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網絡時代互聯網對中小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探究網絡時代學校如何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中小學時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階段,學校應該從專業課程、老師素質、提高學生自身素養等幾個方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心理素質優良的全面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人們已經全面進入網絡時代。隨著網絡在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不斷深入,不僅給成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也接觸到網絡,并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很大影響。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心理和思想都處于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大多數渴望接觸新鮮的事物,探究周圍的世界。同樣,他們大多數也一樣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誘惑,對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中小學生接觸網絡、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社交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們不應該把網絡視作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洪水猛獸。要想讓孩子在網絡時代能夠全面健康地成長,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懂得合理地利用網絡。
一、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學校的心里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形成巨大挑戰的網絡時代,學校的心里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該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1.要對學校的所有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正確地認識自我、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增加他們的承受心理壓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2.善于發現學生在成長中產生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并且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及時擺脫心里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校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設置固定的心理輔導課程,聘用專業的心理教育老師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學教育,通過有規律的、合理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資源
中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心理不夠成熟,在面對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時難免會喪失判斷能力,不知如何取舍。這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資源,告訴學生怎樣辨別網絡上的不良信息。
老師是中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的重要監督者,一定要對網絡環境中,學生心理成長、道德建設、道德行為的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有效地指導學生正確地辨別網絡信息,善用網絡資源,吸取對成長和學習有用的信息,自覺摒棄不良信息。
引導學生要學會把日常的學習與網絡有機聯系起來,促進學習的進步,使學校教育與網絡更好地聯系在一起。
三、端正中小學生的上網動機,使他們使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網絡
要使中小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網絡,保證其心理健康,就要端正中小學生的上網動機,使他們使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網絡。俗話說“動機導致行為,行為導致結果”,只有使他們的上網動機端正,才能夠使中小學生在接受網絡信息時,產生自我心理保護意識,自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校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課程、宣傳欄、黑板報等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網絡使用安全教育。另外,老師也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上網教育,讓學生對網絡文明和網絡安全有充分的認識,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上網動機,使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網絡。
在網絡與生活不斷深入滲透的時代,學校在學生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在學校內部營造一個大的氛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的建設和提高,還要在其他的教學科目中對學生的網絡道德建設進行滲透,使學生能夠產生正確的上網動機,端正上網態度,正確地使用網絡。
總之,“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的民族要想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就要重視青少年的全面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未來人才競爭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心理健康的培養。中小學時期是青少年心理素質發展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一個極不穩定、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的時期。網絡時代的到來,對中小學生的心里健康成長提出了更多的挑戰。這需要更多的教育者對這一領域有更多的關注和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為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更多的貢獻。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1.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
認識到目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對癥下藥,積極分析現狀、總結原因,然后切實的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品質,為打造高素質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不單單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早的了解小學生心理,引導其樹立健康的心理標準,為推動學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1.1自身發展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小學生第一次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是為其自身發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小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會的基礎。如果能夠在學生時代及時、盡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夠進行有效、恰當的引導,必然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適時的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也能夠幫助學生盡早的擺脫一些錯誤心理知識的誘導,提高其認知能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其自身的發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學生進入學校和社會的前提。學生的心理健康課,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估,切實的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如年齡、性格、認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最終,實現學生心理素質的整體性提升。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切實的與父母一道,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的順利施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提升。
1.3社會進步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課也是社會進步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關鍵環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學生作為未來時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響社會的發展。因此,作為教育環節,一定要從大處著眼,具有大局觀,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教育主體的一部分主抓起來,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斷的適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導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證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全,實現學生心理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推進社會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2.總結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小學生教育的基石,只有堅持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才能為家庭、學校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提高我國人口的整體教育素質,實現社會主義的偉大復興。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
摘 要: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學生易出現孤獨、自閉、依賴等心理健康問題,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又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積極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實施途徑 存在問題
近年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小學生處于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專業人員,部分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許多小學由于師資力量的限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都是由政教處主任、團委書記、德育副校長、班主任等監管,誰有時間誰抓,但是他們基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教育培訓,在工作中難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難以幫助小學生改變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齊抓共管,統籌兼顧,實際上都是表面文章,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一些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個人素質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往往都是帶領小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或者電子課件等,不能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
(二)在輔導上偏重學校,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
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學校教育,認為小學生只有在學校里才能夠身心健康發展,完全忽視了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實際上,家庭和社會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或者一個不安逸的社會都會造成小學生個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學還依舊施行“關門教育”的策略,以為通過上輔導課,搞心理輔導活動,或者聘請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就可以促進小學生成長。其實,這樣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脫離了家庭支持、社會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標是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們對于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存在錯誤的認識,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擺設。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錯誤的認識,經常會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從屬地位,把心理健康當成擺設,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而且小學里常常將一些不能勝任一線教育工作的教師安排為心理輔導員,這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似有實無。有些學校用閑置的教師作為心理咨詢室,條件簡陋,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設施,也沒有固定的資金投入,漸漸的小學生就對心理健康失去了興趣。而且目前小學心理健康課程開設不完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整體教學體系中,只重視數學語文等學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積極開展師資培訓,建立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近年來,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因此小學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積極開展師資培訓,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實基礎又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專業教師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學校必須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為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如果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放到與其他學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使小學生獲得更加全面和科學的心理健康輔導。要協調好心理健康與學科教學的關系,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給小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和考核,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網。
學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會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讓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和啟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家長要給予小學生正確的教育,給他們營造和諧友愛的家庭環境,鼓勵孩子尊老愛幼和樂于助人。同時,學校要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的幫助,比如醫療、環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社會資源,讓小學生享受開心快樂的童年。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只有將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統一起來,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視程度。
要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就必須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教育活動,比如可以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等情況合理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基本的教育設施,選拔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改善小學缺乏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健康場所的現狀。要根據不同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等,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規范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習興趣,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為了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并且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
三、結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小學生成長的需要,而且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提高重視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師資配備,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強與家庭、社會的結合,從而實現高效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海寧.小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分析[J].科技展望,20xx年第17期.
[2]董靖平.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考試周刊,20xx年第14期.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4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我國基礎教育逐漸打破了單一的知識傳遞、能力訓練與文化滲透的模式, 并給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更高的關注, 尤其是在當前信息爆炸、社會發展多元的背景下, 小學生在心理環境塑造中會受到社會、家庭、網絡、校園暴力等多方面的沖擊, 這對其未來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 深厚的人文價值使得其與心理教育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 應積極面對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結合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做好心理輔導, 以幫助小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關鍵詞:小學; 心理健康; 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極有必要, 對于有效應對當前小學生所存在的以自我為中心、共情能力不足等心理問題不可或缺。教師應根據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轉變教育理念, 創造心理健康教育條件;明確教育目的, 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抓住教育要領, 滿足學生心理發展需要。
一、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自卑、焦慮、抑郁、耐挫力差、以自我為中心, 共情能力不足等種種心理問題使得一些小學生在外在行為上表現出孤僻、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暴躁、偷竊、逃學、甚至校園暴力等行為, 這些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通常會被打上“差生”的標簽, 但是“貼標簽”并不能幫助教育工作者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因此, 從心理角度出發, 對小學生的諸多不良行為進行分析, 我們才能夠更好地了解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 并針對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更能夠在心理健康發展上給予其支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語文是一門蘊含著豐富人文情感的學科, 諸多文學作品中對人的情感刻畫為我們探索心理問題提供了路徑。在小學階段, 基于課程目標, 許多教師都將語文課程作為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基本學科, 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 讓學生在文字的帶領下認識并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其次, 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 讓學生在文化氛圍的熏陶中, 學會總結、反思, 強化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最后, 能夠豐富語文教學內涵, 讓語文學科突破文化知識的限制, 從人文角度實現情感挖掘, 進而拓寬學生的語文視角。那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教師應如何實現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呢?接下來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簡要探析。
(一) 轉變教育理念, 創造心理健康教育條件
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理念, 將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 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條件。首先, 教師應注重師生關系的改善, 傳統教育模式中, 師生關系的隔閡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教師的心理求助, 更是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心理障礙, 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 用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 并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給予幫助;其次, 樹立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 從時間上對教育進行重新定義, 明確當前某些不當的教育行為會對學生造成的心理陰影, 并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 構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最后, 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在基本的語文教學素養前提下廣泛涉獵心理學知識, 從而為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融合做好準備。
(二) 明確教育目的, 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
心理健康問題與個體的思維發展與意志品質塑造密切相關。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師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深入挖掘語文學科中的情感資源, 為學生的思維培養與意志品質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教學實踐中, 教師一方面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鍛煉小學生堅強的意志, 結合文學閱讀引導學生正確定位自我價值, 避免因為一時的失敗否定自我, 提高其抗擊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 思維是心理活動中的重點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和轉折期,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 教師應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以促進學生對自我心理問題的思考、分析與解決。
(三) 抓住教育要領, 滿足學生心理發展需要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對心理問題進行全面分析, 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并在語文教學中加以體現。首先, 教師應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整合語文教學目標, 這其中不僅包括學生智力的發展、文化素養的提升, 更包括心理、情感體驗;其次, 構建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 及時反思自我, 并獲得有效的心理指導, 如在《窗前的氣球》《假如》等課文的閱讀教學中, 教師應通過情境構建,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我與他人的關系, 并從社會性發展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品質;最后, 打破單純的語言講解, 將學生帶領到實踐中來, 讓學生在親自動手、認真觀察、合作互動的過程中改善心理環境, 并提高對自我、他人、社會的認識。
總之, 從當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來看, 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嚴峻。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師不應該將學生的培養局限在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訓練上, 而是應該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 挖掘學科中的教育資源, 在小學生心理環境構建的初級階段, 引導學生逐漸突破心理困境, 更加從容地面對社會、面對他人、面對自己, 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楊亞文.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學周刊, 20xx (7) .
[2]任耀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華夏教師, 20xx (5) .
[3]韓玉雙.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 20xx (S2) .
[4]鄒紫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科學 (教師版) , 20xx (7) .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5
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系復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不正之風和xx現象日益橫行,社會環境也日趨復雜。這一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沖擊,也波及到了校園,波及到了學生。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受家庭的寵愛、社會的寵愛等種種原因,造成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增多,其中存在心理異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學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彝ソ逃!痹谟绊懞⒆映砷L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為此,教師學習和掌握心理衛生常識尤為關鍵。
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般情況下,家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學校教育則是有意識、有計劃的。教學著重學生智能的發展,如果忽視了教學心理衛生,學生智能發展不但受到影響,其身心健康也會受到損害,僅就負擔過重而言,引起的學生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后者。長期疲勞就會造成學生視力減退、食欲不振、面色蒼白、血壓升高、失眠、心情憂郁、情緒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嚴重的還會引起學生精神失常,甚至輕生。學校教育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及日常管理中去。這就對教師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不同的教師所帶的學生也存在不小差異,教師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學生、影響學生。
首先教師自己要能夠面對現實、積極樂觀,對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認知能力。有獨創性,能運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和諧相處,積極態度(如尊敬、羨慕、信任、贊美等)多于消極態度(如畏懼、懷疑、憎惡、嫉妒等)。教師的心理常態應是不卑不亢,不慍不哀,寬嚴適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師無論處于何種狀態下,都必須表現出心理狀態的穩定性。教師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過學生,要做“宰相”,豁達大度,心胸寬廣,氣量宏大,能容人之過,甘當人梯,喜歡學生超過自己。舉止大方,態度端莊,不論何時都不忘記為人師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態度保持均衡,不能憑自己的好惡感,偏袒、庇護和鄙視、冷淡學生。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厚 此薄彼,要和每個學生的心理距離應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師自己也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學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的教師,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執,能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向上、尊重自己的事業、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會怎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模仿性很強,這樣的教師一定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我們教師應首先擁有同樣健康的心理。
教師擁有了健康的心理,還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
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總體結構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說,沒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質教育都是無從談起的。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6
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為此,國內的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1.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積極和諧的心理狀態,即是一種高效、滿意、持續的心理狀態,包括認知、情感和人格等內在的心理活動與外部行為的和諧、協調狀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1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層次
心理問題是指個體在適應和發展中產生的個體意識到或意識不到的主觀困惑或不良狀態。根據學生心理生活的實際狀況,把學生的心理問題分為心理偏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三個層次。
(1)心理偏差
心理偏差是比較輕微而又極其普遍的心理問題,主要與一個人的不良態度、不良習慣、不良行為傾向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自卑、驕傲、虛榮、多疑、自我中心、說謊、怯場、懶散、逆反、煩躁、任性、厭學、畏難、多愁善感等。心理偏差,習慣上可稱為心理品質的缺點或缺陷,每個人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存在,它在總人口中的比率為100%。有心理偏差的學生一般能正常地學習和生活。
。2)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中等程度的心理問題,是心理偏差與心理疾病的過渡階段,是在諸多心理偏差的基礎上積累起來,出現了心理要素的結構性失衡,即認知、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心理要素嚴重失調、失衡而形成的。如焦慮、恐懼、孤獨、苦悶、冷漠、嫉妒、狂妄、情緒沖動、心境壓抑等。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往往內在心理沖突、心理矛盾比較激烈,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現許多不適應、不協調、不理智甚至錯誤的行為反應。
。3)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嚴重的心理問題,是個體生理和心理受到了較嚴重的創傷,出現了諸多有違常理、常情、常規的言論和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現出許多不可理喻的異態反應。學生中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有精神焦慮癥、神經官能癥、抑郁性精神病、躁狂性精神病、幻覺、社交恐懼、感知缺損、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病態人格等。據有關資料預測,學生中心理疾病的比率由增長的趨勢。
這三種心理問題的層次劃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他們之間既有差異性,又有內在連續性,在心理危機的程度、心理沖突的廣度和深度上均存在著層層加重的趨向。
1.2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分類
每個人所遭遇的困難包羅萬象,在某人看來不是問題而在另一個人看來就成了問題。所以在嚴格意義上講,心理問題無法分類,只能按照心理問題在哪些方面出現而有個大概的輪廓和分類。國內的學者俞國良傾向于將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分為四類:
(1)學習方面的問題
我國正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時期。由于學校和社會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不注重學生心理及性格的培養,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之大。由此而引發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學生厭學、逃學、恐懼學校、考試焦慮,并由此導致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緊張,導致學生在性格、行為上的問題。
(2)自我方面的問題
伴隨著青春期的來臨,生理的改變激起中小學生的自我形象不斷的變動,而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為自我意識不夠清晰,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不能悅納自我,不能正確面對成敗得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等。
。3)人際關系方面問題
中小學階段的人際關系的重心是與同伴的關系,如何處理好競爭與合作,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都會影響與同學、朋友的關系;同時,教師和家長等成年人于中小學生的關系的調整也是一連串的人際關系問題,中小學生的許多心理困惑也與此有關。
。4)社會適應方面的問題
隨著中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的提高,不僅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還會受到思維、價值觀和風氣、流行的直接影響。能不能適應變化多端的社會和文化,使他們必須面對的課題。如果適應不當,這就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適應方面的問題。
1.3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影響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因素十分復雜,主要概括為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1)主觀原因
主觀原因方面最主要的是因為中小學生的心理正處在一個幼稚與成熟、沖動與控制、依賴性和獨立性錯綜復雜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發展相對滯后,容易造成中小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
(2)客觀原因
客觀原因方面,一是社會的影響。社會變革在帶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引起人們心理的震蕩和行為失范。而這些消極因素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每一個人,尤其是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小學生。二是學校的影響。目前,應試教育仍頗有市場,學生課業負擔沉重,一定程度上剝奪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所必需的時間和空間。三是家庭的影響。家庭是中小學生生活、生存的最主要的場所。家庭教養方式的不當、家庭氣氛的不好、家庭結構的不良,使中小學生產生諸多的心理問題。
1.4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標準
如何確定心理健康的標準,目前在心理學界尚無統一的標準。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針對上面提到的學習、人際關系、自我、社會適應等方面學生的心理問題,制定了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可大體概括為:一是敬業,二是樂群,三是自我修養。
具體地說,學生學習的心理健康,表現在以下6點;成為學習的主體;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從學習中增進體腦發展;在學習中保持與現實環境的接觸;在學習中排除不必要的憂懼;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現為如下6點:能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能客觀了解他人;關心他人的要求;誠心的贊美和善意的批評;積極地溝通;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自我方面表現在如下6點:善于正確地評價自我;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及時而正確地歸因并能夠達到自我認識的目的;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平;具有自制力。
林崇德等堅持著三個方面18點編制了心理健康測查量表,在全國范圍內測試和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
在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具體表現為以下六種傾向:
。1)醫學化傾向。主要表現在:一是教育內容的單一化,將心理咨詢的內容簡單歸于生理問題的檢查治療;其次是在操作中人員與場所設置不合理,類似于醫療環境。
。2)學科化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誤解為心理學的科普教育,一味地搞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
(3)片面化傾向。過分推崇心理測驗,用單純心理測驗手段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甚至違反心理測驗的道德標準,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4)形式化傾向。有些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室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流于形式,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有關部門的檢查,心理健康教育徒有虛名。
。5)德育化傾向。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混為一談,沒有分清二者的界限;二是學校在具體操作中簡單以行政干部或德育教師代替心理咨詢人員。
。6)孤立化傾向。把心理健康問題理解為學生一個一個的問題,忽視了教師心理水平的提高和對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
2.2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對象、內容和方法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為三大類型,即發展型、預防型和治療型。
發展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主要采用心理輔導和激勵學生自我修養、自我調節的方式。
預防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針對部分在學習、自我、人際關系、社會適應上潛在的或剛冒出問題苗頭的學生。一旦發現學生有不良傾向,立即采取措施,各個擊破,把問題消除在萌芽和起始狀態。
治療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的是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非常嚴重的學生。心理障礙的學生可以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在師長的指導性訓練和長期自我訓練中,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狀態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逐步淡化和消除心理障礙。屬于心理疾病層次的,則重在采取心理診斷、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辦法幫助學生解除心理病痛。
以上三種類型具有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三者必須有機結合,以發展型為主,預防型和治療型為輔,既要考慮到全體,又要考慮到個別。
2.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徐美貞通過對全國東部、中部、西部28個省280個區縣的中小學校長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1)心理健康課的開課情況
“未開設”健康教育課的學校占總數的10.5%“開而不足”的比例為31.4%;“開但經常被擠占”的比例為10.6%;“開足”的比例為47.3%。
。2)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使用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沒有教材”的學校占總數的32.8%。中部(41.7%)西部(34.6%)地區、縣鎮(36.0%)、農村(41.2%)和初中學段(38.3%)沒有教材的現象比較嚴重;在有教材的學校中,使用省編教材的現象比較普遍。高中學段使用自編教材的學校占三分之一左右。
(3)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總的來看,“開課”(55.6%)、“辦板報”(45.8%)和“舉辦活動講座”(43.7%)是全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種最主要的途徑。
。4)心理咨詢室設置和開放情況
調查發現,沒有心理咨詢室的學校占總數的47.3%;在開有心理咨詢課的學校中,每周開放時間在三小時以下的學校占總數的68.1%。
。5)學校舉行心理健康教育課教研活動的次數
“從未舉行過”的學校占總數的20.4%;“每學期一次”的學校,占總數的32.0%。。
3.簡評
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得不到充分保障,并且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有待于進一步的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途徑,盡最大可能在各校建立和利用心理咨詢室,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中小學真正得到落實,滿足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7
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關學生因品行障礙或人格障礙做出違法事情的時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為何有那么多的學生,會無所顧忌地去違法犯罪,為患社會,我想這除了少數客觀的原因以外,更多的還在于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下面我來談談開展適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體會。
。ㄒ唬⿲W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是實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校園主環境建設。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首要任務。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3、學校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四風”建設。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良好的校風校貌也能為學校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4、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梢月摵暇游瘯壬鐓^基層組織,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我認為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教師要尊重學生!霸撋欠褡鹬貛熼L”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教師不可有私心。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績好的學生都受老師的青睞,但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心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3、教師要講誠信!罢\信”這詞不只是適用于商品社會,也是教師要做到的。有些教師在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時,會無意地把情況夸大或縮。粦辛藢W生某些事情,過后又不認帳;有時在學生面前和同事無所顧忌地亂扯……這些微小的事兒都會讓學生覺得,教師都可撒謊,我們怎么不可以呢?
。ㄈ┰⑿睦斫】到逃诟鲗W科教學中,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于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創造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情境,使學生樂于學習;發現并表揚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弱視群體",更應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給予不同方式的贊許,鼓勵他們進取。
2、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四)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8
進而新時期以后,我國社會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雖然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許多便利,但是與此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許多心理壓力。各個年齡層的人們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是不同的,其中學生階層面臨的壓力更加顯著,學生要面對來自社會、來自家庭、來自同學甚至是來自自已的多重壓力,不僅學業壓力大,而且由于年齡較小,在社會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壓力[1]。因此,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就是關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一、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ㄒ唬┬W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視
雖然新時期中素質教育開始提出并得到了實施,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使得很多教師與家長還是片面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身心是否得到了健康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忽視。而且雖然我國大部分學校中雖然都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但是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卻沒有設置,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流于形式,再加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少都是由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來進行教學的,因此就導致本就缺乏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加難以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二)學生心理健康程度較低
小學雖然是學習的初級階段,但是學生的學習任務卻并不輕松,不僅家庭作業繁重,而且在課外還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教師與家長都對學生投入了極高的期望。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本就比較低,身心稚嫩,難以適應這種高要求、高強度的學習,因此就逐漸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抵觸的心理,學生心理十分緊張壓抑。而在目前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卻沒有做到良好的疏導,在以一概全的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壓力難以得到真正的緩解[2]。
二、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ㄒ唬┘訌娕c學生之間的交流
不論在哪一階段的教學中,師生關系一直都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而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健康成長都十分有利。因此,為了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真誠的交流,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與關愛,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解決其遇到的難題,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泄壓力的地方,讓學生盡快將不良情緒擺脫,為心理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ǘ┘訌妼W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都受到了很多忽視,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加明顯,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關鍵部分。對于學生來說,真正的啟蒙老師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造成深遠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好壞更是影響學生人格品質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對家庭教育引起更多重視,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聯系,教師要與學生家長之間進行溝通,讓學生在家里也能按時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家長還要對學生的學生采取鼓勵政策,改變過去片面重視學業成績的觀念,將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發展上,為學生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環境,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心理狀態才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3]。
。ㄈ⿲⑿睦斫】到逃凉B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適當的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課堂中,尊重學生存在的學習差異,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取得的成績要大力表揚,對于存在不足的學生也要進行鼓勵,不斷讓學生樹立起更多的自信心,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4]。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引導學生的心理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創造一個健康的心理條件。結語綜上可知,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新環境之下,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不僅有著新的契機,同時也還會面臨著一些困擾與挑戰。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要加快采取措施來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各界也要共同努力,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健康的大環境。
參考文獻:
[1]潘曉敏,蔡澤玲,潘澤敏.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xx,09:189-190.
[2]李春梅,顏春元,郝仕儒.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xx,07:145.
[3]韋磐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顯性問題及對策[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5:146-148.
[4]梁麗.拉薩市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以拉薩市實驗小學為例[J].西藏教育,20xx,05:53-54.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9
我們教育工作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包括重視教師自身修養,挖掘學生心理健康因素,設置心理咨詢室,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聯系。
人是身心結合的統一體,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人早期的心理健康,會直接影響其人格健康發展,而多項研究也證明,人成年期的許多心理健康問題都源于其兒童早期。近幾年中小學生自殺等惡性的事件多發,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青少年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那么,如何更好地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重視教師自身修養,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來影響學生、帶動學生,讓具有良好氛圍的課堂成為心理教育活動的主陣地。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要把微笑與激勵帶進課堂,努力使課堂氣氛和諧融洽。教師還應寬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以期待、信任、真誠的目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心理品質,用自身的健康心理、高尚人格、優秀品質去影響、引導學生。
二、挖掘心理健康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環境
學生的學習成功總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濃厚興趣、正確動機和保持自信等聯系在一起。課堂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師要善于抓住機遇。
1.創設情境,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教師可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也可運用幽默使學生擺脫心理困境。
2.給學生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使學生從小懂得為什么活著以及應該怎樣活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與追求,因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們前進和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艱難困苦中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
3.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通過交往準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輔導與訓練,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等。
4.使學生學會正確處理理智與沖動、挫折與磨礪的關系,從而形成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樹立自信心,對不良品德進行矯正等。
三、設置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紀到來,各種文化、情感交織,使得有少部分學生的心理出現了一定障礙,而這些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不可能得到一一輔導。因此,學校還必須設置心理咨詢室,讓他們隨時有心理疑難問題,隨時咨詢解決。這種方式既能為學生保密,又能鼓勵因各種原因不敢咨詢的學生。其次,心理咨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學生敢于進行心理咨詢。這就要求學校通過組織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咨詢室的存在、用途,形成心理咨詢的意識,從而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在學校中的作用。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教師要根據不同階段選擇性地做一些專題講座,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
四、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聯系,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學校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他們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教育的開展。例如農村中小學學生的家長受教育程度偏低,在外務工占了很大的比例,他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較忽視。除此之外,各種社會現象、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也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校任務,也是社會任務。因此,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調動社會的力量,而且要獲得家長的支持、參與。
我們要做一個“有心”的教師,隨時注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思想問題,比如嘲笑同學,過分表現自己、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自卑、亂發脾氣等等。發現問題后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分析,然后再開展行之有效的教育。要學會尊重與謙恭,能夠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并且要及時做好家訪工作,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和家長一起做好孩子后期的心理指導工作。在這其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重視引導與鼓勵,消除學生對家訪的恐懼心理,向學生明確地表達你的關心與愛意,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這個豐富多彩的社會中,在人生這個漫長而又短暫的旅途中,我們教育工作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學生的心理會像水一樣純凈,他們的明天會像陽光一樣燦爛。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0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心理健康教育是至為重要的環節,以課堂為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精心呵護,避開心理受到傷害,從多角度把握學生心理,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環境;學生心理;溝通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進步的階梯。在實施素質教育和進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了,但是嫉妒、依賴、壓力等等,這些存在于學生身上的各種心理反映,往往是不易覺察的,表現在小學生身上常常就出現:厭學貪玩,好斗生非;不講誠信,說謊作假;好逸惡勞,浪費無度;不愛公物,是非不分;心胸狹窄,不夠謙讓等現象。究其根本,主要在于心理教育功能的確實。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解決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心靈健康成長
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疏導學生心理必須有一個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一)擁有良好學習氛圍的學校環境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令學生身心愉悅、陶冶學生的情操首先要有一個的良好的校園環境。如在教室一角放幾盆花草,讓學生趕到舒心怡神;教室的環境布置要注意色彩與內容的相互搭配;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倡導學生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提高。老師要精心組織這樣的學習合作小組,在課外根據學生興趣、能力、學習情況,采取差異互補、自愿結合的原則,組成互助小組,每個人可以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包括學習、生活、興趣、心理、情感等,讓大家共同討論,提出自己的解釋。另外,建立優生和后進生“一幫一”的學習組織活動,老師鼓勵督促,推動后進生在學習上的轉化。
(二)擁有和諧樂觀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更是培養孩子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品質興趣的重要的場所。人是大自然中唯一懂得暗示的動物,孩子又最善于仿效,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暗示的意義具有強大的干擾力。不良和錯誤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都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有些父母在外打工,對孩子的興趣、愛好一概不知,對孩子的優良表現從來不聞不問,但對待孩子的錯誤,卻非常在意,毆打起孩子毫不含糊。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對學習興趣不高,并經常與周圍的人發生矛盾。所以,學校要通過開辦家長會、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會等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向家長宣傳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要讓家長明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單方面依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是一個全面、長效的過程,效力有時候超越了學校教育的范疇。大多數家長都接受過初中以上教育,普遍思想開拓,接受信息快捷,他們更善于學習現代教育的理念,只要學校引導,教師引導,家長一般都會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家長如何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呵護學生的心靈成長:要讓家長樹立一個教育信念:呵護孩子的心靈,培育孩子心靈的成長比讀書考試更重要。老師要主動積極的聯系家長,相互密切配合,做好訓誡與勉勵雙管齊下的教育,不能學生在學校受到老師批評,在家里又受到家長變本加厲的批評,傷害孩子的心靈,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批評后,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化解心理的憂慮,分析老師批評的原因,鼓勵孩子改正錯誤缺點,樂觀面對老師的批評,讓他們覺得家庭是溫暖的,父母的懷抱是溫馨的。老師和家長要把握好批評與鼓勵寬容的尺度,不能過分嚴厲,也不能過分寬容。健康陽光樂觀的性格不可能在訓斥與溺愛中形成,適度的批評和表揚比嚴厲的處罰或物質的獎勵更能有效促成孩子優良品性的形成,表揚孩子與約束批評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批評與鼓勵并行是奠定孩子愉悅人生的基礎。
2.家長必須認真傾聽孩子的訴求:家長要以平等和關愛的姿態和孩子對話,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要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訴求的機會,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及時疏導。特別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更應該和孩子多交流,鼓勵他們大膽說話,說錯了也不要緊。家長不能以任何理由忽略孩子的存在,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和孩子感情、思想的交流,尤其父親必須要有耐心和愛心,和孩子一起游樂,一起學習,一起散步鍛煉,關心他們的關注的問題,及時引導他們的情感和認識,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3.正確引導孩子參加集體活動:人都是社會的個體,在引導孩子接近自然陶冶淳樸性情,關愛自然生態的同時,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孩子的服務意識與合作協作的意識,比如夏令營,比如社區公益活動,比如校與校之間的聯誼活動,比如參觀博物館等,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培養孩子的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老師要注意自己的楷模形象?
小學生最善于模仿,善于崇拜,在他們心靈中教師的形象是偉大的,在他們看來老師是慈愛、知識、公信、道德的代言人,老師的一言一行就是社會的最高標準,是他們仿效學習的楷模。小學生會在某些行為發生的第一時間被“”。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衣著整潔,精神振作;語言要親切、自然,可以批評,但不能辱罵;行為要熱情大方,經常關愛幫助學生,不體罰學生,為學生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環境和氛圍。
(一)對待學生要真誠平等
一切傷害莫過于心靈傷害,尤其老師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影響巨大。一旦學生的心理上經常受到老師或同學的傷害,他們就容易走向極端,會變得冷漠孤僻偏執,處理關系容易沖動,偏離理性軌道,容易產生攻擊性、報復性、破壞性等,以此發泄心理受到傷害的不滿。為了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要以平等真誠的姿態對待學生的失誤,盡量減少對學生心理的傷害。遇到問題多從學生的角度來深思,認真傾聽學生的訴求,仔細觀察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尋找與學生溝通的話題,在溝通中尋找學生發展的基石。
(二)讓嫉妒心理遠離學生
對學生來說,嫉妒心理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影響學習。同班同學之間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嫉妒引起的。例如:別人的分數高了,就說提前知道答案,或者老師提前輔導過等,這就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大家都想躲開他,不愿與他交往,逐漸被孤立。又如因嫉妒他人成績而“打小報告”,散布謠言,從而給自己造成不良的影響,導致人際關系氛圍不好,于是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在班上打架斗毆,淪落為問題生等。因此,教師要及時適時地幫助他們。首先,要給學生提供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機會,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定位。教育學生要全面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發現并開拓自己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開創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要轉移學生的嫉妒心理。小學生嫉妒心理的產生大多是因為出現學習差距引起的,如果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差距產生原因,發掘彌補差距的動力,把嫉妒心理轉化為積極努力的精神,每個階段給自己確定一個奮斗目標,不斷奮進,隨著學習進步,嫉妒心理也會慢慢弱化,逐漸消失。
(三)多角度引導學生,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引導,為人師者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要能夠從多方面去把握學生,從多角度去引導學生。對“管不了的學生”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予以解決。
1.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懲罰批評容易使人產生人格、自尊受到損害的自覺心理,為了獲取人格的尊重,人們常常會采取對抗的方式反對處罰批評。小學階段的學生發展成搗亂生,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老師過度處罰批評,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造成的。所以,老師對待“管不了的學生”應該首先要從尊重他們人格的角度入手,發現其優點和長處,創造適宜其展示自我優點的平臺,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對他寄予的厚望,體會成功的幸福,促進其進步。
2.采取多元的教育方式。對于上課學習不投入,愛做小動作甚至打架爆粗的學生,教師一味采取批評的方式有時候會產生較好的效果,但如果面對學生不同的問題教育的方式一成不變。久而久之師生都會失去耐心和信心。老師不妨根據他的情況,找出深層原因,分析原因,從尊重關心的角度,從幫助尋找學習策略的角度入手,激發他的學習興趣,不斷的給予正面的激勵,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促使他提高學習熱情,樹立自信,讓他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慢慢樹立自己是個成功者的意識,這樣慢慢會步入學習的正軌。
3.要學會保護學生隱私。創設使學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測試、治療的環境和氛圍,運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要對測試的真實、可信度提供保障。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實效性,讓學生毫無顧慮地說出自己的心聲,及時做好保密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老師要正確認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當今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應努力對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創設更好的校園、班級、家庭等外在環境,合理運用教材內容、和諧師生關系,重視精神環境的建設。大數據時代的基層教育,對學校、社會、家庭三者結合的教育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時,應盡量做到家校結合、師生結合、家長和老師結合,巧妙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進行不同層面、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干預,尋求最適合學生個體教育的方法與手段,盡可能減少學生內心的矛盾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今后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許會采用多種途徑和多樣化的方法,這有待教育專家和基層教師進一步學習研究。基層教師應該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梳理,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陽光的發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進步, 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嚴重, 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要深入分析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科學引領農村小學圍繞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多層次采取針對性措施,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促使小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 促進他們個性化成長。
關鍵詞:農村; 小學生; 心理健康; 狀況; 措施;
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始終是心理學者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在基礎教育發展過程中, 我國要高度重視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對比、分析獲取的調查數據, 明確各地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點, 大力支持地區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農村小學要根據各年齡段學生心理特征, 從不同方面入手科學解決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促使小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身心健康發展。
一、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近年來, 小學生校園暴力事件頻頻發生, 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上升到新的高度, 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漸成為社會大眾談論的火熱話題。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圍繞《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 對展開了系統化的調查工作。在調查分析過程中, 工作人員發現農村小學大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但也存在一些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學習障礙是各年齡段小學生面臨的關鍵性心理健康問題, 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缺乏學習動力, 甚至產生輟學念頭, 對學生后續各階段學習乃至成年之后的日常生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從年齡角度來說, 7~13年齡段的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沒有明顯的差異, 但該年齡段學生“生理、心理”并不成熟, 知識與社會經驗不足, 需要來自父母和教師各方面的關懷。他們大都不具有較高的自控能力, 紀律意識、道德意識不強, 極易出現違反班級紀律等情況。從性別角度來說, 該年齡段女生生理和心理都比男生成熟, 語言能力大都比男生強。和女生相比, 該年齡段男生更加沖動、大膽, 品德缺陷也稍加嚴重。總的來說, 在農村小學教育教學中,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是培養農村小學生健康的個性化心理, 擁有健康心理品質, 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措施
1。 家庭方面
在新形勢下, 我國要根據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結合存在的各類問題, 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入手, 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使農村地區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形成、能力發展等都有著較大的影響。父母要正確認識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將其放在核心位置, 根據孩子個性特征、心理特點等, 采取適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會經歷心理發展的重要轉折階段, 父母要多留意孩子行為表現、思想動態等, 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深入了解孩子在各年齡段的想法, 隨時了解他們日常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 從思想上科學引領孩子, 掌握正確做事的方法技巧, 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 如何處理身邊的人際關系等。同時,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進行建立在“和諧、溫馨”家庭環境氛圍基礎上。父母要注重和諧家庭科學氛圍的營建, 要抓住小學生喜歡模仿這一特征, 以身作則, 規范自身行為, 科學培養自身綜合素養, 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借助榜樣力量, 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日漸他們的道德意識、責任意識等,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2。 學校方面
在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 農村小學肩負的責任不可忽視。在日常教學管理中, 農村小學要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對各年級各層次學生進行系統化心理健康教育, 及時解決他們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由于班主任在各年級學生各班級學生中扮演著多重角色, 日常言行舉止、心理狀態等都會在無形中影響班級學生。農村小學要從實際出發, 對各年級班主任進行針對性培訓, 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技能, 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 要隨時關注班級每位學生成長, 隨時主動和各層次學生交流, 了解他們思想動態, 及時發現他們出現的心理問題, 客觀分析出現的具體原因。
隨后, 班主任要找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的突破口, 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心理疏導, 解答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 并向其提出針對性建議、意見, 將育人理念真正意義上落到實處。班主任要根據各階段學科教學內容, 將心理健康知識技能融入到日常開展的教學實踐活動中, 讓學生在實踐中靈活應用課程知識, 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技能, 科學培養并提升多方面能力。此外, 農村小學要深入了解各年級各班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情況, 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 組織學生閱讀心理圖書資料,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趣味游戲活動等, 便于學生深入了解并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 日漸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 不斷規范他們日常行為, 塑造健全人格, 更好地成長成才。
3。 社會方面
在新形勢下, 社會也要多關注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我國要根據農村地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出臺針對性政策, 采取多樣化手段, 大力支持農村地區小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國要充分發揮相關部門職能作用, 使其積極參與到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大力整頓街頭書刊、成人用品、低下的影視鏡頭等下的社會環境, 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氛圍, 避免學生受到外部環境因素影響, 出現各類心理健康問題。
三、結語
總而言之, 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是一項高難度工作, 要借助家庭、社會二者力量, 優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科學致力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此, 促使每位學生都擁有健康的心理, 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 具備更多優秀的品質, 成為新時期和諧社會構建中重要的建設者、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董玉娟。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及應對策略[J]?平虒Э, 20xx, (10) :189—190。
[2]陳海魚。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途徑探索[J]。現代閱讀, 20xx, (01) :74。
[3]陳華。淺議影響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 20xx, (10) :8。
[4]衛萍, 許成武, 劉燕, 郭纓。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與實驗, 20xx, (02) :91—96。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精選論文10-18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10-28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03-24
關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0-28
學前教育論文: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03-26
心理健康教育碩士論文提綱10-24
小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論文10-28
如何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3-2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02
關于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