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動力學與作文合作性學習初探
論文摘要: 興趣是作文有效進行的基礎,始終讓學生獨立作文,多會讓學生感到厭倦。團體合作學習可以改變學生索然寡味的狀態。作文的團體合作學習強調自主、自由,強調討論,強調團體決策,強調大文字量的寫作,以此來激發興趣、活躍思維,相互取長補短,在實踐中掌握寫作法則。作文的團體合作學習無論是對于記敘類作文的寫作,還是對于議論類作文的寫作都是可行的。作文的團體合作學習對于考試來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最終還是為個體獨立作文服務。
論文關鍵詞: 高中作文教學 合作性學習 團體動力學
現階段,高中作文教學的處境是尷尬的,普遍的情況是,學生怕作文,教師怕作文,怎一個“敷衍”了得。不難發現,沒有興趣、沒有熱情,是學生怕寫的主要原因;質量普遍不高,是教師怕改的主要原因。學生作文孤軍作戰、閉門造車、索然寡味的狀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鑒于此,我從2006年3月開始,先在自己班級,后在我校高一、高二年級的八個班級進行了作文改革嘗試。采取的學習方式是合作性學習,開展的程序是先自由寫作后有限制寫作、先記敘類作文寫作后議論類作文寫作,的理論是美國學家勒溫的團體動力學。
一、合作性學習及團體動力學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指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是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一個人一生的知識支柱。”這里的“共處”顯然是“合作”的意思。教育部于2001年7月頒布的《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合作作為實踐的重要方式,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如何進行有效的合作呢?我認為勒溫的團體動力學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團體動力學”這個概念是勒溫在1939年發表的《社會空間實驗》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勒溫認為:團體的本質在于其所屬成員的相互依存,而不在于他們的相似或差異。也就是說,團體的結構特性是由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決定的,而不是由單個成員本身的性質決定的。這是卡西爾的一個基本觀點,也是勒溫整體動力觀的基本主張。勒溫還認為:單有團體成員的變化動機尚不能引起團體行為的變化,還必須有一種足以打破社會習慣和解凍團體原有標準的力,團體決策可以起到這種力的作用。團體決策是聯系動機與行為的中介,是團體促使個體變化(或維護原來標準)的一種動力,即團體動力。
二、作文團體合作學習的可行性及意義
作文的團體合作學習方式是可行的。創作的團體合作并不是什么新事物,話劇《白毛女》就是魯藝學員集體的創作,最后由賀敬之執筆;小提琴協奏曲《梁!凡粌H僅是作曲者何占豪、陳剛兩個人的勞動成果,也是1959年上海學院化實驗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現階段,在、劇的劇本創作中團體合作已司空見慣。作文團體合作學習(下面有時也簡稱為團體合作作文)作為作文教學改革的一種方法被提出來,首要目標是激發興趣和喚醒熱情,它是手段、途徑,服務于目的,但絕不是目的。團體合作作文主要應用于作文教學的前期和中期,在后期還是要回歸到學生個體獨立作文。
三、團體的建立及作文團體合作學習的實施程序
團體合作學習首先要具備團體,教師應先花大精力營造學習團體小組。如何營造學習團體呢?在這一環節,教師不可以簡單按照座位簡單劃分團體小組,而應遵循:(1)小團體原則,人數可以在6個至10個之間,不可過多或過少;(2)自愿組合為主、教師安排為輔的原則,完全依據自愿會導致團體水平差距太大,完全由教師安排難以營造和諧氛圍;(3)男生女生相搭配原則,青春期的懵懂心理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4)“優生”“差生”相搭配原則,這里的所謂“優生”“差生”僅就寫作水平而言;(5)角色明晰原則,通過教師引導、小組討論,每位小組成員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每個人的分工須明晰化、具體化,尤其小組的組長必須具有責任心和組織能力。
作文團體合作學習的實施程序:
Ⅰ.高一年級,練習記敘類作文的,每學期的前三個月為團體合作作文階段,后兩個月為個體獨立作文階段;
Ⅱ.高二年級,練習議論類作文的寫作,每學期的前兩個月為團體合作作文階段,后三個月為個體獨立作文階段;
Ⅲ.高三年級,同一文題的二次作文,第一次練習記敘類文體,第二次練習議論類文體,個體獨立作文階段。
四、記敘類作文的團體合作學習
從記敘類作文的團體合作學習入手。體裁上,只要是記敘類的,無論是故事、傳奇,還是小說、戲劇,都可以讓學生寫,不要設置障礙;文字量上,盡可能讓學生多寫,而且多多益善,以此讓學生多練筆,比如小說可以是短、中篇,甚至可以是長篇,幾千字、幾萬字都可以。
這階段團體合作的內容可以體現在文題的確立,主題的開掘、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設計、表現手法的使用等方面。鼓勵學生展開自由熱烈的討論,把每一方面的多種討論意見記錄下來,從中選擇最佳意見。我們把這過程中形成的意見叫做方案,把從醞釀諸多方案到選擇出最佳方案的過程叫團體決策。決策的方法可以采用奧斯本頭腦風暴法,教師要告訴學生團體合作的原則:第一,禁止在提意見階段批評他人,反對意見必須放在最后提出。第二,鼓勵自由想象,想法越多越好,不要限制他人的想象。第三,鼓勵多量化,想法越多的人越可能最終獲勝。第四,尋求整合與改進,一方面增加或改正自己與他人的意見,另一方面把自己與他人的觀點結合在一起,提出更好的決策選擇。盡管最終的最佳方案只有一個,但在最佳方案形成過程中鼓勵自由想象和鼓勵多量化最重要,因為自由想象和多量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師在課堂上及課后,應做好、督導、服務等工作。所謂指導,就是教師要告訴學生擬題、立意、剪裁、建構等方面的基本原則,閱讀學生文稿,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所謂督導,就是為學生的寫作行為制定日程表,并督促學生按時完成;所謂服務,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相關題材的范文,讓學生有模板可依。
強化成就感是后期教師的最重要的工作。經過兩次或多次修改之后,各組最終定稿。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作文寫在正規的稿紙上(或形成文稿),把它們裝訂起來,形成學生作品集,在班級內部進行交流,在學;蛘呒议L會上進行展覽,如果是劇本還可以讓學生把它演出來,形成視頻資料,或者可以把作品發布在小組的博客上,向報紙刊物投稿,以進行激勵。
五、議論類作文寫作的團體合作學習
議論類作文的團體合作性學習的方法和記敘類作文的團體合作性學習的方法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題材與立意、團體決策等方面的處理方法。
題材與立意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熱點話題,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小沈陽現象”等;教師也可以指引導學生從課本里的一些議論文汲取養料,比如可以以《傳統與文化傳統》的“傳統文化”為靶點,可以以《中國與西方的文化資源》的主要觀點為駁論對象。
這階段團體決策可以使用德爾菲法:第一,要求小組成員對某個論點提出盡可能多的論證方案。第二,教師對小組成員的意見加以整理,并將整理的結果反饋給成員。第三,小組成員在得到反饋之后重新就剛才的論點提出新的論證方案。第四,教師再整理并提供反饋,直到小組就此問題達成一致。使用德爾菲法對于教師工作量是比較大的,然而這往返反復的選擇過程,有利于激發學生不斷地積累素材,不斷地提煉觀點,這些對學生的益處是顯然的。
先寫長文后寫短文,似乎違背認知規律,其實不然。因為在寫長文的時候,并不給學生設置任何框架,讓他們自由地去闖,自由地去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真正掌握寫作法則。而后期寫符合大綱要求的短文,則要受到種種約束,因此,長文不比短文難寫。
以上是我三年來作文教學實踐的嘗試,雖然歷經種種困難,但結出了一些果實,至少現在學生不再那么厭倦寫作文,我也不再那么厭倦批改作文。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團體動力學與作文合作性學習初探】相關文章:
初探厭學原因 反思合作學習02-22
初探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03-02
初探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組織策略03-18
小學英語趣味性教學初探11-20
移動學習資源建設初探11-24
幼兒創造性活動初探的教育論文03-22
透析合作性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2-18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03-09
淺析高職法學課程實踐性教學初探12-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