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中醫學的論文怎么寫
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疾病診斷與防治以及攝生康復的一門醫學科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高校大學生中醫學的論文怎么寫,我們來看看。
[摘要]中醫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形式。它不僅與健康和健康密切相關,而且涉及哲學領域,如成功的道路和人類的道路。然而.大多數時候,中醫學的思想主要是醫療的范疇,而忽略了中醫的廣泛輻射及其與法律、文化、生活的關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類型的高校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高等院校也逐步提高,對高校大學生的要求已不局限于某一學科和理論本身,還提高了質量和同等重要的精神。如果中醫的大學教育理念,不僅能使學生獲得對中醫理論帶來的健康知識,使身體更加健康,也包括在人類知識的內涵的理解,實踐中醫理論,從而提高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論述了中醫學的概念、高校大學生的重要性以及中醫藥融入大學教育的可行性。
[關鍵詞]中醫學;大學教育;教育教學;可行性
1中醫的概念
若想對中醫的概念做較為透徹的了解,首先要避免對中醫概念不合理或片面的理解誤區。很多人可能認為中醫就是用中國傳統手法醫病救人,只屬于醫術的范疇。其實,醫病僅僅是中醫領域中一個非常微小的部分,中醫的理念遠超過治病養生的范疇,囊括了為人、修身、成功等哲學文化范疇。中醫即中和之道,行事為人符合規律。其本質是順應自然發展的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醫是唯一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得如此完美的中華文化,其余如哲學、文學、音樂、繪畫等,對人的生存皆無實用價值,即使是里面真有實用價值的部分也被中醫所吸納。中華文化的精髓即是包容,中醫則是包容體現之大成者。說到中醫,就必須要提及“中醫人”這個概念。中醫人是將中醫的理論與實踐展示給人們的群體,是中醫之踐行者,是中醫之守護人。
中醫作為自然調控的手段,中醫人已不再是單獨的治病救人,其承擔的更多的是天地對生命的宏觀調控職責。
中醫治病講究“平治于權衡”,而圣人治世講究“平天下”,二者極其相似,都是體現天地間宏觀調控的能力,故古人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說。中醫人是真正的智者,能人所不能,把握病人生命狀態,解病人之危,;中醫人又是真正的明者,他們不斷超越自我極限,用生命闡釋著對中醫理解。真正的中醫人其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可以達到人的最高體現,而且其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可以高度的完美協調。當代高校大學生若掌握一定的中醫知識,必然對其窺視生命之真諦有巨大的帶動力。
2中醫理念對高校大學生的重要性
中醫的重要性可以概括為三點:中醫是為人之道、中醫是成功之道、中醫是健康之道。身體和心靈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體和心靈二者的關系是互為影響,互相效力,通過一種合宜方式,二者將會共同促使一個人的身心達到一種平衡健康的狀態。中醫就是這個促進身心達到平衡健康的合宜方式。
掌握了中醫之道并真正活出來,融匯在每日的生活中,將會從本質上扭轉一個人原本可能混亂迷茫的生活狀態,朝向積極正能量的方向去奔跑。
2.1中醫是健康之道
對身體中醫養生是指通過未病先治的理念,通過一些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盡終其天年的目的。中醫養生其實很簡單,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與日常生活無關的事,養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探討的是飲食方面。因為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飲食的原則: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下午要吃少。
三是用食物之偏糾人體之偏。中醫治病是用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所以中醫養生主張用食物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第二要順應四時。按照《黃帝內經》說,順四時,就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生活。
第三要調暢情志。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其兩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與人,同樣人的情緒變化有利有弊。情志養生即指通過有目的地激發某種情志變化,可選擇性地矯正太過情志所造成的氣機紊亂,使即將破壞的身體機能恢復正常,以防患于未然。比方說怒傷肝,喜傷心,恐傷腎,思傷脾,要是像林黛玉一樣的個性,就是過悲,悲傷肺,以至于她也是死于肺癆的。第四要起居有常。這是養生的基本要求,也告訴我們要依照正確的生活方式來生活才能延年益壽。向學生普及中醫學與健康養生有關的知識,有利于促進學生在當下時代各種不良環境、生活習慣及社會潮流的影響下,樹立中醫養生觀念,落實到自身的點滴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帶動學生從身體到心靈的健康素養的提升。
2.2中醫是為人之道何謂“養心”?
中醫中的《黃帝內經》認為是“恬淡虛無”,即保持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梆B心”就是擁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也是健康長壽之道。德者養心“積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醫認為德高者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可見,道德修養不僅是品質的要求,而且也是養生的手段。仁者養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體可以概括為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個人如果能達到如此之境界,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寬松,而不是懊惱、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懼,因此,“仁者壽”。善良者能獲得內心的溫暖,緩解內心的焦慮,故而少疾,惡意者終日在算計與被算計之中,氣機逆亂,陰陽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壽。
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最高的境界像水那樣,保持高貴的天性,卻甘愿將姿態放低,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哲理養心哲理養生,主要是要掌握對立統一和一分為二的觀點。哲理養生是高層次的保健養生,與德、仁相輔相成,異曲同工,只有在實踐中反復磨煉才能做到,是道德品質、氣質修養、文化水平、經驗閱歷的集中表現。高校大學生掌握一定的中醫理念,能夠促使他們正確地待人待己,熱愛學習,講究生活質量,這不僅是做人做事的基礎,也是養生防病的前提。
3將中醫學理念納入高校教育教學中的可行性
高校可以從專業設置和教師培養方面將中醫學納入高校教育教學中。在專業設置方面,可先將有關中醫的精華及基礎知識有關的書籍作為選修課程納入高校教學專業設置當中。給予中醫知識一定的學時要求,可按考查或考試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和老師進行培訓和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中醫這門學科不是一門可有可無的選修課程,而是一門和必修課幾乎等同的重要課程。
在教師培養方面,教師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因此,如果想讓學生通過中醫知識上獲得學術、身心甚至生命層的改變,首先應從教師入手,對教師隊伍進行中醫學術知識的培訓。這個培訓不應是短期的形象工程,乃是與教學相結合,貫穿于每一個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中。這樣一方面有利于使教師對中醫知識有一個不斷積累和融會貫通的過程,從而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學習中醫,對教師本身的身心靈也帶來了福音,使教師能夠將所學的做人之道行出來,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此外,由于中醫作為一門課程,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同樣新穎。這大大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懂、學生都不懂而只能跟著老師走的節奏,拉近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不斷學習的過程也是培養教師謙卑受教、和學生共同學習的心態,在學生面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隨時和學生交流學習的心得。
4結論
中醫人是真正的智者,不能把握病人的生活狀態,解決病人的危險。中醫人是真正的明人,他不斷超越自己的極限,用生命詮釋中醫的認識。真正的中國醫生可以達到最高的社會和個人價值,他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可以高度協調。當代高校大學生如果對中醫有一定的了解,必然會窺視人生的真諦,有著巨大的動力。
【大學生中醫學的論文怎么寫】相關文章:
寫論文提綱怎么寫12-01
論文提綱怎么寫03-24
美術論文怎么寫05-22
論文致謝部分怎么寫12-03
畢業論文怎么寫09-19
音樂教學論文怎么寫?03-18
理科論文提綱怎么寫03-17
大學論文提綱怎么寫03-29
論文提綱寫作怎么寫11-18
舞蹈論文大綱怎么寫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