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多元文化交流與陜西地區親屬稱謂語的翻譯
[論文關鍵詞] 跨文化交流 親屬稱謂語 陜西關中
[論文摘要] 親屬稱謂語往往直接體現所處文化環境中的倫理文化以及道德價值取向。親屬稱謂語的翻譯,實質是涉及到其后面所隱含的內涵深厚的跨文化翻譯,多元文化翻譯和交互文化翻譯等多方面的因素。陜西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歷史發源地之一。關中地區更是我國周秦文化的孕育搖籃及其源頭所在。所以了解對親屬稱謂語的翻譯在陜西對外交流中,有著直接而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翻譯的文化轉向
文化互動研究正是多元文化語境下翻譯的實質所在。翻譯研究中的“文化轉向”是翻譯研究中的一項突破性進展。而親屬稱謂語作為語言交際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許多情況下稱謂語往往傳遞給對方第一個信息。不同的稱謂語,反映了交際雙方的角色身份,社會地位,親疏關系和情感好惡等。因此,稱謂問題日益引起社會語言學家和心理語言學家的高度重視。
中華民族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稱謂語作為承載禮儀的重要方面很早就備受重視。早在戰國時期的儒家經典《左傳》中就有“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的論述。公元前問世的《爾雅·釋親》是記錄中國封建社會人際關系中親屬稱謂語最古老,最完備的著作。清代學者梁章鉅所撰的《稱謂錄》是我國稱謂方面的重要典籍;全書32卷,收錄稱謂語約5000余條,并對各種稱謂進行了詳盡的語源和嚴格的歷史考釋。國際上語用學家們也逐漸開始關注稱謂語的各種語用功能及其內涵和外延。1988年F.Braum等出版了一部專著《稱呼語》(The Collection of appellations),詳盡地論述了英、德、法、俄等語言里稱呼或者稱謂的使用情況。
但是,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和深化,中國文化中的“重名分,講人倫”的封建倫理傳統觀念與西方“人為本,名為用”的實用價值觀念使得中西方在稱謂體系上存在著明顯的反差和沖突。而被現代人忽視的親屬稱謂語中所隱含的文化內涵、社會內涵及倫理文化和道德價值恰好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所在。陜西關中地區的稱謂語,具有強烈地方文化色彩和文化特征,以此來追溯其社會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探究稱謂語翻譯的文化內涵,對弘揚中國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親屬稱謂語的翻譯
親屬稱謂語往往直接體現所處文化環境中的倫理文化以及道德價值取向。陜西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歷史發源地之一。更是我國周秦文化的孕育搖籃及其根源所在。這里的親屬稱謂語文化內涵豐富,稱謂語包羅萬象,具有較強的文化代表性和民族特征。
1.體現尊卑長幼
在我國,血親傳統上分為“九族”,上有四代長輩,下有四代晚輩,其序列為: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孫,曾孫,以及玄孫等。如果再加上堂親、姑表、姨表等兄弟姐妹間的親屬稱謂語,長幼尊卑實在是紛繁復雜。但在英語中,能夠與漢語相對應的只有表示祖孫三代的稱謂語,而其他的稱謂語則需要通過使用相對應的形容詞或者形容詞的重疊方能構成相應的漢語九族稱謂語中的某些相應的稱謂語。若是表示轉折親的關系,則需要一些描述性的、能夠表明親屬間關系的合成詞作修飾語方能構成英語中相應的稱謂語。
陜西方言中“爺爺”和“祖父”絕對是同義的,而且指的也是同一個人,即父親的父親。但是這兩個不同的稱謂卻明顯表達出人物間的親密程度和語氣的嚴肅與否。而這個往往發生在農村或鄉下人的稱謂語當中的一個單字“爺” ,雖然也指的是父親的父親,但則更顯得說話雙方親切隨和,不拘禮術的關系。如果要用一個grandpa,或一個grandfather表達出同樣多的意和境,沒有足夠的說明,恐怕的確難以表白得清楚。同樣的,“外公”與“姥爺” 、“外祖父” 、“舅爺”也都指的是母親的父親的,但“外祖父”一稱尤顯莊重與嚴肅。而“外公”、“姥爺”、“舅爺”則更顯童真與稚氣,而且,其間不乏撒嬌賣乖之意。
同時,親屬稱謂語往往按照一定的規律和傳統,分門別類進行排序。有血緣關系的親屬按照“九族”輩分排序;同胞兄弟姐妹間用同類事物的名稱排序,如金鎖、銀鎖、銅鎖等;也有在稱謂語前加數字的,如二哥,三姨,四叔等。但是難題就在于這些排序是按整個兄弟姐妹中的排序,還是除過所與自己有關系的親屬后的排序。
比如陜西方言中的“二弟”,是在整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還是弟弟中的第二個。不管是哪一種,英語中都沒有相應的稱謂習慣,所以在語用功能上達到對等的效果,往往是翻譯中要解決的難題所在。比如在翻譯 “二弟,這是弟妹么?”如果我們刻意要把“二弟”中的排行“二” 翻譯出來,除非有語境或者很清楚這個“弟”的排行和話語人的用意,否則,“ younger brother”應該是很不錯的翻譯。
2.強調男女性別
英語中,對父、母親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的稱謂是使用共同的一個稱謂語,即cousin,即不分父系和母系,也不分年齡和性別,讓人覺得模棱兩可,含糊其辭。但是漢語中堂親和表親就有至少八個稱謂,即:堂哥/弟,堂姐/妹,表哥/弟,表姐/妹。
陜西方言中,這種關系的稱謂語往往不加“堂”、“表”二字,而是直接用“哥哥、姐姐”稱呼,或者在稱謂語前再加“姑/姨家的”、或“舅/伯/叔家的”以此表明身份,所以在翻譯中如何對“遠近”、年齡、性別進行準確地表達,就顯得更難了。那需要根據語境進行準確地換算。
比如:“表哥”就不能按照英語表達習慣直接翻譯成cousin,而應該在翻譯時再加elder 或younger 來區分長幼,brother 或者sister來區分男女。
3.體現宗姻內外
在漢語言文化中,親屬關系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血親,一類是姻親!澳杏衅渥冢衅渥濉弊谟H稱謂和姻親稱謂往往體現了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血統和宗族。內外有別,涇渭分明。但是在英語中,卻內外不分,血姻含混。親屬間的稱謂語體系非常簡單,分類也很粗疏,所以在對應的翻譯中就必須在尊重文化傳統,遵循表達習慣的前提下,通過具體化和泛化等的翻譯技巧及翻譯方法對親屬稱謂語中的親屬關系準確表達。
比如:在英語中,“宗親”和“姻親”是沒有區別的,但在漢語中的區分卻很是明確的。陜西方言更顯分明。
爺爺,祖父,外公,姥爺,外祖父,舅爺,爺;
奶奶,祖母,外婆,姥姥,外祖母,舅婆,婆(婆)。
paternal grandfather(父系方的祖父)和maternal grandfather(母系方的祖父)。雖然在詞匯上相互對應,但在語用功能上,漢語稱謂所反映的民情風俗,恐怕是英語難以企及的。
4.表明遠近親屬
由于受文化傳統的影響,在我們陜西地區就夫妻間的稱謂就包羅萬象,紛繁紛呈:
對丈夫可稱作:先生,老公,愛人,親愛的,女婿,當家的,掌柜的,那口子,孩兒他爸(爹),(我)男人,(我)漢子,老頭子,老伴(兒),等等。
對妻子可稱為:愛人,老婆,媳婦,太太,夫人,內人,內當家,屋里頭的,做飯的,(我)女人,婆姨,老婆子,老伴(兒)等等。
孩兒他爸/爹/他媽/娘表示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掌柜的,當家的;內當家,做飯的,屋里頭的等則表示一種家庭地位; “老頭子”、“老婆子”、“老伴兒”等, 則又有一種相敬如賓,相濡以沫的深情厚意;“(我)男人”/“女人”這等稱謂則表現出一種通俗簡單,直截了當的關系。這么多內涵豐富的稱謂,怎一個husband和wife,或者darling,或者sweetheart了得?
結語
翻譯的語言內容和文化內涵是不可能分開處理的。正如同在做心臟手術時人們不能忽略心臟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一樣,親屬稱謂語的翻譯,實質上并不是簡單的文字翻譯,而是涉及到其后面所隱含的內涵深厚的跨文化翻譯,多元文化翻譯,和交互文化翻譯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在翻譯活動中,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理接受外來文化,尊重原語文化。盡可能保留原語文化的內涵、風格、和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包惠南,包昂.實用文化翻譯學[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0.
[2]郭建中.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3]何剛強.英漢口筆譯技藝[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淺析多元文化交流與陜西地區親屬稱謂語的翻譯】相關文章:
淺析多元互動模式下的跨文化02-19
淺析功能翻譯理論03-28
淺析心理學的多元化思想根源12-07
淺析文化交流與傳播視野下的幼兒園雙語教學03-07
淺析多元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實踐與創新12-09
淺析法律英語的特點及翻譯原則11-18
淺析功能翻譯理論對文學翻譯的適用度分析12-07
淺析對翻譯的基本原則的研究1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