果你寫的是法語,那么就會遭到弗拉芒人的非議,因為那里講弗拉芒語的人要比講法語的人多,雖然二者都是比利時官方語言。所以要注意了解其語言特點,投其所好。

          二、熟悉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

          學者竇衛霖教授認為,在市場營銷中,文化因素是其成敗的關鍵。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尊重彼此文化是市場營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交際對方的文化是任何個人和企業都改變不了的,但文化差異卻是引起各國間交際障礙和矛盾沖突的根本原因。歷史上由于企業管理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能更好地與對方合作國之間進行有效地交流和合作而導致營銷失敗以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例子舉不勝舉。所以要去了解這種文化,熟知這種文化,進而融入這種文化,使這種文化成為我們市場營銷的促進因素。

         。ㄒ唬┝私馍鐣曀缀臀幕

          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也有各異的文化禁忌。要和某一國家有商業聯系,就必須悉通這一國家人們的習俗、信仰和文化禁忌。以避免由于犯忌而影響正常的生意往來。比如,在數字方面,中國人忌諱數字“4”和“7”,而加拿大人忌諱“13”和“星期五”,這也是墨西哥人所忌諱的,認為它們是不祥或災難。在摩洛哥,“13”被認為是一個消極的數字,而“7”則包含有積極地含義。再比如,各個國家對于花的顏色喜好也不盡相同,在中國人看來,紅色代表喜慶,黃色代表富貴,紫色代表尊貴;而紫色在西方國家則代表死亡,在日本代表悲傷;在墨西哥送花就應該注意了,在他們那里,紅色代表詛咒,黃花代表經濟廣角死亡,紫色花為不祥之物,白色為驅邪之色。比利時忌用墨綠色,阿聯酋人喜愛棕色、深藍色,禁忌粉紅、黃和紫色;再比如,波士頓人喜歡綠色的龍須茶,而芝加哥人卻青睞同類中白色茶。在美國南部藍色系列的服裝是女人們喜歡的。在顏色禁忌方面導致的生意失敗就有兩個活鮮的例子。比如有一次日本向美國進口鋼筆,在包裝上犯了禁忌,遭到美國的反感,進而營銷失敗,因為日本廠商在銀色的鋼筆盒內使用的掛里兒是紫色的天鵝絨,紫色可是美國的禁忌色。另一個例子就是在加拿大,有一個廠商接收了一份訂貨單,內容是給加拿大生產一批毛線手套。由于廠家只顧完成既定任務卻忽略了色彩上的考慮,所以生產出的大紅色毛線手套遭到加拿大人的反感,生意宣告失敗,究其原因才發現,加拿大人最喜歡的是深紅色。

         。ǘ┱莆丈虅斩Y儀與商談禁忌

          商務禮儀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在市場營銷活動中,了解各個國家的不同商務禮儀和商談禁忌相當重要。比如,中國人在一些正規場合,認為早到是一種守時和禮貌或者是誠意;而加拿大人則認為在談判場合不宜過早到達,稍晚幾分鐘他們也不會介意;再比如,南非的商人做生意喜歡直來直去,說話大膽坦率,如果在南非做生意時手段過于細膩或者兜著圈子說話,他們會很不理解,而且這樣的生意多半會以失敗告終。在被稱為人種大熔爐的加拿大做生意時要因人而異,否則就會吃虧,因為在加拿大的商人中,有90%的人是法國和英國的后裔,做生意相對來說比較保守,在價格方面不喜歡頻繁波動。但是和英國后裔做生意與和法國后裔做生意手法也不同。比如和英國后裔做生意,其過程相當麻煩,從進入談判一直到價格決定,既耗時又艱辛,但一旦簽約,就代表百分之百成功了,一切盡可放心。可是和法國后裔做生意又是另一情景。法國后裔對客人和藹可親、關懷備至,但一旦進入談判則判若倆人,讓人難以琢磨,而且即使簽了約也會讓人感覺不放心。另外加拿大人不喜歡客人拿加拿大和美國相比,而喜歡客人談他們長處。如果你不了解各國家民族的特殊性,你的市場營銷等商務活動就會失敗。

         。ㄈ┰鰪姺梢庾R和跨文化觀念

          法律是保障人們合法權益的法寶。進入跨文化國際市場,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和跨文化觀念。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之前,確保自己產品的專利權。事先對產品進行專利檢索或注冊,或到法律部門進行相關咨詢,或通過互聯網進行查詢,做到有備無患。以避免由于不懂對方國情或法律而影響正常的營銷活動;也為了在營銷活動中一旦利益受到侵害而能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盡一切可能避免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各種不必要文化風險。

          三、注重企業文化,提高市場營銷管理水平

          企業文化是一種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是一個企業特有的文化。西方學者羅伯特·布萊克與簡·穆頓提出,企業領導人的風格決定企業的經營風格。可見企業管理者在企業生存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所以,市場營銷管理要把跨文化交際策略用于企業文化,以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文化素質和水平。在開拓國際市場之前,企業管理者要選派外語語言能力強的人到海外市場實地生活一段時間,一方面可以彌補語言不通造成的思維隔閡,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充分發揮當地華人的作用,聘用其子弟到國內工作,以便更好的打入國際市場,促進市場營銷,推動企業發展?缥幕浑H作為企業走向世界的橋梁,在市場營銷中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其策略在市場營銷中的正確使用能有效地為企業發展服務,使市場營銷順利進行,最終實現互惠雙贏。

        跨文化交際論文12

          一、跨文化交際的概念

          世界各地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活動,相互之間交流的過程就是跨文化交際?缥幕浑H不同于普通交際的一點就體現在不同背景的“跨”。交際雙方因為跨文化交流,因為文化背景、習慣與思維不同以及風俗禮儀的差異性,在交際活動中會引發誤會,更嚴重者甚至可能還會引起沖突?缥幕浑H與禮儀,是聯系雙方的橋梁,是實現交流互動的重要條件。

          二、跨文化交際與禮儀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際與禮儀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跨文化交際與禮儀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際在文化方面有其重要性。文化在人們的日常行動之中具有指導行為的作用,由此,文化也成為跨文化交際與禮儀的一個核心內容。例如,民族歷史傳統、宗教、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社會組織及社會制度等,這些都是影響到跨文化交際與禮儀發展的文化因素。文化模式、文化交往規則不同,這些是各國文化中存在的差異,了解這些差異將有助于認識文化差異對交際的影響,提高交際者對跨文化現象的敏感度,理解跨文化交際語境中交際對象的行為語言。

          2.跨文化交際與禮儀在涉外秘書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涉外秘書工作中,一般會與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員交流,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機遇,也將是一個艱巨的挑戰。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等背景,產生的跨文化交際障礙越來越多。在工作中要解決和處理好跨文化交際活動,避免和降低跨文化交際障礙問題,促使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順利開展與進行。這就需要涉外秘書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文化信仰、禮儀、語言與非語言交際等問題,尊重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和信仰,注重與尊重世界各個國家的習俗、禁忌、交往禮儀等,在交際中注意理解語言與非語言行為,以此提高處理跨文化交際問題的能力,確?缥幕浑H活動的順利開展。

          3.跨文化交際與禮儀在送禮習俗中的重要性。中國自古素來以禮儀之邦自稱,在國人眼中似乎并沒有不能送禮的日子或者與送禮相關的禁忌。但是與中國送禮風俗習慣截然不同,在世界其他一些國家,送禮就有著諸多習慣與禁忌。例如,西方國家中不適合送禮的日子包括:訂婚儀式、畢業典禮以及阿拉伯人初次見面,這些場合都不適合送禮。

          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想要與來自不同國家和有著不用文化背景的人順利交流,并不能單純的依靠語言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相關的跨文化交際與禮儀知識。

          在世界各個國家之間,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習慣也不同,這些差異性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了交際的正常進行。在世界各國之間,文化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社會知識、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多個方面。

          通過跨文化交際與禮儀知識的學習,我們將更加清楚地了解世界各國送禮的風俗習慣,避免在交際活動中因文化差異造成誤會和尷尬,確保交流的順利進行。

          4.跨文化交際與禮儀在商務交談中的重要性。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科技與網絡技術的普及,世界各地之間的.往來越來越頻繁。中國人將有更多的機會與世界各地人們的交流互動,彼此往來越來越密切。這就需要人們必須具備扎實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禮儀知識。

          在國際商務交際中,跨文化交際與禮儀是交接雙方外在信息形象的體現,從見面、問候到溝通,整個過程中涵蓋了很多禮儀。衣著打扮、說話方式都透露出相關信息,這些都將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只有掌握必要的商務文化與外交禮儀,才能在交際中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從而靈活的掌握談判節奏,在跨文化交際中占據主導地位,獲得談判的成功。

          5.跨文化交際與禮儀在聯絡情感中的重要性。人與人在交際中感情的聯絡與維系中,跨文化交際與禮儀具有重要作用,其從側面融入了感情。在交際活動中,人們往往憑借他人對自己的友好態度,確認別人對自己的情感。跨文化交際與禮儀在聯絡情感方面主要表現為,促使交際雙發產生相同的情感,彼此認可與尊重,建立和諧共處的人際關系,促使合作交往的繼續。如果跨文化交際與禮儀無法聯絡和維系情感,那么在交際中很容易導致雙方關系破裂。因此,跨文化交際與禮儀在交際活動中對人與人的關系起到調節作用,對行為進行約束,對形象進行修飾,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外交人際關系。

          三、結論

          跨文化交際與禮儀作為時代發展的需求和國家交流的橋梁紐帶,不僅反應了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以及交際能力,同時,也折射出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的程度、社會道德風尚以及生活風俗習慣等。本篇論文主要從文化方面、涉外秘書、送禮習俗、商務交談以及聯絡情感等方面論述了跨文化交際與禮儀的重要性,指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開展跨文化交際與禮儀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際論文13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為了切實提高我國高校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我國各大高校也逐漸開展了各類形式的文化交際課程,大學公共英語課程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大學公共英語的角度提升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分析了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以及切實加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夠提高我國高校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效果。

          關鍵詞: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策略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與國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國際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越來越多,然后交流并不是簡單的語言溝通,更多的是思想和文化的碰撞,想要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文化的人民進行充分的交流,就必須充分的了解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習俗,避免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生沖突。能夠進行跨國際交流的人才是新時代社會發展所急需的人才,因此,加強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對培養國際性綜合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

          (一)加強目的語語言學習

          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任何階段都要切實加強語言教學。不同的國家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文化和語言,每種語言的語法、規則都有所不同,學生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充分掌握語言的語法特點,就很容易在學習他國語言的過程中受到本土文化的影響,忽略他國文化同我國文化的差異,進而在同他國人民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就可能出現矛盾與誤會。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外語詞語的意思,要引導學生站在其他國家的角度,使用其他國家的語言習慣和規則運用,加深對他國文化的理解。[1]

         。ǘ┡囵B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交際能力,也就是要跨越不同的文化同其他人進行交流,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學生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和對方的文化背景差異,并在交流過程中時刻注意。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深層文化和形式文化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他國語言和文化的時候能夠由淺入深地理解,逐步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

         。ㄈ┌l展跨文化技能

          教學過程所能教授的內容畢竟有限,在大學英語階段,更多的是對學生跨文化技能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克服慣性思維,能夠以英語國家的思維方式和交流習慣進行交流,減少交流過程中的障礙。[2]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有效措施

         。ㄒ唬⿲⒄Z言和文化教學相結合

          任何一個地區語言的形成都與當地的.文化息息相關,同樣語言習慣也成就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對當地的文化深入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語言,才能更好地進行交流。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將文化背景因素滲透到語言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對單詞和語法的死記硬背,通過融入文化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對所學語言的理解水平。

         。ǘ┎捎糜捌虒W的形式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學教學方式也逐漸多樣化起來,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教師可以將與課程相關的影片進行剪輯,導入到課堂中,利用電影橋段向學生講解其中包含的文化習俗,通過對相關影片的觀看,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其他國家的生活方式、語言交流習慣等,有助于對其他國家文化的深入理解。[3]

         。ㄈ┱n堂討論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和核心,學生一直處于被動聽講和練習的狀態,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較差。隨著教育改革新目標的提出和市場對人才標準的變化,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相互之間的討論、分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主,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引導者,同時鼓勵學生盡量使用外語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語言能力,創建辯論的平臺,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除了上述提到的幾項措施,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國家的文化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到差異,加深理解。另外,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采用微課等新形式,豐富學生的課余學習形式。[4]

          三、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急需擁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綜上所述,通過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可以切實提高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理解,提高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進行交流的能力。

          參考文獻:

         。郏保荻锓迹摯髮W公共英語教育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3):82.

         。郏玻莶芑郏摯髮W公共英語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5(6):216.

         。郏常荻纹G丹.論如何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成才之路,2014(6):309.

         。郏矗萘盒窦t.論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河北師范大學,2013(12):106.

        跨文化交際論文14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旅游英語的教學僅僅需要教授英語的技能、基本知識、旅游知識,還需要為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目前,我國旅游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的現象非常嚴重,學習了相關的基本知識,卻無法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對于教學來說可以說是失敗的。隨著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普遍,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突顯出來,從而使英語教學的方式也發生了重大改變。

         。ㄒ唬┱Z言在相應的文化下才有實際意義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同樣一句話,放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涵義,因此文化對于語言的影響是很大的。語言可以說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反映了民族的一種文化理念,透過賦有語言的文化,人們可以了解該民族的歷史人文、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不懂得文化,就無法對語言進行準確的理解和深入的掌握,可以說,脫離了文化學習語言無法領悟語言的精髓,就學不好語言。旅游英語同樣需要結合國外的文化學習,要掌握英語學習的背景,在這個基礎上理解好語言所帶來的涵義。

         。ǘ┛缥幕浑H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目的所決定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是為了交流,而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也就是說語言是一種媒介,聯系著背后的人與人。對于旅游英語的學習者來說,僅僅掌握英語的語法、句型、詞匯和語音規則是遠遠不夠的,一門語言發展了那么多年的歷史才凝練而成,是在積淀了很深入的文化基礎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恰恰是讓學生能夠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英語交流。因此,在旅游英語的教學目標中,語言、旅游知識的教學與文化的教學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否則就容易產生誤解導致交際失敗。

          二、跨文化交際在旅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對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存在著比較大的爭議,涉及到語言的專業能力其教學方式應該有所創新,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目的,主要存在的問題集中在以下幾點:

         。ㄒ唬┙虒W方式陳舊,沒有創新

          目前雖然有些教師已經開始注意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對于旅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些學校將語言知識的教學放在整個教學的重要位置,對于其他能力的培養卻懶得花心思。英語的`學習僅僅在卷面上,只是為了考試,對交際沒有提供相應的設備和場所,其能力無法得到提高和改善。

         。ǘ⿲δ康呐c文化的學習

          現在有些旅游英語的學習者過多的注重西方文化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甚至放棄了對自己語言的理解和掌握,而是硬生生的去理解西方的歷史文化、價值理念以及行為方式,對漢語的學習卻不怎么上心,這種削減式的學習做法同樣是不可取的。尤其是跨文化交流,是在良好的掌握母語文化的基礎上,對外語的文化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形象。脫離了母語去學英語,為文化的理解也是不到位的。

         。ㄈ┱Z言的應用能力較強

          事實上,跨文化理解能力差就無法進行溝通和交流,但是當語言能力達到一定的高度和流利程度后,文化障礙也會顯得比較突出,這主要是指此時語言失誤很容易獲得對方的諒解,即使發生了溝通不暢的情況,也會被誤認為是一種認為的故意的語言行為,這種導致的文化交際上的沖突風險會更大。

          三、如何在旅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針對旅游英語的教學目的和當前的教學方式,需要在語言的學習中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應該采取以下幾點為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創造條件:

         。ㄒ唬┻\用教科書教授詞匯蘊含的文化內容

          在旅游英語的學習中,最為基本的就是英語詞匯,可以說這是學習外語最最基礎的內容,這些詞匯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這些英語詞匯的產生、消亡以及新陳代謝都蘊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例如“Friday”這個詞在英美人眼里就有著特殊的文化意義,它是指耶穌受難的日子,這也就產生了周五一系列不太好的內容。而相對的“Sunday”是耶穌復活的日子,于是就有與之相關的比較好的涵義。教師可以在教授詞匯的過程中,將這些文化的內涵講給學生聽,就會使整個教學增添生趣。

          (二)將了解語言的文化作為課下作業

          課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進入大學,一周兩三節課并不能教授英語的全部內容,任何老師都不能把所有的信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教授完,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需要利用課下的時間。教師進行授課后,可以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讓他們充分的體會詞匯、語境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段的意義,擴大學生的外語語言和文化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體會交際的成就感,尋找交流的環境,促進他們對語言的鍛煉和交際能力的培養。

         。ㄈ┢刚埻饧處熃淌谡n程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學習一門外語,尤其是在國內沒有那么好的語言環境的條件下是何等困難,旅游英語的教學中應該聘請外籍教師參與教學,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交流欲望,而且還能夠將關于文化的內容做更好的理解。外籍老師,尤其是英美教師,他們知道在什么場合下應該說些什么內容才不被引起誤會,這恰恰是中國教師所缺乏的,即使是在國外呆了一兩年的中國教師,也無法達到較好的語言文化的理解水平,因此,聘請外籍老師對于學生的聽力以及口語都將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從旅游英語專業學習的角度來說,和將英語的老師接觸是有必要的。

        跨文化交際論文15

          摘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想要游覽中國。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2009年被提名為世界文化遺址,因此吸引了外國游客到此領略佛教文化。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旅游翻譯文本參差不齊,這導致外國游客的誤解。本論文基于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以五臺山旅游景點為例,共包含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關于文獻綜述。第三部分陳述了旅游翻譯文本中的問題以及其原因。第四部分研究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翻譯策略。最后一部分為結論。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旅游翻譯;文化差異;翻譯策略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旅游業得到蓬勃發展。旅游是一項國際活動,而文化旅游是旅游業快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旅游資料不僅是向外國游客介紹景點的媒介,而且是傳播中國文化的媒介。為了讓旅游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旅游文本的翻譯成為實現旅游文化的重要條件之一。

          一、文獻綜述

          如今,幾乎所有的學者贊同以下定義:跨文化交際是指人們之間的交流,其文化認知和符號系統的不同足以改變交際活動。而旅游翻譯,程剛認為,它是專業翻譯的一部分,其涉及旅游活動和旅游專業。那他們二者又是什么關系呢?首先,跨文化交際影響旅游翻譯。反過來,旅游翻譯促進跨文化交流[1]。

          二、旅游翻譯文本中的問題及其原因

         。ㄒ唬┞糜挝谋局械膯栴}

          1.中式英語

          中式英語是指在翻譯中受到漢語的干擾而出現的誤用或誤譯。如:公廁、后殿有開花顯像佛。第一個例子可以直接翻譯成廁所。第二個例子也是中式英語,它是漢語語法順序;ㄔ谶@里指的是蓮花而不是普通的花。而佛是指文殊菩薩。因此,這種翻譯將對外國游客留下一個壞印象[2]。

          2.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

          五臺山旅游文本中,佛教文化及其背景信息是主要方面。因此,外國人會對佛教文化很困惑。例如:五臺山歷史悠久,傳為文殊菩薩化顯之地。在例子中,誰是文殊菩薩呢?這可能令外國人感到困惑。因此,譯者應添加一些智慧與美德并存的文殊菩薩的背景信息。

          3.文化誤譯

          在五臺山旅游文本中,有許多旅游景點使用文言文做介紹。譯者在翻譯時應該了解其文化內涵,克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倘若只按字面意義翻譯,這往往導致誤譯和誤解。比如:昔文殊化為貧女,遺發藏此!斑z發藏此”意味著文殊菩薩將她的頭發留在這里,但卻錯譯為丟下她的頭發以隱藏自己[3]。

         。ǘ┓g問題之因

          譯者所要處理的是兩種語言,但事實上,他們面對的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此處從宗教文化差異、審美差異、思維方式差異和文化缺省方面來探討:

          1.宗教差異

          中國和西方有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西方國家信仰基督教,而中國,尤其是五臺山,佛教文化氛圍很濃厚。因此,翻譯時,一些宗教人物和術語就不能被外國人所理解。例如:五臺山歷史悠久,傳為文殊菩薩化顯之地。從例子來看,外國游客會對文殊菩薩很迷惑。因此,譯者必須添加一些宗教信息。

          2.審美差異

          審美差異是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在認知感方面的差異。在中國旅游文本中,作者習慣用四字結構或優美的詞語來描述旅游景點。如:五院進落,殿堂樓閣,雕刻精致,規模宏偉,建筑瑰麗。在例子中,中文使用了四字結構,這非常富有詩意。然而在翻譯時,應該用英語表達習慣和外國人的審美習慣進行翻譯。

          3.文化缺省

          在翻譯詞語時,我們會在另一種文化中找不到對應的表達。如佛教僧侶去五臺山朝圣,其中“上香”是中國一個非常獨特的活動。然而譯者怎么翻譯“上香”?這樣的現象我們通常叫做文化缺省或詞匯空缺。

          4.思維方式差異

          思維方式或思維模式,通常是指一個人在思考事情時自然而然的一個思維過程。西方的思維模式是相對簡單。他們用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不喜歡拐彎抹角。然而,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更為復雜。他們通常不是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很含蓄。因此,譯者應在保持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用西方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

          三、翻譯策略

         。ㄒ唬┲弊g

          直譯,是指按照源文本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其詞語的基本意思,在沒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使用目標語傳播源文化。例如:現在五臺山存有泥塑、木雕、石刻、金屬鑄像、脫紗、燒瓷、刺繡、繪畫等諸多種類的造像藝術品。上面的例子可以直接翻譯詞語。但是直譯并不意味著逐字逐句地翻譯,這無疑是“死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運用直譯以生動地傳達文化內涵。

          (二)增譯

          增譯是指在準確理解旅游翻譯原文的基礎上增加必要的詞匯,譯者需要在歷史故事和人物的翻譯中添加必要的詞匯或信息。例如:(羅睺寺)清康熙年間,改黃廟。在這個例子中,外國游客會不理解“羅睺寺”和“清康熙”,因此有必要在括號中添加信息,使外國人能夠有效地了解中國佛教文化。

         。ㄈ╊惐嚷糜畏g

          文本中的類比,是指將源語言的信息與目標語的信息聯系起來。通過采用類比,旅游文本的內容能夠彌合中國人和外國游客的文化差距,引起外國游客的共鳴。例如:五臺山文殊信仰的確立和推廣使五臺山在唐代中葉就成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該示例將唐朝與希臘荷馬時期聯系起來。對外國人而言,了解這一時期輕而易舉,并且吸引他們可以繼續了解中國文化。

         。ㄋ模┮糇g與意譯

          音譯是指用漢語拼音翻譯旅游景點名稱,但拼音不能傳達給外國游客文化內涵。同時,它也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標。意譯是一種通常根據意思表達原文的意義和精神。例如:望海峰、翠巖峰、掛月峰、佛光寺、塔院寺、羅睺寺、葉斗峰等。他們都用音譯和意譯結合的方式,這樣才能讓游客了解其內容。

          四、結論

          本文從跨文化交際視角分析了旅游文本的翻譯。文化差異是旅游翻譯的關鍵。同時,他們也可能是翻譯的失敗原因。為了克服這些文化差異,譯者應牢記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論文】相關文章:

        跨文化交際論文05-17

        跨文化交際論文15篇05-26

        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理論的論文11-20

        跨文化交際論文【優選15篇】07-15

        跨文化交際論文精品[15篇]07-16

        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式論文05-03

        淺議跨文化交際與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02-28

        淺析跨文化交際的研究缺陷03-16

        淺談網絡交際與跨文化意識03-01

        跨文化交際之語境文化03-0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