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氣象災害的新聞報道策略論文
1現場采集
文字記者和攝像記者應該有默契。首先兩人快速商量好需要什么樣的分鏡頭、可能要采訪什么人、記者的現場報道在何時做,以什么為背景?之后,兩人“兵分兩路”,攝像記者拍攝現場畫面(為了讓后期的剪輯具有更大的余地,最好拍攝豐富的景別和角度);而文字記者則要考慮新聞的文字邏輯,并在現場問清事件的來龍去脈(不清楚的詢問專家和相關負責人員)。注意在采訪時一定要多加觀察現場當事人中比較擅長表達、對事件感受較深的人進行采訪。為了消除對方的緊張感,最好之前與之隨意、輕松交談。雖然在災害現場,環境具有不確定性,不可能考慮太多,需要快速完成鏡頭拍攝,但有些“規則”是需要“恪守”的。如在拍攝中,要盡量多拍固定鏡頭,保證基本線條的“橫平豎直”;當拍攝搖鏡頭時,要盡量保持水平方向,避免出現跳躍式的突變;不同景別的鏡頭長度不相同,一般而言,全景、中近景、特寫鏡頭、畫面停留時間依次變短,而當畫面信息量大、畫面構成復雜時,畫面停留時間應長一些[3]。
2文稿中的“氣象要素”
首先,要客觀對待氣象因素在該事件中的比例問題,不要人為放大氣象因素;要分清各種氣象要素在期間的主次問題。這兩點既在考驗我們作為電視記者的“專業素養”,也在考驗我們作為氣象人的“專業”與否;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我們的氣象因素在該報道中的因素是微小的,但應該巧妙的使之為新聞穿針引線,或者成為背景。
3異地移動編輯
在各省級氣象影視部門,一般都配備了移動非線性編輯機。移動非線性編輯機的利用為實現異地、移動編輯提供了硬件保障。記者可以在第一時間里,完成視頻的粗剪與合成。移動非編注重的是編輯而不是特效,所以對顯卡要求不高,獨立顯卡比較耗電,如經常需要流動性使用,也可以考慮增加備用電池,當然一般情況都是接市電使用[4]。在時間緊迫、節目需要“趕制”的情況下,記者需要事先把節目文稿和視頻順序事先打出“腹稿”,在打開移動非編后,可以快速完成文稿的撰寫和視頻的剪輯,為新聞的傳送留下充足的電量(因為根據網速的不同,傳送速度不同)。本文來自于《華章》雜志。
4異地傳送環節
在網絡通暢的情況下,最好把鮮活的視頻、現場報道盡快通過FTP軟件、QQ等方式傳送;如果只有移動信號,可以用像素較高的手機,完成圖片和文字的拍攝和傳送任務;如果時間緊迫(如遇節目即將播出,需要馬上傳遞新聞時),甚至可以通過電話連線的方式傳遞新聞。電話連線作為傳送新聞的特殊方式,要盡量借鑒廣播語言的特點,對現場做客觀、詳細、生動的描述。
【氣象災害的新聞報道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農業氣象災害影響的評估及防御措施探究07-08
學術論文發表的策略09-28
論文寫作和發表的策略08-02
發表學術論文策略06-10
旅游營銷策略論文07-29
班級管理策略研究論文08-12
學校管理策略論文10-10
推銷策略與藝術論文10-03
氣象學論文參考文獻論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