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生態倫理本體的反思與重構
[論文關鍵詞]生態 倫理本體 人性 自然[論文摘要]在目前的生態倫研究中,無論是主張以人為倫理本體還是強調以自然為倫理本體,都屬于黑格爾所嘲笑的原子式的沒有精神的思維方式。超越這種有限思維在于將這兩種對立的生態倫理本體統一起來,形成一種生態人性的倫理本體。由于這種生態人性是人同自然界的本質一體化,人為中心即自然為中心,自然為中心即是人為中心,于是就消解了人類中心論與自然中心論的對立,并成為二者存在的真理。
一、對生態倫理本體的反思
黑格爾在《法原理》中提出:“在考察倫理時永遠只有兩種觀點可能:或者從實體性出發,或者原子式地進行探討!彼刚J“后一種觀點是沒有精神的”。在黑格爾看來,“精神”是整個世界的本質,是整個世界存在的真理!袄硇栽谒恼胬碇芯褪蔷!碑敽诟駹栒f原子式的倫理考察方式是“沒有精神的”時,意味著這種倫理考察方式不能獲得關于實踐理性的真理。在黑格爾的辯證法視閾中,凡是固執于某一端、某一方面,用孤立的、缺乏矛盾聯系的方式考察世界,都屬于原子式的倫理考察方式,都不能把握這個世界的本質和有關這個世界的真理;只有在對立統一中,即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才是哲學思維的最高境界,才是精神把握實在的科學方式。黑格爾的哲學體系總是從正題開始,然后走向反題,最終發展到合題。正題與反題是對立的,然而正是由于它們的對立,意味著它們都是有限的,都要被精神所揚棄。因為精神是集正題與反題于自身之內的合題,它是正題和反題自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真理。黑格爾關于這種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達到了古典哲學的頂峰,使其成為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
依據黑格爾的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審視生態倫理學確認生態倫理本體的方式,不難發現,它們正是被黑格爾嘲笑過的原子式的缺乏精神的考察方式。生態倫理本體是指生態倫理發生的終極根據或最后根源,也是指生態倫理何以存在的始基。在目前的生態倫理學研究中,人們普遍確證了兩種倫理本體:一種是人類中心論指認的人的利益,另一種是自然中心論指認的自然本身的權利和內在價值。人類中心論主張人的利益是生態倫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自然中心論強調自然物本身擁有的權利和內在價值是生態倫理存在的基礎。由于人的利益附屬于人之中,因而人類中心論實際上主張以人為生態倫理之本體;同樣道理,自然物的權利和內在價值依附于自然物本身,所以自然中心論實際上強調以自然本身為生態倫理之本體。就像它們的冠名那樣,一個是以人為中心,另一個是以自然為中心。之所以說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的倫理考察方式是原子式的和沒有精神的,是因為它們在確證生態倫理本體時都堅持分裂和對立,遺忘了對立中的統一。二者堅守分裂和對立的立場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堅持自己與對方的對立,只有自己是真理的化身,與自己對立的對立方一定是謬誤的代表。其二是人與自然世界的對立。人類中心論所指認的作為生態倫理本體的人是與自然對立的人,人是主體,自然界是客體;人是目的,自然界是工具,這是人類中心論的哲學世界觀和基本價值理念。自然中心論盡管將人類中心論的倫理本體作了否定性的倒轉,并提出以自然世界為本體,但它并沒有化解人與自然的對立,在割裂人與自然統一關系上仍然與人類中心論存在著共謀。自然中心論所確認的作為生態倫理本體的自然物是與人對立的自然物,自然物是目的、人是服務于自然物存在目的的工具,是自然中心論秘而不宣的價值觀念。
由于倫理本體本身蘊涵著統一性的力量,因此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也宣稱人與自然存在著統一性。不過,它們所謂的人與自然的統一性,是一種統攝與被統攝、支配與被支配的統一性。人類中心論的倫理本體的統一模式是: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自然的本質和價值完全由人來規定。這種統一是確立人對自然的霸權,即用人去消解自然,將自然虛無化于人之中。自然中心論的倫理本體的統一模式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態倫理本質和生態倫理行為完全由自然來規定。這種統一是確立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把自然重新附魅和神化,從而用自然消解人,將人虛無化于自然之中。無論是人類中心論還是自然中心論,所建構的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實質上是“主——奴關系”的統一性,其本質仍然表達著人與自然的對立和人與自然關系上的殖義。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正是這種原子式的論證方式,使得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都屬于有限思維,把片面的、孤立的、對立的東西視為永恒真理,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為了捍衛各自所謂的真理和各自所堅持的倫理本體,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和相互批判。其爭論的不可調和性以及觀點的不可公度性,使生態倫存在本身的合法性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接受這種挑戰,并使生態倫理學研究走出原子式倫理本體的陷阱,就必須超越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使二者由對立走向統一。
二、生態倫理本體的重構
黑格爾所完成的辯證法,不僅把作為本體的“絕對精神”看作是客觀自在的實體,還視為自為的,即能自我運動和發展而實現自身的主體!敖^對精神”在學中經過各個環節自我完成自身的概念規定,然后就外化自身于自然世界之中,并成為自然世界的精神,而自然界則成為精神的顯現和外觀。由于“絕對精神”的這種外化是一種異化,因此精神必然要揚棄自身的這種異化,從自然界中起身重新又復歸于自身的精神之中。隨著這種復歸,精神就趨向絕對,達成大全和至善。由于黑格爾所謂的“絕對精神”就是人類的自我意識,因此在“絕對精神”的這種自我發展歷程中,黑格爾隱性地表達了人與自然世界的統一性,這種統一的載體就是精神,也就是人類自我或人性。馬克思批判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把黑格爾所說的人與自然世界的統一直接表述為:“自然主義一人道主義”,或者說“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馬克思還進一步指出,這種人與自然的統一“是通過人并且是為了人而對人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通過這種復歸,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矛盾就得以真正解決,自然界就得以真正復活。
根據黑格爾和馬克思的這種洞見,不難確立起這樣一種解決生態倫理本體困境的邏輯和路徑:實現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的生態倫理本體的和解,關鍵在于完成人與自然界的本質統一。這種本質統一既不是將自然界消解于人之中,也不是將人消解于自然界之中,而是人與自然世界在本質上融合為一個不能區分你我的整體。如果說人類中心論主張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自然中心論堅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筆者所言的人與自然界的本質統一則是:人即自然,自然即人。當人與自然界達到了這種本質統一的至高境界,人是中心亦即自然是中心,自然是中心亦即人是中心,由此也就消解了有限思維所固守的所謂“中心”,批判了“沒有精神”的原子式的倫理考察方式。
人與自然界完質的統一,同時也就使人本身獲得了一種新的本質規定性,從而生成一種新的具有生態性質的人性。由于這種人性承載著人與自然界本質統一的內容,就使得人類在把自己的人性本質對象化給自然界時,必然創造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現實世界。因為現實自然世界是人本質的對象化,人有怎樣的本質就會對象化出怎樣的現實自然界。因為人與自然界在完成本質的統一后,就在人自身內部生成一種新的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評價尺度,這一價值尺度內在地要求人類把人與自然界的統一作為人生追求的終極目的和人類改造自然界實踐活動必須遵循的價值準則。按照人自身內部的價值尺度而和諧地改造自然界,也就是對人的改造自然界活動的倫理規定。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價值評價尺度外顯于改造自然界的實踐活動之中,就轉化為生態倫理原則。人與自然界完成本質的統一,關愛自然亦即關愛自己,關愛自己亦即關愛自然,保護自然就成為人類不得不承擔的道義。由此不難得出結論:人與自然界完成本質的統一,其本身就內在地規定著人對自然界的義務,并為人類改造自然界實踐活動的價值合理性與社會正當性提供價值評價準則。從人與自然界的本質統一中合乎邏輯地引證出人對自然世界的道德義務,意味著人與自然界的本質統一是生態倫理生成的根據,它為生態倫理存在的合法性提供著本體論證明。這樣,生態倫理本體的建構就揚棄了單純地以人為本或單純地以自然為本,實現了生態倫理本體的重構。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三、人類中心論與自然中心論的統一
人與自然界完質的統一,人即自然、自然即人,由此就消解了人與自然的對立,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關于生態本體的統一。又由于人與自然界完成本質統一是以人性為載體,因而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的統一就體現在人性上。以內含人與自然界本質統一的人性為生態倫理本體,就使生態倫理繼承了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的合理性,并成為二者的真理。
首先,以人性為生態倫理的本體,意味著生態倫理的產生是源于人性的需要。既然生態倫理是根據人性的需要生成的,那么人就是生態倫理的主體。生態倫理本身是一種善,而善的東西又是有價值的東西,因而人也是生態倫理之價值的主體。說人是生態倫理的主體就等于認同人是保護自然的主體,并進而承認保護自然環境的倫理行為必須合乎主體的需要。合乎主體的需要包含著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必須滿足人的物質利益、維護人類的生存,生態倫理如果不滿足人的利益需求,就既沒有價值,也缺乏生命力;二是必須滿足人的趨善、向善的需求,生態倫理的本質應該是人類完善自我的象征。從生態倫理的主體屬性這一向度而言,生態倫理具有人類中心的性質,即它是屬人的且是為人的。即使我們有豐富的想象力也不能完全想象,由人的需要而生成的且由人自覺自愿遵守執行的生態倫理,不是屬于人的倫理,也不是為了人的倫理。拋棄人是生態倫理的主體,或者說否認人是保護自然環境的主體,就等于否定了生態倫理本身。
其次,由于這種人性是人與自然界的本質統一,其自身包含著自然界本質的規定性,因而以這種人性為本體就使生態倫理具有體現自然界本質的自然中心論的性質。人與自然界的本質統一,也就是人的本質進入自然界之中,自然界的本質進入人之中。所謂自然界的本質進入人之中,是指自然界的本質內化為人的自我意識,成為人性的一部分。人的本質包含了自然界本質的規定性,人就升華為自然界的代理人,改造自然界的實踐活動就能夠體現自然界的內在要求。在馬克思指認人是對象性存在物時,就已經指明人作為對象性存在物要以自然界為對象表現自己本質的同時,又要作為自然界的對象表現自然界的本質。從這一意義上說,生態倫理的本質還應該是自然界本質的反映,滿足著自然世界的生態和諧性要求。
再次,以人與自然界的本質統一為生態倫理本體,就使生態倫理既是為人的,又是為自然的,是為人與為自然的統一。與自然界完成本質的統一的人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他作為人、作為人本身必須表現人自身的欲求、滿足人自身存在的要求,由此就決定了以人為本體的生態倫理具有為人的性質;另一方面他作為被自然界本質規定的人,又必須體現和表達自然界的本質和內在規定性,滿足自然界存在的需求,由此就決定了生態倫理又具有為自然的性質。如果說人類中心論主張自然是為人而存在的,自然中心論追求的是人為自然而存在,那么筆者所說的生態倫理原則是人與自然互為存在。
最后,以人與自然界的本質統一為生態倫理本體,才能真正實現人的意志自由。人類中心論認為,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自由意志就是人為自然立法,人的利益就是自然界的。然而,人類中心論所表達的這種人類對自然界無法無天的絕對自由,在黑格爾看來,只不過是人類的主觀任性,并沒有真正涉及人的意志自由,因為逃脫一切限制的意志是一種否定的意志,純無規定性的自由是一種不自由。自然中心論以自然界本身的權利和內在價值為生態倫理本體,這雖然使人的自由意志受到限制,但由于這種限制沒有復歸于意志自身而成為意志的一部分,從而就使這種限制淪落成為約束人的桎梏,囚禁自由意志的鐵籠。黑格爾認為,真正的意志自由是純無規定性與有規定性的對立統一,即意志既在規定中又不在規定中,既是自在的又是自為的,才屬于真正的自由。當人與自然界完成本質的統一,就達成了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的統一,亦即達成了意志的純無規定性與有規定性的對立統一,從而也就使生態倫理真正實現了黑格爾所說的意志自由。;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論生態倫理本體的反思與重構】相關文章:
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及價值探究之一-論孔子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現代11-21
西部生態補償制度缺失及重構12-17
實踐的觀點與“本體論”問題03-20
“本體論”源流考(下)03-18
試析從“人的文學”到“生命的文學”—論生態文學的倫理價值訴求03-18
實體論、主觀論與基因生殖倫理03-18
論民本思想的倫理悖論03-05
莊子哲學中的本體論思想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