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者文學素養研究論文
音樂賦予我們的是抒發情感的世界,給予聯想與想象的空間,能夠勾畫與描繪“私人空間”的“舞臺”。舞臺的絢爛,是需要多種內容與色彩等因素的有機組合;音樂需要創作者、演奏者和欣賞者這個完整的“鏈條”。在連接過程中,創作與接受會因不同演奏者、欣賞者的不同文化內涵而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欣賞者接收的是演奏者的信息傳遞,演奏者是接受音樂作品所傳遞的信息,這就需要談及到“再創造”,而“創造”與演奏者內在的“綜合實力”(文學內涵)緊密相連。
1文學對演奏者的啟示與啟發
音樂人類學家博爾曼在《世界音樂》(2002)一書中首先提出了世界音樂中要考察“音樂”語言的含義以及考慮語境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個地方的‘音樂’具有不同的含義,一方面,這些音樂參與了文化活動并以我們不熟悉的方式聯系著不同的世界;另一方面,作為在理解什么是音樂上也是完全不同的。對于西洋樂器來說,西方音樂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宗教音樂,而宗教音樂源自中世紀的格里高利圣詠的產生與之后多個世紀的高度擴展與延展,使音樂作品源源不斷層出不窮的,且呈現出種類與形式復雜多樣的,在音樂歷史上都重重的記錄下了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似的開拓與轉折點,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與發展的階段性產物。西方音樂的文明在古典音樂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取得了令直到今天從事專業音樂的人們都嘆為觀止的音樂成就,如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巨匠。在這里想要說的是,他們都是宗教虔誠的信徒,他們的音樂離不開宗教文化的渲染與影響,同時他們的音樂思想與內容亦融入了西方歷史這個大的社會背景,這里同樣會產生文學產物,而這些產物無疑脫離不開社會環境這個孕育一切的大舞臺。音樂作品的產生離不開社會生活,離不開人們對情感的表達與宣泄的需要,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音樂作品的產生更離不開人們對音樂的追求與享受所能帶來的滿足感。文學賦有敘事性、抒情性,情景交融、動靜相稱,這些表達方式與方法在音樂家創作的音樂作品中同樣會得到體現。慢速與快速的交替讓人們在聽覺與主觀感覺上有了較為明顯的對比,音樂如文學一樣有了段落與層次。音樂的演繹者與詮釋者一定要依據音樂作品產生的歷史舞臺和創作者創作作品的背景,結合當下、結合演奏者自身進行“二度創作”,且在這過程中如能較好地展開想象與聯想,將音樂作品在演奏者頭腦中形成文字性的構思與相應的圖畫或場景,演奏的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藝術品”。因此,文學中存在的不論是“精雕細琢”的美“,詩情畫意”的美,還是“哀怨凄涼”的美,對于音樂創作者和演奏者來說無疑都是寶貴的、取之不竭的“音樂之美”的源泉,更需要演奏者去甄選與珍藏。
2文學內涵對演奏者思想與心理的'影響
從心理學的層面看,音樂是人類意識形態的一個門類,其誕生的動力來自人的情感表現、思想溝通、審美意識表達的需要!八囆g家的自我意識就是不斷地調整,糾正和重新平衡自己的各種內在因素。生活的真正基礎在于發展不平衡,這種發展往往是在下意識的情況下進行的,然后再去平衡它……藝術的雙重目的性,它是藝術家本人的一種自我反映;又是表達情感的一種途徑。”[1]演奏者是音樂藝術富有個性來源主體,而演奏者的內心世界則是綜合展現音樂獨特魅力的最深層的來源,它是由主體內部所儲存的與音樂相關因素的融合與釋放。這種釋放是需要有一定度的,不及與過分表現都是對音樂詮釋所不美的,這些因素的表現需要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更需要心理對實際演奏的支撐與指導。在實際的演奏中,演奏者的心理變化有時是瞬間性的,有時是持續性的,甚至直接影響到演奏的音色、質量與情緒等等,要想達到這些因素的“平衡”,需要演奏者不斷地調整自我演奏狀態,好的音樂表現必須是在聲音出來之前就調整好、設定好的,它不允許錯誤在舞臺實踐中的更改,因為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時間性,胡塞爾曾說:“我正在意識到一個聲音,也就是這個聲音被給予了。你意識到的聲音片段作為當下在你意識中的長短正是你所意識到的它的時間。”語言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個人修為的高低通過其言語行為就可觀察得出,針對某一客觀事實,有的人言行較為感性直白,有的人理性婉轉,有的人話語蒼白沒有色彩,而有的人內涵豐富其語條理清晰,這些一方面需要閱歷;另一方面是其內心的修為。一個人的成長最重要的是內心的成熟,外在的只是內心的載體,這種成熟是通過文字形式的不斷積淀形成的,是通過文字語言和專業語言符號在特定模式下按照一定的規律有序的組合(系統的科學知識)被人們得以吸收和實踐的過程。古代詩、書當中,文人用文字組合的千變萬化來有機組合描繪和記述其看到和感受到的事物。是這種事物的外界刺激激發了內心,由此產生了流芳百世的經典詩句。如果這些相關的詩句內容被演奏者吸收,合理地汲取運用到演奏的音樂作品中,會不會也會產生詩一般的效果。列夫托爾斯泰在日記中寫道“:音樂甚至比詩歌還優越,它模仿感情比詩的模仿更完美!毖葑嗾叩男睦硇枰魳穼徝赖奶嵘魳穼徝赖姆e淀與發揮是依靠文學功底的積累,表演者要結合自身所處的時代精神和音樂美學觀念,在音樂表演實踐中發揮其創造性。
3結語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演奏者都要在舞臺表演的流動時間內,盡顯個人演奏能力的同時彰顯音樂那獨有的魅力,需要內在“深厚”的功底。雖然說演奏技巧很主要,沒有技巧就不會體現作品的難易程度,但沒有內容與情感的音樂是沒有生命的音樂,鮮明形象的音樂需要演奏者頭腦中具象型語言轉化為抽象型語言,用具有時間與空間藝術——音樂表達出來。這些語言意義的增添使得音樂內容更為豐富,色彩更為絢爛,需要用文學描繪詞匯和語言不斷充實與完善,追求我們所向往的音樂殿堂,共享音樂魅力。
【演奏者文學素養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