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由一節看似成功的數學課所引發的思考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將情境導入、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融入了自己的教學之中并創造了許多成功的小學數學教學。但筆者通過旁聽“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并與學生課后對話發現一些課堂只是表面的成功。本文將從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問題、一線教師對新課程存在的錯誤解讀以及此類教學對學生的影響三個層面進行反思及論述。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反思 教學評價 學生主體性
一、教學案例:
一次到區重點小學參觀學習,在四年級的一個班級聽了一節關于“三角形內角和”的數學課。授課老師采用的是非常經典的名師設計。在教師與學生一同探究兩個直角三角板所對應的特殊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后,教師將學生分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別對銳角、直角、鈍角的三角形用量角器測量其內角和。然后教師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匯報。
師:現在請小組的代表來匯報一下自己小組的測量結果。
生1:我們小組測量得到的是180°
生2:我們小組也是180°
生3:我們也是180°
生4:我們也是180°。三角形三個角的和是180°
師:(猶豫了一下)有結果不是180°的小組嗎?
生5:(試探地)老師我測量的是181°
師:(面露喜色,點點頭)哦,出現了結果不是180°的情況,還有其它結果嗎?
生6:(理直氣壯地)我們小組是176°
師:大家得到的結果不一樣?磥,通過測量就說三角形三個角的和是180°,還不能讓人信服。哪位同學能想出更加有說服力的方法呢?
(學生措手不及,頓時陷入安靜)
生6:(似乎想到什么,翻到了課本85頁)老師,我們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然后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樣的角。
師:(滿面春風)很好,那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得到一個什么樣的角。
課堂按教學設計順利進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討、驗證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課堂將近結束時,波瀾再起。
師:同學們對今天學習的知識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大多數,齊聲)沒有!
生7:(怯生生地)老師,為什么可以說咱們拼成的角就是平角呢?
師:(驚愕、嚴肅地)這個問題咱們課下再談。下課!
整堂課的進行,總有些地方讓人感到不自然。下課后,我特意去找剛才上課回答問題的學生聊天。原來,180°并不都是前四組測量得到的結果。他們測量的結果只有一個是180°,而其余三個小組測量的真實結果分別是175°、178°、183°。
筆者:為什么你們測量的結果不是180°,卻要回答180°呢?
生1:我以為180°是老師想要的答案呢,可結果……”
筆者:你們為什么不說出自己的測量結果,卻要回答老師想要的結果呢?”
生2:如果我們回答的不是老師想要的答案,老師一定會在你說的過程中用眼神‘提醒’我們的。
筆者:那你們怎么知道哪些答案是老師想要的,哪些又不是呢?
生2:(自信地)動手操作或小組合作之后,老師想讓我們回答的答案,一定是書中的結論;如果老師問了好幾次有沒有其它的方法,老師想讓我們回答的一定是書中的方法;如果老師夸獎完某位同學后問大家是不是這么想的,一定要說‘是’;如果老師問‘他的想法對不對呀?’,那么那個同學的回答一定是對的;如果老師問‘他的想法對嗎?’那么一定是那個同學的想法是錯的,一定要說‘不對’。” 二、反思
學生的話語讓人久久不能平靜。這樣一節看似成功的教學有太多值得我們反思的了。
1、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存在偏頗
從教學設計層面來說,這位老師的教學設計毫無疑問的經典的。而且,整個教學過程看起來也是環環相扣、順其自然的。但是,和學生們交流以后就會發現實際情況遠不像表面那樣有效。學生們的回答和“經驗之談”讓人明白,這堂課遠沒有達到成功的標準。那么,為什么我們的老師還有那么多人在這樣上課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仍然在用泰勒的目標評價方式來進行教學評價。我們評價一位老師的時候,經常是用這位老師的某一節課來評價。評價課的時候又往往是對教學設計是否符合邏輯、是否運用了情境創設、動手操作和合作探究來評價優劣。這樣就使得教學評價的著眼點落在教學設計的好與壞以及教學設計的落實程度之上,而學生真實的感受、真實的狀態、真實的想法卻無人問津。這樣的評價方法,讓多少類似于案例中“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成為一個個“經典”?
2、一些一線教師對新課程存在錯誤的解讀
案例中反應的現實卻是很讓人意外。新課程已經實施了這么多年,而且新課程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我們一些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分明就是一個“最權威的導演”。我們的導演的高明之處還在于不需要事先給學生們提供劇本,僅靠自己微妙的語言和表情就可以使學生的發言、操作與實驗的結果都按自己的安排來進行。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教學現象呢?歸根結底就是我們許多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對新課程的解讀存在偏差。我們的一些老師錯誤地認為不論學生是怎么想的,只要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語言暗示、動作表情等“教學機智”“引導”學生操作或回答問題,使整個課堂能夠按自己的教學設計一步步地進行,并最終取得自己預想的結果,就是成功的教學。
這樣的教學,是將老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目標凌駕于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之上的。新課程提出將教學目標擴展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都錯誤地認為新
課程中提倡的學生主動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課堂的知識,形成相應的解題技能。因而,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被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得不到實現。由于對新課程存在誤解,一些老師在教學時為了彰顯新課程的理念,將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生搬硬套地搬到自己的課堂,學生享受到的是表面意義的新課程。于是,在課堂上出現了一些為情境而情境,為操作而操作,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化的教學活動的現象。在這些教學中,學生完全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而變成了老師實現“完美教學”的棋子。
3、此類課堂對學生有負面影響
這類課堂不僅不能使學生實現自己的主體地位,體驗學習的樂趣,還使學生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猜測老師的想法上。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認為自己學習的數學課堂不是屬于自己的,而是屬于老師,并很容易形成數學課堂的學習不過是幫助老師完成事先安排好的教學活動和教學任務的錯誤的數學觀和學習觀。由此看來,這種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會對學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4、我們應該創建怎樣的課堂
一線小學數學老師應深刻領會新課程的理念,在實際教學中認真落實、構建屬于學生的數學課堂。筆者認為,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應該創建激發“兒童與生俱來的未被損壞的天性,即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實驗探求的熱愛”的課堂;應該創建激發發自學生內心的動手操作意愿以及允許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犯錯誤和自我糾正錯誤的課堂;應該創建可以讓學生自我質疑、自我思考、自我操作、自我分析、自我檢查、自我評價、自我糾正的課堂?偠灾,新課程理念下的成功課堂應是以師生科學思維共識及學生的自我監控為基礎,以師生共同合作與交流為方式,以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共同發展為目標的屬于學生的真實課堂。
一節“三角形內角和”的課堂,引發了人們如此多的思考,證明新課程的實施還沒有真正地深入人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應該加大新課程的宣傳力度,加深廣大一線小學數學老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使老師們有理念、有能力構建屬于學生的新課程課堂。換句話說,也就是重視學生的真實情感、真實認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以及自我監控的能力,從而逐步將課堂還予學生的真實的課堂。這也正是新課程下我們應該努力最求的課堂。
參考文獻:
[1] 李祎.數學教學方法論[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99-204
[2] 王惠.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J].教科文匯(中旬刊),2009,05
[3] 李玲.再論小學數學評價理論[J].黑龍江史志,2008,20
【由一節看似成功的數學課所引發的思考】相關文章:
赴德國電企學習培訓引發的思考論文04-22
兒童商品電視廣告引發的反思08-19
數學課題開題報告12-09
由繪畫性素描走向設計性素描06-11
由一道試題引起的課后反思06-01
語文教學的思考08-08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09-23
關于數學課堂問題的設計06-13
試論家庭和諧德育的思考08-26
關于黃河問題的思考論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