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練習題,做習題有助于提高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一份好的習題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1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養成良好習慣,是學生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是對學生行為指導與良好習慣培養的一種教育模式。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我國的養成教育可謂源遠流長,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對后世養成教育產生了長遠的影響。明清之際的王夫之闡有"習子童蒙,圣功也"的論點,進一步主張把養成教育作為兒童德育的有效途徑。
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促進每個受教育者全面主動發展,促進每個受教育者人格與個性的養成。有一位教育專家曾有過這樣的論述:"你在孩子的心靈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由此可見,養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輩子的教育。培養一代少年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是保證他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2.抓好養成教育,這是從當前學生的實際出發而提出的。
就學生的普遍狀況來說,其文明道德習慣、學習習慣、衛生健身習慣的現狀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會等外來的不良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教育自身存在的問題。對我國青少年德育工作進行深入的反思,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的弊端就是:不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開始,忽視基本的良好習慣培養,脫離廣大青少年生活實際,不遵循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此,抓養成教育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將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作進一步探索,使之成為我校的一大特色。
3.抓好養成教育,有利于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就我國目前小學教育的實際看,在德育中,不僅忽視少年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規范的。培養少年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既有利于克服我國長期以來在少年兒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一研究,從現實和長遠看,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調查并詳細分析影響小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形成的原因。
2.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發展,初步探討良好行為習慣對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及相應的教育對策。
3.通過研究,找到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主要因素,找到科學的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養成的良好習慣很多,本項目旨在充分發揮課題組成員的主題意識,本照“點滴皆是教育,細節蘊含成功”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深入研究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方法:
1.充分利用“班級實名制”的優勢,借助“U”型小組導學員的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何為“U”型小組導學員模式?“U”指的是全班學生以六七人為一組,采用“U”型的方式圍住在一起,“U”的開口指向講臺,整個班級四十幾個學生最后分成了六七個組。原本老師面對的是四十幾個學生個體,而現在面對的是六七個團隊,教育對象由個體轉變為團隊,既有利于任課教師駕馭課堂,又為學生創設了小組合作的機會,同時有利于加強小組間的競爭。一句話:單兵作戰的局面被小團隊互相配合作戰所代替,個體學習的局面轉變成了合作學習,既有利于合作,又創設了競爭的機會。
“導”指的是“U”型小組中的導學員。每個小組中設立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導學員一職,主要職責是實行“兵教兵”的策略。每組設定導學員2-3名,每名導學員負責幫助1-2名學習能力稍微差一點同學,通過互助、督促、指導等手段,幫助能力差一點同學完成學習任務,在班級中喊響了“不讓一個伙伴掉隊”的口號!1+1、n+1”多元化的幫扶模式,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成績,還 “以點帶面,以面促點”養成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強化落實我校特色“揚三棄一”品行修養卡,發揮“敬、競、凈、靜”星級評價的作用,形成星級評價體系,強化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
“揚三棄一”品行修養提示卡,為學生量身定制特色“名片”。運用哲學的揚棄理論,也給學生們制作了“個人名片”,即揚三棄一品行修養提示卡。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與不足,逐步養成良好的品行習慣。“揚三棄一”品行修養提示卡是一張學生信息卡,教師可以根據卡片上的內容,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優缺點等方面的信息。此卡還是一張評價反饋卡,注重了過程評價與即時評價?ㄖ小皳P一”與“揚二”注重學生特長的培養。學生分別從“六美”行為習慣、興趣特長(球類、體育技巧類、才藝類)找出自己的特長填寫。平時,我們組織學生參加少年宮活動,使他們的特長充分發展,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境界!皳P三”與“棄一”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皳P三”定為動態即時評價,即:每周根據學生的“敬、競、靜、凈”四方面的表現進行評比,表現突出的由班主任在此欄中印上所獲得相應的“星”標志。學期末根據所獲“星”的數量評出品行優秀的學生!皸壱弧笔菍W生填寫自己的缺點。學期末由同學、教師進行表決,認為已改掉則在期末班主任評語中予以體現。每學期末我們都將此卡裝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袋中,作為學生成長評價的重要依據。這一做法有利于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品行情況,有利于實踐“德高尚,方有大成”的管理理念。
3.發揮我校“彩繪人生”鄉村少年宮的作用,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場所,強化學生動手實踐習慣的養成。
在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教育局及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共計投資22萬余元,成立了“靚彩樂園,彩繪少年”少年宮。少年宮共設“剪紙歡樂坊”、“巧手工作間”、“紙漿工藝吧”、“我舞我秀室”、“棋林益智苑”、“四驅車樂園”、“百變魔方站”、“風雅書法屋”、“潑墨畫中畫”等活動場所,且一樓主題文化為“科技探索”,二樓的主題文化為“藝術欣賞”,整座樓將成為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藝術情操欣賞的專用場所,成為放飛孩子夢想的大舞臺。
每周二與周五下午的大課間時間,將成為學生們的活動時間,配合著室外的輪滑、籃球、乒乓球、足球等活動,全方位打造學生綜合素質的30多個活動項目,讓每個孩子都可自主選擇所喜愛的項目進行活動,“人人有活動項目、人人有活動場所、人人有技能展示、人人有成果積累”成為“彩繪少年”少年宮培養的目標。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好習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問卷調查法
廣泛收集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對學生行為規范的調查報告,對問卷進行整理、分析,從中把學生的行為,要求放在第一位,不良的行為得到及時矯治。
2.個案研究法
通過對班級學生若干個個案的研究,進行比較分析,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為今后課題研究提供針對性的事實依據。
3.比較研究法
通過對實施對象之間或個案與個案之間的比較,找出適合我校實際工作的方法,加以指導以后的工作。
4.文獻資料研究法
廣泛收集國內外有關養成教育的資料,然后再進行整理、分析,從中篩選出有用的資料學習,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依據。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與人員的具體分工:
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
建立課題研究組織,組內成員學習、商討,落實人員分工,明確責任。了解學生已有的行為習慣,制定針對性研究方案和計劃。研究資料文獻的準備、信息的收集、設計問卷調查表等。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10月)
、偾捌诜治鲭A段:通過教師對學生行為習慣現狀的觀察分析,撰寫”崮山中學學生行為習慣現狀調查樣本分析”,對各個年級學生此階段的行為習慣的現狀作分析總結,為今后的對策研究提供了事實依據。
②實施階段:
A、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層次的良好習慣的教育,搜集典型課例和活動錄像等資料。
B、按照不同階段研究方案,通過實際調查研究形成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具體計劃和實施步驟,并探索學生行為習慣提高的方法和策略。
C、實施期間定期召開座談會,適時聽取班干部和各個學科教師對本階段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反饋,并根據反饋及時做出相應改進與調整。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012年11月――2013年9月)
1.完成各項有關測試,進行認真對照和分析。
2.課題組總結、整理規范研究資料和經驗成果,進行分析、歸納,提煉規律。
3.完成研究報告,舉行結題會。
人員的具體分工:
負責人:苗延亮(負責課題工作的總體規劃)
組長:劉亞琳 (負責課題信息的匯總和傳遞,并撰寫各種課題文件,確保課題的各項工作能夠按計劃完成)
實施者:周建等8名教師。(負責課題工作的具體實施,確保課題研究的效果,需要在實施過程中積累研究資料,并撰寫各種研究成果)
六、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1、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研究報告、分析報告、典型案例、階段性報告等
。2)科學合理的完善學生評價體系。
2、最終研究成果
。1)通過研究,探索“U”型小組、“彩繪人生”鄉村少年宮、“揚三棄一”品行修養卡、“敬、競、凈、靜”星級評價等模式對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的作用和具體實施措施。
。2)提高家長、教師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重要性的認識。
3、成果形式:
。1)形成本課題的"工作報告"。
(2)本課題的研究論文、研究個案、隨筆、敘述故事、主題活動、等匯編。
七、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
1.課題組負責人苗延亮,是學校校長,他對教育科研有著濃厚的興趣,積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學和科研管理經驗,親自主持并參與研究,他把教育科研視為“學校由平庸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他對該項目給予極大地支持。
。.參與課題組成員中有經驗豐富、多年從事教學研究的中層領導,有專業素質高、勇于開拓創新的青年教師,還有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很善于和學生進行交流的班主任,為課題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取得上級科研部門的關心與幫助,確保實驗順利實施。
4.學校保證完成課題所需的時間和各項條件,并承擔課題的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
綜上所述,本校課題組進行的課題研究的條件是具備的,預計通過本校課題組成員的努力,上級教科研部門的正確領導,屆時將會圓滿地完成該課題的研究工作。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社會背景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養成教育在我國源遠流長。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泵髑逯H的王夫之進一步主張把養成教育作為兒童德育的有效途徑。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對小學生的養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理論背景
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關于兒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國外的研究,如皮亞杰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和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注重兒童道德認知方面的研究,但相對忽視行為習慣的研究。這些理論為我們開展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的參考。
現實背景
在行為規范教育中,學生常常表現出校內外、人前人后行為不一致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規范準則未內化為學生的價值觀念,不會自擇有道德的文明行為。因此,強化良好文明習慣教育,不僅要優化外部環境,更要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使其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研究目的
本課題旨在從優化學生習慣入手,探討和研究習慣養成的核心問題,從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學科教學、少先隊活動、家庭教育等渠道,研究挖掘學生的主體因素,從而探討促進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全面養成的有效教育途徑和方法。具體目標包括:
探索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內容、形式和方法。
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養成教育教學活動規律,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形成學校優良校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研究內容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是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的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包括:
小學生在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良好習慣的培養。
將如何做人、做事和學習具體化為一些行為習慣,通過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實踐中進行培養。
四、研究方法
本課題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通過設計問卷,收集學生在預習、復習、聽課、作業、閱讀等方面的習慣現狀數據,為課題研究提供實證基礎。
觀察法: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行為習慣,記錄并分析其表現。
實驗法:通過設立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不同的教育方法進行實驗,比較其效果。
文獻研究法: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國內外在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五、預期成果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預期達到以下成果:
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得到顯著改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對習慣培養的認識和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教學方法更加科學有效。
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六、研究計劃與時間表
第一階段(1-3個月):進行文獻綜述和問卷調查,收集研究數據。
第二階段(4-6個月):設計并實施教育實驗,觀察記錄學生的行為變化。
第三階段(7-9個月):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總結研究成果。
第四階段(10-12個月):撰寫研究報告,整理研究成果,進行成果展示和推廣。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03-12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3-05
女性形象研究開題報告11-30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03-23
文化建設研究開題報告01-18
研究生開題報告的寫法03-19
開題報告及研究綜述(精選6篇)01-07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例模板03-26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14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