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普通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4-08-12 11:02:15 研究生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普通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上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建設和人口數量的迅猛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藝術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為了培養出更多適應新時期多元化高素質的音樂人才,筆者通過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相關課程的設置以完善我國普通高校民族器樂教育,促進我國民族器樂演奏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普通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改革研究

          關鍵詞:普通高校 教學改革 人才培養 民族器樂

          上世紀90年代初教育部公布了關于高等教育藝術院校音樂學(非師范類)本科專業要“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具備一定音樂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能在高、中等專業或普通院校、社會文藝團體、藝術研究單位和文化機關、出版及廣播、影視部門從事教學、研究、編輯、評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基本目標,因此,我國各高校培養本科人才的模式都應建立在以上原則的基礎上,本文在已有的教學實踐基礎上,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期達到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目的。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建設在更肥沃的土壤中得到了滋養,人口數量迅猛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以上人才培養的目標已明顯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出現的一系列社會現象充分證明了這一問題。

          上世紀80年代,掀起了一股學習藝術的熱潮,招生市場異常火爆,全國各高校紛紛設立藝術類專業,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全國高校的藝術類專業比之前增加了一倍有余,這為國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學習條件,也增加了高校的經濟效益。然而,也帶來了當前大學生培養與就業,即“供與求”的矛盾。這一問題已成為當前各高校高度關注的重要研究課題,教學如何能夠與現實接軌,如何快速調整教學模式來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了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二、明晰音樂教育的目標

          在高校教學中,尤其是師范類的音樂教育中,不僅要及時更新人才培養目標,還需在人才培養方案、教育方針、教學管理、教學內容及相關課程的設置等諸多方面進行改革。而這些內容中對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的改革是藝術教育改革的基礎。關于高校藝術教育改革中民族器樂教學的改革,筆者就從事多年民族器樂教學的經驗及對全國部分高校藝術教育現狀和人才市場需求的調查,認為民族器樂的教學應首先明確教學的理念,即音樂教育的真正目標。

          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應以培養具有高素質、高能力,具備扎實基礎的綜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充分發揮民族器樂教學的學科特點,全面深入地分析高校民族器樂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打破以往民族器樂教學中“齊步走”的教學模式,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專業需求,應采取不同級別、層次、階段的教學與之相適應,因材施教,在保證學生專業基本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最大化地滿足學生更高程度的知識需求。這樣分級別、層次、階段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充分地提高高校器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體現“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和遵循音樂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

          三、課程設置的改革研究

          (1)增加文化課比例,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近幾年,我國的民族器樂演奏藝術得到了長足發展,音樂風格豐富多樣,得到了人們廣泛的喜愛。音樂風格的形成源于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環境、民俗等諸多因素。要想將一首民樂作品的風格掌握的非常地道是很困難的。隨著當今科學技術及文化的發展,具有地方流派風格特征的音樂逐漸由口傳心授、民間熏陶的傳播方式轉變為了專業訓練。無論演奏何種風格的音樂,都離不開一定的基本技巧,音樂表現中演奏技巧能給聽眾以最直觀、最直接的感受,因此以往高校民族器樂教學中較注重關于演奏技巧規范化的訓練,而對教學中學生掌握音樂作品風格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須予以更高的關注和進一步地加強。

          培養學生掌握風格能力的訓練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模仿大量作品的學習方式上,要更多地引導學生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內涵,廣泛地積累豐富的音樂素材,把握不同風格流派的音樂的共性和個性特征,將學生對音樂風格的模仿轉變為對音樂風格的自然表達,以提高學生的內在表達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因此在課程設置中技能課應增加文化課比例。

          (2)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變為藝術實踐課程

          藝術教育必須以培養人才為第一要務,“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是音樂教育的根本問題。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加強藝術實踐。如組建民樂隊日常排練和參加演出表演等,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

          目前高校音樂教師大多以培養繼承性人才為目標,教育模式單一,專業劃分越來越細,造成學生音樂基礎理論知識不夠寬,缺乏文化素質和較強的適應能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通才教育”在德、日、美等國家的盛行,與我國傳統的“專長教育”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才教育”才逐漸被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所重視。“通才教育”主張對人才進行綜合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包括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在內的各種能力。我國人才培養的目標從經歷重知識、重能力到重素質,充分體現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理念的創新變革過程。因此,建立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模式成為我國高校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我國普通高校民族器樂教育中,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模式應促進學生的實踐、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學生在音樂教學和實踐中積累、構建知識結構和能力,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培養音樂思維能力、自學能力、教學實踐技能、組織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再結合理論升華為自身素質,最終成為創新性人才。

          隨著國家對基礎性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國普通高校民族器樂教育必須革新并加以完善,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期多元化高素質的音樂人才,才能進一步促進我國民族器樂演奏藝術的發展,顯示出其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奇易,張文川.音樂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張淑珍.音樂新課程與素質教育[M].北京:中國紡織工業出版社,2002.

          [3]李民雄.民族器樂概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

        【普通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改革研究】相關文章:

        民族器樂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0-11

        傳統民族器樂的基本情況與發展路徑論文07-13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路徑研究10-06

        關于淺析民族器樂音樂評論與樂評中的音樂的論文10-29

        研究民族聲樂藝術的論文07-01

        浙江民間器樂曲音樂形態研究論文10-20

        談柴科夫斯基器樂作品創作的民族性與悲劇性10-03

        論柴科夫斯基器樂作品創作的民族性與悲劇性08-30

        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研究09-24

        民族藥雪里見的薄層鑒別研究10-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