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財經類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建設論文
一、歷史的名義: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教育的必然性
進入21世紀,縱觀新時期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我們期待著由傳統的“硬性”灌輸教育向“軟性”的挖掘教育潛能的視角進行轉變。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已經不再是單一專業的發展模式,而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在其范圍之內必然呈現出多種學科交叉所形成的個性特質。這種思想又使藝術設計不再是原生美術概念下的工藝美術,而是一次突破性的回歸,標志著藝術設計的獨立價值從一個邊緣學科到中心綜合的文化形態的建立。
(一)環境藝術設計整體教學概況
最初,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院校一般都具有自身專業依托,比如在建筑學專業或風景園林專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或是在藝術院校內以藝術類專業為背景,將環境藝術設計作為實用藝術的一個支脈進行擴展。隨著該專業的進一步發展,一些綜合型大學在沒有明顯專業條件的情況下也開辦了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院校間相互借鑒效仿,形成了幾乎一樣的課程設置。目前,在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中所采用的教學體系之根源要追溯到1919年在德國魏瑪創立的包豪斯國立建筑學院。包豪斯在設計思維上用科學的、理性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浪漫主義和自我表現;社會需求是明確的教學導向,也決定了教學模式的基本格局,即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在作坊式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對形式美感的探索與追求,更教會其掌握具體工藝的方法與技巧。毫無疑問,這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市場相聯系的教學體系對今天的現代設計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且不論當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與包豪斯設計思維之間遙遠的距離會不會導致院校教學細節上的不適,單就對包豪斯教學思維的借鑒而言,多數院校目前也是“縮水”的,特別是在實踐環節上有所缺失。由此可見,對于一些開設在沒有專業背景支撐的綜合性大學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如果走不出一條擁有自身學科優勢的特色化之路,該專業的開設最終只能淪為學校的一項“漁利之舉”。
(二)非專業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普遍狀態
近期,某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107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四學生,展開了一項關于專業學習狀況的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當初選擇本專業的動機,有41.7%的學生是因為“便于升學”,33.3%的學生是出于“喜歡”。而在喜歡的學生中,78.2%的學生表示選擇本專業前,對該專業只是“大概了解一點”,僅有21.8%的學生在此之前對專業“比較了解”。那么,為何要選擇在財經類院校中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呢?68.8%的學生選擇了“受考分影響,有學上就行”,而選擇“認可學校排名”的學生為21.9%,僅有3名學生選擇了“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感興趣”。四年學習即將結束,認為本校與其他開設本專業的高校比,在專業教學水平上處中上水平的有13.5%,認為處中間水平的有41.7%,認為處中下水平的有33.3%,其余學生則認為水平較低。但是,有67.7%的學生認為自己學到了在其他院校中不能涉及的“財務和管理方面的知識”。關于畢業以后的去向問題,30.2%的學生表示要“繼續本專業”,表示“不一定,有工作就行”的學生占43.8%,而明確表示會改行的有26%,大部分學生在回顧整個專業學習過程時都提到“實踐經驗不足”。另一方面,從畢業生在專業崗位上的適應度來看,大部分學生不能立刻滿足公司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一般都要經過1至2年的學習適應期才能真正擔任一定的具體事務。這也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難以為繼,最終在行業選擇上再度進行調整,使得該專業的改行率進一步升高。對于普通綜合性大學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如果缺乏自身在專業上的獨特性,那么在和具有專業背景院校的學生競爭時,幾乎沒有優勢可言。當下正處在新媒體教育變革的敘述歲月中,學校應通過個性教育重新營造出一個有文化價值并蘊含人文生命體驗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三)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基本市場反饋
自1987年實施的新《普通學校社會科學本科目錄》中工藝美術領域下增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來,環境藝術設計在我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受到整個社會經濟和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的帶動,環境藝術設計市場一直處于人才相對匱乏的狀態,這也是各高校紛紛設立該專業的又一社會契機。但隨著近30年的專業發展,這種市場的單向偏頗已漸漸趨于平衡。市場需要的不再是僅僅是對形式美有一些理解和創意的人才,而是逐漸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行業的迅速發展也大大促進了行業內部的分工細化。一些從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公司內部部門不斷分化,對人才的需求層面也越來越多元化。設計公司需要的并不僅僅是設計師,同時也需要對設計內涵有充分了解的業務員、預算人員、施工人員、財務人員、管理人員等。鑒于對這種市場需求的反饋,一些普通的綜合性大學可以利用自身在其他方面的專業優勢,與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創造出具有自身特點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體系,揚長避短,以環境藝術專業的基礎培養為主,廣泛拓展學生在相關領域的適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化教學之路。
二、現實的探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色化思考
目前,無論是在藝術類、建筑類院校,還是在綜合性院校里,課程設置和教育模式都大致相同,基本是復制或延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該教學體系為包豪斯模式的一種本土化形式)。盡管根據院校自身狀況和專業特點有一定調整,但并未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以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為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課程基本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公共基礎課,有美術基礎課(素描、色彩、水彩),設計理論課(設計概論、藝術設計史、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美學),形態基礎課(裝飾基礎、形態設計基礎、影視語言基礎),另加部分技術性課程(攝影、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三維設計),特點就是在這部分加入了管理學原理這種具有學校背景特征的課程。第二部分為專業基礎課,主要有設計表達、設計制圖、人體工程學等課程。這些課程可對學生進行設計語言、思維方式和表現技巧方面的訓練,是進入專業設計之前的技術準備課程。第三部分為專業主干課,以建筑設計初步、家具設計、室內設計、環境景觀設計等課程為主,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內容不同、規模不同的項目設計過程和設計方法。第四部分為畢業設計創作和畢業論文寫作。各校在排課的內容和順序上略有差異,但大致框架不變。現階段,開展專業個性化教育對于滿足社會和學生素質提升有重要意義與價值。個性化教育是融合了物質環境、精神環境、管理制度、人際關系、教育活動、教育教學模式在內的綜合性發展共同體。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目前所呈現出的問題,各院校相關專業人士也都有自身的思考與提議,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人文與科學思想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創意與表現能力
基于我國現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藝術類招生的種種詬病,綜合素質弱、理性思維差、知識面狹窄、重形象思維、輕邏輯科學幾乎是該專業生源的普遍特征。因此,對學生創新思維及獨立化個性的培養,首先應是對其人文與科學思想的引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使其建立自身價值觀,能夠扎根民族文化,面向國際視野,形成具有自我個性的立場。只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談得上創意的思維。以美國藝術教育思想為鑒,在藝術教育中強調視覺藝術的文化屬性,從人類學、社會學等視角來重新審視藝術學科,認為藝術是人類行為的一種現象,其形式、線條、色彩是人類用來進行交流的符號,注重發展跨學科的、以研究為基礎的課程,倡議教師設計涵蓋多門學科的課程方案,在課堂上以師生共同探討的形式完成知識的傳授過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習氛圍的制造者、教學研究的推動者。顯然,這對教師個體的素質和教學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重視環境藝術設計的技術向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課程設置中對美術基礎的強化似乎帶有一種暗示性,即該專業更注重表面的形式美感。學生在開始進入設計階段時,也很容易忽略設計的功用性。然而,環境藝術設計本身同時具有藝術性和技術性特征,是一項具有明確服務對象和使用目的的活動,而純藝術則完全不關注物質結果,只追求從表象之后反映出的作者的精神層面,環境藝術設計卻是在理性的指導下,嚴格尊重自然、科學的規律來完成的,其藝術性則體現在處理問題的靈活性、創造性和對人性的充分關注上。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通過技術訓練與設計教學中技術意識的建立,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夯實設計創新的基礎,能夠在設計創造力與現實轉化力之間找到自身定位。
(三)實行雙軌制教學,加強專業課程的社會實踐環節
包豪斯設計學院一開始就要求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其工廠化的教學模式更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一地接受課堂教學顯然遠遠不夠,因此要實行雙軌制教學,一方面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員開設講座或第二課堂,幫助學生完善專業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工作室教學,鼓勵專職教師對外承接項目,讓學生可以在真實、具體的實踐項目中進行理解、體會和領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以提高操作能力。
三、前景的設想:針對財經類院校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化的基本策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梢姡皠撔戮瘛焙汀皩嵺`能力”是高等教育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核心內容。個性化藝術設計教育是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理想目標通過各類教育實踐活動植入學生內心,學生再將這類因素有傾向性地分類和解構,整合為自己的個性成長路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運用學生的心理因素和生理特征通過社會教育的深切影響并遵循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而實現。以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為例,作為一所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文學、理學等多學科支撐配套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為環境藝術類專業在一些管理課程上的拓展提供了先天條件,在嘗試將環境藝術設計與設計管理、環境工程投資規劃、資金控制等方面相互結合提供了相應的學科優勢。如能結合這些學科優勢,補足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需求的相關管理人才空缺,形成特色化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培養方案,不僅對院校學生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這一行業的發展也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要將學院的學科優勢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真正結合起來,就目前情況而言,筆者認為,可以先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促進生源選擇理性化,完善教學管理個性化
從前期對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大四學生的調研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對該專業的選擇是盲目的。學生的目光總更多地集中在自己的分數與學校的排名方面,而忽視了自身特長和學校的學科設置是否能與未來發展相匹配的問題。因此,在招生階段的對外宣傳上就須強調專業特征和相應的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以便在生源的控制上有所節制。學生一旦步入與自身特長相悖的專業,后期的學習熱情往往會被削弱。因此學校要實事求是地宣傳,學生要客觀理性地選擇,當學生對未來的職業和生活設想與正在學習的內容相互契合時,學習才會呈現出巨大的成效。另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管理個性化也是對整個教學任務、教學課程以及教學模式的優化和提升,過去由于不同的社會發展模式,以及考試制度、招生制度、課程體制等方面的影響和制約,教學管理存在機械的、與時空脫節的現象,表現在對業績的管理、機械考核量化以及制度制約等方面。這些教學管理體制使得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藝術天分被抑制。當下,我們要從教學管理的個性化、彈性化層面來挖掘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空間,使其擁有良好的機制條件,并結合自身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專業學習。
(二)結合背景專業重新整合課程,制定有特色的教學大綱
“課程”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然而,課程固化幾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大學課程的一個特征。作為教育個性化和特色化基礎的本體性思考語境,我們要積極、穩妥地優化課程和實現本校課程的開發與設置,構建國家、地方、學!叭灰惑w”的校本主干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認知課程。深化課程管理制度并科學地安排不同時段的課時與課程,使課外活動開啟學生內在的潛質,這是一種將人才創新構建、自主招生、特色課程等方面相結合的教育發展集體意識狀態。從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目前的課程設置來看,學院與其他背景的高校之間并無明顯差別。要想走出一條特色化之路,教學體系的重構必不可少。作為藝術類招生專業,學生在進校之前就已具備了較好的美術基礎,因此可以適當削減美術基礎類課程的課時,增加部分經濟管理類課程。初期可先作為選修課切入,逐步將一些管理類基礎課設置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課范圍內。事實上,了解一定的公司運行方式和經濟管理模式,無論是對能融入公司管理,與公司形成良好合作關系的學生,還是對未來選擇自主創業、自行成立工作室的學生來說,都極有價值。因此,美國、英國等國家向來注重設計教育與管理、商業和經濟等學科之間的結合。在后期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開展期間,可以再增設一些策劃、文案類課程。這些課程一方面與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性相聯系;另一方面也是對前期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課內容在應用性方面的提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加強院系合作,使學生不僅具有環境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更具備公司整體營運發展的長遠視野,必然可以大大提高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的競爭實力。而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也可以揚長避短,形成獨具特色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體系。
(三)開辟新的實習基地,參與多方位經營實踐
實踐是踐行教育真諦的主要方面。從課堂的理論演變到實際環境中,需要用實踐環節去鍛煉自身,通過建構具有教育原生態的自我創新機制和多空間發展模式,賦予傳統教育文化的開創性詮釋框架。創新是一種思維,它源于實踐的存在。實踐教學是藝術設計專業實現和提升教學自覺個性的探索。從某種意義上講,實踐和文化個性化是教育者開掘自身教育理念的主題內容和對教育生命世界的體悟。一直以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都主張建立實習基地。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也不例外,但這一類實習基地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有名無實,而且基本只限于對具體設計實踐的了解。因專職設計師的操作能力遠強于實習學生,學生在實習階段無法真正參與實際操作。一旦讓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階段融入經濟管理的基本內容,那么學生的適應性就會更加廣泛,因此學校在建立校企聯合關系、增設實習基地時,可以有意識地強化教學特色,有針對性地在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實習基地開辟涉及經濟管理內涵的實習內容。而具有經濟管理知識背景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目前在此類公司中也比較缺失。這種做法比較容易幫助學生找準定位,讓其在實習過程中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體現實習的意義,從而進一步拓寬學生就業前景,提高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
(四)拓寬多種教育模式,協調各種教育資源
藝術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起始,以基礎拓展為目標,在發展教育模式中以課堂教學中不同的方法、活動為框策,以“重能力、長個性、抓基礎”為情感訴求的聯系面,打造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教育主動認識過程,拓寬多種教育模式。好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和方法,更是用以創設情境,成為會話交流及協作式探索知識的工具,使學生從傳統教學模式和教材專案中脫離出來,不斷探索真正符合自身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另外,信息時代是各種教育資源相互流通整合的良好平臺。長期以來,各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之間相似的課程設置已在該行業市場內形成一定的慣性思維,用人單位更多傾向于在后期的企業培訓中,對所招收學生進一步細化崗位分工,而對于在校期間的特色化教學并無多少期待。因此,對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針對性應做好多方位宣傳。同時,目前優越的網絡條件也為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學院應積極搭建各屆校友之間的聯絡平臺,幫助他們溝通聯系、共享信息、分享資源,建立有利的互助條件。
結語
本文僅以財經類院校為例論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色化方式。當前這種無論何種專業背景的高校,都以相似的教學計劃開展課程的方式并不符合行業發展需要。因此,筆者期待不同性質的院校都能結合自身學校學科特點來開展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為行業操作提供全方位的技術力量,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從長遠看,以當下信息化為主要元素的大學藝術設計個性教學為創新發展的教學模式,正在和教育本體命運相銜接。我們要摒棄那些不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傳統固化思維,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讓他們充分發揮出個體的內在潛能,以推動設計行業蓬勃發展。
【財經類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研究論文11-29
高職院校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特色建設探析12-09
關于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特色建設論文04-27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研究論文12-02
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分析論文12-03
實踐課程教學環境藝術設計論文12-04
職業院校模具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思考03-11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平面構成的形態論文11-19
藝術設計專業風景寫生實踐教學論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