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攻堅后農村中職發展策略
廣西經過職教攻堅,農村職校的基礎設施、實驗設備、師資配置得到質的飛躍和提升,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但由于出生人口下降,大量農村人員進城,造成農村中職學校生源銳減,以鹿寨縣為例:2008年初中畢業生為5318人,到2011年僅有2586人(含中小學輟學人數)。如何才能實現農村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職教人面臨的新課題。筆者認為: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為契機,加強學校內涵建設,進行多形式辦學,如開展社會培訓、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生產型科研等,可以促使農村職業學校得以更好的發展。
一、加強學校內涵建設,確保學?沙掷m發展
面對新的辦學形勢和辦學環境,許多農村中職學校已開始思考和探索內涵發展問題,希望通過內涵建設,使學校辦出品位、辦出質量、辦出特色,從而提高學校的生命力和競爭力,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筆者從農村職校的角度出發,認為農村職校的內涵建設主要包括師資、質量兩個方面。
1.教師隊伍建設——農村職校內涵建設的關鍵
師資隊伍是中職學校辦學力量的主體,是教學改革最活躍、最有創造性的因素,是中職教育培養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中職學校內涵建設的首要任務,鹿寨職教中心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1)青年教師培養項目。建立老帶新制度,制訂老帶新、青年教師拜師協議,發揮老教師在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作用,幫助青年教師在教育工作和教學科研中迅速成長、提高。通過新教師業務培訓、公開課、青年教師匯報課、優質課比賽、說課比賽、技能比賽、演講比賽、詩文朗誦比賽、教育科研等活動,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
。2)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培養項目。為了樹立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干的自信心、榮譽感,學校不斷地把其送到企業學習,讓他們參加國家級、國外培訓,同時要求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每學年要為校內外本專業教師開展專業教學、教研教改、應用技術研究與推廣、本專業最新成果專題輔導報告、講座,上示范課、觀摩課,在校園網站上公布教案,實現資源共享。
。3)學歷與職稱提升項目。學校制定《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對教師的學歷提升時限提出了具體要求,鼓勵教師向“研究生”、“雙學歷”發展。對于外出參加函授或培訓進修的教師在制度上要求、時間上保證、經濟上支持。督促達到職稱申報年限老師及時申報、撰寫論文,并開展職稱英語培訓,對于在規劃年限內取得高級職稱的,學校給予報銷申報費。
。4)技能提升項目。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根據“理論水平、實踐能力與企業經歷并重”的原則,實現從注重學歷為主向注重具備實踐經驗的真才實學過渡。具體做法:一是選拔理論基礎好、有一定操作基本功或所學專業特長的優秀中青年教師,到企業、高;驇熧Y培訓基地接受專業技能訓練。二是每年都利用假期時間對老師進行理論學習、技能培訓、進廠實踐。舉辦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帶訓。三是出臺激勵機制,凡是取得中級以上技能操作證的,學校都給予報銷考評費用。
。5)教師社團建設項目。近年來,學校積極倡導成立各類教師社團,旨在全校營造濃濃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加教師們的師德修養和人文底蘊,引導和推動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已申請成立教師社團的有十多個。通過在校園內全面開展教師社團活動,進而產生穩固而又具有傳承性的文化氛圍,加以熏陶每一位教師,教師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并在團隊目標協調一致的基礎上團結合作,共同進取。
2.質量是生命線——農村職校內涵發展的主體
學校在任何時候都要圍繞教育質量第一的主線來開展工作,否則,任何工作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攻堅階段,一些學校由于師資力量、教學資源跟不上規模的發展,只能以犧牲教育質量為代價,其結果是學校越辦越差,企業、社會不認可,進入到惡性循環的圈子。
筆者認為,建設以質量監控為主要內容的考評體系,形成公平良性的競爭環境,是提高教育質量、深化內涵發展的重要保證。
。1)建立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面評估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教學質量評價應將師生自評、教師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同行評價結合起來,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結合起來,在校生評價與畢業生評價結合起來,教師個體教學質量評價與學校集體教學質量評價結合起來,使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成為全員參與、良性互動的網絡系統。在評價方式上,把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形成性評價與教學過程結束時的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確定合適的權重或比例,從而使教學質量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都得到及時的監控和保障。(2)建立層級結合、上下貫通的教學質量評價運行機制。建立由學校、科室、教研組三級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以科室評價為主,逐級負責,分工協作。校級教學評價重點應在涉及面較廣的課程和主要教學環節上;科室教學質量評價重點在教學的具體環節和直接因素上;教研組評價的重點應在日常教學環節等方面。
二、進行多形式辦學,促進學校多元化發展
1.開展農村社會培訓
經濟快速發展,為社會培訓提供廣闊市場。第二、三產業的用工需求不斷增長,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民工進入企業,迫切需要對新增的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也就是說,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需要培訓,新職工需要培訓,老職工也需要培訓,這種強勁的需求為農村職業學校的社會培訓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參與社會培訓可以使農村職業學校在經費上能夠以短養長,也是培養與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提高師生福利待遇的有效途徑。
(1)多方合作,創新培訓模式。如進行“校企合作”培訓模式、“行業合作”培訓模式、“部門合作”培訓模式、“職成合作”培訓模式、“雙證制”培訓模式等。
(2)強化服務,創新培訓方式。農村中職學校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熱情的服務態度,主動走進企業、鄉鎮和村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創造訂單培訓、自由點菜、送教上門、換崗培訓等新的方式,有效地吸引了培訓對象,調動了企業職工和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2.創建生產性實訓基地
鄧小平同志指出;“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展,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益的迅速提高,要求我們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容上、方法上不斷有新的發展!鞭r村職校只有樹立經營性的理念,才能提升綜合辦學能力,才能給學校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才能贏得學校的生成和發展。創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實現多方共贏。創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有利于探索和實踐工學結合的“學校工廠化、工廠教室化”的全新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教師、企業和學校各得其所,實現了多方共贏。
3.進行生產型科研
生產性實訓基地要在眾多的社會工廠包圍競爭中生存,就必須依托學校的技術優勢,把學校的科研力量、科研成果集中起來,進行有選擇地將一部分適合生產性實訓基地生產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使科研成果商品化,改變以往那種“展品”、“禮品”、“樣品”變成真正的產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小批量、多品種、搞技術密集型的產品,真正做到根據社會需要來組織生產,這就向生產性實訓基地提出了必須走生產型科研。職業院校的生產型科研要在目標定位上體現中職特色、要在科研內容上展示技能特點、要在科研方法上形成校企互動。
總之,農村職業教育是最基層的,也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支柱,在當前狀況下,農村職業學校必須狠抓內涵建設,創新辦學思路,才能為三農服務,為區域經濟服務,學校才能得以生存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俪虒毶健墩憬≈新殞W校開展社會培訓工作的調研報告(初稿)》
②黃德山《試論校辦工廠從生產型向科研型過渡》
、邸段鹱尶蒲谐筛呗氃盒!岸贪濉薄分星嘣诰——中國青年報。
【職教攻堅后農村中職發展策略】相關文章:
探討中職教育的師資技能提升策略03-09
中職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論文02-20
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03-07
中職教育的現狀思考11-22
綠色會展的發展模式及發展策略03-30
談談中職教學之特點12-06
談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制約策略論文07-07
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策略03-20
高職教育和諧發展初探11-2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