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究論文
當代大學生是極富個性的群體,個性需求的多樣化使他們對于外界信息和新鮮事物持有自我思考與主張,但是他們畢竟還處于學習和成長階段,明辨問題是非的能力和心智有待提高與健全。以下是yjbys小編為您整理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究論文,希望能提供幫助。
摘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中文明與智慧、辛勤與汗水、自信與奮斗的偉大結晶,它包含許多博大精深的思想品質與價值寶貴的教育資源。本文主要從修身、仁愛、和諧、愛國四個方面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所具有的當代作用,有利于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緊密結合,豐富和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大學生;作用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特的文化價值觀念。”[1]這些價值觀念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兒女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感,同時更是民族自信、民族性格、民族意識、民族精神與民族靈魂的集中反映和代表,并深深地熔鑄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之中,對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由于當前時代的迅猛發展以及在經濟全球化大潮的沖擊下,造成了社會信息多樣化程度日漸加深,從而使不同的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因為自身所處環境條件及其發展目標等不同,使得他們在參與事物信息的傳播、接受、篩選、分析、處理等過程中對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觀點和價值評判標準,進而引起多元價值觀地出現。
又因為當代大學生是極富個性的群體,個性需求的多樣化使他們對于外界信息和新鮮事物持有自我思考與主張,但是他們畢竟還處于學習和成長階段,明辨問題是非的能力和心智有待提高與健全,這就容易造成他們對外在事物表現、社會行為、自身舉止等方面進行價值判斷與選擇時不可避免地受多元價值觀的影響和作用,使其出現思想偏差而引至行為不當,“他們的思想道德面貌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偉大中國夢的實現。”[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共同體在長期生產與生活的實踐過程中,經得起歷史考驗,并保留和積淀在古老而高貴的民族血液中的思想品質、價值規范、行為導向、倫理道德等地集中體現,同時又是維系民族在共同生存與發展空間上的精神樞紐和凝聚民族整體共識的向心力。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理應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要求,并復歸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以及充分汲取其精神養料,從而作為推動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質性進展的同時,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這里,作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要概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當代作用。
一、修身作用
“修身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中最具特色的概念,在孔子那里被稱為‘修德’‘、克己’‘、正身’、‘修己’。”[3]在《周易》中也說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含義是指君子為人處事,要懂得順應天道規律,拼搏進取,自強剛毅。同時還應當有大地的厚實闊氣,心胸寬廣博大,要能“宰相肚里能撐船”的胸襟。做到這一點,修身是關鍵。當代大學生面對來自社會各種信息和誘惑地紛擾,在生活和學習中易出現情緒焦躁、內心波動、意志薄弱、理想信念易動搖等消極怠慢的反應,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從自身出發,做到自我內心的反省慎思,要“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每天的言行習得,用心去感應和體會當中的世態明理,凈化心性,提高內在的思想修為,以達到至善至真的心境;另一方面,修身還要求大學生去實踐。
通過把自我的思想感悟踐行到現實中去,經受實踐地考驗,磨煉其心志,鍛造其精神,才能真正地達到內化,并將已有的內化品質通過自身操行外化出去,達到知行合一。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實行德育的首要基點,其重要性由“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一說可證。通過修身,有助于大學生充分發掘自身的潛質,培養其高尚的道德修為,塑造崇高的人文精神,使其人格理想化。
二、仁愛作用
“仁”是孔子道德學說中最核心的思想,比如“仁者,人也”“、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都注重從人之根本出發,去懂人、愛人、惜人?梢哉f,孔子“仁愛”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都在強調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時要懷有愛人之心,關心他人、善待他人,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在主體意愿自覺許可的基礎上建立且實現的良性互動。
當代大學生應當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在自愛的基礎上,始終秉承著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寬容、尊重友愛、互助共贏等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思想,能夠有助于促進他人實現自身價值,并以此作為調節和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問題的道德行為準則,從而提升每個人的人生境界和道德境界?梢愿爬ǖ卣f,“‘仁’既是一種主體人格修養,又是一種政治道德觀;既是一種審美理念,又是一種社會理想。”[4]
三、和諧作用
和諧理念是由孟子最先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延展來的“,社會和諧,是人類的美好理想和孜孜不倦的價值追求。”[5]而和諧一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一重要體現。“以和為貴”、”保合太和”、“和而不同”、“以和天人”等的“和”之思想價值體現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發展中,它是事物間差異性的包容,多樣性的統一,是對構成事物不同性質的諸多要素在矛盾對立狀態中進行相互協調轉化、運展補充、衍生合一的新生體。
這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與建設是十分必要的,突出表現為兩方面:第一,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利于讓他們學會仁信待人,厚德載物,和善處世,共同建立起協和友鄰的互融圈,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地大步發展;第二,在人與自然方面,有利于使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天人合一”、“以和天人”的共生思想深入他們的內心,使他們學會始終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要時刻遵循自然客觀規律,認識自然、效法自然、保護自然、和諧自然。
四、愛國作用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風云變化中以其英雄氣節與民族大義鑄就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為深厚的民族根基,如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國憂”、“與利國家、而不為身謀”等都體現了人們在整體空間意識上對本民族共生共榮存在的強烈認同與國家情懷地熱愛。當代大學生不僅需要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加以學習領悟愛國主義思想,更應當在新時期下將愛國主義的思想價值付諸實踐,從每一個人、每一件小事做起,服務于社會,效忠于國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應有之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套龐大而復雜的知識構筑體系,具有穩定性、完備性、延續性的特點,它扎根于較深的民族歷史淵源,帶有最為深厚的民族道德基礎和較高的文化核心價值,是世界人類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是緊密聯系、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的。立足現實,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式,充分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為依托,不斷推陳出新,弘揚民族精神,能夠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得以傳承、發展、創新、繁榮。
參考文獻:
[1]王永智.弘揚中華傳統價值觀念,培養當代青少年的價值觀[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48-53.
[2]許萍,龔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黑龍江史志,2015,1:250-251.
[3]王紅武.關于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文化的思考[J].學術探索,2007,3:6-10.
[4]焦艷,黃琳慶.淺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4:152-154+164.
[5]朱穎原.論中國傳統價值觀的當代意義[J].山東社會科學,2012,11:20-24.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11-30
道德教育根源問題探究11-14
論中職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探索論文03-1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及利用11-26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徑及對策分析11-18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探究03-27
慎獨思想對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啟示03-29
高校道德教育中道德對話的價值探究03-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