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論情感在教師信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其陶養

        時間:2024-08-07 03:44:24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情感在教師信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其陶養

         摘要:教師信念是教師素養的核心,在教師信念形成過程中,情感能夠起到重要的定向、維持與轉化作用:良好的情感素養,易于使教師獲得個人價值與職業價值相契合的理性認識,產生對理論學習的持續興趣。同時,滲透到教師教育過程中的積極情感,也有利于使受教育者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理性信念,引導其進入教師專業成長的良性軌道。師范教育中的情感陶養,是實現師范生知情統一與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會對未來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關鍵詞:教師信念;師范教育;情感素養
         
         教師信念是教師素養的核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和基礎。作為個體理性認識與情感合金,教師信念的形成相對于單純的知識獲得來講,有著更為復雜而曲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情感所具有的動力定向、維持與轉化作用不可小視。目前,我國師范教育中的情感陶養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種狀況將會極大地阻礙未來教師個體與群體專業發展的進程。因此,了解情感在教師信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尋找提高師范生情感品質的有效途徑,應該可以為促進未來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一、情感對教師理性信念獲得的推動作用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和內心感受,是人從事社會活動的重要動力。羅素講,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無可遏止的同情心,這三種簡單而強烈的感情支配了他的一生。同樣,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渴望,對兒童的熱愛和對專業知識的渴求,也是教師情感素養構成的三個方面,對其理性信念的獲得起到重要的定向、維持和轉化作用。
         (一)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渴望,可以使教師獲得個人價值與職業價值相契合的理性認識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內心具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教育才能夠成為他們的事業。受過教育的人,不僅要能夠憑借知識與能力獲取、創造自己的物質生活,還要能夠憑借思想與智慧創造出豐富而美好的精神生活,真正實現其作為人的生命價值,教育活動因此顯現其更為深遠的價值。教師如果能夠將引導兒童的精神成長作為自己終生追求的人生價值,就獲得了最為理想的職業價值認同,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也將由此而生。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從事教師職業的人,都能夠獲得上述價值認同。舍勒說:“在人是思之在者或意愿之在者之前,他就已經是愛之在者了。人的愛之豐盈、層級、差異和力量限定了他的可能的精神和他與宇宙的可能的交織度的豐盈、作用方式和力量!盵1]教師情感的豐富和深刻程度會直接影響其對教育活動本質及其價值的認識高度。特級教師魏書生起初并不愿意當教師,但是后來經過與學生的接觸,“才發現了學生們心靈的廣闊”。他說:“在世界上,如果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份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那我便獲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價值!薄敖處燂@然是最有利于培養真誠、善良、美好心靈的職業,于是我便迷戀上了教書。”[2]魏書生將教學作為實現自己美好社會理想的最佳手段,其從事教育活動的目的,已經遠遠超越了個人生存需求的功利層次,達到了與教育活動之本質及其價值追求相一致的認識高度,最終促成了這些教師個體生命價值在其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完美體現,F實中這樣的范例還有很多,這些范例說明,即使一些教師在從教之初并未對教師職業產生價值認同,但是其內心持有的對人性中真善美的追求、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渴望,往往能夠成為點燃其職業信念的火種?梢哉f,內心持有對人類美好未來積極而強烈的情感,是成為優秀教師所必備的情感素養。這種情感素養,既是教師從工作中獲得樂趣的充分條件,也是教師獲得個人價值追求與職業價值追求相契合之理性認識的必要條件。
         (二)對兒童的熱愛,可以促使教師理論學習興趣的持續與增長
         簡單地講,教師專業成長應當包括理論認識與實踐能力兩方面的增長。教師個體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兩方面的興趣,決定其理論認識增長與實踐能力提高的可能性與可持續性。在個體教師的專業成長中,實踐興趣與理論興趣是相互促進、螺旋上升的。教師的實踐興趣表現為其對實踐過程的熱情、對實踐效果的關注,以及對提高實踐效率的執著追求。教師的理論興趣則表現為其對已有理論的信任或者在了解基礎上的懷疑與思索,也包括其將自身實踐經驗上升為科學理論的需求。興趣源于需求,教師的實踐興趣源于對提高自身實踐效果的需求,理論興趣則來源于教師對實踐效果提高或教學成果推廣之科學依據的需求。一般情況下,教師的實踐需求是其理論需求的前提,在其并未產生實踐需求的情況下,不大會產生真正的理論需求。因而,教師的實踐需求應當是教師理性信念形成的突破口。
         教師的實踐需求源于其內心對兒童的熱愛。熱愛兒童,就會為兒童著想。教師熱愛兒童,就會產生尋求兒童健康長遠發展之秘訣的內部動機,這種情感能促使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與思考活動中去!皟和,在我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孩子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基的、正在長大的人。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常常會想到他們怎么長大,怎么長得更好,長大以后又會怎么樣。我們的教育怎么去積極地影響他們的精神世界?”[3]就是這種內心情感驅動下的教師的思考。在工作與學習中孜孜以求,就成為這種教師工作狀態的準確寫照。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為學生當下的幸?紤],將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是教師理性信念產生與發展的思維前提。為了滿足兒童成長的各種需求,教師會積極探索更為靈活高效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實踐探索遇到障礙的情況下,教師自然就會開始自覺的專業理論學習。為了解決實踐問題而思考,為了促進思考而學習,在這一學思結合的探索過程中,教師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獨特感悟與理性認識,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信念奠定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熱愛兒童,是教師產生理論需求的持續動力,也是其能夠與教育理論從相遇到相知所必備的心理前提。
         (三)對專業知識的渴求,可以使教師迅速將所學理論轉化為個人理念
         教師的理性信念,既包括其以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為認識基礎的教育理念,也包括其以學科知識與價值認識為基礎的專業理念。二者共同構成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教師教育理念的獲得取決于眾多復雜的因素,而其學科專業理念的獲得,主要是通過接受教師教育機構的理論知識教學和自主閱讀專業理論書籍兩種途徑來完成。可以肯定,這兩種途徑都可以為教師專業理念的獲得提供充足的知識資源,應當成為教師信念獲得的必由之路。但是,知識并不能等同于信念。我們可以通過教師教育者的言語或者書本中的文字向教師傳授知識,但不能確保這些知識可以進入教師的信念系統。信念產生的基礎是認同,認同的前提則是一種源自個體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蘇霍姆林斯基講:“有知識并不意味著有信念!薄八^真正的有知識,就是對知識有著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識多次地反復思考過,如果知識變成了學生主觀世界的一部分,變成了他自己的觀點,那就意味著知識已經成為信念!彼J為個人能夠將知識轉變為信念的條件,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盵4] 在教師教育中,引發學習者學科興趣與熱情是促使其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反復思考的前提。學習者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是否有熱情,決定其能否打開心靈去感受知識,能否與知識產生對話和共鳴。這些都是學習者將抽象的學科理論內化為個人觀念的必要條件。當學科知識能夠成為學習者滿足自己好奇心的信息源時,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從疑(困)惑、焦慮、渴望到欣喜和滿足等一系列豐富復雜的情感之后,才能夠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價值,形成更為豐富與完善的專業理念。 二、師范教育中提高師范生情感素養的途徑
         師范院校最為未來教師成長的搖籃,擔負著培育人類靈魂工程師之靈魂的重任。豐富而高尚的情感世界就是教師靈魂的棲息地。因而,師范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營造富于藝術美感的校園環境,凈化、美化師范生的心靈
         培養受教育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是使其獲得良好情感素養的首要環節。雖然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有著不同程度的天然傾向,但是這種向往的強度與持續性也深受其所處環境的影響。如果受教育者能夠長時間生活在一個純凈美好的環境當中,其心靈也會得到凈化與美化,這是其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的前提。美育作為凈化、美化受教育者心靈的教育活動,必須要借助一定的審美媒介。這些審美媒介除過專門的藝術活動中的藝術作品之外,主體所在的環境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構成部分。相比較而言,專門的藝術作品欣賞是一種有意識的審美活動,它不僅要求藝術作品本身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還需要審美主體具備敏銳的藝術感受力。而富于藝術魅力的建筑物及其裝飾,則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喚起身處其中之人的情感體驗,使其行為舉止趨同于環境給予的暗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利用校園環境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應當是一種非常值得重視的教育手段。尤其對師范院校來講,校園環境的建設,應當在藝術性地顯示其人文內涵的同時,突出對師范生的人格與職業價值追求進行積極引導的陶冶功能。
         (二)增加師范教育中美學與藝術欣賞類課程,提高師范生的審美素養與情感品質
         美的事物可以喚起人內心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這是審美活動可以陶冶人之情操的緣由。主體情感品質的高低與其審美素養的高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當人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并能從美的事物中去獲得積極的情感享受,就獲得了愛的能力。可以說,主體愛之能力的獲得與其感受美、理解美之能力的獲得是同步的,其情感品質的提高與其審美素養的提高也是相互促進的。人只有具備了對美豐富而敏銳的感受力,才能對美好的事物有著更為細膩、深刻的理解,情感的豐富性與深刻性才會隨之加強,這是個體精神底蘊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也是人在浮華社會中抵御不良誘惑的的力量源泉。能夠在與兒童交往的過程中感受“人之初,性本善”的美好和創造人類之美好未來的職業幸福,就是教師熱愛兒童之情感的來源,也是教師審美情感的典型表現。對于將引領青少年兒童精神成長作為首要任務的教師來講,提高其審美素養,改善其情感品質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在師范教育當中,為師范生開設美學與藝術欣賞類課程正是達到這一目的首要途徑。
         (三)強調教師教育課程教學中的審美因素,增進師范生對學科知識的積極情感
         休認為,“能夠相互反應的鏡子就是人們的心靈,這不僅是由于他們的情緒由心靈相互反映而得來,而且由于心情、情感與觀點的那些光線,能夠彼此反射,并能夠毫無覺察地消失!盵5]這段話揭示了人之情感形成的復雜性與不可捉摸性,同時也啟示我們思考情感的來源:情感是人們心靈相互反映的結果。在一定的社會團體生活中,如果能夠營造一種人人都向往并珍視美的情感氛圍,就能夠從整體上增進這一團體成員的情感品質;在特定領域的學習中,如果人人都能從所學習的內容與所討論話題中感受到人類智慧的力量、獲得精神的啟示與震撼,就能夠從整體上增進學習者對于所學領域理性之美的感受力與理解能力,增強其對所學專業與學科的積極情感。同理,在教師教育課程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營造一種珍視與向往人類智慧與理性力量的情感氛圍,提高豐富而積極的情感信息,就能夠讓更多未來教師愛上自己的學科。
         參考文獻:
         [1]舍勒選集(下)[M].上海:三聯書店,1999;751.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編.魏書生與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
         [3]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編.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50、66.
         [4][蘇] 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414.
         [5][英]休著,賈廣來譯.人性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301.

        【論情感在教師信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其陶養】相關文章:

        論中學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形成的作用教育教學論文02-27

        論包裝在品牌傳播中的作用與影響11-18

        論突出音響在廣播新聞中的優勢作用12-03

        論德育教育中的激勵因子作用11-20

        論課堂討論在教學中的作用、實施11-20

        論接納在當今家庭教育中的作用11-25

        論網絡營銷在國際展覽中的作用03-28

        論校園文化在德育中的滲透作用論文03-23

        論統計信息在企業生產管理中的作用11-28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