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遷移 激活思維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遷移教學的實質就是讓學生運用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發現新規律,不斷重組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在教學時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積極因素,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當然,準備了良好的遷移條件,不等于遷移活動就一定會發生。實踐表明,遷移活動的實現,還有賴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應根據不同教材、不同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使知識的遷移順利實現。通過教學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體會。一、抓住共點探新知
圍繞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復習舊知識后,教師應及時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即共點,引導學生以舊探新,展開主動的探究活動,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例如教學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教材的安排是:一桶油重100千克,(1)求3桶油重多少千克?(這是整數乘法題)(2)求1/2桶油重多少千克?(屬一個數乘以分數的題)這兩道題的數量關系式都是:每桶油的重量×桶數=總重量。這個數量關系式就是它們的共點,即知識的連接點。從意義上看,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是整數乘法意義的擴展,也是分數意義的延伸,兩種意義有著內在聯系。因此,分數意義也是知識的連接點,教師應緊緊抓住這兩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讓學生列出第(1)題的算式:“100×3”,并說出數量關系式后,問:“如果每桶油的重量不變,求1/2桶油重多少千克又怎樣列式呢?”學生根據數量關系式進行推理,列出算式:“100×1/2”,并引導學生回答“其實就是把一桶油的重量100千克平均分成兩份,求其中一份的重量,也就是求100千克的1/2是多少”。由于抓住了新舊知識的共同點和內在聯系,所以學生很快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理解了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從而順利地實現了知識的遷移。
二、溝通聯系求轉化
數學知識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內在聯系,很多新知識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舊知識去認識和理解。在教學這樣的內容時,教師要運用轉化思想,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創設條件,使新知識轉化為舊知,從而使遷移順利實現。比如,很多幾何形體的面積、體積計算公式,通常是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翻轉、平移、切割、拼接等方法,將它們轉化為已學過的幾何形體進行推導的。
三、類比推理促遷移
類比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的若干屬性相同,已知其中一個或一類事物還具有某一屬性,從而推出另一個或另一類事物也具有某一屬性的思考方法。小學數學中,新知識一般是舊知識的延伸或組合,兩者之間必有很多共同屬性。新舊知識的共同點越多,越容易實現知識的遷移。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共同因素,盡力創設類比情境。凡是學生自己能在已學的基礎上進行類推的,盡量引導他們自己類推出應學的新知識。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培養了能力。
四、運用對比抗干擾
對比抗干擾是指運用對比的.方法,分清新舊知識的區別,以防止產生負遷移。事實上,舊知識對于新知識的影響并非只有正遷移或是只有負遷移,往往是某一方面起正遷移作用,而另一方面又起負遷移作用。例如,“分數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對于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有正遷移的作用,而“分數還可以表示一個具體數量”,對于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又有負遷移作用。因此,在講解百分數意義的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將分數所表示的意義與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明確異同,不但排除了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對百分數的干擾,而且鞏固了正遷移的成果,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也更深化、更清楚了。
【靈活遷移 激活思維】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