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試論會計計量對企業會計收益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4-07-06 12:10:46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試論會計計量對企業會計收益的影響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試論會計計量對企業會計收益的影響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試論會計計量對企業會計收益的影響論文

          試論會計計量對企業會計收益的影響論文 篇1

          【摘 要】 采用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所產生的會計信息是不相同的必然會對收益產生不同的影響造成有些企業財會人員利用會計計量的這一特點來進行利潤操縱。文章在明確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具體闡述了會計計量模式對收益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 會計計量; 計量模式; 計量屬性; 收益

          一、會計計量的相關概念

          會計計量是指為了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確認和計列有關財務報表的要素而確定其貨幣金額的過程。會計計量模式主要由三個要素組成:計量對象、計量尺度和計量屬性。

          (一)計量對象

          會計對象是指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每一個會計主體范圍內財務會計能夠反映和控制的經濟事物與經濟行為。會計計量對象就是被計量的客體具體到會計要素上就是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

          (二)計量尺度

          計量單位是指對計量對象的某一屬性進行計量時具體采用的標準單位。貨幣一直充當著會計計量的標準單位或者說國際通用會計計量單位。但是貨幣本身也具有價值即貨幣具有兩重性。貨幣的兩重性會給會計計量帶來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即貨幣的購買力變動。相應的計量單位也存在兩種選擇:一是名義貨幣;二是貨幣的購買力即一般購買力。名義貨幣單位的購買力是會發生變動的用名義貨幣編制財務會計報表較為簡便可靠。一般購買力貨幣單位是對名義貨幣單位的調整或變換形式是按照一定時點的實際貨幣購買力換算后的計量單位從而使不同時期的貨幣計量尺度保持在相同的計量基礎上。

          (三)計量屬性

          計量屬性是指被計量客體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具體到會計要素就是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要素可以用貨幣量化的表現方面。我國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明確規定會計計量屬性有五種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在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九章中規定:“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會計報表及其附注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同時對在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下資產和負債的計量金額進行了規定。至于選取何種計量屬性完全取決于會計信息用戶的需要。由于各種會計信息用戶所需求的會計信息不可能相同因此對計量屬性的選擇也會不同。

          由以上內容可知對于所有的計量對象都存在著幾種不同的計量模式如表1。

          二、收益的相關概念

          這里提到的收益是指會計學上的收益須與經濟學上的收益區分開來。根據傳統觀點會計收益又稱利潤或盈利是指來自企業期間交易的已實現收入和相應費用之間的差額是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以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銷售收入減去為實現銷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這些經濟業務既包括外部交易也包括內部交易。與外界的業務活動使企業的資產或負債發生轉移由于它通常是直接的貨幣收支因而其量度一般也是確切的。企業內部的資產之使用或轉移由于是非直接的貨幣收支因而其量度通常并不確切。按照傳統會計觀點市場價格或預期價格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價值變動不包括在內部資產轉移之列。

          收益是建立在會計分期假設之上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間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早期的收益是根據現金收付制來計算的而現代的收益則是按權責發生制劃分當期收入和費用在進行了恰當的配比后計算出來的。會計收益的確定要依據以下兩項原則:收益確定的實現原則和收益確定的穩健原則。根據收益確認的實現原則企業收益應劃分為營業收益和持產損益。營業收益的確認必須在商品或勞務銷售等關鍵性事項發生以后而持產損益是指持有資產的已實現損益因物價變動引起的未實現損益則不予以確認。根據收益確定的穩健原則當企業某項經濟業務有多種會計方法可供選擇時應選擇最不會高估收益的方法它包括不應高估收入和不應低估費用兩個方面。

          三、不同的會計計量模式對收益造成的影響

          對于所有的計量對象會計計量模式是計量單位和計量屬性的有機結合不同的計量模式得出的會計信息可能存在較大差別。

          (一)計量單位對收益造成的影響

          在傳統的會計計量中名義貨幣長期普遍地為人們所使用。在物價穩定的情況下或者通貨膨脹或緊縮的幅度較小在一定時期內可以相互抵消時名義貨幣單位還是相對穩定的。但當物價上漲(或下跌)幅度較大時再用歷史成本來計量將會使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費用被低估(或高估)從而對收益產生影響。

          可用例1來說明物價上漲時采用名義貨幣和一般購買力作為計量單位對收益的影響:設某企業2005年以2 500元購入A產品2006年以3 000元的價格銷售物價指數上升10%計算其收益見表2。

          這種情況下按照一般購買力計算所得的收益比按照名義計算所得收益低是因為2006年的物價指數上升了10%即貨幣購買力下跌10%實際收益也下降了。正因如此經濟發達國家的會計都要求在高通貨膨脹率下不能忽視貨幣購買力的.變化應在編制正常會計報表的基礎上補充編制不變價格的財務報表以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但按照國際會計慣例從財務報表的編制成本與其效益比較考慮只要物價變動不達到惡性通貨膨脹程度(標志是三年累計的通貨膨脹率接近或超過100%)一般都以各國法定的名義貨幣為計量單位而不考慮購買力的變化對會計的影響。

          (二)計量屬性對收益產生的影響

          計量屬性是影響會計計量行為和結果的關鍵因素。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不同的計量屬性會使相同的會計要素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量;采用不同的計量屬性一個時點的財務狀況和一個期間的經營成果會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這些差異最終都要歸結到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的不同進而對收益產生影響。下面通過對歷史成本和重置成本的比較來說明不同的計量屬性對收益所造成的影響。

          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某項資產按其取得或交換時的實際價格入賬入賬后的賬面價值在該資產的存續期內一般不作調整它所反映的是市場交易實際價格可靠性強。但其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它所反映的價格只是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的而不能反映企業在持有資產期間因為經營環境變化而引發的企業持有資產的價值變化從而相關性比較差特別是在20世紀現行幣值不穩定、通貨膨脹時時存在且物價總是處于不斷變化的經濟條件下資產以歷史成本計價往往與其重置成本有差異雖然在這種計價方式下對資產采取了提取累計折舊和減值準備以彌補其缺陷但是仍然不能準確地反映資產的現實價值。收入是按現行市價計量成本、費用卻是按歷史成本計量。很顯然這兩者之間的差額(收益)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由勞動者創造的純利潤;另一部分則是由經濟因素影響形成的價格差。但現行的利潤分配制度對這兩者卻不加以區分從而出現收益超分配、虛利實分的現象。尤其近幾年來通貨膨脹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歷史成本的會計報表由于物價總體水平的上漲使其部分項目的計量變得不真實資產的賬面價值明顯脫離現實價值使企業產生了大量虛利使企業上交國家利稅和分配股東的股利增加使得國家和股東慢慢把企業吃空。許多企業雖然在報表上出現巨大的凈損益卻無力補充存貨和更新設備因為在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經濟下按歷史成本原則計提的累計折舊會導致固定資產已耗價值補償不足補償的價值不足購買與原有質量、數量相同的資產和存貨企業的生產規模不斷萎縮資本保全無法實現。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在實務中重置成本多應用于盤盈固定資產的計量等。

          例2分別采用歷史成本/名義貨幣模式和重置成本/名義貨幣模式進行計量來研究這些計量方法對收益造成的不同影響。設某企業2004年初購入一批存貨30 000元并在年底以50 000元全部售出。這些存貨的年末市價上升為32 000元那么經營收益的計算如表3。

          不同的利益團體在不同的經濟狀況下之所以對選擇會計計量模式會有不同的傾向是因為不同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影響各有關利害關系團體的利益及分配。在物價上漲的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營者可能傾向采用歷史成本/名義貨幣計量模式。因為在該模式下由于成本補償不足可以虛記成夸大企業的經營收益 虛夸和粉飾經營者的工作業績從而使經營者獲得相應的物質利益。然而在該模式下投資人投入的資本由于成本不能足額補償因而難以保全從而侵蝕投資的資本及由資本所帶來的利益所以投資人不愿接受這一模式?傊鞣N會計計量模式都有其客觀存在的合理而現實的依據。

          四、結論

          不同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對企業會計收益造成不同的影響從而通過會計信息的披露反映出不同的財務狀況。因此企業作為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必須采用合理的會計模式恰當地表達和披露會計信息的新變化真實、客觀地提供相關信息為信息使用者服務;債權人、投資者作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必須更新自己對會計計量知識體系的認識全面理解會計計量對收益的影響才能運用企業所披露的會計信息作出正確的決策。

          【參考文獻】

          [1] 江昌明.關于會計計量屬性問題的思考[J].銅陵學院學報2009(2).

          [2] 強志娟.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計量與審計[J].財會通訊2009(13).

          [3] 劉瑞江.論會計計量對收益的影響[J].中國商界2008(8).

          試論會計計量對企業會計收益的影響論文 篇2

          摘要:新會計準則實施,將對企業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對于年初股東權益方.采用公允價值和轉銷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將增加或減少股東權益。對于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將導致凈利潤增加。對于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無形資產開發,采用凈資產收益率作判斷將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執行新會計準則對年初股東權益的影響

          (一)對年初股東權益調整的增加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引起股東權益的增加。這部分主要指上市公司從交易所購買的股票、債券、基金等交易性交融資產引起的股東權益增加。原制度規定,企業用于短期投資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需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原則進行計量。新準則規定,對于這類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資產,要求將原來按成本計量轉為按公允價值計量,在牛市中,可提升此類資產的價值,從而增加股東權益增加。

          2.因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原因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而導致股東權益的增加。原制度規定,絕大多數企業采用應付稅款法計算所得稅費用。企業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納稅時,不能在稅前抵扣,只有在相關資產發生實質性損失時才能從稅前扣除。而新準則規定,上市公司均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算所得稅費用,不僅要計算當期的所得稅費用,還應確認以后年度資產實際發生損失時,應稅前抵扣少交稅款而形成的遞延所得稅收益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從而增加了股東權益。

          (二)對年初股東權益調整的減少

          1.轉銷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引起股東權益的減少。長期股權投資差額是指企業對子公司、合營公司和聯營公司的投資成本與在被投資單位凈資產中享有的份額之間的差異,原制度規定,此類差額應在一定年限內進行攤銷,減少當期投資收益。而新準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不確認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原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的余額在年初轉銷,從而減少了股東權益。

          2.因確認職工認股權,辭退補償形成的負債等導致股東權益的減少。原制度規定不預計職工認股權,辭退補償支出,而是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新準則規定,只要存在職工認股權,辭退補償,就應當預計相關支出,計入成本費用和相關的負債,從而減少了股東權益。

          企業合并準則明確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涉及上述調整因素,無論其攤銷余額是“借方差”還是“貸方差”,在首次執行時均須將其結平,并相應調整期初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無論有無未攤銷完的“貸差方”,在首次執行日要將其結平。但非同一控制下未攤銷完的“借方差”,在首次執行時不能將其結平,而應在合并報表中將其作為“商譽”列示。同樣按照職工薪酬準則規定,對首次執行時存在的解除與職工勞動關系的計劃,應當確認因解除與職工勞動關系而產生的負債,并調整留存收益。

          二、執行新會計準則對投資性房地產計量的影響

          按照新準則的規定,房地產企業應于會計期末對能取得可持續可靠的公允價值的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企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不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而應當以會計期末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他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從而影響了企業當期收入確認。近年來在房地產大幅增值的背景下,大多數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凈值相對于市場價值已明顯偏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應對其凈資產賬面價值和當期損益的稅收安排作出明確解釋。如果按現行會計處理方式,盡管凈資產增加的部分形成了遞延所得稅,不影響當期應交稅款,但是由于企業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使企業利潤提前實現從而增加企業所得稅,進而惡化了企業的現金流量,因此在新會計準則沒有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大多數房地產企業通常不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新準則只是將過去企業隱性的東西在報表中顯現出來,使報表更趨國際化、合理化,對企業經營本身沒有實質性影響。由于2008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比較繁榮,但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房地產企業快速進入蕭條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新準則的實施真實反映了房地產產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但也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我們認為要遏制房地產企業操縱業績,應關注做好:

          1.規范公允價值使用,應盡可能地完善公允價值的評估及確認辦法,實現公允價值使用的合規化。

          2.加強會計信息監管,改善外部環境,依靠會計中介機構、證券監管部門、證交所和媒介輿論等社會監督促進房地產上市企業嚴守會計規范。

          3.提高房地產企業管理層職業道德素養。

          我們既要嚴格控制企業對利潤的`操縱,又要針對宏觀環境變化對房市產生的負面效應,進一步規范我國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但是我們對新準則的實施還存在如下疑慮:

          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導致凈利潤增加時,企業的可供分配利潤還將隨之增加,股東要求利潤分配,但此時房子沒有售出,相應的貨幣資金沒有進賬就會出現提前或超額分配利潤而影響企業的正常資金周轉,如果對于因“賬面浮盈”而形成的“可供分配利潤”進行實際分配,就必然存在上市墊付分紅資金的現象,這樣就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健康運行。

          三、執行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投資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投資的'類型進行了重分類,將部分短期投資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長期債券投資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擴充了投資的種類,增加了對投資性房地產的核算,同時大規模的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確認和計量在市場不充分的條件下實施較困難,為上市企業的盈余管理留下空間。

          新準則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不允許采用購買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為操縱合并價格和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粉飾報表的行為,然而新準則的實施并不能杜絕操縱行為,企業仍然可以通過改變合并策略操縱利潤。如非同一控制下企業盡量避免合并類型,實現較大利潤。合并方有動機將本質上不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包裝成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獲得期初至合并日實現利潤的享有額。如果被合并方當年虧損,合并方就有動力為追求負商譽,將本質上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包裝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對企業的投資政策還包括對無形資產的投資,新準則規定符合條件的開發費用可以資本化,從而緩解了企業對利潤的壓力,提高了經營者在研發投入的積極性,這一政策實施對少數有長期核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有利,投入的項目開發經費計入無形資產后在未來能夠產生效益。因此,這些企業會加大研發的比例,使產品更具競爭力,而對一些缺乏核心技術和優質資源的企業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四、執行新會計準則對企業公允價值運用的影響

          公允價值的運用,可從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兩個方面,在初始計量中企業在取得存貨、投資性房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要素要求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因為這部分資產取得時都有可靠的成本計量依據,比如購買價格(發票)、運輸發票、稅費票證等。企業按照交易成本進行計量,出現操縱列報的空間較小。就后續計量而言,執行新會計準則時對企業公允價值運用的影響表現在:

          1.按照新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必須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此時的公允價值指資產負債表日的相應收盤價格。資產負債表中公允價值與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資本公積。

          2.債務重組準則規定,如果債務人以轉讓非貨幣資產方式實施債務重組,必須計算所轉讓的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并將該差額作為非貨幣性資產的資本處置損益納入損益核算。但由于此時的非貨幣性資產通常不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其公允價值的確定就會存在一定的彈性空間。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企業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兩種計量模式:一是公允價值模式;二是賬面價值模式。一方面,企業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可采用兩種計量模式,無疑從計量模式上增加了可選擇的空間,以滿足企業管理當局的需要;另一方面,雖對公允價值的運用增加了限制條件,但仍可能被企業利用,在發達的市場條件下,公允價值比較容易確認,但在不發達的市場條件下,公允價值確認較難,準則允許采用估值的方法估計公允價值,從技術上提供了企業操縱財務報表列報的空間。

          五、執行新會計準則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新準則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有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1.在無形資產準則中,將企業的研發劃分成兩個階段,允許開發支出予以資本化,也就是將開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中定期進行攤銷,而不是全部計入管理費用,這樣大大減少了對企業當期利潤的沖擊。它鼓勵企業進行科研開發和科技創新。這樣的政策配合企業所得稅中對企業三新科研開發費用按150%稅前扣除,無疑是有利于促進企業科研開發,鼓勵企業科研投入和科技創新。

          2.在長期股權投資準則中,規定母公司對子公司投資由以前的權益法改為成本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權益法下的投資收益是根據子公司凈利潤份額確定的,并沒有對應的現金流入企業,但這很可能導致企業的現金流出:因為沒有現金流入的投資收益導致了企業的利潤增加,凈利潤的增加使股東管理層有要求分派股利的可能,使企業出現“超現金”分配降低了企業持續發展能力。新準則中把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是一項重大改革,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在資產減值準備準則中規定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不得沖回。這就避免了企業通過減值轉回來操縱利潤,提升企業的利潤質量。

          4.或有事項準則進一步完善了企業對預計負債的確認,強調當或有負債確定為現時義務時企業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新準則更加系統地闡述了預計負債確認的原則和方法。訴訟、擔保產品質量保證,環保整治等可以說是任何一個企業都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當這些或有負債在符合確認條件時,企業應當充分確認,加強了企業對潛在影響事項的重視與關注。

          5.職工薪酬準則明確了企業使用各種人力資源所付出的全部代價,有利于有效監督和控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人工費用支出,完善產品成本信息。

        【試論會計計量對企業會計收益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試論知識經濟對會計的影響論文12-06

        電子商務對會計計量的影響電商論文02-28

        互聯網中的企業會計準則影響論文02-22

        ERP系統對林業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論文03-05

        會計碩士論文:關于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的影響探討11-27

        試論企業會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1-17

        營改增對房地產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論文02-22

        試論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基礎的影響02-21

        會計計量觀念的創新論文03-09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