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美術欣賞中的模糊層面與教學
摘要: 本文論述了美術欣賞中"模糊層面"的特點、研究意義,以及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相應地進行一些教學嘗試的研究和建議。關鍵詞:美術欣賞 課堂教學
美術是人類創造的一種精神產品,它有別于聽覺藝術的音樂、語言藝術的文學,是具有造型性、可視性、靜態性、物質性的一種空間藝術。正因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術作品首先應該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們視知覺觀照的空間形式;其次,它通過其物質媒介向人們展現一個靜止狀態的相對理想的客觀世界,進而觸發人們二次創造特定的情感情緒。
波蘭著名的哲學家、文藝美學家英伽登在現象學文藝理論中提出了"未定點"的概念,盡管美術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視覺形象,但它絕不等同于現實,而是作者觀念的意象化,實際上也不可能通過有限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把理想無限豐富的性質毫無遺漏地表現出來,總會留下許多"未定點",在美術欣賞的二次創造中可以稱之為"模糊層面"。
一、"模糊層面"的特點
在實際的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不能給美術作品以單一的確定性,認為作品內涵的理解應該趨于統一,認為不應該有爭議。隨著對"模糊層面"的研究和認識,它將促進美術欣賞教學的效果。
美術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視性、靜態性、物質性的基本特征,美術形象自然成為了藝術家在美術作品中實現某種理想的終端形態。"藝術作品的目的是表現基本的或顯著的特征,比實物表現得更完全更清楚。藝術家對基本特征先構成一個觀念,然后按照觀念改變實物,經過這樣改變的物就’與藝術家的觀念相符’,就是說成為’理想的’了",盡管它也屬于客觀存在,但與我們生活中的客觀現實是有許多不同的,所謂"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說明,藝術家灌輸在作品中的觀念也有"未定"的"模糊層面",筆有盡而意無窮,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在《拾穗》中以現實主義的手法真實地刻畫了三位普通的法國農婦,她們彎著腰在收割后的麥地里撿拾被遺落的麥穗。盡管藝術形象真實,但也無法表現完盡作者對生活的理想觀念,F代雕塑家葉毓山的《歌樂山烈士紀念碑》組雕,其藝術形象的監獄背景是模糊的,敵人的野蠻殘酷是模糊的,唯一具體的是一種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讀者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所感知和體驗的深度和豐富性也有所差別,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個性特征會使讀者產生多元的解讀,我們不能執迷于一種"建構",主觀武斷地將對作品的"統一認識"灌輸給學生。比如,20世紀抽象主義畫家康定斯基的《即興》,不以自然物象為范本,有的只是線條、色彩、塊面、形體以及構圖等繪畫要素,不同的讀者視覺感知后被激發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思維程度千差萬別。
事實上,面對一幅全新的美術作品,不同的讀者進行欣賞時的差別往往取決于對"模糊層面"的認識程度,因而研究美術欣賞中"模糊層面",有助于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二、"模糊層面"對美術欣賞教學的啟示
1、 讓學生成為欣賞主體。
在美術欣賞"模糊層面",學生經常扮演著一個"理性"的旁觀者,是一個欣賞客體,程式化地敘述著藝術情感,諸如"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達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殘酷"等等,一點都沒有自己真實的情感想象,徹頭徹尾的被動欣賞。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將課本和教師的知識簡單地裝入學生頭腦的過程。美術欣賞不能成為教師把單一確定的相關知識灌輸給學生的過程,學生不能成為欣賞的旁觀者和接受者。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扭轉"一言堂"的模式,積極創設情境,挖掘教學內容中趣味性、生活性并且符合學生心理的東西,吸引學生參與到美術欣賞的過程中來,主動感知藝術形象和體驗藝術情感,讓學生成為美術欣賞的主體。
2、 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
學生是一個鮮活的個體,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并且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同一件藝術作品,一個學生以前、現在、將來的欣賞結果是變化著的,即使一個偶然的生活經歷也會改變其對同一件作品的情感想象。美術欣賞的內容中,往往都是既往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的生存年代和社會背景離今天實在太遠了,學生又缺乏相關的經驗,無法進行情感通融。鑒于此,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興趣趨向和心理變化規律,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生活經驗,以及具體的情緒情感變化,適時地以學生為欣賞主體,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3、 發展學生想象創造力,培養多元思維習慣。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美術欣賞教學中應該積極發揮"模糊層面"在學生欣賞過程中的作用。以美術作品的"模糊層面"為立足點,創設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藝術形象,不要讓教師的審美表述成為唯一的審美標準。比如在《中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欣賞過程中,除了組合、體量、造型、色彩、裝飾等藝術手法的欣賞外,可以增加一個"宮殿建筑中藝術與文化思想的關聯?"的討論題,充分調動學生展開討論,不管是贊美還是批判,只要有根有據,盡量加以肯定或者教師幫助學生進一步闡述明白,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自信,發展學生創造力,培養其多元的思維習慣和審美能力。
三、思考與展望
當今的教育正大力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美術學科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質為美育目標,而學生的這種美術能力往往要在實際的生活中才能體現出來。比如在生活中學生遇到了一些美術現象或者美術作品,面對的只有美術現象或者美術作品,沒有了課堂氛圍中的一些提示和幫助,這時學生體驗藝術的程度才是最真實的,這也是我們美術教育最終要追求的。"終身教育"已經深入人心,美術教育培養的學生當然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上欣賞過的美術現象和美術作品,不是對美術作品的量的累積,而是從中感悟藝術形象內在的意,以次磨練自身的思維習慣和情感想象能力。
【淺談高中美術欣賞中的模糊層面與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廣告英語中的模糊現象11-17
淺談如何搞好美術欣賞課教學02-09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11-21
淺談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意境教學12-06
淺談美術理論在美術教育中應用03-25
模糊用語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1-16
高中美術欣賞課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11-22
淺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12-05
淺談在高中歌唱教學中如何對聲樂特長生06-05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11-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