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正確認識現代企業中的委托代理關系
〔論文關掛詞〕委托代理 代理收益 代理成本 激勵與約束機制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現代企業中的委托代理關系,是在企業制度創晰的基拙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可以推動企業快速持久發展。實行委托代理制度,代理收益必須大于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是對代理收益的怪性或扣除。為了降低代理成本,必須健全激勵機制,完善約束機制。
市場規模擴大,導致了更高的專業化和勞動分工,增加了企業的交易費用或社會成本。為了減少成本支出,必須進行企業制度創新。隨著公司制企業的出現,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產權關系,即契約化的委托—代理關系,這種新型產權關系有利于降低交易費用和社會成本。正確認識現代企業中的委托代理關系,對于推進國有企業制度創新,早日建成現代企業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委托代理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持久力量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產權制度創新出現了一種新趨向:經常發生非所有權換位的產權重組。一方面,企業追求規模效益,要求資本來源社會化,導致了股份公司的出現。同時,企業采取大規模資本營運形式,要求經營管理專家化,造就了大量職業經理人員,并逐步形成了一個善于經營管理大規模資本運行的職業經理集團,他們要求獲得一定產權,以便實現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千萬個分散于各地的股東特別是眾多的中小股東,沒有成為經營者的愿望和素質,不可能都參與經營管理活動,他們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賺錢獲利。他們只需確保擁有產權中的剩余索取權,產權中的其他權利,可以根據公司規模、管理模式等差別,在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進行再配置,形成新組合。這樣,企業便發生了非所有權換位的產權重組:股東擁有所有權成為委托方,職業經理擁有經營權成為代理方,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基礎上,形成了委托—代理關系(principal一agent)的產權新組合。以委托代理為基礎的現代公司制企業,出現于19世紀40年代,由于它克服了業主制、合伙制企業成本高、風險大等弱點,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它取代了業主制、合伙制企業,在產業和商業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委托代理關系,對促進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在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現代企業中,作為代理人的經理階層,為了確保自己的晉升、名譽和各種既得利益,往往首先選擇能使公司長期穩定增長的策略,而不是首先選擇眼前的最大利潤。他們遠比資本所有者更愿意減少甚至放棄眼前的股息和利潤,而將更多的利潤轉化為追加資本投資于企業用來擴大再生產。這樣,代理人即經理們就成了一股使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持久力量。
第二,分散出資者的投資風險。在委托代理制度下,企業出資者可以把自己的全部資本分散投人不同企業,減輕投資過分集中帶來的風險壓力,有利于增大資產的安全系數。這樣,有利于提高資本所有者的投資興趣,特別是可以激發城鄉居民的投資熱情,將剩余的手持現金轉化為股票和公司債券,增大社會的籌資范圍和資本來源。
第三,促進職業經理素質全面提高。在代理制企業中,職業經理本身的經營管理技能,具有很強的“資產專用性。”資產專用性表現為,資產被派作某種特定用途后,具有無法再改為其他用途的性質。它包括兩大類型:一是生產場地、廠房、機器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等物質資產的專用性;一是人力資產的專用性,也就是,人們擁有的特定知識和技能,只適用于特定的經濟活動,若是這種經濟活動改變原有性質或被取消,該知識和技能將會隨之全部或部分喪失使用價值。隨著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專業化的發展,對職業經理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其人力資產的專用性也日益加強。職業經理為培育自己所投人的費用越多,其資產專用性越高,改變職業的成本就越大。職業經理為了降低改變職業的風險,必然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技能,以博取委托人即企業所有者的信任。同時,職業經理謀求更快升遷和更好崗位而形成的競爭,為委托人挑選合適的代理人提供了寬廣的供給市場,這有利于職業經理階層的素質不斷優化。
第四,優化財產所有者的產權組合。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財產所有者可以靈活確定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否分離,在多大程度上分離,可以靈活確定擁有完全的還是不完全的剩余索取權,可以靈活確定要不要親自掌握控制權,以什么條件把控制權讓渡給別人。這樣,財產所有者能夠遵循財產收益最大化原則,綜合運用產權的聚集和分散功能,根據各類財產特點選擇最優的產權結構,從而使自己多樣化的財產形成多樣化的產權組合,推動資產朝著報酬率最高處流動。
二、代理成本是對代理收益的扣除
代理人提供給委托人的凈收人,叫做代理收益。它有兩個基本來源:
1.“分工效果”,即由社會分工產生不同分工效果所帶來的比較收益。在經濟活動中,兩個及其以上當事人,如果他們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實踐經驗和個人偏好等人力資產不同,各自通過分工努力提高人力資產的專用性,并有效地發揮其作用,他們都會獲得由超額效用帶來的比較收益。例如,軟件開發者把維護軟件產品合法權益的訴訟事務,委托給律師去辦理,不僅可以提高勝訴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減少訴訟時間,使自己能集中精力搞好新產品的研制。律師則可以發揮自身的業務專長,通過接受此類委托的訴訟業務獲得純收人。這就是軟件開發者等訴訟人與律師之間,由分工而產生的分工效果。
2.“規模效果”,即由專業化發展形成規模效果所帶來的規模收益。各類專業人員,盡管從事的專業活動千差萬別,但就經濟角度來說,都存在著邊際規模和相應的邊際效用。如果他們從事的活動,小于邊際規模,其專用人力資產出現部分閑置,無法實現邊際效用,當然不可能有規模效果。與此相反,如果超過邊際規模,專用人力資產充分發揮作用,則可以獲得大于邊際效用的規模效果。例如,一個教師同時接受許多學生,充分發揮傳授知識的專業技能,使單位時間內創造出更高的價值,便可以取得超過邊際效用的規模效果。分工和規模可以增加經濟利益,是委托代理關系賴以存在的基礎。
委托人授權他人代理業務所支付的費用或代價,稱作代理成本。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1.代理酬金。包括委托人支付給代理人的薪金、獎金和各種津貼等。
2.剩余損失。它表現為,代理人的決策,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委托人的收益最大化決策,造成委托人的實際所得小于預期收益。委托人的剩余損失,主要來自代理人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行為。
(1)道德風險,簡單來說,就是經濟主體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利益時,做出有損于他人利益的行動。經濟生活中之所以存在道德風險,是因為:由于信息具有多變性和不確定性,有些信息還可能被獨家壟斷,在此條件下,要想了解全部信息,不僅技術上存在種種困難,而且費用昂貴,往往無法進行。由于信息掌握不全面,可能導致合同存在某些缺陷,內容上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完全性,或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從而使負有責任的經濟行為者不能承擔全部損失(或利益),因而他們不承受他們的行動的全部后果,同樣地也不享有行動的所有好處。企業代理關系中出現的道德風險,指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通過減少自己的體力和腦力支出,采取盡量使他人多勞動而自己“搭便車”等偷懶做法,在為自己最大限度地增進效用時,作出損害他人利益和降低企業效率的行動。
(2)逆向選擇行為,一般指經濟活動當事人采用隱瞞或者謊報真實情況的方法,謀取不該占有的職位、不該得到的利益。如果經濟主體擁有獨家信息,別人難以對此準確觀察或加以驗證,也無法推測他運用這一信息的行動,擁有獨家信息者通過隱瞞缺陷,夸大實力,以欺詐手段為自己獲取經濟利益,這就出現了逆向選擇行為。例如,在資本市場供需雙方信息很不對稱的條件下,銀行無法了解哪些企業需要貸款,也摸不清企業償還貸款的能力。當貸款利息較高時,償還能力強的低風險企業,為了保持良好信譽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償還問題,倘若覺得利息過高不宜多貸,就會退出資本市場;與此相反,償還能力弱而不講信譽的高風險企業,則根本不去考慮是否能夠償還貸款,往往編造虛假信用材料,有意向銀行申請貸款。在企業代理關系中,逆向選擇行為具體表現為,委托人無法識別候選代理人的個人素質時,能力越差的候選代理人越有可能隱瞞或謊報真實情況,越容易成為現實的代理人。
3.監督信息費用。即委托人為限制代理人不規范行為設計各種規則,開展具體監督、檢查活動等方面花費的開支。委托代理關系中的監督信息費用,表現為委托人事前識別候選代理人的品質能力,事后為限制代理人不規范行為設計各種規則,開展具體監督、檢查活動等方面花費的開支。企業委托人投人監督信息費用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帶來的效率損失,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收益。信息費用必須低于信息行為效果的價值。當委托人了解代理人投人的信息行為,處于“帕累托最優”狀態,即信息行為效果的價值與信息費用之間的差額達到最大化時,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造成的企業效率損失降到最低點,相應地代理成本最小而代理收益最大。
代理成本是對代理收益的侵蝕或扣除,只有當代理收益大于代理成本時,委托代理形式的企業制度才能存在。
三、激勵與約束機制是降低代理成本的必要手段
降低代理成本,必須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在委托代理關系中,激勵機制,通常指委托人用來調動代理人積極性的各種方法和手段,它的核心內容,是設法把職業經理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轉變為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約束機制,也叫做監督機制,它一般指委托人通過一定合同、協議,使代理人承擔經濟和法律等方面的責任,控制、約束和規范其行為,確保職業經理按照所有者的意圖開展企業經營活動。委托人對代理人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其目的是希望通過它們激發代理人的責任心和創造性,抑制代理人的不良動機和行為,減少道德風險,避免逆向選擇行為,通過提高代理績效,在抵償代理成本之后,為委托人帶來更大收益。
健全委托代理制度,降低代理成本,為什么必須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呢?這是因為:
首先,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動機具有不對稱性。在采用委托代理方式經營的企業中,投資者和經營者均懷有利己主義動機,都有實現自身所掌握資源效用最大化的要求。然而,投資者委托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所出資本的效用最大化;經營者代理行為的目的,則是為了獲取自身才干或個人能力的效用最大化。因此,他們的目標函數是不一致的,代理人不可能自覺地把委托人的利益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這樣,代理人可能會出現偷懶,不負責任,沒有全身心投人,甚至以種種手段攫取公司財富之類行為,致使企業效率降低,減少委托人的剩余收人。
其次,委托人與代理人承擔的責任和風險具有不對稱性。委托人作為資產所有者,其責任在于確保資產增值和免遭損失,承受的風險是資本貶損甚至破產;代理人作為委托人聘用的經理人員,其責任是盡心盡力履行經理職能,承受的風險只是職位喪失及相應的收人減少。
再次,委托人與代理人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在市場經濟發展過柱中,勞動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不斷加深,造成信息不對稱和不確定的因素也隨之增多。在信息不完備的條件下,委托人無法準確了解代理人的天賦才干、行為品質和努力程度。代理人可能會利用委托人難以掌握足夠信息的缺陷,只顧增進自己個人效用,不管委托人的利益是否遭到損失,出現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之類現象。
最后,公司的未來盈利具有不確定性。委托人只能根據過去或已知的經營狀況,對公司的未來盈利作出估算或推測,但不能肯定跟代理人簽訂合同時所訂的利潤目標,是一個最大利潤目標;也無法證明代理人實現這個利潤目標,是否處于最佳努力狀態。
由于上述原因,引起委托人跟代理人經營技能的關注,并產生了激勵、約束與監督代理人行為的內在要求。所以,委托代理制度離不開激勵與約束機制。
著名產權經濟學家阿爾欽和德姆塞茨認為,現代企業各類人員合作生產,具有較高生產效率的團隊生產性質,其表現是:至少要投人兩種以上資源才能形成一種產出,產品或產值不是每種聯合資源各自產出的機械總和,而且幾乎無法測定個人的邊際產品或產值,個人是整個協作群體的一部分,他的行動會影響到協作群體內其他人的生產力。在團隊生產中,提供給市場的產品,都是整個團隊成員的共同產品,而不是每個成員的邊際產品。在此條件下,要準確計量每個成員的實際貢獻,是很難辦到的。于是,很容易誘發“偷懶”動機和“搭便車”行為。如果一個成員把偷懶或搭便車的成本轉嫁給其他成員,團隊的生產效率便將受到損失。所以,必須在團隊內形成一種監督機構,使一些人專司監督職能,從事檢查、觀察和監督團隊其他成員生產中的努力程度,約束和防止其他成員可能產生的偷懶行為,促使每個成員的個人要素投人及貢獻,與其所得報酬相對應。
倘若監督者不受別人監督,或者他的收益權跟團隊內普通成員相同,往往也會與其他成員一樣懷有偷懶動機。團隊產權結構安排,必須努力避免監督者與被監督者具有相似的利益和動機,應設法讓監督者的偷懶動機變得對自己不利,從而使其獲得一種不愿偷懶的追加激勵。為使監督者也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監督,并因偷懶對自己不利而加倍努力,一項重要措施是,讓監督者獲得部分剩余索取權,從而使監督者的收人,與被監督者具有不同來源,但與自己從事監督的努力程度相一致。監督者要是越努力,其他被監督的成員便越難偷懶,團隊整體生產效率越高,各項投人要素的報酬和監督者的剩余也就越大。
企業作為一種團隊生產模式,運行過程體現了內部各類成員之間的默契配合關系,它的效率是一種集體效率,每個人都在作貢獻。為了激發每個成員的生產積極性,防止出現偷懶和搭便車現象,應盡量按邊際生產率給大家支付報酬,全面了解個人人力資源的信息,建立監督機制,這些都需要費用。降低激勵與監督方面費用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在設置監督層級的基礎上,把控制權與部;壇J余索取權合為一體,交給企業高層經理行使,讓其既擁有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控制權,又享有企業剩余收益的權利。同時,將決策的成敗與監督的優劣,跟高層經理的剩余收益直接掛鉤,促使高層經理出于獲取最大剩余收益的動機,努力加強監督,并作出最佳決策。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淺論正確認識現代企業中的委托代理關系】相關文章:
淺論電子商務中的客戶關系管理12-04
淺論現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11-23
淺論設備故障在企業設備管理中的運用02-27
淺論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中易忽視因素11-30
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有效溝通03-13
淺論企業儀式在煙草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11-16
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領導藝術06-16
談談全面預算管理在現代企業中的作用06-15
現代電力企業客戶關系管理研究的論文02-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