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大學英語課堂上的可理解性輸入的應用
【摘要】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英語各項技能相對較差,大學英語課堂很難使大學生英語水平發生質的飛躍。本文以Krashen提出的輸入理論為基礎,以輸入理論的重要分支——可理解性輸入為討論的核心,結合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提出了旨在提高大學生英語聽力、表達力、同類歸納、辨析、交際等綜合技能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可理解性輸入目前,我國各個大學對于學生英語水平日益重視,對學生英語素質的考評也更加嚴格,大學生紛紛忙于應對。比如在英語四六級考試之前突擊單詞,以此來增加詞匯量;或者臨陣背誦作文,考場上生搬硬套等。這些現象造成了大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的狀況,“中式英語”泛濫,“聾啞英語”當道。雖然學生在突擊式背誦單詞之后暫時增加了詞匯量,應付了考試,然而由于違反科學記憶的原則,短時間內便會忘在腦后。有的學生詞匯量達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在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時一頭霧水,聽不懂對方表達的意思,又或者能夠理解對方,但存在嚴重的回答障礙,句子已經呼之欲出,然而語言組織很失敗,語序顛倒語法錯誤,嚴重缺乏語感,甚至用漢語的表達次序和語法來表現英語。我們的大學生從小學開始接觸英語,到大學至少已有五年的學習經驗,結果卻是絕大部分不及格。大學英語課堂應當是升華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殿堂,如今為什么起不到相應的作用?下面以Krashen的輸入理論為基石來討論它應用于大學英語課堂的一些啟示。
一
、可理解性輸入簡介著名的輸入理論是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的,最早見于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語言習得的原理與實踐》。
Kra~shen在該書中提出了習得——學得、監控、輸入、自然順序、情感過濾等五個假說,其中輸入假設是理論的關鍵和核心,它剖析了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理解吸收各種語言材料的過程,其他的假設也或多或少與輸入假設有著內在的關聯。他認為,語言的習得要想發生,僅僅和一些輸入的語言材料打交道是不夠的,學習者更多的需要可理解性輸入,當學習者本身的有關學習的機制沒有被調用起來的時候,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可以首先依靠可理解性輸入。即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所接受的輸入應該比他當前的語言水平略高,即應輸入按照自然學習順序的下個階段的知識,并且關鍵是學習者能夠拋開一些表面的信息去理解更深層次的意義。Krashen將學習者當前的語言水平定義為i,那么應當接受的就是i+l階段的輸入。可理解性輸入理論很好的回答了應該怎樣習得一種語言,尤其是非母語。當然,我們可以看一一出,Krashen的理論過多的強調輸入的作用,學習者本身的能動性則遭到了忽略。因此我們應該批判的接受Krashen的可理解性輸入理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可理解性輸入理論的正確部分完美的結合到大學英語課堂上去。
拿如何有效提高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口語能力)舉例,輸入的材料怎樣才能變成所說的可理解性輸入,學者認為,第一種方法是使用的是學習者之前知道或者熟悉的詞匯和結構,但是由于沒有提供下一階段的新材料,這種輸入并不能使學習者有所進展。第二種方法是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學習者用現有的語言水平去表達他沒接觸過的材料,不管是通過語言情景還是非語言的情景。第三種方法是在與非母語的人交流過程中動態的調整輸入內容,就是根據交流情況隨機應變?偨Y來說,第二、三兩種方法既滿足能夠給學習者提供新語言材料的條件,也保障了交際的持續發生,因此可理解性輸入主要來源于此。
二、可理解-眭輸入在大學英語課堂的應用1、在課堂上創造相近的語言環境我們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夠很流利的運用漢語,是因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長期在母語的環境中熏陶,即使還未入學的兒童都能夠很順利的與人交流,在入學后經過不斷的系統的學習,最終對漢語運用自如。這也同樣適用于對英語的學習。很多大學生到了大學課堂上仍然保持著自己對單詞“注釋”的習慣,將英語單詞的讀音注釋成有相似讀音的漢語,導致不看漢語注釋便看不懂音標,不知道如何發音等等,這極不利于英語學習的進步。因此,聯系Krashen的可理解性輸入來說,創造類似英語母語的課堂環境有助于增加學生的可理解性輸入,正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在經過耳濡目染之后聽說能力得到迅猛提升。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多說英語,盡量整個上課時間都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用英語與學生互動交流,用英語闡述新單詞的含義等等。
教師使用與提問等的英語難度應當符合可理解性輸入i+1的理論。
除此之外,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應盡量使用英語對話,不論是在英語課堂上或是在13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課下英語作業,筆者的大學英語教師為學生布置的作業是用英語交筆友,筆友都是本班的同學,彼此用筆名,學生不知道自己的筆友是誰,兩人可以在英語書信中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最后效果十分顯著,本班學生在聽說讀寫四項考核中全部及格?梢韵胂螅瑒撛煲粋如此自然的英語學習環境,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大學生的可理解性輸入。不僅如此,大學里的許多社團也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有英語沙龍、英語角、英語晨讀等等,給學生創造了有效的母語氛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如今基本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留學生學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與以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交友,相信他們也樂于彼此促進共同進步,如此,在互動交流中有效的對可理解性輸入進行吸收消化。
2、恰當的組織英語學習材料
根據可理解性輸入原則,學習者所能接受的材料輸入應當比其現有的水平略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單詞句子或者語法等應盡量接近學生的當前水平,也可以有選擇的使用一些新單詞或語法結構,這時教師應注意學生的反饋,觀察學生是否能夠以當前方式接受新東西,如果學生抗拒、不適應等的反應較強烈,教師重新調整材料難度,最終循序漸進的促進學生對新輸入的接受。
在給學生挑選學習材料的時候,教師應反復權衡各個資料的真實難度,選擇難度符合Krashen可理解性輸入理論的材料。這點很重要,拿聽力方面的材料來說,如果材料包含太多學生沒有接觸過的詞匯或語法,很容易造成學生理解上的障礙,因此原則上選擇的難度應與學生現有水平相適應。此外,教師選擇語言材料的時候不要隨大眾,就是說跟盲目的跟別的教師選擇一樣的材料,盡管這些資料口碑很好,作者是權威人士,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正如孔子說的“因材施教”,和可理解性輸入理論同出一轍。
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按照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規定,生詞量應控制在單詞總數的百分之三上下,因為生詞太多就不符合i+l的原則,這些材料就不能稱之為可理解性輸入。因此,在選擇英語材料的時候,教師首先應對現有教材難度熟記于心,才能將輸人材料與之細致比較。
3、增加學生在聽和讀方面的語言輸入我們知道,聽和讀堪稱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正如我們前面所舉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閱讀方面有“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等。之前提到過的聾啞英語正是聽讀方面輸入不夠好的體現。盡管現在大部分大學生有著比較多的詞匯量,但是在表達和交流的過程中,本身已有的語言材料不能被組織成文,這是因為學生聽和讀方面的輸入少之又少,語感嚴重缺失。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聽英語新聞、多讀英語雜志和小說,培養學生的語感。如今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的教學方式,已經在我國各大學課堂得到了普及。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供更多視聽方面的輸入,畢竟英語課堂上的時間很有限,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課余時間去多功能語音室學習,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英語雜志小說或者電影,以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材料的接受和理解。大量的閱讀不僅包括新單詞新語法,而且還在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方式。有研究證明,閱讀使學習者接受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在英語的學習中,大量的閱讀積累的單詞、句式、語法以及文化背景等知識越來越多,學生不僅在與人交際中反應加快,而且在寫作中也文思泉涌。
另外,還可以組織課前的英語演講,題目和材料讓學生自己選擇,期末組織總評比。這也是經過實踐證明的很可行的方法,也無疑是增大學生閱讀量的好方法,而且,當學生所學的東西可以運用到自己的想法中時,學生下意識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導師。
4、注重背誦的作用
哲人說,記憶是語言學習中不可或缺的條件。理解起來很簡單,如果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不強化記憶,那么他所有已經接受的輸入都是暫時的、不可靠的。記的東西越多,運用的時候越自如,思維才不會枯竭。通過背誦可以有效的強化記憶,背誦是學習語言時最基本的方法。比如,我們現在所積累的英語單詞和語法一般都是初、高中時所學得的,因為初、高中時我們背誦了大量的單詞和語法,不斷的強化對這些材料的記憶;我們現在所運用的古詩詞,一般也都是初、高中積累起來的,持續的背誦很大程度鞏固了這些知識。另外,背誦可以很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可以說是學生在英語學習到了一定程度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特質,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將語感培養好會省去很多彎路。這就是語感的強大功能,正如“無心插柳柳成蔭”。背誦所能培養出來的語感有助于“英語思維習慣”的養成,當英語的思維習慣養成了,英語就離母語不遠了。
5、在英語詞匯中輸入大量語句塊這里所說的語句塊通俗來講就是詞匯化的句段。經過證明,在詞匯的記憶中,教師事先準備好的語言輸入比學生與人交流中動態調整的輸入更加有效,因為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不多,因此事先準備的包含新詞匯的語言輸入十分高效。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能夠回避學生本身固有的“中式思維”,對應我們前面提到的“中式英語”。筆者大學時的英語教師就很好的利用了這種方式,將一個詞匯或者短語用幾十種的語句塊表達出來,極大加深了學生對詞匯的認識。在之后的交流中,更是很好的摒棄了對號入座的定向思維,結合背誦,結合語感,使學生對語句塊的使用更加熟練,從而在交際中英語脫口而出。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第二語言的習得是一個長期而又系統的過程,需要可理解性輸入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緊密結合。根據我國大學教學的現狀,教師應當重視可理解性輸入理論,并且將可理解性輸入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來,用可理解性輸入指導語言材料的輸入,豐富和靈活課堂教學方式,創新和多樣化課堂教學理論,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在可理解性輸入理論的指導下不斷與時俱進。學生應當主動加大英語材料的輸入,提高甄別材料的能力,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堅持不懈,最終達到用流利自如的英語表達思想的高水。
【參考文獻】
周軍平,教師話語與第二語言習得U1.外語教學.2006
張興,談輸入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與職業.2007
沈育英,外遇課堂礁石話語研究現狀與展望USChinaForeignLanguage.2003
【論大學英語課堂上的可理解性輸入的應用】相關文章:
論英語課堂上的肢體教學法03-18
論中藥安全性及合理應用03-01
上市公司年報的可理解性研究03-21
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語言輸入的有效性03-19
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語言輸入的有效性03-19
論情感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03-19
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3-21
論小學英語課上學生活動的有效性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