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干預生活”作品的突破與局限

        時間:2024-08-02 01:04:44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干預生活”作品的突破與局限

        中文摘要:“干預生活”是我國文藝界5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種創作主張,“干預生活”以其富有沖擊力的理論和作品比較敏銳地、深入的表現了我國1956年前后社會轉折時期的矛盾,并且鮮明地表現他們的評價和傾向,曾經對當時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具體分析這批作品,可以發現它們仍然沒有完全走出公式化概念化的陰影。本文試分析“干預生活”作品的突破和局限。
        關鍵詞:干預生活  突破  局限   
                “干預生活”是我國文藝界在5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種創作主張。1956年,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小說組召開座談會,一些作家批評了我們的文學創作回避生活矛盾的現狀,倡導文學作品要“干預生活”。在提出這一創作主張的同時,1956和1957年上半年,出現了一批后來被認為是體現了“干預生活”主張的作品。此類作品比較敏銳地、深入的表現了我國1956年前后社會轉折時期的矛盾,并且鮮明地表現他們的評價和傾向。所以,“干預生活”不管是在文藝思想上還是在文學實踐中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
                一、“干預生活”作品的突破
                首先在主題表現方面,“干預生活”作品開始更多地反映和揭示社會生活的矛盾面。以《在橋梁工地上》為例,作品以記者“我”的采訪過程作為描述線索,寫橋梁隊隊長羅立正與青年工程師曾剛的矛盾。作者賦予羅立正以保守的、維持現狀的思想特征,而曾剛則是不墨守成規、富于創造力的。作品的結尾引人深思,當事實證明羅立正的思想和工作方針的錯誤的時候,他并未因此反省自責,而是推卸應承擔的責任,而且也并沒有人想到要去追究他的責任。作者憂慮地意識到這才是問題之所在。這篇特寫提出的問題是十分尖銳的,它實際上反映了新中國的體制中某些落后和不正常的東西。雖然這可能不是作者的清醒的認識,但是,至少說明了作者以自身的體會,已經感受到了某些自己也無法解釋的政治問題,這已經是一個進步。
                其次出現了一些對“人”和“人性”有一定關注的作品。第一次文代會之后,文藝理論和批評強調創造正面人物、英雄人物形象來教育群眾。而這些提倡大多是從政治層面所提出的要求,對具體的個人的情感和心靈,對自我價值的關注幾乎是一個空白。在“干預生活”的作品中,出現了一些關注人物內心,符合人性、人情的優秀作品。如《本報內部消息》中對馬文元從“自我”的喪失到恢復間內心矛盾的較為細致的書寫是作品最為成功之處,馬文元“自我”的失而復得正傳達出了作者的一種理想,那就是知識分子的“自救”。雖然這與政治無關,但更符合人性、人情。
                最后在題材方面,這批作品也有一定的拓展。從延安文藝講話開始強調文藝為工農兵服務,到建國后關于小資產階級的討論,逐步確定了文藝的取材范圍,即工農兵題材,而且主要是工農兵中的正面人物和英雄人物!案深A生活”作品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狹窄的表現范圍。在“干預生活”作品中出現了不少從正面描寫知識分子的作品,開始探討知識分子的內心矛盾、情感世界。
        而且,這些作品中的一些細節也值得玩味,《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中林震始終帶著喜愛的小說,劉世吾冷漠的心唯有沉浸在小說中才能活泛起來,正是書給他們的精神世界以強大的支撐。這種并不是靠黨組織、靠群眾而是靠書籍來獲取力量的細節在以往的小說中是不多見的。這類作品在選材上突破了“工農兵”的框架,題材的拓寬使這類作品更深入也更真實地反映了生活的面貌。
                二、“干預生活”作品的局限
                雖然“干預生活”作品在反映現實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這種探索還很有限。即使是在“干預生活”作品被肯定的成績方面,如題材的拓展、反映現實矛盾的尖銳等方面,也只是相對意義上的進步。首先,在“干預生活”的提倡者看來,“干預生活”和“寫真實”被順理成章地聯系在一起。他們要求作家勇敢地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和斗爭,作家們也以實際作品做到了這一點。但是,所謂的光明面和陰暗面其實正是生活中的兩個方面,歌頌光明面和揭露陰暗面并不能構成二者在題材上的本質區別,它們只是作家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而作品是應該藝術地揭示出生活的真實,如果沒有從藝術上展現生活的真實,它同樣沒有任何真實性可言。因此,“干預生活”其實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其次,“干預生活”作品雖然在描寫生活矛盾和沖突方面,顯示了極大的勇氣和責任感,但是,對矛盾的發展過程則有簡單化的傾向。另外,在矛盾的解決上,很多作品有一定幻想的成份。如《馬端的墮落》中,組織部長馬端已經完全墮落成一個官僚主義者,但仍然被提拔為副書記并被通知去省里學習?雌饋恚皭旱囊环綉饎倭苏x的一方,而且形勢同樣也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但是三封群眾來信,使形勢發生了逆轉,最終惡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同樣的矛盾解決方式,在《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中也出現過。可見,作品是在刻意實現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作品為了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就竭盡全力地表現矛盾當中的反面的力量,從而導致了反面力量的過于強大,如果按照這種文本邏輯的發展,必然會出現反面力量戰勝正面力量的結果。但這不是作家想要的結果。當文本邏輯無法實現作者的意圖時,作者就要人為的插手,通過一種象征性的強大力量來使矛盾向著作者想要的方向發展,這就使得作品的批判力量有所下降,而且似乎形成了一種解決矛盾的公式。
                最后,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仍然存在著過于簡單化的傾向。如《馬端的墮落》中對馬端的刻畫,馬端從進步到墮落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據。馬端的所有言行都好像是為了證明他的墮落和囂張。馬端的行為如此不符合一個黨的干部的要求,領導對馬端的縱容就更加不可理解。一切都顯得那么不合邏輯。人物性格缺乏內涵,只是作者為了揭露某一問題的符號而已。所以“干預生活”作品中的這些人物,讓人感覺好像是被貼上反面性格的標簽,作品就是為了解釋、證明這些標簽。這樣的人固然可憎,但是似乎缺少更加令人精神受到震撼的東西。
                綜上所述,“干預生活”作品在題材、主題、人物形象塑造和揭露矛盾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但是仍然沒有完全走出公式化概念化的的陰影。一方面,政治要求文藝無條件地為政治服務,而這必然導致文學的簡單化和公式化概念化;另一方面,一旦意識到文學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問題,政策又會從政治的高度要求解決公式化概念化的問題。這樣,在文藝的政治性和藝術性的關系上就進入了一個怪圈,雖然,在某些時期,也有過某種程度的改善,比如“百花文學”時期,六十年代初期的文藝調整時期,但是就整個三十年文學來說,始終沒有走出這個怪圈。 
        參考文獻:
         [1]洪子誠.《當代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2]董之林.《舊夢新知:“十七年”小說論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3]王 蒙.《中國新文學大系1949~1966》(短篇小說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

        【“干預生活”作品的突破與局限】相關文章:

        康復訓練及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03-27

        護理干預對不孕癥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分析01-17

        論判例法作為民法淵源的意義與局限11-22

        尋求團隊業績的突破論文02-27

        會計監管的局限性的論文11-22

        談高鐵的局限性及及其發展趨勢11-14

        護理干預對社區高危人群健康的影響12-04

        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護理干預03-28

        門急診處方點評與干預實踐11-18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