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文化建設
論文摘要:探討課程實施對教師文化的訴求,構建在當下的大學通識課程教育和專業課程教育中以合作、開放為特征的新型教師文化。
教師文化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長期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是校園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教師文化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所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格塑造,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力量,激發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對真善美的向往[1]。課程實施與教師文化建設息息相關,教師文化是在學校這一特殊的環境下建設的,關注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態度、體驗與實踐活動方式的調整,對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和品牌建設具有戰略性的意義。當下的大學課程教育主要分為通識課程教育和專業課程教育[2]。通識課程教育就是基礎課程教育,基礎課程教育加深了學生對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的認識,讓學生以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理解生活中個人、職業和社會的各種問題并解決它們;A課程教育是專業課程教育的前提。從教育理念看,目前的專業課程教育忽視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得到解放,全面提高人的素質與能力,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展;從培養目標看,目前的專業課程教育設置的專業口徑較狹窄,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只熟悉自己的專業領域;從培養模式看,目前的專業課程教育表現為強調專業知識、技能養成的單一模式。這種情況下,不能跨專業學習,發展自己的個性與才能。但是專業課程教育具有基礎課程教育不具備的功能與意義,它給了學生在一個不確定的職業世界里的生存能力,給大學生的將來帶來了經濟的獨立的能力,而經濟的獨立正是理性、自由、心智探險的必備條件。傳統的教師文化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學生發展的需要。實施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文化建設,找到今后教師文化建設的主導方向,在實踐中建構新型教師文化,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一、轉變課程價值觀,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文化要在課程實施中建設,首先要轉變課程價值觀。教師和學生的實踐活動是在給定的條件下進行的,課程實施作為一種特殊的活動是對人的培養,不是一種標準化的批量生產,不能按照統一的模式進行,而是必須按照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要求進行培養。教師要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課程實施模式有自己的認識,轉變課程價值觀,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課程實施最后都要落實到課堂教學層面才能得以實現。傳統的滿堂灌的“填鴨式”教育,不利于調動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能力,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素養,引領學生走向對話、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民主的對話,以獨特的現實情境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開放的合作,在教學的真實情境中共同創造教育經驗,共同交流和成長;科學的探究,調整教學方法從記憶導向轉為思考導向,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二、調整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
為了保證課程實施中建設教師文化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完善性,課程結構設置和教學內容計劃必須注意理想與現實、目標與現狀的關系,考慮實現的可能性、實施的可行性。我們必須在課程結構設置和教學內容計劃的實施上,平衡而合理地處理好基礎課程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關系,確保學生既從思想和基礎技能上得到升華,又熟練掌握專業技能。課程結構方面,在注重學科間聯系的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教學內容,實施因材施教,為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課程實施是要在基礎課程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中尋找最佳的結合點,使之既能有助于學生自覺努力地增長理性,又能滿足學生為職業做準備的渴望。在課程內容方面,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高等教育應當使學生具有善于求真的習慣,反思與批判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視野,追求完美的境界。我們的教學內容要知識與實踐結合,并且將教育活動和思考活動加以統一,以便使學生成為一個思考的主體與實踐的主體,而不再只是接受各種“套裝知識”的一個客體。
三、課程意識讓教師不斷學習、專業化并成長
課程意識是教師對課程實施的基本認識,是對課程存在的基本反映,是以課程觀為核心形成的對教育活動體系中課程系統的一種整體認識。作為課程實施中的關鍵人物,教師對課程實施責無旁貸,應該讓教師在教學之余,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拓寬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視野,對課程進行深刻理解,以期指導教學實踐。教師教育理論、學科知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專業素養,決定著構建學校文化和教師文化的水平。教師的專業化是建設教師文化的關鍵所在,學校應成為教師發展的場所,應當為教師專業發展獲得可持續有效的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和支持。教師的“專業化”存在兩種模式,技能熟練模式和反思實踐模式。前者主張教師專業領域的科學知識與技術的成熟程度是衡量是否“專業”的標準。在這種模式中,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就是對這些專業知識、技術原理的熟練運用程度。后者認為教學實踐是一種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它受到政治、經濟、倫理、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影響[3]。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是憑借其具有的“實踐性知識”來保障的。教師在實踐活動中,既是課程的執行者,同時也是課程的改造者,當教師在課堂上講授課程知識時,無時無刻不滲透著教師本人對課程的理解,教師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進行教學實踐,而且具體的教學活動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的,同時具體的教學活動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主流文化對知識的選擇。因此,教師的專業化對課程實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增強教學活動對課程實施的影響力,就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課程一起成長[4]。
新教師文化的理想目標就是建立自然的合作文化,課程改革實施的推進要求教師具有廣闊的開放視野,構建良好的教師合作文化,教師通過與專家的合作、與其他教師的協作、與學生的探究等形式,突破原有的個人主義思想,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封閉守舊、安于現狀的心態,在與外界聯系與交流中,盡可能開放自己,對自己的課程實施進行實踐反思,不斷積累起課程開發的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菲菲.試論新課程視野下教師文化的反思與重建[J].教育探索,2012,250(4):113-115.
[2]季誠鈞.試論大學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關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2,(03):50-52.
[3]王璐.專業化視野下的教師文化重構[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03):8-11.
[4]史品南.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文化建設[D].碩士論文,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更多論文范文相關文章請訪問:論文范文頻道
【淺談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文化建設】相關文章:
淺談項目管理中的項目文化建設研究06-13
淺談探究性學習活動在教學中的實施04-29
淺談班級文化建設論文04-26
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學05-25
淺談歷史哲學中的批判哲學08-04
淺談歌唱中的呼吸問題論文05-01
關于淺談新課程改革論文(精選6篇)04-27
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08-23
淺談激勵理論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