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法心理學論文(精選10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實驗法心理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1
一、教育心理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與課程中存在問題。我國現在使用的教育心理學教材主要注重兩方面的內容,其一,強調實際服務,其二,偏重研究基礎。我國過去的教育心理學課程大部分以面對教育實際為出發點,認為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心理規律和現象都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所以教育心理學的教材通常是從基礎知識、技能培養、思品教育、審美水平、個別差異等方面進行組織,這樣,實際上教育心理學就失去了其學科本身的學術價值和學科價值。隨著西方心理學的研究深入并且傳入我國學術界,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家為充分體現其學科的心理學特性并突出本學科的科學特性,走向了學術的另一個極端,即重視在實驗室里的研究,相對忽視教學實踐中的實際需要,使得我國的教育心理學研究與西方的“教育心理學”越來越接近。
(二)教學方式與評價的問題。教師在課堂進行講演是我國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長期采用的方式。教育心理學的教學內容中往往要涉及到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合作學習與探索、人本主義的學生中心等主題,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又常常是教師拼命說,學生拼命記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心理學的絕大部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只是紙上談兵,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核心知識,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也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對我國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具有極大的阻礙作用。此外,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評價一直采用筆試考試的形式進行,而考試的內容基本上也是對基本概念和內容的考查。在此種教學方式下,考試前臨時突擊,考后全部忘掉的現象普遍存在。這與當今社會對大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去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充分發揮創新、創造能力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此種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沒有提升作用,對高等院校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有極大的阻礙。
二、教育心理學進行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優化課程結構體系。教育心理學是以學生學習特點、規律和條件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其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心理發展與教育、一般學習心理、分類學習心理、學習理論與教學、教學心理與教師等方面的內容!靶睦戆l展與教育”主要是闡述維果斯基、皮亞杰、柯爾伯斯等人關于心理發展的理論;“一般學習心理”涉及到學習的動機、學習的遷移、學生的生理機制等問題;“分類學習心理”會涉及到建構知識體系、學習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方式、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學習過程和促進以上方面的條件;“學習理論與教學”部分主要是關注基礎理論知識,壓縮舊理論的部分,突出新的理論和觀點;“教學心理與教師”主要涉及到教學的設計、個別差異、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教育。學習與教學心理在整體上前后呼應、相輔相成,在結構上,課程互為一體。
(二)重視實踐操作。解決教育教學在實踐過程中的問題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最終目的,進而達到提高學習和教學質量的目標。所以,教育心理學的主題應該是問題解決、學習態度、知識學習、動機激發、態度與品德等內容。例如,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要能通過組織系列直觀、概括的活動能將簡單的知識有效地掌握,也要對知識如何整合、概念如何產生等重點問題重點關注,對高級知識、高層次的學習過程和自我調節的學習過程給予充分的關注,并放在一定的高度。在“動機激發”中,對如何運用已有的成功案例對動機進行合理有效的.激發是要特別重視的問題,例如,根據成敗歸因論組織進行歸因訓練,根據自我效能的相關理論進行自我形象的提升。在“態度與品德”的學習過程中,要對品德結構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并且要對社會規范對個人品德內化的過程和相關的理論進行相關的說明。此外,以上各方面的內容都需要有教育實際案例的支撐,編寫相關的思考題、案例和討論題目,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多形式的學習活動,通過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使學生在教育心理學的學習中真正具備實踐的基礎,對理論的理解有極大的幫助。
(三)更新教學內容,F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方向為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在知識自主建構中的作用,在強調“教材”的同時,也要成為“學材”。對于“學習心理”、“品德心理”和“心理發展與教育”三個方面進行有效加強。強調學生為學習的中心必須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研究學生心理的發展過程與發展規律,對以皮亞杰等為代表的心理發展理論和教育的深層含義做充分的說明和闡釋。同時,需要全面了解學習的實質、過程和條件,從而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育心理方面,要對教學設計、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且要介紹在信息技術的條件之下的學習和教學過程。在個別差異的部分,需要主要介紹多元智能理論以及它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學習方式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要有所涉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深入理解“學生”和“學習”,從而對不同的學習領域學習過程和教學規律的理解和認識才能達到不一樣的水平。
(四)對教學方式和評價手段的改革。將課堂講授與師生討論相結合。涉及到一些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問題時,一般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授,可以在教師講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加入到課堂中來,通過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的質疑和討論,促進學生的理解。課堂的教授應該傾向于精講,對有關主題的內涵和邏輯的聯系要有重點地突出,從而保證教學的質量。
(五)小組合作探討與學習。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并且運用知識,例如,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形成、社會規范的內化等問題的探討。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探討知識,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結果的理解,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實際操作過程中,個體要針對某一主題進行獨立的探討,進而對相關問題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之后學生之間可自由結組進行討論,每人就相關主題的看法的觀點進行交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進行合理的培養。教師的最后總結和概括,保證相關主體理解的深度和知識的廣度,從而保證教學的效率。
三、結語
教育心理學是高校教育類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探索其課程和教學的改革,為其他課程日后的改革提供經驗與借鑒。要重視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主力軍作用,也需要師生的配合、任課教師的整體綜合協調,從而促進教育心理學的課程改革能夠順利進行。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2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關涉人們“幸!钡难芯。積極心理學力主心理學應該而且必須轉換為研究人類優點的新型科學。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和行動,其目的是研究人類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實現人文關懷與科學精神的統一。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概念框架;主觀幸福感;自我決定理論
作為心理學的范式轉換,積極心理學博得了人們的好評,也取得了許多新成果。本文選擇該領域的核心研究進展做簡要述評。
一、積極心理學的出現
毫無疑問,積極心理學的源頭起自哲學。因為哲學的終極問題是追問人的意義,而絕大多數哲學家的答案是“美好生活”(good life)。哲學的道理和通路太顯深奧,并不能使人人有“悟”。作為研究人的心理問題的心理學義不容辭地承擔了這個重任。許多傳統心理學,對人類積極經驗的理解都有貢獻。特別是人本心理學更是主要研究人類的積極精神。人本大師羅杰斯、馬斯洛等都問過相同的問題:“什么是好生活?”“什么時候是個體最好的時間?”等。1958年,嘉合妲寫了一本在當時頗具爭議的書《積極心理健康的當代概念》,開啟了對心理幸福感的研究。
十年后,卡羅瑞福(Carol Ryff)和他的同事們發展了幸福感的心理成分。他們辨認出交互的6個點,其中大部分與嘉合妲提出的`概念重合。但是他們的貢獻在于方法論上,他們提出了自我報告法使后來的研究者能科學地探究這個領域。隨后,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研究發現,開發與培養人性的優點,促進人的健康成長等等,成為當代心理學知識新的增長點與興奮點,在這種思想與觀念影響下,積極心理學思潮終于在新世紀伊始爆發出來。在《美國心理學家》雜志發表的《積極心理學導論》,既是對前期積極心理學發展的總結,同時又吹響了積極心理學進軍的號角。從此,揭開心理學從消極心理學模式向積極心理學模式轉折的歷史序幕,宣告一個新的時代――積極心理學時代的來臨。
二、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
積極心理學體系中首當其沖的是Diener所引導的主觀幸福感領域的研究。主觀幸福感是試圖理解人們如何評價其生活狀況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其是人們根據內化了的社會標準對自己生活質量的肯定性的評估,并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勢心理狀態。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生活滿意,高水平的正性情感和低水平的負性情感。另外一個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是自我決定理論。自我決定理論涉及人的三個基本需要,能力需要,關系需要,自主需要,這些需要滿足導致人們幸福感和社會發展,支持自主、能力與關系的社會能夠促進個人發展。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關系)的滿足會促進人的發展,因此被視為人本質的生活目標。積極心理學的其他研究思路有認知方向研究。認知理論包括選擇模型、保護水平,目標理論、社會比較和應對方式理論,這些均涉及主觀的認知心理過程。有關的認知研究發現人們對常規和非常規的事件兩者的反應導致不同的幸福感水平。因此,理解人的認知差異具有重大理論與實踐意義,這種研究途徑為實施積極的心理調控與干預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向和可行的策略。
三、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態勢
積極心理學與其說是一個完善的心理科學體系,倒不如說是一個有待開拓的處女地。要完善積極心理學思想,建構積極心理學體系,發展積極心理學技術,促進積極心理學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程要走。首先,拓展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第一個研究方向是以主觀幸福感為核心的積極心理體驗。Daniel Kahneman指出,目前體驗的快樂水平是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建構基礎。包括主觀幸福感,適宜的體驗,樂觀主義,快樂等等,正如Diener (2000)所言:雖然人們已經對幸福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有了相當的了解,但幸福主題本身仍然存在眾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特別在我國,幸福感研究剛剛起步,這方面更有待開拓;第二個方向是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這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積極心理學要培養和造就健康人格,個體的人格優勢會滲透著人的整個生活空間,產生長期的影響;第三個方向應該注意到人的體驗、人的積極品質與社會背景的聯系性,必須把人的素質和行為納入整個社會生態系統考察。其次,發展積極心理學研究技術。
現代積極心理學則是以科學的實證研究為基礎的研究體系,它強調與崇尚人文精神與科學技術的統一。同時,它也強調對消極心理學的揚棄,而不是全盤否定。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有著很深的歷史聯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積極心理學是在消極心理學體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有義務和責任繼承和發展消極心理學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分類標準,標準化測量工具,嚴密的實驗設計技術,以及卓有成效的心理干預技術,并服務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目的。同時,積極心理學在過去幾十年中,也積累與創造了眾多的研究工具與干預技術,為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后盾。因此,必須重視人文精神與科學實證的統一,技術繼承與發展創新的統一,從而建構富有價值和效率的積極心理學體系,從而更有效地服務于人類與社會。第三,促進人類生存與發展。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和終級關懷。在這里,心理學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技術領域,而是一個富有激情同時又理性嚴謹的新型學科,所表達的是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
積極心理學崛起,不僅僅是尋求與發展心理學的理論,而且是更加關注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僅是個人的幸福,而且也是更廣泛的人類福祉,是更廣泛意義上的社會發展研究的一部分。因此,積極心理學,其理念、其行動,勢將會對現代心理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使現代心理科學更加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應用,并卓有成效的開辟人類通向光明,造就幸福的陽光大道。
參考文獻:
[1]Johoda M.Current Concepts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M〕.New Yok :Basis Books.1958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 - 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3):542-575
[3]Diener E.Subjective Well -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National Index〔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 :34- 43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3
【摘要】筆者對設計心理學課程進行了研究,根據我國當前工業設計現狀,論述了設計心理學教學現狀,提出了與此對應的改革策略,希望有利于推動設計心理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工業設計;設計心理學;改革;新探討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不再只關注產品的使用功能,而重視產品能夠帶給人的心理與精神感受。當前產品設計要求做到“以人為本”,表明產品設計要與人的生理與心理特點相適應。設計心理學就是在充分研究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上,為消費者設計真正需求的產品,達到顧客的滿意。
1.設計心理學的重要性
工業設計就是利用現代化手段為用戶提供設計服務的過程,設計心理學就是利用心理學知識,將人們的需求體現在產品設計中的一門學科,其中包括人們的設計心理,以及用戶在使用產品中的心理反應,再推動設計的創新,最終使產品設計與用戶心理相適應。工業設計力求達到消費者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滿意,要求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實現為人民服務的效果。
2.設計心理學課程教學現狀
2.1不重視
主要有下面這些表現:第一,設計學院沒有重視此門課程的設置,雖然設計心理學是工業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但學時設置過少,導致設計心理學教學收不到應有的效果。第二,授課教師沒有認識到設計心理學課程的重要性,很多教師認為此門課程需要講解過多內容,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大量的困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工作熱情。第三,很多學生認為設計心理學課程對自己以后的學習工作沒有幫助,過于強調實用性課程的學習,在電腦制圖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導致設計心理學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
2.2授課方式陳舊
很多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一味應用灌輸式講解法,由于學習內容缺乏吸引力,因此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有的年輕教師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不能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播放演示文件的速度過快,很多學生還沒有理解就已進入下一部分的學習,收不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2.3不能聯系實際活動
學習設計心理學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實際設計能力,如果在實際設計工作中不能有效應用設計心理學知識,那么學習這些知識就是徒勞的'。當前設計心理學的學習與實際設計相分離,很多學生參加設計工作后不能合理應用心理學知識,只是依據自己的想象開展設計活動,將用戶的需求置于不顧,設計工作徒勞無功。
3.改革設計心理學課程的意義
3.1引起人們重視
要求設計學院、教師、學生都要意識到設計心理學課程的重要性,只有掌握豐富的設計心理學知識才能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滿足用戶的心理與生理雙重需求,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3.2提高教師素質
第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第二,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應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授課方式。第三,教師間要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技能。
3.3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當前課程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要應該做好下面這些工作: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當堂理論知識,研究理論知識包涵的意義;支持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用戶需求的前提下設計出用戶滿意的產品。
4.改革設計心理學課程教學的措施
。1)設計學院要增加設計心理學的授課學時,積極宣傳學習設計心理學的意義,引起教師與學生的高度重視。只有學校重視設計心理學的教學工作才能引起學生的普遍關注。
。2)聘用高素質教師。要求教師牢固掌握設計心理學知識,深入理解此門課程的詳細內容,在實際授課中才能做到深入淺出的講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
。3)理論與實際相聯系。要求教師在講解中多講解真實案例,如教材中涉及的“門的開關設計”,重視體現人的心理變化過程,人在實施“推”與“拉”的動作時,只依靠門帶給人的視覺感受就能潛意識地做出上述動作?梢跃痛祟悊栴}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支持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
5.總結
總之,筆者從事設計心理學教學工作多年,上面指出了設計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對應的改革措施。要明確設計心理學在設計中的核心地位,指導學生切實掌握豐富的設計心理學知識,才能及時感受到客戶的需求,為客戶設計出滿意的產品。
參考文獻:
[1]吳曉莉,周豐,何潤楚.“設計心理學”課程內容設置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33):49-50.
[2]黃國敏.關于工業設計心理學的教學研究與探討[J].藝術科技,2012(5):198-198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4
學前心理學這門學科具有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特點,在新形勢下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具有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是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質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作為專門培養學前教育人才的高校面對這種形勢必須要充分地滿足社會的需求,積極地進行專業探索,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從而能夠使學前教師的專業素養得以不斷的提升,在不斷地提升學前心理學教學的教學效果的同時,能夠將與新時代需求相適應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出來。
一、我國學前心理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并不具備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學觀念
現在很多學前心理學專業教師并沒有充分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有在進行比賽或者公開課的時候才會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因此很難引導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并且無法保證學前心理學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自身不熟練的計算機操作
目前很多教師往往更加關注于自身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并沒有充分的重視對技術方面的學習,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現在很多教師運用的更多的是微信、微博、博客、QQ等各種娛樂方面的軟件,很少去學習和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師只有這充分地掌握信息技術之后,才能夠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充分地運用這些技術,然而由于目前很多教師自身并不熟悉計算機操作,也不熟悉制作課件等相關的知識,這樣就導致信息技術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三)缺乏優質的學前教育學軟件
大量的市場調查顯示,目前學前心理學教學教師所選用的各種信息技術資源大部分都是通過商業途徑購買而來的,只有少量的信息技術資源的是教師自己親自動手制作的。與此同時,經過走訪我們發現,現在針對中小學教育的多媒體軟件和信息技術資源在教育教學市場上比較廣泛,卻很少出現針對學前教育的信息技術資源和多媒體軟件,而關于學前心理學教學的資源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現在很多學前教育軟件并不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無法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的吸引過來,這樣就使得信息技術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很難提升上去。一些信息技術軟件對視聽效果進行了更多地強調,卻忽視了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這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只會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起到干擾作用,無法使教師教學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對這些教學軟件進行不斷的修改,嚴重的困擾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信心。
(四)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
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主要是由于信息技術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載體,可以將學生的事情感官系統充分地調動起來,這樣就能夠對傳統學前心理教學乏味和枯燥的不足起到很好的彌補作用,并且將新的活力和生機注入到教學改革中。然而由于受到種種原因的影響,現在很多學前心理學專業教師并沒有將信息技術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往往只是采用生活實物、圖片以及教科書等作為教學輔助。與此同時,現在很多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對教學進行輔助的時候也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首先很多教師只是選擇多媒體制作教學大綱,這樣只是取代了傳統的板書功能,并沒有充分的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其次一些教師根本不會制作最為基本的PPT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到了信息技術的運用效果。總之,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信息技術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和功能,但是在很多教師在具體的實踐中往往只是采用其中最為淺顯的東西,使得信息技術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無法充分地發揮出來。總之,教師必須要充分的應用信息技術,并且不斷地挖掘信息技術的功能和應用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前心理學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除了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之外,還可以起到延伸教師功能以及擴大教學范圍的重要作用。
二、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策略
(一)發揮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的指導作用
要在學習心理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學前心理學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首先必須充分發揮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的指導作用,包括發展性評價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等。例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實現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來進行教學。應用這一教學理論來進行“學前兒童性格”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用三字經中決戰耳熟能詳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話來對學生進行啟發,要求學生思考這句話對不對,并說出理由,從而引入教學內容。教師要要求學生充分用以往學習的心理知識和生理知識,對人的性格的特征和形成過程進行探究,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再例如教師還可以應用發展性評價理論,該理論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最終學習結果,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應用于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該理論要求教師要將寬松、愉悅、自由的學習環境創設出來,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能力、性格和氣質的個性特征,并對學前兒童的氣質進行了解,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學前兒童的性格特點進行深入的探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能夠結合實際,并發揮大膽的想象,對學前兒童性格的可塑性進行探討。要求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探討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性格,對課本有的知識進行擴充,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可用的教學資源很多,不僅有有形的物質資源,例如儀器設備、教具、學前心理學教材等等,還包括一些無形的教學資源,例如學前心理學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家長的能力和支持態度、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等等。這些資源都對學前心理學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推動學前心理教學的發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生有機會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幼兒園,進行兒童觀察力的發展和培養的實踐教學。教師的要求學生分別與大班、小班的幼兒進行接觸,并與他們共同游戲。學前心理學的學生可以用實物、圖片和文字對幼兒的感知覺進行分別刺激,教師要要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觀察力及其特點進行觀察和概括,要求學生總結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共性和個性。這樣能夠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拓,使學生總結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觀察力,以及該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三)將良好的教學情境創設出來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在教學情境中發揮聯想與想象,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重組和改造,從而實現知識的順應與同化。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合作性教學情境、模擬真實情境、真實情境和問題情境。
1.合作性教學情境。在合作性教學情境中,可以讓學生開展充分的合作,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對課堂氛圍進行改善,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不斷開拓學生的思維。
2.模擬真實情境。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有一些教學內容很難進行真實的接觸,例如遺忘規律、人腦的機能等等,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這些教學內容就無法創設教學情景。教師可以創設模擬現實的情境,例如利用多媒體動畫來呈現人腦的機能和遺忘的規律等等,同樣能夠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
3.真實情境。絕大部分的學前心理學教學內容都可以創設真實的情景,也就是讓學生接觸真實的學前兒童,要求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各種問題,并通過觀察和總結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不同的組分別與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兒進行實際接觸,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進行“學前兒童的注意”的教學時,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與幼兒做游戲的過程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防止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并且通過觀察和總結獲得幼兒的注意分配、注意穩定性和注意廣度的情況。此時教師再進一步提問:“網絡信息時代,幼兒難免要接觸電腦游戲,怎樣控制幼兒接觸電腦游戲的時間?以及如何對幼兒健康使用網絡進行引導?”
4.問題情境。問題情境也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教學情境,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充分考慮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教師要緊緊地圍繞教學目的來創設問題,把握好問題的難度,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例如教師可以用學生耳熟能詳的狼孩的故事作為引導,讓學生思考同伴交往的影響力,激發學生探討的積極性。
(四)不斷提高教師本身的信息素養
為了更好地實施學前心理學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信息技術能力和知識的相關培訓,使教師能夠掌握最新的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為了提高培訓的效果,要廣泛地收集學科教育的素材,利用當前的信息資源,不斷開發教學軟件,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師是課程和信息技術整合的關鍵,只有教師具備了較高的信息素養,才能真正地在學習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并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
三、結語
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充分地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學前心理教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其最終目的是要使學前心理學學生能夠適應信息化環境的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應用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并且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學前心理學教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學前教育者。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5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對媒體從業者的引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我國高校教育心理學的一門課程,近年來這一學科逐漸得到行業的認可,并且用于工作中的心理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校管理,企業員工情緒疏通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媒體工作壓力大,心理疾病在所難免,思想政治心理學的應用對于媒體從業人員來說具有積極的影響。在任何一個工作中,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將影響工作者的水平。不健康的心理會為其帶來消極情緒,從而產生心理疾病。實踐證明,在緊張、無序的工作中,工作者更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我國媒體工作者處于多行業的壓力之下,除了關注社會以外,媒體也受到來自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媒體思想的核心存在揣測、猜疑和評頭論足行為。教育心理學對于媒體工作的思想、心理以及行為發展的變化規律則是行業研究的主要問題,需要為工作者創造良好的環境,正確的評價媒體并應用媒體,減少工作人員的壓力。
2、媒體工作者所在的心理問題
在很多觀念中,新聞意味著道德,尤其是評論性新聞。因此,人們往往對媒體工作者寄予眾望。而事實上,媒體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他們所報道的無非是真實事件,是對這個社會的客觀評價加上部分主觀的自我評價。而社會的.關注方向存在問題使得媒體工作者面臨著職業困惑。隨著現代新聞領域的競爭增加,報道創新、經濟創收等多重指標的考核以及需要承擔作為公眾人物的壓力,媒體工作者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主要表現為:首先:媒體創新年代,工作者會有被掏空的感覺,自身專業知識的更新速度與觀念和潮流轉變相比顯得相形見絀。而其知識更新還取決于其觀念、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這使得媒體工作者隨時面臨社會的淘汰。媒體工作者辛苦工作但薪資待遇往往不高,這打消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熱情,使人際關系惡化,甚至一些人會由此而產生獨來獨往甚至輕生的行為。其次:多方面原因造成媒體工作者心理困境。媒體工作者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于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陀^方面是指其壓力大,容易產生緊張等心理。而主觀上,則表現為現代媒體工作者的自我平衡能力,要學會控制自身的情感。總之,媒體從業人員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引導媒體工作者嘗試心理學教育,以促進其樂觀從業。
3、積極引導媒體工作者健康樂觀從業
專業的媒體從業人員不但要具有超強的專業水平,極高的媒體思維,還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面貌和心理健康是評價其專業性的基本特征。我們從具體的指導上對其進行分析如下:
3.1實施心理幫助計劃,有目的性的降低從業人員壓力
媒體作為公眾平臺,應堅持管理者與員工并存的原則,在這一基礎下給予員工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信任,才能激發其工作熱情,使其在工作中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狀態。針對我國目前媒體行業管理現狀,管理者應從自身出發,對媒體工作者進行心理啟發,尤其是針對典型心理問題。組織媒體人員參加公益健康活動,緩解其工作壓力。另外,還可以在傳媒內部建立心理輔導小組或者企業培訓制度,對員工的心理健康負責,時刻關注其在公眾面前的表現,但將重點從關注事件的報道結果轉向關注報道者本身上來,使媒體工作者能夠切實感覺到被重視。
3.2激發媒體工作者自我實現動力
職業道德的體現也是媒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之一,媒體工作者要善于講真話,敢講真話,但在這個過程中,制度問題是影響媒體工作者自我表現行為的最重要因素。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媒體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制度改革也是必行的一步。著名媒體人白巖松說:“即便是中國人有那個閑心躺在蘋果樹下,并有幸被蘋果砸到的話,他們的第一反應也是把它吃了”這里體現了兩個問題,第一:白巖松是一個敢于說實話的媒體人,但是不是每個媒體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值得思考。問題二:中國傳統思想影響了我們多年,使得思維禁錮明顯,社會對于媒體人寄予太大的希望,而忽略了媒體人自身的能力,素質等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問題,需要相關部門注重媒體職業前景的發展,給與員工必要的獎勵和懲罰制度,發揮教育心理學的積極作用,根據員工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實現全面的自我提高。媒體管理者可以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來激發從業人員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對我國的媒體人實施教育培訓,重視其思維的轉變、道德素質的提高以及心理問題的改善。
4、結語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相關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在媒體工作中的思想指導中具有積極意義。媒體工作者面臨來自社會、政府、單位等多方面壓力常出現精神崩潰等心理問題,而開展思想政治心理學教育后,能夠端正其態度,使其明確媒體從業的基本原則,并且能夠樂觀的面對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王淙一.試析教育心理學在媒體工作者樂觀工作中的應用[J].家教世界,2013(22).
[2]丁寧.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引導媒體工作者積極樂觀從業[J].新聞傳播,2012(06).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6
一、色彩與心理的物理性
在外界沒有光線的黑暗環境中,人們無法通過眼睛去感受絢麗世界的五彩斑斕,因此,色彩可以被認為是眼睛對接收到外界光所做出的反應,這種反應將在大腦中產生某些感覺,并最終影響到觀測人的心理活動,色彩的心理物理性就是對心理活動與外界物理色彩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色彩心理物理性可以直接理解為是色彩的物理性質,只有掌握它的規律才能更加透徹地研究色彩心理。通常而言,色彩視覺有三種特性,人們可以從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對色彩進行分析。首先,任何色彩都具有色調,作為色彩的主要特征,它是指在視覺上產生的色彩差別,例如光譜上不同波長、不同頻率的光,在外在表現時就可以表現成紅、黃、藍等多種多樣的色調(或色相),色相的種類很多,對色彩較為敏感的專業的人士可辨認上百種,通過相近、相鄰色調的使用可以表現事物的柔和、統一和協調,通過對不同色調的對比(例如補色的對比)可以表達強烈的視覺沖擊或暈眩,刺激人們心理反應;其次,色彩的明度(或被稱為光度),指的是人眼對物體表面色彩的明暗程度的感覺,通過研究表明,色彩強弱主要有光波的振幅控制,通常能量越大的光波,其振幅也就越大,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白色明度最高,黑色則明度最低,明度對觀測者的心理有較大影響,明亮的色彩給人的心理刺激大,使人易興奮;暗的色彩給人的心理刺激性小,使人安靜,有寂寞感;最后,純度(或色彩飽和度)代表了顏色的純凈程度,從研究角度而言,純度決定于色彩波長的單一程度,即波長越單純,色光越鮮亮,純度越高,從感性的角度而言,飽和度高的色彩容易調動人的情緒,飽和度低的色彩則對人情緒的影響或波動較小。除了上述色彩視覺三特性外,色彩還通過混色、色彩面積、暖冷色等多種空間和外在表現形式對人的心理造成影響,人們通過外界物質的色彩去感知、聯想,人們在研究色彩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色彩理論,例如有楊格-赫爾姆霍茲的三色說、黑林的.四色說等,如今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光在視網膜感受器階段是一種三色機制,而如果這種已經被編碼的視覺信息在向大腦皮層視覺區的傳導時,其通路又會變成亮度信號、紅-綠信號及黃-藍信號的四色機制,這種將三色說和四色說相統一的看法也就是顏色的階段說。
二、色彩心理因素與藝術設計
1、色彩的聯想
色彩雖然通過觀察者的視覺而被接收,但是觀察者對視覺的接收可以引起全方位的感知過程,這就包括思維、記憶和推測,在這個過程中,色彩的基本特性、冷暖以及色彩空間表現形式等都會通過對人心理的影響達到色彩的藝術設計效果。正如前面所述,色彩聯想也是全方位的,包括色彩的冷暖聯想,色彩的強弱聯想,色彩的輕重聯想,色彩的華麗與樸素聯想,色彩的輕快和憂郁聯想,色彩的興奮與沉靜聯系等等。通過對不同群體的色彩聯想進行調查和分析,可以對產品設計和標志設計都有參考價值。較為普遍的色彩聯想通常是普天之下所有人的一致印象,例如紅色容易讓人聯想到溫暖、熱烈或一些刺激的事物,藍色則會讓人聯想到水、沉默或者一些冷靜的場合,這是人們接收大自然潛移默化的心理作用所產生的結果。人們運用藝術的想象,才能表現和創造出不曾存在的事物,聯想的結果不是各自概念的綜合,而是一連串新觀念和新情緒的變化,因此,設計師要充分利用色彩聯想的力量,引導觀賞者的聯想,使之產生共鳴,達到審美與促銷的目的。
2、色彩的象征
色彩的象征是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民族的人們經過長期的文化、教育、風俗等多方面影響所形成的對色彩的觀點或特定含義,因此,與色彩的聯想相比,色彩的象征更具有相對的共通性、穩定性與延續性。由此可見,色彩在人們的生活中可以作為一種社會的意識形態符號,具有標志和傳播的多種功用。由于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時代氣息,因此色彩的象征也是不斷變化的,例如,綠色在我國古代被認為是一種雜色,綠衣常用來比喻成地位低賤,古人一旦犯罪,就被罰裹綠色頭巾,然而,隨著人們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文化氛圍的不斷深化,綠色更多被用來作為森林的顏色,象征著自然、平衡、正常、綠化、環保與生長,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綠色都與植物有關,而又成為春季萬物復蘇、青春、清新、繁育和希望的象征,因此,中國郵政也將綠色作為識別色。由于紫色在早期的獲取成本非常高,必須通過動物的分泌物來進行加工和印染,因此,紫色具有一定神秘感,同時也象征著高貴和莊重,在古羅馬時期,高級教士、行政長官和軍事領袖常穿著紫衣,希臘時代,只有國王可著紫色服裝。如今,仍有許多女性更加青睞于紫色,這是色彩的心理感性因素所造成的,女性對紫色的心理作用,導致紫色成為一種女性的代表色,在男士的日常生活用品中難以出現。
3、色彩情感的藝術設計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藝術設計中的色彩應用需要充分考慮色彩的心理情感因素,從年齡角度而言,幼年兒童更加傾向于純色和暖色調,隨著年齡的增長,混色和冷色調應該更多的使用在表現成人的藝術作品中;從性格角度而言,感情豐富、直率外向的人大都喜歡純度較高的暖色,因此,我們也可以將人的性格分為暖色型與冷色型;從教育程度的角度考慮,教育程度高的人喜歡淡雅的色彩以沖淡接收到的過多信息,偏愛雅致。除此之外,性別、地區等因素也是色彩藝術設計需要考慮的范疇,色彩心理學與藝術設計緊密聯系能夠更加準確和突出的表現藝術張力。
三、結束語
如今,色彩的研究更多的偏重于其藝術性,這涉及包括生理、設計、美學、藝術等在內的多個學科,本文從色彩心理學和藝術表現的角度對色彩的應用進行了初步分析,較為全面地看待和認識色彩心理學,總結色彩心理的規律,對色彩心理學理論與藝術設計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7
摘要:色彩一直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人類發展的初期,人類就意識到色彩具有的特殊魅力,那個時候已經開始使用色彩對生活進行裝飾。七色光譜(1666年牛頓發現七色光譜)的發現,使人類對色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人們逐漸意識到色彩對人們心理的影響,尼古拉斯?金?達莎比亞正是提出色彩心理學的觀點。本文以“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為核心,主要的內容有: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運用的核心、每種色彩代表的意義、色彩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色彩心理藝術設計應用
一、研究目的
目前,人們對色彩心理學的研究越來越重視。不同的色彩對人們的感官有著不同作用,色彩影響這人們的思想、情感、意識等諸多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不同的國家對顏色的解讀也各不相同,例如,紅色在我國代表的喜慶、歡快,在節日和舉行重大活動的時候,多采用紅色進行裝點,在西方紅色代表著血腥和殺戮,所以西方人在結婚的時候,幾乎不會使用紅色。藝術設計抓住了色彩的特點,巧妙運用了色彩對人類心理影響的作用,F在,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被廣泛運用。
二、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的關鍵核心
藝術設計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繪畫、平面設計、建筑、雕塑、室內裝修等方面都是藝術設計的范疇,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不是平白無故的添加。藝術設計中色彩的添加應該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創造性思維。任何藝術設計都不離開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它是藝術設計的關鍵,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使用同樣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支持,它可以保證藝術設計的原創性。第二,保持一致性。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使用,必須要與設計的作品保持一致性。保持色彩與使用場所的氛圍相匹配。例如,在幼兒園的設計中,要多一下粉色、紫色、這樣可以把幼兒園烘托出童話般的氛圍,如果使用黑色或者白色來裝飾幼兒園的話,就會缺乏生氣。很多醫院在室內設計的'時候,都會采用白色來裝點,這樣會使醫院從整體上看起來顯得格外的整潔肅靜,如果用其他顏色,就會顯得比較突兀。所以在藝術設計中色彩的使用,必須與使用的場所保持一致。
三、色彩對人們心理的作用
1.色彩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產生不同的產生聯想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色彩的觀察,很大程度上來自心理因素的,通過顏色的觀察,人們在心理會形成一種:心理顏色觀察感。在人們心理聯想的作用下,色彩還可以使人在視覺上產生出相應的錯覺,雖然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人們對也色彩有著不同的解讀,但是色彩會使人產生的聯想是共同的。并且,在不同的年紀對顏色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例如,年輕人看到白色,心理第一個感覺就是干凈、純潔。而老人看到白色,就會聯想的死亡,內心就會感覺到消沉。粉色對兒童來說以為的童趣、天真。而年輕人看到粉色就會感覺到溫暖、浪漫。粉色對于老人來說就是喜慶。
2.各種顏色的象征意義
紅色。紅色代表了奔放與熱情,紅色是一個充滿能量的色彩。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的運動服裝,多為紅色,紅色給人一種陽光、自信的感覺。此外紅色還象征著性感,在娛樂圈的活動中,紅色是明星們常用的顏色。橙色。橙色代表了包容、健康、親切。橙色給人一種坦率、開朗的感覺。橙色屬于暖色調,可以使人感到心理的溫暖。黃色。黃色代表了聰明天真的特性。兒童玩具多采用黃色。此外,黃色可以刺激人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其他顏色相比黃色可以更加被人們注意。黃色在生活中也被廣泛運用。例如,交警在執行公務的時候,外面通常會穿一件黃色的簡易馬甲,環衛工人的工作服也采用黃色,這些都是為了能夠方便引起路人的注意。綠色。綠色代表了清新、活力。綠色是頑強生命力的體現。綠色也是自由和平的象征,例如,綠色橄欖代表了和平友好。藍色。藍色屬于冷色調,具有靈性和知性的特點。據調查發現,幾乎沒有人討厭藍色、藍色象征著獨立、希望、誠實、但是藍色也會對人們的心理帶來憂郁感。黑色。黑色是低調、權威、高壓的象征。在藝術設計中運用到黑色,能夠烘托出嚴肅、莊重的氛圍,如在辦公室的設計上,很多設計師都會采用黑色對辦公室進行裝飾,這樣會顯得辦公室顯得典雅、整潔、莊重。此外,各國政要也大多以黑色西裝出現的公共場合,這也是為了維護自己權威、莊重的形象。紫色。紫色代表了浪漫、高貴、優雅,同時還帶有一絲神秘感。在服裝設計上,運用到紫色最多。例如,晚禮服的設計大多采用紫色,NBA湖人隊的客場球衣也為紫色,可以彰顯球隊高貴的氣質。但是和藍色一樣,紫色也能讓人產生憂郁感。
四、結束語
藝術設計中顏色的應用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色彩不僅可以給予我們感官上的沖擊,還可以影響我們的心理變化。在電影海報設計方面,對色彩使用要求的比較嚴格,色彩的使用取決于電影題材,喜劇電影多采用紅色、黃色、橙色等暖色調,這樣可以使觀眾感受到祥和歡快的氣氛,歷史劇多采用褐色、黑色為主色調,這也可以彰顯時代感。人文題材的電影多采用白色、黑色,這樣為了突出人文主義的簡約。電腦網頁的設計,對顏色的使用把控的也比較嚴格,新聞版塊色彩運用比較簡明,娛樂版塊多采用明亮的色調。此外,在對節日的裝點,人們大多采用紅色、粉色等暖色調,來烘托節日氛圍。由于色彩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它在生活中被應用到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況敏.從色彩心理學角度解讀商品色彩營銷[J].美術教育研究,2012
[2]張文靜.性格心理在藝術設計色彩中的應用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3
[3]吳偉晶.色彩心理學在景觀設計空間中的運用[J].居業,2015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8
幸福在每個人眼中的視網膜上成不同的像,不同的人對幸福也有不同的追求。但有時我們往往會忽視身邊的小幸福,忽視身邊的人和物給我們帶來的開心與感動。所以,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幸福觀,樹立好心態,為自己將來的幸福作一個好的規劃。
【關鍵詞】:幸福,心態,幸福觀。
這個學期我有機會接觸了幸福心理學,在這次課程中我學到了很多以前從未深入了解的東西,對一些事物也有了不同于之前的看法。老師在課堂上生動形象的講課方式以及饒有趣味的課堂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關于幸福的定義,我有了自己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以前懵懂的我!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所謂幸福是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位深愛你的人,一幫可信賴的朋友。當你看到這句話時,一切隨之擁有。”在慶幸自己能看到這么富有哲理的言語的同時,也感嘆這句關于幸福的注釋很好,很實在,可惜那時候我并沒有進行太深入的思考。
這學期在第一節幸福心理學課上老師引導了我們一起思考什么叫幸福,我發現在被別人忽然問道什么是幸福時我竟然回答不出。于是,我又想起一個電影里講的東西:在這個電影里面,范偉飾演一個農民工,人家問他什么是幸福?他也愣了一下給出了這個回答:我餓了看到別人手里拿一個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別人穿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就蹲在那里就比我幸福。這種回答很有意思,它就是一個比較。按照他的邏輯,幸福一定意義上是我們比較出來的。隨后坐在我旁邊的同學說了一句話:“什么叫幸福很簡單的,幸福就是數錢數到手抽筋,睡覺睡到自然醒啦!”這時,另一個同學說道“你們還記得去年春節晚會上,小沈陽跟趙本山演的那個小品《不差錢》嗎?里面有句話成為了去年一個流行語。小沈陽說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錢沒花完”。趙本山說不對,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活著,錢沒了”。我贊同這樣的觀點”聽完他們這兩句話,我們都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他們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拜金主義者,一個特現實的'人。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把幸福和錢掛鉤,那幸福是否就意味著錢越多的人就越快樂呢?
很快,老師在課堂上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并不是有錢就能帶來快樂,像我現在雖然不是富翁但我很快樂、很幸福。可能每個人的幸福觀都不同,對于我來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像教書、帶孩子等等都是非常幸福的事,幸福是靠你們自己去感受的”。
我想我之所以沒有像老師一樣有一個明確的幸福觀跟自身缺乏思考和總結及當今的社會的基本狀況有關。就如《卓越企業家終身學習月刊》上所講的一樣:我們可以簡單概括一下今天這個社會,叫做快速、多變、多誘惑,這就是當今世界的狀況。中國經濟發展很快,我們的生活水平也變化得很快,這是好的地方。但同時也是給我們帶來麻煩,比如快速會讓我們有些麻煩,那就是忙。我們人人都很忙,有很多事要做。其實忙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我們忙到最后連心也丟失了。所以我們現在很多時候要去尋找心。也就是我們很少去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沒有及時地去體驗自己的幸福。于是身邊的小幸福都被自己忽視了!
學習了幸福心理學之后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開始探索自己的幸福觀。
其實自從踏入大學以來我經常感覺到空虛,我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干嘛?真的感覺不到快樂,找不到幸福感。因為我內心一直糾結著!之前我是沒有了讀書的機會,后來在斗不過自己內心強烈想讀大學的愿望時,我沖破重重阻力來到了民政讀書。開始的一段時間我是躊躇滿志,積極地競選班委,加入學校的部門與組織?蛇^了一段時間我就焉了,我發現我的內心不快樂。因為我不喜歡費盡心機去拉攏同學支持我;不喜歡在部門里表面上和所有的人都和和氣氣的,而背地里卻在爭權拉派;不喜歡在舞臺上表現很假很假的一面。受這種環境的熏陶我發現我的幸福觀也悄悄地發生了一些改變。我在想:是否幸福就是在班上每門功課都得A,然后拿到國家獎學金;是否幸福就是在部門里爭一個好的位置坐,受到眾人的敬仰,隨意地支配別人;是否幸福就是在每個大型的舞臺上都能看到他亮麗的身影,獲得鮮花與掌聲,讓同學們都欽佩自己;是否幸福就是和每個老師都打好關系,說話有底氣、做事有背景有靠山。正是因為這些想法讓我每天都不開心,因為這些我一條都做不到。我發現自己在這個學校如同一只螞蟻,渺小地不能再渺小了。我努力著卻做不到這些,所以我更加地自卑,更加地瞧不起自己。于是我的心情也跟著自己的內心變化此起彼伏,頻繁地出現焦慮、恐怖、悲傷的心理現象。
學習了心理學之后我有了新的改變,我不再抱著那些自己討厭也做不到的幸福觀了。在審視自己一段時間后我為自己找到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我也遵從了自己的感受,不再強求一些什么,好好地把握自己的幸福,為自己將來的幸福做一個規劃,享受自己的人生。
現在,在我眼里開心就是最重要的事。我一直認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吃自己喜歡吃的,結交自己喜歡的朋友,和自己心儀的男生談戀愛是很幸福的事。因為這樣自己很開心,把每天都過好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因為對于別人來說所謂的幸福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但開心的感覺是一樣的。只要自己覺得開心那就是幸福。有人說,“幸福其實就是開心的另一種說法!辈贿^幸福比開心包括的要多,開心只是說自己當時的一種心情,而幸福包括了健康、家庭、愛情、事業和友情。如果這些都很完美,那你就是很幸福的人了。但世界上沒有那么多的“完美”,這時,只要你開心就是幸福了。
確保現在的幸福感得可持續發展,對于以后的幸福我也應該做一個好的規劃。
對于健康我要重視了,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人身體不好,那么他干其他的事也會經常有著有心而力不足的感覺。眾所周知,錢可以買到藥卻買不到健康的。所以良好的身體素質對于我們都非常重要,健康是成就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大學里我要謹慎地對待戀愛問題,找到一個合適的男友,為自己將來的婚姻打下基礎非常重要。眾所周知:愛人是與你相伴一生的人。如果你的愛人與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你就會擁有和諧的家庭,而和諧的家庭才是你停泊的港灣。當你外出時,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有人牽掛著你;當你回到家里,有人噓寒問暖,疲憊的身心在這兒得到修整。革命導師列寧與妻子克魯普斯卡妮,科學家居里夫婦,他們志同道合,互相理解和賞識,甚稱典范。不管他是否與你一同從事相似的事業,你倆都能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奮斗。所以,當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夠被一個異性深深地愛著,就是你的幸福。如果你的愛人與你同床異夢,家庭便危機四伏,你便寢食難安了,而幸福也會蕩然無存了。所以在大學里我要為自己的幸福做好規劃,不要因為寂寞而隨便找一個男的談一場耗錢、耗時、耗力、耗感情的戀愛。
雖然之前因討厭阿諛奉承而沒有幸福感,但我不能忽視朋友給自己帶來的開心,不能忽視朋友的重要性!队肋h是朋友》這首歌里有句歌詞說得好:“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彼渍Z也說多個朋友多條路。生活在大千世界,一個人一生會遇到許多困難,而個人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別人的幫助。即使你很富有,很有能力,也不可能做到萬事不求人。而且,許多時候,我們除了物質的需要以外,還有精神的需要。你的感情需要與人交流,你的心聲需要有人傾聽,你的思想需要有人理解,你有些矛盾和疑問需要有人化解……所有這些,都需要朋友。美國前總統林肯說:“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應該是他同別人的友誼!庇颜x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盞明燈,它能照亮人的心靈。有了一幫可以信賴的朋友,你的生活才會一帆風順,豐富多彩。所以,要想獲得好的幸福感,朋友這條鏈子不能斷的。
幸福是一個奇特又重要的東西,它如同剛吹起來的泡泡一樣,五彩繽紛地點綴著我們的天空、點綴著我們原本單調又乏味的人生。它輕盈地飄起,晶瑩剔透的樣子又是多么脆弱易破碎呢。所以,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幸福觀,為自己將來的幸福做一個規劃,享受自己的人生。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9
題目:影視娛樂化審美心理學解讀
摘要: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電子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觀看影視娛樂的方式也在不斷進步,影視娛樂的內容隨著觀眾需求在不斷變化。近些年來,電視劇、電影以及電視廣告的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觀眾的審美觀念和消費觀念。本文著重對于影視娛樂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影視娛樂化對于觀眾審美心理的具體影響作出分析。
關鍵詞:影視娛樂化;審美心理;影視娛樂化的問題;影視發展方向
一、影視娛樂的審美心理原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影視娛樂對人們心理的影響主要是靠人的精神潛意識來完成的。影視娛樂的內容觸發人們的潛意識,觀眾在觀看影視作品后會在腦海中產生合理或夸張的想象,這是審美意識產生的基礎。這種潛意識的形成和人的夢境形成比較相像,在夢境中除了可以生活場景重現,還會將人的想法或者內心渴望的東西重現在畫面,組合成人們的夢境。電視、電影通過較為豐富的表現形式將人們的生活真實的反映出來,因此電視和電影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文化娛樂產業之一。電視電影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和聽覺感受,兩種體驗相結合,通過還原較為真實的生活片段,刺激觀眾的大腦皮層,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的潛意識。
二、影視娛樂產生的必要性
心理學家對于人的心理進行分析,總結成三種心理狀態“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與生俱來的精神狀態,而人的心理需求就是趨向輕松、快樂方面的內容。電影和電視因其較完美的畫面感、故事內容以及聽覺享受,給觀眾精神上的享受,放松觀眾的精神狀態。但是這種放松只是暫時的,僅僅會在潛意識中對觀眾的心理產生影響。優秀的影視作品不僅給人們帶來愉悅的精神享受,還會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審美觀念。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精神狀況越來越差。我國的人民群眾不習慣通過心理醫生來舒緩自己的心理壓力,因此影視作品成為解壓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觀眾可以通過愉快的影視作品,暫時忘卻煩惱,沉浸在輕松的故事內容中,從而減輕部分壓力,使觀眾能夠放下部分憂愁,自信樂觀的繼續生活。
三、影視娛樂發展的不足
由于受商業化影視作品的影響,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影視作品缺乏真實內涵,這使得人們在觀看影視節目時被錯誤引導逐漸失去了文化審美能力。觀察近幾年飛速發展的電影市場,不可否認,電影市場的發展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影響著人民的審美理念與生活觀念。例如,這兩年來真人秀節目以其趣味性的內容受到了眾多觀眾的追捧,于是真人秀進軍電影市場,誕生了一系列的真人秀電影作品。雖然這些能給人愉快的精神享樂,但缺少藝術內涵,電影純粹只是為了商業。看過真人秀電影的我們,頂多在電影院內哈哈大笑,電影并沒有對我們實際的審美價值和文化觀念產生影響。因此,加強對影視娛樂作品的監管,給觀眾正確的審美心理暗示,這對我國影視娛樂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四、影視娛樂化的發展方向
針對影視娛樂作品中出現的過度娛樂內容,我國廣電總局出臺了“限娛令”,要求電影電視作品不可以裝瘋賣傻,沒有文化內涵;作品內容不可以嘩眾取寵,出現虛假信息;作品內容更不可出現錯誤的價值觀宣傳。這些禁令有利于規范影視作品市場,保障影視作品的內涵和正確的娛樂性,從而給觀眾美好的休閑內容,豐富娛樂生活。影視作品的規范內容應該與時俱進,保護社會公眾與影視明星的'利益。近些年來,各類親子節目盛行,部分兒童明星開始拍攝廣告或者參演影視作品,這些活動不利于兒童明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且給他們自身的生活學習帶來不便,除此之外還會給普通兒童傳遞錯誤的價值觀。因此,今年廣電總局就發布了對于親子節目的要求:限制明星兒童的出鏡率;對于普通兒童在影視作品中的出鏡加以限制;更對親自節目的內容加以規范。影視作品的發展,除了依靠廣電總局的限制,還離不開制作人和導演對作品內容的把控。導演在拍攝過程中應該拒絕低俗媚俗的影視畫面,并且注重畫面的華美,注重對傳統文化或者價值觀念的傳承,對于廣告植入的內容,也應該做到“無縫連接”,使廣告的出現不影響作品內容的表達。因此,我國未來的影視作品應該更注重于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面貌,反映群眾的真實想法,為群眾樹立正確而有深度的價值觀念,給觀眾更美好的精神享受和審美體驗。從而使影視作品在內容、思想和道德方面做到統一,拒絕低俗作品或過度娛樂作品,生產更多高質量的優秀作品。
五、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文化產業的興起為我國影視娛樂文化審美心理學的發展與研究提供了基礎,同時對審美心理學的研究將直接關系到我國文明產業的發展,并為我國新興文化的發展走向樹立新的航標。因此對影視文化審美心理學的研究對我國文化的發展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方薈玲.影視娛樂化的審美心理學解讀[J].電影文學,2013(03).
[2]葛在波.辨思中國電視紀錄片的娛樂化轉向[J].現代視聽,2013(11).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 篇10
摘 要:設計心理學已完全介入到現代設計藝術中。在電影《催眠大師》中,基于設計心理學的歐普藝術圖形和漸變、發射、近似構成圖形被數十次應用,且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作品中應用的設計心理圖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 圖形 《催眠大師》
設計心理學研究設計現象背后的各種心理現象,已成為設計專業人士必須掌握的知識之一。在現代設計藝術中,無論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還是影視藝術設計等相關專業,沒有任何一個作品能夠與設計心理學斷然分割開來。而在國產心理學影片《催眠大師》中,設計心理學通過圖形,將心理學原理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作用有著
一、《催眠大師》中應用圖形的分類
在《催眠大師》這部作品中,布景精心、光效細致、情節上的邏輯推理性較強,是一部國產片中難得的佳作。其深入推敲的各個細節中,設計心理學上的成功應用也是將影片打造成功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影片的平面設計中,圖形恰到好處的應用,成為作品中的一個匠心之處。
1.歐普藝術圖形的應用 歐普藝術圖形主要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幾何形體的復雜排列、對比、交錯和重疊等手法造成各種形狀和色彩的騷動,有節奏的或變化不定的活動的感覺,給人以視覺錯亂的印象。其帶來的視知覺上的運動感和閃爍感,可以使人產生眩暈的光效感和視幻效果。在作品中,這種圖形被應用了二十多處。其給人帶來的設計心理感受,既符合作品的整體格調,也配合了情節的發展,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道具。
2.發射、漸變與近似圖形的應用 發射、漸變與近似的構成形式是現代構成中的幾個基本方式。除了上述的歐普藝術圖形外,這三種構成方式形成的圖形,也在很多場景中起到了暗示作用,幫助劇情進行鋪墊。例如女主角等候男主角時所注視的鐘表,衛生間中進行多次分割的鏡子等等,這些道具的布置和安排使用的都是發射、漸變與近似構成原理所設計的作品。
作品中,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構成方式設計的藝術作品,其形成的設計心理學作用,都是有一定共同之處的。通過巧妙構思、精心設計的具有設計心理意義的作品,都能夠引起視網膜的刺激、震動和對其他視覺的混合、重疊等強烈反應,使人產生一定的進深感、空間感,甚至是錯視。
二、圖形應用的位置
作品中圖形以動態和靜態兩種方式出現,動態形式主要出現在片頭部分,而靜態形式多以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方式出現在片中場景的布置上。
1.片頭中的應用 片頭的設計采用了大量的靜態圖形進行漸隱式變幻編輯,其中包括大腦結構圖和腦外科手術圖等。但出現最多的還是上述四種類型的圖形。例如發射狀態的螺旋圖案、發射狀態的鐘表圖案以及發射狀態的環環相扣的齒輪圖案等。還有近似構成的宇宙星空的畫面,由點組成的波動起伏的畫面等,這讓人產生聯想,無論是時間的流動、星空的`流動,甚至世界的流動等,近似與漸變同時存在的玻璃彈珠、抽象圖案的畫面等,這些畫面既串聯了故事情節,又暗示了很多發展線索,同時留給觀眾極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2.場景布置中的應用 雖然影片中,光線設置較為昏暗,但這些賦予設計心理學意義的圖形卻依然突出明了,正是在這些昏暗的光線下,圖形顯示出了更多的神秘性和可探索性。場景的布置上多次出現了前文中分析的四種類型的圖形,其中包括男主角授課時課件中的圖案。男主角工作場所辦公室天花板的吊燈,辦公室墻上的兩款不同樣式的鐘表,辦公桌旁放置的壁畫,辦公室沙發后上方的壁畫,壁柜上方的壁畫,墻上的壁畫,辦公桌后方的腦CT圖,以及地板上的圖案(雖然地板圖案為重復構成結構,但幾何形在二維平面上的延展,建立起了炫目而又迷惑的三維空間。加之地板的透視關系,重復構成也演變成了發射構成)。水晶玻璃杯及金屬質感的茶壺茶杯。催眠過程中女主角進入催眠后打開的一扇厚重的門,進入催眠狀態后由樓梯構成的三層以上的發射狀態的天井。等候大廳壁燈發出的光線,等候大廳的鐘表和地板,衛生間內的鏡子等等。其中等候大廳的地板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一是由于其面積最大,對比強烈;二是該地點為多次關鍵情節轉換的地點;三是由于該圖形基本由各種三角形構成,而三角形有指示方向的作用,因此能起到指導人視線流程,起到旋轉律動的視覺效應。
3.文字設計和電影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文字是平面設計中的重要關鍵要素。掌握了文字的編排設計,平面設計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催眠大師》中,無論開始還是結局,都不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只是相比較而言,男主角的心理較之前更加健康了一些。正如《西游記》中的對白一般:天地本不全,何以要求全?因此,作品中并未勉強出現圓滿結局,故者已去,生者如斯。也許正是這種不完整,才更能體現出人們內心的堅毅和勇敢。在文字設計上,也以一種不完整的殘缺文字來進行設計。有數據統計,如果將文字進行橫向與縱向劃分,只有遮擋文字的右下角,其識別率才最高。在這部作品中,正是采用了這種方法,進行了體現作品精神內涵的文字設計,達到了字情結合的目的。這種設計被應用在電影海報和片頭中,電影的名字,導演、主角及全部工作人員的名字皆采用了這種設計方法,與全部的劇情進行了意會性的呼應。
在海報設計中,漸變和近似構成是主要的構成方式。海報中男女主角的面部仿佛被棱鏡分割映射,將原本完整的臉進行了分離裂變,借用這種方式來達到劇情中雙方亦醫亦患的雙重平等關系。在另一幅海報中,背景中是不斷深遠的發射狀態的螺旋漩渦,這也仿佛將人拖拽到無比遙遠的黑暗中。在文字方面,除中文漢字的設計外,英文部分也進行了幻影式的裝飾變化。圖形與文字的雙重創造,都使人們對這部心理學影片產生了好奇心和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圖形對作品《催眠大師》發揮的設計心理學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歐普藝術圖形以及發射、漸變、近似構成方式的圖形,完全是建立在設計心理學上的本片中的尤為重要的視覺要素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設計心理學圖形劃分了整個作品情緒,形成了作品基調 在整個畫面色彩的選擇和音樂風格的配合上,設計心理學圖形已經完全控制住《催眠大師》的電影情緒。人們不會將其歸納為喜劇片或愛情片或動作片,而會將其判斷為劇情、推理情緒,心理學探索和少量的驚悚情緒,從而幫助觀眾對這部電影作品有正確的心理期待。
2.設計心理學圖形奠定了撲朔迷離的劇情基礎 該片應用的全部設計心理學圖形都在影射著迷一般的劇情。該片在敘事方法上設計為插敘和倒敘。在情節上兩位主角的角色也是進行了最大化翻轉?芍^矛盾突出、結構復雜、線索眾多。因此,圖形中奇幻而律動的氣息,奠定了劇情中非常規感受和平庸情節的基礎。
3.設計心理學圖形渲染了作品中的空間環境 片中主要的拍攝場地都在男主角的辦公環境里。這些設計心理學圖形被布置在天花板、地板、墻壁的各個地方,可謂男女主角都處在一個圖形的世界里,被圖形所包圍著。這些圖形雖然由簡單的幾何形構成,但卻似一種精神語言,組織了人們的視覺中心,形成了一個秩序空間,將圖形中的奇妙感覺,與空間和劇情緊緊聯系了起來。
4.設計心理學圖形映射了作品中心理學的學科特殊性 心理學建立在很多學科的基礎上,但卻沒有哪一個學科能夠完全將心理學知識解析清楚明白。越是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其復雜性就越高。也正因為如此,對心理學的探索一直有更多學科、更多領域中的力量加入進來,都在試圖對其進行更加正確的研究和解釋。目前,心理學被認為是人類科學研究領域中最難以攻克的難題之一,可見心理學的研究難度和復雜程度。無論是專業人員還是愛好者,都對心理學及其相關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盡管這個學科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也依然抵擋不了它帶給人們的無限神秘感和特有的神奇魅力。而片中采用的設計心理學圖形有些甚至讓人產生閃爍不定的視幻覺,那些富有韻律的無限力量,仿佛要把人們拉入一個未知世界。圖形中蘊含的吸引力和無名的危機感,正和人們對心理學特殊性的認知感受一致。
5.設計心理學圖形更喻示了心理學工作的研究難度與復雜程度 盡管心理學科研究的范疇如此龐大,不能輕易取得定論。但人類畢竟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能夠利用心理學知識,去幫助一些能力范圍內能夠幫助的人。但其難度和復雜程度也是可以想見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進化,神經進化或心理進化都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從很多數據可以得出這一結論。由此,無論是心理學工作者或面對的工作對象,或工作本身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變得更加困難和復雜。而設計心理學圖形中的視幻藝術,產生錯覺的律動感、閃爍不定的眩暈感、眼花繚亂卻又漸進或漸遠的感受,正符合心理學的種種特性,二者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基于設計心理學的現代設計藝術,已融入設計作品中,融入人們的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中,并且它將會在更廣闊的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2] 路希-史密斯.歐普藝術和動力藝術[J].世界美術,1990(4).
[3] 祝海珊.論歐普藝術在招貼設計中的形式探究[J].裝飾,2011(1).
【實驗法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學論文開題12-11
最新心理學的論文03-21
心理學的論文模板03-21
心理學及生活的論文12-07
行為心理學論文12-07
身邊的心理學論文12-07
簡單的心理學論文03-21
廣告心理學論文12-05
品牌心理學論文12-07
認識心理學論文03-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