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術課堂教學的思考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推進,美術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勢在必行。新課改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美術教學目標是間接性、指導性、彈性的“規范”,以學生為主。因此,美術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優化課堂結構,改革教學方法,遵循以學生為主,把培養學生創造性、發展思維和能力放在首位。【關鍵詞】:美術 教學 思考
英國的超市里,經?梢砸姷竭@樣的情形:老師把一二十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帶到超市,他們的這節課就在超市里,學生的要解決問題是:這里的商品有哪些是小麥做的?哪些是牛奶做的?老師布置完后,學生便作鳥獸散,老師只站在一旁負責學生的安全,對學生不管不問。學生們有的在貨架上看標簽,有的拿著商品左看右看,有的索性就向他人求教。課就在這樣鬧哄哄的氣氛中進行。學生有的答案滿滿的,有的只填寫可憐的幾種商品,有的完全空白。答案也不是整齊劃一。這種題目的好處是給學生以廣闊的努力空間。聰明愛動腦筋的學生甚至可以找到令教師意外的答案,糊涂不用功的學生也樂得其所,至少超市里很好玩。這是典型的西方課堂模式。
反觀我們的教學,極少見到這樣的開放式教學,我們不管那門課,一旦開設了,就會為了應付各種考試來組織教學,美術課也不例外。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專家學者,但你卻硬要他各門功課都得100分,這無異于趕鴨子上架,說的不客氣是逼良為娼。這就是導致學生負擔過重的一個基本的原因,也是應試教育被人們詬病的根源。
課堂教學沒有也不應該有整齊劃一的模式,如果有模式,也是與教師的文化底蘊、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教師面對不同的學生就應該有不同的模式,如果硬要強調同一的話,那叫做集體作秀。
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確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關心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質量的提升。
新課改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美術教學目標是間接性、指導性、彈性的“規范”,以學生為主。因此,美術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優化課堂結構,改革教學方法,遵循以學生為主,把培養學生創造性、發展思維和能力放在首位。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說,義務教育不須生產成品,而是加工半成品抑或是毛坯,我們培養的目標也不是把所有學生都推向音樂學院,更不是未來的畫家,所以不必追求完美,我們正是在追求“完美”(習慣的眼光看學生,唯有高分才完美),才造成了當今的局面——嘴上喊著素質教育,實質上搞的還是應試教育。
蔡元培最早從德語中引進“美育”一詞:“美育者,以美學之理論應用于教育,以陶冶性情為目的者也!敝佬g教育家豐子愷說:“我教藝術課,主張不求直接效果,而重間接效果;不求學生能作有用之畫,但求其涵養愛美之心,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待人生,此為藝術之最效用!泵佬g決不是簡單的畫畫。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和家長都把美術課看作是圖畫課。這一觀念直接導致了美術教學的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了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育應以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主要目的,具體說來,就是以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等能力為主要目的。
作為基礎教育組成部分的美術教育,同樣擔負著培養全面人才的重任。“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是美術教育發揮其價值的基本方式。
參考文獻: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
【美術課堂教學的思考】相關文章:
對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幾點思考12-01
課堂教學德育滲透的思考與應用01-18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方法的思考11-15
關于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11-30
對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幾點思考論文04-01
構建“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11-20
初中美術教學特色思考02-11
中職學!岸爬煽谡n堂教學模式”的思考11-18
提高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02-22
初中物理互動式課堂教學思考論文02-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