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幾點嘗試論文
一、抓好課前的有效預習
課前預習,就是讓學生提前閱讀教材。因為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就是主動學習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通過閱讀教材,學生自己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通過閱讀教材,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新知識的欠缺,可以及早進行彌補。因此在八年級的第一堂物理課上,我就明確告訴學生:磨刀不誤砍柴工,要以教材為本,做好課前的有效預習工作。為了幫助剛接觸物理的初二學生完成預習作業,我一般會加以這樣的指導:
1.1讀完教材后,要了解這節教材講了什么物理現象,某個實驗活動,科學家是怎樣進行探究的,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1.2這一節教材中講了幾個物理概念和規律?這些概念和規律的含義是什么?
1.3在閱讀課本過程中還要經常提些“為什么”,并要設法自行解決。你提了哪幾個“為什么”?
1.4看完課文后,把不懂的,有疑問的問題在書本空白處或另備的筆記本上做好簡要記錄,以便上課時認真聽講,或向老師提問。當然,剛開始也總會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薄弱或學習習慣的問題而完不成預習,這時,我也會根據這些學生目前的情況,降低臺階,只要他們能在課本上留下一些預習的痕跡,那怕只有少量的圈圈點點也行。就這樣,慢慢地哄著孩子們富有興趣地走進學習物理的大門。可是一段時間后,會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在課前預習過程中遇到一些障礙而開始心生急躁,知難而退。這時,我讓學生學會通過自我激勵來克服畏難心理;同時,要求學生用相互提醒和督促的方法來完成預習作業。
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認識活動,其教學的有效性與活動預設的目標、活動進行的方式和活動主體的狀態密切相關。因此,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2.1關注個體差異,做好課堂內的異步教學!懊嫦蛉w”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平等地為每個學生提供表現、創造和成功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學生的發展總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同一個班上有學得好和學得差的,有學得快和學得慢的。對于那些學得好學得快的孩子,我比較注重在課堂上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通過課堂上教材閱讀指導和實驗探究指導,給這些孩子適度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小組學習,完成學習任務。而對于那些學得慢或學得差的孩子,我在備課時會特意設計一些簡單的提問,讓他們在課堂上也能參與回答,而不做一個旁聽者,并且在適當的時候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在學生小組學習或自主學習時段,我不僅安排其他同學給予這些孩子適時的`幫助和指點,針對個別基礎特弱的孩子,我在巡視指導的過程中,在不傷害他們自尊的前提下,更會不經意地給予他們個別指導。在每堂課的知識鞏固和應用環節中,我也會給予他們適當的肯定,讓他們逐漸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慢慢找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因樂趣而慢慢地轉變學習觀念,從我厭學到我樂學。
2.2投入情感,激活學生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激發學生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有力保障。為此,我力求讓我的物理課成為“微笑的物理課”,帶著微笑走進教室,以和藹并且通情達理的形象面對我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將物理的魅力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喜歡并愛上這門課的學習。同時我深信沒有情感的課堂是失去了美的課堂,是沒有靈性的課堂,所以不論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實驗探究,還是課堂檢測,我都能給予他們適當的情感支持,或鼓勵、或表揚,讓整個課堂充滿激情、快樂、信任、鼓勵、輕松和諧,以此來感染學生,使學生的情緒興奮,讓整個課堂充滿應有的生氣和活力。通過這種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來感化學生學習的情感,強化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
三、精心布置和處理課外作業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要跟課后作業的精心布置緊密結合起來。
首先回家作業我一般就是圍繞學生的課堂檢測情況來布置。如果檢測情況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相當,就只要訂正檢測就行,并在其檢測卷上適當提些一句話建議或希望,并允許留著不會訂正的題目,但要求他們必須在邊上說明哪個知識點不懂,留在下一次的課堂交流鞏固。
其次,根據教材中安排的“課外實踐和練習”,布置并指導學生進行小實驗和小制作。例如用收集到的廢鋼鋸條完成音調跟頻率、響度跟振幅的關系的探究;用香脂盒來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實驗,制成馬德堡半球模擬器,浮力產生原因演示儀等等。由于這些小實驗和小制作的取材方便、操作比較簡單,學生大多主動積極參與完成“小實驗”和“小制作”。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和掌握了課堂上學到的物理知識,成為有效課堂教學強有力的課外保障。
最后,根據目前學生檢測的反饋情況以及歷屆學生的常見問題情況,我會選編一些有針對性的習題,布置學生回去完成,一般一星期1到2次。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并指導學生分階段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以反思和總結來促使學習能力的持續發展。例如在一個章節結束時,布置學生對照《初中物理能力自測》的學習目標中的知識分類結構,以知識結構為基礎,網絡綱要為形式,自己整理出題型及概念,并以框架形式呈現,讓學生把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系統;在每次測試后,引導學生做好試卷質量分析表,分析內容包括錯誤類型、矯正措施、成功方面、心理因素等。通過這樣的總結反思,來促使學生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
【有效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幾點嘗試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