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家庭教育論文

        時間:2023-06-25 08:43:05 教育學 我要投稿

        家庭教育論文(通用16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庭教育論文(通用16篇)

          家庭教育論文 篇1

          摘 要:家庭教育與支持在特殊教育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介紹中國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及家庭支持的相關內容,了解中國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而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教育建議和方法。研究發現,家庭教育與支持是特殊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庭支持;特殊教育

          近年來,特殊教育工作者越來越發現傳統的學校教育在特殊教育領域出現了很多弊端與不足,家庭是社會的核心單位,同時家庭更是特殊需要兒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單位。同時特殊需要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家庭教育。由于其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大部分特殊兒童大量的時間都是待在家里與父母共同度過的,父母對其實施的補救措施和教育直接關系到他未來的康復情況及后續發展。相關的研究開始出現,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家庭的和諧,影響特殊兒童的健康發展,了解目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情況能夠有效的反映目前社會對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有效的投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

          一、庭教育與及家庭支持

         。1)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是特殊教育的組成部分,三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對于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家庭教育更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歷史上,家庭教育早已存在,最有影響力的是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家庭教育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門較為成熟的學科。而特殊需要兒童由于其身心的缺陷與障礙,他們比正常兒童更需要家庭教育。特殊需要兒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環境中對身心異常兒童進行的教育,包括兩種形式:由特殊教育教師或其他專業人員進行個別教學和輔導,對象是因某些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到校學習的學齡特殊需要兒童和學齡前特殊需要兒童,同時為家長提供咨詢服務;由家長或其他家庭成員對特殊需要兒童進行教育和訓練,其重點在于通過兒童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習慣,配合學校做好兒童的教育教學工作。

         。2)家庭支持是社會生態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微觀支持系統。家庭支持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包括家庭資源、家庭的關系、家庭功能、生命周期等內容。家庭資源方面設計到家庭的特征、家庭背景、家庭規模、家庭的形式、家庭成員的個人特征。家庭資源在家庭支持系統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包括物質資源與精神方面的支持,涉及到特殊需要兒童的生存的各個方面和學習方面。家庭關系是指存在家庭中的各種關系,例如夫妻關系、親子系統、兄弟姐妹系統,不過還要包括家庭以外的親戚、社團、同事、社區人員、專業人員的系統。近年來,親子關系的協調已經成為普通家庭和諧的重要方面,對于特殊需要兒童來說,這是關系到他們的身心發展是否良好的重要方面。

          二、家庭教育及家庭支持的原因

         。1)家長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家庭作為特殊兒童的生理發育和身心養護的主要場所,家長也是老師,也可以并且應該支持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長擁有自己的教養方式,同時有他們自己一套運用于校外學習情境的課程和教學風格,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家庭教育。因此,如果特殊需要兒童想要獲得校內外充分的潛在的學習體驗,就需要家長和教師之間緊密合作。

         。2)家長對兒童的學習情況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在專業人員試圖幫助兒童學習的時候,經常向家長傳遞這樣的信息:教師比家長更關心兒童。

          (3)家庭可能是特殊需要兒童教育中唯一的一個成人團隊,在持續教育的所有進程中:在兒童教育生活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專業人員。我們應該樹立以一種持久的、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4)家庭比任何人都更好地了解兒童的某些方面,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每年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有限,校外時間可能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信息,促成他們興趣的培養、動機的形成、習慣的養成、紀律與規則的訓練。需求的產生以及健康狀態的保持甚至憂慮及壓力的出現等。

          三、中國特殊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現狀

          要開展特殊兒童家庭教育,就必須考慮開展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制約因素和存在的客觀困難。開展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制約因素包括家長的自身素質、對子女的態度以及家庭的經濟狀況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在這幾方面都不容樂觀:

          (1)家長的素質及文化修養有待提高。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父母,他們是特殊需要兒童的啟蒙老師,是與兒童朝夕相處的人,了解兒童所有的習慣與愛好,為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能。然而家長的'素質及文化修養顯得尤為重要。家長自身素質的高低,是直接關系著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目前,我們特殊需要兒童的家長無法接觸專業的特殊教育理論,沒有科學的、合適的教育方法,文化素質低等這些因素成為特殊需要兒童家庭教育的不利因素。

          (2)家長的教育態度不積極、教養方式有待改變。在特殊需要兒童家庭中,親子關系成為重點。很多研究都表明,特殊兒童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環境的剝奪而致使兒童早期經驗的缺乏,如缺乏母愛、缺乏社會性接觸、缺乏有益于智力發展的感官刺激等

          (3)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同時,其他服務機構對家庭教育的支持不夠,而已有的支持也是散漫的、無組織的支持,缺乏指導或統一的指導。

          四、開展家庭教育與家庭支持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特殊需要兒童家長的特殊教育理論的學習。家長通過學習理論,可以了解兒童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就不會盲目的采取不當方法與措施教育兒童。同時家長多參加相關的培訓與活動,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可以制定合適的家庭教育計劃,傳授文化知識,幫助兒童更好的融入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中。

         。2)改變家長的不良態度。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態度是一個重要的素。加大傳媒的宣傳,教育部門要向家長講授對特殊兒童進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家長明確家庭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從而能夠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子女教育。

         。3)幫助解決特殊需要兒童家庭經濟能力低的情況,主要是指解這些家庭家長的就業問題,這樣提高他們的家庭收入,提供特殊需要兒童教育所需的費用。

         。4)相關教育部分積極配合。整合資源,發揮醫療衛生機構、社區服務機構、學校、幼兒園、福利企事業單位、殘疾人活動場所等現有機構、設施和人員的作用,將對特殊需要兒童家庭支持納入社區建設和基層衛生工作中。

          參考文獻:

          [1]左玉婷,盧珊,周蕓蕓,曹夢希.孤獨癥兒童家長親職壓力及焦慮抑郁狀況――融合教育與特殊教育機構的比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4)

          [2]李佰戰.制約殘障兒童學前教育的因素及其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3(06)

          [3]鮑娜娜.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對當前道德教育的啟示[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04)

          家庭教育論文 篇2

          摘要:家庭是一個人一生中所面臨的第一所學校,對孩子來講,父母是主要組成人員。特殊家庭,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父母身上,也就是說,父母的特殊性決定了家庭的特殊性。父母沖突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與青少年犯罪表現在忽視兒女的感受和對兒女的教育上。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郁悶。在世界觀形成階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導。讓這些孩子感到無人關心,精神無處寄托,思想感情上受到了極大創傷,在同學、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于是,孤僻、沉默成了他們重要的特點。

          關鍵詞:特殊家庭;父母沖突;父母言行

          筆者在調查、閱讀、思考中,總結出因父母的特殊性,形成家庭的特殊性,形成對孩子教育的不完善,而導致孩子走上犯罪之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父母沖突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與青少年犯罪

          有很多人成婚后,擺不端正自己的位置,不懂得怎樣經營家庭,以小肚雞腸的胸懷處理家庭瑣事。于是夫妻雙方三天一小戰,五天一大戰。斗嘴打架成了家庭生活內容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把注意力用在永無休止的家庭糾紛中,忽視兒女的感受和對兒女的教育。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郁悶。在世界觀形成階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導。最后自暴自棄,在良莠不齊的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盲目闖蕩,企圖從眼前“難以捉摸”和“撲朔迷離”的景象里出人頭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時只要有人稍加引誘,在尋找“關心”和“疼愛”的他們便會毫無顧忌地投入對方的懷抱接受恩賜。殊不知,在壞人的引誘之下一步步向犯罪深淵滑去。

          二、父母言行不檢點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與青少年犯罪

          父母言行決定家庭氣氛,家庭氣氛可以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直接原因,和睦、不和睦的家庭氣氛與違法行為率關系甚大。不和睦的家庭比和睦的家庭,其子女違法行為者明顯多。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夫妻之間經常吵罵、指責、揭短、廝打,彌漫著一種沖突或不和諧的氣氛,會給子女帶來極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長此下去會造成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礙。有些子女為逃避這種不和睦的家庭氣氛,極易離家出走,流落街頭,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融于平時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是“潤物細無聲”般的感染教育。因此,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對孩子的教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良的言行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禍首。母親賢惠、善良、正直的品行會給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礎。

          三、家庭不健全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與青少年犯罪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人們的許多觀念都在發生變化,離婚率也居高不下,一些父母,為求男歡女愛,置親生子女于不顧,形成離婚家庭這種特殊家庭。處于成長發育階段的子女,此時需要完整的父母之愛,家庭的天倫之樂。而有的父母都忙于再婚,冷落子女。使子女感到孤苦伶仃,心靈備受傷害。組成新的家庭后,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關系又很難處理得當。

          1.減少家庭暴力,給孩子以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

          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家庭及其成員之間的暴力。作為青少年的榜樣,如果家庭成員整天爭斗不休,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那么無異會使青少年形成一種用暴力來處理問題的思維定勢,使他們習慣于暴力攻擊行為,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很多父母習慣采用粗暴野蠻的教育方式,會形成孩子與父母的尖銳對立。生活在習慣于通過暴力解決問題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征,在心理上魯莽兇暴、易于沖動、控制力差、膽大妄為與不計后果,一旦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動機,就會發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屬于攻擊性行為。

          2.盡量減少人為的家庭不健全

          在青少年教育中,父母是第一位老師,一個和諧、良好的家庭能夠讓青少年體會到親情可貴,增強他們對社會的信任。如果家庭結構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婚姻失敗、家庭失和,以致放棄對子女的撫養義務,使子女得不到正常的父愛和母愛,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心靈將遭到致命的摧殘。他們目睹了父母是如何從和睦恩愛走向勢不兩立,從而會使青少年懷疑人間的真情,覺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與人之間是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很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謹言慎行

          家庭中的社會化很多都是在無形中進行的,父母的言談舉止、態度等對青少年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青少年好奇心強,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較弱。所以父母有賭博、酗酒、盜竊、賣淫、等不良行為,都會給子女以暗示的影響,并使他們模仿大人的不良行為行事,在其心靈中孕育。要使青少年養成良好的品行,作為家長的父母要以身作則,自己不能有不良行為,要舉止得體,言語文雅,給子女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叭酥酰员旧,性相近,習相遠!边@句話表明了人的一生與后天教育有著莫大的關系。作為孩子的父母,其言傳身教的影響更是非常重要。教孩子學好不難,難的是家長要努力克服自身上的缺點及多年養成的壞習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在這篇文章中的特殊家庭所指較為狹義,但代表突出的特殊家庭表現形式?傊,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應該考慮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家庭環境,使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才能談及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史煥章,武漢.犯罪學概論.華東政法學院,1993-05.

          [2]闕貴善.江西省青少年犯罪與綜合治理.1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12.

          [3]王春光.澳洲反家庭暴力法律機制及啟示.法律適用,2004(10).

          家庭教育論文 篇3

          摘要:

          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時期,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上產生了急劇變化,很多青少年不能夠正確地認識到生理變化的原因,容易產生暴躁、叛逆的情緒,使身心發展失去了平衡。在青春期階段有效地開展家庭教育,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因此,本文將主要分析家庭教育在青春期中的作用。

          關鍵詞:

          青春期;家庭教育

          家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和底色。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變化錯綜復雜,處于從幼稚到成熟的過渡階段,極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有效地開展青春期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順利度過這一階段。

          一、目前青春期家庭教育的現狀

         。ㄒ唬┻^度干涉保護孩子,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有著強烈的要求獨立的愿望,試圖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反對父母的各種干涉、指導和控制。并隨著獨立性的發展,開始產生成人感,渴望被成人平等而尊重的對待,F實生活中,在父母的心目中,一般習慣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們的實際年齡還要小些,還需要保護。同時,由于現在的初高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被視若珍寶,在父母長輩眼里是永遠的孩子。并且,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中國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極為重視。因此,很多家庭出現過度溺愛和保護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過多的干涉和控制青春期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導致孩子產生種種不滿情緒,逆反心理嚴重,與父母關系緊張。

          (二)家族傳承的不良教育方式

          雖然我國的家庭教育思想有著長遠的歷史和發展。但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仍然存在著諸如“棍棒教育”“父母專制”等通過嘮叨、埋怨、指責、或者打罵來達到教育目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會不知不覺受到從父輩、祖輩那里所接受的思想觀點、行為習慣等的影響。會依照自身原生家庭的教育管理方式來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和管理,從而忽略了孩子個體本身的特殊性和時代的發展性。

          (三)父母不在位和隔代教育

          父母不在位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父母外出打工之后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缺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從而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第二種是離異家庭。單親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也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第三種則是父母在家庭中并沒有處在父母狀態。比如說,有一位初三的家長,因為和女兒在生活事件中的幾句口角,一連幾個月和孩子之間彼此不理不睬,直到孩子中考前的最后一次關于志愿的家長會前一個小時,母親還在猶豫要不要去參加女兒的家長會,她覺得如果自己主動去了,在女兒面前就輸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一對母女的關系就類似于兩個孩子。這種情況就屬于父母不在父母狀態。父母缺位或不在位,就容易出現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指祖輩對孫輩的一種撫養教育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隔代教育存在著較多弊端。

          二、青春期家庭教育之淺見

          (一)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身教重于言教

          德國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曾經說過“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國近代朱慶瀾將軍在他的《家庭教育》一書中曾經提出過家庭教育的原則,其中一個就是父母要給孩子“做個樣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庭中成長,父母的言傳身教隨時可見,父母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思想行為,這種影響雖然是零散的,但卻是大量的和隨時隨地的,并且是不斷持續的。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和熏陶而發揮作用的'潛在教育因素。家庭氛圍融洽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情緒穩定,生活樂觀,能很好地適應青春期的各種變化。反之則容易緊張和焦慮、容易發生情緒問題。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本身不穩定,容易波動。因此,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極為重要。

         。ǘ┮粤私夂妥鹬貫榛A,加強引導

          青春期存在著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一方面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要求自主和獨立。另一方面,青少年從心靈深處并不能完全擺脫對父母及其他成人的依賴,只是依賴的方式和程度與小學階段相比有所改變,更為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他們更希望從父母那里獲得生活經驗、情感支持和心靈溝通。與學齡前和小學階段相比,家長“養育者”和“玩伴”的角色逐漸淡化,而“心靈陪伴者”和“方向引領者”的角色需要則逐漸凸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內在趨向,強調受教育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作為方向引導者來肯定他們的做法,指出他們的不足,促進他們的思考。青春期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而不是生硬的說教。

         。ㄈ┘訌姕贤,注重良好親子關系的培養

          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發展上存在著閉鎖性和開放性的矛盾。他們一方面不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讓父母看到自己的“秘密”,另一方面卻又感到孤獨,希望被人理解。作為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加強和孩子之間溝通,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好的關系勝過一切,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親子關系是人生社會關系的起點,中學生通過與父母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獲得成功愉悅的體驗,將會對其面對其他社會關系建立信心以及積極的影響。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首先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父母通過傾聽、理解、接納、鼓勵、尊重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感覺被父母所理解,自然就會向父母敞開心扉。父母的指導、建議和幫助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結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接觸社會和認識社會的起點。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質,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保證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郏保荻哦,孔悅.家長與子女為何頻發“戰爭”[J].中學生閱讀(初中版),2016(06):2.

         。郏玻萘迹P于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華少年,2016(17):17

          家庭教育論文 篇4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逼仗煜碌母改付紵崆械赝映升,望女成鳳,如果教育方法不當,結果往往令人失望,令人痛心。那么我們如何真正去關心愛護兒女,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支點。

          一、了解孩子

          1.了解孩子的需要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對于即將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孩子來說,他們面臨著角色轉換的挑戰。這時,父母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制止不合理的需要,幫助孩子形成新的需要。

          2.了解孩子的思維環

         。1)消極因素

          好多家長常常因為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對孩子發牢騷,導致孩子在心里產生的想法是:父母不喜歡我;當孩子有了這種想法,他們的感受就是憤怒、敵對;在行為上就會更不聽話,甚至搞些小破壞。所以,結果又是受到懲罰或冷對,因而更加深了父母不喜歡他的想法,這種惡性循環就形成了孩子失敗、反抗等消極因素。

          (2)積極因素

          父母創設一種愉快的生活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讓孩子經常處于愉快的情緒狀態,孩子產生的想法是:父母喜歡我;有了這種想法他們的感受就是快樂、幸福的;在行為上就會配合家長,也表現得很聽話。所以,結果是受到家長的表揚和鼓勵,有了鼓勵就有了動力,這種積極的循環是孩子邁向成功的關鍵。

          二、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成就孩子的基礎。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能讓孩子得到健康發展。

          1.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要給孩子面子,學會變通,尤其是人多的時候,不要批評孩子,不要議論孩子。

          2.尊重孩子的隱私

          父母不要總是希望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須首先給予孩子尊重。很多父母總是抱著傳統的觀念,把父母擺在權威的角色。孩子應該有自己的秘密。父母進入孩子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孩子的決定應該先和他商談,不要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

          3.喚醒孩子的權利意識

          父母的責任是喚醒孩子的權利意識,而不是將它扼殺在萌芽狀態。一個明確自己權利的孩子才會懂得捍衛自己的權益。

          三、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是成就孩子的保證。學會與孩子換位思考、溝通、交流,和他們交朋友,關注他們的心情,接納他們的一切,這些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說話也不能擺出家長的架子,如,當你的孩子回來時,你發現孩子又和別人打架了,作為家長,你一定不會高興,但是這時,你還要同時想到,你是孩子的朋友,當你走過去的時候,你不能呵斥:“你怎么不好好學習,又和別人打架?”而應該拍拍他身上的灰,關切地問:“你怎么又被別人打了,傷到沒有?別人打你你怎么不知道跑呢?”這樣孩子才會更加信任你,才會愿意和你分享他的秘密,于是,你也就可以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四、讀懂孩子

          1.用孩子的思維去看待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常常用自己的思維去看待孩子。比如,孩子在地上爬、滾,大人會說,不要這樣會把衣服弄臟的,他不會知道這樣的一句話會讓孩子玩得不盡興;孩子在家里翻箱倒柜,弄的家里到處亂糟糟,家長會問,你為什么要這樣?怎么這么不聽話?有的家長還會打罵孩子,結果孩子的探究能力沒有了;過馬路時,孩子提醒:“媽媽,紅燈,不能過”,家長會說,“沒關系,有急事要辦,現在也沒交通警察在!边@些都是用大人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決事情,家長不會站在孩子的思維角度里去想問題,有交警就遵守交通規則,沒有交警在就不遵守,家長這樣做就會教會孩子投機取巧。因此,不論何時,家長都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想問題,別用大人的思維去套牢孩子。

          2.懂孩子比愛孩子更重要

          著名女性情感心理作家蘇芩說過這樣一段話:“懂你的人,會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愛你。不懂你的人,會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愛你。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愛得自如,你受得幸福;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愛得吃力,你受得辛苦。兩個人的世界里,懂比愛,更難做到!倍么_實比愛更難做到!試想想,每一個家長都知道愛孩子,但是正如高爾基所說:“那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懂得如何去愛才是更重要的,這就源于我們的懂得。所以懂孩子比愛孩子更重要。

          五、關心孩子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就如同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太陽和水那樣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愛的誤區”。

          1.只關心孩子是否“吃得飽”,不關心孩子是否“過得好”

          “吃得飽”是一種物質上的滿足,而“過得好”不僅包含了物質的需要而且包含了精神的需求。在競爭社會里,孩子所承受的壓力比父輩大,競爭能力是社會適應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人的精神也出現層次化和多樣化,重視孩子“吃得飽”已遠遠不夠,應讓孩子學會“過得好”。

          2.只關心孩子分數高不高,不關心孩子能力有多少

          有的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分數,而把培養孩子的態度、意志、品質、責任感、敬業心、適應能力、勞動習慣、沉著冷靜、善待挫折等品質忽略了,使孩子成為學習的“尖子”,人格上的“矮子”,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展和社會生存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收獲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以上是我本人在對孩子教育過程中的一點經驗,當然這是不全面的,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參考文獻:

          葉莉.讓幼兒在韻律活動中充分的表現自我[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2).

          家庭教育論文 篇5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外來教育的沖擊和影響下,弊端日漸顯露,家庭教育改革刻不容緩。本文試圖通過對中美兩國家庭教育的相關方面進行比較并對所形成差別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為家庭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家庭;教育;比較

          一、引言

          現今,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日益激烈,這種競爭歸根結底,是不同國家之間人才的競爭。正如我們所知,家庭是孩子成才的起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才的競爭也是家庭教育能力的競爭。隨著我國的經濟,政治,教育等領域的不斷開放,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外來教育的沖擊和影響下,弊端日漸顯露,因此,家庭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存在于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社會中,不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直到我們獨立,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和父母一起度過的。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青少年擔負著國家的未來,是社會的期望,是整個未來世界的主人。父母是否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是否關心孩子的發展方向,都將對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從古至今,許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視家庭教育!耙粋能夠管理一個國家和世界的人一定是一個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能成功地支撐起自己家庭的人!闭缰袊寮覍W說所論述的,家庭教育是治理國家的基礎,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把國家興亡和教育聯系在一起。英國思想家JohnLocke認為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教育的起點,也起著導向性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成效的比較

          美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參與了家庭事務,他們逐漸就擁有了市場經濟思維,十八歲之后他們就獨立于父母生活。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靠做兼職掙錢來支付他們額外的開支。從那些實踐活動中,他們積累了許多促銷方面的管理經驗以及如何與顧客交流,知道了金錢的來之不易,逐漸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在中國,孩子們是家庭的中心。孩子們養成了許多壞習慣,正如中國的一句常言所說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雖然在考試分數方面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做得好一些,但是中國的孩子,被動地處理問題,依賴他人,社交能力差,責任感差。這些性格特點從大體上而言,與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有關。

          四、家庭教育進程的比較

          盡管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家庭教育仍然是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方面。就像學校教育,它有自己的目的,內容和方式。

          1.教育目的的'比較

          美國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適應多樣化的環境,教孩子們如何在社會上獨立生存。這種期望不是那么的高。它不是無形的幻想,而是實際存在的,容易把握的。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實現他們自身的價值而不是追求高文憑,令人羨慕的職業之類的物質方面的收獲。另外,在這個目的的支配下,孩子們也提升了自我決定意識和自信能力。與美國相比,中國家庭更趨向于把孩子培養成材,希望他們有前途,過上穩定,舒適的生活。家長望子成龍,對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他們集中精力于學業方面的學習,還有孩子一點都不感興趣的藝術培訓。最終,創造性被制約,這個上天賜予的天賦被扼殺在搖籃里。

          2.教育內容的比較

          美國家庭教育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它注重孩子們在體格,認知,語言,情操方面的協調發展。例如,當家長去圖書館的時候,他們喜歡帶上孩子,刺激孩子對新事物的求知欲。讓孩子們接受環境的熏陶。在情操方面,他們引導孩子認知音樂,油畫,舞蹈,文化,跟他們一起去博物館,文化展覽館,鼓勵他們參加創造性的活動,使他們感受自然,發現奧秘。

          雖然中國家庭教育的內容也劃分為四個方面:德育、智育、體育和美學,但是當孩子們到了上學年齡,智力卻處于壓倒一切的位置。在體育方面,父母總是更關注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營養,不讓孩子遭遇疾病,危險。在智力方面,他們買很多有教育價值的書,然后教他們讀書,寫字以及算術技巧。當孩子們開始接受學校教育的時候,父母又趨向于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買大量的課外練習冊以幫助他們在考試中取得好的分數。在審美觀方面,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意識到特殊技能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一窩蜂似地把兒子,女兒送到畫畫班,舞蹈學;蛘哒埣医探毯⒆訉W樂器。一方面,這種做法忽視了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這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開支。下面的事實可以說明這兩個國家對智力的不同理解。當孩子們回到家了,中國的父母總是問:“你今天認真聽老師講的內容了嗎?”或“你今天得了多少分啦?”然而,美國家長問的是:“你今天在學校問了老師什么問題呀?”或“今天的課有趣嗎?”

          3.教育方式的比較

          在美國民主的教育方式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孩子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參與家庭事務。父母鼓勵孩子要堅持自己的意見,允許他們不接受自己說的東西而保持自己的理解。父母是孩子的朋友,能和孩子平等地交流,不僅僅是向孩子學習一些東西,而且還對此感到自豪。孩子們的隱私也完全受到保護,不經允許家長不會進入孩子的房間,他們也沒有權利去干涉孩子們的社交活動。

          在中國,孩子們幾乎沒有發言權。家長認為家庭事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們應該做的就是遵從家規,順從于父母的意愿。家長似乎是家庭中的權威,于是代溝也易于產生。孩子總是感覺父母不可理解。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很多交流障礙,家長把一切都歸結于社會環境與孩子成長之間日益增長的復雜化。根據福州教育學院心理健康委員會對1664個學生家庭的調查數據,偶然的交流占31.4%,有意的交流占2.7%。孩子上一二年級的家庭占77%,孩子上三四年級的家庭占60%,孩子上五,六年級的家庭占的比例不到50%。

          這份調查也證明了許多家長與孩子交流感到很焦慮這個事實。其中,46.1%的家長認為他們的孩子更成熟了,14.2%的家長認為很無助,13.2%的家長認為他們無言,6%的家長認為很難跟孩子交流,61.4%的家長感到很安心、舒適、高興。這對發展孩子的好習慣、性格、青春期健康心理都很不好。孩子們的自由總受到家長的侵犯。例如,他們的書包、日記總是被父母搜查。

          五、產生不同家庭教育的原因分析

          同樣是在現代社會,同樣是十分關注家庭教育,為何這兩個國家仍然會出現上面所提到的顯著的特征呢?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四個原因:

          1.這兩個國家的歷史背景

          美國被認為是一個有著廣闊的地域卻簡短歷史的國家,的確,它只是一個移民國家。在過去的四個世紀里,大約五千萬人移居到這個國家,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移民運動,于是其它國家開玩笑地稱它是“融爐”。由于這種多樣文化觀念的影響,人們能很容易地接受新想法和新文化,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因此,發展的空間相對更大了。

          相反地,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同時被許多傳統和習慣所限制。特別是封建觀念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國人的腦海中,以至于保守的、自閉的想法在文化觀念中占大多數。

          2.經濟體制

          美國擁有先進的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商品經濟,更多的機會,更少的生存壓力,美國擁有一種比較完善的雇傭體制。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人們不必一生都從事一種職業,由于那些因素,美國人有更廣泛的選擇工作的余地。在找工作方面他們也很開放。他們的父母認為只要孩子能生存,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他們的工作都是平等的。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盡管它有像上海、北京、大連那樣的大都市,但有許多人仍處在貧困線上。中國處于一個學歷優先的社會,生存壓力非常大,人們把所有的生活都寄托在工作上,找工作的范圍非常窄。家長認為學習上的成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追求一生穩定的好方法,也是理想生活的必需。因此,他們的教育中心就是孩子們的成就。

          3.不同的價值取向

          美國人珍視他們自己的個性,價值取向是個人主義,他們注重個人利益,擁護個人發展和自我認識,這就是美國文化的核心。根據這種價值,父母傾向于把孩子和他們自己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孩子的自我價值是建立在父母對自己意愿、興趣愛好尊重的基礎上的。

          在中國推崇地是集體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在中國的哲學中,個人價值服從于整體利益,父母丟棄了自我感,重視孩子的“自我”。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肩負著他們的希望和生活的未來。他們往往為自己的子女設計現在和將來。

          4.不同的思維方式

          美國人是理性化的。美國家庭用最基本的理性原則對待孩子,培養孩子的義務和其它的社會義務一樣。相反,中國人崇尚道德,家教是以道德為基礎的,對孩子的義務是整個家庭而不是社會的。

          六、結論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應該改變傳統理念,在保持我們優勢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注意平等和民主,在教育內容上把知識和實踐歸于同等位置。我們應該更有助于建立孩子們的自我信任和獨立,開發他們的潛能以更適宜于我們傳統社會發展的需要。

          常言道:“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睘榱酥袊睒s發展,我們必須盡我們的能力為祖國的花朵提供更好的教育。我們應該從哪里開始呢?肯定要從家庭開始!

          參考文獻:

          [1]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較概論[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3.

          [2]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報刊社,2003.

          [3]王恩銘.美國文化和社會[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3.

          家庭教育論文 篇6

          摘要:家庭是幼兒的重要教師,影響其一生,家庭的物質環境、文化環境及家庭成員的關系等都對幼兒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

          關鍵詞:家庭 幼兒 影響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5-0348-02

          社會是由數不清的家庭組成,家庭作為人最初的生存環境,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礎,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指出:“人如同陶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么模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么模樣的雛形”。那么在家庭這特殊環境中的教育當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任,父母是幼兒第一任教師,是開啟幼兒心靈的第一把鑰匙,所以家庭的物質環境、文化環境及家庭成員的關系等都對幼兒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

          一、家庭教育中的利弊

          家庭環境對幼兒實施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首先是家庭環境對幼兒成長中產生的影響,外界的內在都具有,古有“孟母三遷”這一說大家都知道,那么當今社會大部分都是內在因素俱多:一是情緒上的。家庭成員關系緊張,經常發生口角,使幼兒處在一種高度緊張和不安的狀態下。二是品行上的。家庭成員沒有良好的作息時間,生活沒有規律,比如經常性的在家中賭博、酗酒等不良習慣,使幼我經常饑飽失常、睡眠失調,天長日久也容易染上各種不良嗜好。其次,家庭教育的觀念。父母對家庭中的幼兒教育重要性和自身教育的角色認識不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太小,沒有必要教育,可有的家庭認為學前教育就因是幼兒園的事、老師的事,教育就是教知識,他們對自身文化水平、教育能力缺乏自信,僅僅是幼兒看護、照料其的起居而已。再次,家庭環境對于幼兒過份的溺愛,如今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面對著一根根“獨苗”,現在的父母和上一輩的教養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擔心幼兒的未來前途,在教養過程中,無原則的溺愛和遷就,過分保護和干涉,家長總是按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幼兒,容易使幼兒形成人云亦云的習慣。

          最后,家庭環境中還有不乏的“隔代親”,不少家庭的老人所占比例較多,祖輩對孩子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心,使人感到隔代特別親,然而上一輩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知識結構,還有教育方式與現代社會多少有些根本上的差異,對幼兒的獨立性和判斷力帶來負面的影響。

          以上的現象,有礙于幼兒家庭環境中培養教育的實施,所以要加以克服這些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幼兒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為幼兒創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

          首先家庭成員之處要和睦相處,特別是夫妻之間的互敬互愛、互諒互讓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才能使幼兒快樂生活在溫馨的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幼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在情上做到相互交融,使幼兒樂于親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員,受到家人的愛護和重視,這種寬松、和睦的家庭環境能使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

          2.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下就能形成,而是父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厭其煩、持之以恒的結果,不論在生活上還是以后的學習中對幼兒都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方式。

          3.幼兒在家庭中所處的位置如何

          在家庭中要明確幼兒的位置,使他們快樂的成為家中的主要,尊重孩子,平等對待,盡可能的滿足幼兒的信任、獨立、自尊、上進等諸多方面的需要。

          4.家庭如何做到真正關心幼兒

          這里所提到的家長真正關心幼兒是什么樣的程度,是過分的保護還是過分干涉,要么就是家長屬嚴懲型,也常是出于對幼兒的關心,但這種關心容易使幼兒產生逆返心理,往往變成你說讓他朝東他卻往西,返叛的心態較強,那么做家長,首先要充分的尊重幼兒,切實保護幼兒的自尊心,給予更多的空間和時間,更好的發展其智力和創造力。

          以上所講的內容,家只要把家庭文化、物質環境和家庭關系環境充分和合理安排,才能使幼兒在不斷的協調、適應中學公如何快樂的成長。

          二、對幼兒實施家庭教育的幾個方面

          現代家庭教育是五花八門,教育種類也是層次不等,但是只要讓幼兒在幼兒園規范性教育的基礎上接受家庭教育,使幼兒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展和提高,主要歸納為這幾方面:

          1.提高家庭教育的全體文化知識

          家庭教育是整體而又全面的綜合性教育,要想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那么其他家庭成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知識面,可以采用“家長學!(或其他的學習)方式來提高,也可以向有關專家或幼兒老師求學、取經,更好的補充文化,科學知識,對家庭教育認識和實施起到更大推動作用?偠灾,家庭教育能否理想的實施,達到最滿意的成果,重要的一點要取決于家庭成員的全面素質提高是分不開的。

          2.給幼兒創設一個合理的獨立的自由這間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一個人本來就是獨立的、主動的,可以發展的個體,在與孩子交往,我們只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想、去做、去努力,尊重孩子的意愿,做到循循善誘即可,對幼兒的正確想法和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

          3.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自信是幼兒充滿信心去努力實現自己愿意和理想的個人發展的內動力,怎樣來培養幼兒的自信,首先要有意識地讓幼兒獨立承擔一些事,給予幼兒最大的信任,讓幼兒從事事情的過程中自己找到自信,確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其次,根據孩子特長,讓孩子全面的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活動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父母在孩子活動中,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明確自我,樹立自信。

          最后要培養孩子勇敢精神,F在的孩子是21世紀的主人,迎接他們的將是新的世界,因而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強者氣質”,敢于向挫折困難挑戰,具有一種無畏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才能在以后適應,復雜多變、充滿競爭和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只要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才能將來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4.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言能力的培養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語言能力的表達反映了人的素質,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對象也是學習的工具。所以,在對幼兒語言教育的過程中,要從幼兒的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的需要出發,以幼兒的語言要求發展制定,使語言教育為幼兒的終身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素質。一是創建良艱險的語言環境?柾貫榱私o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把在家里工作了二十幾年的老管家忍痛辭掉,就因為老管家的發音有些不標準,會影響孩子的口語發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開始。二是引起孩子說話的興趣,盡可能的為孩子創設一個隨意、自然的說話氛圍,調動孩子說話的積極性,接受大量的有益兒童身心健康的媒體傳聞和書刊,擴開孩子的視野從不同角度去引導,并鼓勵孩子大膽表達,把看到的、聽到的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當然家長要多給予表揚來激發孩子使其更上一層樓。三是培養幼兒的思維。會說話是一方面,那么怎樣才能說的更好呢?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是息息相聯的,家長必須重視對孩子進行定向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練習,教孩子在說話前要先想好怎樣說,以什么樣的順序來表達,要做到言之有序,時間久了,就能取得較好的成效。

          5.如何實施隨機教育

          教育孩子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多種教育的形式,家長要善于觀察、運用得當的教育也可以有良好的效果,這種方法稱為隨機教育,孩子對社會、自然等充滿了好奇心,經常會碰上突發的意想不到的事,如有教育意義,家長就得好好把握。幼兒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簡單的自然現象,批雷下雨,四季轉換、花草樹木等這些幼兒都可以親自經歷,家長有隨機教育時注意引導,并用科學的理論來豐富幼兒的知識科學性隨和教育的實施,對孩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良好發展和促進作用。

          給孩子一個自由空間,建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家庭,對幼兒實施全面教育,促進孩子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健康發展,培養孩子較強的基礎素質,才能迎接精彩和多變的世界。

          參考文獻

          [1]拉巴. 淺談家庭教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N]. 林芝報,2008-11-19003.

          [2]樊利梅. 淺談家庭教育與幼兒成長[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0,04:29-30+64.

          [3]王瑾. 探析家庭教育對幼兒良好社會公德的培養[J]. 內蒙古教育,2010,10:16-18.

          家庭教育論文 篇7

          摘要:守規則是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一個人關于規則方面的素質往往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而規則的養成又往往依賴于幼兒時期家庭間的教育,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中關于幼兒方面所存在的問題,繼而針對問題,闡述了幼兒規則養成在家庭教育中的對策以及建議。

          關鍵詞:幼兒 家庭教育 規則養成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規則是對空間以及自由所提出來的某種意義上相對的約束和限制,規則是一種很好的秩序與規范,能夠使人的各種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發揮出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享受到更多的樂趣。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但是,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培養,就能夠使幼兒規則意識以及行為得到鞏固,為孩子未來良好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關于規則意識方面的培養并不是在短期內能夠完成并且見效的,這需要家長以及老師在教育中點點滴滴滲透,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以及規則執行能力,使幼兒更加適應以后的校園生活,更加適應社會生活。

          1 目前家庭教育中關于幼兒規則養成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1.1 居高臨下,意識缺乏

          目前,存在一些家長,他們與孩子處于不平等的狀態,在孩子面前總是會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這樣是很不恰當的,對孩子在規則養成方面造成十分負面的`影響。因而,家長應該摒棄“家長說的話都是權威的,是不可改變的”這樣的觀點。因為父母往往也是存在著缺點的,也往往會有講錯話的時候。家長在家庭生活以及家庭教育中都要尊重孩子,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應該是貼心的,應該是孩子可以向其傾訴的朋友。同時,家長也應該意識到每個人都不是完人,如果說錯話或者做錯事都要勇于承認,而且,如果孩子的觀點是正確的話,就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

          有的家長認為幼兒現在年齡還小,如果對他們確立規則的話就有些早了,也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還有的家長認為現在的教育一直大力提倡要充分展現孩子的個性,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性,如果加強對幼兒規則方面的培養那么就會違背這個原則,對幼兒管得太緊也會不利于幼兒個性的展現。這些觀念都致使了一些家長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孩子規則的養成而有所忽視。正如孔子曾說:“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這說明自由是那種可以隨心所欲的境界,然而,自由卻也是建立在所有人都能夠遵守規則的基礎之上的,所以說,關于規則的教育并不是限制自由。

          1.2 自相矛盾,方法不當

          部分家長意識到孩子如果在幼年的時候沒能夠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這將會給他們未來的發展帶來很多障礙,因此,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家長就給孩子制訂了很多家規。然而,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之中,卻存在著顯而易見的方法不當這一問題。除此之外,有些家長不能夠以身作則,卻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兒要遵守規則,自己卻不按照規則來行事;有的家長之間對于規則教育的理念不一致,比如爸爸要求要這么做,但是媽媽卻又要求要那么做,這會導致幼兒無所適從,有的孩子還會趁機利用家長之間的分歧來“投機取巧”。還有的家長存在著對規則的程度把握不準的問題,例如,有的家長規則過度,然而有的家長卻規則淡漠。

          1.3 自暴自棄,執行困難

          有的家長在談到給孩子確立了許多規則要求的時候,總是會抱怨執行起來十分困難。家長往往都有這樣的抱怨:“我已經厭倦了整日對他們嘮叨個不停,卻一點效果都沒有。”“規則對他們似乎一點都不管用,每次我都得不斷重復提醒!庇捎诤⒆拥纳硇陌l展特性的制約,他們一般無法具備很強的規則行為以及規則意識。因此,家長肩負教導幼兒的義務以及責任,不能聽任孩子自由發展,正因這樣,家長才更需要加強引導與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的形成、規則行為的養成。

          2 家庭教育中關于幼兒規則養成的對策

          2.1 體驗后果,增強規則意識

          幼兒規則意識的養成有時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才能夠使得幼兒由他律轉變到自律。適當地讓幼兒接受一定的自然后果法,是有必要的。“自然后果法”是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提出,他主張對兒童反復的過失采用“自然后果法”,即讓兒童憑自己的直接經驗接受教育,體會自己所犯錯誤的自然后果,從而學會守規則。

          當然,這種方法是要有一定限度的,同時還要和引導說理相結合,要讓幼兒感受到父母的愛意,讓孩子能夠慢慢感悟,逐漸變得懂事起來。

          2.2 巧用方法,理解規則

          孩子的規則教育不應該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如果家長要采取強制的手段讓幼兒識記規則,那么,可能只會是暫時記住,真正的執行效果并不會很好,這是由于幼小的孩子無法一直自然而然地記住并且遵守規則。所以,家長可以充分利用幼兒都喜歡游戲活動、愛聽故事這些特點,增加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東西在規則教育當中。這些方法能夠讓幼兒更加容易地接受并且理解規則,效果也會比直接的強制命令要好得多。

          2.3 創造條件,執行規則

          有的時候,當孩子具備了一些的規則意識,但是卻仍會出現時常違規的情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就是給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去執行規則,從而加深對規則的理解。例如給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經常帶寶寶到有孩子的朋友家里去,或鼓勵寶寶請小朋友到家里來,給孩子們提供在一起玩的機會,這時成人最好不去關注他們。盡管孩子之間不時會發生磕碰,但恰恰是彼此之間的沖突,使孩子們懂得了哪樣做行得通,哪樣做是行不通的。

          2.4 及時鼓勵,鞏固規則意識

          鼓勵以及表揚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但要有物質上的滿足,還要用點頭、微笑、撫摸等肢體動作,來對幼兒某一遵守規則的行為的表現表示贊同,所有這些都是一種對孩子的肯定,都是一種表揚,從而讓幼兒鞏固規則意識。

          3 結語

          規則意識以及規則執行能力,會對人的一生產生巨大的作用,社會任何地方都會存在著不同的規則,同時,不同的社會角色也需要遵守不同的規則。如果社會沒有規則,那么這個沒有秩序的社會,一定會是一個不正常的社會,甚至是無法生存的社會。但是,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并且見效的,這需要反復、長期的引導,只要家長用自己的耐心以及細心去認真對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一定能夠使得幼兒把各種規則,化為他們自覺的、自主的良好行為,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之中。

          參考文獻

          [1] 陳露露,袁魯.談論幼兒的家庭教育.文學教育(中),2011(1).

          [2] 孫麗娟.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學性.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14).

          [3] 方智力.幼兒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探究.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0(1).

          家庭教育論文 篇8

          一、流動兒童家庭狀況

          1.家庭經濟條件流動兒童家長外出務工,經濟收入基本令人滿意,有半數家庭月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但百戶家庭中也有47%的屬于經濟“困難型”,月收入千元以內的6人,1000-2000元的17人,2000-3000元的24人。家庭住房條件相對擁擠,29%的家庭孩子沒有獨立的房間,家庭成員多人一起居住的達15%。另外,他們中有一半以上家庭育有兩個孩子,13%的家庭有三個及以上孩子。

          2.家庭教育情況

         。1)家長育兒觀念相對落后。從孩子入學看,超過6周歲入小學的共34人,其中5人9周歲以上才入學。從學生轉學看“,隨親就讀”是流動兒童的就讀的主要形式,32%的學生有過兩次及以上的轉學經歷,就讀學校成為孩子一次一次被動適應的“托兒所”。

          (2)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有97%的家長認為孩子必須要上學,96%的家長認為在人生的成功中學歷起很大作用,希望孩子獲得大;虼髮W以上學歷,有42%的家長還期望孩子上到研究生及以上,這與自身學歷實際形成鮮明對比。另外,83%家長把孩子帶在身邊,而且60%的家長能抽時間關注甚至輔導孩子的作業。

         。3)家長教育理念不斷更新。讓孩子從小樹立理想的達92%,而當孩子學習成績退步,能和老師、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勵孩子,增強其自信心的達72%,能與學校老師經常聯系或偶爾聯系的占84%,27%的家長也經常和孩子一起活動。

         。4)親子關系一般較為和諧。每天和孩子交流的達到57%,幾天一次的也有21%,孩子對家長管教能積極聽取,心服口服的達56%,85%的家長認為自家類型屬于民主型和隨意型,能在雙休日帶孩子去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的達74%;孩子能主動與家長說心里話或當遇到煩惱時,最喜歡找父母訴說的占54%。

          二、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及歸因

         。ㄒ唬┝鲃觾和彝ソ逃嬖趩栴}

          1.家長家教知識貧乏。從流動兒童家長的學歷與職業看,他們在教育孩子的知識和能力上都存在不足。百戶家庭中,有45%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家教知識一般水平,33%的家長覺得自己家教知識貧乏,另外,有44%的家長覺得“不知道教育方法”是教育孩子方面最大的煩惱。

          2.家庭教育時間不足。調查中發現,有17%的流動兒童不和父母住一起,有31%的家長感覺“沒時間教育孩子”,日常幾乎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的占14%,從不會在雙休日帶孩子去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的占26%。

          3.家庭教育品次不高。

         。1)少部分家長的一些“陋習”對孩子影響是消極的。例如:有26%的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吵架,64%的家長很少、有時、甚至經常會在孩子面前吸煙、喝酒、打牌,而面對孩子學習成績退步,有4%的家長會選擇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頓。

         。2)少部分孩子在家里屬于“散養式”。家作輔導靠爺爺、奶奶、家教班老師或無人輔導的`占39%,而晚上大部分時間是自娛自樂的,包括看電視、與同伴玩耍、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占33%。

         。3)一部分流動兒童家庭經濟確實比較貧困,再加“兒多女多”,因而對孩子的成長環境的優化也就“顧不許多”了。

          4.教育子女依賴性強有些家長思想上存在“學校依賴癥”,在教育孩子問題上過于依賴老師,認為“家長只要保證孩子吃好穿暖就行,教育則是老師的事”,有15%的家長“從不”主動與學校老師交流溝通,他們期待學校給予其“順向”的引導幫助和實際的可操作性的指導。

          (二)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歸因

          1.家庭經濟條件。家庭經濟條件是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根本制約因素。流動兒童家庭月收入大多低于本地居住戶的平均水平,改善家庭經濟現狀成為廣大家長迫切而現實的目標,因而,他們在快節奏的城鎮生活中“沒時間陪孩子學習、沒時間找孩子談心、沒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就可以理解了。

          2.家長個人素質。流動兒童家長的自身素質也影響了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質量。首先,由于家長文化程度低,自身綜合素質不高,所以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品次不高,有時甚至是消極的。其次,由于他們缺乏一定的教育孩子的知識,因而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簡單化、機械化,有時是“粗糙”甚至是“粗魯”。

          3.兒童自身發展。家庭經濟條件的差距,地區教育質量的懸殊,新舊生活環境的對比,讓大多數流動兒童感到自信心不足、交往有壓力,時常會表現出“擔心別人看不起”,遇有煩惱“不告訴任何人”。另外,流動兒童家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大多都比較“野”,性格倔強、不聽話。對家長管教“置之不理“”一時管用“”懷有敵意或對立情緒”有近一半的孩子。

          4.學校老師責任。面對家長教育孩子的“一籌莫展”“、束手無策”,而此時老師卻不太理解家長的“苦衷”,總認為家長管教孩子“不配合”,顯得無力又無能,因而對流動兒童及其家長的幫助引導也就“怠慢”了。

          三、解決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1.成立“家長學!睘榧訌娂倚B撓,我校建立了“流動兒童家長學校”,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和校內的德育名師組成“講師團”,利用雙休日召開家長會,有針對性地為流動家長和兒童上課。內容有“家長言傳身教“”學生習慣養成“”親子交流溝通“”兒童適應環境”等多方面的知識。向流動兒童家長推介一些優秀的家庭教育讀物,下發由我校課題組編撰的《家庭教育讀本》。

          2.舉辦“家教沙龍”家教沙龍,以家長為主體,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教師及專家備咨詢。家長們的“共同語言”很多,經驗也好,困惑也罷,這些都是鮮活的教育資源。而和專家、老師的“對話”更能讓家長們找到成功教育的理論支點。

          3.開設“親子課堂”為解決流動兒童家庭中一些“溝通難”的問題,我們組織了一些親子活動。流動兒童家長應邀走進課堂,了解孩子在新環境里的精神狀態、心理負擔和學習情況,感受新學習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體驗孩子在學習與交往中的喜悅與失落。我們還創設一定的“互動情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共同想方設法,攜手解決問題。親子課堂拉近了親子距離,增進了親子感情。

          4.搭建“交流平臺”傳統家長會及家訪有其不可替代的優越性,老師、學生、家長一起面對面地交流,非常有針對性和感染力,但信息社會一些新的交流平臺也以其便捷高效、形象生動、互動性強的特點正成為家校溝通的“橋梁”,如:、家校通、班級博客、家長交流的群等,正受到廣大師生及家長的青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相輔相成,緊密配合。作為家長,要多學習家教知識,多樹立榜樣,多陪陪孩子,多與學校溝通;作為學校,對流動兒童要多一些關注、關心、關愛,而對家長也要有一份理解與寬容,并主動擔當起家校溝通的義務,多渠道、多形式地給予幫助與指導。這樣,流動兒童———這朵家校合育之花才會越開越艷。

          家庭教育論文 篇9

          一、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

          (一)家庭教育誤區

          目前學期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誤區:

          1、兒童觀落后。如許多父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學知識不足、孩子是附屬品、個人愿望強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傳,而出現拔苗助長現象。

          2、教育目標失衡。如家長過高的文化期望、職業期望、心理預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視兒童心理發展過程,入校后厭學、逃學現象時有發生;輕能力,認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體,一味滿足吃穿;輕心理健康,這么小,認為他們不需要或漠視忽略了。

          3、教育方式不科學。不恰當的教養態度,如認為孩子小或是自己忙,造成教養分離;極端的教育方式,如對孩子過分親昵、照顧、縱容、包辦、甚至不適當的滿足一切需要,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會起適得其反作用。

          4、與托幼機構教育相脫節。如家長讓孩子死記硬背,而老師則支持在游戲中學習;父母從自己愿望出發,讓孩子上各種特長班,而老師則孩子自由發展。教育內容偏差,導致教育力衰弱。

         。ǘ┘彝ソ逃陌l展趨勢

          縱觀以上,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教育中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要看到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急劇變革,家庭結構、父母價值觀等發生了明顯變化,也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

          1、大教育觀——由狹義的家庭教育向廣義的家庭教育發展。以往人們把家庭教育單純的理解為關心孩子的學習,現在更多的家庭關注孩子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等,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從單向的家長向孩子實施教育走向雙向的家長和孩子相互教育;關注家庭結構、父母婚姻關系、家庭人際關系等家庭生態因素對孩子成長帶來的潛在影響;從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生態學等多種角度來考察兒童家庭教育等等,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逐漸豐富起來。

          2、重視對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家長的教育。家長是家庭教育中的關鍵因素。許多家庭教育工作者呼吁,家庭教育的中心不是研究孩子的教育,而是研究家長的教育,他們發現家庭教育的成敗主要取決于家長。近年來,家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日益提高,家長學校的興起、家長刊物的創辦、家教經驗的交流等為家長的學習與成長提高了平臺。

          3、走向學習型家庭。建設學習化社會,是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主旋律,創建學習型家庭是每個家庭開啟21世紀大門的鑰匙。學習型家庭是一種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學習型家庭中,兒童和家長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每個學期兒童都是家庭的活躍因素,他們與家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續地、生態地發展。

          二、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特點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啟蒙性。教給孩子的東西,必須是他們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

          2、復雜性。家長不但要撫養孩子,還要促其德、智體、美、諸方面和諧發展,注意他們的身體健康,并促其社會適應。

          3、親情性。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與子女之間感情親密度的制約,孩子越小感染越大,效果越顯著。

          4、生活性。由于思維幼兒的直接行動性和具體形象性。決定他們是從生活中的父母和家人身上學習的,必須關注自身的形象。

          5、細致性。大事因小事,家長應給予孩子細致的照顧和教育,切不可粗心大意。

          6、權威性。由于處于學前期的兒童,需依附與家長,家長在家庭中這種獨特的作用決定崇高威信。

          7、個性性。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需給予幼兒相適應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三、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須知

          (一)了解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學前兒童是指三歲至六七歲這一時期,因為是兒童正式進入學校以前的時期。又因為這是兒童進入幼兒園時期所以又叫幼兒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神經系統方面。腦重量的增加,3歲兒童的腦重約1011克,相當于成人的75%,7歲兒童的腦重約1280克,基本已接近于成人的腦重量(成人平均為1400克);大腦皮層結構日趨復雜化;腦電波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5~6歲左右是腦電發展的第一個明顯加速時期;約4歲起由于神經系統結構的發展,內抑制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清醒時間相對延長,3歲兒童睡眠時間為12~13小時,5~7歲只需11~12小時。

          2、幼兒的游戲方面。游戲是學前期兒童的主導活動,游戲主要有:創造性游戲、教學游戲和活動性游戲。創造性游戲,是由兒童自己想出來的游戲,目的是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游戲是結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編制的游戲;活動性游戲是發展兒童體力的一種游戲,如爬、跳等。

          3、言語的發展方面。幼兒期是一種一生中詞匯數量增加最快的時期,其3~4歲詞匯數量的年增長率最快,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詞匯內容豐富和深化,詞類范圍先掌握實詞后掌握虛詞,積極詞匯較嬰兒期大大增長;語法的掌握從簡單句到復合句、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

          4、認知的發展方面。隨著言語的發展,記憶在不斷的發展,與嬰兒期相比,幼兒的信息儲存容量相對增長,對信息的接受和編碼也在不斷的改進,記憶的策略和元記憶初步形成;思維的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言語在幼兒思維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最初實物、數和類的掌握,抽象邏輯思維的初步發展。

          5、個性的初步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方面。個性的初步形成是從幼兒期開始,社會性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此中自尊感穩定與學年初期,應著重培養。自我意識發展總趨勢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思維發展成為兒童社會化的核心內容,傾犯行為和社會行為最早出現在此期,在兒童社會化的過程中,由于社會的要求,兒童逐步學會控制侵犯行為和發展親社會行為的同伴關系,并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總概括為:

          第一,游戲是學前期兒童的主導活動,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主要形式;

          第二,腦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

          第三,是口頭言語熟練掌握的關鍵時期;

          第四,認知是兒童發展的中心課題;

          第五,同伴關系尤在個性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

          第六,品德發展成為兒童社會化的核心內容;

          第七,自尊感穩定于學前期。

         。ǘ┝私饧彝シ諊杏绊憙和睦斫】档囊蛩

          1、家庭居住條件。居住條件的好壞,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休息的質量,也影響著身心的發展。如隨著城市獨門獨戶的增加,給孩子的同伴交往帶來減少問題應引起注意。

          2、家庭物質條件。為孩子提供物質條件,家長不會吝惜,但應注意理智。

          3、家庭結構。父母應盡量給孩子提供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也要保持完整的家庭,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4、家庭氛圍。氛圍是一種精神環境。家庭氛圍是衡量教育質量的指標。父母要為孩子營造健康的家庭氛圍:營造和諧、平等、開放、快樂的家庭氣氛。

          四、家庭教育的影響

         。ㄒ唬┱绊懤

          一個男孩子懂得“一個有良心的孩子都要回報養育之恩”的道理后,過生日時,不在吵著向父母要好吃好玩的,而是去問媽媽:“我是怎樣長大的?”媽媽告訴他:“你小時候我的工作很忙,是姥姥把你養大的!蹦泻⒑芨袆,當他聽說姥姥60歲生日快到了,便利用課余時間悄悄地折了60只紙鶴。姥姥生日那天,待全家人的生日禮物都送完后,他把紙鶴竄起的花環戴到姥姥的脖頸上,并輕吻了姥姥。姥姥感動得哭了,她說,這是她今天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二)負影響例子

          六歲女孩被祖母關進雞籠致手腳退化,并失語。她未被關進雞籠時,會說話,活蹦亂跳;他在竹塊編制的雞籠里生活了一年多,春夏秋冬沒衣服穿,餓哭時靠鄰居丟點土豆或紅薯進雞籠充饑,且雞籠里沒碗;他的媽媽已死,爸爸出門打工去了。他的祖母63歲,他說:“我不但靠不住竹子(指女孩父親),更想不到筍子(指女孩)的福。”他的祖母由于伴侶已死去在和別人談戀愛、她只關心她會自己不會坐牢、她還嫌給女孩洗衣服麻煩。

          無論從家庭結構、家庭氛圍、健康方面來選擇,什么樣的家庭教育讓我們覺得舒心,無疑是正面影響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是潤物細無聲,更需要實際行動。讓我們相信,播種愛,收獲愛。

          五、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ㄒ唬﹫猿旨彝ソ逃脑瓌t

          1、一致性原則。指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家庭、社會、學校之間要協調一致,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決不能各行其是、唱對臺戲,或是前后矛盾、出爾反爾。

          2、兩不原則。指再窮不能窮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為主原則。一是以正面教育為主。父母要鼓勵孩子,給他正面積極的教育,切忌給孩子頭目中灌輸恐怖、迷信之類的東西。二是以賞識教育為主。對孩子的獎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方法,本質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賞識教育,如給孩子一個擁抱,親親孩子的臉。當然不是容忍每一個錯誤,也不是溺愛,而是發現他們的長處,挖出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三是以細節教育為主。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在學習和游戲過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義的細節,及時對孩子進行生動形象具有啟發性、說理性的教育。讓孩子在玩和學習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樂地收獲了知識。

          當然,適當的反面教育、計劃教育和批評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則。

          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好規律,遵守好這些規律,實現教育能取得佳效。

          二是尊重孩子的權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權利。

          三是尊重家庭成員的意見。溫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意見,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

          一些重要問題上,可事先達成一致,避免當孩子的面唱反臺戲。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點。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須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點,采取適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5、全面發展原則。指在培養孩子的德、智、體、美和勞動技能這五方面全面發展,不可偏廢。德育在兒童個性和諧發展中應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從周圍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并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體育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勞育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態度、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艱苦奮斗的作風,使兒童獲得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智育必須全面發展,防止偏科。個性的全面發展,是各方面都達到基本素質,并能相互促進,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個人的優勢。

         。ǘ┘彝ソ逃杏浾`區

          1、心理誤區。由于我們未完成的夢想或由于社會壓力逐漸加大,我們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補償,希望越大,那么我們的孩子壓力越大。壓力超出負荷,造成的后果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和社會的不適。我們不可以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

          2、教育誤區。知心姐姐盧勤把溺愛歸納為三種類型:代替型、看管型、滿足型,即雞媽媽似的溺愛。愛,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滿足,我們的孩子還需要放開,如果說孩子是風箏的話,父母應是那根風箏線,起著引導、鼓勵、再鼓勵,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讓他們去實踐,有一天他們會創造比我們更強的未來。

          3、形象誤區。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樣。要想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做好自己。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撒一粒種子,生長出來的的確還是瓜和豆,關鍵在于他們有什么作用。

          4、行為誤區。耳濡目染,定型思維,驅之不去。父母的行為,每天都影響著孩子的感受,影響著他的思維意識、價值觀念、習俗好惡、道德品質和社會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則,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他們成為明天社會所需要的一代。

          5、語言誤區。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語言來完成的,父母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愛的語言多了,有一天會有愛的成果收獲?隙ǖ恼Z言,是孩子成長的信息,讓他們相信自己,才會有邁出前腳的一步。

         。ㄈ┘议L要提高自身素質并丟掉不健康心態

          1、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質。

          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養,要自尊自愛自強,充滿自信心和責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際關系、心理學、知識等和不斷學習。如歸因方面,父母對孩子應有正確的歸因,避免歸因偏見,例如行為中心偏見在知覺他人時,是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而不是認為許多情景因素在影響他的行為;自我暴露方面,可適當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處,也需不斷學習,讓我們的孩子和我們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溝通,做到榜樣效應,讓孩子知道回報;學習方面,沒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學去做怎樣做父母的父母。

          2、丟掉不健康心態。

          一是丟掉補償心。目的在于找回平常心,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創造出平常中的不平常。有了平常心,多幾分理智多幾分愛,畢竟目前我們知曉的一代圣君朱元璋,一代偉人如毛澤東等,他們的成長經過或長或短的歷練。他們的父母也是平常人,奉獻的是一顆平常心,擁有的是一個不平常的孩子。當然,英才豪杰畢竟也只是少數的少數,不可以把昨天自己未實現的愿望加給孩子,因為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給他愛。

          二是丟掉反常心。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總是沒有盡頭的,用一顆平常心去培養孩子,相信有一天,他一定會找到自己的歸屬,也許還會讓你大吃一驚。因為比畢竟是有害的,花時間去吹捧,還不如花時間去賞識孩子的長處,讓他得到應有的發展。

          三是丟掉虛榮心。孩子考試好了,到處炫耀,好似在自己臉上貼了金。反之,則拳打腳踢、冷眼相待,把缺點看成是孩子的恥辱,把特長當成孩子的搖錢樹……虛榮,跨進了門檻,你意識到了嗎?作為父母,只是一個領路人,陪伴者,只是一段路陪孩子走而已,不能追尋他們一生,虛榮會害了孩子,也會害了自己。

          四是丟掉懼怕心。生個女孩怕受欺,生個男孩怕學壞。父母要培養女孩勇敢面對的精神,遇事不慌不亂,授予她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男孩的責任心,告訴他的責任是什么,如在家保護家園,長大保衛祖國等。懼怕并不會解決什么,關鍵在于怎么樣才是保護。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關注

          1、衣與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買時,應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單獨洗滌護理,衣服注意儲存,出現霉斑會傷害到孩子;服裝原料為棉、麻等,種植中使用殺蟲劑、化肥和草劑等,導致農藥殘留于纖維中,傷害寶寶的皮膚;儲存面料時使用的防腐劑,會導致過敏,呼吸道疾病。

          2、食與健康。合理膳食應遵循三條基本原則:即全面供給、平衡供給、合理烹調。

          3、住與健康。如噪聲影響身心健康,一般認為強度在55~65分貝以上的對人體會造成傷害的聲音便是噪聲。如水受到污染,人體的健康首當其沖受到傷害,有可能導致某XI疾病的發生和傳播。作為父母,我們要盡量避免噪聲。孩子的生存空間不外乎三個:家居空間、社區空間、學?臻g。家居空間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影響是第一位的;居住環境,孩子的玩伴應是父母選擇住房的一個重要因數;優美的校園景觀、奮發向上的同學、愛業敬業的老師構成整個學校空間。

          4、行與健康。人的行為是健康狀態的反映。對于處于學前期的兒童著重在于培養行為,以促其社會適應。需要從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決策能力能力等方面來培養。

          (五)手拉手——反饋檢驗

          1、幫孩子開啟“我能行”大門。盧勤把“我能行”歸為六種力量:

          一是賞識的力量——相信你能行。成人賞識的目光,能使孩子創造出奇跡;

          二是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在信任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

          三是發現的力量——你是奇跡。學會用發現的力量,金子就在你身邊;

          四是評價的力量——你真棒。評價是一種力量,適當的評價能生發出一種能力;

          五是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學會與人合作市成功的開始。

          六是創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成功只留給那些具有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態人。

          2、幼兒心理健康標準檢驗。有正常的智力活動,能表現出與其年齡相符的行為和能力;樂于同人交往,如樂于交朋友、待人熱情;情緒飽滿愉快,如對事物能夠表現出情緒安定、愉快、樂觀向上;性格開朗活潑,如心情開闊、天真、樂觀、積極向上、心地善良;能夠悅納自己,如自信心強,能努力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有良好的適應性,如能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生活自理能力較強,面對困難勇敢克服;有正常的行為方式,表現為:行為舉止與年齡相一致、行為方式與社會角色相一致、反應強度與刺激強度相一致、行為總體一致,不是忽冷忽熱喜怒無常。

          3、家長的角色。家庭環境中家長應扮演什么角色?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領導、孩子的兼職教師、孩子的保健醫生、孩子的榜樣和導游。家長要尊重和信任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平時做孩子的朋友,關鍵時做孩子的領導,在一些原則問題和重大事項上必須由家長做最終的決策,而不能遷就孩子的任性;做孩子的兼職教師,講應盡量少,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盡量多;身教比言教更有效,更重要,每一位家長都應給孩子樹立榜樣,帶著孩子去做;開明的家長不做“轎夫”,而當“導游”,引導孩子在人生旅途中前行憑借自己的知識和閱歷,向孩子介紹“旅行”路線;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95-269.[/M]

          [2]吳增強等.現代學校心理輔導[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05).a,411-412.b,422.[/M]

          [3]張瑞芳.縱觀我國學前兒童家教的歷史和現狀[EB/OL].

          [4]楊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鑰匙[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09).a,7-23.b,31—44.[/M]

          [5]盧勤.好父母好孩子[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04).a,6-20.b,139-151.c,201-219.[/M]

          [6]宋寧等.班級心理教育手冊:幼兒版[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05).4-6.[/M]

          [7]鄭曉邊.心理變態與健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6.[/M]

          [8]李丹.學校心理衛生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08).252-271.[/M]

          [9]樂茗.身邊的危險之劣質童裝[J].家庭教育.2008(1):26.

          家庭教育論文 篇10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決定因素!案改甘呛⒆拥牡谝蝗谓處煛!薄巴苿邮澜绲氖菗u搖籃的手!弊怨乓詠,人們就深知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過程來看,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一個人從出生到成人,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和影響。

          關鍵詞:家庭教育;成長;影響

          如今的父母認為,生養一個孩子,讓他好好學習都是為他好,能夠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你在小學、大學所得的分數決定的。分數對于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不能因為孩子分數低就認為孩子沒出息。真正覺悟的父母的愛,應該是我們對自己的小孩沒有期待,不管他怎樣我們都愛他,我們盡己所能,但不要求他。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問題談談我自己的想法:

         。保灰院⒆訛橹行

          家庭教育是不可以完全以孩子為中心的,應該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地位去陪伴孩子成長。如果以孩子為中心,他就會在溺愛中成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育。我們這一代,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生,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有的孩子在讀書階段,什么都不做,只要你在學習,家里的電視開靜音,一家人只看圖片,或者戴耳機。本來讀書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試問,畢業后還會遇到工作,成家、生孩子等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要去考慮你的感受嗎?我們只能適應社會,越早適應,今后受的苦越少。

          2.不要一手包辦

          孩子從有行為能力的那一刻開始,就必須鼓勵和引導孩子學習獨立性,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理自立的好習慣。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所以自己成了孩子的CEO,有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在補課,奧數,畫畫,大點了加上語文,后來又是英語,等等,一個周末,1天半補課,1個假期,1個半月補課,成天只學習,不用做家務,不和同齡孩子耍,孩子小,沒有反抗,一旦到了青春期,有自己的意識加上荷爾蒙作祟,突然變得很暴躁,父母的任何話都可能成為激怒他的理由。

         。常灰星蟊貞

          孩子要求得到的東西,家長要有原則性地衡量是否可以買,是否有必要買,買了有什么作用。盲目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這無疑是害了孩子。有的父母覺得只要孩子考得好,幾百上千的條件都能夠滿足,殊不知,父母的錢也是風里來雨里去,用汗水換回來的。

         。矗囵B孩子守時和誠信

          在我上課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總是遲到,也不是非要遲到很久,就是那么兩三分鐘。其實這個和父母的教育有關,比如有的父母給孩子在課外報培訓班,馬上上課了,心情一不好,不去了,家長馬上給老師打電話說孩子不舒服,說把課程換到明天。孩子覺得原來所有事情可以靠父母一句話就夠了,于是動不動就不去上課。久而久之,他就沒有了紀律觀念,學校的課也就不重視了。他認為父母會幫自己的,遲到,甚至逃課、曠課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了。

         。担_使用手機,遠離網癮

          有手機的學生,根本不會去聽老師講的'知識,很容易成績下降或成績較差。迷戀網絡玄幻小說、打網絡游戲……極易上癮,根本無法控制,甚至肆無忌憚,完全陶醉在虛幻的世界里。上課昏昏沉沉,對枯燥的學習更是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凡是出現成績突然下滑、厭學、逃學、輟學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幾乎每節課,我都可以發現邊聽課邊玩手機的人,講的重點也被忽略。一定要幫助孩子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孩子學習才會有動力。情商、逆商比智商重要,要會化解自己的情緒,照顧別人的情緒,培養孩子的精、氣、神,父母一定要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能夠為孩子解讀孩子犯的錯。

         。叮档蛯⒆拥钠谕

          小時候是一個很聰明很聽話的孩子,之后變得叛逆、厭學,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有恐懼心理,總害怕孩子以后不成才,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對他期望值高,要求高,管得太多太死。這樣的教育違背了人成長的規律,使孩子頭腦知識多了,空間少了,智慧少了。同時由于壓力過大,使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應從這樣的教育誤區中走出來,使孩子走上正常軌道。

          7.結語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為高素質的父母。

          參考文獻:

         。郏保輳埿闫剑疁\談家庭教育對小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影響[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1).

         。郏玻堇畎⒂彝ソ逃龑η嗌倌瓿砷L的影響[D].江南大學,2008.

         。郏常莞咛烀,王塞景,賀玉峰.加強對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幾點思考[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6-2007優秀論文集[C].2007.

         。郏矗莅阐惽伲绾伍_展家庭教育[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一)[C].2006.

          家庭教育論文 篇11

          摘要: 由于我國離婚率的提高,離異單親子女數量上升,由此引發的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已然成為家庭、學校、社會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教育生態學是用生態學方法審視教育問題的交叉學科,為研究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提供新的角度。本文從生態環境與離異單親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入手進行分析,并嘗試從“限制因子”、“花盆效應”等生態學基本原理方向找出生態治理的解決之道,以期從新的角度破解這一教育難題。

          關鍵詞: 教育生態學 離異單親家庭 家庭教育

          相關研究顯示,我國離婚率呈上升的趨勢[1]。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婚姻質量、感情需求、愛情期望隨之發生變化,給婚姻的穩定帶來沖擊。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5年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僅2015年全年有363.7萬對夫妻離婚。因此在家庭離異環境下成長的子女,其教育問題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性問題。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作為特殊的群體,不僅不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獲得“雙份”的愛,反而受到家庭破裂的影響,很容易在心理、行為上產生偏差。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并且研究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并產生一定的成果。目前,歐美國家對離異單親家庭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理論分析及實證研究兩大方面,是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領域的熱門話題。而國內對于離異單親家庭的研究起步較晚,更側重于對離婚后果的分析[2]。筆者試圖從教育生態學視角探討我國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以期從新的角度破解離異單親家庭教育難題。

          一、論文的研究價值和研究背景

          1.研究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的必要性。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家庭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起點,還是人格形成的源頭。婚姻家庭關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條件就越好。”家庭是人成長的起點,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位導師。改革開放以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離婚率快速增長,離異單親家庭日益增多,離異單親家庭子女數量日益龐大。因此“如何教育離異單親家庭子女,使他們健康成長”已然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2.什么是教育生態學?基本觀點有哪些?

          教育生態學是教育學和生態學相互滲透的結果。教育生態學這一科學術語是美國哥倫比亞師范學院院長勞倫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書中最早提出來的。教育生態學是依據生態學的原理,特別是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協同進化等原理與機制,研究各種教育現象及其成因,進而掌握教育發展規律,揭示教育發展趨勢和方向。概括來說,教育生態學是研究教育與其周圍生態環境(包括自然的、社會的、規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的。目前,教育生態學研究主要有兩個趨向:一種是以教育為主體,研究教育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另一種是以生態環境因子為主,研究各種生態環境因素與教育的關系及對教育的影響。

          二、教育生態學視野下的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

          人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與教育的發展是有密切聯系的。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生態環境,兩者以協同進步的關系存在。因此,以教育生態學的視角研究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需從教育的生態環境分析入手,本文將從外部生態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規范環境)和內部生態環境(生理心理環境)兩方面剖析生態環境因子對離異單親家庭教育的影響。

          1.外部生態環境。

         。1)自然環境與離異單親家庭教育

          自然環境是指圍繞人類社會的自然界,包括地理空間及作為生產生活資料和勞動對象的各種自然條件。此外,人類生活中還有大量“人類化的自然”,如人工種養的動植物、采掘的標本等。自然環境是人們的認識對象、改造對象和審美對象。一方面,自然環境可以作為教育的內容,拓寬人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可以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變人的身心狀態。自然生態因素對教育的影響往往是通過對人的多方面影響而作用于教育的。對于離異單親家庭子女而言,家庭環境或經濟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會導致其心理驟然失衡,造成多方面影響。從心理上看,離異多會造成孩子出現一種“被父母拋棄”的不安全感,這種“被拋棄”的不安全感讓他們難以再從外界環境獲得安全感;從經濟條件上看,離異多會造成家庭經濟現狀變差,父母可用于孩子學習、觀察外界自然環境的金錢和時間變少。一般來說,自然環境因素對離異單親家庭教育的積極影響遠遠小于正常家庭。

         。2)社會環境與離異單親家庭教育

          社會環境又稱結構環境。一般來說,這是人類特有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院落環境、村落環境等。家庭作為個人生活的中心,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對人的影響是學校等其他環境因素的幾倍。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焙⒆訒跓o意識中模仿家長的行為,對其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正面或反面的作用;家長的態度能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效果;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內部人員的關系及管教方式等因子都會影響個人的成長。對于離異單親家庭子女而言,家庭環境生態因子的穩定被打破,影響是多方面的(心理方面、行為方面和學業成績方面)。部分家庭社會經濟條件變差,父母性別角色缺失、家庭關系失調等因素都將對離異單親家庭教育造成巨大的影響。

         。3)規范環境與離異單親家庭教育

          規范環境又稱精神環境或價值環境,它是人類在社會群體生活中形成和持有的態度、風氣、氣質與觀念。規范環境大致可包括文化、藝術、科學、技術、哲學思想、道德觀念、社會風氣、民族傳統和習俗、法制、管理、民主、宗教等。與傳統文化相背離、社會輿論的負面導向、社會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離異家庭時常被歧視。這種外部環境因素的壓力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

          2.內部生態環境。

         。1)生理、心理環境與離異單親家庭教育

          人的生理發展是實施教育的一種環境和基礎發展。關注人的生理狀況及其發展,是人全面發展的必要前提。人的生理發展的重要體現是體育。體育教育和活動的重要目的是促進人身體健康發展。在離異單親家庭中,父母性別角色的缺失等因素時常導致家長對子女體育教育的忽視。

          心理素質與心態是教育生態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內在環境條件。它建立在人的生理發展基礎上,是外部各種環境條件的反應,與教育相互關系更為直接、密切。心理素質把控:

          ①智慧、智力與智能;

         、谌盒、群育與群化;

         、鄣滦浴⒌赖滦袨榕c自制力;

         、芮榫w與性格等。

          在離異單親家庭子女身上普遍存在一些不良表現,如自卑、孤獨、迷茫、逆反、攻擊等。從人的心理環境因素入手,分析構成不良影響的原因,有助于解決離異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

          三、離異單親家庭教育問題的生態治理

          1.優化教育供給,轉變教育觀念,弱化離異單親家庭教育中的限制因子的影響。

          1840年J.李比希(Justus Liebig)發現:谷類作物的產量通常不受到它所大量需要的營養元素的限制,反而受到那些只是微量需要的原料的限制。由此他提出,當一株植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降低到該種植物最小需要量以下的時候,這種營養物質就會限制該種植物的生長。這被稱為李比希最小量定律。在這之后,泰勒(Taylor)將這個定律擴展到營養之外的溫度和時間等生態因子。1954年,奧登(Odum)發展了限制因子的概念,即達到或超過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1965年,賴特(Knight)指出:當生態因素缺乏時,或在低于臨界線,或超過最大耐受度的情況下,就會起限制因子的作用。綜上所述,在眾多環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過某種生物的耐受度極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長繁殖或擴張的因素,都叫限制因子。推導到教育生態學中,可以將限制因子理解為:接近或超過學生的學習耐度范圍、影響人的發展的因子(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精神因素)。因為人的發展的特殊性,在教育生態環境中,幾乎所有生態因子都可能成為限制因子。在不同的時期,生態圈的狀態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步步調整。因此,尋找和弱化當前階段限制因子的影響顯得極為重要。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Ar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到:人的需要就像是一座金字塔,從最底層到最頂層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一般認為,只有實現低層次的需求后,人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追求。但在不同時期,人的需求也不一樣。一個人可能會在同一時期產生多種需求,但一般情況下,只有一種需求占據主導。因此,抓準當前階段的人的需要和需求,變被動為主動,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育供給,在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中弱化限制因子的影響,才能使離異單親家庭教育處于動態平衡中。

          2.建立開放型教育系統,避免離異單親家庭教育走向“花盆效應”中。

          “花盆效應”在生態學中被稱為局部生境效應。首先,它在空間上有很大的限制性;其次,它是人為創造出來的一個適宜生長的空間,人工控制濕度和溫度。在一定時間內,作物和花卉可以長得好。但一旦離開人的精心照料,經不起溫度的變化,更經不起風吹雨打。在離異單親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出現極端。通常情況下,單親的家長會有一種負疚感,總想為子女對付出一些以補償由于家庭缺憾而給孩子造成的某種損失或傷害。許多家長會對子女百般照顧,養成孩子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使得孩子缺乏獨立性。這種“花盆效應”會削弱教育生態個體(或群體)的生存能力,泯滅抗爭精神,造成逆來順受,對個體(或群體)的成長十分不利。因此,在離異單親家庭教育中應家長與學校、老師一同努力,為孩子建立一種開放型的教育系統,警惕“花盆效應”的發生。

          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能一朝一夕而成。對已經出現教育問題的離異單親家庭,應積極地“生態治理”: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家長要適當調節對子女的期望水平、加強親子間溝通,在學習、思想、生活、人際交往、習慣等方面關心孩子等;對還沒有出現問題的家庭,應予以警惕,以恰當的方式引導、教導孩子,維護好各生態因子間的平衡,促進孩子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麗莉.離異單親家庭兒童發展良好教育案例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謝朝艷.單親家庭對子女教育的影響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家庭教育論文 篇12

          摘要:如何幫助單親家庭的孩子,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教育難題。本文分析了單親家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單親;關懷;關心

          近年來,逐漸增多的單親家庭,成為社會上又一特殊的弱勢群體,如何幫助這部分家庭的孩子,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筆者針對班中一個單親孩子(陳同學)展開深入地調查研究,制定了操作措施,努力改變這個單親孩子的行為與認知,讓他重新找回自信,回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軌道上。

          一、廣泛接觸并深入調查,對單親學生心理問題進行了解和研究

          通過多次家訪以及全面接觸,筆者基本掌握了陳同學平日的行為表現、家庭情況,發現這個單親孩子的異常心理及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孤僻、任性、自卑與敏感。

         。2)逆反、撒謊。

         。3)意志薄弱,成績下降,厭學、逃學。

         。4)自由散漫,不思進取。

          對此,筆者進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

          其一,孩子孤獨,缺少積極性和對他人的信任。父母的離異,使他在心靈深處感到有被父母拋棄的感覺。

          其二,孩子自卑,匱乏自信心。家庭的破裂,給孩子的心靈上造成了莫大的創傷。

          其三,孩子仇視社會,粗暴不冷靜。

          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為單親孩子營造溫暖快樂的環境,努力改變孩子的行為與認知

         。ㄒ唬┽槍嶋H情況,進行適時恰當的心理疏導

          1.無痕的關愛是打開孩子心鎖的鑰匙。陳同學這種家庭背景的孩子往往敏感而自尊,如果直接關心反而會適得其反。于是在教學中筆者比較注意,在不經意中給予他較多的關注,并加以肯定與鼓勵,讓他有種被人重視的感受。

          2.平等的交流是獲得孩子信任的基礎。根據陳同學的實際情況,筆者利用課余時間,以一個朋友的身份找他談心,逐步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礙。

          3.細心的關懷是疏導不良情緒的關鍵。 陳同學的情緒時有反復,一個周末他到校很晚,下課后,筆者走到他身邊說:“陳某某,還沒吃飯吧?”他點了點頭,筆者拉著他的手到餐廳給他要了兩個饅頭,又去小賣部買了一份牛奶?粗峭袒⒀实臉幼庸P者的心里難受極了,對他說:“等一會兒認真上課,晚寢時我們再聊聊天好嗎?”他恢復了精力,邊走向教室邊說好。

          晚寢時,陳同學告訴我,他爸爸昨夜喝醉了,把他一頓狠打。 “爸爸為什么打你?” 筆者問他,“你有沒有做錯事情?”他告訴筆者,昨天傍晚,他和一個同學打球,由于玩得忘了時間,害怕回家受到責罵,便等到天黑溜回家,誰知……筆者對他說:“陳某某,有關這件事,哪天我去跟你爸爸好好談談。但是,你也有責任,有沒有想過你遲遲不敢回家,奶奶和爸爸心里多著急,多擔心?”陳同學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ǘ┙逃鄡葘W生,努力創設和諧、寬松、愉悅的環境

          1.開展主題中隊活動,引導每個孩子關心他、幫助他。在一次自由組合小組活動的班隊課前,筆者事先請數學老師讓他幫忙整理作業為由,把他支走。然后,筆者在班內不提陳同學的名字而給全班講了他的不幸遭遇,班上的同學紛紛嘆息,表示自己一定會幫助他。此時,筆者說:“咱們班的陳同學就是剛才老師說的那個孩子。他經歷了那么多不快樂的事,還這么堅強,但我發現你們不怎么跟他玩,有的'同學還取笑他!”很多孩子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筆者接著說:“等一下搞活動時,我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手來,邀請陳同學參加你們這組的活動!钡人貋頃r,同學們爭著邀請他,這次活動課上,陳同學成了班上的焦點,他因為同學的友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2. 鼓勵班上的同學與他多交往。在學習、生活上多關心、幫助他。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讓他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家庭里。

          (三)家校結合,共同引導孩子樹立自信

          1.前后數十次進行家訪,與家長(孩子的父親與爺爺奶奶)推心置腹地交談,勸說他們調整心態,做到以下幾點:

         。1)夫妻盡釋前嫌,允許孩子的媽媽探望孩子。

         。2)平時對孩子多關心,仔細觀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想法。

          (3)不在孩子面前講另一方(媽媽)的壞話,不破壞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4)幫助孩子處理好同學關系。

          2.與孩子的母親取得聯系,邀請她來到學校,與她進行交流。通過多方打探,去年十月,筆者終于聯系到了孩子的母親。電話里,筆者簡要地告知了這位母親孩子的心愿,就是希望和媽媽一起過一個生日。孩子的母親哭了,答應來學校一趟,看一看自己的兒子。去年孩子生日前夕,陳同學的媽媽如約來到了學校。筆者與她推心置腹地談了許多。 與此同時,筆者邀請了孩子的父親,整整半天的交流,不難發現,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為了孩子,兩個原本形同陌路的人達成了許多共識。這一天,孩子的臉上洋溢著一種幸福的微笑。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不容忽視。解決這一問題,單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一起為單親孩子營造健康溫暖的環境,使他們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周兆安.單親家庭的親子關系與性別意識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07,(1).

          家庭教育論文 篇13

          【摘要】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中國學生最主要的三大教育方式。在這三種教育方式中,家庭教育是學生最早接觸到的教育方式,也是對學生影響非常深刻的教育方式。與學校的教育不同,家庭的教育更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小學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清晰建立的時候,尤其是對于中高年紀的小學生。中國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問題,針對家庭教育出現的問題,找到解決的策略,為我國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

          小學生;家庭教育;措施

          前言

          現代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正是心智發展還不成熟的時期。在這一個時期,家庭帶給學生什么樣的環境,注入什么樣的思想,小學生就會形成什么樣的人生價值思想。在我國的家庭教育中,教育思想落后、方式陳舊、不能夠正確處理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是現今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發展教育思想、提升教育手段、用正確的思想觀念看待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是現在我國小學生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長思想觀念較為落后。自古以來,中國的家長都秉持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觀念來進行子女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雖然從根本上是為子女著想,但是一味要求成績的思想觀念會損害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一些四五年紀的小學生,他們正處于對世界萬物充滿好奇的時候,他們喜歡去拆解自己游戲機,家里的電器,這個時候,家長不僅不會對孩子進行引導,而是進行苛責,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失去研究的興趣,更有可能導致對學習的反感情緒。

          2.家庭教育手段陳舊!肮靼舫鲂⒆印边@是中華幾千年來一直奉行的教育手段。不僅如此,在家庭的教育之中,很多的家長也急功近利,希望能夠快速的提高孩子的成績。例如為三年級的孩子報四年級甚至是五年級的補習課程,為孩子報課外舞蹈班、繪畫班、外語班。希望能夠更多更快的對孩子進行教育。事實上,“棍棒下出孝子”的做法會很大程度上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過度為孩子補習,更會打消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帶來消極的影響。

          3.家長與孩子關系處理不當。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家長不能夠期望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一樣。每個孩子,就算是小學生也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一直以較高的姿態俯看孩子是現今大多數家長的做法,這樣處理與孩子的關系會導致雙方關系的惡化,進而對小學生未來思想和學習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二、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的應對措施

          1.提高思想觀念。時代進步,家長的思想觀念也要與時俱進。家長應該更加注意和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不能夠單一的以成績衡量孩子的發展狀態。例如在孩子調皮的時候,要找到他調皮的原因。在看待拆解玩具的情況,要看孩子在拆解之后能否自己再次組裝,當孩子組裝出現問題的時候對孩子進行幫助,這樣更加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2.改進教育方式。在小學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第一應該做到冷靜對待,不能夠打罵解決問題。尤其是中高年紀的小學生,自尊心非常強烈。當不得不為孩子報課外補習班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孩子自身的選擇,孩子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結果自然會事半功倍。

          3.正確處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要做到適時而定。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作出不同的轉變,不能一直強硬或者一直的寵溺。例如在小學生犯錯時,要充當教師的角色對孩子進行教育;在孩子游戲的時候,可以與孩子成為伙伴;當孩子有心事的時候,可以變成孩子的朋友,與孩子進行對話、談心。在不同的時刻,家長應找好自身的定位,真正做到與孩子的良好有效的溝通。這樣家長能夠做好與孩子的交流,就能夠更加了解小學生內心的想法,能夠根據小學生的思想變化做出教育方式的改變,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最終提升小學生的水平的提高。

          4.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在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家長的影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之中,家長要不斷的替身自身的素質,多補充知識,在孩子面前建立榜樣。對于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家長可以多補充小學科目內的知識和課外應用知識,對孩子進行教導。此外,家庭還要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保證小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家庭教育是小學生教育的起點之處,家庭教育在小學生的教育和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一一提出解決的策略,找到家庭教育的正確發展之路。在未來家庭教育的作用將會更加重要,如何將家庭教育的效用最大化也是一門學問。積極發展家庭教育,讓小學生更夠更加快速的適應學校和社會的發展,健全小學生的人格和水平,為我國培養未來的發展人才,助力我國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立敏.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17:6.

          [2]伍青.新時期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05:34-35.

          [3]董會芹.影響小學生問題行為的家庭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03:99-109.

          家庭教育論文 篇14

          摘要:每個家庭成員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思想和見解,如果缺乏溝通,往往容易造成誤解甚至關系破裂,無益于美滿家庭的形成。家庭會議是一項普適的家庭成員交流平臺,民主的家庭會議角色不僅影響著家庭會議能否順利開展,對孩子的健康發展也有著重要作用。家庭會議是民主處理家庭事務的一種方式,而家庭會議的角色及分工更應該采取自由民主的形式。本文通過對家庭會議角色及任務等內容進行分析,充實家庭會議理論,并為家庭會議實踐提供角色分配方面的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家庭會議;角色;綜述

          家庭會議是促進家庭成員溝通的一條有利途徑。本文所指的“家庭會議”即在家庭內部舉行的全員參與的家庭事務交流會。家庭會議召開的前提一定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平等關系,應該不分長幼、年齡和性別,人人都有參與和發言權。家庭會議是民主處理家庭事務的一種方式,而家庭會議的角色更應該采取自由民主的形式。本文采用文獻法,運用家庭會議為關鍵詞,從中篩選出11篇,圍繞家庭會議角色及任務等內容進行分析,提煉出家庭會議最適宜的角色構成及其地位、角色成員心理、角色成員行為、角色體驗等相關信息,以促進對家庭會議角色的深入了解。

          一角色構成及其地位研究

          “在會議中,除了每個人都是發言人外,尚有主席與記錄二種角色,主席負責帶領會議順利地進行,記錄則必須記下討論的議題及每個人的發言重點,這些職務也是需要家人共同分擔的!盵1]該觀點指出家庭會議中的主要角色及其任務,其中主席處于主導地位!白詈妹裰鬟x出一個人作為會議主席,這個人并不一定非得是家長,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只要大家認為他有足夠的組織才能,即使沒有,這也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2]補充說明主席的選拔方式、應有的才能及其鍛煉意義。萬事開頭難,為確保家庭會議的順利召開,及其后期的合理模式的形成,建議首次家庭會議的重要角色由家長擔任,強調以上兩種角色的重要作用,也表明家長在家庭會議中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我們可以從西方較為成熟的家庭會議中汲取經驗,如果家庭成員較多,可相應安排較多角色。一方面不同角色的嘗試可以促進孩子參與家庭會議的積極性,提高參會興趣;另一方面設置較多角色也可以避免角色及任務分配不公,個別家庭成員存在感降低等情況的發生!凹彝h中每個成員的意見都應當平等對待,每個人都有被聆聽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出問題和關注需求!盵3]家庭會議中最基本的角色是發言人,每個家庭成員都擁有該身份;谠撋矸莸囊恢滦裕瑹o論長幼,在作為發言人表達個人觀點時,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應該被尊重。綜上,家庭會議中的常見角色有主席(主持人)、記錄員和發言人,另可按情況適當添加角色并予以合理分工。

          選拔方式應民主,首次可由父母擔任以示模范,后期多以輪流擔任的形式。主席與記錄員的分工較多,對其能力要求略高,其中主席處主導地位,對會議的順利有序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發言人的身份是最基本的,包含所有其他角色及分工。每個參會成員都享有真實表達自己看法并被尊重的權利,無論長幼,均處平等地位。

          二角色成員心理研究

          “孩子們找到了主人翁責任感,因為某些規則和計劃是他們親自參與制定的,他們會很自覺地遵守。”[4]參與家庭會議是對孩子知情權、表達權、決定權的一種尊重與激發,孩子可以在扮演發言人這一基礎角色中,獲得較高的存在感與主人翁意識,也將有利于會議結果的順利實行。會議的氛圍與角色成員的心理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融洽的會議氛圍會是角色成員的心理更加放松愉悅,從而促進家庭事務的順利解決;角色成員的心理積極向上,將促進會議氛圍的融洽。因而,會議的順利召開需要采取平衡議程,歡樂與抱怨適當共存,以確保會議的順利舉行。

          其中,家長要起到平衡及調和會議的作用。作者從實踐經歷中獲取兒子被選中擔任會議主持人時的表現,反映出孩子興奮卻又信心不足的心理。在此基礎上若加以鼓勵,將促進孩子自信心的加強!昂⒆拥南敕ǖ玫搅吮磉_,情緒也得到了宣泄,同時家長也走進了孩子的心里,孩子心理更加健康,家庭也會更加和諧穩定!盵5]孩子在扮演發言人的角色時,將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表達,可促進系里健康,促進親子關系融洽。綜上,家庭會議要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以確保角色成員心理的積極。會議中孩子的主人翁意識、決策能力及自信心能夠得到進一步加強,父母應給予相應的鼓勵與支持。

          三角色成員行為研究

          “以后的家庭會議里,兒子果然有了很多準備,他甚至還擬了會議議程,定了會議主要內容,寫了他的‘主持詞’,并給自己準備了個本子做會議記錄!薄皟鹤诱驹诳陀^公正的角度上批評或表揚我們,最后做出總結!盵6]作者對兒子擔任會議主持人的行為表現進行了記錄,前者體現孩子對會議發言及設備的`細心準備,后者體現出孩子在擔任會議主持人過程中的公正態度。作為發言人,“在開口時,語調要低,語速要慢,保持平靜的心態,要想著開會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激化甚至是挑起新的問題。描述事實時,要保持公正,表達真實的想法!盵7]

          這既是對會議過程中發言人的要求,亦是順利召開家庭會議的發言人的必要行為。綜上,在擔任主持人角色時,要保證認真備會的態度及公正的判決態度;在擔任發言人角色時,發言人之間要保證互相尊重、認真聆聽、真實表述,以確保家庭會議的順利舉行。

          四角色成員體驗研究

          通過家庭會議,孩子的責任感、歸屬感與自信心會得到加強。家庭會議是孩子在家庭內部展示真實自我的舞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更易表現真實的自己,同時促進能力的鍛煉與加強。家庭會議的長期召開,可以相對清晰地看到孩子的進步,孩子在提高自信心的基礎上,判斷力也得到相應加強。家庭會議的召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及能力形成大有裨益。通過反饋,可了解到大部分經過家庭會議鍛煉的孩子心態與能力要明顯好于沒有參與過家庭會議的同齡孩子。

          因而為了孩子的成長、增進家庭親子關系,要不斷嘗試家庭會議的召開。綜上所述,“家庭會議”是一項適合普及的有效方式,能夠提供給家庭一個溝通與互動的平臺。家庭會議中的角色分配得當,將有利于凝聚家人情感,增進親子關系,使家庭教育的成果最大化;若角色分配不當,可能對會議的預期效果產生影響。通過文獻分析可見,關于家庭會議角色的研究總數不多,多以實踐案例為主,理論知識較少,值得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鐘思嘉.父母效能培訓手冊[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2005:157.

          [2]韓德秀.人生中最美妙的事都是免費的[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3.

          [3]博芭.米歇爾親子教育秘訣8項成功技能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69.

          [4]內爾遜.幫你走出溺愛孩子的誤區[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171.

          [5]李文杰.如何養出棒孩子:20位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心得[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99.

          [6]史麗娜.當家庭會議主持人讓孩子有了主見[J].中國農村教育,2012(6):63-64.

          [7]魯鵬程.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實踐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49.

          作者:于曉艷 俞愛宗 單位:延邊大學師范學院

          家庭教育論文 篇15

          【摘 要】

          隔代教育是指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它是和親子教育相對的一種概念。這種教育方式,使已有養育孩子經驗的祖輩能夠在各方面將孩子照顧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帶來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對兒童的成長、發育等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給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隔代教育;問題;對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它是和親子教育相對的一種概念,它是一種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壓力、社會競爭等因素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把孩子交給父輩養育,使隔代教養已成了家庭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很自然、普遍的現象。社會上對隔代教育的關注也就越來越多,該種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輩的社會經驗,既發揮祖輩余熱,又解放年輕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視。在本文里,筆者主要分析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提出可行的對策以期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隔代教育可以分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親長期與孩子分離,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輩承擔。這種形式以農村為主,因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輩來撫養;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親和孩子短暫分開,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暫時由老人來照料孩子,或者祖輩與父輩住在一起共同教養孩子,這時候,祖輩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在某些方面也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稱之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帶來的弊端。

          誠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養育小孩的經驗豐富,有助于縮小“代溝”的差距,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等。但筆者認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現:

          (一)易導致過分溺愛兒童。

          祖輩會比父輩更加溺愛孩子,他們不辭勞苦地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對于孩子所提出的過分的要求,老人們千方百計會滿足,這種過分的溺愛會引起很多問題。

          1.生活方面:

          生活中所有的問題祖輩都已經幫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慮任何問題,等待享受即可,導致其生活常識少,自理能力差;對孩子物質需求的過分滿足,營養的過分吸入,體質差,鍛煉少,使孩子的身體素質較差,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越來越認識到身體素質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響。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由于孩子已經習慣于祖輩家長凡事都聽從自己的意見,走出家門后,當面對他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他們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會去動腦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另一方面,溺愛導致兒童獨立性差,兒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輩承包,自己無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一旦需要他們獨自面對問題時,他們就會變得束手無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為中心。

          由于在家庭中,兒童就是中心,祖輩圍繞他轉,一旦離開家庭,走入社會,發現自己并不是眾人矚目的焦點之后,容易導致情緒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愛導致自私,兒童習慣于被照顧,根本就沒有關心照顧他人的概念,所以,雖然老人們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頭來很有可能是養了一個“白眼狼”。

          (二)阻滯兒童智能的開發。

          對于接受過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這方面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小一些。而對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人來說,教育孩子的任務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為他們跟不上信息時代的節奏,對現代社會人才標準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識,早教觀念不強,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缺乏科學的認識,憑陳舊思想觀念與過時套路來教育孫輩,在教育過程中以經驗代替科學,不能正確、及時、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導致對兒童的教育質量下降。

          最為突出的是,兒童此時正是處于好奇心最強的時候,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比如生活常識還好解決,但當孩子問及科學知識或其他知識的時候(如十萬個為什么中的一些問題),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識面狹窄而回答不出來,而此時如果他們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或者粗暴地批評孩子不要問這么多問題,又或者自己編造一些答案來敷衍、誤導孩子,很有可能就導致孩子的積極性降低,不再對知識有渴求欲,不再對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對事物有創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這個世界的秘密,這就扼殺了孩子的天性,阻滯了兒童智能的發展,對于孩子的將來也是有很深遠的影響的,而一旦錯過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現的很多問題就較難解決了。

          (三)易養成兒童不良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边@就說明了家長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為習慣以及價值取向等會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勞動習慣,道德習慣產生很深刻的影響。

          兒童處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年齡,但這年齡段兒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長不重視培養,極易染上不良行為習慣,對其以后健康成長產生難以彌補的缺憾。而隔代教養中,祖輩家長對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喜憂參半。

          很多祖輩家長們,尤其是沒有接受過較高教育的老人,在這方面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是是令人擔憂。例如有些老人個人衛生做不好,有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等不良行為,而這些行為很有可能被孩子記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識正是最強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把這些行為作為自己的學習對象了,這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僅是生活習慣方面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等方面的負面影響,有可能會影響兒童終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沖突。

          祖輩家長由于有著長期的工作經歷、豐富的人生經驗、大量的社會閱歷,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經驗,確實有著教育孫輩的一定的優勢,而父輩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要高,思想觀念更為現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論知識。

          祖輩和父輩由于社會閱歷、教育程度、時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異,存在著上文所提到的不同,這就使祖輩和父輩家庭教育的理論和內容、標準、重心以及具體方式方法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異,若在缺乏有效溝通的情況下,易導致家庭教育沖突,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大家各行其事、各自為政,不能有統一的教育方法,這樣孩子也無所適從,進而形成雙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決對策。

          由于兒童期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不能較好地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對于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自我意識和道德意識及行為,都會產生很大影響。為了更好地發揮隔代教養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筆者認為必須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決問題。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祖輩這一方面。對此,筆者就祖輩應該如何進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轉變溺愛的教養方式,理智地愛孩子。

          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要愛得適度,正確的愛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對其生活、性格方面會有積極的影響;要明白放手等于愛的觀念,讓兒童學會獨立,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這比一味幫助兒童解決所有問題更有利于兒童適應社會;加強對兒童的社會化教育,常帶其外出去認識周圍世界,而不是只讓其做溫室里的、不見陽光的花朵;適度地開展逆境教育,這也是矯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

          祖輩們應該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兒童觀、世界觀,將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盡量用現代科學知識撫養、教育孩子,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正確地引導兒童,并與兒童一起成長。

          切記不可對好奇心很強的兒童所提出的問題橫加指責、言詞粗暴,而要細心、耐心地進行正確的引導。另外,要了解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在養育時遵循這種規律性,根據兒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及時進行各個方面的教育,以免錯過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質,做好表率。

          因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觀念等,不是通過說教完成的,而是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完成的。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祖輩家長應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識,注意自己的榜樣示范作用;祖輩們的行為要自慎,處處做孩子的表率;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用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引導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別注意生活中的細節,這也是隔代教養中應該給予重視的一個方面。

          (四)創建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刻性,這就不僅要求祖輩們之間要和諧交流,還要求祖輩多與孩子父輩討論育兒心得,揚長避短,相得益彰,尋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應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觸,疏通親子感情,只有父輩與祖輩協調一致,相互理解與支持,才能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歡樂、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在互補中給子女較為完善的教育。

          (五)統一思想、標準。

          兒童的祖輩應與父輩在對兒童在教養目標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趨同,在兒童不在場的情況下,提前作出統一的決策,做到不將分歧呈現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個要求兒童這樣做,而另一個要求兒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這樣容易會出現兒童面對各個家長的要求不一樣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不對的,結果使得孩子的教養力量抵消,容易養成兩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態與兒童交流

          祖輩應與兒童多溝通,傾聽其內心的想法,關心其心理世界。祖輩家長不能以自己的經驗多、閱歷廣來限制孩子的發言權,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愿望代替兒童作出決定或者選擇,但也不能一味聽從孩子的意愿,而應該多與兒童交流,把雙方的觀點同時表達出來,平等協商后作出適合兒童的最佳決策。當兒童犯了錯誤時,不能一味地批評或縱容,要向孩子說清楚錯在哪里,正確的應該是怎樣做,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錯在哪里。這樣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影響兒童的思維、智力的開發;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兒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養成,也使兒童更接受祖輩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黃姍,陳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養問題的社會工作視角分析[J].井岡山學院學報,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試論幼兒教育中的隔代教養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劉虹。幼兒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甘肅教育, 2008(5): 11.

          [5]李賜平。當前隔代教育問題探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 2004(8): 137-139.

          [6]陳蕓,路世麗。隔代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J].網絡科技時代, 2008(16): 26-27.

          [7]劉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學與管理,2005(12): 29-31.

          [8]夏為菊,王邦虎。一種非正規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經濟學論文" target="_blank">經濟學院學報, 2007(3): 159-160

          家庭教育論文 篇16

          論文摘要: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兒童期的智力發展最快,是人智力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智力等各方面的發展又是“關鍵期”中的關鍵期,此時,不僅是孩子打好學業基礎的關鍵期,更是知識技能、個性特征、情感態度、良好習慣、社會品質各方面養成的敏感期和最佳期。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與新教育理念的逐步推進,以兒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素質教育是新時代、新形勢對家庭教育提出的一個目標性的要求。大量事實也證明了成功的孩子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與否對孩子一生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可從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低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實現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三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論文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兒童;家庭教育;有效性

          由于我國教育理念處于轉變的過渡期,我國多數家庭教育,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家庭教育仍然不被重視。而現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又是學校教育,導致父母更多的將孩子的教育問題推給學校,忽視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自己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一般年齡是7~9歲,處于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變化變得更加有意識,但卻仍然不穩定。這時期的孩子和父母相處時間長,對家庭的依賴性大,很多父母卻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或是家庭教育理念出現偏差,使得很多孩子一開始就輸在家庭教育這條起跑線上。這使我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兒童,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重要程度。

          一、中國兒童家庭教育現狀及原因

          1.親子活動較少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普遍原因

          現代著名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中寫道:“一個人知識豐富與否、思想發展與否、良好習慣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付完全責任!钡湍昙壍膬和捎谄淠挲g特點,在心理和生理上對家庭的依賴是人一生中最強烈的時期,并且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渡過,父母對兒童有著足夠的權威和支配作用。如果此時家長不能多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那么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降低。

          2.缺乏科學理念做指導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

          當今社會不再以“分數”來衡量一個兒童的發展,需要的是對兒童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也日趨科學化。

          很多家庭對于兒童的教育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繼承而不是創新,傳統的“家長制”觀念較強,信奉“黃金棍下出好人”的訓條,對孩子的發展有強硬的較高要求,將自己固定在老一輩對于自己的教育模式內,認為這樣就不會出現問題。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社會在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在變化,舊的一套家庭教育經驗在今天已經無法參照。抑或是,過于關注社會的變化,一味地迎合社會用材的需要培養孩子,不顧孩子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特別熱衷于湊熱鬧,趕時髦,強要孩子學拉小提琴、彈鋼琴、繪畫,逼迫孩子走一條由家長規劃好的路,這不但會使孩子過早的失去了童心,更會造成中國家庭教育優良傳統的斷裂和失傳。

          3.逃避教育孩子的責任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關鍵原因

          偉大的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里指出:“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那么不管教師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庇捎谏鐣䦟⑵毡榈年P注焦點放到了學校教育身上,導致父母對于學校教育的依賴變強,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事情,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而從學校的性質來看,它們更多地將學生知識的獲得作為最重要的方面。

          二、小學低年級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學低年級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研究表明:人腦在9歲之前發育速度最快,這個時期大腦的發育正好處于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小學低年級兒童的一般年齡是7~9歲,處在兒童期的中期階段。此階段的兒童,玩的天性開始消退;大腦的抑制能力加強,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的變化更有意識,但自控能力較差,表現出不穩定的狀態;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開始形成,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水平不斷增強;思維發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而小學低年級兒童正處在這個由量變到質變飛躍過程的`關鍵期。

          2.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社會化發生了質的轉變

          此時的兒童到了學齡初期,開始背起書包上學了。從踏入小學的那一刻起,兒童的社會化也將發生質的轉變。進入學校意味著學生要開始接受學校系統的、有計劃、有目的的知識品德等各方面的培養,“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

          三、寓教于“樂”,全面培養

          1.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激發孩子強烈的學習興趣

          學習態度是孩子對學習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反映傾向,良好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有推動和增效作用。小學低年級的兒童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期,此階段兒童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好奇”“愛問”,而玩又是兒童的天性,作為家長不能毫無道理地對孩子的天性予以剝奪,而要善于把孩子對玩的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

          認清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明確良好的學習態度離不開學習興趣的支持,學習興趣的培養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要了解處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們的特點,如自制力差,學習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擾等。

          家長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多與孩子溝通,掌握孩子喜好,找到孩子的閃光點,不要吝嗇鼓勵;營造民主、平等、求知的家庭氛圍,兒童一起學習,寓教于樂,善于讓孩子在游戲中收獲快樂;善于利用閑暇時間中對孩子進行培養,讓孩子覺得沒有壓力,情緒得到舒緩,也可以適當利用“報酬效應”,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制訂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標,尊重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進入小學以后,孩子突然間要負起很多的責任,由于小學低年級孩子年齡較小,和父母相處時間長,對父母依賴性大,因此家庭應更多的承擔起幫助孩子成功地由一名“小朋友”向“小學生”轉型的重任,幫助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

          家長在給孩子制訂目標時,應考慮到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標制訂在孩子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并留有一定的余地。盡可能把目標設置得詳細,這樣,孩子在努力的時候也就越有方向。

          3.重視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輔導

          我們既要把孩子當成孩子,又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發展的社會個體,這就需要家長在充分了解與尊重此階段孩子身心發展特征的基礎上,重視對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輔導,培養其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尊重與愛的權利和義務、團隊合作能力、獨立自理能力、選擇正確休閑方式的能力、樹立合理消費觀等常識性能力。

          家庭是小學生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與否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全面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孩子要有正確評價,不能有脫離實際的過高要求和急躁情緒,言行舉止應該成為孩子的表率,在孩子的心目中成為可敬、可信的人。讓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相互促進,為孩子打造一個更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陳黎霞.入學適應不良學生.2009-09-17.

        【家庭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論文05-15

        [優秀]家庭教育論文05-23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論文11-16

        家庭教育學論文11-21

        家庭教育學論文題目11-11

        家庭教育論文15篇(通用)05-19

        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論文11-09

        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研究的論文03-23

        家教論文: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見解03-2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