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
有些青年教師觀課歸來,常會說:“××課上得真好,我都被感動得流淚了。”聽了這樣的評價,筆者非常詫異:這是什么評價標準?“感動得流淚了”是一堂好課的標準嗎?當然,一堂語文課能讓聽課的人流淚,說明這堂課在情感目標的達成上可能有過人之處。但是,僅僅讓人“流淚”,并不是評價一堂好課的主要或唯一標準。因為閱讀教學不是一般意義的閱讀,僅僅達到“流淚”是不夠的,它承擔著比“流淚”還重要的任務,如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掌握等。因為,語文教學說到底是打基礎的。由此看來,一些教師并沒有做好觀課的準備,沒有掌握觀課的標準,或者被淚水迷惑了眼睛,影響了判斷,迷失了方向。這樣觀課,只能導致誤判,可能學不到“真經”。那么,作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應該如何觀課,并做出正確的判斷,學到“真經”呢?
一、帶上課標去觀課
這里所說的“帶上課標”,意思是說在比較熟悉《語文課程標準》(當然,能帶上最好)的情況下去觀課。從觀課議課的角度講,課標是衡量一堂課的尺子?墒牵簧儆^課的教師根本不熟悉課標,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三維教學目標是什么都不清楚。如果是在沒有“尺度”的情況下去觀課,就很難對一堂課的真偽、優劣、高下做出正確的判斷,甚至會被時下一些刻意煽情、得“意”忘“言”、追求花樣、追求舞臺效果、取悅于觀課教師等情形的教學所迷惑、誤導。
如果說掌握課標理念比較抽象、有一定難度的話,那么,有一個比較好把握的尺度,那就是用課標的“階段目標”去觀課議課,用“階段目標”去審視判斷。以課標中提出的詞句教學目標為例:
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第二學段: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第三學段: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從上述目標中,我們可明確四個問題:一是理解詞句的方法;二是理解詞句的要求;三是教學的階段性;四是目標的系統性。
如果用這樣的教學目標作為觀課議課的標準,那么,三、四年級的詞句教學仍然停留在“理解詞句意思”上,沒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五、六年級的詞句教學還是停留在“理解詞句意思”上,沒有引導學生去“推想”詞句意思,更沒有讓學生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樣的教學,無論其多么煽情,多么巧妙,多么藝術,都是不符合年段要求的,都沒有教在“點子”上,都缺乏對目標體系的把握和實施。
課標同國家制定的其他行業的標準一樣,有最高權威性的指導、制約等作用。自覺地用標準,并學會用它作為觀課議課的尺度,我們就會心明眼亮,不會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教學所迷惑。
二、拿著教材去觀課
如果說帶上課標去觀課是審視、評判一堂課“教得怎樣”的話,那么,拿著教材去觀課則是弄清一堂課“教的是什么”,是以教材為依據對照、審視其對錯、偏正、深淺等。
如,不少教師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都運用了大量的圖片、視頻、音樂,用大段大段的像背臺詞一樣的詩意般的語言進行煽情。乍一看,這樣的教學,手段多樣且先進,很“好看”,很時尚。但是課文所在單元的導語中明確提出:“閱讀本組課文,我們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這是一個“讀出語言文字背后意思、語言內涵”的閱讀方法、能力的專項訓練。根據這一單元的教學要求和學習方法,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恰恰不適合運用大量的圖片、視頻、音樂等,而是應著力引導學生靜心、潛心閱讀課文的語言文字,從字里行間體會其包含的精神或情感,以此培養學生感受語言內涵、品評語言滋味的能力。例如,課文的第三段寫圓明園的各種景觀,運用了“有……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等。從這么多看似平常的“有”字中,學生就能明顯地感受到圓明園景觀的多姿多彩、美麗壯觀,就能強烈而真切地體會到作者對圓明園美麗壯觀景象的自豪、驕傲、贊美之情,還能感悟到為后文寫圓明園化為一片廢墟,什么都“沒有”了的無比痛心、惋惜、憎恨之情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埋下了伏筆等。如果不是這樣,而是運用了大量的圖片、視頻、音樂等,那么,“讀出語言文字背后意思、語言內涵”的閱讀方法、能力的這一專項訓練,又如何能夠落實?
也許有人會說,新課改不是倡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嗎?請注意,無論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其根本是“教材”,而不是隨便哪一篇文章。既然是教材,它就具有一定的規定性、制約性。我們用教材作為“鏡子”去對照、審視一堂課,就能比較務實、清楚地看出,在這堂課上,教師是把握了教材,體現了編者意圖,教在了“點子”上,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是隨心所欲,無視教材的規定性、制約性,不管學生學習的起點、年段性等。不然,手頭沒有教材,就有可能將那些把語文課上成音樂欣賞課、資料堆積課、圖片展示課、鬧劇表演課等,正事沒做好、閑事忙不完的教學,誤認為是“超越文本”的“創新”做法。 三、調好角度去觀課
這里所說的“角度”,是指觀課的出發點、聚焦點。據了解,不少青年教師去觀課,其角度不夠恰當,常常被一些表面的、吸引眼球的、刺激感官的做法所吸引。為此,筆者主張:以平靜的心態、審視的眼睛、充實的頭腦和調好的角度去觀課,力求不看熱鬧,要看門道。針對當前公開課和觀課議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聚焦語文因素。所謂“語文因素”,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常說的“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書寫)”?匆惶語文課,關鍵是看這堂課有沒有這樣的語文因素,有多少這樣的語文因素,進而思考這些語文因素是如何讓學生獲得的。下面以《筍芽兒》這一課的教學為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看哪種教學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課例一】
師:(板書課題:筍芽兒)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一起讀。ㄉR讀)
師:(出示“筍芽兒”圖片,貼在黑板上)這就是“筍芽兒”。(滿懷激情地)筍芽兒就像剛剛出生的嬰兒,是那么可愛。多么可愛的筍芽兒,多么嬌嫩的筍芽兒!我們帶上“可愛”的感情一起讀。ㄉR讀)
師:筍芽兒,多么可愛的樣子,多么親切的名字!讓我們帶上“親切”的感情再讀!(生齊讀)
師:課文圍繞著這個可愛、嬌小的“筍芽兒”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充滿童趣、發人深省的故事吧!
【課例二】
師:(板書:“筍”和“芽”)“筍”是個生字。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這個字。(生一邊說著筆畫,一邊用小手書空)
師:誰來讀一讀這個題目?(生按照標注的拼音讀)
師:(在黑板上加“兒”,成“筍芽兒”)現在加上了“兒”字,誰再讀一讀?(生讀)
師:你看,有這個“兒”字與沒有這個“兒”字,讀起來一樣嗎?
生:不一樣。沒有“兒”字,讀起來很難聽,很生硬。有了“兒”字,讀起來就像媽媽呼喊自己的孩子一樣,很親切。
師:還有不同說法嗎?
生:有“兒”字,就覺得“筍芽兒”很嬌小。
師:你看,這個“兒”字多重要呀!我們一起親切地讀讀這個題目吧!
師:(出示“筍芽兒”圖片,貼在黑板上)這就是“筍芽兒”。課文圍繞著“筍芽兒”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如果從尋找語文因素的角度來看,課例一沒有多少語文因素,不客氣地說,它是披著語文的外衣,沒干多少語文的事。教師只是通過一次次外力煽情,強加于學生,使其讀出了“筍芽兒”的語氣,學生并沒有內化理解,沒有收獲到什么。課例二,則語文因素顯而易見,可謂一舉多得:一是指導“筍”字的書寫(書空);二是讓學生讀準注音的“筍、芽”字音,也為讀好兒化音作鋪墊;三是在比較朗讀中,初步感知到兒化在表達上的作用;四是在朗讀中理解了“筍芽兒”的意思和體會到所表達的感情,即感情親切、樣子嬌小;五是滲透了學習語文的方法。而且學生的所獲所得不是教師灌輸的、強加的,是他們在巧妙的比較中自悟自得的。這就使我們看到了兩個課例在教學理念、方法、經驗、水平等方面的明顯差距。
二是聚焦學生表現。特級教師賈志敏講過一個觀課“看學生,不看教師”的事例: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一個教育代表團到上海一所學校聽課。校長請貴賓們在學生后面入座,他們卻表示:“我們為什么去注意老師呢?我們要觀看的是學生是怎樣學習的!闭f著,紛紛把椅子挪到了黑板下面,面對著學生,靜靜地觀看學生上課。這個事例很值得我們反思,因為不少青年教師觀課與其相反,其角度常常錯位,不是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而是看教師課堂上的“表演”。加之當下有些公開課,其教學不是讓學生潛心讀書、沉思默想,而是把課堂搞得很“熱鬧”,教師過于強勢、搶眼,讓學生當配角,這就使得觀課者只關注教師如何教,忽視了觀察學生如何學、學得怎樣。這樣觀課就難以全面、正確地做出評判。
課堂是學生學習發展、施展才能的天地,學生是紅花,教師是綠葉,不可本末倒置。所以,我們在觀課的時候,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那些過于強勢、搶眼的教師“風采”、教學“藝術”所迷惑,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學生那里,看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得怎樣,然后通過學生的表現思考“為什么”,即教師是用了怎樣的教法使其這樣的。這種“看學生,不看教師”的觀課角度實際是在“看門道,不看熱鬧”,能使我們學到“真經”。不然,有可能會被那種把課堂當紙,以學生為筆,用教材做墨,盡情揮灑著教師“風采”、教學“藝術”的教學所迷惑,甚至還會誤認為那是一種教學風格。
三是聚焦目標達成。語文是一門課程,它有明確的學習任務、要求,即學習目標。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達標。所以,看教學目標是如何體現、落實的,也是評價一堂課優劣、成敗的重要標準。由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是一個很“吃功夫”的問題,所以表現出來的情形就大相徑庭了。如,目標不明確,沒有航標亂行船、處處刨坑處處坑的有之;目標不準確,南轅北轍、隨心所欲的有之;目標不落實,只管“教過”不管“教會”,教學走教案、走過場的有之;當然也有目標明確,真正達標、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凡此種種,需要觀課者在自身比較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去把脈、評判。
如,識字教學,我們要看是平均用力、泛泛而教,還是音、形、義有所側重地教。有的字問題出在字音上,看教師是否有意識地強調;有的字問題出在字形上,或筆畫、部件,或結構、筆順,看教師是否給予點撥;有的字問題出在字義上,看教師是否著力引導等,并且還要看這些重點、難點問題是否真正解決、落到實處。也就是不僅看其“教過”,關鍵是看其是否“教對、教會、教好”?傊,觀課角度是當下觀課者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角度不當,會迷失思考的方向,做出誤判,導致誤學。
【觀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相關文章:
探析早讀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12-05
談小學語文自主教學的策略12-03
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分析11-23
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論文03-14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的論文04-28
談立體幾何教學中哲學認識觀的策略論文11-16
探析教學策略在物理教學中的實施12-08
談談舞蹈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05-21
英語中“文化意識”的教學策略02-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