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育舞蹈運動員心理應激成因影響及其防治論文
1 應激及其反應
1.1 應激的概念及應激源
應激是個體在內外環境中,因受到社會和心理因素的刺激,表現出的全身性非特異性適反應,又稱應激反應。這些刺激因素即為應激源。應激是個體在突如其來的緊迫與危險情況下使自身進入迅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它使個體感覺到外界環境對自身提出的要求和自己的實際能力之間存在客觀不平衡,同時感覺到其結果對自身具有至關重要意義時產生的一種身心反應。
應激源即應激的來源,它可以產生于生理反應,如慢性緊張,也可以受社會文化影響,如生活中的創傷性體驗以及其他非同尋常的生活事件等等,應激源可以對任何個體內環境平衡造成威脅。在體育舞蹈競賽中,應激源是指運動員所在客觀環境中的各種信息對其造成的影響,如場地、器械、觀眾、對手、舞伴、教練、甚至天氣狀況等情境。
1.2 應激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當運動員處于應激狀態時,內臟器官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大腦中樞接受外界刺激后,信息傳至下丘腦。分泌促腎上腺激素釋放因子,然后又激發腦垂體分泌促腎上腺因子皮質激素,使身體處于充分動員的狀態,心率、血壓、體溫、肌肉緊張度、代謝水平等都發生顯著變化,從而增加機體活動力量,以應付緊急情景。
應激引起的心理反應,分為積極和消極相互對應的兩類:積極的心理反應是指適度的皮層喚醒水平和情緒喚起,注意力集中,積極的思維和動機的調整;消極的心理反應是指過度喚醒(焦慮)、緊張,過分的情緒喚起(激動)或低落(抑郁),認知能力降低,自我概念不清等,這種反應會影響個體對現實情境的準確判斷和評價,對選擇應對策略和應常應對能力的發揮也會產生一定障礙。
2 體育舞蹈運動員產生應激的原因
2.1 客觀外部原因
包括自然和人為兩種。自然如比賽時寒冷、酷熱、強光等,人為如背景音樂的音量、比賽服裝的舒適度、賽中舞伴的表現、觀眾的傾向性、裁判的水平、同伴的競技狀態,成績和決賽指標等都會使選手感到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
2.2 主體內部原因
大量證據表明,心理生理可以引起全身性適應綜合癥,具有應激性。生理狀態,如傷病、疲勞、失眠等;運動員的技術水平、熟練程度、比賽經驗等;運動員的心理因素,如運動員的個性品質、動機、態度、責任感、自信心、特別是運動員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等。
客觀外部環境是無法改變的,運動員的主體內部采用何種策略應對外部環境決定運動員是否能夠適應應激取得比賽的勝利。即主體對環境的評價,個體若積極的評價威脅可以激化活動,使人精力旺盛,思維清晰,動作敏捷,反應迅速,從而使人在緊急關頭化險為夷,反之消極的心理應對會導致選手行為動作紊亂,智力活動受到抑制和破壞。
3 應激對競賽中體育舞蹈運動員的消極影響
3.1 耗費能量儲備,運動員應對吃力
早在1988年澳大利亞學者研究出了體育舞蹈運動中的心率與能量消耗。Astrand和Rodah(1977)將心率高于150次/分,氧耗量高于2.0 L/分的負荷定義為極限負荷,并指出體育舞蹈女選手在標準舞五支舞的運動中,氧耗量不超過2.0 L/分,根據實驗結果,男選手在標準舞中為(54.1±8.1)kJ/分,在拉丁舞中為(54.0±9.6)kJ/分;女選手在標準舞中為(34.7±3.8)kJ/分,在拉丁舞中為(36.1±4.l)kJ/分。在如此高強度的負荷下完成高難度的技術動作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再加音樂的音量大小、裁判的評判、舞伴的表現等新的應激源不斷出現,運動員要隨時做出情境性的應對,隨之產生呼吸循環系統物質代謝過程加快,劇烈的能量消耗致使選手完成動作時力不從心,喪失獲得好成績的機會。
3.2 動作完成質量下降,美感不足
體育舞蹈按田麥久項群理論劃分下屬于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項群,"難"在動作的復雜程度、包括身體姿態、方向、軌跡、結構、配合以及復合動作的連接方式等。它"美"在男女舞者將細膩的感情注入動作中,"以體傳形,神形兼備".
根據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心理緊張水平與活動效果呈倒U"字曲線關系。緊張水平過低和過高,都會影響運動員的發揮。當緊張水平過低時,運動員思維靈敏度和動作準確率都會降低,肌肉松弛無力,注意力無法集中;而當緊張水平過高時,運動員由于興奮性過強導致肌肉異常僵硬,思維混亂,注意力閉塞,大腦對身體失去控制,無法有效管理情緒和動作。應激狀態下的體育舞蹈運動員高度緊張伴隨的是意識模糊,注意和知覺范圍縮小、行為動作紊亂,動作技術總體系統遭到威脅,對優美姿態的保持和控制力下降,運動員的情感表達受到阻礙,觀賞度降低。
3.3 威脅健康,甚至導致疾病
應激本就是一種潛在的疾患。急性應激后容易出現運動應激綜合征,它是一種生理功能紊亂獲病理現象。表現為:面色蒼白,惡心嘔吐,頭昏無力和大汗淋漓,可伴有心、肺、腦功能降低的現象(暈厥型)運動員在運動中或運動后即刻出現一側肢體麻木,動作不靈活,常伴有激烈的惡心,嘔吐(腦血管痙攣)急性胃腸綜合癥等。若應激持續的時間較長,導致疾病抵抗力下降,機體免疫功能紊亂,皮膚內臟缺血缺氧,破壞心血管機能,為重大疾病埋下禍根。
4 預防與控制手段
在隨時會遭遇各種應激源的訓練或比賽中,運動員一方面應懂得辨識生活中的各種應激事件,學會對自己的應激體驗進行客觀評價,熟悉掌握認知行為管理技術、時間管理技術和行為松弛技術;另一方面要選擇合理的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配合正確的飲食作息,在社會交往中學會利用社會支持等調節技術樹立強烈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
4.1 比賽套路精細化, 動作技術自動化
動作技術自動化是指個體經過不斷地學習和練習,組成動作技能的一系列動作已聯合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已鞏固下來,無需專門的意識控制便可以使整套動作協調有序進行。形成自動化要經過三個基本過程:粗線條、細線條和自動化。在技能形成初期,運動員對套路動作的認知和操作都不熟悉,動作感還未進入角色,處于粗線條階段,這一階段運動員每完成一個動作都要占用很大的心理資源,容易產生應激反應;在細線條階段下,運動員的興奮過程開始集中,更多的動作被機體識別并糾正,但舞蹈動作的總體技術系統仍不固定,極易被外界因素干擾而改變;第三階段運動員神經通路變得更通暢,意識對動作的控制逐漸減弱,動作完成的自然流暢,心理資源消耗降低,緊張程度得到緩解。動作自動化對高水平運動員獲得心理優勢、取得好名次是十分關鍵的。
4.2 加強心理素質訓練比重, 模擬比賽氛圍
在日常訓練中,對心理素質訓練加以重視,將其放到正確的戰略地位。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比重,模擬實戰演練,營造熱烈的比賽氛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獨自練習,練習場所可選在教室或者演出大廳,練習時用攝像機將動作記錄下來,練習之余反復觀看視頻發現并糾正自我不足;另一類為他人輔助練習,練習地點同樣可為教室或者演出大廳,但練習時邀請教師、其他同學或陌生觀眾在場觀看,同時還可以邀請一位嚴格挑剔的批評家來觀看,使運動員在多次接觸中逐漸適應陌生而缺乏安全感的環境,從而逐漸學會應對和調整,增強自己的克服能力,削弱應激帶來的消極影響。
4.3 自生訓練法
自生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放松訓練方法,又稱為自律訓練,它由奧地利精神學家舒爾茲(J.H.Schultz)在于20世紀30年代率先提出。起初,舒爾茲只是讓病人學會一些暗示語,使用這些暗示語來緩解病人的緊張和抑郁情緒,并由此治療隨之引發的各種身心疾病,1958年,他又出版了《放松訓練與高水平運動成績》一書,詳細介紹了利用自生訓練提高運動員成績的經驗。從此,世界上許多國家便將這一放松訓練方法應用于體育運動中。
自律訓練法是透過意念控制和訓練,提高人對身體各部份的敏感程度,從而影響血液循環和體溫等生理變化,令肌肉松弛,再擴展到心靈上的松弛。步驟如下:(1)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坐下來,合起雙眼,默默的跟自己說"我身處一個安全又寧靜的地方,我很平靜,我很松弛;(2)然后感受你的右手是重的、暖的,重復4至5次,再感受你的右手既重又暖,保持著;(3)這樣重復練習左手、右腳和左腳;(4)感受你腹部的溫暖,重復4至5次,然后用溫暖的感覺由腹部中間散開,感覺到腹部是很舒服溫暖的;(5)接著,讓心感到平靜和松弛,感覺你的呼吸是平靜和放松的,令你自然地呼吸,重復4至5次,跟著感受前額是涼的,重復4至5次感覺面部的松弛;(6)最后,回復平靜和松弛的感覺,當你要起身的時候,慢慢由5倒數到1,舒展手腳后才起立,結束后仍保持這種舒服的感覺。
參考文獻:
[1] 陳秀平。運動應激與應對模式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5(3):51-53.
[2] 歐陽璐。過度疲勞造成優秀體育舞蹈選手心理影響的探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7):30-31.
[3] 楊歐。舞蹈訓練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體育舞蹈運動員心理應激成因影響及其防治論文】相關文章:
橋面鋪裝典型病害成因及其防治措施03-06
音樂對體育舞蹈的影響評述12-08
體育舞蹈類論文11-21
建筑樓板的裂縫成因及其預防措施論文11-16
體育舞蹈的文化特征論文11-14
體育舞蹈比賽報道論文11-28
幼兒體育舞蹈教學的論文精選12-03
體育舞蹈的價值論文11-21
體育舞蹈的研究現狀的論文12-01
談樓面裂縫的成因及防治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