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之探析
論文摘要:馬克思的生態環境觀的主要內容——人與自然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生態環境哲學研究的主題,也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體系的主線。馬克思認為,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辯證統一。由此出發,馬克思主義的生態觀實現了對以往生態觀的超越。
論文關鍵詞:生態倫理;人與自然;自然屬性;社會屬性
生態倫理是一種消除生態危機的價值建構,就是運用倫理道德的力量抑制人類過于膨脹的欲望,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重新確立人在自然界面前已迷失的價值尺度,自然地、有道德地善待自然。
一、當前生態危機的凸顯及其原因
生態環境,簡言之,就是指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與外部條件。自誕生之始,人類就通過自己的活動一直影響著環境,在自身不斷發展過程中,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也從遠古先人對外部環境的恐懼與崇拜到后來轉而為對環境的自主利用,再到工業革命之后對環境的瘋狂掠奪。表面看來,人類一步步戰勝了環境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實際上,這一系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基礎之上的。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引起了當今世界前所未有的重視。
然而,我們發現,從全球的整體利益出發解決人類普遍存在的生態問題,仍然有相當大的困難。因為,人們已經在其熟悉了的文化氛圍中生活,對于自身的滿足從而不管危及他人的道德觀念在現實中普遍存在,使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由此“生態危機”一詞得以出現。生態危機是專門用來表明人類活動與自然關系的概念,主要指由于人類不合理活動導致基本生態過程即生態結構與功能的破壞和生命維持系統的瓦解,從而危害人類存在的現象。19世紀末以來,工業化國家經濟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人類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有了極大的增長。但與此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式主宰造成了全球性生態危機:森林銳減、土地沙漠化擴大、水資源污染嚴重、物種滅絕加速、溫室效應加快、臭氧層空洞越來越大等等。出現生態危機有自然的原因,但是,我們今天面臨的生態危機大多是由人為原因引起的,如揮霍浪費、任意砍伐和排放廢物等。隨著工業的發展,排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濃度的提高導致了溫室效應。
眾所周知,長江流域的洪災越來越頻繁,1998年長江上游的降水量并沒有超過1954年,然而,洪水水位卻比1954年高。有關專家指出,長江流域的洪災H益嚴重,并非僅由氣候異常引起的,而主要是全流域尤其是長江源頭和上游地區植被過度破壞造成水源涵養功能衰減,水土流失加劇,使中下游河道湖泊和塘堰淤積,泄洪能力削弱的直接反應。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世界已經到了必須拯救的時刻。生態倫理學就是在這種現實背景下產生與發展的,是人類對生態危機憂患意識的理性升華。
二、馬克思生態環境觀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中包含著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馬克思的生態環境觀的主要內容——人與自然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生態環境哲學的主題,也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的主線。馬克思主義生態環境哲學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人對自然的依賴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人對自然是一種依賴性的關系。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他的關系完全像動物同它的關系一樣!边@一階段人類與自然是一種崇拜、依賴和順應的關系。
第二階段:人對自然的i立性階段,即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自然的關系。資本主義中的人與自然的關系超越了前幾個社會形態中人與自然關系的狹隘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征服和統治擴大到更廣的范圍,從而使物質財富獲得了巨大的增加,人性也獲得了一定的獨立!皠撛斐錾鐣蓡T對自然界和社會聯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產生了資本的偉大的文明作用。”這種文明作用的直接表現就是人性獲得了一定的獨立。
第三階段:人對自然的自由性階段。即共產主義社會中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本質力量全面地展開,人成為自由的人,自然也成為具有屬人性的自然!叭藗冎車摹⒅两窠y治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現在卻受到人們的支配和控制,人們第一次成為自然界的自覺的和真正的主人了!恢苯y治著歷史的客觀的以及力量,現在處于人們自己控制之下了。”這一階段中,人與自然的關系與前幾個社會形態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馬克思恩格斯從系統整體的視角,實證地考察了人與自然的真實關系,得出一個基本結論:人與自然之間具有原有的內在一體性,人要依賴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從肉體方面來說,人和動物一樣,都要靠無機界生活;人的生命活動以自然界為基石,沒有自然界,人就什么也不能創造。人和自然關系密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里,馬克思說:“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不外是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比丝孔匀唤缣峁┑奈镔|和能量才能生活,人的精神生活也來自于自然界“無論是在人那里還是在動物那里,類生活從肉體方面來說就在于人(和動物一樣)靠無機界生活,而人和動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賴以生活的無機界的范圍就越廣闊。從理論領域來說,植物、動物、石頭、空氣、光等等,一方面作為自然科學的對象,一方面作為藝術的對象,都是人的意識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無機界,是人必須事先進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糧;同樣,從實踐領域來說,這些東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動的一部分。人在肉體上只有靠這些自然產品才能生活,不管這些產品是以食物、燃料、衣著的形式還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現出來。……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于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弊鳛橛猩淖匀淮嬖谖,人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永遠不能擺脫對外部自然界的依賴關系。因此,人具有自然屬性。
恩格斯說過:“我們比起其他一切物種,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比伺c無生命物質的區別很容易分清,但人和動物之間的區別常常引起爭議,因為動物也能生產,如一些動物能為自己建巢,但是,“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用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就是說,人同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人能通過生產勞動自覺地利用和支配自然。動物也利用外部自然界,“動物也進行生產,但是它們的生產對周圍自然界的作用在自然界面前只等于零,只有人才給自然界打上了自己的印記,因為他們不僅變更了植物和動物的位置,而且也改變了他們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氣候,他們甚至還改變了植物和動物本身,使他們活動的結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通死亡一起消失!眲游镏荒芟麡O地適應自然,而人則是有目的、能動地改造自然。
馬克思認為人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人類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屬性;另一方面,人是有意識、有目的、能動的自然存在物,具有社會屬性。人類與自然界發生作用的同時,人與人之間也形成了社會關系。
“自然界的人的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來說才是存在的;因為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對人來說才是人與人聯系的紐帶,才是他為別人的存在和別人為他存在的存在,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存在的基礎,才是人的現實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對他來說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對他來說才成為人。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弊匀弧⑷祟、人類社會這三者通過人的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
三、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對以往傳統的生態觀的超越
傳統的生態觀的觀點總的可以分為: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相對立的兩種基本觀點。所謂“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學,就是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堅持以人為中心。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觀認為,人是自然界中唯一擁有理性的存在物,這種理性使人自在地就是一種目的,自在地具有內在價值,因而倫理或道德只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專利,是專門調節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人類中心主義只關心人自身的存在和利益,把其他自然物僅僅作為滿足人類需要和欲望的占有物來對待,這就必然導致人類在實踐上對自然界開發利用的無限度性和破壞性,從而造成嚴重的生態危機。人類中心主義以主客二分為基礎,認為人是主體,其他自然物均是客體,人類相對于自然物擁有絕對價值上的優先地位。因此,人類中心主義主張一切以人為中心,以人為尺度,人類的利益和價值是評判人類實踐活動的最高尺度。
非人類中心主義在批判人類中心主義的同時,也努力打破傳統倫理學研究的界限,把道德關懷的范圍從人類社會擴展到自然界以及自然界中所有自然存在物身上。古今中外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很多。中國的老子莊子都是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老子認為人來源于自然并統一于自然,人必須在自然給予的條件下才能生存,也必須尊重自然法則才能求得發展,這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要旨。老子和莊子都反對人類妄自尊大、以自己為中心、把大自然當成自己的征服對象和統治對象的態度,反對人類僅僅為了自己的需要而違反自然規律、危害環境的行為。西方一些思想家也相繼提出“非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如早期的施韋澤,他提出了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的倫理不僅使我們與人,而且與一切存在于我們范圍之內的生物發生了聯系。還有利奧波德提出的大地倫理學,他強調現在的倫理學研究要擴展到人與“大地”之間的關系,人類要與整個自然界建立一種倫理關系。
我們重讀馬克思的著作發現,馬克思的自然理論中蘊涵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及論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基本思想,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基本原則,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的重大影響和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納入歷史的范疇,當做歷史的現實基礎問題來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將人和自然、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奠定了馬克思主義生態倫理觀的哲學基礎。
馬克思在學生時代已經認識到,人不是自然的奴隸,人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實現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及統一。不過,人在自然面前,也始終要受到客觀實在性的制約。馬克思在《論宗教問題》、《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等學生時代的論文中就開始談及“自然”的概念并討論自然,當然,這首先是在與人的關系上展開討論的。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開始首次提出了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辯證法。如果說學生時代的馬克思對自然的思考還是比較零散的話,那么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我們則可清晰地看到他頗成體系的有關生態倫理思想。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曬馬克思科學地闡明了人與自然的合理關系,消解了當代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對立。
當代生態倫理學的兩種價值觀都有各執一詞的偏見,即只承認人的目的價值的人類中心主義和認為任何物種、生物個體都有其內在價值的非人類中心主義。
當代流行的觀點在辯證法方面都有些欠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貫穿于生態倫理思想之中。馬克思主義分析了生態環境惡化對人類的危害性,又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馬克思在考察了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態思想,將自然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道主義的自然主義完整地統一起來,從而超越了以上人類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的觀點。
【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之探析】相關文章:
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倫理思想探析11-18
馬克思主義生態倫理思想探析11-15
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研究的理論探析11-14
探析墨子倫理思想07-21
探析王屋山道教“第一洞天”的生態倫理思想11-18
探析《淮南子》倫理思想02-20
探析林慎思的政治倫理思想02-21
我國傳統音樂倫理思想探析11-18
孟子生態倫理思想新探11-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