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的研究
作者:呂健 王萬春 姜輝 于艷玲 曹奕 鄧婧
【摘要】 目的 探討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的指導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12歲兒童3個班,共180人,分為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指導組(簡稱模式指導組)60人,醫生指導組60人,對照組60人,通過指導前后牙齒菌斑指數測定和問卷知識知曉情況的調查,探討該模式的指導效果。結果 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9.79、12.43,P<0.001);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后牙齒菌斑指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F=31.16,q=9.86、9.46,P<0.01)。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問卷知識知曉情況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33.17、36.39,P<0.001),對照組調查前后問卷知識知曉情況比較差異亦有顯著性(t=2.38,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后問卷知識知曉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F=413.92, q=35.13、35.35,P<0.01)。結論 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是一種有效、經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適宜在農村地區廣泛、持久開展,能夠很大程度改善我國農村兒童口腔衛生狀況。
【關鍵詞】 兒童;農村人口;口腔衛生;工作模式;衛生保健調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working mode on oral hygiene guidance for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sisted of 180 12?year?old children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working?mode guidance (WMG) group, doctor guidance (D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 was appraised via detection of dental plaque index (DPI)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and a questionnaire on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Results The DPI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both by doctor and working mod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9.79,12.43;P<0.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DPI in the guidance groups differed greatly (F=31.16;q=9.86,9.46;P<0.01). The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education of guidanc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t=33.17,36.39;P<0.001), for the control, the result was also significant (t=2.38,P<0.05) and tha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F=413.92;q=35.13,35.35;P<0.01). Conclusion The working mode on oral hygiene guidance is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 method for oral health education, which is suitable to be extensively and lastingly carried out in rural area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mouth hygiene of children who live in countryside.
[KEY WORDS] child; rural population; oral hygiene; working mode; health care survey
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兒童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與發達國家比較有較大差距。這與我國農村經濟基礎較差,衛生宣教落后,兒童基本沒有口腔衛生的保健意識有很大關系。因此,建立一種可行的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迫在眉睫。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創建了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包括教育視頻、展板、幻燈、教案、講稿、手冊以及教師培訓等內容),本模式通過專業醫生對幼兒園、學校教師進行相關培訓,由教師以生理衛生課的形式對農村兒童開展口腔衛生指導,以期達到改善我國農村兒童口腔衛生狀況的目的,F將該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12歲兒童3個班,共180人,分為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指導組(簡稱模式指導組)60人,醫生指導組60人,對照組60人。被調查者均知情同意。
1.2 口腔衛生指導工作內容
模式指導組和醫師指導組兒童分別由模式指導教師(參加過由當地教體局組織,專業醫生舉辦的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培訓)和口腔醫師以一節生理衛生課的形式開展口腔衛生指導。內容如下。①正確刷牙方法的教育:通過視頻、模型演示、幻燈講解、現場指導的形式向學生教授正確的刷牙方法,本模式指導方法采用巴斯刷牙法[1],并對磨牙頰側面以及全口牙舌(腭)側面的清潔做重點強調。②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的教育:通過各種講解、演示、指導,對牙刷、牙膏的選擇及刷牙的時間、次數等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進行教育。本研究入組者均免費提供相同品牌、質量的牙膏、牙刷。對照組不做口腔衛生指導。
1.3 口腔衛生指導效果評價
、傺例X菌斑指數測定:對3組學生在口腔衛生指導前1 d早7:30在學,F場刷牙后和指導后1周早7:30在學,F場刷牙后進行牙齒菌斑指數測定。菌斑指數計數采用QUIGLEY?HEIN 菌斑指數的TURESKY改良法記錄[2]。分為0~4度,每位受測者利用菌斑顯示劑染色后檢查16、21、24、41的唇、頰面,44、36的舌面,個人記分為每個牙記分之和除以受檢牙數。②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的知曉情況: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刷牙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在學生2次菌斑指數測定同時,當場發放、回收調查問卷,統計3組學生問卷知識知曉情況。
1.4 牙齒菌斑指數測定質量控制
牙齒菌斑指數測定都是在自然光線下,均使用統一的平面口鏡和牙周探針,固定由1名經過培訓的醫師進行測定。每次抽取10%的受檢者做重復檢查,2次檢查符合率為96%~97%。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3]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以±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指導前及指導后3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 結 果
2.1 牙齒菌斑指數測定
指導前各組間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F=0.07,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9.79、12.43,P<0.001),對照組牙齒菌斑指數調查前后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后牙齒菌斑指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F=31.16,q=9.86、9.46,P<0.01);模式指導組和醫生指導組指導后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2.2 問卷知識知曉情況得分情況
指導前各組間問卷知識知曉情況得分差異無顯著性(F=0.01,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問卷知識知曉情況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33.17、36.39,P<0.001),對照組調查前后問卷知識知曉情況比較差異亦有顯著意義(t=2.38,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后問卷知識知曉情況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F=413.92,q=35.13、35.35,P<0.01),模式指導組和醫生指導組在指導后問卷知識知曉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表1 各組牙齒菌斑指數及問卷知識知曉情況得分比較
3 討 論
牙齒菌斑是一種附著在牙面的以細菌為主體的生態系,是造成齲病、牙周病的始動因子,大量研究表明,牙齒菌斑量多者患齲率也較高[4]。研究表明,機械性控制菌斑能有效地預防齲病[5],而刷牙,尤其是巴斯刷牙法是最常使用、最簡便易行的去除菌斑維護口腔衛生的方法[6]。在本研究中,通過傳授巴斯刷牙法和口腔健康指導,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菌斑指數差異有顯著性,說明口腔衛生指導雖然投入較少,卻可以使人們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潔行為,是預防和控制齲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最有效最廉價的方法[7]。
實驗證明,每天刷牙2次,特別是睡前刷牙尤為重要,兒童有效刷牙,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降低兒童患齲風險[8]。因此,為提高兒童對去除菌斑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兒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開展刷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模式在兒童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的知曉情況調查的基礎上,開展相應指導,使兒童從根本上認識到刷牙的重要性,學會正確的刷牙方式。另外,本模式不僅通過教師講解,更重要的是重視刷牙的現場指導,由于口腔內磨牙頰側面以及全口牙舌(腭)側面往往被兒童刷牙時忽略,同時兒童空間想象能力較低,單純通過講解很難讓兒童理解刷牙的正確行為模式,達到理想的刷牙效果。本模式是在講解的基礎上,通過現場刷牙,由老師指導,讓兒童直接感受正確的行為模式,以起到積極的指導效果。
我國口腔病防治工作起步較晚,缺乏完善的口腔衛生指導模式,只能通過“愛牙日”宣傳這一單一形式,由專業口腔醫師不定期開展工作,導致這項工作不具有科學性和連續性,而廣大農村由于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造成廣大農村兒童口腔保健知識匱乏,口腔健康狀況較差。本模式是針對農村兒童創建的一種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學校教師經過簡單培訓就可完全承擔,由于學校教育有便于組織,形式固定的特點,因此易于開展推廣[9?10]。本研究結果顯示,模式指導組和醫生指導組在指導后牙齒菌斑指數、刷牙知識的知曉情況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充分說明通過本模式工作,教師可以和專業醫生取得一樣好的指導效果,為這項工作的充分開展提供了基礎。
本模式充分考慮到經濟落后地區教育設施不完善,指導所需要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可能無法發揮作用,特別制作了小型展板,供教師講課使用,使本模式能夠簡便易行,在辦學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也能夠順利開展。這種由教師在生理衛生課上通過講解和現場指導的形式開展的口腔衛生指導,具有有效、經濟、廣泛、持久的特點,我們下一步將進行更大范圍應用和推廣,對該種教育指導模式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為積極推動我國農村兒童口腔病防治工作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HARRIS N O, CHRISTEN A G. Primary preventive dentistry[M]. 3rd. Califomia: Appleton U Lange, 1991:31?97.
[2]卞金有. 口腔預防醫學[M]. 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77?78.
[3]周曉彬,紀新強,徐莉. PPMS 1.5統計軟件的功能及其應用[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09,45(1): 91?93.
[4]劉天佳. 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學基礎[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31?32.
[5]樊明文. 齲病學[M]. 貴州: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193.
[6]斐慧斌,吳雪. 對正畸治療患者實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 中華護理雜志, 2008,43(10):918?919.
[7]顧興成. 鄒城市學齡前兒童及中小學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觀察[J]. 中國鄉村醫藥雜志, 2003,10(4):47.
[8]JACKSON R J, NEWMAN H N, SMART G J, et al. The effects of a supervised tooth brushing program on the caries incr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itially aged 5-6 years[J]. Caries Res, 2005,39(2):108?115.
[9]CHAPMAN A, COPESTAKE S J, DUNCAN K. An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J]. Int J Paediatr Dent, 2006,16(1):40?44.
[10]PETERSEN P E, PENG B, TAI B, et al. Effect of a school based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in Wuhan Cit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Int Dent J, 2004,54(1):33?41.
【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的研究】相關文章:
教育模式的研究12-04
轉型期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模式研究11-19
中國蔬菜物流模式研究02-20
MIS開發模式的策略的研究02-21
教育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03-25
企業能力營銷的模式研究11-16
和諧實踐教育模式研究02-20
安全環保文化培育模式研究1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