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
論文關健詞:全面發展 人 唯物史觀
論文摘要: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的一貫理想。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實質是以目的;唯物史觀為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提供了理論墓礎;而馬克思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實踐方式的探討使這一理想更具現實性。
作為革命家和理論家的統一‘馬克思在試圖解釋世界的同時。更為重視改造世界。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在對批判的基礎上得出的關于未來杜會理想的重要內容。
理想愈味著對現實的不滿。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不合理的社會分工造成的人的片面發展,產生了人的崎形、異化以及才能的壓抑等一系列消極后果,全面發展的理想正是針對著片面發展及產生的消極后果提出來的。
前資本主義的眾多思想家們也曾談到完美和諧的人的發展,但是由于生產力的不發達,人類從總體上說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人的全面發展只能是一種奢侈的要求。并不具有的緊迫性。
人類進人資本主義杜會,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的飛躍,人的發展也有了巨大的進步。這種進步突出表現在人類的大多數有可能在某一方面發展到較高的水平,但這種進步同時又有著巨大的缺陷,導致了人的異化以及其它消極后果。從人文主義運動以來的進步思想家們都對資本主義由分工引起的片面發展現象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德國古典的創始人康德贊美了一個充分發揮人的全部才智的美好社會。席勒寄希望于的自由活動,他認為審美自由活動才是擺脫不合理社會對人的種種限制的唯一途徑。黑格爾認為“社會和國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類的潛能以及一切個人的能力在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發展和表現”?障胝甙ㄊノ鏖T、傅立葉、歐文都有關于人全面、整體發展的思想,歐文并且進行了杜會試驗。
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馬克思的一貫理想。馬克思在少年時代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指出,職業選擇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這可說是馬克思最早的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值得注憊的是。他把自身的完美和人類的幸福結合起來,“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如果我們對照一下《共產黨宜言》中的一句話,即“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就可以看到這兩處有多大的相似。此后,盡管馬克思本人在世界觀方面發生過根本性的變革,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理想。
為什么要全面發展呢?根據馬克思本人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之所以要求人的全面發展有幾個方面原因。首先、馬克思要求把人作為社會發展的最高目的,反對把人僅僅作為手段,馬克思也曾說過:“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而人本身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這一整體由諸多要素、部分構成,然而,這些構成部分缺乏自身的獨立意義,沒有自身的獨立價值,只能為人這個整體服務。只有服務于人這一整體,才是真正的以人為目的.因此,只有人的全面發展,才能體現人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人的根本。其次,怎樣才能體現以人為目的?實際上,以人為目的可以表達為以下三個層次的具體目的,〔一)服務于人的生存和享受需要。當然,也可以說.人有發展的需要,但這種情況可以歸于〔二),人的本質的充分展現和自我實現。以及(三),自身的完美、完善,這里的完善、完美意味著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個人與他人的和諧以及個人自身的和諧。顯然,片面發展不能展現人的全部本質;同樣,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在片面發展中不是日益自由,反而增加了對機器、對資本家的依賴性,使人更加受到限制,成為機器的附屬品,這種發展只能是一種異化的發展,必然是不利于生存享受需要的滿足的;另外。片面發展表現為畸形發展,不僅使個人本身呈現不和諧的狀態,也必然導致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之間關系的異化。
理論是灰色的,實踐之樹常青。實踐需要理論的支持,但理論也必須根據實踐作出調整。世界觀和歷史觀轉變之前的馬克思,也試圖從理論上證明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和可能性,在《學—哲學手稿》中他是從人性的異化與復歸來論證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性的,然而,這種論證方式在理論上是唯心的:在現實面前是蒼白的,無力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踐,因而必然被唯物史觀所代替。因此:如果說世界觀轉變之前的馬克思是帶著人本主義痕跡要求人的全面發展的話,那么已確立唯物史硯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要求人的全面發展就決不再僅是出于薯良的層望,而是有著科學根據的實踐目標。
唯物史觀為人的全面發展理想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相對于其他理論的優越之處就在于它把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承認歷史是人的活動,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歷史中的作用,因而使得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踐成為可能。
首先,唯物史觀論證了人的全面發展和生產力發展的一致性,從而使人的全面發展理想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人的片面發展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因而有些理論家在反對片面發展、要求人的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求排斥社會大生產,主張退回到自然純樸狀態或小生產方式中去。馬克思則認為:人的發展是自身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特別是大發展的要求。馬克思指出現代工業通過機器、化學過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職能和勞動過程的社會結合不斷地隨著生產的技術基礎發生變革。這樣,它也同樣不斷地使社會內部的分工發生革命:不斷地把大量資本和大批工人從一個生產部門投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大工業的本性決定了勞動的變換、職能的更動和工人的全面流動性……而職能的不斷變換:勞動者不再固定于某種職業,就必然要求“用那種把不同社會職能當作互相交替的活動方式的全面發展的個人,來代替只是承擔一種社會局部職能的局部個人要求工人盡可能多方面的發展竹。因此、人的全面發展不僅不與生產力的發展相矛盾,反而是生產力發展所必需。
其次,唯物史觀論證了資本主義社會必將為共產主義社會所代替。為人的全面發展指出了光明俞景。由于階級和私有制被消滅:社會關系變得合理,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用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共同經營生產和由此而引起的生產的新發展:需要一種全新的人,并將創造出這種新人來。‘可使年輕人很快就能夠熟悉整個生產系統,它可使他們根據社會的需要或他們自己的愛好,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教育就會使他們搖脫現代這種分工為每個人造成的片面性。
再次,唯物史觀科學的解決了人與的關系間題,從而指出了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的方式,并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在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上,曾有一種“萬能論”,如法國思想家愛爾維修的’‘環境決定人”的觀點,認為環境和軟育可以決定人,改變人。的確,教育和環境可能對人有很大的影響:然而,馬克思指出;“這種學說忘記了,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井合理的理解為變革的實踐。”
最后。唯物史觀把人的全面發展理想與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結合起來。強烈的現實感使得馬克思很早就注意到了物質利益在現實中的作用,在社會劃分為階級的狀況下,脫離階級利益的社會理想是軟弱無力的;一‘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倍凇秾W—手稿》中的異化理論恰有這樣的缺陷,固然資本家也處于異化之中,而正如馬克思所看到的,工人在異化之中感受到的是痛苦,而資本家感受到的則是滿足。恩格斯在談到他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時曾經指出:“例如本書特別是在末尾,很強調這樣一個論點:共產主義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人階級的黨派性學說,而是一種最終目的在于把連同資本家在內的整個社會從現有關系的狹小范圍中解放出來的理論。這在抽象的意義上是正確的,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僅是無益的,甚至還要更壞。既然有產階級不但自己不感到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對工人階級的自我解放:所以工人階級就應當單獨地準備和實現社會革命!比绻撓档饺说娜姘l展理想,這也就是說,適應革命實踐的需要,有必要強調階級利益,而太多的談論全體人類的全面發展反而容易混淆階級立場,從而對無產階級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事業造成損害。
理想的實現需要人們的自覺實踐,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應理解為一種完美狀態,更應理解為一種運動,實標上,人的全面發展更是一種不斷趨于全面的活動過程。在馬克思對的批判中也包含著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踐方式。
首先,以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馬克思看來,由生產力的發展造成的人的片面發展只有以生產力的發展才能真正得到解決。人的全面發展的最終動因是生產力的發展,這是因為,首先,生產力的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個人的全面發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的時候,才不再是理想、職責等等;其次,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自由時間,“整個人類的發展就其超出對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發展來說,無非是對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并且整個人類發展的前提就是把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作為必要的基礎,再次,生產力的發展本身就是人的發展的一種方式,人的生產活動正是展現人的本質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方式,人的生產能力的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生產力之外無事可為,實際上,生產力也必須受制于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也受制于上層,我們的任務是,在既定的條件下,如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其次.改變不合理的社會關系,消滅私有制,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資本主義社會中,由于存在階級對立與階級壓迫和剝削,因而使得無產者被剝奪了全面發展的可能與自由,根本不具備用于全面發展的物質條件和自由時間,而私有制除了是這種狀況的原因外,更使人們精神上出現病態,‘私有制使我們變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至一個對象只有當它為我們擁有的時候,也就是說,當它對我們說來作為資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們直接占有,被我們吃、喝、穿、住等等的時候,總之.在它被我們使用的時候,才是我們的,盡管私有制本身也把占有的這一切直接實現僅僅看作生活手段,而它們作為手段為之服務的那種生活是私有制的生活—勞動和資本化,”。
再次,以人為目的,自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資
本主義社會人的片面發展固然有其生產力方面的原因,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造成的資本家把工人視為生產力,因而不關心工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重要原因。生產力是客觀的力量,有其自身規律,雖然與人的主觀能動性有關,卻不服從于人的主觀意志,因而,如何在既定的生產力條件下促使人的全面發展乃是人們經常要面臨的問題。只有自覺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有可能彌補生產力水平的缺陷,盡可能使人走向全面發展。
最后,豐富人的活動,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針對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的具體情況,提出了人從事多種職業活動,從而具備多種能力的思想,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描漁,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特定生產力水平下,分工方式難以有較大程度改進,人們也不能獲得足夠的自由時間來彌補分工造成的缺憾,在這種情況下,從事多種職業活動無疑是一種比較現實的方法。
今天,對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尤其是人的活動的多樣性問題、有些人開始提出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一種比喻,只是在意圖說明人可以自由的從事多種多樣的活動,因此馬克思的這一言論在現時代仍然適用。但這樣做或許正如馬克思在《給祖國紀事編輯部的信》中所說的那樣、給予了他太多的榮譽,也是太多的羞辱。馬克思從來是一個感極強的人,他強調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歷史性,決不會把自己排除在外,馬克思有歷史局限性,但今天的缺點在當時可能恰恰就是優點、那就是他的現實性。每一時代的人都是目的,因此,每一時代的價值觀念都有其意義,每一時代都有自己的全面發展的規定。人的全面發展也包括獲得其歷史性。因此,歷史局限性與其說是全面發展的侄桔,不如說是全面發展的必然內容。他的偉大,在于他總是努力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既定的條件下力求理想的實現,而不去靜待‘客觀條件”或靜待“客觀規律”發揮作用。唯物史觀從來都是與人的活動、實踐緊密聯系的。馬克思所主張的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或實踐方式可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再適用,但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質仍然是有價值的。
【淺論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相關文章:
淺談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理論奠基論文04-11
淺論先秦“中和”美學思想05-03
淺論思想考古:學術方法的整合與創新05-04
淺論弗洛姆科技倫理思想初探05-11
淺論老子行政管理思想(通用11篇)05-13
[馬克思恩格斯]人·存在·價值06-02
淺論歐05-28
淺論廣告創意05-28
淺論形式美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