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精選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1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一)低碳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
美國在1990年頒布實施了《清潔空氣法》,在20xx年制定通過了《能源政策法》,20xx年7月,美國參議院又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公布了創建低碳經濟的10步計劃。此外,巴西、丹麥、德國、意大利等國家也在積極地發展低碳經濟,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已成為世界主流經濟的發展趨勢,中國要想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重視低碳經濟的發展,調整經濟發展戰略。
。ǘ┑吞冀洕菍崿F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大量的能源消耗,而傳統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氣等都是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雖然中國自然資源豐富,但目前處在工業化階段,再加上人口眾多,大量的消耗很可能會導致能源的枯竭,從而制約經濟的持續性發展。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氣候活動的異常便是一個現實的例子。由于技術和設備相對陳舊,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高于發達國家。目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居世界第二位。預計到20xx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將達到20.7%,超過美國(20.1%)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大國。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
。ㄒ唬┕澞軠p排的技術落后
低碳經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因此要實現在生產過程中的低能耗以及生產后排污中的低污染、低排放,就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低碳技術主要是指那些有助于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實現經濟發展的碳中性的技術。例如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以及某些現在未知的技術。科技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保障,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是掌握低碳技術核心的關鍵。然而,我國由于工業發展起步較晚,目前又正處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在節能減排方面并未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科研水平較低、技術落后,制約了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ǘ┠茉唇Y構單一
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據了大量的份額。中國原煤產量占能源總量的81%,原油產量占能源總量的10%左右,天燃氣占4%以上,核電、水電及其他能源發電占4%。中國能源這種多煤、少油、少氣的生產結構,導致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合理,煤炭占消費總量的72%,石油占20%,天燃氣占4%,核電、水電及其他發電不到4%。雖然在現階段已經開發、利用了許多新能源,但是這仍然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煤炭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講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并不能被完全替代。但是,煤炭燃燒的碳排放量又是這幾種能源中最高的,這必然會影響中國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影響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ㄈ┊a業結構不合理
中國現在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的時期,在中國三大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的比重逐年減少,第二、三產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特別是第二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第二產業主要是工業,包括鋼鐵工業、能源工業、電力工業等,這些都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產業,特別是煤炭、石油這些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能源。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仍比較低,因此為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增強經濟實力,必然會選擇繼續發展這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業,所以這必定會嚴重阻礙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策略
。ㄒ唬┐罅Πl展低碳技術、開發新能源
針對中國在發展低碳經濟技術方面的不足,應該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低碳技術的科學研究,同時還可以通過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理論和技術。但是對這些技術不但要進行吸收、消化,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創新,要把這些技術變為自己的戰略力量。此外,還應該加大對新能源的勘探、研究工作。因為傳統的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枯竭則無法恢復。而且這些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所以必須盡快找到更加實用、方便、清潔的新能源。
。ǘ┱{整中國能源的消費結構
在能源的消費使用中,可以采用其他的能源或者一些新能源來替代煤、石油,以減少碳排放量。例如用天然氣替代石油作為燃料,用液化氣替代柴油等,這些減排的效果都是非常明顯的。同時,還可以在生產、生活中推廣使用太陽能、核能、水電等新能源替代這些化石燃料。
。ㄈ﹥灮a業結構
在很多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最大,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因此中國應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第三產業與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不同,它并不是以能源的高消耗來取得發展,也不是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而是在再生產過程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因而,發展第三產業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而且還能夠促進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因此,中國要想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必須要大力地發展低碳經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低碳技術,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2
一、低碳經濟發展的模式分析
1.源頭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源頭性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在生產過程里選取原材料時,通過低碳化以及無碳化的形式生產產品。詳細來講,這個流程就是低碳化的原材料、生產加工、產品、消費。這樣形式最大特征是,強調了源頭的控制。也可以說,要通過源頭來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質的排放。這樣的形式和循環經濟的思想大致相同,可是依舊具有一定的區別。首先,兩個模式的目的并不相同,循環經濟強調的是充分利用資源,低碳經濟強調的不只是充分利用資源,還包括強調環境保護,特別是氣候環境。其次源頭控制的重點并不相同,循環經濟采取的源頭控制注重的是資源在當前技術環境里是否可以被完全運用,而低碳經濟不但要考量資源能否被完全利用的問題,還要考量生產資料的選擇性。所以,相對于循環經濟來講,低碳經濟更為嚴格。
2.過程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過程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在進行生產加工的過程里,盡量通過低碳化或者無碳化的形式進行生產活動。詳細來講,指的是原材料、低碳型生產加工、產品、消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生產過程里注重技術的作用,也就是低碳或者無碳化的技術。低碳技術包含了電力、交通、冶金、石化、建筑、化工等關于溫室氣體排放行業的節能以及提升效能的技術,還包含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運用、煤層氣的勘探研發、油氣資源等方面所研發的技術?傊,只要將溫室氣體排放現象進行合理的控制,都屬于低碳技術。而過程型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是要把各類節能、高效且有利于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技術進行合理應用。這對于技術的開發、資金投入等給予了新的要求。
3.產出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強調的是所生產的產品污染要小,對人類以及環境影響不大,對于目標方面應當加以控制和管理。在這個模式中,其流程為原材料、生產加工、低碳型產品、消費。對于產出性模式,產品應當加強簡約化、標準化、友好性以及實用性。
4.消費性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產品在進行消費時,應當采取綠色、環保、低碳的形式,盡量降低污染或者最好無污染。這個模式的流程是原材料、生產加工、產品、低碳式消費。并且,這個模式將綠色環保作為標準,進行各類消費活動。
5.優化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注重的是在原材料的獲取、加工、產品構成和消費的所有環節當中,都要盡可能做到低碳或者無碳。所以,這個模式的流程是低碳化原材料、低碳型的生產加工、低碳型的產品、低碳式的消費。這個模式對于環境是最好的形式。可是,這個模式一定要存在技術、理論、經濟三點才可以推行。
二、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措施
1.節能優先,提升能源運用效率。當前,經濟發展迅速提高,可是卻付出了大量的資源以及使得生態遭受了巨大的破壞。這證明了我國能源利用非常浪費,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通過生態文明的方向來看,積極運用每一度電、每一方天然氣、每一桶石油遠遠比開采更多的煤、天然氣以及石油要有意義和價值。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一定要本著節能優先的戰略方針。不但要將具有高耗的產業及生產工藝進行淘汰,還要對照明設備、家用電器、工業鍋爐以及工業電動機等方面的技術加以改進,提升熱的有效利用以及提升能源轉換效率。只有積極推動節能,才可以通過能源提供安全、環境的保護,并制止溫室氣體排放的多方面目標的體現。
2.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對于我國化石能源當今這種煤豐富、油貧瘠、氣缺乏的狀況決定了煤炭可以成為能源消費的主體。所以,以煤炭為主要的能源消費結構在短期內無法進行改變。這就需要在消費之前對煤炭采取低碳化以及無碳化的處理,降低燃燒過程里碳的排放量。在這個形勢下,加快發展天然氣,適當進行核電、水電、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以及地熱能等一些可再生的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里的比率,會是開展低碳經濟的主要方向。
3.創建碳基金,鼓勵低碳技術的研發。碳基金是通過政府基金以及民間基金兩個形式進行,政府基金是靠政府出錢,民間基金是靠社會捐贈。碳基金的目的在于注重碳匯的加強,關注透過幫助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通過這個過程找到低碳技術的商機,進而有利于我國實現低碳經濟社會。碳基金的資金使用在投資方面通常有以下三個目標:首先,加快地毯技術的研發;其次,促進技術的商業化發展;再次,投資孵化器。我國的碳基金模式應當將政府的投資作為主要方式,再通過不同渠道進行籌資,依照企業的模式運行。碳基金公司透過不同的方式獲得碳技術,估算減排潛力以及技術的成熟程度,激勵技術的創新,不斷創建低碳經濟市場,用來加快長期的減排。
4.建立國家碳交易機制。對于我國不同的功能區域來講,有的區域屬于生態屏障區、有的區域屬于生態受益區、按照國際采用的碳源、碳匯進行規則的平衡,生態受益區在享受生態效益額同時,還要將外部效益多出的合理份額補償于生態保護區。其原則是碳源比碳匯大的地區應當依照國家制定的價格或者雙方協商的價格對碳源小于碳匯的地區進行碳排放額的購買,用來平衡各地區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結束語
低碳經濟的各個模式具備各自的特點。因為各地區的情況有別,使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具備本質上的區別。在選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時,應當通過實際狀況,對區域經濟進行綜合式考量。
四、低碳趨勢與快遞行業發展現狀矛盾分析
1.貨物的運輸
快遞運輸屬于物流運輸范疇,在運輸方面是具有典型非低碳特點的,主要表現為:
。1)公路、航空的運輸作為主要依賴形式,能量消耗龐大:快遞以快為重,從而快遞企業只做到快,別的東西都淪為次要。航空、公路運輸在快遞運輸中被頻繁使用,加上由于快遞是點對點的服務,航空運輸往往與公路運輸形成聯合運輸,而這大大加強了在快遞運作工程中的能源消耗與污染排放。
。2)運輸使用車的科研水平不足從當前情況來講,我國機動車科研水平較低,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研發水平又遠遠比不上內燃機車的研發水平,甚至落后國際平均水平7年以上;旌蟿恿嚬澞苣芰ψ顝姡谶@方面我國的研發水平造成了我國貨運車輛動力能源單一,大量尾氣排除,并由于路橋費政策不夠健全,機動車嚴重超載,車輛故障頻發。
(3)政策法規統一性不足由于快遞服務涉及全國每個角落,但各地區的運輸政策標準不一,這成為了運輸成本不可估量的重要因素,引起的重復建設不可勝數。不同地區對于機動車輛的運輸指標要求各異,比如,在二線城市可以通行的機動運輸工具不能進入一線城市,北方可以通行的機動車輛不能進入南方等,引發了多次裝卸、運輸操作,導致了運輸的“二次污染”。
。4)信息系統建立缺陷較大快遞公司擁有自己專屬的貨物信息系統,高端的系統中對GPS也有了深入的使用,但快遞公司的信息系統對于運輸工具的作用只局限于監控并沒有實施在車輛調配的科學高度,單純的追求“快”的快遞運輸卻演變成了高空載率的不良后果。
。5)運輸人員的培訓落后目前從事快遞業務的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總的來說過于偏低,因此對于運輸人員培訓的安全意識的培訓被予以很高的重視,而對于低碳、環保、綠色方面的培訓卻不予重視,甚至為零,管理手段多以反金錢撒謊能夠的獎勵和鼓勵為住這種單純的經濟化管理手段是達不到持久效果的。
2.貨物包裝問題凸顯
快遞企業中的包裝材料種類繁雜,功能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牛皮紙軟信封、白皮紙硬信封、塑料袋、紙箱、發泡薄膜袋、編織袋、打包用的膠帶等,用于包裝的材料,對于快遞公司,表面上是免費提供給顧客的服務而實際上,其價值已經體現在了客戶所支付的運費當中。目前包裝凸顯的污染問題集中于以下幾點:
(1)過于浪費在實際的操作中,快遞公司為了為達到分揀快速的目的,提供的信封、塑料袋、紙箱等材料尺寸同意,但是客觀存在的貨物的形狀不一,尺寸多樣無法被固定尺寸的材料所滿足,因此“大包裝小貨”情況頻發,“大材小用”數不勝數,這是實際包裝操作中隨處可見的問題。
(2)缺乏環保性在快遞企業包裝過程常用的材料中,可再生能源,可再利用能源很少,除了信封與紙箱,塑料的使用占據大部分,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材料使用一次就被廢棄的概率很高,從低碳、環保、綠色方面看,將會長生極大量的對環境造成高度污染的現象。
(3)使用不合理在實際操作中包裝是不進行收費的,即并不存在另外的包裝費用收取,因此會在快遞公司所涉及的人員,例如和工作人員和客戶心中營造出包裝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由快遞企業無償提供的錯覺,這會鼓勵工作人員與客戶在意識這上并不重視包裝過程中使用材料的客觀成本,導致對包裝所使用的材料極度浪費,不合理使用,重復包裝、過度包裝現象頻發不止。
3.運單使用合理性過低
目前國內快遞公司已經拋棄過去的五聯單的運單而多數使用的是四聯單(寄件方、收件分公司、派件分公司、收件人各1聯),采用無碳紙制造技術,最后一聯使用貼紙,前后共有五層紙張一共是四層紙張。在快遞過程中倉庫、公司、發貨地、收貨地等,由于快遞工作人員素質較低,明文規定不足,缺少標準化管理,制度更加不夠完善,貼紙、以及使用過的運單遺留紙張被不分場合地隨意丟棄,對環境的傷害極大,紙張雖然并不大,積少成多,也是一項極大的浪費。
五、快遞企業的未來發展模式
目前對于低碳經濟下符合低碳要求及具備低碳特點的快遞,其觀念大都是從低碳經濟延伸出來,而關于低碳型快遞的敘述并沒有比較科學的定義。根據低碳經濟的發展訴求以及現有實踐,我們認為,快遞即將采取的低碳化發展模式應符合在物流過程中始終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利用高效科技、再生能源手段和節能減排技術逐步祛除物流活動中碳的過量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傷害,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的特點,因此,我們結合上文對于快遞企業現狀與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矛盾分析。本著迎合低碳發展高潮的態度,我們將快遞企業未來的發展模式分為以下三種:
。1)生產低碳型:指在快遞操作的生產過程,實現低碳化或無碳化主要體現在物流過程中的低碳性。如,低碳運輸、低碳配送、低碳包裝,低碳分揀等。
。2)產出低碳型:指在物流的產出過程中達到低碳化或無碳化,重點強調逐步祛除對人、環境的低碳化,從而從整體上降碳排放量。如:通過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降低尾氣污染、提高廢棄物回收率與再利用率等。
。3)輔助低碳型:指在快遞輔助行為當中也要保持低碳化或無碳化,包括在人員素質的培訓,制度的健全完善,綠色、環保理念的灌輸等,盡可能地減少污染或無污染。
六、總結
總的來說,理想的發展模式是指從源頭到過程到產出消費全過程實行低碳化,這是對環境最為有利和友好的發展模式,然而需具備理論、技術以及經濟等方面的可行性,才能得以全面貫徹落實。我們應深入探究低碳經濟社會背景下,快遞企業按原模式發展的矛盾所在,從問題出發找準低碳模式的發展方向,為適應未來殘酷的行業競爭和完善的社會環境做好準備。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3
低碳經濟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經濟質量、環境保護水平都有質的提升和轉變,是對傳統能源利用、產業結構的挑戰。為您編輯了“森林低碳經濟的發展簡論”
引言
低碳經濟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經濟質量、環境保護水平都有質的提升和轉變,是對傳統能源利用、產業結構的挑戰。森林在低碳經濟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產加工等可通過新技術、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開發生物質能源來達到低排放,減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壞、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通過科學規劃增加森林面積,利用科學經營提升森林質量,增強碳匯功能;建立造林與更新長效機制,處理好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使經營主體保持積極性,使森林經營與林農致富緊密結合,實現持續碳匯。本文就森林低碳經濟的發展談幾點粗淺認識。
1.發展森林低碳經濟的作用
1.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碳庫
森林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森林植物體內和森林土壤中。同時,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穩定。同樣,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庫,固碳的時間可達幾十年、上百年。統計分析表明,通過植樹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遠低于核能、風能和生物質燃料等各種工業活動減排的成本。
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陽能的最大載體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占陸地生態系統每年固定太陽能總量的多一半,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寶庫。樹苗長成大樹,不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時吸收和儲藏了太陽能。因此,選用那些易繁殖、萌發力強、能固氮、生長快、熱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強的樹種,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和陽光,就可以達到固碳儲能的目的。
3.消除各種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結構復雜,樹葉表面不平,多絨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大量飄塵。杜鵑、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氧化鋅等有害氣體。松屬、圓柏屬、云杉屬、樺木等許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殺菌素,可殺死各種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噴灑各種殺蟲劑或殺菌藥來消除環境污染,不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較高的成本。
4.減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們投資、投勞耗用水泥、鋼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種攔水、蓄水工程,不僅耗費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產生了污染。當使用壽命結束時,清理報廢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攔蓄降水,調節徑流,減少洪澇災害的成本遠低于修建水庫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時,減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養分損失,從而大大降低了農林業發展對化工產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減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溫室氣體排放。
5.降低生態系統調控的物質與能源消耗
近年來,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有增加的趨勢。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調水、防洪、減災,不僅需要投入較多的勞動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質與能量投入。森林能夠調節氣候,降低或減緩洪澇、干旱災害,保持和維護有利的生產環境,減少了化石養分或能耗投入,使農作物和畜牧業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下發展并獲得高收益,從而降低了災害控制和恢復成本,減少了生態系統調控的物質和能源消耗。
6.改善人類生活環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對人類生存有著良好的影響,森林生態環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聽覺、嗅覺,使人精神放松,增進人體健康。同時,森林也是人們旅游、爬山、遠足,甚至探險的場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條件下,意味著用于調溫、調濕、滯塵的各種人工設備使用數量和時間的減少及其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數量的降低。
7.林產品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戰略性能源資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點,而且還有占地少、一次種植持續利用的優勢,是大有希望的新興的綠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為生物類的材料,以及各種非木質林產品,不論作為能源,還是作為生產、生活資料,都是一種低碳經濟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況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選擇。
2.促進森林低碳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1.加快造林綠化步伐
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和《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加大生態建設投入。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及長江和沿海防護林體系、防沙治沙、濕地及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商品林基地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制定和實施造林綠化規劃綱要,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油茶等木本糧油等林業重點工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實行木材加工產品“下鄉”補貼試點,推動低碳經濟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在增加森林面積的同時,增加森林碳匯。
2.實施森林經營工程
目前,我國大多數森林屬于生物量密度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積很低,這是增加森林碳匯的最大潛力之所在。在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將森林經營作為我國林業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既符合國際林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也是未來氣候談判增匯減排的重要籌碼。因此,應盡快啟動《全國森林經營工程》,同時應積極發展農林復合經營,提高森林蓄積量,增加森林碳匯。
3.開展碳匯造林試點
在現有造林規劃的基礎上,開展碳匯造林試點。碳匯造林即在設定了基線的土地上,對造林和森林經營以及林木生長的全過程都進行碳匯計量和監測的營造林活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并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營造林模式。建立與“三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匯計量監測技術體系,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增匯固碳和中國溫室氣體減排開展“三可”奠定基礎。
4.提供科技支撐
深入開展森林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基礎研究。加強林業減排增匯的技術潛力與成本效益分析;繼續加強森林災害發生機理和防控對策研究;加強氣候變化情景下森林、濕地、荒漠、城市綠地等生態系統的適應性問題研究并提出適應技術對策;加強森林作為重要可再生能源庫的研究和開發利用。通過科研,推進科技興林、科技富林、科技強林的進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5.引導全社會參與低碳發展
森林在維護氣候安全、生態安全、物種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糧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關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林業被提到了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前途與命運的戰略高度。聯合國糧農組織前總干事薩烏馬指出:“森林是人類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應廣泛宣傳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充分調動企業、公眾參與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等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林業措施,實踐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潛力巨大,在應對氣候變化當中能夠作出巨大的貢獻,特別是跟低碳經濟結合起來。我國現有森林植被的貯碳量只相當于潛在貯碳量價值的40%多。通過強化森林經營管理,提高森林的質量,能夠大大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的貯碳能力。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4
摘要: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惡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和關鍵,是工業文明向低碳生態文明轉型的根本途徑。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目前面臨著能源結構單一、技術落后、研發能力較低、國家政策缺陷等諸多問題,加快發展中國低碳經濟必須依靠技術創新,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加大科研力度,實現自主研發與對外合作的有機融合,全面掌握低碳核心技術,同時建立健全的低碳經濟技術研發保障制度,由此才能進一步推進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研發。文章主要對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發展創新問題進行研究,希望對低碳經濟技術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低碳經濟;技術創新;問題;對策
世界經濟發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基礎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礎上,事實上這是一種高碳經濟,嚴重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影響人們的生活。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現代化工業,高碳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發了嚴重的生態危機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危及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由此催生了低碳經濟的產生。低碳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走向,通過新一輪的技術研發、制度創新、產業轉型及新能源的應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產與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這是人類走出高碳經濟和生態危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低碳經濟與技術創新概述
低碳經濟產生于高碳經濟下全球變暖的時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國的共鳴,主要來源于英國政府在2003年頒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書。迄今為止,世界各國的學者們對此仍然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定義。通常來說,目前學術界又三種觀點:方法論、行為論與革命論。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英國環境專家魯賓斯特認為:低碳經濟指的是以市場經濟發展機制為核心,通過制度創新來推動技術的創新,最終實現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從行為論的角度來說,我國專家馮之駿、潘家華和陳柳新曾經指出:目前,各種經濟類型中,低碳經濟是社會經濟成本和生態環境成本最低的經濟類型,集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經濟發展形態的總和,是一種修復地球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型經濟形態。
從革命論角度說,我國學者鮑健強、莊貴陽等人認為:從根本上來說,低碳經濟是對現代化工業文明的反思,是一場依賴于技術和制度創新的新型經濟格局,是一場涉及人類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價值觀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能源經濟革命。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J.A.Schumpeter早在1992年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技術創新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J.A.的創新研究概念非常廣泛,涉及到技術創新和非技術創新。從技術創新角度來說,J.A.將其定義為新技術應用導致產生的函數的移動或者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他認為技術創新就是一種技術價值的實現。S.C.Solo、G.Lynn、C.Freeman等人在技術創新方面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國內學者對技術創新的界定受國外學者影響較大。
傅家驥等人認為:技術創新是某一地區或者國家抓住市場發展潛在的機會,以獲得經濟效益和商業利潤為主要目標,重新組織當地的生產條件和生產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費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產經營模式,進而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和創新生產方法,開辟國內外更廣泛的市場,獲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給地區和國家的生產。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沒有高效的技術創新系統,粗放型經濟向效率型經濟轉變就缺少了技術支撐。
二、我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發展現狀
從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現狀來看,在低碳技術創新、專利技術轉讓及應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首先,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能力薄弱,自主創新研究發展緩慢。技術創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研發環節的強弱。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能力始終處于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創新技術研發人才極度匱乏,核心技術研發人員、優秀的技術創新人員和綜合素質較高、目光長遠的公司家更是鳳毛菱角,嚴重制約了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
第二,我國低碳技術整體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相對于國際水平來說比較落后。很多關鍵技術,例如高性價比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生物能技術、氫能技術等都落后于發達國家,而且缺少科學有效的資金支持和建立機制。
第三,低碳創新技術研發資金欠缺,同時低碳技術專利質量偏低。我國低碳技術專利總量較多,但是發明專利所占比重僅達到一半,而且我國低碳技術創新專利申請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公司專利申請數量過少。
其次,我國公司低碳技術創新意識淡薄。我國大部分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仍然缺乏生態平衡的緊迫感和低碳技術研發創新的熱情,在低碳技術創新模式與方向的選擇上存在比較嚴重的短期行為,公司戰略發展方向時常背離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后,低碳技術國家轉移受到嚴格的限制,影響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的腳步。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基于國情的發展需求和結構優勢來說,通過自主研發與技術引進等方式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由此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區別的原則來說,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共同協作過程中,發達國家有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低碳技術。但是很多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核心技術,維護低碳技術優勢以及處于國家利益考慮,總是以保護知識產權為借口,設置重重壁壘限制發展中國家低碳技術的進步。
總體來說,我國低碳技術的創新發展之路困難重重,要想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國家、公司及相關部門必須從人才、資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為低碳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大力扶持低碳技術創新及專利技術的研發保護,讓中國盡早步入低碳經濟發展軌道。
三、中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發展對策
(一)提高公司的自主創新能力
首先,公司需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聯系。如今,低碳經濟已經席卷全球,低碳技術已經引發了社會的迅速變化,綠色世界就是人類向往的未來。公司作為低碳技術創新的主體需要加大自主創新能力,這就需要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只有這樣公司才能盡快適應世界低碳經濟的熱潮,明確技術研發的目標,從根本上實現低碳經濟的轉型。目前,我國很多公司低碳技術創新仍然依賴于高校及科研機構,產品的市場指向性不明確。所以,公司與高校、科研機構應該實現緊密合作,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人力資源和公司的資金實現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調動各自在低碳技術創新領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盡快實現我國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優化。其次,我國公司需要在低碳技術創新領域增加資金投入,實現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公司作為低碳技術創新的主體,需要充分考慮市場、消費者需求與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低碳經濟的國際化的背景下,如果公司只考慮短期利益,放棄長遠利益,必定會被時代淘汰。公司必須調整經營模式,讓自身的發展經營模式與低碳技術之間達到平衡。公司作為低碳經濟的執行者,同樣應該對社會承擔責任。公司在進行產品營銷過程中需要大力宣傳低碳經營理念,提高廣大消費者的低碳環保意識,并逐漸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創造、發現市場契機。因此,我國公司需要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以公司的自主創新為發展動力,通過公司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對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實現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培育、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改造傳統產業,同時加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續航能力,為我國盡早步入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制定相關保護措施,推動低碳經濟技術創新
一項低碳技術專利的成果從研發到投入市場,其中存在著巨大的未知風險,風險之高嚴重制約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的研發。因此,政府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建立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在政策上給予低碳技術研究一定的優惠。當然,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會在技術研發過程中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新技術研發成功,順利投入市場,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則應該獲得相應的風險投資收益。就全球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我國政府必須積極掌握低碳經濟發展的主動權與話語權,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國開展低碳經濟,才能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當中。
(三)加強國際低碳經濟技術創新之間的交流合作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種技術、多門學科為一體才能進行生存與發展。低碳技術與傳統技術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匯聚了多門學科與技術,單獨依賴于某一個公司、某個領域、某一個部門、某一個國家都無法完全實現低碳經濟。低碳技術的研究與發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共同面對世界生態環境問題,共同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產業技術聯盟,才能更好地運行低碳經濟。我國低碳技術發展與發達國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時間內提高低碳技術創新與發展,一方面要借鑒國外的自主創新成果,加強國內外合作交流,實現低碳技術全球共享,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加強自主研發能力。以美國為例,低碳技術創新非常重視市場調節,技術創新機制由高校、公司、非營利性組織共同構成。各個產業之間實現了技術融合與擴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國低碳技術研發創新資金有八成都是公司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術研究都由高校擔任,非盈利機構則在公司與高校之間起到協調、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會直接投入市場應用。再例如,歐盟低碳技術研究由高校、科研機構、公司及歐洲聯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擔。歐盟為了將新的科研技術普及到各個生產領域,大力進行新技術的宣傳推廣、試驗和示范,中介機構也會為了新技術的宣傳制定一系列的宣傳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低碳技術從研發、投入生產到進入市場一路順暢,讓低碳技術充滿活力。從美國和歐盟的例子來看,我國需要向其努力學習,加強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交流,積極引進、吸收、消化低碳技術,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探尋我國低碳技術發展之路。此外,我國還應該建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聯盟,探索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公司、高校、學術、培訓機構、非營利組織等,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共同作出努力?偟膩碚f,低碳經濟技術創新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機構、高校、政府、公司及消費者等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必須協調發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順利實現。當然,現階段我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相信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國一定可以逐步解決問題,帶領中國公司走出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的瓶頸,迎來社會經濟全新的發展局面。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5
1.快速城鎮化與低碳經濟的內涵與關聯
1.快速城鎮化的內涵
2014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4.77%,按此前的速度發展,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將達到60%,相比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城鎮化平均速度快了一倍多。西部地區城鎮化率比起全國平均水平來說有一定距離,2014年廣西按城鎮常住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為46.0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76%,但廣西的城鎮化率卻正處于快速推進的階段。從1978年到2014年,廣西城鎮常住人口從360萬增加到2187萬,城鎮化率從10.64%提高到46.01%,年均提高0.98個百分點,尤其是2004年以后城鎮化增速明顯加快,年均提高1.6個百分點。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廣西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改善,人居環境等明顯提升,但是對GDP總量的追求使得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長期存在,以提高效率和經濟增長質量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久久被壓制而難以施行。因此,建設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不高,空間開發無序,重經濟、輕環境,重建設、輕管理,重地上、輕地下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生態空間不足等城市病逐漸顯現。
2.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概念是在2003年英國的《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白皮書中所提出。低碳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針對嚴重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經濟所產生的全球氣候變暖、生存環境惡化等問題所提出來的,目的是要通過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技術創新、能源開發等手段,促使經濟社會朝著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方向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并非貧困經濟,是要求人們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走向富裕,低碳經濟也并不是說不能發展重工業,而是要提高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碳效率。有些人認為,發展低碳經濟就會降低生活水準,不能開小車,不能住大房子,不能吹空調等。事實上,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緩解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強國內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3.快速城鎮化與低碳經濟的關聯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被作為解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焖俪擎偦陌l展計劃一擬定,隨之而來面臨的是城鎮化進程中糧食安全、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的挑戰,因為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會產生城市經濟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使得城市能源消費急劇增加,碳排放量增大,城市基礎設施和住宅需求增多。同時,我國經濟近幾十年來的高速發展,日益突顯出一些體制性、深層次的問題,如產業結構升級遲緩、經濟建設方式粗放、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技術競爭日趨激烈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能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來調整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方式、增強經濟內循環能力,而低碳經濟是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道路,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選擇。
2.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1.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1.體制機制方面十二五期間,廣西結合區情,制定實施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節能減排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廣西區合同能源管理獎勵資金管理具體實施辦法》等地方性法規,為節能減排提供了專項資金支持,也促進了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此外,為了推動產業轉型和建設美麗廣西,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開展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的決定》《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活動指導意見》及三個配套文件《村屯綠化專項活動工作指南》《飲水凈化專項活動工作指南》和《道路硬化專項活動工作指南》,促進廣西走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道路。
2.節能減排方面近幾年,廣西在節能減排方面卓有成效。2014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4.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3.7%。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9.3%。全年總用水量290.9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6%。其中,生活用水增長2.4%,工業用水減少30.2%,農業用水下降0.1%,生態補水下降23.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185.6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4.3立方米,人均用水量611立方米。年末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405.5萬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長6.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6.5%,提高2.1個百分點。2013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43.8萬噸,比上年減少3.36萬噸,截至2014年底,全區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計完成了十二五目標任務的103%、71%、233%和22%。在監測的1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均達到二級以上(含二級)標準。在監測的14個城市中,城市區域環境質量較好的有8個,占57.1%,輕度污染的有6個,占42.9%。
3.林業碳匯方面豐富的森林資源,是建設美麗廣西的根基,也是發展生態經濟的家底。截至到2014年,廣西林地總面積2.366億畝,活立木蓄積量6.8億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量6.4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2.1%,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8倍,在全國排名依然第三。2014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99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有146萬公頃,保持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長約0.6個百分點的態勢,年均增加森林面積達200多萬畝。此外,全區已獲批準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達到25個,全區建成自然保護區達到77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2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有135.27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29.65平方公里。
3.廣西低碳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快速城鎮化促使碳排放升級健康的城鎮化應該是經濟城鎮化、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土地城鎮化和人口城鎮化要以經濟城鎮化為基礎。而在目前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廣西乃至全國的城鎮化模式都較多趨向于土地城鎮化和經濟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相對緩慢,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矛盾重重。究其原因,當前廣西經濟城鎮化還是沿襲了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以消耗大量的資源能源為代價,大量接納大城市淘汰掉的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產能,使得碳排放量上升;土地城鎮化實際上是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在城市土地緊張的局勢下,城郊的耕地成為建設用地的主要來源,這相當于增加了碳排放源;人口城鎮化就是人口從鄉村地區流入城鎮以及人口在城鎮的集中,這必然導致城鎮居住人口的增加。日益增加的城鎮人口和逐漸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能源消費、基礎設施和住房的需求在不斷升級,碳排放有增無減。如建筑施工過程中能耗大、碳排放量高,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持續產生;消費過程中房子越大越好、夏天空調越冷越好、汽車排量越高越好。雖說發展中國家70%的碳排放是企業排放,30%是居民排放,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高碳消費產生的碳排放是不可小覷的。
2.低碳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不足低碳技術是能夠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減少能源消耗的新技術。具體分為三種類型:減碳技術、無碳技術和去碳技術。廣西低碳經濟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低碳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較弱,F有低碳技術基本上靠引進,照搬照用的低碳技術往往出現水土不服,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自主研發適合廣西本土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的低碳技術刻不容緩。廣西的能源供給結構主要是由原煤、原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構成,能源消耗以煤炭為主,其次是原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而煤炭、原油的消耗量越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汽體的排放量也越多,這就需要我們根據自身能源狀況,利用低碳技術不斷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將以煤炭、原油消耗為主的能源結構向以太陽能、風能、沼氣、生物質等清潔能源消耗為主的能源結構。但目前廣西的低碳技術在創新和應用方面還存在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西低碳經濟的發展。
3.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低碳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來發揮引導作用。廣西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有力的扶持政策和配套的支撐體系,如企業在投入低碳項目時應獲得政府一定程度的資金投入,當地金融機構應在政府的補償機制下優先給予企業低碳項目的財力支撐,而目前廣西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的扶持政策非常有限,金融支持力度不夠,低碳技術人才也嚴重缺乏,企業選擇低碳項目的熱情度不高,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廣西低碳經濟的順利發展。雖然當前廣西低碳經濟發展方面制定了一些鼓勵政策和節能減排的補償機制,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難以實行,導致鼓勵政策和補償機制名存實亡。因此,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4.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廣西低碳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1.倡導低碳消費
倡導低碳消費,首先得樹立低碳意識。這需要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合力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政府具有極強的公信力,其消費理念對企業和公眾低碳意識的形成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政府應樹立榜樣,政府采購選擇節能減排的產品或服務,辦公樓宇實行低碳化改造,行政辦公盡量選擇無紙化綠色辦公。企業要以生產低碳產品、提供低碳服務作為生產目標,從各個環節入手建立低能耗、低排放的生產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放心的低碳產品和服務。居民消費不容忽視,隨著城鎮化的快速進行,城鎮居民逐漸增多,而城鎮居民是消費群體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廣西城鎮居民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意識的形成對廣西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而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高生活質量的追求,城鎮居民消費需求愈發膨脹,攀比之風盛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環境污染情況越發嚴重。因此,轉變城鎮居民的消費理念,需要通過媒體或公益宣傳來讓低碳生活深入人心,讓城鎮居民改變傳統無節制、奢侈、過度消費,形成低碳消費、低碳出行等低碳生活模式。
2.創新低碳技術
低碳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能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促進廣西低碳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首先要擴大低碳技術研究隊伍,集聚高校、科研所等研究資源,為新能源、清潔能源等低碳、無碳能源的技術開發提供人才儲備。而目前廣西低碳技術人才嚴重缺乏,要想擴張隊伍、集聚資源還得從薪酬激勵、研發環境方面來下功夫。其二,政府應加大低碳技術研發投入,成立專門組織研發節能減排、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立足工業、能源供應、交通、建筑等領域,創新低碳技術推進工業企業清潔生產,設立專項基金來研究新能源利用技術,大力開發快速交通等運量大、節能型的交通工具,推廣建筑節能技術等。
3.發展低碳產業
發展低碳經濟就得發展低碳產業,目前廣西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一產業穩步下降,第二產業穩步上升,第三產業先增后降的趨勢,而第二產業在三產中的碳排放量較高,第一、三產業碳排放量相對較少。因此,廣西低碳產業的發展要求我們控制第二產業的碳排放量,同時應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一是要謹慎承接產業轉移,重點承接低能耗、低排放產;
二是淘汰落后產能,限制高耗能新上項目;
三是建立耗能企業監管模式,對未達標企業實行停產改造;
四是大力培育新興產業;
五是改造傳統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
六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4.推進碳匯建設
廣西應進一步推進城鎮綠化、村屯綠化工作,加強城市園林建設,提高林木覆蓋率,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打造城市綠化空間。同時應促進造林、護林機制的完善,強化廣西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設,按照《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碳匯計量監測技術指南》有關規定從技術準備工作、工作組織保障、技術方案執行、遙感判讀區劃、監測報告編寫等方面嚴格執行。
5.完善體制機制
首先應制定廣西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在發展規劃中明確低碳發展的各項指標和相應的監督機制和考核辦法,在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還應制定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的專項發展規劃,給各領域低碳發展確立標準。
其二,應健全廣西低碳發展的法規體系,制定有利于低碳產業、低碳技術發展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在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政府補貼等方面加大對低碳項目的支持力度。
其三,應建立廣西碳交易機制,根據廣西經濟圈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確定廣西經濟圈的碳減排總體目標,并建立起碳排放交易市場來開展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市場交易。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6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但環境污染等問題越來越嚴峻,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領導者,作為風暴的中心地帶,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承擔的環境責任備受關注,因此企業在不斷地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環境會計應運而生,它所注重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和持續發展,更致力于環境的保護。本文以低碳經濟下的環境會計為主體,通過介紹環境會計的相關知識以及研究背景,對環境會計問題展開分析,緊接著結合環境會計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文末展望了會計發展的前景。
【關鍵詞】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
城市碳排放量的增加和PM2.5的升高以及資源的稀缺,為人類敲響了警鐘,使得學者們加快了對環境會計研究的步伐。20世紀70年代,環境會計出現在歷史舞臺中,將研究重點放在低碳經濟下的環境會計這一領域,轉變了傳統觀念,人們開始用前瞻性的長遠眼光看待經濟問題,不僅僅是為了當代人的生存,更重要的是為了子孫后代,因此“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勢在必行。環境會計是一門前沿性學科,通過會計方法、程序和技術等,達到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將經濟發展與環境會計相結合,更加符合當今社會的理念—發展低碳經濟。
一、環境會計相關理論綜述
。ㄒ唬┉h境會計的定義
環境會計是促使低碳經濟能夠不斷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律法規等為基準計量并記錄與環境有關的成本費用,如環境防治等,進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與企業財務成果相互作用的一門新興學科。
。ǘ┉h境會計信息的披露
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應及時、準確的對外公開,為企業內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和決策者提供完整的報告,從而幫助企業實現節能減排與利潤的最大化。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環境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約540億美元,合理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制約,是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ㄈ┉h境會計的目標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手抓,使生態環境系統良性循環發展,使企業充分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保護環境是為子孫后代造福,也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環境會計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環境會計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提出的一門新興學科,在經歷了四十多年的發展后,基本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各國研究者陸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國企業環境會計研究的起步較晚,初期的重視度不夠,因此尚處于萌芽階段。雖然,各級政府對環境會計日漸重視并且加大投入,但環境會計仍存在問題。
一是道德問題。個別企業缺乏責任感,認為環境保護與“我”沒關系,只要有利可賺就行,視金錢為至上目標而肆意排放污水、排放廢氣,亂砍亂伐,非法捕抓動物等。個別企業濫用資源,使資源的使用速度大于再生速度,尤其是一些依靠自然資源為主要產業結構的區域。
二是制度問題。有關環境會計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無法保障環境會計制度的落實,如對違法的企業懲處力度不夠,有些企業甚至鉆法律的空子,逃避制裁和懲處,同時未建立與環境會計相匹配的業績考核體系,使環境會計的實施受到阻礙。
三是監管問題。環境會計還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監管的力度小,監管的范圍模糊并且公平性有待提高。
四是信息披露問題。從現有數據來看,我國企業通過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進行環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比較低,披露的環境信息的內容較為簡單,缺乏貨幣性環境信息的披露,且披露的方式不統一。
五是信息傳播問題。個別企業信息滯后,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小企業,還沒有在企業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環境會計體制機制。
六是教育問題。企業環境會計涉及多種學科,它所需要的是高學歷、跨學科有相關經驗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并且我國各類高校目前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因此缺乏在環境會計方面有造詣的高素質人才。
三、完善環境會計的對策建議
第一,借鑒發達國家環境會計發展經驗,取長補短,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第二,廣泛宣傳、加強教育,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化到企業中去使每個企業都建立、健全一套環境會計制度。第三,完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使違法者得到懲處。明確企業承擔的法律責任,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重視政府的推動作用,政府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推出一系列加強環境的治理,加快科技的創新等政策條例,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第四,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應該征稅稅費,提高企業節約資源的意識,完善應征收排污費、污水和垃圾處理費等稅收范圍和征收標準。第五,加大對環境會計的財政投入,設立有關環境治理專項基金,給予因環境問題經濟困難甚至瀕臨破產的企業一定的財政補貼;給予對環境保護貢獻突出的企業一定的獎勵和榮譽。第六,各高等院校應開設有關環境會計的課程并且培養環境會計專業高端人才。第七,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沒有統一的標準,應確定并完善披露的項目、內容等,避免企業因害怕受到負面影響而漏報、錯報,對于無法計量的項目應當以報表附注形式進行說明。
四、環境會計的前景展望
環境會計的開展相當必要,在傳統會計中,只有可計量的才能在會計報表中加以反映,而如空氣、海洋等難以計量的物質,這不僅使利潤虛增,更使一些企業對環境資源不加節制的使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日漸增長,資源卻減少不斷,人類應加強重視環境發展,環境會計的發展前景光明。眾人拾柴火焰高,環境保護應該全社會共同行動,會計界應該與其他相關部門聯起手來,多溝通、多交流。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應當結合我國國情與實際,根據我國特定的經濟制度環境,深入探討和挖掘環境會計與我國現階段轉型經濟固有特征的契合點,并結合國際會計的發展,探索獨創的環境會計模式。
五、總結
改革的東風吹遍神州大地,中國正處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機遇中,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一些企業看到了機遇,大力發展生產力,然而一些企業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卻忽略了環境的保護,人們抵制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也促進了環境會計的建設。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環境會計,企業經濟發展需要環境會計,中國會計事業發展需要環境會計,因此環境會計的建立滿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是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需要,我們應該了解和借鑒國外環境會計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并結合我國國情,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會計制度?偟膩碚f,我國在環境會計這一學科上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未來仍任重道遠。只要我們持之以恒,不斷探索、實踐、歸納、總結、反思,就一定能夠突破這一領域,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和諧社會的實現。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7
一:固碳林業對低碳經濟發展的促進
摘要:森林碳匯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一是政府引導,積極與低碳交易平臺開展合作,如與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開展合作。
關鍵詞:固碳林業;低碳經濟
全球氣候變暖對于人類生存的威脅,促使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碳排放這一重要問題。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長方式已經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需要在新時期采取更加經濟環保的措施。這對于林業發展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二、概念解釋
1.固碳林業
固碳林業(CarbonForestry),通俗來講,就是利用森林和森林產品來固碳,增加植被、森林以及耐久木材產品中貯存的碳量,能起到這樣作用的林業,就是固碳林業。固碳林業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增加森林碳儲量,如造林、再造林,擴大植被覆蓋面積等增加固碳。二是保護現有碳儲量,維護現有的森林植被覆蓋面積,防止多余的碳向大氣排放。三是林業可持續經營,通過林業產業自身的經營來獲取經濟效益。四是林業替代。通過不同的林業品種來進行替代,如用耐用木質林木材產品來代替普通木材產品等。
2.清潔發展機制(CDM)造林項目
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是當前主要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通用的,連接固碳林業和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1997年,《京都議定書》提出了在發展中國家實行清潔發展機制(CDM),通過這一項目可獲得碳信用,這一信用可用于抵消《京都議定書》中各國所承諾的碳排放指標。CDM的顯著作用在于,它將發展林業與發展經濟聯系起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可以運用這一項目實現碳交易,既可以讓發達國家完成碳排放指標,又可以讓發展中國家獲得經濟收益。目前,我國在CDM上發展取得一定成果。
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挑戰與主要趨勢
1.減排任務艱巨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召開,一方面提出并明確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主要目標的低碳經濟的來臨,另一方面制定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我國政府宣布,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從數字上來看,會議提出,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必須控制在500億噸,我國所能獲得的最大減排額度有104億噸。但是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指出,2013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100億噸。2014年,彭博社新能源金融的估算顯示,我國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即便如此,在我國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距離104噸的額度也只一步之遙。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屆時將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2.能源結構和經濟模式限制
多年來,我國的能源特征一向是富煤、少氣、缺油。傳統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高排放,加上粗放的增長方式,一直使得我國碳排放高居不下。目前,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依然接近七成,而且這一占比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有所改變的難度很大。煤炭的過度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這樣來看,到2020年完成任務就非常艱巨。
3.發展固碳林業成為主要趨勢
可喜的是,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已經開始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節能減排,這里面就包含了大力發展林業及固碳林業。一方面能帶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能保護環境,吸收二氧化碳,達到最終溫室氣體減排的目的。同時,《京都議定書》也規定了通過森林碳匯來進行間接減排,充分發揮森林固碳的作用。這其實就是大力發展固碳林業。投資少、效果好、副作用低等特點,也使得我國在固碳林業發展上前景光明。
四、固碳林業如何迎接低碳經濟發展的機遇
發展低碳經濟是大勢所趨,發展固碳林業則是最優途徑。因此,固碳林業應該抓住這一機遇。本文以陜西省關中地區(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一帶)林業建設為研究對象,對如何迎接這一機遇作簡要分析。2014年11月,陜西省林業廳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發布了一份關中地區林業治污減霾功能評估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關中地區森林面積為207.12萬公頃,年固碳量達到397萬噸,相當于1212萬城鎮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夠抵消全省2012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的5.1%。2013年,《關中城市群治污減霾林業三年行動方案》正式實施,預計到2015年,年固碳量達到418萬噸,相當于1369萬城鎮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夠抵消全省2015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的5.76%?梢钥闯,這樣的一個大型項目,對于減排溫室氣體排放有著極大幫助。在當前低碳經濟發展的機遇下,這樣的項目還可以有進一步的發展。
1.建立固碳林業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林業,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即可,要有選擇、有目的性的選擇林業品種!蛾P中城市群治污減霾林業三年行動方案》中提出了森林覆蓋率,人工林、山地森林生態屏障,防風固沙帶,護林綠化帶等一系列措施,但對于林業產業的發展提及較少。將固碳林業和低碳經濟發展起來,在第一產業要擴大種植豐產林、用材林、糧油能源林等,增加森林碳匯儲量。在第二產業應發展林業高精加工產業等環境友好型工業,實行從林業中提煉固體燃料、清潔乙醇等生物質能源發展道路,以及利用固碳林業資源進行氣熱電聯產等。
2.開展森林碳匯交易
森林碳匯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一是政府引導,積極與低碳交易平臺開展合作,如與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開展合作。二是社會參與,社會上要逐漸成立參與碳交易的企業,運用自身已有優勢與國外市場進行碳交易,獲取經濟利益。三是權利義務引導。可以參考《京都議定書》中所采用的碳交易規定,借鑒多排碳源、多買碳匯、受益者付費、損害者賠償的原則,對陜西省內相關企業進行約束,要求其加入固碳林業建設,客觀上促進森林碳匯交易的同時,達到整體減排的目的。低碳經濟的到來和趨勢,使固碳林業的發展迎來了嶄新的機遇,但在當前整體環境下還面臨很大的挑戰。這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參與,共同發展,才能真正保護我們所擁有的環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8
摘要:隨著現代城市化進展的不斷加深,我們在獲得經濟建設成果顯著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生態問題,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思考。
一、我國發展對策建議
通過對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的相關計量檢驗可知,只有將金融發展轉變為碳金融發展模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低碳經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下面針對我國目前低碳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金融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的相關理論,提出對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的一些建議,主要表現在政策、服務以及金融市場三個方面。
(一)構建相應的碳金融市場
為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首先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碳金融市場,并且采取各種有力措施進行碳金融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利用。我國是能源大國,碳排放資源在世界范圍內都是較為豐富的,我國的碳排放權供給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名列前茅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進行供給。這是我國目前存在的獨特優勢。但是我國的碳金融市場就目前而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國外先進國家尤其是一些碳金融市場較為發達的歐美國家,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無論是從碳金融市場的功能方面而言,還是從碳金融市場的規模而言,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國只有區域性的交易試點,就全國范圍而言,還沒能形成較為系統全面的碳金融市場交易平臺。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發展較為滯后,還基本是起步階段,碳交易市場的交易量小,也達不到理想的價格。這些都是我國碳交易市場中存在的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我國始終處于碳排放權交易的價值鏈低端。這是因為如此,我國應該極力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碳金融市場國家的經驗,學習他們在碳金融市場的區域規劃、制度設計以及交易平臺的建設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同時結合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就目前而言,我國已經形成了不少一部分區域性的碳排放權交易所,但是這些已經成立的碳交易所都是各自為營,相對獨立,它們之間并沒有統一的、系統的、全面的可以跨越不同交易所的市場規則和體制,因此急需要我們構建統一的碳交易市場機制,完善我國的碳交易市場,加強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促進我國快步融入世界碳交易市場高端價值鏈,成為國際上都屈指可數的碳交易平臺。另外就是,我國的碳交易產品相對單一,很少有或者幾乎沒有碳金融相關的衍生產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快速健康發展。為此,我國應該大力發展清潔機制項目交易、合理能源管理交易、自愿減排項目交易以及節能減排技術交易,加強其優勢競爭力,促進廣大的企業能夠了解和熟悉相關的碳金融產品,加強碳交易產品市場的規范化建設,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對碳交易產品的相關衍生產品進行大力開發和創新,不斷推出相關的衍生產品,比如將碳排放權作為標的物的相關的期權以及期貨等碳金融交易產品的衍生產品等。
(二)完善服務體系
為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除了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碳金融市場,發展和創新碳金融交易產品之外,還應該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碳金融服務體系和機制,通過培養一些碳金融中介機構,來很好地服務于碳金融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的交易流程比較復雜,交易過程中涉及眾多交接事項,而且交易歷時較長,且常常涉及到境外客戶進行交易,對整個交易場所和交易管理人員的綜合專業要求較高,因此,應該大力發展具備相關的交易執行能力和相關項目開發能力的專業性機構來服務于碳金融市場的交易。我國的碳金融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相應的碳金融中介機構也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不僅缺乏必要的交易專業知識和經驗,而且相關的碳金融交易中介規模和數量也存在很大的劣勢,遠遠形不成規模和系統的服務機構體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發展。為此,我們應該在開展碳金融交易的同時,加強開發和發展中介交易機構的力度,培養專業碳交易服務體系,促進我國碳金融快速高效健康的發展。可以加強專業咨詢機構的參與力度,加強其對碳交易活動的指導,同時加大相關評估機構的參與力度,并加強一些基金公司、碳金融業務相關的銀行以及碳金融業務相關的保險行業等進行介入,以達到有效降低碳交易成本,降低碳交易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保證碳交易市場高效健康持續的發展的目的。通過大力發展碳金融服務體系,加強中介服務機構和服務體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碳金融的快速高效發展。首先,商業銀行要不斷的開發和拓展相關的碳金融中介服務和業務活動,提供一系列的管理服務,包括與低碳項目相關的信息咨詢、項目推薦、資金管理以及相關的項目開發等服務,銀行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有優勢和資源,積極參與協調國外投資者、政府部門、和項目發起人以及相關的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關系,積極開發和創新各種金融理財產品,全面為企業的各項金融交易等提供一系列的資金支持,積極開拓各種全新的投資渠道。其次就是,相關的碳資源管理公司要加強自身在碳金融市場中參與力度與調控力度,積極為碳金融市場提供相關的各類資訊服務,如碳信用經紀服務、碳資產開發、相關碳項目的融資和相關的碳金融項目的咨詢服務等。只有加強相關的碳資產管理公司的參與力度,才能有力地保障碳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再次,就是要加強碳資產評估機構的參與力度和調控力度,要完善相關的碳金融產品的評估體系,為碳金融進行全面系統的咨詢,最大程度地規避碳資源市場的風險,為碳金融市場提供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經紀服務。最后,就是要保證在碳金融市場中作為評級機構部門的信用程度,碳信用評級機構要充分認識自身在碳金融交易市場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要確保能夠對碳信用進行合理科學公正的評級,對相關企業做出公正合理的信用級別評價,最大可能地降低碳金融市場交易中的風險因素,積極為企業碳金融交易進行融資,并為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費用。
(三)健全法律政策
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目前而言還處于起步階段,碳金融交易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還幾乎是處于一片空白,為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除了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碳金融市場,發展和創新碳金融交易產品,構建與之相應的中介服務機制體系之外,還應該從宏觀上對碳金融交易活動進行調控和管理,為碳金融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保障其能在一個健康有效的大環境中快速發展。我國應該充分借鑒國外碳金融市場較為先進的國家情況,結合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系列的配套的與碳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并在實際運用中不斷對其進行健全和完善,以保證我國的碳市場能夠高效持續而且規范化地運行和發展。
(四)加強監管力度
為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離不開監管部門的配合和管控。只有保證監管部門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和流程進行監控和管理,才能保證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相關法律法規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因此,在碳金融市場的開展過程中,除了要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之外,還應該在同時加強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金融監管部門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接受和創新最新的服務理念,改變傳統的監管模式和方法,研究和開發出具有時代特征的能夠在現代碳金融市場中發揮獨特巨大作用的碳金融監管新思路,另一方面金融監管部門也要根據國際先進碳金融市場發展狀況,結合我國自身碳金融市場現狀,制定出符合我國實際的一系列配套的監管體制和風險調控制度等,全面降低碳金融的風險,保證我國的碳金融業務能夠在一個健康良性的大環境中持續高效快速的發展。
二、結語
隨著現代城市化進展的不斷加深,我們在獲得經濟建設成果顯著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生態問題,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思考。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而我國就目前而言,低碳金融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各項法律制度和政策還處于一片空白,相關的碳金融中介服務機制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產品較為單一,缺乏一些碳金融產品的衍生產品,這些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碳金融市場的良性健康高效的發展。我們應該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對這些情況予以重視,不斷尋求適合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有效途徑。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精選8篇)】相關文章:
試論鹽業低碳經濟的轉型與發展論文08-29
發展低碳經濟中林業的作用及地位論文09-14
低碳經濟下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式論文09-14
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園林綠化建設論文07-07
低碳視域下的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路徑論文06-21
低碳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論文09-01
分析經濟轉型與低碳經濟間的關系論文07-06
探討低碳經濟下我國工業園區發展思路的論文06-28
低碳經濟背景下海南風電產業發展探討論文08-03
低碳經濟與綠色化學的教育論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