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堂學生參與性的培養
論文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必須參與課堂活動。我國藝術本科生在英語課堂上缺乏積極參與,其中主要原因是本身的英語語言水平、文化基礎薄弱,本科層次教材對他們來講難度較大。為提高藝術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教學中,就要結合學生現有基礎、興趣和專業需求,適當調整、補充教學內容,并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協作學習與教師講授相結合的英語教學新模式。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藝術生;課堂參與;自主學習
一引言
隨著近年來SLA(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進展,在外語教學領域對學習主體的研究漸成主流人們越來越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越來越意識到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作用非常重要。這已經被許多SLA的研究所證實。Jorden指出,學習就是親自去做,在課堂上,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建議和指導,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學生必須參與課堂活動,并通過做這些活動來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是至關重要的。作為教師,他應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讓那些沒有積極性的學生變得有積極性,讓已有的變得更加主動。
二藝術生英語課堂參與現狀以及原因
我國大學生嚴重缺乏課堂積極主動性。往往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我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英語課堂上55%的學習者處于被動聽講狀態、33%偶爾參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者僅占12%;在課外經常尋找機會開展語言交際活動者僅有5%。而這一現象在藝術類大學生中尤為突出。藝術生在英語課堂上缺乏參與的原因各異。受到他們各自性格、動機和學習風格等特征的影響。但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是大學本科層次的英語教材對藝術生而言,難度過大。這具體表現為:詞匯量過多、過難;語句結構復雜,不易理解;文章選材內容過于正式,生活氣息不濃;文章篇幅往往較長。這些都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持久性。
相對別的專業來說,藝術類大學生是個特殊的英語學習群體。這體現在他們的現有英語語言水平、特有的學習風格等方面。藝術生文化基礎普遍差。2005年,我國各省市在高考錄取新生時,對藝術生的文化控制分比普通類專業生均低200—252分。英語基礎更是薄弱,我們于2005年10月對湖南省吉首大學美術學院和音樂學院2005級156名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在所調查對象中,英語高考最高分為115分(滿分150分),最低分為25分,不及格率高達90%。如此薄弱的英語基礎,致使大部分學生不能適應大學本科階段的英語學習。
調查同時顯示,大部分學生已經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他們并未因為英語基礎差而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他們愿意學習;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融人性學習動機,目的較為明確。藝術生實踐意識強。參與意識強;教育者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積極因素組織教學。結合教學對象的英語水平現狀,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以學校統一指定的教材為主,同時增添與專業相關的英文材料及簡易英文報刊閱讀。在對補充材料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協作學習與教師的講授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旨在提高藝術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三教學理論依據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方法應該從Jackc.Rich-ards提出的理論和實踐三個層面,即“路子(approach),設計(design)和程序(proed-re)來考慮,本文也將從這三方面來探討英語課堂教學。
(一)路子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英語教學新模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源于西方,是繼行為主義之后出現的教育學理論,20世紀90年代開始受到重視,近年來作為一種更能解釋教與學過程復雜性的理論而為人們所推崇。它在教學領域引發了教學觀念的變革。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在自己原有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的意義(VonGlasersfeld1995)。它強調,學習者要在完整的、真實的環境中積極進行有意義的體驗活動(Piaget1967):同時,它又指出,學習者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參與下,能夠掌握他單獨無法領會的概念和思想(Vygtosky1978)。
(二)設計
設計指如何通過選擇教學內容,通過教師、學生和教材的各自作用來體現教法所依據的語言和語言學習上的理論。實際層面包括以下方面:選擇教學內容;學習者定位;教師定位。
關于學生和教師的定位,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又主張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我們認為學生是教學實踐的主體,是語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的目的;教師是教學實踐的組織者,是語義建構的幫助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是參與者,應該與學生一樣以平等的身份加入活動,既能給學生一些指導,又能隨時發現問題,有利于以后的課堂教學。同時,根據第二語言學習的規律,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一定量的語言知識的輸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于教學材料的選擇,我們依據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imputhypothesis)。輸入假設認為:1、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imput)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和關鍵。只有當學習者接觸到略高于自己現有語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輸入材料”時,習得才有可能產生。即著名的i+1理論;2、語言的輸入必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或至少與學習者的生活相關聯;3、語言的輸入只是外因。要使其轉化為習得還須關注內因,考慮學習者的態度、情緒、動力、自信心等“情感因素”(affectivefactors);4、語言的輸入必須有足夠的數量。結合上述理論,在認真分析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教學的具體目標基礎上,我們對課堂補充教學材料的選擇制定以下原則:
1、材料內容選擇與學生的藝術專業相關,或時事新聞、科技發明和世界趣聞、時尚等學生感興趣、與生活相關的話題。我們希望能讓學生在接觸材料的過程中,不斷地、真切地感受到‘英語’是一種能幫助他們獲取信息的工具,而不僅僅是存在于課本上的死的知識”。從而調整他們對英語的認識,調動他們的“情感因素”。近而激發學習動機。
2、在材料難度處理上,注意輸入理論中的i+1原則。材料不能太難,要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水平,考慮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的體驗。這方面,我們從詞匯、語法以及材料篇幅上對所選材料進行控制。鑒于此,材料大多選白21Century,ChinaToday或Chi.an Daily等英文報刊。
(三)程序
程序指一種方法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具體教學技巧與實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們設計了4個環節:熱身運動一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協作學習—教師講授。
1、材料呈現之前的熱身運動我們采用教師提問、啟發的方式,力圖激活學生的圖式。圖式理論認為,通過啟發聽者的圖式來對輸入的信息進行預測和分析可以加深理解,為順利自然的進入材料學習做好心理準備和語言準備,營造好的語言環境。
2、材料呈現后.學生的獨立學習環節由于每個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不同,其對語言的認知能力也不同,他們的語言需求也必然因人而異。我們讓學生借助字典,在理解過程中,對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補充、修正。
3、學生兩人結對或小組討論環節在此環節中,學生能有多次相互學習的機會。合作式學習模式認為:“如果學習過程中大家共同建構語言的意義,那么每一個人的智慧與思維都能被整個群體所共享。”
4、教師講解環節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它使學生的討論正確性得到一個相對的確認,也使他們的知識得到一個升華。學生自學、討論、發表觀點的過程能給教師提供絕妙的發現學生現有問題的機會,及時的講解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下面筆者將根據前面所提到的路子和設計,以21Cen.tury報中的一篇self—loving材料為例,具體闡述如何組織課堂,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課堂積極主動性的目標。
閱讀活動之前,筆者隨意地問學生“Doyouloveyour-self?”學生們聽懂了這個簡單的問題,笑了起來。在輕松的氛圍中,筆者給學生呈現了這段材料“NewYorkerKevinNadalmarriedlastSaturdaytOKavinNadM.The27一year—oldFilipino—Ameircannl8nmarried himself,Whathe wa8tcingtodo。hesays,w丑8stagean eventthatwouldcelebratethesinglelifebecausemanypeoplediscrimianteagianstsingle-tons.So,dressedinawhitesuitnadredshirt,NadM tookten-trestage.Hewassurroundedbyalxm'yof32.Theonlyabl~n.teeswerehisparents、Likemanybirdegrooms,Nadslwasp.erv-OUSbeforethebigday.”1was,n’tworried aboutwhetherthiswastheman 1wnatedtospendtherestofmylifewith.’helaughs.“我們要求學生先借助字典獨立對這段材料進行理解。在此基礎上展開相互討論或小組討論。隨后,教師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理解進行表述。最后。教師對發現的問題以及重要的知識點做講解。在理解材料的過程中,學生處理”Hewassurroundde byapartyof32.“時出現了困難。結合學生的問題,筆者對party這個多義詞做了講解,在此上下文中party意為‘agroupof’。并引導學生回憶、總結了該詞義項”聚會、政黨、人群”。在確認對材料的正確理解上,筆者對出現的語言點做了分析。如“absentee”中“一ee”后綴回憶了“interviewee,employee”等詞。筆者結合自己的詞匯記憶經歷,分析了“birde。birdegroom”兩個詞的區別,聯想“新郎后面多的字母是因為男方往往提供結婚住房”。生動活潑的講解中,學生體會了詞匯記憶中的分析法、比較法、聯想法的實際運用。
四總結
調整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后,我們及時地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聽取反饋意見。學生們認為:補充材料難度降低,篇幅短小,減少了他們面對長篇文章時的壓抑、緊張感,注意力更加集中;內容符合學生的興趣,他們更愿意配合。以往被動聽課的情況得到改善;教學中自學、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得課堂氣氛輕松、民主、活躍,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意識的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懼感減緩,在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就,增添了自信,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有了可喜的變化。
總之,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考慮教學對象的具體現狀、需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大學英語課堂學生參與性的培養】相關文章:
試論大學英語課堂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12-11
試析大學英語課堂學生悟性與個性的培養12-09
試析英語課堂學生參與度調查與分析12-09
淺析如何提高英語課堂學生的參與度12-10
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參與動機教育論文03-11
淺析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探究性的重要性11-22
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小組合作的創新精神11-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