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彈性學分制下學校及院系教務管理轉變探究
論文摘要:學分制是以尊重學生個性自由、全面發展學生個性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通過對學分制的了解,梳理在學分制推行中教務管理職能的轉變,提出一個適合學分制發展的教務管理方案。
論文關鍵詞:學分制;教務管理;職能轉變
學分制從引入我國到歷經改革,對我國高等教育產生了重大的沖擊。學分制的推行對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給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為應對這種改革帶來的挑戰,學校、院系教務管理都將要制訂相應的對策,配合學分制改革,將高等教育改革推入一個新的時期。
一、學分制的概念和發展
學分制是隨選修制的產生和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最早實行選課制的是德國,將這一制度得以改進和發展的是美國。我國學分制的發展應該從北京大學的選課制談起,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后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其中就引進了選科制,修改了學習期限,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學分制在經歷了民國時期的緩慢發展,建國后的幾次大的改革,在20世紀90年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和改進,中國高校學分制逐步形成氣候。
學分制是高等學校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它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分量的單位。學分制在我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是學年學分制,這是以學年為基礎,給每門課程規定相應的學分,不能提前畢業,也不能推遲畢業,這在本質上其實還是屬于學年制,現在很多高校也還是這種形式的學分制。二是完全學分制,就是完全由學生自主選擇專業、選擇課程和教師,自己安排學習計劃,決定自己畢業時間,累計學分,不受修業期限的限制,只要修滿學分即可畢業,這在美國的高校比較普遍,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流大學也在逐步向這種學分制靠攏。三是彈性學分制,就是學制一般是四年,學習期限一般是3~6年,在這一期限內獲取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即可畢業,允許提前或滯后畢業。
北京工商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現有的學分制其實還是屬于學年學分制,筆者所要談的是彈性學分制下的教學管理的具體措施。
二、彈性學分制下教務管理職能轉變
彈性學分制的實行,無論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管理、考試手段、學籍管理上都會不同于現在的學年學分制,給教學管理帶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具體實踐中必然會要進行一系列的改變,才能符合學分制發展的要求。
1.教學管理由行政管理向人性管理轉變(方式)
現有的教學管理更多的是院系執行學校的教育教學政策,按部就班完成教學的各個環節,行政管理方式顯得尤為明顯。學分制的推行,目的是要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自由選課制度,使得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學習設計,面對這種靈活的教育方式,教學管理方式將逐漸從單一的行政管理向以人為本的人性管理模式轉變。
2.教學管理由剛性管理向彈性管理轉變(制度)
學年學分制對學制的規定是硬性的,而彈性學分制下的學習期限具有靈活性,規定學生在完成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后即可畢業,使學生提前畢業成為可能。學生考試不及格后的重修制使得學生在畢業前還有機會為之前的學習失誤進行補救,尤其是對有學業警示的學生,只要能通過重修完成警示課程學習,達到合格就能繼續學習。這些管理都比之前的完全按教學計劃完成學業等規定都要顯得更具彈性。
3.教學管理由一致管理向個性管理轉變(目的)
學年學分制管理強調一致性和整體性,但學生個體是存在差異的,如果過分強調一致性就會與學生的多樣性和個性發展相悖,不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學分制尊重學生主體,突顯學生個性特征,自主選科、自主選課、自主選擇教師和上課時間,在導師的指導下設計好每一位學生大學四年的發展方向,形成一個個特征鮮明的具有個性的培養計劃,這些能充分展現學生的特異性,為培養具有創造能力的學生奠定基礎。
4.教學管理由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轉變(發展)
現有學年學分制相對穩定的教學組織和教學形式使得教學管理呈現一種較為靜態的常規管理。學分制需要大容量的課程設置,這樣才能滿足學生選課需要,課程設置需要教師開設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課程,需要教師開設受學生歡迎的課程,這些在教學任務的設置上都是動態的。學生的課程成績也不只是由期末來定分數,學生可能有多次重修,對成績的記載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三、彈性學分制下校院二級教務管理的具體實施
彈性學分制的推行給使得教務管理內容發生很大的變化,筆者從課程管理、考試管理、學籍管理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教務管理的具體做法。
1.課程管理系統化
課程管理包括教學計劃的管理,教學計劃如何實現合理的模塊分割,這需要進行專業的、系統的論證,本文僅從教務管理的角度談談課程管理的幾個重要問題,即選課和重修課程。
(1)選課管理。學分制改革,選課是核心。每學期都有上萬人次按照學校的總課程表進行選課,預選之后還有正選和改退選的問題。應該有一個適合學校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能完成排課、選課、成績錄入與查詢、網上評價、輔修等一系列的教學環節。這可以歸屬于負責全校選課的選課服務中心,它面向全校學生提供學校教學資源的全部信息,學生可以完成自己的選課課表,教師可以及時拿到一份詳細的學生名單和上課課表。
安排好選課時間和程序。選課時間一般在期中之后就可以宣傳準備,為了保證學生都能順利選課,應該印發選課指南,包括選課辦法、選課程序、課程表等,可以培訓一批學生干部熟悉選課系統,然后在學生中進行宣講、引導,這會極大地減少教務人員去解答這方面問題的麻煩。
選課的相關規定:1)規定學期的選課量,學生每學期應該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數。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每學期可以超修一定學分,一般也不超過規定學分的10分;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允許緩修一定學分,但一學期總修學分不能低于14學分(注:按照我校大多數專業培養方案的總學分平均接近170個學分,然后分12個學期平均下來的數字)。2)有嚴格先修后續要求的課程,應按順序修讀,對于需要連續修讀才能完成的課程,如數學類、物理類、外語類等,應連續選課學習。3)新生入學后第一學期,考慮到對選修課程還不太了解和第一學期主要是基礎課程的緣故,一般按指導性教學計劃開課,由學校統一安排,自第二學期起,學生就可以上網選課了。4)選上的課程因上課時間局部沖突的,可由學生向院系提出申請免聽部分沖突課程,征得任課教師同意后并經院系同意批準后,可以免聽部分沖突課程,但不得減免專業必修課和實踐類課程。
選課程序:1)學生應通過校園網了解選課的相關規定,主動查詢每學期關于課程的開設情況,確定自己需要修讀的課程計劃。2)按時選課,選課一般分為預選、正選、補退選三個階段,每學期期中后可以讓學生根據學校的總課程表,在網上進行下學期課程的預選,期末就讓學生上網正式選定自己的課程,開課學期開學后前2周辦理少數學生的改退補選問題。
。2)重修課程管理。必修課考核不及格的學生需要重修。重修的學生需要參加正常選課,完成所有該課程的教學環節和考核,成績合格方可取得該課程的學分。
第一,重修的開班問題。公共類課程重修人數多需要新開課,新開班級。這在教學任務上就要求相關院系要有計劃預留出教師,學校在資源配置上如教室安排等方面要到位。重修人數較少的專業課達不到開班的情況,可以采取跟班聽課或個別輔導的情況處理。
第二,重修課程設置問題。學生重修一般是跟隨下一年級進行,但如果公共課程學生人數較多的話可以安排滾動開課,滿足學生的重修需要。
第三,重修次數問題。國內一些高校有不同的做法,有不限重修次數的,有僅僅允許重修兩次的。筆者認為既然是按學分、績點衡量學生學習優異程度,又實行重修繳費制度,可以允許學生多次重修。
2.考試管理規范化
學生應當參加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課程的考核,所有考核成績均要計入本人成績冊?荚嚳梢苑譃榭荚嚭涂疾椋匦拚n必須是考試,選修課可以選擇考試,也可以選擇考查。學分制實施后,要求考試管理更加規范、公正,應該做到教考分離,建立題庫。
。1)教考分離。學分制以獲取學分多少來衡量學生學習所達到的目標要求,以平均學分績點來衡量學習優異程度,那么考試的公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F在,國內不少人認為,要彰顯學分制的公平性就應該采取教考分離的形式,不由任課教師出題,統一建立題庫,用統一的標尺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一,題庫的建立。題庫要在學校統一的指導思想下,成立各專業專門的命題小組,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建立科學有實效的題庫。題庫的建設涉及到題量達到多少才合適的問題以及要考慮學科差異性的問題。題量不是越多越好,這得考慮學科差異,像數學的計算題、選擇題、填空題等出個四五十倍的題量不成問題,但有些學科的論述題、案例分析題要出50倍的題就不一定好出了,即使能湊成,但是不是符合考試大綱的需要,是否是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內容就不一定能把握好。根據現有的經驗和有些高校的做法,應至少不能少于30倍的題量。
第二,題庫的管理方式。題庫建立后,可以由學校教務部門考試管理中心具體負責。考試管理中心負責與考試有關的日常工作,如試卷命題的形成、印刷、保管、保密等事項。
第三,題庫的更新。題庫建好之后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題庫的內容只是當前一些重點知識的概括,有些知識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更新,像金融學、會計中的一些數字,法律中的一些條款的解釋等等都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課程的考試大綱、課程重點也會有變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也會有差異,同一套題在5年前可能有80%的學生能合格,但5年后可能就只有60%甚至更低的合格率,當然,也有可能達到90%或以上的合格率。這就要求及時更新題庫的難易、題量,才能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本。
上一頁
試題庫的建設能很好地配合學分制的推行,確保教考分離,保證考試結果的真實性和公平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隨著試題庫建設的完善,它也將成為一種考查學分制教學效果的有效機制。
(2)補考與重考。實行學分制后是否還允許有補考,這主要是針對必修課,選修課的通行做法是可以重修,也可以另選其他課程。對這個問題,國內高校中有兩種做法:一種是還允許補考,主要考慮到兩個原因,一是部分學生的非人為因素,如考前生病或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耽誤了考試的;二是考慮到部分學生因考試狀態問題等一些潛在的干擾因素影響了考試成績的,一般允許在下一學期開學后安排時間補考。另一種是必修課考核不及格一律不補考,必須重修,參加重修后的考試,考試合格才能獲取學分;還有一種是第二種的延伸,就是一些非人為因素影響的學生可以不重修,直接跟隨重修的學生或是下一學期該課程的考試。
筆者認為,學分制推行后可以同時廢止補考,實行繳費重修制,給學生一定的經濟壓力,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奠定好的校風、學風。
3.學籍管理科學化
學籍管理工作是對學生從一入學到畢業整個大學四年學習情況的一個記載,學籍信息包括學生的入學注冊、成績記載、升(留)級、休、停、復、轉、退學、畢業資格審核等綜合信息。下面談談與學分制息息相關的學習期限、成績、轉專業、學業警示、畢業審核等問題。
。1)學制與學習期限,F在的本科學制是4年制,學分制推行后學習期限可以設為3~6年。學分制實施后,學生提前完成本專業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學分要求和其他畢業要求可以提前畢業,而有學生因為身體或經濟原因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可能推遲完成學業要求,那也是允許的。延期畢業的期限,國內高校一般是延長兩年,美國一些大學往往不設期限,什么時候完成了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都可以畢業。我國的實際情況是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校的各種資源都是有限的,學生不能無限期占用公共教育資源,所以還是有一個期限要求,一般設兩年。等以后條件成熟了也可以不設期限,只要學生什么時候完成了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
(2)成績考核與記載。每學期所有開設的課程都需要進行考核,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一般必修課統一考試,選修課可以考查也可以考試?己顺煽冇浫氤煽儍,并歸入本人檔案。成績一般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占30%~40%不等。成績多少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畢業和評優,在處理學生成績的時候一定要細致周到。
1)重修成績,學生第一次考核沒有通過后,參加該課程的重修,考核過了再錄入成績,這個成績按正常考試評閱試卷,登錄成績,核算學分績點。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為了提高學分績點參加重修的,成績錄入一律按重修成績記載,并以最高成績作為其成績單的最終成績。
2)學生所有參加考試的課程必須是通過網上正常選課的,否則其考試成績應視為無效,這主要是為了選課管理的規范化。選課后,不參加正常考試的應將其成績記為0分,參加學分績點核算,記入成績冊。平時成績占到了一定的比例,要求教師嚴格按照平時成績的規定評定學生成績,并在期末的時候對平時成績進行公示,以示公平。期末成績統一由任課教師通過教務管理系統錄入,要求在期末結束后兩周學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績,否則會影響學生的選課、重修等問題。一個班級可能會有很多門課程的成績需要錄入,教務管理人員需要督促教師將成績及時錄入,對學生提出疑問的成績盡快處理。
(3)轉專業。學分制實施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有個性自由的綜合素質人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選課自由、選科自由,這就談及到轉專業的問題。目前國內學生轉專業相對來說自由度還是不夠的,一般只對成績優秀的學生開放,并且是第一年之后辦理轉專業的手續。在美國,學生選專業的自由度是很大的,并且到了三年級還允許轉專業。
根據現在的整體情況,考慮到各專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雖然不能像美國那樣開放轉專業的口子,但也應該對不適合某個專業學習的學生開放轉專業的途徑,讓其符合自己意愿去發展。例如,有些學生邏輯思維不太好,硬是要他學數學肯定有點勉為其難,這部分學生談不上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學習動力也沒有,要是考試不及格,還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其大學四年肯定就會荒廢。再如,外語專業有的學生口吃,其自身學習的基本條件都欠缺,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打擊挫折,不僅談不上對語言學習的興趣,還有可能造成學生一定的心理智障。面對這樣的情況,在為學生設置轉專業的條件時能否多元化?不只是面向優秀的學生開放,還應該面對不適合某些專業的學生,或是有一定比例地開放,讓確實有某些特長的學生去學他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會大大提高。
學分制實施后,轉專業的比例可能相對來說會有所提高,為了避免學生的盲目性,可以設置專業咨詢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對轉專業的學生進行評審,符合條件的滿足其轉專業的需要。在轉專業后的課程認定上需要建立一個替代關系,哪些課程是可以替代的,哪些課程還需要重新修讀,得有一個具體的原則。在轉專業的時候就把這些課程互換的問題解決好,省去畢業審核的復雜手續。
。4)學業警示。實行學分制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能力自由選擇修讀多少課程,但還是應該有個基本的規定,如果一學期低于14學分,就該給其學業警示。第一次學業警示后,學生可以繼續跟班試讀一年,如果在這一年里完成了計劃要求的學分,并且還取得了之前需要重修的學分,平均學分高于14學分的可以不試讀,繼續跟班學習。如果沒有達到這一要求的就必須退學。這就是按照學業警示—試讀—退學(續讀)的辦法處理,對學生起到一個鞭策作用。在學分制下,為防止學生放松學習,要實行淘汰制,寬進嚴出,把好質量關。
現在國內有些高校的做法更加人性化,就是學生已經達到了退學的條件,但還是給予學生申請自費試讀的機會,如果成績全部合格,則給予恢復學籍,跟下一年級重修之前不及格的課程,同時還修讀原年級的課程,成績合格者取消之前的警示,重回原年級學習,這是以人為本的一種柔性管理。
。5)畢業審核。在現有的學年學分制下,學生提前畢業基本上是沒有,但實行彈性學分制后,只要學生學分修滿了,達到培養方案的要求,那就可以根據學生畢業的各項要求,嚴格進行審核,對符合提前畢業的學生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申請,安排好畢業論文的開題、答辯工作,上報提前畢業申請,按照畢業的各項流程程序準予學生提前畢業,讓提前畢業成為可能。
對四年內不能完成培養方案要求的學生,允許繼續修讀未滿的學分,等達到畢業的學分要求和其他要求后,辦理畢業手續。
彈性學分制是一項重大的教學改革,對整個學校的各個部門、相關政策都會帶來影響。因此,全校師生要從理念上接受學分制教育,先從思想上有個轉變。各職能部門、院系要從制度上、機構調整上配合彈性學分制的推行,共同為它的發展推波助瀾,將人才培養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上一頁 [1] [2] [3]
【淺析彈性學分制下學校及院系教務管理轉變探究】相關文章:
試論彈性學分制的學分互認互換建設12-03
淺析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究11-18
人文管理學下的中西管理差異探究03-28
人本思想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探究01-16
淺析建筑工程管理下的成本控制12-04
淺析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的轉變和創新02-20
淺析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03-28
淺析主動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12-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