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對波普爾的可證偽性研究

        時間:2024-08-21 04:21:38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波普爾的可證偽性研究

          摘 要:“可證偽度”是波普爾在“確認度”和“逼真度”兩個理論評價標準之前提出的第一個評價標準。這個評價標準是波普爾在早期著作《研究的邏輯》中提出的?勺C偽性作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分界標準,它有助于科學家轉換思維模式 ,有利于科學家提出新的問題和建構新的理論,打破了人們對證實主義的頂禮膜拜。從證偽性提出的原因、內容及證偽性的影響三個方面來認識波普爾的可證偽性。

        對波普爾的可證偽性研究

          關鍵詞:波普爾;可證偽性;分界問題;認識

          1 波普爾提出可證偽性的背景

          波普爾把科學劃界的問題凸顯出來,并稱之為“康德問題”。促使波普爾明確提出分界問題的既有歷史方面的原因, 又有現實方面的原因。

          首先, 從歷史方面來說, 當時流行的、占主導地位的關于分界問題的解答是邏輯經驗主義的觀點。波普爾指出, 邏輯經驗主義的證實標準是不可接受的, 它沒有為科學與形而上學等非科學的分界提供一條合適的標準。因為,第一, 用邏輯經驗主義的證實標準劃分科學和非科學, 不是把科學劃成非科學就是把非科學劃成科學,也就是說這個標準既太窄又太寬。一方面, 現代物理學理論, 特別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是高度抽象和思辨的, 遠遠離開了其“觀察基礎”, 若用證實標準衡量顯然不屬于科學的范圍之內; 另一方面, 一些明顯的偽科學如占星術則往往與“經驗觀察”密不可分, 占星術士們總是從“經驗觀察”中總結歸納出他們的理論, 然后又用“經驗事例”來論證他們的理論, 若以證實為標準, 占星術不就成了科學了嗎 第二, 邏輯經驗主義的經驗證實原則既是分界標準又是意義標準。在波普爾看來, 邏輯經驗主義混淆了分界問題和意義問題。邏輯經驗主義堅持在經驗科學的范圍之內形而上學無意義, 實質上并沒有否定形而上學本身的意義, 形而上學自身也沒要求自己應該具有經驗的意義。在經驗科學之外, 形而上學有它獨特的意義。

          其次, 從現實方面來說, 1919 年愛丁頓率領的科學探險隊成功地驗證了愛因斯坦相對論關于引力的理論預言, 這給波普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這個事例之所以給人以深刻印象, 是這種預測所承擔的風險。如果觀察表明所預期的效果肯定不存在, 這個理論就被干脆否定掉: 這個理論和某些可能的觀測結果——事實上是愛因斯坦以前任何人都會希望的結果——不相容!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波普爾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 對這些結論的進一步研究構成了他的科學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這些結論是: (1)“差不多任何理論我們都很容易為它找到確證或證實——如果我們尋找確證的話!;“只有當確證是擔風險的預言所得的結果, 就是說, 只有當未經這個理論的啟示就已經預期一個和這個理論不相容的事件——一個可以反駁這個理論的事件時, 確證才算得上確證。”(3)“任何‘好’的科學理論都是一種禁令:它不容許某種事情發生。”(4)“一種不能用任何想像得到的事件反駁掉的理論是不科學的。不可反駁性不是(如人們時常設想的)一個理論的長處,而是它的短處。” (5)“對一種理論的任何真正的檢驗, 都是企圖否證它或駁倒它。可檢驗性就是可證偽性!保6)“進行確證的證據, 除非是真正檢驗一項理論的結果, 是不算數的!保7)“有些真正可檢驗的理論, 被發現是假理論, 仍舊被贊美者抱著不放……使它逃避反駁。這種方法總是辦得到的,但是這樣營救理論免于被駁倒, 卻付出了破壞或至少降低理論的科學地位的代價。”

          總之,“衡量一種理論的科學地位的標準是它的可證偽性或可反駁性或可檢驗性”, 也就是說, 可證偽性或可反駁性是劃分科學與非科學或偽科學的分界標準。在波普爾看來, 他用證偽代替證實, 比邏輯經驗主義更好地解決了分界問題。

          2 波普爾的可證偽性理論

          波普爾認為 ,全稱陳述是以歸納推理為基礎的。如果要證明歸納推理的正確性 ,必須先確立歸納原理。歸納主義者認為 ,歸納原理決定科學理論的真理性 ,從科學中排除了這個原理 ,就等于剝奪了科學決定其理論之真偽的能力。但是,歸納原理本身也必須是一個全稱陳述!凹偃缥覀冊噲D認為它的真理性來自經驗而得知 ,那么 ,導致引入歸納原理的同一個問題就再一次產生了。為了證明這個原理 ,我們就必須運用歸納推理;而為了證明這些歸納推理 ,我們就必須假定一個更高層次的歸納原理;如此等等。這樣 ,想把歸納原理建基于經驗之上的試圖就破產了。因為這樣做必定導致無窮后退! 所以 ,不可能從有限的單稱陳述中證明無限的全稱陳述。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在波普爾科學哲學中,“可證偽性”的分界標準,是針對邏輯實證主義的 “可證實性”分界標準提出來的。自培根開始的古典歸納主義受到休謨的質疑之后,歸納推理暴露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個別的、有限的經驗事實怎么能夠證明具有普遍意義邏輯實證主義也意識到,任何科學理論的命題都是包含著普遍意義的命題,而證實這些命題的證據卻是有限的,但是在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分問題上,邏輯實證主義者同歸納主義者-樣,仍然堅持經驗證實的分界標準。波普爾不同意這樣的分界標準,他認為,“理論在經驗上是決不可證實的。假如我們想避免實證主義者所犯過的錯誤,那么我們就必須選擇一個標準 。”

          波普爾指出,他在分界標準中所說的“可證偽”,是指邏輯上的可被證偽,即:凡是邏輯上可以被經驗證偽的命題和理論,都是科學理論。它既包括歷史上已被經驗證偽的理論,也包括至今尚未被證偽、但在邏輯上將來有可能被證偽的理論。而任何在邏輯上不可被經驗證偽的永遠正確、絕對正確的理論或命題,他認為都是非科學的命題。波普爾對“可證偽”概念的這種解釋,清楚地說明了可證偽性作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分界標準,并不是只要求對理論進行反駁和否定,更重要的是要求人們在科學活動中不能把現有的理論當作終極真理來頂禮膜拜。

          波普爾提出了證偽主義的理論假說,即P1→TT→EE→P2的四段論模式,從而提供了學術研究的基本思想。其中P1表示問題,TT表示試探性理論,EE表示排除錯誤,P2表示新問題。這一公式表明科學從問題(P1)開始,通過提出各種大膽的試錯性的猜測(TT),然后對其進行批判、反駁或證偽(EE),提出逼真度較高的理論(P2)。而P2即使經過觀察和實踐的嚴格檢查,它最終都將被證偽,證偽一個理論并取代新的“猜測”,這樣科學才能在清除錯誤中前進。(1)科學研究始于問題,針對解決問題提出猜測,經過事實檢驗,暫時達到真理,然后會再有新的問題出現,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因此,我們可以說,知識的增長是借助于猜想與反駁,從問題走向問題的發展。批判的方法追求自由與情感,鼓勵獨立思考。沒有真正意義的獨立思考,科學研究是不可能有創新的。(2)批判的方法以生活世界作為研究對象,重現平民的人生際遇、思想沖撞、學習歷程、提出問題的艱難和解決問題的深刻等話題。所以,合乎情理的學術是個性化,場景化,活動化的理論取而代之的動態過程。

          3 可證偽性的現實意義

          3.1 波普爾批判理性主義對學術創新的影響

         。1)信奉懷疑與批判是學術研究的本質,批判理性主義的重要性,在于對認識過程本質的獨特理解。任何科學理論都是針對問題所作的一種猜測,因而遲早會被證偽的。在波普爾看來,學術研究要求大膽猜測,嚴格反駁。所謂大膽猜測,意味著科學的發展不是消極地等待經驗事實積累的過程,而是積極創造的過程;所謂嚴格反駁,強調在科學領域不迷信權威,不受任何教條束縛,一切都必須服從客觀實際的檢驗和批判。過去學術研究的認識論基礎,在于它假定了我們能獲得與這個客觀世界相符的結構,或本質屬性;科學研究就是分析世界中的實在物以孤立事物的本質屬性,其目的是為了獲取這些屬性,反映事物的真實性和它的結構;研究的本質就是發現、記憶和應用這些屬性的過程;研究的結果是以知識結構的形式存在、并能代表事物屬性的符號體系;學術研究都在重復著同一個套路,即用先驗的理論和抽象假設,來使自身變成形而上學的無謂思辨 ,并以此充當合法化的研究邏輯,所得到的科學結論又作為研究的論據佐證后來的研究,科學結論在一種形而上學的思辨圈套中惡性循環。批判理性主義是對傳統研究過程本質的批判、反思與超越。 強調真實性更多地存在于研究主體的大腦中,強調我們通過已有的經驗質疑與批判世界,從而建構我們自己的真實世界。

         。2)消解迷信學術權威的教條主義。證偽原則給我們的啟示,正如科學哲學引論中所說,科學要告訴人們世界究竟怎樣,這是有風險的,可錯的。只要理論的預見與實踐結果之間的不一致超出可容許的誤差范圍,就要修正。這不是科學的弱點,正是科學的生命力所在。這就意味著學術研究不應再是那種經驗地、教條地打著科學的招牌,行的卻是前人已經給定的理論結果,不想、也不敢突破前人的成果與經驗。

          3.2 “可證偽性”分界標準是證偽和證實的統一

          波普爾肯定了科學理論包含有豐富的經驗內容而且是不斷進步的,但是,在批判中不斷增長的科學知識其內容是否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波普爾雖然認為理論評價的重要標準是它們的可證偽性,在他看來,一個理論的可證偽度,越高,該理論就越進步。但他又指出,僅靠可證偽度還無法衡量競爭中的理論就更進步,因為可證偽度高的理論可能是已經被證偽的理論,或者“它也許雖未被證偽,卻被它可從中推導出—— 或是它的極為密切的接近—— 的一個可更好檢驗的理論所代替!

          波普爾后來在他的《猜測與反駁》一書中,把“理論應通過某些新的、嚴峻的檢驗”作為知識增長的第三個要求。他說,我們不僅需要對理論進行成功的反駁,而且也“需要我們的某些理論成功,需要從經驗上確認,在我看來很清楚,只有通過我們理論的暫時成功,才能相當成功地把我們的反駁歸因于理論迷宮的確定部分!彼磥,證偽和確認這兩個方面對科學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證偽和反駁,科學就會成為永恒不變的終極真理而停滯不前;但如果理論所包含的新內容得不到經驗的確認,科學就會變得難以捉摸而同樣不能發展。波普爾提出確認這個概念,是對可證偽性標準的合理補充,使證偽主義也從靜態方面把握科學理論,從而說明科學理論在一定范圍也有被“證實”的一面。

          參考文獻

         。1]波普.科學發現的邏輯[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2]鐵省林.分界問題和歸納問題——波普爾科學哲學思想的基礎和出發點[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3]卡爾波普爾. 猜想與反駁[M].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對波普爾的可證偽性研究】相關文章:

        談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優秀論文12-11

        淺談獨立審計的可審性研究12-09

        “可稅性”理論淺探03-21

        可轉換債券定價模型的研究03-28

        天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03-07

        企業可持續競爭能力研究03-18

        略論原因自由行為之可罰性03-19

        瑕疵證據的可采性及其證明力03-07

        淺談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研究12-1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