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今股權執行的理論依據及執行實踐中的問題
對股權的執行當前來說已經不是新型案件,而且越來越多的股權執行案件將成為執行案件的一部分。最高院沒有明確規定。一、執行股權的概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執行規定》)第五十一條至五十六條,對執行股權作了明確規定,在此之前,有關執行股權的法律是空白的,即沒有明確的規定。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執行規定》對執行股權作了明確規定,這樣既拓展了執行的方法,又充實了執行工作的內容,同時也體現了執行工作豐富的內涵。
(一)股權的概念和特征
股權是股東因其出資而取得的,依法定或公司章程規定的規則和程序參與公司事務并在公司享有財產權益,具有轉讓時的權利。執行股權與股權自身特征密切關聯,股權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股權包括自益權和共益權兩項基本內容
自益權是股東自己可行使的權利。主要包括股息、紅利分配請求權,新股認購權,公司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是純粹的財產權益。共益權是指以公司利益為目的,與其他股東共同行使的權利。主要包括重大經營決策表決權、董事等人事任免權、對董事經理的質詢權、監督權,還有知情權。
2、股權是一種財產性權利
股東向公司進行投資而獲利股權,將其出資轉化為注冊資本,從而取得參與公司事務的權利,并享有公司中的財產利益。因此股權具有明顯的財產性,這樣也就不難理解股權在執行理論中的可供執行性。
3、股權是一種可轉讓的權利
股權作為股東的財產,因其具有財產屬性,從而具有可轉讓性。這一屬性,在公司法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但同樣附加著一定條件。
(二)執行股權的基本原則
1、對股權的保護原則
執行股權對股權的保護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如果被執行人除在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的股權以外別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其他股東又不同意轉讓的,可以直接強制轉讓被執行人的股權。第二,對股權的執行,按照規定首先應執行已到期的股息或紅利,如已到期的股息或紅利不能滿足申請執行人的權益,還可以執行被執行人預期從有關企業中應得的股息或紅利,或者下一年的股息或紅利。
2、優先受讓原則
在執行股權時,應晝盡量滿足其他股東的權利,尤其要注意對優先購買權的保障。由此可見,對股權執行是在其他股東同意的基礎上進行的,如不同意,其他股東則行使優先購買權,不行使優先購買權,則視為同意,方可執行股權。
3、維護法人財產原則
一個企業的法人財產,只對其自身債務承擔責任,即用其所有的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執行股權時,執行股東依據股權享有的財產利益,因股權本身并不體現為具體財產,公司對這些出資享有法人財產所有權,只有涉及到公司自身債務,和可以執行這些財產,否則就會構成對公司財產權利的侵犯。
二、實踐中執行股權存在的問題
執行股權的實施豐富了執行工作的內涵,提高了對申請執行人債權的保護程度。但執行工作實踐中,由于對執行股權法律的理解和實踐操作不同,常常做法不一,又出現了執行工作多樣化和復雜化的很多問題。這些情況的出現有立法的原因,也有工作中對執行股權有關規定的理解偏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投資權益和股權區分不明問題
投資權益是指投資于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等帶來的權利和收益。從這一概念可看出股權包含在投資權益之內,是投資權益中一個方面的權益。而在執行實踐中通常對投資權益理解為股東向公司進行投資,因出資而取得的參與公司事務并在公司中享有的財產利益,具有轉讓性的權利。《執行規定》第五十三至第五十五條,并列提到投資權益和股權,這樣的并列使用主要是為了避免目前對這類權利的叫法較多且亂而造成個人理解的偏差。
因此,對被執行人在公司中的投資權益的執行,應稱為執行股權。對于被執行人獨資開辦企業中擁有的投資,也應舍棄“投資權益”這一概念。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投資權益的概念,同時,也可打破認為執行投資權益就是執行股權這一傳統和錯誤的觀念。
(二)對被執行人投資開辦的下屬人執行的問題
在實踐中,有的執行人員認為被執行人開辦的企業法人,其資產應屬被執行人完全所有,應視為被執行人財產,可直接予以執行。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按照公司制度的一般原理,公司登記成立后,公司的財產即獨立于投資者財產而存在。不允許對被執行人投資開辦的下屬企業法人財產進行直接執行!秷绦幸幎ā匪岬闹苯硬枚ㄓ枰赞D讓,注重的是執行實踐中,不需任何人同意與否而直接執行的方式,而不是對其財產的直接執行。
(三)執行股權與公司特屬股權和轉讓數量問題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發起人持有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對《公司法》這一規定應理解為只適用于當事人自主協議轉讓股權的行為,而法院在強制執行轉讓股權是為了債權人利益而實施的國家行為,不存在違法投機行為。但受讓人應繼續遵循公司法對轉讓人的規定。
《公司法》對公司管理人員轉讓股份進行了限制,這些人在任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25%.對這類股權的執行,根據執行工作的特有屬性,仍不受《公司法》的規定限制,可以執行。
(四)執行股權關于受讓人的資格及注冊不實的問題
《執行規定》對股權轉讓有著特別的規定,而對受讓人的資格未有規定,即執行股權進行轉讓時,受讓人應符合什么樣的條件,在無法轉讓時,什么樣的股權可以抵償給債權人。實踐中遇到問題主要是關于外商投資公司的案件,最高院1987年《關于審理涉港澳經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解釋》第七條規定,一般不宜以投資清償債務,確有必要的,應征得內地合資方或合作方和有關方面的同意,通過轉讓投資權益的方式進行。《執行規定》更加明確股權的可轉讓性。在執行外資股權時,對受讓人沒有規定,如轉讓給國內投資方,轉讓后使外商股東的股份低于注冊資本的25%,與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相沖突。如把外商股東股權全部轉讓給國內投資方,則會改變了外商企業的性質。這種情況下應對受讓人的資格進行限制,最好受讓人是外商。無外商受讓時,國內投資方為受讓人,在體現外商股份不低于注冊資本25%的情況下,對非外商股東轉讓。這樣,既維持了公司的企業性質,又符合我國的法律規定。
實踐中遇到的另一問題,是股權的瑕疵問題。股東對公司的出資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出資。針對這處情況,我們要重新對股東的出資實物進行作價,以便確定股權的真實價值,從而保護受讓人的權益,以免對執行工作的真實、合法性提出質疑,損害執行工作的可信度。
【現今股權執行的理論依據及執行實踐中的問題】相關文章:
從司法實踐的角度淺析探望權的執行問題論文08-01
如何提高執行力論文04-28
《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貫徹執行中的幾個問題論文05-03
關于中小企業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問題的論文04-24
如何解決探望權的執行難08-02
簡論民事執行財產調查難現象的主要表現08-07
試析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制度的完善08-29
股權結構與代理問題探析論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