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文答辯
前些時日,在準備出國資料時,要翻譯學位證書,其中有句話是“。。。通過論文答辯”,我想答辯不就是一種論述和辯論嗎,用discussion(討論)或debate(辯論)就行了,但后來得知論文答辯要用“thesis defense”!這讓我吃驚不少!
要知道defense一詞在英文中可是“防衛、防御、抵抗進攻”的意思啊,這樣翻譯合適嗎?是這樣嗎?這個疑問一直存在心間。
前幾天,和自己的office mate(共同使用一個辦公室的人,一位McGill大學的博士)聊起此事來,我問為什么要用defense?這不是有點太有“火藥味”的意思?他說論文答辯就是要證明你做的、你想的、你發明的是新的、正確的、先進的,那就要經受住專家組(答辯委員會)的‘刁鉆’的提問和質疑,要證明自己的論文價值。(這段話,我加進了個人的理解和想法,不全是原話。;))專家的提問和質疑是“進攻性”(attacking)的,你自然就要“防御”、就要“防衛”。原來如此。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國外拿個學位經常需要多年——四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因為拿學位是以完成的工作來衡量,而不是以時間來計算。完不成相應的工作,那不論多長時間也拿不到學位。正好前些天我剛和一個經過8年才拿到學位的人聊天過。
反觀國內情況似乎大有不同,很多情況下讓本來嚴肅、莊嚴的論文答辯變味了、跑調了。
首先,拿學位似乎不是看工作內容和質量,大家更專注的是年限!君不見有些人因為年限到了,也不管自己做了什么工作,就上躥下跳地找這人、找那人、送禮、請客、用盡一切手段來討好答辯委員會成員,好讓自己通過答辯,拿個學位。至于自己做了什么工作,他/她自己根本不清楚,就連上帝也弄不明白。
再看,拿學位時的心態。既然是答辯、防衛,那就要理直氣壯、那就要自信、那就要有必勝的信念來支撐、支持自己,可是國內答辯者有幾人能有這種心態呢?而更常見的現象是答辯者在答辯過程中底氣不足、甚至自信全無,走出答辯現場之后就“顫顫巍巍”、“膽戰心驚”地等待宣判,其形象、其心情非常“慘不忍睹”,好不可憐?
還有,對學位、對答辯的認識。既然學位要通過“防衛別人的有意‘找毛病’、‘挑刺’”來得到,那就要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通過自己的工作內容和質量來“理所當然”地去活得?山洺?吹降默F象卻是:學生——要拿學位的人——似乎不是關心自己的工作內容——自己該做的事,而是關心某個老師、某個實驗室能給多少補助(當然補助能在一個方面體現這個老師、這個實驗室的為人和實力,但肯定不是全部!)、而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卻丟在了腦后、放在了次要的地位。更不要談對老師、對實驗室能給自己提供這種學習鍛煉和提高技能的機會表示感激和感謝了。
還有個別人,根本就沒把論文答辯當回事——沒認識到答辯的嚴肅和意義,或者由于無知或者是因為故意,那自然也就更不值一提了。
【論文答辯】相關文章:
論文答辯的準備03-02
自考論文答辯03-25
論文答辯常識11-21
內科論文答辯03-29
論文答辯回答11-17
論文答辯緊張11-17
論文答辯意見06-04
論文答辯評語01-27
mba 論文答辯03-29
技師論文答辯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