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跨文化交際論文

        時間:2024-07-15 16:14:57 文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跨文化交際論文【優選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跨文化交際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跨文化交際論文【優選15篇】

        跨文化交際論文1

          摘要:日語是我國高校外語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是外語教學的核心之一,對于日語教學工作應給以足夠的重視。實現高等院校在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日語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加強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成為當今日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傳統的教學、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國一些高校中對于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水平還有待于提高。為此,本文通過對跨文化日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高校日語跨文化能力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校日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速度不斷加快,中日貿易人員的往來日益頻繁,我國對于日語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加大,同時對于日語人才的質量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實現高質量的日語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掌握本國的文化,還需要去深刻地了解日本的文化,從而更加全面掌握日語的學習與應用。高校在日語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只停留在對日語的聽、說、讀、寫層面,卻忽略了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培養。以下將針對高校在日語教學過程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1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日語教學

          1.1跨文化交際能力

          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主要指實現本民族語言與非本民族之間語言交際的能力?缥幕牟町惒粌H僅是語言之間的差異,也包括文化背景方面的差距?缥幕浑H能力在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之間相互交流時,其文化差異的表現得到充分的體現。不同語言文化的人們在日常的交流過程中,在具備很強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掌握對方民族的行為方式、語言特色、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一些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交流,使得自己的話語充分被理解,保證順利的溝通與交流。

          1.2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的主要內容

          在高校日語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理解與把握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的主要內容。其中主要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方面: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第一個方面要充分尊重對方,具有積極應對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交往的過程中,要保持平等、公平、公正,將彼此的尊重作為交流與互動的前提。因為中日之間存在地域文化的差異,所以語言也存在很大差異,在交流過程中,就需要集中注意力,深層次的了解與掌握對方的語言特點,在彼此尊重的條件下,達到令人滿意的交際效果。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第二個方面就是要具有深入了解對方本質特征的能力。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對方,才能使我們處于有利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就需要對對方的民俗風情、自然環境、語言特色等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在交際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融入對方的語言環境中去。要不斷地學習對方先進的文化內涵,充分把握交際對象的本質,在進行友好交流的前提行下,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全面提高?缥幕浑H的過程中第三個方面是要具有環境的適應能力與洞察別人的移情水平。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正是因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才會產生文化的本質差異。對此,在交際的過程中,就需要具備環境的應變能力與適應能力。這就要求具有敏捷的思維與活躍的思想,在交際的過程中可以隨機應變。移情水平體現在交際的過程中,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處理問題。移情水平的高低與個人的綜合素質有很大的關系,移情水平高的人通常更為通情達理,常常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反而,對于移情水平低的人,思維往往會受限制,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在溝通交際的過程中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為此,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要根據別人移情水平的高低,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應對策略。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第四個方面是在交際的過程中盡可能多使用描述性的語言,切記盲目判斷?缥幕浑H過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遇到對方語言表達不夠完整和意思不夠明白的情況,不要盲目地做出肯定性或判斷性的回答,避免造成交流過程中誤會的產生,給彼此帶來不好的印象等一些負面的`影響。為此,在交流中要多使用推測、試探性的口吻,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保證對方可以充分理解自己的意思。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第五個方面是要做到在交際的過程中能夠輪換交際方式。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溝通的各方要做到相互配合。當一方在表達自己的看法的時候,另一方應該保持安靜,注意傾聽,必要時可以做好記錄的工作。采用輪流交換交際方式,可以讓雙方都有機會去表達個人看法與聆聽的機會,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雙方關系的穩定發展,有利于交流的順利進行。輪流的交換的交際方式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第六個方面是在交際的過程中具有應對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在交際的過程中,由于文化、地域、民族的差異,出現溝通交流的意外也是在所難免的。一旦發生意外的情況,出現尷尬的場面,這個時刻就需要雙方采用一定的方式來緩和情緒,打破這種局面,促使交流的正常進行。通過上述描述,可以充分看出,處理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應急突發問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交際雙方的交際能力與水平。

          2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教學理念與模式過于傳統

          我國普遍高校的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停留在應試教育,過級考試等層面,缺乏必要的改革與創新。在當前的日語教學過程中,忽視了語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不能將日語的教與學從語法的學習中分離出來,還是依據聽、說、讀、寫的機械化的教學模式,仍然以牢記發音、語法、詞義等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理念下,高校日語的教學無論從教材的定制上、課程的設置上、教學的模式上都是以對日語的語言能力掌握為重點,從而忽視了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培養。針對課堂的實際教學環節,學生通常都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日語的學習任務,缺乏真正實施跨日語文化交際的基本訓練,學生對跨文化交際意識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大程度上阻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

          2.2師資力量不夠完善,教學實踐環節少

          跨文化交際意識應該也是一種雙向的意識,教師不僅僅是語言的教師,還是文化教師。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國一些高等院校在日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仍然不足,水平普遍不高。一些高等院校雖然已經設置了日語專業課程,由于經費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方師資力量匱乏、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從而影響了日常的日語教育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向交際的互動過程,由于一部分日語教師能力的局限性,缺乏出國留學的背景,沒有真正體驗過日本生活,對日本文化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不能進行地道的口語交流,在授課過程中并非全日語教學,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要求較低,大量的理論教學替代了取代了日語教學的實踐環節,涉及的跨文化交際內容過少。這樣就造成了在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學成效不顯著、不突出的問題,從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3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

          針對高校日語教學過程,提高學生日語學習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應做好如下幾點:

          3.1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深刻掌握日本的文化內涵,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文化因素的灌輸,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校要在師資方面加大資金、人才投入力度,通過引入日語專業型、復合型人才來充實師資力量,充分提升高校對學生的日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水平。

          3.2要做好課程的改革,教材的調整

          在課程的改革中緊跟時代的發展的需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課程的改革應該針對學生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層次的培養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創新實踐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促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維模式形成。在日語教材的設計中,應該將日本文化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通過開展相關的日語文化交流活動,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3.3加強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在我國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踐性教育。采用強化實踐化教育的培養模式,提高教學實踐環節,從而達到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要求。在學習日語語言文化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鼓勵他們去參加跨文化交際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校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一些日語培訓項目,如日語演講比賽、日語作文比賽、日本國情知識競賽、日語語音模仿比賽、日語書法比賽、日語翻譯競賽等。有意識地參加日語交際活動,加強日語的訓練。學校還可以借助第二課堂活動,來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目的。

          3.4重視師資培訓,組建較強的跨文化教學團隊

          學校還要重視對師資團隊的培訓與教育,而培養較強的跨文化教學團隊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的工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通過對師資隊伍的培訓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教學,而且還能提高日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需要從教師自身出發來不斷提高他們的跨文化素養,以便日后能夠根據教學大綱來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學?梢远ㄆ谘垖<乙哉f教式的方法或者實例體驗的方式進行講座和培訓,使教師了解和掌握跨文化外語教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組建一個較強的跨文化教學團隊。

          4結語

          我國的日語教育政策應該對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本文重點分析了跨文化交際能力所涉及的主要內容,針對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從而為我國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婷.大學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中國冶金教育,20xx,3(2):79-81.

         。2]黃濤.探究高校日語教學改革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學論壇,20xx,3(42):25-27.

        跨文化交際論文2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的事例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交往的順利進行,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層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避免文化沖突。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文化沖突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漸深入,西方社會的人和事物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在這種情況下,跨國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經濟和社會交往將會與日俱增,這就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與西方人接觸和交往的機會,這對于加深我們的西方社會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來自陌生的文化和國家,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與我們迥然不同的人,在與之交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文化沖突的現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際中經常出現的文化沖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際中會出現的文化沖突有很多種,在這里我們不可能一一敘述,只能列出比較常見的幾種。

          1.隱私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比較薄弱,認為個人要歸屬于集體,在一起講究團結友愛,互相關心,故而中國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別人的酸甜苦辣,對方也愿意坦誠相告。而西方人則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講究個人空間,不愿意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讓別人干預。因此在隱私問題上中西雙方經常發生沖突,例如:中國人第一次見面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兒女,職業,甚至收入,在中國人的眼里這是一種禮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則認為這些問題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2.時間觀方面的沖突

          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并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在西方,要拜訪某人,必須事先通知或約定,并說明拜訪的目的、時間和地點,經商定后方可進行。而中國人則屬于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西方人對此往往感到不適應。

          3.客套語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在別人贊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西方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他們受到贊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我們認為西方人過于自信,毫不謙虛;而當西方人聽到中國人這樣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贊揚或者聽到他們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時,會感到非常驚訝,認為中國人不誠實。

          4.餐飲習俗方面的沖突

          中華民族素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在交際場合和酒席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互相敬煙敬酒。中國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擺滿一桌,主人也總習慣講幾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話。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夾菜,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求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硬往你碗里夾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們也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不會非要你喝醉了為止。

          二、造成文化沖突現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沖突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究其根本,就是因為中西雙方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背景,必然帶來人們思想、行為等多方面的差異,甚至是沖突,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1、思維模式存在差異

          文化會影響人們對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認識,不同的國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維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異,這一點在東西文化之間表現得尤為明顯。西方文化的思維模式注重邏輯和分析,而東方文化的思維模式則表現出直覺整體性,這一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思維的特征。由于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往往特別重視直覺,注重認識過程中的經驗和感覺,在交往中也往往以這種經驗和感覺去“以己度人”。與西方人的思維模式相比,中國人的這種思維模式具有明顯的籠統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可以解釋為識別和簡化對外界事物的分類感知過程。從本質上說,思維定勢往往忽視個體事物的差別,夸大與另外某一社會群體相關的認知態度,常常帶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條。在所有的定勢中,有些定勢是正確的,而有些則是錯誤的,會直接影響跨文化交際,造成交際失誤。

          2、行為規范各不相同

          行為規范的具體含義就是指被社會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簡單的說,就是告訴人們該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的一種規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時,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會的行為規范來判定對方行為的合理性,由于雙方的行為規范存在差異,常常會產生誤解、不快甚至更壞的結果。比如說中國人輕拍小孩子的頭部表示一種友好,而在西方國家,這是一種極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會對此非常憤怒。所以說在跨文化交際中是否能夠正確地識別和運用行為規范是保證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就必須理解對方的行為規范,尤其是什么行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遵循入鄉隨俗的原則。

          3、價值取向不同

          人們的交際能力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的,必然與價值觀念聯系在一起。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價值體系,這套體系能夠幫助人們區分美與丑、善良與邪惡,這就是人們的處世哲學、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但是它不能脫離具體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種文化的判斷標準是不同的,這種文化認為是好的,另一種文化可能認為不好,但是它們在自己的文化體系內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絕不可以理解為一種價值標準先進,而另一種價值標準落后。以中西文化為例,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推崇謙虛知禮,追求隨遇而安,不喜歡爭強好勝,同時社會風氣也往往封殺過于突出的個人,正所謂“行高于眾,人必非之”。在中國文化中,集體取向占據主導地位,追求個人發展被視為是一種嚴重的個人主義,必然會受到譴責。而西方文化則非常崇尚個人主義,“隨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進取精神的表現,是懶惰、無能的同義語,為社會和個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們心中,人們崇尚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實現個人利益,并且認為個人利益至高無上。

          三、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避免文化沖突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們與西方的交往過程中,確實存在著很多文化方面的沖突,直接影響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們極有必要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1、授課教師要轉變觀念

          在我國目前的教學體系中,外語教學多半只在課堂上進行,教師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如果教師只把重點放在語法和詞匯教學上,學生就不可能學會語言的實際運用,也無法獲得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授課的教師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切實認識到文化沖突的危害性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把握英語文化知識教育的量與度,以及教學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2、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大學的英語教學側重點都放在了語言知識的傳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在質和量兩個方面對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電影、投影儀、互聯網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舉辦一些專題講座,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出具有較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進教學方法時,一定要使新的內容與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緊密聯系,并與語言交際實踐緊密結合。

          3、重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

          非語言交際也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語境中使用非語言行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過程,它們不是真正的語言單位,但在生活和交際中有時候卻能表達出比語言更強烈的含義,一些特定的非語言行為往往代表著特定的含義,在跨文化交際中必須加以重視。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文化內涵差異非常大。例如,中國

          人信奉“沉默是金”,認為沉默里含有豐富的信息,甚至“此時無聲勝有聲”,而英語國家的人對此頗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談時,聽者一般都會長時間注視對方的眼神,以示聽者的認真和對說話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國人看來,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中國人不習慣于對方長時間地盯著自己看。

          4、引導學生廣泛接觸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學里,英語教學的課時非常有限,但學生在課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時間,因此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來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廣泛閱讀西方英語文學作品、報刊雜志和時事評論等材料,從中吸取文化知識,增加文化素養,拓寬西方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學校還應充分發揮外教在西方文化傳播中的作用,他們是活的文化教材,讓學生直接與外教交流,聽外教做報告或講課,其言傳身教會對學生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跨文化交際論文3

          摘要:語言屬于文化,同時也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外語教學的目標即是培養合格的跨文化交際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跨文化訓練得以實現,促進跨文化意識的形成,培養地道的外語人才。

          關鍵詞: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訓練;培養方法

          一、跨文化交際訓練的背景與目的

          從跨文化交際訓練的歷史背景說起,跨文化交際訓練發展契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作為派遣海外出國的外交官,商業人士等人的預備課程。當時作為訓練,以授課的形式像派遣者講授目的國的地理、法律、教育制度、天氣情況乃至風土人情。20世紀70年代,如何促進異文化間的交流:

          (一)過渡到目標文化的先行研究;

          (二)實地研究;

          (三)將回到本國后再次適應環境而進行的幫助納入考慮范圍的跨文化交際訓練等問題引起學者們的思考和研究。所謂跨文化交際,就是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之間的交際。其間,語言固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文化因素在影響著交際的全過程?缥幕浑H訓練應不僅僅只是局限于認知層面的訓練,更要能夠在感性層面擁有文化共鳴感,認知層面和情感層面的學習之后付諸于實踐才是跨文化交際所追求的目標。當然,學習異國文化還要與自己的本國文化相結合,只有深刻理解了本國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異國文化,理解了普遍性方能理解特殊性?缥幕浑H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和訓練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跨文化意識形成的過程。就目前以漢語為母語現學習外語的同學來說,從出生時起就受到漢文化與漢語的熏陶,而在學習外語時需要我們有意識地習得異國文化,通過切身深刻體驗,促進文化底蘊的形成,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自然流露,不是漢語式的外語,如此,就是形成了跨文化意識,就是掌握了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跨文化交際訓練的方法

          跨文化交際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訓練方法都可以單獨實行,但就目前的課堂模式而言,仍需結合多種因素加以考慮,如學生的上課時間、授課目標、教材等。首先要了解跨文化交際訓練中基礎訓練的目的、內容、方法,從宏觀上認識跨文化交際訓練的特征。最早普遍實行的是以信息,知識學習為中心,同時兼顧目標文化的意識水平與無意識水平的授課方式。自主學習形式也是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的另一措施。學生自主使用目標文化的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從而能夠說明某一行為模式的特點而進行的訓練。通過異國文化的原因歸屬法,即“同型歸因”的方法進行訓練。具體的'方法為:歸屬訓練,訓練理解并說明目標文化的行為模式的原因、特點。其次,站在目標文化的思維方式中解讀因異文化間的交流接觸而產生的誤解、摩擦的案例,并從選項中選擇產生此現象的原因。體驗學習形式因其有各種形態的存在,因而也被廣泛使用。體驗學習法可以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閱讀異文化交流間引起的問題,小組間相互分析,交流討論,針對事件的具體問題,可進行角色扮演來找出摩擦的原因,又叫做文化認知訓練。從小組為單位的訓練延伸出DIE訓練方法,對于搜集到的異文化間交流引起的問題進行客觀地敘述與描寫(Description),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在本國文化與目標文化間的不同意義進行對照并解釋(Interpretation),進而進行評價(Evaluation)的訓練方法。同時站在目標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更容易捕捉到文化的相對性。以下具有代表性的幾個模擬實驗在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時也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一)Barnga:通過使用撲克牌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參加者通過再現情景的方式表述異文化交流間遇到的狀況,而后,主持者一邊回顧發生的情景,一邊分析所能體會到的價值觀,情感層面,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異,并思考本國文化在此情景中的影響。

          (二)Bafa-Bafa:參與者分別劃分進兩間教室,分別教授他們不同的價值觀與風俗習慣,一段時間后,讓他們相互交流,體驗異國文化。比如,交給一組寒暄時身體不要接觸到對方,而另一組則被告知寒暄時應互相擁抱,以示親密友好。然后,要求與另外一組相互寒暄。

          (三)Ecotonos:是第二種方法的升級版,將參與人員分成3組進行跨文化交際訓練?缥幕浑H訓練之后,以主持者為中心,進行動作的重復,這時,參與者也跟隨再一次回顧自己所想,所學的內容以使其意識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實踐能力對外語教師就如實驗中主持人的角色。除了在課堂上多利用多媒體課件及網絡教材之余,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利用課外之余多接觸外國最新流行事物:如電視劇,電子書等。還可以多與外國朋友進行互動,互發郵件,這些交際有時則對外語書寫的能力要求較高,學生還要在腦海中將中文轉譯成外語,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跨文化的思維能力。

          三、跨文化交際訓練對當前外語教學的啟示

          目前,異文化訓練是以體驗式學習方式為中心,知識學習兼而有之的一種訓練形式。與個人的成長、異文化間的練習體驗、學習是有劃分出具體區別的。要求學生在端正態度的前提下自己體會跨文化間的差異,冷靜思考、思路清晰、情感細膩。當然,教師在訓練時要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目前所處的知識階段,設置學生不曾接觸的場景,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再融入了語言環境的氛圍中學習語言。通過這些方法,學生不但理解了語言,同時熟悉了語言所處的環境,進而也提高了學生對于人際關系領悟的層面,使用地道語言且得心應手。

          作者:張金秋 單位: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劉興宇.跨文化訓練與跨文化適應[J].文化與傳播,20xx(7).

        跨文化交際論文4

          摘 要:詞匯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詞匯作為英語語言重要的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面對基礎薄弱的藝術生,如何通過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導入文化知識,培養其英語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藝術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高中藝術生;詞匯教學

          英語詞匯教學在高中語言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高中英語教師歷來對它較為重視。但令人沮喪的是,許多學生學了六年甚至更長時間英語,到了真正交際時卻找不到合適的詞,根本無法實現暢通的跨文化交際,或是經常出現交際失誤。導致這一理由的理由有很多,其中詞匯學習方式不當,以及文化輸入的不足顯得尤為突出。筆者任教于一所普通的江蘇省三星級高級中學,在教學中發現,盡管很多藝術生學習了近6年的英語,但是上課時的“老師好”表達都不準確。“Good morning,teacher”在國外這樣說實際上是不對的,應該是Miss.X 或者Mr.X。諸如此類的文化反差,讓我們不得不深思語言與文化的相輔相成攜手提高的理由。文化意識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與知識技能一樣理應成為我們高中外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在搞好語言教學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同時這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需要。

          一、當前高中藝術生英語詞匯教學中的目前狀況

          從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來看,忽視跨文化意識培養的現象比較普遍,大部分教師十分強調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卻認為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可有可無。他們認為英語學習應該以語法和詞匯為中心,在學生掌握好單詞和短語的基礎上強化語法訓練就可以學好英語,至于跨文化意識的滲透,好像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以本校為例,在藝術班的日常英語教學中,由于藝術生自身文化基礎薄弱這一特點,多數教師的教學步驟為先講單詞和短語,接著講課文,教師往往不厭其煩地列出所有知識點和大量例句,甚至發學案讓學生背誦,最后做練習題來鞏固知識點。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甚至根本不會提及詞匯的文化差異和語用原則,更談不上跨文化意識的滲透。這種做法使學生的語用錯誤層出不窮,詞匯使用不當的情況頻頻出現在學生口頭交流和書面作文中。最后造成幾年英語學下來,這些藝術生記住的往往是一些干巴巴的詞匯和短語,卻不知道用在哪些具體的`情境或場合中。他們在日常對話中常常張口結舌,感到滿腦子的詞匯、短語,不知該選哪個最合適,這使很多藝術生喪失了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信心。

          二、高中藝術生英語詞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滲透的途徑

          針對高中藝術生整體基礎薄弱的目前狀況,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要從記憶的策略角度培養學習興趣,講策略的同時要把詞匯的文化背景講出來,所謂追根求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ㄒ唬┰谂囵B興趣的同時要注重詞匯文化背景的傳授

          眾所周知,高中藝術生基礎文化知識普遍不高,不提高他們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無法達到文化的滲透。大部分高中藝術生對詞匯學習很厭倦,學習詞匯的動機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跨文化滲透的同時要注重詞匯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詞匯的背景知識講解,認真積極地向學生導入詞匯文化。此外,英語詞匯的文化背景知識還可以有助于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近幾年高考英語試題所負載的文化信息比例正在不斷增加,高考愈發著重測試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而非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緊密結合高中英語教材,進行文化意識滲透

          現行的英語教材均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以教材作為媒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語言交際的跨文化元素,這些元素涵蓋了多種方式,其中包括:打招呼、告辭、打電話、請求、邀請問候、致謝、道歉等用語的規范使用,談話時話題的選擇、委婉語、禁忌語、社交習俗及社交禮節。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第二單元Word power中colloquialisms學習,如all thumbs指笨手笨腳,a wet blanket指一個掃興的人;模塊六第二單元Word power中提到了表達情感的詞匯,如over the moon,on cloud nine;模塊九第三單元Word power涉及顏色詞和colour idioms。學生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逐步了解英語國家語言文化的不同方面,進而提高了對跨文化意識的了解,逐步增強的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加深了解和體會中西方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上的差異性。

         。ㄈ⿲Ρ戎形鞣轿幕町,增強詞匯學習的時效性

          在不同民族語言文化背景下,同一個詞匯會有截然不同或者相差巨大的文化含義與聯想含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擴展介紹相關背景知識,并選擇有代表性的本族文化與外語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例如:在中國文化中“ ”代表著土地和中心,象征權勢、地位及威望,是被賦予最高特權的顏色,也是中國古代皇族專用的顏色。在西方文化中人們賦予 反面的象征作用,“yellow dog”指卑鄙的人、“yellow-livered”指膽小懦弱的;在中國,人們常把“南”置前,自古就有“南尊北卑”的傳統,而英語中“從南到北”則為“from north to south”;漢語諺語“貓哭老鼠”英語則譯為“shed crocodile tears”。

          現代社會日益發展的步伐,國際交流頻繁,這也對高中英語藝術生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提供了豐富的內涵,當前高中英語藝術生詞匯教學中忽略跨文化意識滲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廣大教師只有認識到跨文化意識滲透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能有效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成效,從而為提高整體英語水平及高中藝術生的整體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嚴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xx.

          2.陳俊森.外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3.林立.英語新課程與學科素質培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xx.

        跨文化交際論文5

          論文關鍵詞: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能力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必要性的論述,分析了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些措施。

          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獨特的文化傳統,其中包括人生價值觀、風俗習慣、社會禮儀等,這一切就構成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還要使他們了解英語所依附和產生的英語文化。目前,中國對各類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不可避免地成了當前外語界的主要任務。怎樣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含義

          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指本族語言者與非本族語言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跨文化交際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會環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

          二、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過程中遵守著不同的交際原則,這些交際原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們蘊含著文化意義。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遵循什么樣的交際原則上,常常會受到他們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擾。

          1.價值觀念的差異:每個社會都有其自身的價值體系,它影響著生活在該社會的人們的思維模式及交際原則。比如說中國人提倡集體主義,相反,西方人更強調個人主義。例如英語某些單詞既有褒義色彩,又有貶義色彩,由于中西兩種價值觀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詞,我們常取其貶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國人多取其褒義,表示有雄心壯志。

          2.禮儀習俗的差異:社會習俗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沿襲下來的一種生活方式,習俗文化一般包括稱呼、問候、道謝、打電話、告別等。例如,中國人常用“吃飯了嗎?”作為吃飯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語,如按字面譯成“Haveyoueaten?”外國人聽起來就覺得很奇怪,有時會誤以為你要請他吃飯。

          中國學生學英語沒有學習母語的那種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語言的同時一定要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

          三、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種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沒有的特質,任何一種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種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帶來的跨文化交際遇到文化障礙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認為:只注意語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內涵是學不好外語的。因此,要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最佳效果,我們不僅要掌握語言本身的規律,而且還需要了解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四、在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1.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素養。英語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效果。許多英語教師對傳授語言知識,講解語法結構駕輕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際能力時,就會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識不夠豐富,語用能力不強,因而對英語語言文化教學有畏難情緒。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英語教師應到國外進修學習,親臨所學語言的民族文化氛圍,耳濡目染,親身感受英美國家的語言與文化差異。

          2.作好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適當穿插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諸如這些國家的歷史、地理、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及風土人情等等。要讓學生明白,在交際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習慣。因為,即使使用的語法詞匯都正確,也會導致交際的失敗。

          3.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網絡,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掌握外語的需要。適當、合理、有序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幫助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輔助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如播放一些專門介紹社會情況的記錄片等,讓學生直接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

          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提高外語人才的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需要我們廣大外語工作者認真探索,努力嘗試。

          參考文獻:

          [1].LinellDavisDoingCultur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xx.16-18.

          [2].胡文仲.英語教學中為什么要涉及文化[J].外國語,1986,4:10-11.

          [3].胡湘輝.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河西學院學報,20xx,7:8-9.

        跨文化交際論文6

          摘要:茶文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 歷史悠久, 內涵豐富, 可以弘揚傳統美德, 展示文化藝術, 提高自我修養, 熏陶情操, 促進中華民族的團結友愛, 推動社會進步, 有利于我國的經濟貿易發展.本文主要通過簡要介紹跨文化交際的由來與含義, 分析在跨文化視角之下的茶文化中, 如何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 通過茶文化的精髓帶來的啟示, 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茶文化精髓;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啟示;

          茶文化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 其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 展示傳統藝術, 提高自我修養, 熏陶情操, 促進中華民族的團結友愛等方面。茶文化中蘊含著的豐富傳統美德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 是歷代人民所推崇的, 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積淀形成的, 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教化作用。茶文化中的傳統美德主要包括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堅忍不拔、謙虛謙恭、勤儉節約、相互尊重等, 它在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起著很大的積極作用。

          1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

          1.1 由來與發展歷史

          跨文化交際的概念實際上是從英語翻譯過來的[1], 稱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從廣義上講,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不同國家或者不同民族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與人之間所進行的交流;狹義的意思是指不同國家或者不同民族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下使用同一種語言來進行的對話。喬姆斯基和其他著名語言學家提出了“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概念, 這些概念推動了跨文化交際的產生, 是跨文化交際產生的基礎。在這之后, 美國學者愛德華·霍爾第一個將“跨文化交際”的概念提出來。我們國家對跨文化交際領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戴曉東、何道觀、高永臣等國內學者對跨文化交際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從多個角度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近年來, 跨文化交際領域的研究越來越多, 這實際上順應全球一體化的趨勢, 也有助于漢語的推廣和傳統文化的傳播。

          1.2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含義

          跨文化交際能力指的是跨文化交際的語境 (具體情景) 和交際者的得體性 (規范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價值觀) 、有效性 (交際的目的可以達到) 的交際行為能力[2]。交際行為的得體性是指交際者所進行的交際行為達到了在交際語境中的社會文化的目標與期望。行為的得體性取決于交際行為存在的具體場景和接觸的對象, 在一定的場合得體的行為在其他場合可能是不恰當的。交際能力是對交際雙方能力的判斷。雙方的關系也會影響交際行為的得體性。有時候人們會為了建立新的規范或關系而違反規范的社會行為的方式。

          除了交際行為的得體性之外, 跨文化交際能力還包括交際效果的有效性。有效的溝通是指成功的溝通代表著一種滿足, 效率指的是即時性和溝通的速度。一般來說, 高效率的溝通被認為是更有效的, 因為高效率意味著低消耗 (如時間, 精力等) ;但是, 只有效率并不會就有好的交際效果。交際行為的得體性和交際效果是否有效決定了交際的質量。在有著不恰當的交際行為、交際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 交際的質量就會變得最低。高質量的交際使交際者能夠達到交際目的, 同時交際行為也符合特定的交際場景的一種文化習慣。

          2 跨文化的茶文化

          茶文化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 有著無窮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 所以它能夠從古代一直延伸到現在。除了中國, 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有自己的茶文化, 如英國下午茶的習俗。現代語言學家分析一個文化的時候會比較傾向于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 所以我們在從跨文化的角度分析茶文化的時候, 也可以從精神與物質兩個方面開始。茶文化的物質層面主要包括茶葉、茶具和茶飲。從茶葉的角度來說, 中國的茶葉種類很多, 大至可分為六類, 比較而言, 英國茶葉的種類就很少, 主要的茶葉來源依賴于進口。就茶具而言, 中國的'茶具主要用陶瓷、木、竹木、紫砂、玻璃等制成, 表現出自然的魅力;西方的茶具傾向于使用金、銀等金屬材料, 充滿了英倫風與奢華之感。在茶飲方面, 不同地區的人喜歡的茶類不盡相同;西方國家的人喜好則比較單一, 比如說英國人, 就愛喝紅茶。飲茶時, 中國人以清飲為主, 講究茶在嘴中回味無窮的味道、由苦變甜的自然風味;西方人主要是調飲, 講究口味的獨特性。精神層面的茶文化包括了與茶有關的風俗習慣、茶文化的內涵以及茶文化的精神追求。在飲茶的習俗方面, 我國有“三道茶”之類的飲茶習俗, 而西方有下午茶等習慣。在精神內涵方面, 中國人在飲茶時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希望在飲茶時能夠與自然相結合, 感悟到自然之美;西方人則更注重茶的實用性與功效性, 希望自己的個性與自身獨特的魅力通過飲茶的過程展現出來。

          3 茶文化精髓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啟示

          “和”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 “靜”是中國茶文化的靈魂, “怡”是說中國的茶文化是雅俗共賞之道, “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它給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帶來了啟示。

          3.1 教師要轉變觀念

          大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大學主要通過英語教學來提高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學界也普遍認可并接受這樣的教學理念。在英語中有效溝通的能力實際上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然而,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 大學英語教學過分強調形式, 強調注重封閉刻板的模式與死板的語言、詞匯、語法等, 但卻忽視了語言的多樣性, 復雜性和及時性等特點。只傳授語言作為一種知識, 實際上是一個離開大學英語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學改革以來, 雖然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但是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仍然不強?缥幕浑H能力指的是跨文化交際的語境 (具體情景) 和交際者的得體性 (規范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價值觀) 、有效性 (交際的目的可以達到) 的交際行為能力。所以從教師的角度出發, 教師應根據提高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 摒棄舊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 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學校來說, 要努力轉變現有課程的內容與形式, 適應現實社會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的需要, 要建立新的課程的內容與形式, 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2 學校要全面更新教材

          合適的教材有助于學校與老師開展英語教學, 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如果沒有合適的教材, 那么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工作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就要進行教材改革, 要實現教材改革, 首先就要求編寫者要樹立多元化教學建設的理念。教材編寫者應該是多變量的, 教材要多樣化, 一個是可以反映不同培養訓練理念的風格, 二者可以編入茶文化的內容, 順應社會的需要。

          3.3 要有合格的教師保障

          針對我國目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現狀, 我們應實行關注教師的需要、以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所謂的“關注教師的需要”, 也就是說, 我們在要求教師盡職盡責的同時必須給老師們以人文主義的關懷, 考慮到英語教師的現實生活中與教學中所面臨的壓力, 我們應該在注意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同時, 多給教師一些人文主義的關懷, 建立公平公正的優秀教師的評價標準, 鼓勵教師大膽進行科研創新。只有考慮到英語教師的現實生活中與教學中所面臨的壓力, 給予老師更多的人文主義關懷, 幫助英語教師減壓, 老師才會有更多的經歷放在鉆研如何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課題上, 只有老師的積極性提高了, 教學效果才能更好, 才能更快的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4 結語

          茶文化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有著無窮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 從茶葉的角度來說, 中國的茶葉品種很多, 中國居民喜歡喝綠茶, 講究茶到嘴中, 回味無窮, 味道由苦變甜的自然風味。中國的飲茶之人在飲茶時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希望在飲茶時能夠與自然相結合感悟到自然之美, 有三道茶之類的飲茶習俗, 就茶具而言, 中國的茶具主要是用陶瓷或者竹木做的, 表現出自然的魅力。這些都與西方的茶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茶文化的精髓是和、靜、怡、真。它啟示我們,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 應根據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本要求, 摒棄舊的教學方式, 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學校還要全面的更新教材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嚴瓊瓊, 王偉因.大學英語課堂學習者交際能力的培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xx (11) :56-60.

          [2]潘崇塹, 閆安飛.英語專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課程設置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xx (4) 68-72.

          [3]曹霞飛, 高璐銀, 李道路.非英語專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 20xx (8) :96-98.

        跨文化交際論文7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以及通訊網絡的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會進一步發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與群體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在廣度、深度以及頻率上都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幾乎每個人在自覺與不自覺之間都在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跨文化交際正在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發展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當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xx年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規定,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20xx年10月《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用)》中進一步提出了,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目的包括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因此,對于培養具有英語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英語專業而言,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是十分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基于該專業職業能力需求合理制定該課程的課程標準,才能使該課程得以高效實施。

          1 高職應用英語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

          目前高職高專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在開設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本科跨文化交際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這對于英語水平普遍低于本科生的高職學生而言,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加大了學生接受和學習該課程的難度,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難以激發,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和提高更無從談起。

          筆者以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為例,在課程名稱、開課時間,學時分配,教學對象,課程類型,教材選擇六個方面調查高職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的教學現狀。該學院英語專業共有應用英語(文化翻譯方向),商務英語,旅游英語,英語教育4大方向均開設了該門課程(表1)。

          在教材選擇方面,商務英語專業國際商務文化課程選用的教材是《英語國家概況》,英語教育專業社交禮儀與跨文化交際課程和沒有固定教材,文化與翻譯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選用的教材是《跨文化交際》;旅游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選用的教材是《跨文化交際學概論》。

          有的老師認為課時不夠是影響該課程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往往一學期32節課理論知識還沒講完就結課考試了,更不要說實踐課的開展了。學生就會覺得這門課程就是理論性偏強的課程,實踐很少,學習興趣大大降低。

          2 高職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標準制定建議

          從課程名稱,類型;教材選擇;開課時間及課時這幾個方面高職英語專業不同方向并不統一,可以體現出在課程性質,課程目標,教學內容上并為達到共識,即沒有形成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團隊教學,也就沒有統一的可供指導的課程標準,不利于該課程的有效實施。因此筆者從課程標準所包括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評價五個方面進行探究,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建議。

          2.1 課程性質

          在當前社會經濟文化形式下,社會需要能迅速適應崗位需求的外語類人才,以此需求為出發點;同時遵循“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高職高專教育特點,高職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可以定位為:跨文化交際課程為高職英語專業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基礎雙語課程,本課程的主旨是幫助學生解決在生活、工作過程中由于文化的差異而產生的種種問題,提供在處理跨文化交際中一些問題時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巧,使學生意識到在同外國人(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會因文化差異引起種種誤解,以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質量。

          2.2 課程目標

          在跨文化研究領域,學者們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成分或組成部分( components)已達成一定共識。Lustig 和 Koester認為:“跨文化能力需要足夠的知識、合適的動機以及訓練有素的行動。單憑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足以獲得跨文化能力!币簿褪钦f,知識、動機和行動三者結合才能構成跨文化能力。因此,高職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總體目標即從知識,動機(情感),行動三個層面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參照《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20xx)中的交際技能和語言技能教學要求,高職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具體目標有以下幾點。

          2.2.1 知識目標

         。1)掌握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的基本概念。

         。2)了解數字、顏色、常見動植物在英語國家中的文化涵義。

         。3)理解英語中常見成語和俗語及其文化內涵,掌握文化禁忌語。

         。4)掌握英語交際中常用的體態語,時間語言,空間語言。

         。5)了解基本的跨文化商務禮儀。

         。6)了解跨國公司的企業文化。

          2.2.2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東西方價值觀,世界觀,家庭觀以及友誼觀,讓學生認識到個人和文化之間大量差異存在是普遍現象,世界是多元性的,即培養學生文化相對意識。

         。2)通過東西文化對比,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培養愛國熱情的同時充分認識自我,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 (3)基于文化相對意識與自我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形成了對待自身、本文化和異文化的正確態度,才能進一步培養其積極的交際動機。

          2.2.3 能力目標

          (1) 在具體的跨文化交際情境(商務,教育,旅游等)中,恰當使用英語中不同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

          (2)在具體的跨文化交際情境(商務,教育,旅游等)中,能對他人表達恰當的贊揚,請求,道歉,同時對別人的贊揚、請求,道歉做出合適的反應。

          (3)在具體的跨文化交際情境(商務,教育,旅游等)中,能選擇合適的禮物贈送他人,同時對別人禮品贈送給予合適的反應。

         。4)在具體的跨文化交際情境(商務,教育,旅游等)中,恰當使用身勢語,副語言,空間語,時間語,對于別人的身勢語,副語言,空間語,時間語,能夠做出合適的反應。

          (5) 在具體的跨文化交際情境(商務,教育,旅游等)中,能正確選擇合適的服飾。

         。6)具備運用英語思維的進行應用文寫作的能力。

         。7)具備跨文化商務洽談的能力(用英語談判過程中能正確使用“釋義法”;了解并適應不同國家洽談風格的能力)

          (8)合理運用文化因素,把握文化審美觀,進行產品宣傳,廣告設計等跨文化營銷活動。

          2.3 教學內容與教材

          根據高職英語專業主要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基于“語言技能+文化意識+國際視野”的指導思想即結合語言應用綜合技能,減少理論講解比重,增加實際應用比例,我建議選擇鄭曉泉主編的'《跨文化交際》(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應用英語專業規劃教材),該教材針對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充分體現理論知識夠用唯度,著重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技能的目的。

          以《跨文化交際》教材內容為主,結合該科課程的課程目標,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知識):第一章,介紹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的定義等。

          第三章,詞匯中的文化差異。

          第二板塊(情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第三章介紹東西文化價值觀的異同。

          第三板塊(能力):第二章,日常交際中的文化差異。

          第五章,非言語交際中的文化差異。

          第六章,特定商務環境下的交際能力。

          上述教學內容,建議以半學期,32課時進行授課,教師可根據學生水平,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同時避免與專業課程內容的重復,有重點有取舍的講解,不需面面俱到,以解決課時不足的問題。

          2.4 教學方法

          根據該課程的課程性質以及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筆者建議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2.4.1 講授法

          對跨文化交際相關的理論知識的教學采用講授法,為學生跨文化交際實踐中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4.2 案例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最受學生喜愛,最易被學生接受。通過生動、具體的案例描述,學生可以積極調動并運用已有跨文化知識細致分析案例,更加深刻理解案例,加深跨文化意識。

          2.4.3 任務教學法

          根據某個教學點或跨文化交際主題,教師可先設定好教學任務,并指導學生在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學習語言與相關文化,掌握相關技能與策略,從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2.5 課程考核與評價

          跨文化交際課程是門理論+實踐,且實踐性比重偏大的課程,對于高職英語專業學生而言,筆者建議該課程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對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三方面的學習進行全面的考核與評價。比如,對于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考核,我們可以采用卷面測試的辦法,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檢測;而對于跨文化交際技能與情感的檢測,我們可以通過小組案例分析討論,特定情境模擬對話,小組任務完成等形式進行考核。

          3 結語

          高職英語跨文化交際課程標準制定應突出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這樣教師就可以按照“職業崗位-崗位需求能力-確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的運行機制來組織教學,從而保證課程目標的高效實現。

        跨文化交際論文8

          【摘要】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本文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入手,分析了外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隨之探討了當前外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幾種途徑及應當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能力 文化素質

          很多學生愛學英語,卻無視、漠視或輕視英語賴以存活的文化。拿跨文化交際學的行話來說,就是缺乏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敏感和意識,脫離英語文化來學或教英語是學不到或教不了英語精髓的,也違背了語言的自然屬性:跨語言交際是為了跨文化交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合適地使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人才的外語素質,而且還要培養其文化素質,進而提高綜合素質。

          一、交際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涵蓋了用母語及外語進行交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語法規則,是否在形式上可能。

          (2)可行性,即某些語言是否能夠付諸實施以及實施的程度。

          (3)恰當性,即話語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得體,以及得體的程度。

          (4)有效性,即話語是否已經付諸實施以及已經實施的程度(Hymes,1972)。

          因此,“交際能力”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合語法性、適合性、得體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適合性和得體性的實質就是語言使用者的社會文化能力。

          跨文化交際能力可分為交際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包括: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協調工作。后者包括: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從交際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來看,文化能力是組成交際能力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因此,促進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和溝通是現代語言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外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1.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看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體現在語言之中,是語言形式所負荷的內容,離開了語言,人類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離開了文化,語言也失去了內容與意義。語言和文化互為條件,互相依存。它們之間不分主次,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外語教學實踐中,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也應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2.從外語的功能來看

          外語最終被看成是一種交際工具。既然是交際工具,就應該既強調語言的結構形式,又要強調它的功能體系。在語言教學中既要注意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又要知道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差異,F在人們認識到,語言至少有兩套規則:一是結構規則,即語音、詞匯、語法等,二是使用規則,即決定使用語言是否得體的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語法的話,用于不恰當的場合,說得不合說話人的身份,或者違反當時當地的社會風俗習慣,就達不到交際目的,有時甚至會造成不良后果。若要實現有效得體的交流與溝通,就需要我們有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學者還把外語水平定義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學習和運用外語必須了解與其密切相關的文化,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3.從外語教育的根本目的來看

          外語教育應體現文化素質教育。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四個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文化素質是基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是學校教育的關鍵,也是外語教育的關鍵,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

          三、外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幾種途徑

          1.創設條件努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學習不是一個孤立的學習過程,還必須學習文化。學習外語更是如此,如果不懂得外語的文化,違反了語言的使用規則,那么說的外語即使語音語調正確,語法規范,詞匯搭配無誤,表達也流利,但對方聽了仍然不知所云或感到別扭,還是達不到交際的目的。同時由于外國文化不可能自然習得,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用文化語言觀去指導教學活動,有意識地加強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克服使用外語交際時可能產生的文化障礙,努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2.把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教育相結合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際的過程(胡文仲,1999)。它是一種雙向活動,交際的雙方只有互通有無,才能使交際順利進行。如果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活動中既熟悉對方的文化,又能向對方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這樣的交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交際。因此,要進行跨文化交際,不但要充分了解目的語文化也要充分了解母語文化。在外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本國文化知識,讓其與相應的外國文化知識進行對比,尋找本國與外國文化的異同;蚴沁x擇適當的練習,比較中外文化的特點。只有這樣,學習語言者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寬容異國文化并加以借鑒和吸收,傳播本國文化。

          3.鼓勵學生在交際實踐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日常談話和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這些差異不是由于詞匯、語法引起的,而是社會概念、社會心理、人們的.價值觀和風俗習慣的不同而引起的。例如,在打招呼方面,中國人見面愛問“你上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你吃了沒有(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你多大了(How old are you )?你結婚沒有(Are you married)?”等等,而英美人士會覺得是在審問他。中國人隨便問隨便答的問題,他都看成是侵犯他個人的隱私。因此要鼓勵學生培養跨文化意識,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在實踐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交際能力,使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書面教育的形式。外籍教師是外語教育的一大特色,從外語學習的角度來看,和講這種本民族的人接觸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學時應遵循的原則

          1.外語教學中社會文化知識的難度應與學生外語語言水平相當,教學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2.社會文化及其類型都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社會文化教學的內容不僅應包括歷史事實,更應注重當代社會文化中出現的新現象。

          3.在比較和分析兩種文化特征時,應樹立文化平等觀,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特點,而不應歧視任何文化,或對某些文化抱有偏見。

          五、結束語

          我們學習外語,不僅僅是為了掌握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一種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知識,獲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進行跨文化交際,參與國際活動,使外語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對外開放的有力武器。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決不能忽視對文化的教育,決不能忽視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擴大知識面,當好主導,把握新的機遇,迎接好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張正東.外語教育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12.

          [3]左煥琪.外語教育展望.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12.

          [4]張正東.外語立體化教學法的原理與模式.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

        跨文化交際論文9

          現代科技發展,以及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這為我們在跨文化交流中縮小甚至克服文化障礙創造了最好的客觀條件。然而,不同民族成員在相互接觸過程中會由于文化障礙影響交際甚至引發沖突是一個不爭的時事。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對各國文化因素的了解尤為重要,了解對方民族文化,求同存異是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一談跨文化交際中中俄文化的碰撞。

          一、社交禮儀行為碰撞

          中俄兩國文化有著不同的評判標準和實現方略。漢文化中的禮貌特征是尊重、謙遜、態度熱情和文雅。漢文化中的禮貌準則強調貶己尊人、稱呼恰當、出言文雅、說話力求雙方和諧一致、在德、言、行方面要盡量增大他人的益處。俄羅斯人突出個體和個人價值,提倡個人的自信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禮貌方式往往影響到彼此的交際,如果把漢文化中認為極禮貌、極客氣的詞語帶入俄語會話,雖然遵守了謙虛準則,但卻會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比如受到別人稱贊時,中國人大都先自貶一番,習慣用“哪里,還差得遠呢”,“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您”等一類的謙詞做答。俄羅斯人對于這樣的言語行為會感到莫名奇妙,不知所云。

          二、社會習俗及價值觀念的碰撞

          社會習俗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各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社會習俗會直接導致交際失誤。

          從習慣稱呼中可透視出的中俄兩國對于身份地位認識的差異。一個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在中國是很重要的`。在商務交往中,中國人習慣把一個人的官職、頭銜用來稱呼一個人表示對他的尊重。而在俄羅斯等許多國家,不管其職位高低,是否有頭銜,一律都可以用“先生”、“女士”來稱呼。這種沒有區別一視同仁的稱呼在中國對職位高的人似乎有些不尊敬。不過,如今隨著同西方國家的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和深入,在中國人們逐漸地可以接受這種稱呼方式了,但仍不是很受歡迎。

          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念體現了很強的集體主義意識,提倡個人對集體的忠誠和責任。在中國,先有集體后有個人,個人是集體中的一員,強調彼此相互依賴,相互幫助。中國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在國際舞臺上表現為集思廣益,廣泛征求各方意見。中國人在發表意見時,一般不直接表達個人觀點,一般不會用如“我認為”“我的意見”這樣的措辭。俄羅斯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個人主義。俄羅斯人強調“自立”,個人的存在是群體存在的前提,沒有個體也就不會形成集體,所以整個社會以人本主義為前提,強調個人價值,個人能力和個人權力。人們從小注重培養自我意識和獨立自主的精神。在俄羅斯等一些國家,人們看重是個人訴求的表達,不會因自己的意見不被別人認可而妥協。

          三、思維方式的碰撞

          文化碰撞的內在社會心理學原因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思維方式上的不同。中俄兩國人們在思維模式上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模式。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綜合思維和整體優先,即注重事物整體的關聯性。在貿易交往中表現為總是從大的原則出發,從總體上權衡利弊。在具體的貿易談判中,中國人特別注重總的指導原則。談判雙方在先確定總原則一致的情況下,再去談具體的條款和一些細節問題。而俄羅斯人的思維方式屬于分析性思維方式,即凡事總喜歡從具體細節出發,先把整體分解成部分,從小到大,從具體到籠統。這種思維模式在貿易談判中的具體表現是非常注重合同的細節問題而往往缺乏一個總體原則。

          中俄雙方這種思維方式上的沖突在貿易交往中,表現為重“義”還是重“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應“重義輕利”。在現代國際貿易活動中,中國人仍然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保證生意成功的關鍵。中國人總是先交朋友,這叫作“感情投資”,期待與合作伙伴建立長期穩定地的關系。商業談判中,中國人希望能在友好的氛圍中討論和解決問題,有時會舍小利而顧大局。而俄羅斯的文化是在商品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商人言利是被人們廣泛接受的。各種商業活動“唯利是圖”。人們在交易活動以商業“契約”為準,法律意識非常強,缺少中國人很看重的人情味。俄羅斯人認為,生意是生意,人情歸人情,他們也不會從一開始就作長期合作的打算。

          四、結束語

          中俄文化的碰撞是客觀存在的,是我們在進行跨文化交際中都要面臨的挑戰。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廣泛,不同民族間的文化是可以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的。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些文化差異,本著“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以誠相見”的原則,采取包容、尊重的態度而不是敵視對立的態度,盡力了解對方民族文化心理,以達到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跨文化交際論文10

          1強調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提升

          1)推動文化教學與英語教育的整合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當前跨地區、跨國以及跨民族交流的日益頻繁,英語作為通用語言成為了國際交流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不僅涉及到英語語言本身的知識與理論,同時也涉及到了英語文化,因此,重視推動文化教學與英語教育的整合,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英語教育中來合理的選取英語文化內容并融入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讓英語教學本身具有更加豐富的素材,同時能夠在促進學生英語素養提高的基礎上為英語教育創設良好的分為。在此方面,教師應當注意,英語文化教學內容的選取應當以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認知水平為出發點,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認知水平來在不同的階段開展具有不同側重的教育教學活動。如在高校大一階段,教師應當側重于語言教學,從而確保學生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而在大二以及之后的階段,教師則應當有意識的融入英語文化教學內容,從而較好的實現文化教學與英語教育的整合。

          2)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在高校英語教育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參與主體,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設計,都應當以學生的英語基礎和知識接收能力為出發點。在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為重要教學任務的英語教育中,雖然教學的內容得到了擴展,但是高校英語的教學課時卻沒有響應的增加,在此背景下,教師只能夠在傳授給學生合理科學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技巧的基礎上來讓學生自主的完成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因此,為了實現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有效提高,教師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承認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風格等來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對英語文化作出體驗、對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重要性做出認識,同時推動學生英語知識的自主構建并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英語學習觀念。

          3)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渠道來挖掘學生潛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價值以及優勢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而在高校英語教育中,通過實現英語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不僅能夠讓英語教學具有更加豐富的教學素材和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內容呈現形式,同時能夠為學生學習英語文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如通過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索一些英語電影和英語歌曲對英語文化進行展現,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對英語文化進行親身體驗,并提升學生開展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興趣,從而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潛能進行有效的挖掘。

          4)體驗式教學與說教式教學并重

          在英語教育過程中,相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在英語專業知識以及英語文化知識方面的素養優勢更加明顯,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將自身對跨文化交際的體會講授給學生,雖然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出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方面所產生的成效是不容忽視的。另外,體驗式教學也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有效路徑,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各類參觀活動或者在課堂中進行角色扮演來促使學生對英語文化進行體驗,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知識與經驗,從而讓學生對英語知識以及英語文化作出更加深刻的認知。

          5)引導教師對母語文化和英語文化進行對比

          在漢語環境中,學生本身無論是在語言知識方面還是文化認知方面都具有著一定的思維定式,并且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很少對這種思維定式做出反思,并且也經常出現將漢語語言知識和漢語文化套用到對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文化的理解中。因此,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對母語文化和英語文化作出比對,并使學生在了解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深化對英語文化的認知并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母語文化與英語文化進行比較,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氛圍,并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使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以及文化知識作出更加牢固的記憶。同時通過這種比較,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文化是多元化的.,并且文化之間并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在承認每一種文化的合理性基礎上,才能夠與更好的開展跨文化交際,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同時能夠培養學生開放且包容的文化觀。

          6)在認識學生差異的基礎上因材施教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包括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在內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當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對學生差異性做出了解的基礎上進行人才視角。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學習歷程的不同,所以無論是在文化體驗、思維方式還是價值觀方面,每個學生都會存在差異,而這些內容恰恰又是文化教學的基礎,所以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從學生的文化體驗、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出發來對母語與英語文化作出比較,從而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強化。

          2重視提高教師的跨文化素養

          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高校英語教師是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同時是連接學生與英語文化之間的橋梁,教師本身所具有的跨文化綜合素質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產生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作為高校英語教師,要具備強烈的跨文化意識,并重視對自身的英語文化知識結構進行完善,在充分了解母語文化與英語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推動自身跨文化修養的提高。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如果教師與學生不能充分了解英語文化準則與英語文化模式,則將難以對英語語言專業知識作出真正的掌握。雖然當前大部分教師都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是由于自身欠缺跨文化素養或者欠缺跨文化教育經驗,針對學生開展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也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所以,在高校英語開展跨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兩點內容:一是教師有必要對自身的文化修養進行提高。作為高校英語教師,在不斷豐富自身英語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有必要通過閱讀英語文學作品、鑒賞優秀的英語原聲電影、欣賞高雅的英語歌曲以及結交外國朋友來對英語文化作出全面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師要在掌握英語文化知識和文化特點的基礎上具備較好的漢語文化認知與教學能力,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漢語言文化與英語文化的差異來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與認知,從而促使學生的文化洞察力以及文化敏感性得到提高,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其次,在高校英語教師的跨文化素質提升過程中,高校有必要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內容作出改革,從而讓教師提高自身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在教師培訓以及繼續教學方面,培訓內容以及繼續教育內容有必要涉及到民俗學、歷史、文學以及地理等多種知識,從而讓教師深刻的理解英語文化產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礎上對英語文化作出理解與認知。另外,在教師的培訓以及繼續教學方面,有必要增加多遠文化教育以及跨文化教育內容。從而在使教師樹立開放且包容的文化館基礎上,對英語文化進行接納與吸收。

          3解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阻礙

          在高校英語教育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大部分教師的認可與支持,并且教師也愿意嘗試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文化教學,從而推動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然而當前高校英語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仍舊面臨著眾多阻礙,這些阻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當前的高校英語教材中缺乏跨文化教學內容。雖然我國當前的高校英語教材已經在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為核心的教材基礎上做出了一些改革,但是其中所具有的跨文化教學內容依舊缺乏,這種問題主要體現在,教材內容所設計的文化內容層面較窄,并且文化信息也欠缺系統性,雖然這些內容中涉及到了較多的英美文化,但是卻沒有突出其他英語國家的文化,另外,語言教學內容和文化文化教學內容難以實現緊密結合也是主要的表現之一;二是高校英語教學時間限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有限的高校英語課時中,教師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要確保學生掌握較高的英語理論知識素養和英語應用素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理論知識以及應用技能的鞏固成為了主要的教學內容,而用剩下的時間來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顯然是十分緊張的;三是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評價體系有待完善。雖然高校英語教育已經將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當做了重要的教學目標,但是由于當前高校英語教學考核評價中依然圍繞考試的方法來開展,所以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評價體系并不完善。因此,即便是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投入了較大的精力,但是卻無法了解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到了何種層次,這讓教師在下一階段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中出現了依據確實的情況,從而導致教師無法有針對性的開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活動。針對高校英語教育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存在的阻礙,高校英語教師可以通過以下策略進行解決:針對高校英語教材中缺乏跨文化教學內容問題,高?梢愿鶕陨淼膸熧Y力量來進行高校英語教材的編撰,在此過程中,高校有必要組織具有較高英語專業水平和跨文化素養的教師來開展這一工作。

          這樣做的優勢在于不僅可以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具備更多的跨文化教育資源,并且可以提高英語教育對學生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適應性。當然,這種做法也對高校英語教師隊伍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針對高校英語教學時間限制問題,高校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促使學生對課余時間進行利用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另外,教師要重視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并可以發揮出跨文化交際能力教育作用的課外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英語文化并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針對高校英語教育中跨文化交際評價體系的完善問題。高校英語教師要重視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構建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主體體系,同時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關注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態度,避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另外,在評價形式方面,除了對學生進行觀察和關注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寫作、開展模擬游戲或者角色扮演等表演的形式來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做出考察。

        跨文化交際論文11

          一、突破語言關,克服語言障礙

          語言是人類進行交際的主要工具,是思想文化的載體。在同一環境下進行交流、從事貿易活動,就必須使用同一種語言,語言是市場營銷中的首要一環,也是企業開拓國外市場的一大障礙。熟練掌握并應用這種語言對市場營銷中的交流合作至關重要,可以避免由于語言障礙引起誤解或沖突?朔Z言障礙是進行市場營銷管理的基礎和關鍵。

         。ㄒ唬┢占笆澜缤ㄓ谜Z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已被廣泛使用。到了九十年代末,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在使用英語,且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從中獲取大量信息,這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英語信息,可見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已經得到世界的認可和重視。對于一個即將或已走向國際市場的企業來說,普及英語語言知識和強化語言訓練刻不容緩。掌握交際對方的語言,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等等,市場營銷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ǘ┝私庹Z言特點與表達方式

          語言的使用和習慣也隨地域的不同而各異。由于語言文化的背景和習慣不同,即使語言的使用準確無誤,有時候也會產生誤解。如不注意表達上的差別有時候就能鬧出笑話或失去良機。如聽到夸獎贊美之后,美國人愛說“謝謝”來回應,而中國人卻愛客套。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軍官攜夫人去機場接一位美國顧問,美國人見到這位夫人便處于禮貌稱贊道:“你的夫人真漂亮”。這位軍官對此夸贊沒有按英語習慣的回答“謝謝!”,而是客氣地順口說:“哪里,哪里”。哪知這位美國人先是愣了一下,隨后只好馬上回答說:“從頭到腳都漂亮”。換言之,如果是在貿易活動交易時外國商人稱贊你的商品好,你若不了解其語言特點,順口說了“哪里,哪里”,就會被誤解為你對自己的產品信心不足。再比如,一位中國學生要去美國人家里當家教,主人問他:“你中文水平怎么樣?”,那人回答說:“還可以”。一句謙虛的話讓他失去了機會。所以,企業要進入國際市場進行市場營銷,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員工還要了解其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克服母語習慣帶來的干擾,避免由于語言習慣引起的誤解和沖突,進而影響市場營銷的成功,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ㄈ┮虻刂埔,恰當選用語言

          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我們會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打交道;即使是同一個國家,語言的使用亦不盡相同。而且,談判地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比如在加拿大,英語為其主要官方語言。但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與其法國后裔談生意,使用英語就不很適宜,而如果你能說上幾句法語,那么你的生意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處。再比如,比利時雖然屬于法語語系,但當需要你給比利時寄商品目錄時,如果你寫的是法語,那么就會遭到弗拉芒人的非議,因為那里講弗拉芒語的人要比講法語的`人多,雖然二者都是比利時官方語言。所以要注意了解其語言特點,投其所好。

          二、熟悉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

          學者竇衛霖教授認為,在市場營銷中,文化因素是其成敗的關鍵。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尊重彼此文化是市場營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交際對方的文化是任何個人和企業都改變不了的,但文化差異卻是引起各國間交際障礙和矛盾沖突的根本原因。歷史上由于企業管理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能更好地與對方合作國之間進行有效地交流和合作而導致營銷失敗以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例子舉不勝舉。所以要去了解這種文化,熟知這種文化,進而融入這種文化,使這種文化成為我們市場營銷的促進因素。

          (一)了解社會習俗和文化禁忌

          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也有各異的文化禁忌。要和某一國家有商業聯系,就必須悉通這一國家人們的習俗、信仰和文化禁忌。以避免由于犯忌而影響正常的生意往來。比如,在數字方面,中國人忌諱數字“4”和“7”,而加拿大人忌諱“13”和“星期五”,這也是墨西哥人所忌諱的,認為它們是不祥或災難。在摩洛哥,“13”被認為是一個消極的數字,而“7”則包含有積極地含義。再比如,各個國家對于花的顏色喜好也不盡相同,在中國人看來,紅色代表喜慶,黃色代表富貴,紫色代表尊貴;而紫色在西方國家則代表死亡,在日本代表悲傷;在墨西哥送花就應該注意了,在他們那里,紅色代表詛咒,黃花代表經濟廣角死亡,紫色花為不祥之物,白色為驅邪之色。比利時忌用墨綠色,阿聯酋人喜愛棕色、深藍色,禁忌粉紅、黃和紫色;再比如,波士頓人喜歡綠色的龍須茶,而芝加哥人卻青睞同類中白色茶。在美國南部藍色系列的服裝是女人們喜歡的。在顏色禁忌方面導致的生意失敗就有兩個活鮮的例子。比如有一次日本向美國進口鋼筆,在包裝上犯了禁忌,遭到美國的反感,進而營銷失敗,因為日本廠商在銀色的鋼筆盒內使用的掛里兒是紫色的天鵝絨,紫色可是美國的禁忌色。另一個例子就是在加拿大,有一個廠商接收了一份訂貨單,內容是給加拿大生產一批毛線手套。由于廠家只顧完成既定任務卻忽略了色彩上的考慮,所以生產出的大紅色毛線手套遭到加拿大人的反感,生意宣告失敗,究其原因才發現,加拿大人最喜歡的是深紅色。

         。ǘ┱莆丈虅斩Y儀與商談禁忌

          商務禮儀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在市場營銷活動中,了解各個國家的不同商務禮儀和商談禁忌相當重要。比如,中國人在一些正規場合,認為早到是一種守時和禮貌或者是誠意;而加拿大人則認為在談判場合不宜過早到達,稍晚幾分鐘他們也不會介意;再比如,南非的商人做生意喜歡直來直去,說話大膽坦率,如果在南非做生意時手段過于細膩或者兜著圈子說話,他們會很不理解,而且這樣的生意多半會以失敗告終。在被稱為人種大熔爐的加拿大做生意時要因人而異,否則就會吃虧,因為在加拿大的商人中,有90%的人是法國和英國的后裔,做生意相對來說比較保守,在價格方面不喜歡頻繁波動。但是和英國后裔做生意與和法國后裔做生意手法也不同。比如和英國后裔做生意,其過程相當麻煩,從進入談判一直到價格決定,既耗時又艱辛,但一旦簽約,就代表百分之百成功了,一切盡可放心?墒呛头▏笠嶙錾庥质橇硪磺榫啊7▏笠釋腿撕吞@可親、關懷備至,但一旦進入談判則判若倆人,讓人難以琢磨,而且即使簽了約也會讓人感覺不放心。另外加拿大人不喜歡客人拿加拿大和美國相比,而喜歡客人談他們長處。如果你不了解各國家民族的特殊性,你的市場營銷等商務活動就會失敗。

          (三)增強法律意識和跨文化觀念

          法律是保障人們合法權益的法寶。進入跨文化國際市場,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和跨文化觀念。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之前,確保自己產品的專利權。事先對產品進行專利檢索或注冊,或到法律部門進行相關咨詢,或通過互聯網進行查詢,做到有備無患。以避免由于不懂對方國情或法律而影響正常的營銷活動;也為了在營銷活動中一旦利益受到侵害而能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盡一切可能避免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各種不必要文化風險。

          三、注重企業文化,提高市場營銷管理水平

          企業文化是一種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是一個企業特有的文化。西方學者羅伯特·布萊克與簡·穆頓提出,企業領導人的風格決定企業的經營風格。可見企業管理者在企業生存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所以,市場營銷管理要把跨文化交際策略用于企業文化,以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文化素質和水平。在開拓國際市場之前,企業管理者要選派外語語言能力強的人到海外市場實地生活一段時間,一方面可以彌補語言不通造成的思維隔閡,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充分發揮當地華人的作用,聘用其子弟到國內工作,以便更好的打入國際市場,促進市場營銷,推動企業發展。跨文化交際作為企業走向世界的橋梁,在市場營銷中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其策略在市場營銷中的正確使用能有效地為企業發展服務,使市場營銷順利進行,最終實現互惠雙贏。

        跨文化交際論文12

          新國標的制定要求高等學校外語專業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標準來適應社會需求,而加強實踐教學也是高等院校勢必要走的道路。在日語教學過程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是日語工作者普遍關注到的問題并一直在付諸實踐,但仍存在較多問題。綜合筆者所從事的基礎日語教學現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就基礎日語課程如何加強實踐教學提出對策。

          一、新國標形式下基礎日語教學

          新國標的具有以下特點:①人文學科的回歸、人文精神的強調;②能力、素質、知識的結合;③跨文化交際交流能力的凸顯;④適應性、全球意識。新國標的制定對外語專業教學目標、體系、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學校外語專業也應根據新的標準適應社會需求,使學生具備外語運用能力(運用日語獲得最新信息、運用日語學習最新知識)、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其中本人認為新國標的要求也集中體現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應從初級日語階段開始滲透。

          二、跨文化交際在課堂中的應用

          跨文化交際能力指的是豐富對象國知識,能用日語講述日本,能有日語講述中國,能夠用日語講述世界。這就需要外語教學工作者改變課堂教學理念與方式,改變教師為主體的思維定式。用對方可以接受的語言方式和行為習慣進行溝通,愿意表達?缥幕浑H的理解是使學生不只是掌握語言本身,學習語言的同時理解對方國的表層文化和深層文化。以本系為例,未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這就需要日語教學工作者在基礎日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需日語教師對學生強調交際表達的同時注意學習對方文化。

          目前現階段高;A日語授課過程中即使課程中有會話環節,會話環節的表達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大一剛學完發音階段,學生對日語會仍保持興趣,教師需趁熱打鐵對學生強調表達與交流。課堂中不僅僅是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對話不應該是做對話,而是在于交流。創造良好的溝通情景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在多數情況下處于某種“交流”,“交際”的場景中,通過聽,說,讀,寫等具體的行為去獲得外語知識、對象國相關文化知識和交際能力。通過師生對話也可以了解學生最近關心的事情、最近學生的動態,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通過這種形式增加相互了解。另外,基礎日語課程課時多,也要充分利用此機會,哪怕是一些瑣碎的時間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同時也需要教師在課堂當中通過教材通過會話去滲透如何用對方可以接受的語言方式和行為習慣進行溝通。

          1.1 引導的重要性

          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性的協調學習。在傳統的教學當中仍以學生為主體,即使讓學生去思考也會過于被動。教師知道引導學生的重要,知道告訴學生在日語學習中犯的錯誤或者是短板。但用哪種方式更有效更能讓學生容易吸收是作為教師工作者需不斷探索的課題。本人以日語授課當中的以教授語法為例,日語表達中的委婉表達。對于初學日語的孩子剛開始很難理解或接受,但是筆者認為完全可以利用對話教材,讓學生去體會日本人的表達方式及蘊藏在其中的文化。如果只是講語法本身的實際含義,學生也會理解。但是從場景當中,結合整個短文,結合文化背景講解學生會慢慢意識到我自己也要去轉變表達方式,會從初學的`階段就開始注意原來口語不是說我自己的中文只是單純的轉換成日語表達出來而已。學生會漸漸的注意到,并且慢慢的原意去琢磨更日式的語言表達方式。對于學習語法并不是單純的去記接續記住含義,而是慢慢去思考自己運用語法造的句子雖然語法成立,邏輯也較正確,是不是符合對象國的習慣性表達。

          1.2 教師的參與性

          雖然是教師在講臺上是授課,但是教師不能給與學生居高臨下的感覺,也不是說一味的強調讓老師跟學生打成一片。更重要的是在課堂授課氣氛中讓學生感受到跟老師是一體的。情景對話模擬現場我們教師工作者一直在實踐著,但是如何達到較好的效果也是我們需要去思索的課題。不能停留在僅僅為了交際而交際,不能僅僅停留在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本人的感受是:比如學生在做對話的時候由于緊張不自信卡殼的情況,教師應臨機應變的直接變成會話當中的一個角色,參與到學生中。例如讓學生之間自己做對話,老師跟其他學生就同一個課題做對話,學生會感受到老師跟學生一樣,也在思考也在學習,老師也在琢磨。這樣對于師生交流也會有極大幫助。另外對于不積極主動的學生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激勵,并且要階段性的督促及鼓勵。

          結語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日語教師工作者提高自我意識,并不斷地提高授課水平。下功夫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運用到課堂當中,這樣才能培養出具備良好語言運用能力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生?缥幕浑H能力的培養重中之重在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對學生強調交際表達的同時注意學習對方文化。不僅僅是讓學生習得日語語言本身,而是要注重體會日本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從而學生才能得以更好地進行交流及交際。

          【參考文獻】

          [1] 崔美玉.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xx(7).

          [2] 周曉冰.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xx(1).

          [3] 娜仁圖雅.論高校日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J].外國語文研究,20xx(2).

          作者簡介:李博(1987—),女,漢族,天津市濱海新區人,助教,文學碩士,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日語系,研究方向:商務日語。

        跨文化交際論文13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旅游英語翻譯活動 跨文化意識 文化侵略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和世界其他各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中聯系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際下的旅游英語翻譯活動也日益增多。由于和外國人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上的不同,導致在翻譯時出現的問題以及探討它們的解決辦法。不管我們采取何種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有跨文化意識。同時,堅決制止不法分子的文化侵略活動。著重強調只有在跨文化交際下的旅游英語翻譯,才能發展得更全面,更深人,更完善。

          隨著我國和世界其他各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中聯系日益密切,很多國人迫切地想了解外國,反之亦然。于是,之間的來往就更加頻繁,旅游英語就應運而生。如何既讓外國游客更好地對我國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明有所了解,又要使得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接受我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詩詞典故,景點傳說等,這就涉及了跨文化交際下的旅游英語翻譯。

          一提到這個主題,對旅游英語有所涉獵的人們首先會考慮的問題可能是:竭力使它歸化,還是盡量保持洋化?關于這個問題,德國語言學家威廉·洪堡分析得非常透徹:“依我看來,所有的翻譯工作都不過是在試圖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譯者必然要觸到兩個暗礁中的一個而遭到失。夯蛘哌^于嚴格地遵守原著,結果損害了本國人民的興趣和語言;或者過于嚴格地遵守本國人民的特點,結果損害了原著。兩者之間某種中性的東西不但難以達到,而且簡直是沒有的。

          可是在我們人類文明的前進過程中不可能沒有翻譯,所以,我們必須來嘗試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既然如此,翻譯本質又是什么呢?“翻譯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交流。翻譯是把具有某一文化背景的發送者用某種語言(文字)所表述的內容盡可能充分地、有效地傳達給使用另一種語言(文字)、具有另一種文化背景的接受者。

          鑒于上述理由,我們在翻譯時能盡量做到把一國的語言翻譯成另一國相應的可接受的語言,對方通過自己的文化水平來感悟其真諦,并對其有更深的理解,可以更充分地領略其中的韻味即可,旅游英語更是如此。

          1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外國人無法理解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名詞

          我們在進行翻譯時,肯定會碰到這個問題:外國人和我們在思維和表達上的不同。思維上的不同暫且不論,但在表達上的不同直接涉及到了我們的譯文一般要比原文長,因為要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意思,可能還要借助一定的補充說明,有時甚至根本無法表達。由于兩國的物質文化差異造成的詞匯空缺,導致翻譯困難是合理的。如在農歷五月初五,我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會在當天賽龍舟,吃粽子。因為這是漢語中特有的詞匯,在英語中找不出與之相對應的詞語。那我們如何讓外國人在吃到粽子時懷有這種感情,我們肯定要加上必要的說明和解釋。又如SpringFestival,對外國人而言,它是春天的一個節日,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而已?伤[含的包餃子、貼春聯、放鞭炮等關鍵信息都沒有了。那是因為他們的文化中沒有這樣的內容,自然而然地把它忽略了。如果我們要向外國人傳遞這種信息,那肯定要加上注釋。再說龍,在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它是至高無上的皇權和高貴的象征,可在外國文化中,它是邪惡的代名詞。那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不就成了魔鬼的傳人啦。因此跨文化交際的深刻含義和它所帶來的不同影響力,必須要仔細領會并融會貫通。

          2應該采取的翻譯策略

          2。1在跨文化前提下,對景點和景區采用的譯法

          旅游英語中部分景點和風俗的直譯和完全意譯使他們失去了原來蘊含的內在意義。相對來說,人名、地名、朝代直譯的話,還可以接受,詩詞典故如果直譯的話,由于外國游客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會使他們一籌莫展,不知所云。在翻譯時可采用一些方法,把需要的資料補充進去加以說明,以便外國游客能很好地理解它的意義和淵源,引起在情感,觀念及行為上的互動。這樣外國游客能更好地產生興趣,對我們國家的歷史了解得更深入。如云南傣族的“潑水節”,Water—Sprin—kungFestival,不僅僅是互相潑水而已,而是游客通過潑水,祈求生活快樂,祥和。我們要把這個言外之意讓外國游客領會到,他們潑水時會更開心,然后更喜歡我們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對于景點和景區的翻譯,我們不能采用完全意譯的方法。如天安門廣場:Heavenly—peaceSquare,譯名如果完全西化,就無法傳遞出地名的信息,也不利于外國游客來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可以試著采用音譯十意譯的方法,即前半部分采用音譯,后半部分采用意譯,這樣有利于外國游客理解我們所要傳遞的信息和文化。如八達嶺長城,13adalingGreatWall,承德避暑山莊ChengdeSummerResort。又如,外國游客去參觀紅樓大觀園時,肯定會涉及到《紅樓夢》中的人物,里面有幾百號人,如果都采用音譯的話,譯名沒有任何內涵,聽者肯定是如一頭霧水,大倒胃口。其情形正如我們讀外國作品一樣的感覺。這也可以解釋我們小時候一看到外國影片就調臺的緣故。實在是太多沒有任何意義的姓名,縱然情節曲折,內容豐富,可由于一點都記不住紛繁復雜的.人名,根本談不上對文學作品的深層次欣賞了。因此作為譯者,我們有義務幫助沒有任何文化背景的讀者來理解譯文的內涵。

          三潭印月是被譽為水上仙境一蓬萊仙島之我們經?吹降淖g名是:XiaoyingIsland,XiaoyingzhouIsland,LesserYingzhou等。其實這種譯法是采用的最簡單處理一音譯法。但是這種處理使得外國游客根本無法領略西湖美景的絢麗,更不用說給人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意境了,只留下一堆拼音的拼湊。對旅游景點的翻譯最終的目的是讓外國游客看到譯名不僅能產生出美妙的聯想,而且對旅游境地更有向往的想法。其實我們可以按照這個構思,把它譯成FairyIs—let(海上小仙島)。這里面就涉及到了意義對應問題。在翻譯過程中,如果為了翻譯簡單,進行懶惰的處理,這樣不僅是對外國游客的一種敷衍。使得譯名沒有任何內涵,而且對本國的旅游文化傳播也極為不利。關于旅游景點翻譯,不應該是逐字逐句地譯,關鍵是要把它所包含的內涵顯示出來。因此這類翻譯是講究活譯,讓讀者能夠領略到其中的意境之美。

          2。2對于詩詞典故中的人物,盡t采取類比法

          對于詩詞典故中的人物,我們如何來診釋?其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設法把我們文化中的內容類比成西方文化中的內容,這樣外國游客可以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深刻含義。如把梁山伯與祝英臺比喻成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孔夫子即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濟公為中國的羅賓漢,觀音菩薩為中國的圣母瑪利亞。這樣,外國游客頓時感到很親切,很容易接受眼前的中國古代文化。我們在進行此類旅游翻譯時,要盡可能地考慮到這種情況的轉變性。

          2。3在處理特殊情況的旅游翻譯時要進行必須的刪減和增添,和意義的聯想

          中國人在介紹名勝古跡的時候,大多數情況是有感而發,主要取決于自己的主觀思想。一般它的脈絡是景點的歷史,歷代名人和景點的關系。景點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會吸引這么多的文人墨客爭相一睹其風姿,當然此次游覽也有所值,增添了游客對旅游景點的吸引力。如果把這些都翻譯為英語的話,就顯得拖沓冗長,不著重點,外國游客也不知我們到底想要表達什么概念。所以我們一定要采取相應的變通手法,刪去漢語介紹中主觀性比較濃的詞匯,著重進行客觀介紹,語言層次分明,結構嚴謹,主要是讓外國游客體驗異域的不同歷史變化和風土人情。

          兩種文化背景下的人用語言進行交流時,一般來說,只有聽懂或讀懂對方所表達的內涵時這次交際的目的才能算達到,而且內涵中所具有的聯想意義也是非常重要的。外國游客一聽到北京,馬上會聯想起theGreatWall和theForbid—denCity等;一說到杭州,就會想起WestLake等;一聽到少林寺,馬上會摩拳擦掌地來比劃幾下。為什么他們會有如此反應呢?理由很簡單,他們知道這些蘊含中國文化特色的專有名詞所具有的意義。所以景點的翻譯應盡可能地讓對方知道它們的內涵意義,甚至是聯想意義。讓外國游客看了此類翻譯能理解該名詞的基本內涵,能產生出我們所希望達到的效果,這種跨文化交流應該是良性循環的。

          2。4體現在中西方文化差異上的功能對等,從而引申出適宜原則和對等原則

          我們根據當代翻譯理論得知,由于兩國語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差異的原因,使得我們無法做到全方位的對等,但功能對等的提出應該是一種新思路。它要求譯文盡可能的在多方面進行對等。因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何況我們人類語言的診釋呢?

          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強調的是天人關系,天人合一,愛護自然,維持生態和諧。西方人所看重的是克服自然,戰勝自然。同時中國比較重視人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人倫的原則;西方重視個人,自由,強調個人獨特性。這些都會在譯文中碰到,我們怎樣把這兩種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出現演繹得真實自然。

          當我們在看到松、竹、梅的時候,自然會聯想起歲寒三友,斗霜熬雪、高風亮節的情感?捎⒄Z中的相應詞語卻不能使操這種語言的人引起聯想,也沒有類似的聯想意義。這就涉及到了翻譯中的適宜原則和對等原則。我們的譯者一手要拉兩個朋友,讓他們進行默契的交流。因此必須深刻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對這兩種文化差異所持的態度,都會在旅游翻譯文本中得到最真實的體現。因為我們在進行文本翻譯時,肯定會無意識地對兩種文化進行對比,這也是情理中的事。只要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產生了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往來。那肯定會在各方面進行不同文化間的溝通和互動,當然也包括文化的融人和分離。

          象有些有歧義的詞如“同志”,在翻譯時應該很謹慎,要考慮到適宜原則。在國外,該詞一般有同性戀之意?稍谖覈,它僅僅是一個稱呼用語。如果涉及到此種場合,那應該是區別對待的。再者,“小姐”這一詞,在國外,它僅僅用于對年輕女子的尊稱?稍谖覈兄L而又復雜的歷史。在古代,一般用于大戶人家的女兒,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的幾十年,這詞竟然成了貶義詞,成為某種不正當行業的代名詞?稍谧罱呀浻械胤桨阉袨檎泻羧说奈拿饔谜Z之一了。這其實也可以說明我國為了與世界文化的接軌,正逐漸以自己的方式來演繹著這種文化的遷移。

          我們進行旅游翻譯時主要的目的是:第一,把祖國大好河山的安靜態變為活動態,使得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古跡徹底蘇醒;第二,使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品栩栩如生,恍如轉世;第三,領略當地風土人情,從而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生活妙趣橫生,對旅游景點戀戀不舍。同時,旅游翻譯要注意現場效果,氣氛調控。處理一些詩情畫意的名勝古跡的譯名時要簡潔,明快,不可拖沓冗長,并盡量把內涵體現出來。

          3注重翻譯對旅游的輻射作用

          另一方面,我們要有意識地注意翻譯對旅游的輻射作用。因為只有在翻譯文字本身漂亮,講究市場效果的前提下,才能使得游客對這個旅游地產生興趣,該旅游地也有了被別人觀賞,甚至在當地進行消費的可能性。這一系列的輻射效應應該是屬于正態分布的。如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一云南,它的標語是七彩云南一ColorfulYunnan,氣勢磅礴又瑯瑯上口。我的家鄉無錫一魚米之鄉,ALandofFishandRice,原文很直白,譯文也非常通俗易懂,使得外國游客有興趣到此一游。我們再也不能讓這些旅游境地“養在深閨人未識”,一定要充分利用旅游英語的輻射效應,讓它們聲名遠播,創造更多的人文影響和經濟效益。

          4文化交際始終貫穿于旅游翻譯全過程

          薩姆瓦等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此陳述交際的定義:“一種雙邊的、影響行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信息源)有意地將信息編碼并通過一定的渠道傳遞給意向所指的另一方(接受者),以期喚起特定的反應或行為。”飛其實,不管我們采取什么方式來處理旅游翻譯中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有跨文化意識。(1)愿意尊重和理解外國文化,通過書本上的描述和實地考察能得到相應的感受;<2)初次接觸一種全新的異國文化,必定會產生文化沖擊;(3)從認知角度來接受異國文化所描繪的情境;(4)深層次來理解異國文化,并能在內心和言語中“人鄉隨俗”,這樣在進行旅游翻譯時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

          在我國進人WTO,經濟全球化時代,跨文化交際就越發顯得重要。既然是跨文化交際,那兩種文化必然都在起著作用。我們只有將它們進行比較,才能感覺出其中的差異,才能揭示人類文化發展的個性,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同時,我們要用動態的觀點來處理跨文化現象。因為社會正進行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旅游文化也相應地發生著變化。如果我們用靜止的觀點來看待跨文化交際的話,那肯定是有局限性的,得出的觀點是孤立的,研究不可能深人,甚至到了僵化的地步,也造成了交際上的障礙。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并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該首先對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大概的了解,作全盤性的考慮。要考慮到時尚的元素,充分利用既有的旅游資源,盡可能地挖掘具有潛能的旅游資源,爭取與國際標準接軌,貫徹跨文化意識。

          我們的跨文化研究目的并不是為了評判中西方文化的優劣,而是為了相互促進與溝通,有益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進一步了解雙方文化的精髓。在此其中,有個問題千萬不能忽略:部分不法分子極力鼓吹外國文化,在與之交流的過程中,外國文化也以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方式在中國開展各項活動,當然也包括旅游行業。表現在進行旅游翻譯時,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價值取向,一味地無原則地宣揚外國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來麻痹國人的神經,達到文化侵略的目的。這種行為應該堅決制止。其實,為了外國游客能容易地理解我們所講述的旅游內容,把我們的文化類比成他們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可以接受的,但前提是必須保留我國文化特色,要有自己文化的特定內涵。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采用一切旅游宣傳手段來弘揚我國文化中的精華部分。21世紀是多學科交叉研究的世紀,跨文化交際活動如火如茶地開展著。當然在此基礎上的旅游英語翻譯也相應地有所發展,同時,會涉及其他領域的文化,使得它們的發展相得益彰。我國的旅游英語翻譯事業在這個大環境下,肯定會得到逐步發展,更加完善。

        跨文化交際論文14

          [摘要]

          差異與融合在跨文化交際翻譯的實踐過程中是一對永恒的矛盾體。為了更好地加強翻譯效果,如何處理跨文化交際中的翻譯差異與融合就顯得極為重要。因此,本文結合跨文化交際翻譯的實踐,詳細地分析了翻譯中所存在的差異與融合現象,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三條具體的翻譯原則作為基于跨文化交際翻譯差異與融合的路徑。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翻譯差異;融合

          引言

          由于人類環境、語言以及文化的不同,各民族的認知行為也有所差異,如果想要成功地開展言語交際,雙方應根據一定話語形式與話語原則進行。語言是文化的主要載體,傳遞內容多為一個民族的情感、習俗、思想以及傳統因素等形成的綜合體。譯者的任務應是在幫助讀者解讀原語語言符號的同時,破解原語中的文化內涵,也就是所謂的非語言符號。成功的翻譯更重要的是對兩種文化的熟悉程度,因為詞語要在一定的語境中才能夠具有意義。翻譯屬于跨文化交際中的一種途徑,它不僅是語言符號的轉換,還是文化之間的轉換。從哲學上講,所有的翻譯都需要被實踐檢驗,并且隨著社會實踐發展而發展和更新,語言翻譯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而進行的語言實踐,也正因這一社會需求,語言翻譯實踐的未來走向被確定為跨文化交際翻譯。

          一、基于跨文化交際翻譯的差異

          (一)文化價值觀念的差異

          由于傳統文化、社會環境以及社會體制各有不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各異,因為受各自傳統文化影響過深,東西方人的價值觀念也差異甚大。中國文化中庸平和、謙虛禮讓、家庭和睦,更加主張個人服從集體,個人利益小于集體利益,無論是社會、家庭還是學校都向下一代傳授著這一傳統,所以中國人更加習慣將此傳統看作衡量人們人生觀、世界觀以及道德行為的標準。然而相對來說西方人則更加主張人格獨立、個人隱私權、個人權利、個人奮斗以及個人進取精神,通常將個人成功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譯者作為雙語使用者不僅僅要熟練兩種語言,也要深入了解兩種文化,以及兩種語言文化的行為規范,并且根據所在的環境來調整適合的社交行為與言語。在不同的語言中,有可能會因為“意識文化”的影響造成具有相同語言意義的詞產生不同的語用意義。例如,英語中的“grandfather”,譯成漢語時就要區分是祖父還是外祖父,因為中國人對于社會親屬關系特別重視,內外有別。由此可以看出,翻譯活動是在不同的文化傳統與社會背景下進行文化與交流,是在不同的文化前提和文化規范下進行的往來。

          (二)語言文化的差異

          根據符號學的相關理論,語言是一種具有意識化的符號,主要包括民族世界觀、道德及宗教信仰、哲學觀、思維方式、民族觀念形態方面的語言符號等信息符號。作為符號化系統,語言可以被分為地域化符號、社會化符號、民族意識符號、物質化符號和聲像化符號五大類。其中地域化符號指的是民族群落的自然環境、市政地名、江河湖海、氣候條件等。例如英語中的“thelandofpromise”等,以及漢語中“黑山白水”等。根據語言結構來劃分,語言中大量的成語、格言、俗語、歇后語、諺語、套話、典故、慣用語、俚語等都具有豐富的文化信息、文化背景以及文化特征,并且具備鮮明的比喻和形象,蘊含著強烈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但是因為英漢民族所經歷的發展階段不同,所產生和要求的詞匯也不同,例如中國的道教文化造就了俗語“這山望著那山高”,但是習慣了畜牧文化的英語則產生了“Thegrassisal-waysgreenerontheothersideofthefence”,兩者含義相似,但是內容本體迥異。由此可見,不同民族的人們由于不同的人文地理歷史氛圍而產生不同的比喻性用語,這些用語都具備強烈的民族特色,在長期的勞動習俗中總結了不同的事理,看到了不同的價值,接受了不同的歷史教訓,從而也產生了不同的表達和說法。

          (三)思維模式的差異

          思維屬于人腦中的一項功能,是人類對客觀現實的反應和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思維摸不著、聽不到、看不見,而是以語言為主要表達形式。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外化思維的主要載體,并且展現思維的成果。語言與思維兩者之間相互作用,但是雙方又屬于不平衡的兩端,其中思維決定著語言,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多樣化的語言表達方式。人類思維在具有共性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個性,也就是民族性,這種個性反映了人類語言表達形式的差異,進而形成了各民族之間交往的障礙。往往導致世界各民族之間和睦關系受到影響的關鍵因素是由于思維模式的差異以及語言形式的復雜多樣。比如漢語中說“10路車”“三班”,英語卻要調轉過來,譯成“busNo.10”和“class3”。

          二、基于跨文化交際翻譯的融合

          (一)中西文化滲透的融合

          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的傳播,國際上的科技、政治、經濟、教育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都在不斷地擴大,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接觸和交往也日漸頻繁,加快了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滲透,促進了不同文化的趨同和融合。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載體,文化趨同會在語言的融合趨勢上直接體現出來,此外,語言的'變化與融合也會記錄和反映文化趨同的發展趨勢。自從改革開放后,中西方文化開始多渠道、多方位地進行接觸和交流,大量出現了西方文化的術語名詞,例如超市、可口可樂和綠色食品等。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大量展現西方發達國家科學技術新成果的詞匯,例如電子郵件、電腦、電子商務等。這些詞匯的出現都展現出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以及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發展趨勢。西方文化也同樣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許多反映中華民族文化的詞匯也出現在英語詞匯中,例如Confucianism(儒教)、papertiger(紙老虎)、loseface(丟臉)等,這些詞匯都成為了英語中的正式詞匯。

          (二)語言表達意義上的融合

          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經驗形成了不同的比喻的民族性,同時也與美學趣味、風土人情、習俗風尚、地理、宗教、歷史等因素有關,所以也會在不同的事物上看到相同的價值。例如,在漢語中形容一個人膽子小,經常會用“鼠”來當做喻體,如“膽小如鼠”;而在英語中形容一個膽子小,經常會用“兔”來形容,如“Astimidasahare”。在漢語中形容“事后聰明”時,會取材于中國象棋稱之為“馬后炮”;而在英語中同樣形容這一喻義,則會取材于橄欖球稱之為“Mondaymorningquarterback”,因為橄欖球比賽通常在周日舉行,而周一上午的四分衛豈不就有“事后聰明”的意思。在漢語中形容一個人小題大做,經常會用“殺雞用牛刀”;而在英語中則稱之為“Tobreakabutterflyonthewheel”。這樣類似的表達,雖然在字面上的意義不同,但是喻義上都是十分相似的,所以在跨文化交際翻譯實踐中,可以通過意義的方式來表達實際的真正含義。

          三、基于跨文化交際的翻譯差異與融合路徑

          (一)得體原則

          得體原則在跨文化交際翻譯的實踐過程中是一個不可以忽略的關鍵。無論是處于何種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他們都會在生活中存在著一些特殊的禁忌事項。如果為了追求意義的表達而觸犯了他們禁忌的生活詞匯,很容易在影響交際意義表達的同時,對交際雙方造成情感上的重大影響。例如,當翻譯者在跨文化交際的翻譯實踐中想要表達“落后國家”時,為了照顧其國家人民情感,應將“落后國家”翻譯為“發展中國家”,英語則是將其翻譯為“developingcoun-try”。這些詞匯能夠在表達出這些國家發展處于落后狀態的事實,也能夠避免對方在國際交往中的尷尬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交際的翻譯實踐中,不違反禁忌的得體原則能夠充分發揮其自身獨特的作用。“得體原則”在跨文化交際翻譯實踐中屬于意義上的“融合”,通過彼此語言層面上的“差異”,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際實質的目標。

          (二)意義原則

          翻譯在任何一次交際活動中都應表達出最準確的意義,跨文化交際也是一樣。所以,意義原則與語境原則在跨文化交際翻譯的實踐中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說,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翻譯時,不僅需要注意語言層面上的詞匯對等,還需要注意雙方的交際背景,以及表達意義是否準確。這主要是因為翻譯中詞匯的對等并不代表意義上的對等。所以,翻譯者還應根據具體的語境,來考慮不同的詞匯以及不同的表達方式來保持譯文與原文在意義表達上的一致。例如,漢語中的“教師”與英語中的“teacher”是對等的,但是在漢語里,它還表示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尊重,是一種敬語,甚至對于所有資歷高于自己的人的一種尊稱。而在英語中其含義相對而言比較單純。所以,意義原則在跨文化交際翻譯實踐中能夠讓具體的翻譯借助語言層面的“差異”來實現意義層面上的“融合”。

          (三)語境原則

          翻譯者在跨文化交際的翻譯實踐最應該注意的就是語境。雖然對于一般的研究者來說,語境問題一直與具體的語言有關,但是在翻譯實踐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跨文化翻譯實踐中,翻譯者需要關注的語境不僅僅包括譯文的具體語境,還包括源語言的語境。只有如此,交際雙方才能夠順利地完成交際活動,通過統一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差異與融合現象來完成翻譯。否則就會造成對異國文化語境的忽略問題,從而導致翻譯工作不到位,無法讓讀者理解和接受。還有一個毋庸回避的問題,就是有些作品雖然翻譯句法上沒有漏洞和錯誤,但是讀起來沒有英文的感覺。研究者對其解釋為漢語與英語交際實踐的問題,但也會出現在任何兩種語言翻譯實踐之中。也由此得知,對于翻譯效果來說,語境是多么的重要。語境原則指的就是按照兩種語言不同的所處語境,通過增刪語境因素來完成翻譯實踐中的實際意義傳達,尤其是翻譯文學作品,語境原則更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結語

          綜上所述,不同文化雙方之間既具有共性,又存在著差異,由于民族語言文化的差異性和英漢語言結構的特殊性,翻譯可譯性限度依舊是翻譯實踐中無法避免的客觀現實。研究翻譯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最先研究的應是文化與語言的關系,特別是在研究文化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之間的比較上。除此之外,還應對譯入語的表達方式進行研究,其中也包括讀者對其的反應與理解。所以,基于跨文化交際的翻譯差異與融合應求同存異,在差異中尋求方式,在共性中尋求規律,在翻譯實踐中尋求融合。

        跨文化交際論文15

          [摘要]在跨文化交際中,除了語言行為之外,非言語行為也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空間距離,目光注視,姿態動作,面部表情等。非言語交際教學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所需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語教學面臨的一個新任務。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非言語行為 外語教學

          前言:

          隨著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我國需要越來越多的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但由于受傳統語言教學的影響,長期以來,傳統語言教學與研究往往只注重語言本身,即只強調語音、語法和詞匯的練習和掌握,很多學生的交際能力常存在缺陷。非言語行為包括言語行為之外的一切由人類和環境所產生的刺激,這些刺激是語言反應連續發生的必要條件,對于信息發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潛在信息價值或意義。如不能順利排除文化差異的干擾,不能準確理解非言語行為,會引起誤會,造成事與愿違。在外語教學中介紹有關非言語行為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非言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培養進行國際交流所需的復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語教學面臨的一個新任務。

          一、常見的非語言交際行為

         。ㄒ唬┛臻g距離

          這里指的空間,是社會學上的概念。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當人們進行交際的時候,交際雙方在空間所處位置的距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告訴我們交際雙方的關系、心理狀態,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點。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的大小會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環境、行業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談話時,對雙方保持多大距離有不同的看法。據研究,歐美人生活中有四種距離表示不同情況:

          (1)一般距離(360cm~750cm),適用于非正式的聚會,如在公共場所、聽演出等。

          (2)禮貌距離(120cm~360cm),用于處理非個人事物的場合中,如進行一般社交活動,或在辦公、辦理事情時。

         。3)私人距離(45cm~120cm),朋友、熟人或親戚之間往來一般以這個距離為宜。

         。4)親密接觸(0cm~45cm),交談雙方關系密切,身體的距離從直接接觸到相距約45厘米之間,這種距離適于雙方關系最為密切的場合,比如說夫妻及情人之間。

          從這四種分法可以看出,人類在不同的活動范圍中因關系的親密程度而有著或保持不同的距離。不同民族與文化構成人們之間不同的空間區域,多數講英語的人在交談時不喜歡離得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談會湊得很近,拉美人交談時幾乎貼身。更有趣的是英國人與意大利人交談時,意大利人不停地“進攻”,英國人不斷地“撤退”。實際上他們交談時都只不過是要占據對自己適當的、習慣的實際距離。西方文化注重個人隱私,東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電梯、巴士或火車上,素不相識人的擁擠在一起,東方人可以容忍身體與身體接觸的那種擠,西方人無法容忍。在對個人空間的要求方面,中國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數亞洲人要比西方人小得多,這是因為不同的文化習俗的緣故。

          空間的觀念是立體的,不僅包括領域的大小距離,還包含領域的高度!袄_距離”具有保持身份的威嚴的功能,而保持空間領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權利的一種方式。法庭、教堂、禮堂、會議廳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間距離來發揮這一功能,以表現優越感與從屬關系。

          在中國,長輩和領導面朝南坐,在西方則坐在橢圓桌子頭的位置,等等。這些都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空間的運用和安排都有著各自的模式,從而構成無數文化差異,讓空間的使用具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功能。

         。ǘ┠抗庾⒁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與交往對象保持目光接觸是十分必要的。“眼睛是透露人的內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徑,人的一切情緒、情感和態度的變化,都可從眼睛里顯示出來!睅缀跛械娜祟愔g的活動和感情交流都依靠眼神,某些文化所特有的傳播實踐也體現在目光接觸的運用之中。

          兩個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時會用非常熱情的目光凝視對方,因為他們認為雙目是個人存在的鑰匙。如果從美國文化角度來看,這種目光是不適用于兩個男人之間的,這種長時間凝視常常是同性戀的亞文化群使用的非語言代碼的一部分。有教養的英國男子認為直接凝視與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種紳士風度,而瑞典人在交談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數多于英國人。法國人則特別欣賞一種鑒賞似的注視,這種眼光看人就是傳達了一種非語言信號: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我從內心里欣賞你的美,所以法國男子在公共場合對婦女的凝視是人們公認的一種文化準則。日本人與人交談時的目光一般落在對方的頸部,而對方的臉部和雙眼要在自己眼簾的'外緣,他們認為眼對眼是一種失禮的行為。中國人則對緊盯著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

         。ㄈ┳藨B動作

          手勢在各國有不同的表達意義,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了手勢不同的交際功能。中國人豎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壞”;美國人將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車,將拇指朝下則表示“壞”;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卻表示“情人”。在美國,人們用揮手來表示再見;而在南美,人們見到這種動作時不但不會離去,反而會向你跑過來。在美國,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余三個指頭分開向上伸直,則表示“OK”一詞;在日本,這種手勢則表示錢;在阿拉伯國家,這種動作常常伴以咬緊牙關,表示深惡痛絕。用手指在太陽穴旁邊轉圈兒,中國人表示動腦筋,美國人和巴西人則表示發瘋。俄國人把手指放在喉嚨上表示吃飽了;日本人用此動作表示被“炒了魷魚”。美國人、日本人抿著嘴吃東西才算得體,而印第安人卻以張口大嚼為禮貌。美國人用手指著太陽穴表示用自殺,反映的是美國私人擁有不足為奇的社會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殺,反映了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不同文化在姿態動作上的這些微妙的差別常常容易導致交往失當,甚至會使交際完全中斷。了解這些差異并采取必要的補償手段,對于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互相理解,避免誤會,對于填平文化溝壑,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面部表情

          相對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別對方心情、態度的線索。面部表情對于交際的重要性是公認的,但表情中的多種文化內涵卻難以估量。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際交往的面部表情。笑臉不只是快樂和友好的表示,也能傳遞道歉與諒解的信息。中國人習慣用面部來遮掩感情,而不是顯露感情。

          二、外語教學中如何培養跨文化非言語交際能力

          外語教學應重視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能力的培養。因為非言語交際行為的形成是一個學習和模仿的過程,所以在其培養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ㄒ唬┙處

          首先,教師應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充分認識到非言語行為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作用和獲得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其次,要注重外國文化和習俗的學習,通過搜集資料、系統研究、比較差異,使自己具備對目的語和本族語非言語交際行為的理解能力,具有較高的英文和漢文化修養,并積極參與到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當中,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要使自己成為兩種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釋者,教學中有意識地使用非言語手段傳遞信息,并做到行為得當、舉止規范。

         。ǘ┙虒W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應增加目的語文化背景的知識含量,注重俗約、習慣及文化禁忌的介紹,要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使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語言交際實際。多采用音像教材,增加交際內容,將非言語交際知識滲透到教學內容中。

         。ㄈ┙虒W方法

          教師要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課堂交流教學法、場景教學法等,使教學過程形象化、交際化。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技術,使學生在真實、自然、有趣的環境中,學習和領會語言交際與非言語交際及其文化差異。

         。ㄋ模⿲嵕殭C會

          給學生創造實際鍛煉機會,當然是最好的學習途徑。將學生送出去和聘請高質量的外籍教師都是捷徑,但教育成本高,不可能滿足所有普通高校學生的愿望。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各國交往頻繁,外籍人士增多,應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尋找機會,盡可能參加一些跨文化交際活動,如與外國留學生的各種聯歡及其他交流活動,參加涉外導游活動或涉外賓館的接待活動,以及中外學校之間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生交流活動等。

          三、結語

          言語交際手段和非言語交際手段相結合,組成了人類完整的交際系統。非言語交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是感情的不自覺流露。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言語教學和非言語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在交際中理解不同文化的體態語的具體含義,并能夠恰當合理地使用對方文化的體態語,避免跨文化交際沖突。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64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65

          [3]華厚坤.試論跨文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6)

          [4]程曉莉.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思考[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版).20xx(5)

        【跨文化交際論文】相關文章:

        跨文化交際論文05-17

        跨文化交際論文11-03

        跨文化交際論文中文08-10

        跨文化交際論文15篇05-26

        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理論的論文11-20

        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模式論文05-03

        淺議跨文化交際與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02-28

        非語言交際的跨文化對比分析的論文(精選8篇)08-18

        跨文化交際之語境文化03-0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