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論文閱讀與撰寫的影響
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論文閱讀與撰寫的影響有哪些你清楚嗎?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論文閱讀與撰寫的影響,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在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規定參考文獻標注方法采用“順序編碼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學術期刊往往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和編輯習慣選擇參考文獻標注方法,較少從學術研究過程的角度、從作者和讀者的角度考量如何選擇適宜的標注方法。在當下的學術期刊與作者的關系中,期刊居于強勢地位,對于參考文獻標注方法,作者通常只能無條件地服從期刊的要求; 但若放在知識創造、學術傳播的大視野下,參考文獻標注方法的選擇就有重新審視的必要。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參考文獻在以下2個環節產生直接作用: 一是文獻閱讀---學習、吸收知識; 二是論文撰寫---傳播新知識。因此,參考文獻標注方法的選擇必然會影響到這2個環節的效率。
1、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文獻閱讀效率的影響。
1. 1不同文本形態中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閱讀效率的影響不同。
文獻閱讀是學習、吸收知識的重要方法。在客觀層面,知識體系的復雜程度是決定文獻閱讀效率即知識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知識的附載形式( 本文指學術論文) 的文本形態也會影響閱讀效率。
目前,文獻的文本形態可基本分為紙質文本和電子文本2類。
紙質文本強調所蘊含信息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即盡可能在當前閱讀頁面獲得更多、更完整的信息。所謂連貫性,是指前后文信息銜接緊密、層層遞進,沒有大的跳躍和斷裂; 整體性則是指文本信息邏輯完整、自成一體,不需要頻繁跳出文本之外補充新信息。
電子文本突出了信息的發散性和延展性,除了文本自身的信息外,還通過超鏈接甚至是超文本鏈接提供相關聯的延伸和擴展的信息。
這種文本形態的差異導致了信息獲取方式即閱讀方式不同。閱讀紙質文本時,越是順暢連貫,越是有利于理解、掌握文本信息。如果閱讀頻繁中斷( 這里指離開閱讀頁面) ,則會大大降低閱讀效率; 所以,紙質文本閱讀是整體性閱讀。與之不同,電子文本通過超鏈接在文本和外部之間實現快速切換,在不需要中斷閱讀的情況下,完整地理解文本信息甚至獲得新信息;因此,電子文本閱讀不再強調整體性閱讀,可以通過交叉閱讀掌握相同甚至更多的信息。
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不同文本形態文獻的閱讀過程產生影響,從而使閱讀效率不同。在紙質文本形態下,為求閱讀的整體性,參考文獻最好采用文下標注。由于國標的規定,參考文獻必須文后標注,那么,不同標注方法對文獻閱讀效率的影響就表現為程度的不同。
“著者-出版年制”雖不能提供參考文獻的全部信息,但由于提供了參考文獻的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份,能使讀者在閱讀文本的同時了解相關研究人員及其工作進展,對參考文獻的可靠性有一個快速的判斷。“順序編碼制”除了標注一個表示對應關系的數字外,沒有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讀者必須中斷閱讀翻到文末才能了解相關文獻的內容; 如果是篇幅較長、參考文獻較多的文獻,其閱讀的便利性和完整性更會大受影響。
在電子文本形態下,由于可以實現交叉閱讀,這2種參考文獻標注方法的影響沒有差別。不過,所存在的問題是,目前很多文獻是以PDF等閱讀文件格式提供的,它不支持超鏈接,閱讀方式與紙質文本沒有本質區別,閱讀體驗甚至更差,只是方便儲存和攜帶; 部分文獻有網絡頁面,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文本,閱讀方便,不過在目前我國的網絡環境中,即時網絡閱讀受到極大限制,電子文本閱讀的優越性無法體現。
此外,人們的閱讀習慣是基于數千年來人類的紙質文本閱讀產生的,電子文本閱讀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取代紙質文本閱讀,基于電子文本閱讀的新的閱讀習慣不會很快建立,也無法代替現在的'閱讀習慣; 而越是習慣的,其效率越高,文獻閱讀也是如此。在紙質文本的閱讀中,“著者-出版年制”更符合閱讀習慣,因而閱讀效率越高。
1. 2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影響記憶效率進而影響閱讀效率。
在閱讀中,記憶是影響閱讀效率的重要因素,越容易記憶的內容,也越容易理解和掌握; 而影響記憶難易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文本信息的密集程度: 信息密度越高,所涉及的知識越復雜,記憶的難度越大。但在另一端,過于簡單的信息同樣不利于記憶,就如圓周率由極為簡單的數字組成,其記憶難度卻遠遠大于一首長詩或一篇散文。
人們往往運用聯想等方法為過于簡單的信息附加新信息以幫助記憶; 所以,適當的信息密度有利于記憶,也有利于提高閱讀效率。
在文獻閱讀中,對參考文獻的記憶必不可少。在通常的記憶模式中,文獻的作者、關鍵詞、發表年份是最優先的信息點,不夠精確但最容易記住; 文獻的題名和發表的期刊是次級信息點,更精確但也不容易準確記憶。
人們搜尋記憶中的文獻時,往往也是從作者、發表年份和關鍵詞查起,搜尋效率較高,從而佐證了對文獻的記憶方式。不同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包含的信息密度不同,導致記憶的難度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閱讀效率。“著者-出版年制”包含了記憶涉及的2個關鍵信息點,即作者和發表年份,與文中和關鍵詞相關的內容一起構成參考文獻的基本要素,很容易與原始參考文獻建立映射關系,幫助實現記憶。
“順序編碼制”只提供一個沒有實際含義的數字序號,信息密度過低,無法與原始文獻建立映射關系,不利于記憶。為獲取更多有助于記憶的信息,必須時時翻到文末與參考文獻核對,文獻的閱讀過程就被迫經常中斷,降低了文獻閱讀的效率。在紙質文本閱讀的情形下,這種負面影響尤甚。在電子文本閱讀的情形下,這種狀況會得到改善,因為不需要翻到文末也能看到參考文獻,這2種文獻標注方法對記憶的影響沒有差別。
2、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論文撰寫的影響。
學術論文是對學術研究過程的梳理和總結,是對新知識的歸納,也是新知識傳播的起點。論文寫作水平的高低,不僅反映研究水平的高低,也影響知識傳播的效率。論文撰寫既是知識創造螺旋的一個環節,也是研究過程的延伸。
參考文獻標注是論文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標注方法的選擇會對論文撰寫效率產生影響。“著者-出版年制”和“順序編碼制”在論文撰寫中各有優劣。
“著者-出版年制”的優點: 其一,標注方便,只需在行文處依據引文需要標注作者及發表年份即可,不用顧及參考文獻的先后順序。其二,修改便捷。論文成文,常需數易其稿,參考文獻的增刪也就無可避免。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僅需局部微調,而不需要對全文的參考文獻大加改動。其三,錯漏較少,且易于判別。文中標注與文末文獻對應清楚,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錯誤。“著者-出版年制”的缺點: 對缺作者文獻和電子文獻的標注存在困難。
“順序編碼制”的優點: 其一,參考文獻組織簡單,無須考慮作者姓氏、出版年份和語種的差別。其二,文中只有數字編碼,行文簡潔,節約版面。其三,能夠有效應對缺作者文獻和電子文獻的標注。
“順序編碼制”的缺點: 其一,當參考文獻較多或同一文獻多處出現時,順序編碼困難。在此情形下,作者須付出很多額外的謹慎和精力,以確保編碼順序不出錯,且一旦出現錯誤,很不易被作者、審稿人、編輯和讀者識別,犯錯容易糾錯難。其二,增加論文修改難度。若需增刪參考文獻,則必須對文中的序號和文末的文獻做整體調整和修改,而且修改過程中很容易再出錯。其三,在編排過程中出錯的概率更高。由于采用上角標的格式,序號經過排版軟件轉換時更易出錯,因此對編輯和校對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四,行文簡潔的同時減少了有效信息含量。序號除了表示對應關系外,本身并不提供與論文有關的有效信息,對理解論文內容并無幫助。從這個角度看,即便只有1個字符也是浪費,少反而不及多。
綜上分析,“著者-出版年制”總體上更符合學術論文撰寫規律,更有利于提高寫作效率和參考文獻引用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論文閱讀與撰寫的影響】相關文章:
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論文寫作閱讀影響10-22
參考文獻標注方法對論文寫作的影響10-15
論文參考文獻的標注方法10-15
論文參考文獻的引用和標注方法08-29
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標注的添加方法06-17
論文參考文獻的標注法07-03
論文引用的參考文獻標注08-30
論文如何標注參考文獻08-30
論文標注參考文獻格式08-30
論文參考文獻怎么標注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