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大全15篇)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
新課程改革聚焦學生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倡導以人為本思想的學生個體的素質發展和能力發展,從這一意義上來說,課堂討論法不僅適應了現代教育的主張和理念,而且對于拓展多樣化物理教學方式和進一步推動物理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課堂討論法貫徹了物理課程的問題意識和實驗探究法,以問題和實驗來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其鼓勵學生各抒己見,以交流、認知矛盾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縱向深入,其適應了物理課程要求學生具備批判精神和科學態度的理念。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自由課堂氛圍,誘發討論欲望
課堂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心理,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賦予學生快樂學習、輕松學習的心態,而且還能激發學生暢所欲言的討論欲望。在現代教育理論研究中,教師的態度和行為被看作是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主要誘因,也就是說,教師的言語、表情和手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和愿望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創設輕松、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是開展課堂討論的基礎。情境、課堂小游戲、實驗等趣味性的活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還可以有效地調節課堂氛圍,促進輕松和諧課堂氛圍的生成。如在學習《浮力》一課時,為了創造出自由愉悅的課堂氛圍,筆者要求學生各顯神通,提出了“使得大頭針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課堂游戲主題,希望通過小游戲煥發學生學習《浮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二、合理劃分討論小組,把握討論進程
討論小組的劃分需遵循自愿原則,一般以5-6人為宜,考慮到課堂實際情況,教師可以適當進行調整。如在“物體的運動是否需要用力去維持”這一問題的探討中,教師在自主分組的前提下,可以結合課堂需要進行調整,如盡可能確保組與組之間實力的相當以及組內成員間的優勢互補。除此之外,教師可以以毛遂自薦的方法確定每一討論組的組長,其主要承擔主持討論、代表發言的責任。把握討論節奏、調控討論進程,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般教師在討論之前,根據討論話題的難易程度,明確討論時間。如在“物體的運動是否需要用力去維持”的討論中,教師可以提供5-8分鐘的自由討論時間。當然,教師可以根據討論的實際情況(學生討論的熱烈程度、問題的解決情況),有針對性地延長或縮短討論時間,以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科學設計探究問題,激發參與意識
問題是物理課堂的核心,科學的問題設計不僅能夠強化知識應用,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一般問題設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巧妙設計認知沖突,設置懸念;
2.注重新知與舊知的聯系,以舊知引新知;
3.具有討論的空間。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可以以實驗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實驗一]在桌面上推動木塊從靜止開始慢慢向前運動,撤掉推力,木塊立即停止。[實驗二]在桌面上推動木塊從靜止使之向前運動,用力推出,木塊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后停止。實驗一和實驗二之間所產生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陷入這樣的矛盾中,即物體的運動是否需要用力去維持?由此而產生的困惑不僅成為學生探究、討論的動力,而且還能夠深化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對于誘發學生思考具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達到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探討的目的。如在學習摩擦力時,教師可以以“筷子提米”的新奇實驗進行引入: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壓緊大米,向上提起筷子會很容易的將筷子拔出;重新將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會兒,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教師趁機拋出問題:為什么加入水后僅憑筷子就能夠將玻璃杯提起?學生被實驗所激發的好奇心鼓舞他們對問題進行探索。
四、及時進行評價反饋,強化總結反思
這里所指的評價反饋,不僅僅是對學生討論結果正確性的評定,還包括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態度、合作情況等情感領域的評價。仍以“物體的'運動是否需要用力去維持”這一問題為例,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少學生對“維持”兩字的定義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手沒再碰到物體,也就不存在‘用力維持’這一說法”,但有的同學則認為“雖然手沒有碰物體,但之前手對物體所施的力仍對物體起作用,所以說物體運動仍是在用力去維持”。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組內成員間的分歧,而不能僅從“誰對”、“誰錯”兩個方面來下定論,教師應該看到學生懷疑的合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存在,以此來評價學生整體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
五、結束語
課堂討論法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三者很好地進行融合,一方面其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對問題獨到的見解,另一方面其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以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溝通,并在認知沖突的分享、分析過程中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傊,課堂討論法在還課堂于學生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在教學方式、課堂組織形式以及教學評價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改變。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2
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入項目學習的重要性
1.1項目學習的應用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項目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依據教材內容,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設計的項目學習任務,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和解決新問題,有效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項目學習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教學模式,符合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
1.2項目學習的應用是物理學科特色的內在要求
初中物理是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包含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同時蘊含著奧妙的自然科學,但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初中物理教學課堂呆板無趣,導致學生好奇心和天性泯滅,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項目學習是一種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可通過物理實驗、實物模型、圖片展示、物理現象演示等方式全方位、多層次地闡釋物理知識,對發生在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現象進行“回放”,是物理學科內在本質的回歸,也是物理學科特色的具體體現。
1.3項目學習可以有效促進物理教與學的和諧共進
項目學習設計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的根本要求,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進行學習任務的設計,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同時項目學習是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引導和啟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物理知識的奧妙,促使學生以最大熱情參與教學活動,實現教與學的有效互動,促進師生雙方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項目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初中物理是一門知識豐富的基礎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項目學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應用項目學習時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1項目學習內容應當聯系實際生活
在設計項目學習內容時,教師應當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才能使項目內容通俗易懂,避免知識的遙遠空洞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發電機》這節課時,教師應當意識到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到大型發電機,很少有機會了解到大型發電機的內部結構。在設計項目學習時,教師可以選擇手動發電手電筒為實物,對其發電原理和發電機的原理進行類比,并要求學生通過拆裝主要發電結構,了解手電筒內部線圈的發電原理。通過直觀有趣的項目學習,學生充分理解了電磁感應發電的原理,提高了教學實效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2項目學習應當遵循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設計項目學習時應當遵循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則,使得項目任務具有趣味性、科學性、探究性,促使學生高效地完成項目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時,教師可以采用學生熟悉的太陽能玩具作為項目學習的載體,讓學生拼裝出太陽能汽車玩具、太陽能風車等,使學生深刻理解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電能轉化為玩具運動動能的過程,并引入能量守恒定律。初中生正處于童心未泯的.年齡,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通過玩具設計項目學習,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極大地促進教學的高效實施。
2.3項目學習應當遵循學習有效性的原則
初中項目學習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有效性,在學生現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制作一個氣體溫度計”的項目任務,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必須在掌握溫度和溫度計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深刻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溫標、量程、刻度的定義,才能有效完成任務學習。教師應當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空白”處填補相關知識,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樹立學生學習和探究知識的信心,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項目學習引入初中物理教學是教學改革的必要措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設計項目學習時應當密切聯系實際、遵循激發興趣和關注有效性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的素質化。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3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今天的教育,不僅僅是培養知識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人才的能力與思想。為此,我們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改變以往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做一個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與實踐者。經過幾年的實踐,我更感到探究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有以下作用: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通過創設一些奇特、新穎、有趣的實驗引入教學,會使教學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實驗心理學認為,創設實驗情境與實驗教學效果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其本質在于視覺形象與特定意義的結合;從而有效地引起學生的視覺追求,激活思維,強化記憶。物理實驗的事實表明只有當學生被教師設計的實驗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維進入預定情境之中時,實驗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實驗往往會讓學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順應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的心理,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產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引發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的思考。如學習《大氣壓強》時,先做瓶“吞”雞蛋、覆杯實驗以及利用可口可樂瓶制作的氣球實驗。這些實驗現象使學生不解:“瓶口小,雞蛋怎么進去的.呢?水為什么不會流出來呢?氣球為什么吹不起來呢?”帶著這些疑問,學生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
實驗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在于實驗問題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識背景的鋪墊以及鋪墊的技巧。只有當問題情境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緊密相聯并相互作用時,實驗現象、探索規律才能轉化為知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情境教學才會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升華。如:“浮力”教學,來自生活中的經驗往往成為學生思維的障礙,學生常誤認為浮力跟物體的質量、體積、密度有關,跟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跟物體的運動狀態、空實心以及物體形狀有關等等。
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首先通過多媒體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一艘船從海里駛向河里,浮力什么變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演示實驗時用彈簧秤分別掛起同體積的鐵塊和鋁塊浸入水中,大家觀察彈簧秤示數,并提問:這說明了什么?要想說明物體的體積跟浮力無關應該設計什么實驗?要想說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觀點又應該設計哪些實驗?正是這樣一層一層的循序漸進,學生在實驗的問題設計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實驗的設計中提高了探究能力,從而使物理的實驗教學得到了升華。事實證明,問題設置得好就可以帶領學生從已知知識的情境進入更新知識的情境,學生隨著設置得恰到好處的問題,不斷開啟知識寶庫的一個又一個大門,充分享受獲取知識的喜悅。
二、聯系生活,探究習題
初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經驗,但是對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曉,即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課堂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狀態,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如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學中,我創設了如下情境:通過開教室的門,引入這門不是普通的門,它是物理學的力學之門,大家將從這里走進物理知識的王國,去探求物理知識的奧秘;接著再引入2008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健兒拼搏奪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識:射擊——三點一線與光學有關;舉重、游泳等與力學有關;又引入烏鴉喝水、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等說明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并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對實際生活中探究式習題的興趣越來越高。
三、學以致用,整合學科
拓寬了知識面,增強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并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倘若在學習、探究的同時,加以創新,那將是教育的升華。如在講完光的折射以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幾章的知識以一篇作文的形式將它描述出來。一位學生寫道:“星期天的早晨,剛睜開睡意蒙蒙的雙眸,整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映入了眼簾,這是光的漫反射現象,看到了本身并不發光的物體;回頭發現墻上的影子,這又是光的直線傳播;走到魚缸前,欣賞美麗的魚,這是光的折射現象……”可見,作文用于物理,使物理更加充滿魅力,更加吸引人。它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邏輯能力,更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強了觀察身邊現象的意識,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識,從而使探究式教學得到了升華。
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當前的重要任務是探究如何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傳授知識、激發興趣和提高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充分調動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愛學、樂學、會學。作為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有機統一起來,同步進行,實現教學的優化,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4
《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等納入課程,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它貫穿于初中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究活動,摸索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勇于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不斷提高科學素養,為投身未來的事業奠定基礎。
一、科學探究的含義和特點
探究的含義是探索和研究。究其根源,學生的科學探究是指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啟發引導,親歷和體驗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相似的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學本質,挖掘智力潛能,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它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生的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對探究過程的體驗,而非機械記憶探究的結果;重在收集數據,多方尋求答案,而非繁雜無意義的計算;重在對結果客觀科學地評價,而不要迷信于權威。在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可以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在互動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中學生的探究活動雖與科學家進行的科學探究不同,但基本環節是相似的,即: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收集事實數據與進行實驗→分析與論證→檢驗與評價→表達與交流。
二、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科學探究
探究式教學中的探究活動與科學探究有所不同:科學探究中探究者并不知自己的探究結果,而探究教學中的探究活動有著明確的探究結果;科學探究所面臨的問題情境遠比探究教學的情境復雜,無關變量特別多,而探究教學中的問題情境無關變量較少;大多數科學探究活動都以結論的得出而告終,而探究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對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挖掘教育的價值。探究教學的實質是借用科學探究的方法、方式,得出結論。在每一個步驟中,學生都有若干能力得到培養,因此,教師要在各個階段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選擇好科學探究內容,安排和設計好科學探究的過程。
在課堂探究活動中,要努力創設物理情境,激發探究欲望;多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加強研究性習題的開發設計,實現教學雙贏;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重視生活體驗及社會實踐,多方積累知識;打破傳統,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課外探究活動一般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設計探究計劃,自主開展探究過程。在選擇課外探究內容時應該倡導學生從生活和學習中自己發現問題,可以設立一個“探究問題征集箱”,鼓勵學生把生活或學習中的問題寫出來,定時匯總,向學生公布,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條件支持等實際情況集體討論確定探究內容,再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定探究課題,自主組建小組進行探究。教師定期檢查學生方案的實施進展情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三、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總是以主導者的身份、以知識的先知者的姿態向學生傳授知識,要求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直接接受已有的知識,使得學生受到的控制太多了,他們不得不跟著教師一起走,盡管這些東西自己可能不一定需要。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成為一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資源的供給者,角色從主導者轉變為主持人,從確定者轉變為預定者,從反饋者轉變為評價者;學生則由聽眾、觀眾變為發現者,。教師要承認學生的探究能力并信任學生中潛藏著極大的智慧和才干,只要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自己去做,只要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自己去想。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自由發展,充分發掘學生的探究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做,不僅豐富了課前準備的材料,降低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四、科學探究中應克服的問題
1.片面追求探究形式,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表現為學生在老師預設的軌道上進行探究,整個過程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老師給學生設計統一的實驗、統一的方案,讓學生得出統一的結論,整個探究過程整齊統一,標準化行動,學生毫無自主性可言,這種探究實質是“滿堂灌”的翻版。
2.注重探究結果,淡泊探究過程。表現為對探究過程輕描淡寫,把教學重點還是放在探究結果上。杜威說過:“除了探究,知識沒有別的意義!边@一論斷足以說明探究過程的重要性。造成的原因是教師沒有認清探究式教學的作用和任務,出現了理念上的偏差。
3.探究課堂的開放性取代了老師的指導性。表現為老師一旦設計方案定下來,便認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于是對學生的探究過程一概不問,探究過程“放羊式”,或變成幾個精英學生的探究。這一誤區的形成是教師沒有把握好開放性和指導性之間的關系,開放性和指導性是探究式教學的特點。
總之,探究式教學日益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對學生是一種極好的鍛煉,對教師卻是極大的考驗。教師除了要認真解讀、領悟探究式教學中蘊涵的思想,盡快轉變教育觀念外,還應該根據探究式教學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和教訓,才能使探究式教學有效地實施。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5
一、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可以有效激發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而且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也證明: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無法激發出自身靈感。在傳統初中物理教學模式中初中物理教材大都只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和實驗,而這種文字和圖形都比較抽象,對年齡較小的初中生而言,讓他們直觀地去理解文字和圖形體現出的內在物理規律都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在傳統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大都采用簡單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行枯燥乏味的物理講解,這種理態的物理教學情境只會讓初中生對物理知識形成膚淺的理解。如果讓初中生在課堂教學中既能看到又可以聽到,再通過相互交流和討論,進而用自己的思維理解和鞏固物理知識,教學效果將會遠遠大于傳統教學。而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強大的文字、動畫、聲音和圖片教學手段,學生可以在物理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利用視聽、觀察和人機交互對接收大量的物理教學知識,還可以獲得歡快愉悅的學習感受,于是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被調動,最大限度地喚醒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物理知識是對社會生活中物理現象的理論探索,是研究自然現象發生的內在科學規律。而對于僅僅十二三歲的初中生而言,沒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導致他們對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存在的物理現象,只能在思維中存在著粗淺的認識。在這種較強科學性的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經常要學習和理解物質排列規律和內部構成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都相對比較抽象,不可能在物理課堂上直接進行原樣展示,導致中學生在學習這方面理論知識時就相對困難。針對這種問題,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利用電腦展示靜態的圖片和文字,而且還可以制作動態的動畫短片和錄像片斷,以此來模擬物質內部結構及其運動過程,將復雜的事物形象化,變抽象為直觀,從而使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中學生進行正確理解和科學記憶,培養中學生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抽象性思維。
三、多媒體技術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而培養中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造力是人類短力結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敏銳的觀察力和優秀創造力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基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是傳授已知的物理科學結論,中學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不僅僅要傳授物理知識給學生,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而多媒體技術要可以將物理實驗過程生動形象的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動態展示出來,培養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中學生可以認真觀察,進而有效鼓勵他們形成強烈的探究精神。例如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非常多的物理現象發生的時間都極短,甚至中學生還沒來得及完全看清楚時,該物理過程就已經完成,導致中學生就很難理解其中的內在本質,給中學物理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例如,我們在講解“大氣的壓強”時,不能只是簡單的將理論講解一下,而應該利用多媒體播放“馬德堡半球實驗”錄像,然后進行分組交流,幾分鐘之后再將錄像放慢播放,甚至可以用特寫鏡頭展示某一變化過程,從而使中學生發揮主體能動性,培養他們形成積極探索精神,進而提高中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小結
綜上所述,中學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多方面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豐富物理教學手段,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為學生探索物理世界的無窮奧秘奠定良好的基礎。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6
【摘 要】以現代研究性學習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教學實踐,將物理學科中研究問題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在初中物理中的應用作歸納,并對初中物理教學中正確使用“控制變量法”提出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控制變量法應用 科學方法探究
目前,構建主義作為一種新的認知理論,已成為國際科學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論。構建主義強調學習的自主性、社會性、情景性,由此產生出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等現代學習方式。倡導“記憶的理科”轉向“探究的理科”、“單向教學”轉向“合作學習”。物理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目標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特別將科學探究納入內容標準,旨在加強學生科學素養。
在物理學中研究對象往往不是孤立的,總是處于與其他事物和現象的相互聯系之中,因此影響研究對象的因素在許多情況下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交錯、共同起作用的。
要想精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的各種特點,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單靠自然條件下整體觀察研究對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研究對象施加人為的影響,造成特定的便于觀察的條件,也就是當影響某一物理量變化的因素較多時,要研究某一個因素的變化對該物理量的影響,必須保持其它因素不變,否則就無法知道該物理量的變化是由哪個因素的變化引起的。例如:物理量A與B、C、D等因素都有關,得出A與B之間具體關系的方法是:控制C、D不變,只改變B,判斷A的變化,從而得出規律;再采用類似的步驟分析得出A與C、A與D之間的聯系。這就是控制變量的方法,運用“控制變量法”可以使物理量的變化簡化為分別與各個單因素的變化有關的問題,逐一分析、解決,從而降低物理問題的分析難度。
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把“控制變量法”有機地融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對于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極為重要。近幾年各地中考試題中出現了很多需要利用這一方法解答的考題,本文就“控制變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作初步探討。
一、控制變量法在建立概念及規律教學中的應用。
控制變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規律的實驗教學,例如:“牛頓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歐姆定律的實驗教學”、“壓強”等都運用了“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方法。
例如:歐姆定律的實驗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怎樣研究I、U、R之間的關系,確定研究對象是電流以后,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先控制一個物理量“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兩個物理量的關系,再控制另一個物理量“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最后將這些單一關系綜合、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規律,得出歐姆定律。
例如:在物理啟蒙教育階段,為了突出路程的大小,時間長短,運動快慢之間的關系。分兩個層次控制變量,第一個層次,選取各種復雜運動中最簡單的勻速直線運動,即控制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不反向,且運動快慢不變。第二個層次,在大環境下,分別選擇不同變量控制,研究兩個對應量之間的關系:
。1)控制時間相同時,比較兩物體路程大小來判斷物體運動快慢,學生的生活經驗能讓其得出正確結論:路程越大,運動越快,速度越大。
。2)控制路程相等時,比較兩個運動物體完成全程所用時間的多少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也知道:先到達終點的速度快(即用時少的速度快);然后通過綜合比較可得表達式V=S/t。
二、控制變量法在探究性實驗中的應用。
探究教學講究發散思維、多方探討、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各抒己見;而控制變量法則是對實驗限制條件,只能對某一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兩者看似矛盾,其實質是統一的。控制變量法是有條件的探究,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能力基礎上的探究,它可以去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在教師有目的引導下,提出問題,明確分析對象,運用合理的知識和經驗,探索教學中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例如:“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學生會猜想: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可能有溫度的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的質量大小,液體種類等因素。諸多因素中,要讓學生通過實驗去驗證猜想,無疑會增加學生的盲目性,因為受影響因素太多,對初學者來說,會覺得每個因素都有影響,而各因素之間又相互受影響,學生根本無法從中找到正確的結論,此時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幫助學生排除相關的干擾因素,采用控制變量法。讓學生通過比較對照、分析、觀察,實際發現真正的影響因素。比如引導學生用兩杯質量相同、體積相同、表面積相同的水,都放在同一室內,一杯用塑料膜罩住,另一杯不罩,同時放在電風扇下吹風。學生很快就會發現,用電風扇吹一段時問后,罩塑料膜的那杯水,體積幾乎不變,而沒罩塑料膜的那杯水,體積明顯減少,學生一下子就可分析出表面空氣流動的速度對水的蒸發的影響了。以此類推,學生很容易探得其它因素的影響關系。
三、控制變量法在習題教學中的應用。
在利用物理知識去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時,如能靈活應用“控制變量”進行分析,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可用“控制變量”去分析和解決的實際問題是很多的,這就為這一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例如: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后誰的溫度升高較大?
分析:這道題初看起來似乎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這句話中包含了四個物理量,也就是說,要比較誰的溫度升高較大,就要同時分析其它三個物理量(質量、熱量、比熱容)對它的綜合影響,如果沒有一種科學的分析方法,要解決這樣一個實際問題不僅費時且準確率不高,但如果能對學生加以恰當的引導,讓他們考慮是否可用物理實驗常用的科學方法來解決這道實際問題,經過思考及同學間的相互討論,許多同學會想到用“控制變量法”,結合公式Q=cm△t解決這個問題。思路如下:因為這個問題要解決的是△t(升高的溫度)的大小,所以先將此公式變成△t=Q/ cm的形式,在分析題目發現m、Q相同,即這個問題中△t僅取決于c,且從△t=Q/Cm這個關系式中可以看出,當m、Q相同時△t與c成反比,而水的.比熱容大于煤油的比熱容,因此很容易得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煤油的升高溫度比水大”。
在解決物理問題時,如能恰當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分析,確實能起到提高解題的速度與準確率的良好效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對如何應用“控制變量法”等科學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作了有益的嘗試。在初中物理(如在力學、電學、熱學)中,一個物理量往往與多個變量有關,一般不可能同時研究多個變量對研究對象的綜合影響,只能采取控制變量逐個分析的方法。這些物理量主要有弦的音調、聲音的響度、固體液體氣體壓強、浮力、杠桿平衡條件、動能及重力勢能因素、功率、機械效率、影響內能的因素、熱量(燃燒燃料)、影響電阻的因素、歐姆定律、電磁鐵磁性、電功、電功率……所以,“控制變量法”是研究物理問題的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科學方法,學生必須對“控制變量法”不斷加深理解,并逐步達到有意識地去應用的目的。
四、建議與思考
1、探究過程中使用控制變量法應注意:①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為所探究的問題設種種可產生的結果,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解決方案。②備教材的同時備學生,因材施教,因材施控。要循循善誘,密切引導,一步步將他們引入成功的殿堂。③善于發現學生的細微進步,為探究教學進一步的開展奠定思想基礎。
2、“控制變量法”的應用應注意變量的可控性及有效控制無關變量。根據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實驗科學性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
3、注意應用能力的遷移,“控制變量法”作為物理學中的研究方法,在教學中要注意“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的關系。宏觀上可采用“一學習、二模仿、三創造”的教學模式,最終將學過的科學方法獨立地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或應用于解決自己遇到的新問題,從而達到培養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廖伯琴、張大昌主編《初中物理課程標準》解讀
[2] 項紅專編著《中學教研論文寫作指導》
[3]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導論》.
[4] 閻金鐸等著《中學教師物理教育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7
1、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首先,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之中,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最終能夠調動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毋庸置疑,多媒體技術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最常用的有效手段,通過多媒體進行物理教學,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聽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師講授聲音傳播的時候,能夠通過多媒體先給學生播放一段熱門電影或者動聽的歌曲,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他們提前進入到教學之中,讓學生對這個專題產生興趣,從而使教學質量有所提高。其次,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之中,可以把那些比較抽象難懂的理論非常形象的展示給學生,使后者能夠非常輕松的理解教學內容,從而使教學難度降低,改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講解電流這一課的時候,對于產生原因,能夠自己制作或者下載有關視頻,將其播放給學生,使他們觀察和思考,引導他們對比分析有、無電壓兩種情況,這樣學生就能夠逐漸理解其產生的原因。再次,把信息技術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之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過去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均通過板書與口述兩種方式進行,而通過引入信息技術,教師能夠針對難點、重點展開教學,其余的內容則能夠通過多媒體來展示給學生,從而能夠使得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第四,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之中,使師生雙方均能夠充分拓寬知識面,對于教師來說,其在備課的過程中,能夠通過網絡細致深入的搜集相關資料,獲得較為全面的講解,而與此同時,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搜索資料來將其完成。因此,通過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能使師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最后,把信息技術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中,有助于不斷改善教學模式,同時與新課改的需求相符合。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的開放性,使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教學方式得以豐富,教學模式得以更新,最終能夠推動教學向著更加精進的方向發展。
2、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2.1教師方面
現階段,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具有相對較高的'理論與教學技能素養,然而,他們的信息技術素養卻不容樂觀,他們根本沒有從根本上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他們應用信息技術僅僅停留在播放多媒體課件的層面上,一味的利用這種方式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而根本不注意通過信息技術來優化設計教學內容。尤其是對于一些農村初中的物理教師,有很大一部分甚至不會熟練操作計算機。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物理教學,尤其關鍵的是利用這一技術來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2.2學生方面
初中生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思想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他們對于計算機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學生應用電腦比老師還熟練,但是他們的應用知識局限在玩游戲、看電影和聊天等方面,對于利用網絡來學習物理,他們非常陌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引入信息技術,即讓學生充分利用這一工具將這門課程學好。但是在具體的學習當中,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掌握熟練度不夠,在今后有待于加強。
3、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幾點要求
3.1教師必須首先要熟練掌握這一技術
對物理教師來說,其應當熟練操作計算機,同時能夠掌握各種教學軟件的應用,比如制作圖像、制作教學課件等,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夠在備課、教學中非常從容,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要是他們連最基礎的信息技術都不能熟練掌握,那么他們在備課的時候必然要投入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多的精力,同時,當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突發問題出現時,他們往往不會如何進行處理,使得課堂教學不能順利開展,所以,教師必須養成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
3.2教師需通過這個技術不斷完善教案
伴隨網絡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教師必須盡可能的發揮網絡的作用,將相對較好的教案提供給學生,因此,需要他們預先做好準備工作,通過網絡廣泛搜集物理資料,然后進行分析總結,通過信息技術對教案進行改進,最終能夠使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3.3教師需要利用這個技術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生思想非;钴S,他們對各種新事物充滿好奇,例如手機、數碼相機等,同時各種信息產品均與物理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教師必須要是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能夠注意到平時的物理問題,尤其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認真進行思考,最終就能夠充分理解物理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給學生安排信息技術方面的家庭作業,要求他們通過信息技術搜索某個領域的信息,然后制作成課件,并開展課堂展示與集體討論,這樣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主動思考、自己動手利用信息技術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4、結束語
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從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8
摘要:初中物理是為以后物理學習以及科學研究奠定基礎的階段,因此怎樣在這一階段內提升物理教學成效,就成為現階段初中教師所必須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而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在教學中應用物理圖景教學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不僅能夠獲得良好教學教育效果,還能夠有效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化,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使用物理圖景這一方式,已經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物理圖景;初中;物理教學;實際運用
物理圖景就是將人腦中的物理過程以及現象作為基礎,然后將其概念和規律作為其發展依據,通過思維的有效處理后在人的腦海中形成動態化、模型化的情景。而將物理圖景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去,能夠讓物理過程變得更加具體以及形象,同時還能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發,并能夠讓學生對物理概念進行理解,進而更加準確的對物理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物理圖景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它不僅能夠挖掘學生潛能,還能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進而更好的推動學生全面的發展。
1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用物理圖景進行教學的意義
。保笨梢杂行Ъぐl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在進行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出發,使用較為新鮮的事物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物理教學環境轉化成能夠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情境,并對物理知識點進行簡化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對其進行學習,讓學生真正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讓學生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進行有效的學習[1]。此外,利用物理圖景進行物理教學,還可以將物理知識點科學、合理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進而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以及理解力。并且物理圖景這種方式還會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進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師生間的溝通水平,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受到感染,進而激發學生學生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
。保才囵B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由于受到物理學生自身的影響,使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自身缺少相應的主動性,這時教師就可以使用物理圖景這一方式進行物理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性,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鍛煉,進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此外,物理圖景還能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讓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鍛煉,并充分發揮初中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綜合能力。
。保衬軌蛲苿游锢斫虒W實現現代化: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很多種現代科技開始融到實際教學中去,例如,多媒體、網絡教學等,而物理教學也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使教師對知識的講授不在局限于傳統教學的方式,物理教學也不在使原來只依靠文字和想象來進行描述,而科技的運用有效解決了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困難。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圖景能夠貴微觀粒子的實際運動軌跡進行模擬,然后將很難進行的物理實驗簡化,進而讓學生更好的對物理知識和現象進行學習[2]。
2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物理圖景的有效策略
。玻北WC構圖的精準性:物理圖景和人們平時所講述的圖景不同,物理圖景是需要將物理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將物理概念以及相應規律等作為構建圖景的實際依據,同時還要保證物理圖景與物理過程之間的緊密相連,進而使學生的思維長時間保持活躍,有效對物理概念進行認知,提升自身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想要學生能夠提高學習質量,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培養,使其能夠獨立進行構圖,并且還要保證構圖的精準性,這樣才能夠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進而促進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大氣壓》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圖景建設,而學生會構建不同的圖景,如用習慣喝水、將吸盤掛鉤固定到墻上,這樣以來就會對自身思維提升進行開發,更好的促進學生物理水平的提升。
。玻策\用物理實驗進行物理圖景的構建:想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成效,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將物理知識與實踐之間進行緊密相連,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水平。因此物理實驗是其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它能夠有效的`將較為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具體化以及形象化,進而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對物理概念和知識進行理解[3]。并且物理實驗還能將物概念、現象、過程等進行證明,讓原本枯燥、無聊的知識點變得生動,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習和理解,而物理圖景的這一特點也整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例如,在教師講解《牛頓第一定律》一課時學生會片面的認為物體的實際運動是離不開力的作用的,而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讓小車在光滑的地面上進行運動,通過實驗觀察以后可知,小車即使受到地面給與的阻力也還是會運功一定距離的。如果阻力小時就會讓小車一直運行下去,所以學生就能夠得出運動和力之間沒有絕對的聯系。因此只有將物理圖景很好的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物知識。
2.3在日常生活中組建物理圖景: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使用實驗來構建物理圖景,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組建物理圖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積累了一定的物理知識,而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能夠讓其對新知識和新概念進行更好的認識。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來對物理圖景進行構建,如,人在說話時喉嚨會產生一定的震動、蜜蜂在飛行過程中會發出嗡嗡聲、知了沒有了翅膀就不會發出聲音等等,這些生活現象都是對聲音最為直接的描述,如果學生可以通過感官來對這些進行感受的話,就會更好的對震動發聲這一概念進行理解。之后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進行再次實驗,進而讓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理解[1]。
3結論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用物理圖景,不但可以讓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培養,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和成效,并且還能為學生構建出較為輕松的學習環境,進而更好的推動初中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郏保輳堉境疁\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圖景的運用[J].關愛明天,2015(8):379-380.
。郏玻菅椋疁\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圖景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31):33-33.
。郏常輰O吉濤,鞏會潔.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圖景的運用[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4,21(6):54-54.
。郏矗蓊佹辏疁\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圖景的建構[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4(11):79-79.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9
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讓教師靈活地掌握課堂教學,把握課堂節奏,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將交互式電子白板與中學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多種有益的交互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在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當今社會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交互式電子白板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進程中出現的一種新技術手段,使多媒體電腦和黑板的功能整合為一體,教師可以收放自如,盡情發揮。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然而單靠觀察和實驗,也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因為很多物理知識對于中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隨著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顯現出傳統教育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交互式應用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和靈活的交互方式,充分調動了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交互式電子白板比傳統的多媒體設備功能更加完善,它可以讓教師靈活地掌握課堂教學,把握課堂節奏,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將交互式電子白板與中學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這種有益的交互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通過學習實踐談談我對交互式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學物理教學的整合的幾點認識:
一、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有利于高效地實施物理教學.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單純通過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并不能解決所有的教學問題,而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平臺可以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錄像和網絡資源等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五官活動,提高信息的輸入效率,課堂信息豐富多彩,更易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和探究興趣,更容易領會和掌握教學內容,可以增加學習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梢杂美枚嗝襟w演示,教學可大大加快教學進度,從而節約大量時間。由于多媒體展示過程可以重復利用,所以,即使個別學生仍然無法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學生還是可以隨時參考和調用課堂多媒體演示資料,最終掌握知識。如在球面鏡的成像問題教學中,教師很難通過口頭描述講解清楚:當物體到球面鏡透鏡的距離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焦距時,成像變化情況,通過白板軟件系統的展示功能,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因為交互式電子白板有好多實用的功能,
二、利用交互式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由于學生知識儲備不足,許多內容是很難通過教師的講解就能闡述清楚的。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展示交互白板活動掛圖中的背景、頁面或圖像,也可以是動畫,還可以是可用于課程學習中的各種幾何圖形、物理實驗儀器設備圖等生動的教學資源。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交互式電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獨有的拖放功能、區域放大、探照燈功能、照相功能、隱藏功能、拉幕功能、放大鏡、直尺等多種教學功能,有利于于日常教學的開展,提高了視覺效果,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多元智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利用生動形象的圖像、動畫等功能,使課堂教學更顯直觀生動,更加容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對于某些重點、難點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加以勾畫以突出重點。在平時物理教學中,經常用到“探照燈”功能,突出教學的重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講授內容上來;在講解圖像類習題時,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優勢便更為突出。如在“電流和電流表的使用”教學中,為讓學生熟練掌握電流表的讀數方法,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小老師,學生先從資源庫中把電流表表盤拖到頁面上,對其進行任意縮放大小,用工具欄中不同顏色的標記任意標出指針位置,讓其他同學進行讀數練習,使用后可以擦除重復使用,這樣既增添了課堂氣氛,也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學習掌握知識。在閱讀電流表說明書后,學生根據所掌握的電流表使用規則,從資源庫中找出電源,燈泡,開關,電流表等實物圖,進行實物圖連線,對圖可以隨意移動和放大,學生根據個人理解進行連線,連線時其他同學也可以參與修改、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間積極參與思考,思維活躍
三、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平臺優化課堂導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課堂導入教學環節中,可以應用的白板功能主要是工具功能、背景功能、、素材庫功能、交互功能等,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
在《滑輪》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中,教師采用了白板的工具功能中的幕布功能,逐漸將呈現的有關滑輪的實際應用故事展示出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滑輪的興趣。
在《串聯與并聯》教學的導入環節中,在學生學習過的簡單電路圖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燈泡,教師使用了拖拽功能,將素材庫中的燈泡元件拖拽到圖中,讓學生想辦法連接新的電路圖。體現了工具功能的使用。
在《串聯與并聯》教學的導入環節中,教師讓學生使用了白板的桌面標注功能連接電路圖,教師從而有效地導入了串聯和并聯電路的概念。體現了背景功能的使用。
在《用天平測質量》教學導入環節中,教師把素材庫中的一些測量質量的工具展現在白板上,從而有效地引出了天平。體現了素材功能的使用。 資源庫功能
在課堂導入環節中,也可以開展師生互動,可以讓學生和白板交互,比如在《串聯與并聯》教學的導入環節,教師請學生上臺將白板上的電路圖連接起來,學生采用了串聯電路的連接方法,就屬于對白板交互功能的應用。體現了交互功能的使用。
總之,交互式電子白板為創新課堂提供了一個平臺,它不但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交互式電子白板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它可以創設情境,能夠提供豐富多彩的主題資源,有利于改善教學和學習環境,刺激和滿足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多方面需求,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展示、討論、探究提供了交流工具交互式交互式電子白板與課堂教學整合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生動,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真正實現了教與學的雙贏。運用交互式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并非輕而易舉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它必須建立在教師熟練把握教材教法,善于挖掘白板的各種功能,做好資料收集工作,利用它的技術優勢設計個性化的高效課堂等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圍繞教學目標,適時合理地選取,揚長避短才是使用好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關鍵。相信通過不斷地研究與實踐,交互式電子白板會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應用策略。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0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既可以實現教學目標這一集體利益,又可以讓學生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是一種兼顧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有效教學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既是合作關系也是競爭關系,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但是,合作學習的實施是有一定的理念的,需要合適的情境和恰當的時機,確保合作學習能產生有效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時要掌握一定的實施理念。
一、學生是合作學習的主體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探究過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以及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初步形成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主體的最佳體現。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主要是由教師把學習內容交給學生,學生先進行個人理解,然后在小組內討論總結,或通過實驗探究方式獲得知識,整個過程學生占有主要地位,使學生充分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不再是被動的學習物理知識。如在進行“光的折射”教學時,我首先把折射的定義進行了講解,然后讓學生分組用所提供的材料(筷子、水、水杯)探究光的折射現象,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光的折射有哪些作用?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親眼看到了筷子在水中“折斷”的現象,然后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了積極地思考,我在各個小組間指導,并及時引導他們的思路。教學活動結束,學生輕松掌握了“光的折射”知識,并能熟練進行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協調好學生之間的關系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發展的關鍵期,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存在,組織能力和自覺性欠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施合作學習方式時,教師要協調好學生之間的關系,保障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合作學習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合作和協助完成學習任務,共同提高學習成績,但同時學習小組還存在競爭關系。“沒有競爭,社會就沒有進步。”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競爭是促進學生奮發向上的動力,是學生挑戰自我的勇氣,是學生抗壓能力的體現,當然這種競爭是和諧的,需要教師從中調和。為保證小組內存在競爭意識,教師在進行分組時要把標準相近的`編為一組,讓他們既要對抗其他小組的競爭,又要努力在自己小組中發揮重要作用,從而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
三、確保教師的主導權
新課程改革一再強調,教師要拋棄傳統的師生觀念,對師生之間的關系要重新定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初中物理教學更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的主導地位也是不可忽視的,它直接關系著教學活動的成敗,學生認知的高低。在合作學習方式中,小組的探究方式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在小組遇到困難時需要教師進行激勵,在小組產生分歧時需要教師進行協調,在小組偏離主題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雖然學生是合作學習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全程都離不開教師,教師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主導地位。當然,教師的主導地位需要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進行強制灌輸或惡意指責,在合作學習中一定要體現其中的“導”,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四、多角度進行分組
分組是合作學習能否取得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組,相同的內容不同的班級也要采用不同的分組形式,可以按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也可以按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組,還可以按學生間的友誼進行分組等,只要能達到分組學習的目標就是合適的分組形式。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分組學習方式前要多方搜集資料,包括全體學生的學習習慣、特長、物理素質以及所要學習的物理知識的特點等,分組時要結合各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最大程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方式還存在不完善之處,也易受學習任務的影響,且在人數較多的班級不好控制小組規模等,這些都是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困境,需要我們通過研究和實踐逐漸解決,使合作學習與物理教學能相互融合。但合作學習方式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物理技能等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教師在使用此種教學方式時要注意其使用理念和使用時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1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的作用
1.引出思維導圖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通過思維導圖,延伸教學主題的知識點,并對導圖進行編排。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使教師打破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積極自主地學習,學生在自由、活躍的條件下,能夠放松心理狀態,盡可能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使學生的創作型思維得到提高。
2.整合和聯系教學內容
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能夠梳理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識,根據知識的主次關系,按照順序進行編排制作。物理是一門有著大量概念和規律的學科,思維導圖能夠將這些概念和規律聯系起來,完整地呈現出來。
3.整合物理教學的知識點
物理教學中有時會出現漏講一些知識點的狀況,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備課,可以將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整合和梳理,制作出思維導圖。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再出現漏講的情況,可以按照思維導圖及時地進行調整。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通過實例闡述思維導圖的應用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物理教學,能夠使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接受新的物理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力》這一教學內容為例,分析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教師首先確定整個內容的教學目標,然后確定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2.確定中心知識點,繪制思維導圖
在確立了教學主題后,根據教學主題知識點的概念和性質,進行示意圖的繪制,按照順時針的順序編排思維導圖。
3.進一步拓展思維導圖
在概念和性質的知識點的.繪制之后,要對其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將其對應的知識點在思維導圖上繪制出來,并進行分支,通過逐級的延伸和分支,就將《力》這一內容中相關知識的思維導圖繪制出來了。
三、小結
總之,在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思維導圖起著重要的調動思維的作用,能夠發掘學生的大腦潛力,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和學習效率。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2
一、運用趣味教學方式
在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結合改變與添加一些相關的物理實驗,包括與別的物理教師一起為學生表演的物理魔術,重點突出了提升實驗觀察和操作當中富有的趣味性,全面挖掘利用初中生好動的這一心理特點的正面效果,借助實驗趣味來調動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轉化為初中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獲取優良的教學效果.記得有一名初中生因為物理實驗所含有的妙趣,從而對物理學科產生出了極大的興趣,不斷地參與到小實驗與小制作中,不但提升了基本技能,增強了處理問題的重要能力,并且還從中得到了一些物理學知識.在參加中考的時候該同學的物理分數是滿分,而該同學的其他學科的成績大都是在70分以下.
二、運用實驗增趣
物理實驗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有些實驗現象也十分有趣,所以教學中可以利用物理實驗的趣味性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研究了光的折射的相關規律以后,可以引導初中生制作用漁叉叉魚以及激光打魚的相關實驗,這樣可以讓初中生深化認識光折射這個現象,使初中生對初中物理學科充滿好奇心和興趣.
三、運用物理趣味史
科學知識的本身是嚴肅的,但是在表達的形式上可以是多樣化的.我們知道,初中階段的學生其少年兒童的特征極其鮮明,有興趣通常是初中生學習物理的關鍵動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材內容范圍可行的基礎上,刊登一些與物理知識點密切相關的有趣事例,并且配上一些卡通漫畫,如阿基米德驗證黃金王冠的故事等.如此一來,初中物理課本中的“能量”將會更足.五、運用生活事例激趣教師可以尋找一些初中生熟悉及有興趣的例子,還可以引導初中生找出他們身邊的相關例子,找到通性,總結歸納,之后再運用找出的規律處理現實問題,這對啟發初中生喜愛物理學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例如,在講“水的沸騰”時,教師可以先向初中生提問生活中可見到的“揚湯止沸”及“釜底抽薪”的說法,其中的“揚湯止沸”所指的是將鍋里邊沸騰的開水舀起之后倒回去,而“釜底抽薪”所指的是從鍋底下抽去燃燒的原料.運用熱學這一知識解析下,何種止沸的功效更好?是為什么呢?先讓初中生帶著這一問題回家進行實踐之后,再到課堂上來講解得出來的結論.顯然,這一課的教學任務在輕松快樂中順利完成.
此外,還能借助于此補充以下各個層面中的生活小常識,比如在夏天的時候在屋里地面上灑水,借助水的'蒸發來進行吸熱從而達到給房內環境降溫的效果;因為狗的身體表層沒有汗腺,在酷熱的時候無法靠身體的出汗來進行散熱,唯有張嘴伸舌,大口的喘氣,依靠快速呼吸、提升體內水分的蒸發量來進行散熱等.結合小常識的認識,初中生不但了解了蒸發吸熱的生活實例,而且還增長了知識面,提高了知識內容的趣味性,這樣便進一步提升了物理學科的魅力.
總之,因為每位物理教師的教學風格不盡相同,所以課堂教學效果也未必一樣,但是如果物理教師能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趣味教學模式,則教學效果一定能得到提高.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3
一、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應用現狀
信息化教學方式在物理教學課堂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直觀地表達抽象的理論,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信息化的課件的運用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使教師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重在對學生觀察、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學習能力的培養。信息化教學方式在物理課堂的運用還能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交流,使課本知識更加直觀更具審美效果等。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應用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1教師對信息化技術過于依賴
實際教學中,有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信息化教學只是參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其目的是促進教學的有效、有序開展,他們認為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加省時、省力,從而對其過于依賴,甚至有些教師一整堂課都是用多媒體來教授的,這將導致從以往人的灌輸轉變成為機械式的灌輸,完全違背了新課改的宗旨。其實,好的信息化教學是一個具備高質量、多形式、內容豐富的教學大綱的載體,重在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優越性方便教學,而不是忽略教學方法的運用和研究一味依賴。比如:一些教師在物理課程教學中對互聯網技術依賴較大,上網收集各種視頻和圖片素材,對這些素材進行生搬硬套,既不備課,也不理會這些素材與課程主題的關聯性,一味地教授給學生,忽略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
1.2學生對信息化技術過于依賴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技術無疑會將教學過程加快。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教學時間的把握和課程內容的安排,也容易使學生造成厭學情緒,不愿意抄寫筆記;或者是走極端,通過對高科技手段,如錄音筆、攝影機等將課堂教學內容錄制下來,美其名曰在課下學習,其實不然,初中生課業負擔較重,課余時間根本不夠重新學習,因此,那些錄制下來的'視頻或聲音也會被棄在一旁。
二、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改革
2.1注重教師的指導性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性地位是不容忽視和取代的,不能因為有了信息化教學的介入而忽視了教師在物理課堂中的關鍵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認真掌握信息化教學的技巧,注重對學生的監督和引導,并能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和提問對物理知識進行思考和總結。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盲目地只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展示,而應當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理解進行總結和概括,在使用多媒體時,不要有過多花哨和復雜的操作影響學生的感觸,使學生能夠在物理課堂上得到系統和全面的收獲。
2.2注重內容信息量的合理性
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時,應當注重信息量的適度問題,信息量太大,學生就成了信息化技術的“灌輸”對象,則學生就難以有多余的精力進行思考和總結,一堂課下來,學生不但沒能得到有效學習,反而會顯得極為疲憊,這便是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時,應當有取舍地對拓展信息進行刪選,達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效果,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發揮自主能力和思考能力。
2.3注重信息化教學和傳統教學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小心,不要單純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填鴨式的灌輸,也不能只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脫離教師僅僅依靠機器。教師在課堂上仍然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時需要始終反映出來,才能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信息技術教學對傳統教學的輔助工具的基礎上,過度追求信息技術“滿堂灌”是不可取的,只有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對初中物理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4
一、利用網絡,做好課前的預習
課前預習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而借助網絡進行課前預習的工作是非常關鍵,因為網絡上面的資源是豐富多彩的。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學習眼睛和眼鏡的區別時,教師根據授課的相關內容提出讓學生們預習的內容,如什么是遠視眼;什么是近視眼;你知道正常人眼的明視距離、近點和遠點嗎;你的明視距離、近點、遠點分別是多少呢。根據教師提供的網址,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來尋找答案。實踐后,發現效果非常明顯,學生能充分利用上計算機課的時間,學習的熱情非常高,在課堂上同學們也分小組進行了一些討論和交流,如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查找的相關資料等。這種課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預習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巧妙引入新課
現在初中生的注意力還處于不斷提升的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進而讓他們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上課的內容上。初中的物理課程每個章節前都有提綱,綜合了這一章節需要解決的難題,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平鋪直敘,不會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或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壓力和壓強》一節的教學中,壓強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對壓強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他們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學。如果在引入新課時,用多媒體展示在雪中艱難行走的步行者陷進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輕松前進的動畫,學生定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課的目的成功達到。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和改善學生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能以往所不能,模擬實驗,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一環。特別是課堂演示實驗,它是初中物理教學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對學生掌握和理解概念、總結規律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有些實驗,由于過程太快或太慢,可見度不大,學生難以觀察得出結論;有些實驗受條件限制,無法完成。信息技術在此領域正好可以彌補這些不足。例如,在學習《分子的熱運動》一節時,學生是看不到物質內部分子的運動的,因此難以理解,可用多媒體計算機模擬分子運動和碰撞的過程;在講述擴散現象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加上“特技”,把氣體分子的擴散、液體分子的擴散、固體分子的擴散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無需教師反復講解,學生很快就能從模擬實驗中直觀地知道其中的道理,化繁為簡。而且我們發現,對于實驗器材缺乏的農村學校,信息技術似乎更有用武之地。
四、展現宏觀或微觀的物理現象,世界在眼前
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主要以實驗和觀察為主,但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識都能夠通過觀察和實驗總結出來的,如涉及一些抽象的和宏觀的物理知識時,用實驗演示是不能解決的。初中生的學習知識和生活經驗是非常有限的,光靠教師的講述學生是很難明白的,教師的講述也帶有相關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學生們不能夠理解和明白,自然就不會相信教師,進行懷疑,感到困惑。這樣知識也無法掌握。如果能夠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展示這些抽象或宏觀的現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樣。例如,在《光的傳播》一節的教學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內容,如果直接說這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學生疑惑,不能接受。但若采用多媒體動畫模擬地球和月球的運動,學生能觀察出當月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它就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線,地球上出現了陰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擬了具體的形象,學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識就會牢記不忘了。這樣就符合學生思維的漸進性,學生學得輕松,印象深刻,能較好地構建物理知識。
五、課堂反饋,節時節能
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測試是非常必要的,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發揮這一功能,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來達到增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的目的。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不能盲目使用“題海戰術”,應該通過具體的聲音、文字、圖像、視頻來達到教學的目的,加強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性,展開教師與學生、正確與錯誤的對話和反應。例如,在學習《串聯和并聯》一節復習檢測中,可以將學生連接的易犯錯誤的電路圖挑選出來,利用多媒體將學生的電路的連接過程重新展現出來,并演示閉合開關后的電路狀態,讓學生判斷電路故障,并找到正確的連接方法,也以多媒體演示。非常的直觀,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六、課外輔導,方便快捷
長期以來,農村學校課后輔導都采用學生找教師問,或者教師找學生輔導,或者在自習課時教師進入教室進行輔導,而其他非在校時間如果學生有問題就很難找到輔導教師,而如果通過手機等通訊工作輔導也顯得不直觀、不方便。有了網絡后,學生在課后有了更多的選擇。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具有在線免費課程和免費服務的網站,讓學生進行在線學習。現在已經有很多學校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在網站上面學生和家長可以進行在線咨詢,教師在線輔導也成為了一種時尚。如果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交流,這樣一定可以提高課外輔導的效率和質量。
七、小結
總之,運用信息技術是優化物理課堂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也可以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時也是開展創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當然前提是我們恰當、合理地運用,否則會事與愿違。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總結的一些小經驗,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索,開拓創新,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創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境界。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5
一、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特點分析
1.生成性教學具有生動性特點。生成性教學是教師教學中由于某一特定環境或因素引起教師對教學知識的不同認知,從而得出一個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思路,該思路充分結合了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思想,找到教師與學生在物理教學課堂中的契合點,教師在講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應用這種充滿創意性質的教學思想,這樣一來就會讓嚴謹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起來,充分融入教師及學生的新想法,貼近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及探討物理知識。該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可以將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充分帶動起來,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濃厚興趣。
2.生成性教學具有真實性特點。生成性教學具有真實性特點,是因為生成性教學在物理教學實施中并不是教師事先備案的,沒有經過精心安排與設計,是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通過與學生共同探討與交流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其產生時較為自然真實。教師將這種全新的教學思路傳達給學生,更易讓學生接受,因為該思路是由教師與學生思想延伸的產物,與教師及學生的思想密切相關。
3.生成性教學具有隨機性特點。生成性教學內容并非一成不變,由于物理教學知識及情景的不同,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教學思路,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表現,比如語言表現、行為表現等都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思路,由于學生在物理教學課堂中表現的不可預見性,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變化,而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也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及思想。由此可見,生成性教學在物理教學中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它受教師及學生的相互影響。由于生成性教學具有很大的隨機性,以此要求必須教師具有較高的應變能力,以便快速理清生成性教學中的全新思路。
二、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生成性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本質區別,這是由其特點決定的。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因為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是促進物理教學課堂有效開展的重要舉措。以下是筆者針對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的深刻分析與探討。
1.生成性教學促使物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與高中物理教學相比,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得更為密切,物理教學內容中一些物理理論基本上都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踐發現。因此,可以說物理教學內容切合生活實際,而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生活。物理教學內容的這一特性與生成性教學特點存在一定的共通,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成性教學,能夠促使物理教學回歸生活實際。比如在“帕斯卡定律”知識講解中,可以結合學生熟悉氣球進行講解,在氣球中灌入水然后綁緊當用力壓一邊時另一半會鼓起。這很好地說明了帕斯卡定律,學生在分析這一現象時會聯系到“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等力學原理,結合實驗現象加以說明,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對舊知識起到鞏固作用,對學生的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生成性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啟發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索與想象,在與老師共同探討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探索能力,并且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學生可以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比如筷子在水中會出現彎折現象,這一現象就是物理教學中的折射現象。實際生活與物理知識的交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對物理教學課程的開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實現了信息的'有效整合,培養了教師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生成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具有較大的隨機性,在教師與學生的分析探討中隨時都有可能產生新的教學思路。面對生成性教學的這一多變性,需要物理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在展開新的教學思路之前,實現教學信息的有效整合,將教學課堂內外的信息知識快速整合在一起,創建一個充滿創新力且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生成性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實現信息的有效整合,同時還能夠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比如在生成性教學開展過程中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這一知識模塊的講解可以將其總結為“物漸近,像漸遠漸大,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以這種精短的語句將物理原理表達出來,能夠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加深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等相關知識的記憶,對學生的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幫助。
3.生成性教學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生成性教學中的教學思路是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產生的,相反的,生成性教學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兩者具有互為連帶的作用。學生是物理教學課堂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教學活動中。生成性教學模式就有這樣的作用,因為生成性教學下產生的教學思路是前所未有的,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感受。在生成性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互動,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提一些問題,比如“人們平常所穿的鞋,鞋底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蘊涵一定的物理原理,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識是摩擦力,利用該生活實例能夠讓學生了解到適度的摩擦力是有益的。在這里還可以提出“拔河比賽時為什么把地面的沙粒掃干凈”“為什么走山路時空手的人比挑擔子的人更容易滑倒”兩個問題它們所涉及滑動摩擦力小和摩擦力與壓力關系等。在物理教學中利用生成性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學課堂更加新穎,使教師的講課更加生動形象,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物理原理的探究興趣,是提高初中教師物理教學水平的重要舉措。
三、小結
總而言之,生成性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發揮著多重作用。要充分發揮生成性教學的作用,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與交流,學生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大膽質疑,說出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看法與見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及時改變與物理課堂不相符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時刻充滿興趣,從而提升教師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水平。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21
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論文11-02
初中物理生活特征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論文11-20
微課在初中物理實驗中的應用論文11-13
高中物理教學在美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1-10
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論文8篇11-03
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論文(8篇)11-03
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03-15
微課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