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論《美麗心靈》中三個交互式場景

        時間:2024-08-22 17:02:10 藝術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美麗心靈》中三個交互式場景

          摘要:《美麗心靈》是一部以數學家納什為原型的傳記影片,影片記錄了納什由天才到瘋狂,又最終從瘋狂走向成功的艱辛歷程。影片在開始和結束分別圍繞上課、鋼筆、下棋出現了三組交互式場景,這三組場景相互對照,構成對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納什心靈的成長,納什在艱難的人生之旅中學會了愛、學會了尊重、學會了接納、學會了平衡,最終在眾人的關愛和自我強大的意志力中克服了瘋狂,走向了諾貝爾的領獎臺。

          關鍵詞:《美麗心靈》;納什;場景;交互

          天才與瘋狂僅一步之遙,從瘋狂做回常人卻需要付出艱辛的代價和努力!睹利愋撵`》這部以數學家納什為原型的傳記片記錄了納什從天才走向瘋狂,又從瘋狂回歸平靜的艱難歷程。在這部影片中出現了三個交互式細節,這三個交互式場景相互生成,相互影響,透過三個交互式細節我們可以看到納什心靈的變化。

          一、上課

          影片的開始是1947年9月的普林斯頓大學,坐在課堂中的納什眼神中充滿了自負、焦灼,又帶有一絲瘋狂的沉默。這時的他一心希望自己能夠想出一種原創理論,一鳴驚人。課堂上見不到他的身影,他認為上課會使腦筋變得遲鈍,會破壞創造的潛能。這時的他傲視世界,他對蘇的領帶品頭論足,對漢森的成果妄加評論。但同時他又處于極度焦灼之中,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已經有自己的成果,而納什此時卻毫無所獲。他一面自負于自己的天才,但另一面自己的天才短時間內又無法得到確證,此時的納什焦灼、壓抑得幾近瘋狂。納什說自己有兩個腦袋半顆心,他不善與人交往,沒有傾訴對象,因此幻想中的好友查爾斯就此產生了。這是納什平復內心的唯一方式,他需要別人欣賞他,肯定他。在一種幻象的平衡中加之機緣巧合他終于做出了自己的原創理論,他也憑借博弈論留在了惠勒研究室。但納什有一顆永不滿足的心,他希望自己不斷有驚人的成績來確證自己的才能,滿足自己的自負。因此當他的照片登上雜志時,他不屑于與“文人”為伍,他認為《時代周刊》上應該只是他自己。所以此時第二個幻象帕徹出現了,他需要自己再去干一番驚人的偉業來滿足自我的榮耀感。在幻象中不斷得到滿足的納什,對現實則進一步表現出厭棄和不屑。當他被要求去給學生上課時,他表現出極度的不耐煩。當他走進課堂,他并不試圖與學生交流,在天氣非常炎熱的情況下,為了隔斷窗外的噪聲,他關上了所有的窗戶,他稱學生們為“未來饑渴稚嫩的腦袋”,語氣中含有輕蔑和不屑。他直接將書扔進垃圾桶表示了對書本的傲視,他認為上課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這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對現實充滿了鄙夷和厭棄的納什。

          影片在緩緩地敘述,納什最終在自我的強大壓力下走向了瘋狂,經過了電療、藥物治療,他卻依舊無法擺脫幻象。在艾麗西婭的鼓勵下,他終于又回到了普林斯頓校園。物是人非,這時的納什眼神中已經沒有了驕傲,反而多了一些自卑和躲閃。慶幸的是曾經納什引以為對手的漢森在其最困難的時候選擇了接納他。在普林斯頓大學中納什重新找回了平靜。他第一次走進課堂,去旁聽數學課,他又一次提到“饑渴稚嫩的腦袋”,只是此時同樣的話語中卻不再有輕蔑和鄙夷,而是對青春和理想的尊重。他每天帶著自己的三明治,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圖書館中,無欲無求,只是專心解決著一個個數學問題。沒有了過去的焦灼、壓力和強烈的功名心,一個個數學難題在納什手中迎刃而解,他吸引了很多數學愛好者集聚在圖書館聽他講課。納什沒有了過去上課時的厭煩和不可一世。他會幽默地舉例,引得學生們陣陣發笑。他會關心學生是否吃過午飯。這時的納什是平和的,他所想的是真正的數學而非榮譽和功利。他找到漢森希望自己能重回課堂,希望自己能有貢獻的機會。而漢森也以極大的勇氣和信任接納了納什。納什終于在數學研究、數學教學中獲得了身心的平衡。納什并未比原來變得聰明,甚至服藥抑制了納什的天才頭腦,但是納什的心靈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說兩個腦袋半顆心讓納什走向了瘋狂,那么一個腦袋一顆心可能對于納什是更適合的,他在艾麗西婭的愛中,在漢森等朋友的關心中,在普林斯頓容納異類和天才的環境中,更是在自我的強大意志力中,最終戰勝了瘋狂回歸了正常,其中的艱難和辛酸實在非常人所能想象。

          從對課堂的蔑視到主動走進課堂,從不愿為學生上課到希望能有為普林斯頓做貢獻的機會,兩個交互式的場景向我們展示的是納什心靈的成長,納什在人生的艱難旅程中學會了愛、學會了尊重、學會了接納、學會了平衡,心的平衡要比兩個腦袋的天才更重要。

          二、鋼筆

          在影片中兩次出現了在茶餐廳敬獻鋼筆的細節。第一次是納什臨近畢業時,但他依舊沒有做出任何成果。納什幾乎要被瘋狂和焦灼壓垮。這時的納什根本無法聽進海林吉的勸告。納什對原創理論有一種天然的迷戀,娜薩在《美麗心靈:納什傳》指出:“沒有人比納什更對原創力著迷、更蔑視權威,也沒有人認真妒忌他的罕見的獨立性。”[1]8-9因此他只是反復告訴海林吉自己一定可以做出原創理論,并希望海林吉幫他約見愛因斯坦。這時茶餐廳中很多人將自己的鋼筆獻給一位老教授,海林吉問納什:“那支鋼筆代表著什么?”納什說他看到的是表揚。海林吉再次問他:“有沒有看到貫徹?”而納什認為兩者并無分別。此時的納什之所以要做出原創理論,更多的不是為了數學本身,而是自我的證實,自我的榮耀。在海林吉講到數學的重要性時,納什始終低著頭,當海林吉問到誰會成為第二個愛因斯坦時,納什卻抬起頭來,眼中滿含著渴望。成功是納什最大的目標,同時也成為他最大的障礙,對成功強烈的渴望使他過于浮躁而焦灼,甚至是心理失衡,使其更加求之而不得。此種心態的納什在鋼筆中只能看到表揚,看到羨慕和夸贊。而看不到背后對老教授終身成績的肯定,對老教授一以貫之的精神的肯定。成功的欲念阻礙了一切深沉的思考,此時的納什只是沉醉在自我狹小的精神世界中,來不及也不想去思索鋼筆背后的意義。

          第二個交互式的場景出現在影片結尾,這時的納什已經對成功、名利不再有那么多的期待,他只想在普林斯頓安靜地生活。但人生有時頗為戲劇化。當你強烈渴望成功時,成功反而愈加遠離你。當你不再如此功利時,成功則會與你不期而遇。成功正是如此落在已近暮年的納什身上。納什此時仍會看到幻象中的人物,查爾斯仍會鼓勵納什的野心,帕徹仍會刺激納什的榮耀心,而小女孩瑪西仍會觸動納什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但他已經可以用強大的意志力去忽略他們,已經可以坦然接受自己曾經瘋狂的事實。當托馬斯·金告知他有意要授予他諾貝爾獎時,納什非常坦然地告訴托馬斯·金自己是個瘋子,現在仍有幻象,但是他也談到自己在不斷嘗試新藥,努力克服,對其精神疾患毫無諱言。他的坦然證實了其頭腦和心靈已達到一種完全的平衡。因此面對諾貝爾獎如此巨大的榮譽,納什也是非常平靜地接受這項榮譽,沒有過去的欣喜若狂,也沒有過去的不可一世,有的只是坦然和平靜。當朋友們將自己的鋼筆敬獻給納什時,我們可以感到納什微微的顫抖和感動。此時納什在鋼筆中看到的不再是淺薄的表揚,同時還有肯定和貫徹。從他22歲憑借自己27頁的博士論文揚名于世到66歲幾經風霜最終獲得諾貝爾獎,其間的辛酸可能只有納什自己能夠體會。當發現自己所引以為榮的一切都是虛假時,當因藥物而對數學問題無可奈何時,當無法控制瘋狂差點傷害到艾麗西婭和孩子時,當被迫壓制自己的面子求助于漢森時,當在普林斯頓被人模仿和嘲笑時,納什體會到了貫徹的重要性。人生一世,更多的不是一飛沖天、一鳴驚人,而是在繁瑣平淡的現實中一點點地努力,直到人生的終點。

          時隔40年的兩個相似的交互式場景,再次向我們傳達出了納什心靈的成長。從幾近瘋狂、不顧一切地渴望成功,到對成功名利的淡然如水,其間納什所獲得的又豈是一個諾貝爾獎所能涵蓋的?

          三、下棋

          與漢森下棋的場景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也分別出現過一次。在普林斯頓大學納什和漢森是競爭對手。兩個人都想進惠勒研究室。在影片開始海林吉講到誰會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時,漢森悄悄看了納什一眼,這一眼中既有對納什才氣的畏懼,同時也暗含了一種不服氣。兩人第一次對話,漢森故意將納什當成服務生來羞辱他,而納什也以漢森的研究成果毫無創新而回擊他。兩人此時都是青春年少,傲氣十足,兩個才氣橫溢的人在一起,兩者難免互有敵意。但兩人又有很大的不同。數學家哈莫斯說:“天才有兩種類型,一種就像我們大家一樣,只不過更加卓越,而另一種就明顯具有非同尋常的智慧的靈光。”[1]8如果說漢森屬于前者,那么納什則屬于后者,他卓然不群,一心要做出自己的原創理論,他不與俗世相容,一心想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當別人在以下圍棋娛樂時,納什卻在觀察一群鴿子,并試圖找出它們的規律,遭到了眾人的嘲笑。這時漢森問:“怕了嗎?”納什回答道:“我被你嚇呆了。驚呆了,窘呆了,而且是目瞪口呆。咱們就一戰定英雄。”兩人表面看來是在下棋,事實上是兩人才華和能力的對決。下棋過程中,漢森不斷以他人的成就刺激此時一無所獲的納什。納什可以評價別人的成就沒有創新,可是此時他所面臨的是毫無成就的困境。因此當他輸了棋以后,他幾近崩潰,他說:“你不應該贏。是我先走的,每一步都很完美。”他掀翻了棋盤,一面認為圍棋這種游戲有缺陷,一面倉皇而逃。此時的納什特別在意自己的失敗,表面看來納什的爆發是因為輸棋,其深層原因則是自己的原創理論受阻。納什這時已陷入一個怪圈,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找出原創理論,而自己目前又根本想不出原創理論。納什便在這種自設的壓力和焦慮中產生了幻象,查爾斯的放縱不羈與納什對自我的嚴苛要求正好截然相反,這達成了對納什即將崩潰的心靈的療救。“脫離社會群體的人就如同離群的孤雁一樣,情感上勢必有難以彌補的空缺。”[2]而查爾斯的出現也緣于納什在現實中朋友的匱乏。納什與其心中幻象交流毫無障礙,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存在交流障礙,因為現實中的人在納什看來要么與自己毫無關聯,要么是其假想的敵人。

          同樣的場景發生在影片的結尾。雖然納什和漢森算不上好朋友,但他們之間的輕微敵意也只是源于年少的傲氣。畢業酒會上的干杯,兩人之間已達成了互相的諒解。而在納什決定再次回到普林斯頓時,漢森冒了極大的危險接納了他。要知道,在常人眼里,納什畢竟是個瘋子,也許只有普林斯頓的環境、漢森的胸懷,才使得納什得到了真正的歸宿。在普林斯頓納什可以自由出入圖書館,到教室聽課,最終又是在漢森的幫助下再次走上講臺,雖然納什仍有幻象,但是他已經與常人無異。漢森的幫助可謂是功不可沒,雖然影片中納什沒有用語言表達對漢森的謝意,但是從他揮傘的動作中,從他的眼神中都能讀到感激和謝意。漢森問:“怕了嗎?”納什回答道:“我被你嚇呆了。驚呆了,窘呆了,而且是目瞪口呆。”與40年前同樣的場景,但其中的意味卻大不相同。40年前彼此充滿了敵意,漢森想通過下棋來激怒納什,其中既有對納什輕微的嫉妒又有些許鄙夷,納什則強烈渴望通過贏棋來證明自我的價值。而40年后,漢森是對老朋友戰勝疾病的欣慰,而納什在這盤棋中可能還蘊有對漢森的感激。40年前,兩人劍拔弩張,一決勝負。40年后兩人則是在輕松玩笑中完成了對弈,勝敗都會淡然處之。

          相同的場景,相同的語言,但一個是敵意,一個是默契。而在這其中也正是納什心靈的回歸,納什之所以可以逐漸放棄心中的幻象,正是因為在現實中他有了愛他的妻子,理解他的朋友,尊敬他的學生,現實中的愛逐漸取代了幻象中的愛。他已經不再需要查爾斯對他的肯定,他不斷做出的成就,他的學生,他的家人,他的朋友都給了他最好的肯定。他也不再需要帕徹賜予他的榮譽,對于歷經了瘋癲和死亡的人來說,榮譽或許真的顯得微不足道。他也不再需要瑪西這樣一個惹人憐愛的小女孩,因為艾麗西婭用她的愛打開了納什內心封閉最深的地方。影片結束時站在諾貝爾獎領獎臺上的納什是如此平靜和從容,我們從他身上讀到的是愛和感激。

          參考文獻:

          [1] [美]娜薩.序言·美麗心靈:納什傳[M].王爾山,譯.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2014.

          [2] 楊陽.解讀電影《美麗心靈》中的人性之美[J].電影文學,2013(16).

        【論《美麗心靈》中三個交互式場景】相關文章:

        論動畫場景設計中的色彩應用12-03

        基于VRML的交互式農田三維虛擬場景的設計與實現03-17

        論立體交互式會計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用03-09

        寬容-美麗的心靈之花03-18

        論古箏演奏的三個要素03-18

        論實施審計項目的四個階段03-20

        論二胡演奏的“兩個世界”03-29

        虛擬建筑空間交互式研究論文11-30

        asp技術在交互式網頁設計中的運用03-27

        論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03-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