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靶向藥物對肺癌腦轉移的治療效果
[摘要] 目的 對靶向藥物治療肺癌腦轉移的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整群選取該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6例肺癌腦轉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3例患者行培美曲塞聯合卡莫司汀治療,觀察組33例患者以吉非替尼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57.58%,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24.24%,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肺癌腦轉移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療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借鑒。
[關鍵詞] 培美曲塞;肺癌腦轉移;吉非替尼
肺癌為臨床常見性惡性腫瘤,約有25%的患者會出現腦轉移[1]。吉非替尼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劑,能夠有效阻斷腫瘤細胞信號傳遞,抑制癌細胞的轉移與增殖。該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對肺癌腦轉移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療,取得理想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66例肺癌腦轉移患者,所有患者均經MRI或CT檢查存在明確腦轉移病灶,顱內及顱外存在1個及以上可測量病灶;經血常規與相關檢查存在未合并嚴重器官功能衰竭。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3例患者,其中男19例,14例;年齡為37~74歲,平均(52.8±4.4)歲;其中腺癌29例,其他類型4例;單發癌12例,多發癌21例。觀察組33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為40~73歲,平均年齡為(53.2±4.9)歲;其中腺癌31例,其他類型2例;單發癌14例,多發癌1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33例患者以吉非替尼(批號:H20090759)治療,空腹口服,用藥劑量為每天250 mg。對照組33例患者以培美曲塞(批號:H20110035)聯合卡莫司汀(批號:H22023473)治療,培美曲塞靜脈注射,劑量為500 mg/m2?就,靜脈注射,劑量為200 mg/m2,用1次,每6~8周重復。所有患者持續用藥到患者出現無法耐受的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為止。
1.3 療效評價
以參考文獻將治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及進展,治療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小組人數[2]。以WHO的抗癌藥物不良反應標準對不良反應進行評價[3]。
1.4 統計方法
將所得結果錄入SPSS 22.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對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以[n(%)]形式表示,對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x±s)的形式表示,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 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57.58%,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24.24%,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不具備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三、討論
臨床上目前治療肺癌腦轉移一般采用腦部放化療、手術切除等,效果均不太理想[3]。近年來,隨著癌細胞轉移基因、相關細胞受體等研究的不斷發展,靶向藥物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療效也越來越得到臨床肯定[4]。
吉非替尼為高特異性腫瘤的靶向治療藥物,也是高選擇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劑[5]。表皮因子對于細胞生理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其中FGCR是癌基因表達產物,吉非替尼可通過抑制癌細胞內的酪氨酸激酶自磷酸化阻斷下游信號傳遞,從而對癌細胞的生長及轉移進行抑制[6]。培美曲塞為葉酸拮抗劑,可有效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及嘧啶、嘌呤的分泌。研究指出,單純采用培美曲塞治療肺癌腦轉移的效果同第3代化療藥物相似,在臨床上得到相應重視[7]。
該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57.58%,符合相關文獻報道[8],且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4.24%,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對肺癌腦轉移采用吉非替尼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除此之外,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以吉非替尼治療肺癌腦轉移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傊,對肺癌腦轉移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療具有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洪玉. 靶向藥物對肺癌腦轉移的治療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7):46-47.
[2] 張向東,郭德鴻,雷震,等.易瑞沙同步腦放療治療肺癌腦轉移3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11(19):16-17.
[3] Richar A.P, Rozemarijin V, Firdaus A, et al. Pulmonary function and CT biomarkers as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male lung cancer screening participants: the NELSON study[J]. Euopean Radiology, 2015,25(1):65-71.
[4] Koichi F, Tetsuo T, Noriyasu U, et al.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imer level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Surgery Today, 2015,45(1):63-67.
[5] 秦虹,張科乾,李文花,等.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全腦放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系統評價[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22(4):300-304.
[6] 曲怡梅,廖國清,劉鵬輝,等.吉非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臨床研究[J].現代腫瘤醫學,2012,20(4):735-738.
[7] 劉蓮花,楊曉峰,賀方學,等.肺癌腦轉移瘤放療方案比較臨床療效及預后分析[J].中華腫瘤預防雜志,2014,21(2):143-146.
[8] 項蓮蓮,王中奇.肺癌腦轉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3):809-811.
【靶向藥物對肺癌腦轉移的治療效果】相關文章:
肺癌新的分子靶向藥物研究進展03-08
心理護理干預協同藥物治療冠心病的效果12-03
癲癇的常用藥物治療03-21
妊娠期哮喘的藥物治療03-15
支氣管哮喘藥物治療近況11-30
消化道潰瘍的臨床藥物治療分析03-18
11例藥物治療異位妊娠護理體會12-06
不動產物權轉移登記的法律效果12-05
探索骨關節結核的藥物治療及其進展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