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

        時間:2022-06-19 08:17:40 心理學與生活 我要投稿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學與生活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1

          任何一個企業組織中,哪怕是職業發展通道最為健全的企業,就員工數量分布而言,總是隨著職位層級的高低而逆向增減,能夠走到企業高層的員工 人數總是非常有限的。 這是企業人力資 源發展的客觀規律,不但受到企業職位 設置由低階向高階遞減的規律所決定,也受到員工個體從普通到卓越依次遞減的規律所決定。

          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隨著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管理的幅度在收縮。管理的寬度在 增加,組織架構由銳角三角形向鈍角三 角形演化的扁平化趨向更加明顯,愈發 強化了這一特征。

          從總體上看,絕大部分員工終其 職業生涯的一生滯留在企業的底層中層高層也不同程度存在,簡單。 單調。重復勞動從事唯一和近似的專業。工種。工作,職業倦怠似乎是無法 逃脫的宿命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公 石:的一組數據顯示,近50%的職業倦 怠者就業未滿4年,而且這一周期還 正在向短期化發展 撇開員工自我調適等個人能動因素,以及其他一般性 的物質和非物質激勵因素,如何通過 機制性的組織干預(或管理者行為 , 吹皺這“一池春水”,抑制延緩。甚至克服職業倦怠,讓所有員工尤其是長期在底層的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 創造性永葆常新,是企業人力資源開 發管理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適度授權 管理層的適度授權是 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僅能降低管理層自身的工作量,同時也能提高工作豐富感。

          如精簡請示報告事項,把原本需要上級決策的一般性。常規性事項卜放給員工,或者把經常性。全面性口常檢查調整為周期性。概率性抽查;又如把繁雜的過程管理調整為結果導向型管理,只要結果是對的,過程可以少管甚至不問,管理者只需掌控少而有效的關鍵節點。角色多元賦予員工超越自身口 常角色的多元角色,可以有效提升員 工的新鮮感。責任感譬如員工之間互 相擔任工作上的AB角,在A角員工 外出。休假式時,及時替補,不能讓員工之間互相學習了解,還能確 保工作的連續性。另外,還可讓員工不 定期參加一些更高級別的工作會議或者某些專業性會議。課題研究開發團 隊,以及某些臨時性。突發性任務團隊,體驗擔負不同角色的全新感受。

          自主管理對于業務嫻熟。經驗豐 富的老員工,要給予充分信任,管理者不必事無巨細實時監控。職責。任務。 指標明確后,在工作計劃流程方法手段工具等方面可以有所突 破,讓員工能夠按自己的方式處理工作事務。 尤其是對于一些高度依賴員 工個人智力的設計。開發。研究等創造 性。創新性工作,甚至連工作地點。時間經費收支等也可以最大限 度放給員工自行安排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隨著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管理的幅度在收縮。管理的寬度在 增加,組織架構由銳角三角形向鈍角三 角形演化的扁平化趨向更加明顯,愈發 強化了這一特征。

          精益提升。 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 致,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堅持 長期做好,就是不平凡。普通業務要 做深。做細。做徹底?趶鸵豢诓恍 怠,質量。品牌。特色和水平就能區別呈現 要讓員工有不斷學習培訓。交 流考察。同業對標的機會,要鼓勵員工哪怕是小發明、小改進、小革新,要對簡單平凡的事情高 標準。嚴要求。始終如一。員工如果對 本職工作有著精益求精的孜孜追求,就不會再’覺乏味。

          橫向裝載。是指同一工作單元中 的若干業務事項,可以擴充。包含至某一個崗位中。 如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中,新員工的招聘。培訓。勞動合同的 簽訂等業務,通常由不同的業務單元 或工作崗位去完成,當員工業務能力 充分時,可以嘗試讓負責招聘的崗位同時負責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和勞動 合同手續辦理等 不但能壓縮崗位編 制。鍛煉員工,增加工作種類和工作 強度,還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 企業運營成本。

          縱向裝載。 是指同一業務事項的 上卜游若干工作環節,可以合并入某一個崗位中。 如教育培訓業務中的需 求調查。培訓計劃。培訓方案策劃及師 資配備。組織實施。費用預結算。培訓 效果評估等環節,可以合并入某一個 崗位的職責中,讓員工從頭至尾完整履行一個業務事項的所有過程和環 節,工作的樂趣。成就感。創新創效空 間大不一樣。業務成熟時,還可以據此壓縮和精簡業務流程,提高崗位配置 效能。

          職務代理。 工作擴大化有時甚至 可以擴大到上一級職位,如讓員工嘗試在某一天或某一周擔當本部門或團 隊中的值班組長。值班科長。值班主任 等,代理領導履行某一部分職權,負責 一個部門或團隊的工作計劃。任務分 配。檢查考核。公文處理等。除了可以讓員工有效克服職業倦怠,也能讓員 工與領導換位思考,有效培養得力助 手或后備干部。 同理,工作擴大化在 某些特殊情況,也可以反方向向職位拓展。

          同一崗位序列換崗。是指在同一 專業技術(技能 序列或者是同一部門 和工作單元內的崗位輪換,如行政業 務序列從負責收文的調整到負責發 文,生產技術業務序列從負責配電網調度的調整到負責輸電網調度,同一 部門甲班組的員工調整到具有相同職 責的乙班組工作。 同一崗位序列換崗 的優勢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由于員 工流動帶來的“磨合成本”及風險,一般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去適應,因為這 些工作原本就耳濡目染,與本崗位工作密切關聯,但工作對象。工作要求。 工作聯系人等不一樣了,可以重新激 發員工的挑戰欲。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2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立足于現實、面向世界與未來。應注重拓寬學生的語文應用領域,實現跨學科教學與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整合應用,促使學生學會多種教學方式的相互融合與交叉,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睆某踔姓Z文教學實踐出發,對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幾點注意事項,以期能實現二者的有效整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整合;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為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為一種新型的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為語文教學開辟了一方全新的天地。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注重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改進課堂教學方式,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一、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顯著的效果和作用。那么如何有效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呢?

          1.備課中做好多媒體教學設計

          備課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基礎的一環,在備課時,教師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更豐富、更直觀形象的審美對象,幫助學生更快捷地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初中語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安排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確保教學效果。給學生提供一個聲情并茂、情境結合的寬松、民主、愉悅的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刺激,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其正確朗讀,形成良好的語感,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如,教學《安塞腰鼓》時,我提前準備了相關的音樂與教學課件,在課堂上讓學生在音樂的背景中一邊聽范讀,一邊欣賞安塞腰鼓激情、壯觀的場面,在這種情景中,每個學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效果要比教師的范讀或單純地聽錄音朗讀好很多。除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還需要教師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交流、探討,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偠灾,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備課,只有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效果,使語文教學課堂真正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2.創設有效的多媒體教學情境

          語文教學側重于學生對文意的理解,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有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產生思想的碰撞。而在傳統教學活動中,單純依靠對呆板枯燥的文字進行分析和教師講解很難深入文章所創設的意境中,導致教學質量得不到改善,因此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初中語文教材中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都飽含作者深厚的情感因素,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使他們充分感悟作者的內心體驗,教師要堅持“懷情而教”的教學方法,即采用情趣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并使學生產生“樂學”的愉悅情感。此時,教師可以采取課件教學法,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畫面和音響,變靜態為動態、化無形為有形,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深深吸引學生的眼球,使他們產生怦然心動的情感因素,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酈道元的《三峽》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三{的美麗風光,并配以動聽悅耳的音樂,讓學生從視覺上飽覽三峽雄偉壯麗的魅力景色,從聽覺上產生積極亢奮的精神體驗,這種將圖片和音樂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促使他們產生積極的聯想:初春的俊逸閑遠;盛夏的熱情奔放;深秋的憂傷蕭條;寒冬的傲雪凌霜。正因為有了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變換,才構成了一幅絢麗迷人的圖畫,更加襯托出三峽地區的美麗風光。這種方式極大地激勵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向往,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利用多媒體技術降低教學難度

          初中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對說明文的學習量,這類文章比較抽象,學生讀起來比較乏味,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也不容易理解與把握。此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的事物形象,增強學生的形象體驗,便于他們掌握知識內容。首先,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包含了教師的智慧與創新精神,它是教師智慧與勞動的結晶,每一份課件中都凝聚了教師濃濃的心血與情感。其次,多媒體課件體現了教學內容的重新整合,是教師按照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所制定的更為完美的教學方案,有助于降低教學難度,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宇宙里有些什么》時,教師可以將事先制作好的課件呈現出來,讓學生自主觀察宇宙中的太陽、地球、月球等天體,幫助學生構建真實的宇宙形象,激發他們對宇宙的探索欲望,利用多媒體直觀展示文章內容,以幫助學生了解自然現象形成的原理,克服學生的學習困難,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印象,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因此,利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可以推動學生深入學習活動,實現從情感體驗到理智接受的過渡,使學生產生“頓悟”效應。

          4.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針對學生在自主理解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幫助學生有效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在教學課文《孔乙己》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片段,播放從酒店周圍的人群中發出的笑聲,特別是在孔乙己的腿被打折后,他用雙手挪動著最后一次去咸亨酒店喝酒的時候,周圍那些有著同樣命運的人們,依然還能冷嘲熱諷,發出哈哈大笑的聲音。笑聲刺耳痛心,表達了當時人們對自己命運的麻木不仁和強烈諷刺。如果單純依靠閱讀課本,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有難度,現在通過多媒體的幫助,學生仿佛回到了那個黑暗的舊社會,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同時對那些不絕于耳的嘲笑聲有了深刻的感觸。這些都是用單純的語言文字講解不能取得的教學效果,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的表現力,學生印象深刻,感觸頗深,學生通過自主感受、探索,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5.運用多媒體開闊學生視野

          劉國正先生曾指出,語文教學有兩個翅膀:課內和課外,兩者缺一不可,只有雙翼同舉,才能實現自由翱翔。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需要我們走出校園去感受、發現,逐漸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這時多媒體展示了它的無限魅力。例如,在學習過課文《背影》后,我讓學生回家用實際行動做一件感恩父母的事情,在這之前我組織學生觀看了一段視頻,演示的是一些像父母一樣的勞動人民勤勞工作的場景,當時就有幾個孩子哭了。后來這項活動進行的特別好,孩子們都說是被那段視頻深深地打動了,F代多媒體技術為我們的教學活動增加了活力,不但有利于鞏固知識,而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體驗生活的機會。

          6.找準“課外活動”這一整合點

          目前在教育界非常流行三句話:你聽來的很快會忘掉;你看見的就能記得住;你做過的就能學得會。語文知識所包含的范圍非常廣博,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對語文知識進行必要的補充。例如: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對知識進行復習,理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并通過計算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記住其中的知識要點與知識難點,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還可以使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發揮自身的個體優勢,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用好多媒體的幾點問題

          多媒體教學是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多媒體教學帶來的成果的同時還要正視其存在的問題,克服依賴心理,從而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避免只是復制板書

          許多教師只看到多媒體課件靈活方便的優勢,可以節約板書時間,提高講課效率,于是在教學中只是為了用多媒體而用,以傳統板書為模板進行復制、填充,這樣一來,不但沒有發揮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反而形成依賴心理。因此,在今后使用多媒體備課時,不能只是簡單地復制板書內容。

          2.避免預設太強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理清教學思路,于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圍繞課件設計環節按部就班地學習,使課堂缺乏靈活性和教學特色,阻礙師生間的溝通交流,以認可課件代替認可文本知R的過程,從而抑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

          3.避免內容太繁瑣

          在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段教師或學生都可以準確誦讀的文章,而且有現成的范讀帶,但教師卻棄之不用,非要費一番周折把它剪輯、翻錄到光盤中,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實則“畫蛇添足”。這不但沒有簡化教學程序,反而更加繁瑣,僅僅是追求“形式美”,為了技術而技術,妨礙了教學過程!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只有讓學生自己親身去讀、去悟,才能培養語感、發展語言,才能“明其言,會其聲,感其情,悟其旨,得其辭,體其義”。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全面正視多媒體技術的利弊,科學地使用它,發揮其有利的一面,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同時避免弊端,使教學活動有序進行,這就要求在今后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提醒自己才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多媒體只是起輔助作用,不能對其過度依賴,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取其之長,以補其短,發揮其優勢為教學活動服務,為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耀華.淺論多媒體教學的六個誤區[J].現代企業教育,20xx(2).

          [2]魯豐華.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特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xx(1).

          [3]何勇.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的利與弊[J].語文教學通訊,20xx(15).

          [4]曾俊家.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探討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4).

          [5]王玲玲.課程改革進程中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5).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3

          心理學借助于實驗的方法從哲學的母體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實證主義作為心理學重要的方法論,一直深刻地影響著心理學的發展,甚至在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中,曾一度為向自然科學看齊而拋棄理論心理學,對于理論的探索鮮有問津,因為實證主義認為一切不能以觀察或實驗來證明的概念和理論都是虛假的和無意義的,不被科學所接受,而只有方法和邏輯才是通往真理之路。

          一、理論與實證的對立

          理論心理學與實證心理學的分離、爭論開始于華生的行為主義。受行為主義的影響,許多人誤解理論心理學空泛無物,沒有實際內容,不能做出任何科學發現。在心理學獨立成為實證的科學之后,心理學家就一直矯枉過正,在反對哲學思辨的同時,強烈地反對所有形式的哲學研究進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認為這種形式的研究沒有任何科學的意義和價值。這在某種程度上維護了心理學的實證科學的性質,為心理學擺脫哲學思辨而成為一門科學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使心理學往更嚴謹的自然學科不斷靠近。但由于實證主義對心理學的完全客觀化和確定化也在相當程度上使心理學放棄了對理論基礎的探索,一直缺乏對自己的理論基礎或理論前提的反思。這導致心理學實證研究的資料得到了迅速增加,但理論根基和理論建樹卻一直十分薄弱。具體體現在心理學缺失統一的理論根基,缺少多樣的理論創造。

          心理學從誕生之日一直到目前為止,始終就處在四分五裂的境地。無論是對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和學科發展的理解,對心理學的理論概念和理論學說的建樹,對心理學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確立,對心理學的應用手段和應用技術的實施等等,都沒有統一的和普遍的認識、理解和采納。

          這種理論心理學與實證心理學雙方對立的尷尬局面,同樣導致了理論心理學派的學者對于實證研究的技術和手段一無所知,甚至走向空洞。而實證心理學派的學者則只是埋頭于實驗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論修養。不斷的割裂與對立使我們看到,理論心理學和實證心理學是不可分割的,純粹的理論研究是空洞且缺乏說服力的,而純粹的實證研究也只是一些零碎的實驗,不能保持心理學研究的完整性與整體性。大量實證主義的興起造成了對理論心理學的批判,使理論的地位降到了最低點?墒菍嵶C心理學的大行其道并沒有促使心理學更好地發展,反而陷入這樣一種怪圈,那就是,眾多學者埋頭于收集事實資料的實證研究,將這些所謂的實驗看作是心理學的全部,把人類心理等同于機器的延續,企圖依靠數字來描述和解釋人類的心理和行為,結果造成心理學缺乏一種統一的科學范式,難以將各種研究進行糅合。

          心理學就是這樣一門獨特的學科,它以人類心理為研究對象,人的心理是客觀現實的主觀映像,在人的意識活動中,外界環境能否起作用,能起到什么樣和什么程度的作用,并不簡單的取決于外界環境,而是決定于外界環境在一個什么樣的內部的心理基礎上,這是內部和外部環境共同起作用的。人類心理具有不可操作性和難以量化性,因此將人的心理現象完全等同于物質無疑會形成心理學發展的困境。這種心理學發展的困境讓眾多人士確切的了解到,心理學正常發展的軌跡是不可能脫離理論心理學的指導而獨立存在的,只有將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結合起來,用這“兩條腿”走得更遠。

          越來越多的學者也認識到,理論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證心理學一樣,對心理學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都是理論與實證相輔相成的,比如作為自然科學代表的物理學一樣,理論物理學也是物理學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學科理論建設的忽視必將導致一門學科的破碎與分裂,會使得學者專注于某一小部分的研究而忽略掉學科整體,且研究與研究之間難以互相交流與促進。有了實證研究的大量經驗材料,就更需要發展理論來將所有實證研究的結果做一整理和加工,形成各個領域的內在聯系。

          二、理論心理學的概念與發展趨勢

          從以前對理論心理學的批判到現在理論心理學的復蘇與發展,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理論心理學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葉浩生先生認為,理論心理學是一門從非經驗的角度,通過分析、綜合、歸類、類比、假設、抽象、演繹或推理等多種理論思維方式,對心理現象進行探索的學科,并對心理學科本身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它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就像是理論物理學和理論化學在物理學和化學中的一樣,是心理學的學科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理論心理學的研究范圍來說,主要包括元理論和實體理論兩大部分。元理論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心理學的學科問題,如學科研究對象的性質問題;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心理學與哲學、生理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關系;與其他社會科學的關系;與社會的關系;心理學研究的社會意義和倫理意義。二是方法論問題,包括研究方法的指導思想、選擇方法的依據、理論的評價標準、科學哲學對心理學的影響,研究方法與對象的關系,研究方法的利弊得失,心理學研究所應遵循的指導原則。三是心理學的基本框架問題,包括心理現象的分類,各分支學科的內在聯系,溝通不同分支學科、不同心理現象、不同理論學派之間的概念框架等等。概括的講,元理論就是說明理論性質的,它討論理論效度的構成要素等問題,不僅包括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學科發展歷史、未來前景和方法論等宏觀問題,也同樣對中觀理論核心問題進行反思和概括。元理論的最終目標就是試圖尋求一套對心理學知識普遍有效的判定方式,重新整合自身并形成統一的理論。

          理論心理學的實體理論是有關人的心理和意識特性以及各種具體行為活動模式、規律的理論,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一般理論,意識和心理的特性,包括意識的起源、意識或心理的結構、身心關系、遺傳與環境的關系、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比如心理學中的人工智能理論、心理學的系統論、心理過程的信息論、項目反應理論、決定論和意識論等就屬于這一部分。二是具體理論,如感覺理論、知覺理論、學習理論、人格理論、情緒理論、能力理論和創造力理論等等。這類理論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理論思維同實證研究是相互結合的,即從其它實證學科中獲取數據和資料,從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規律和特點。

          一門學科的成熟在于學科自身的自我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構建等等,因此對理論心理學的探討,可以推進心理學的快速發展,提升心理學的學術創新,通過推進理論的反思促使心理學走向成熟和繁榮。綜上所述,理論心理學將會在心理學的長足發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以后理論心理學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考慮。

          1、注重元理論與實體理論的有機結合

          元理論是學科的基礎理論,它是心理學學科性質的高度理論概括,是心理學的實體理論和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指導思想和指導原則,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具有元理論的部分,否則就是一個缺乏核心的松散聯盟,不能稱其為科學。如果說元理論主要依賴于抽象思辨的方法,那么實體理論的探討則更多地依賴邏輯推理和數學演繹的方法。實體理論不同于元理論之處在于,它的研究對象不是心理現象或者心理科學的整體,而是一些特殊的和具體的心理現象或問題。如果說元理論的探討主要依賴于抽象思辨的方法,那么實體理論的探討則更多的依賴邏輯推理和數學演繹。元理論是心理學整個體系的核心,實體理論則將理論心理學與實證心理學的關系拉近了一步。

          2、實踐應用

          理論心理學的研究實際上也強調要建設一種面向生活實踐的心理學。心理學的作用應體現在解決現實社會中的重要問題,同時對人的實際生活也發揮著隱性的、實在的支配性作用。理論研究為應用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而應用研究又是理論研究的延伸。有學者提出,理論本身便是實踐的一部分,在實踐中包含著理論的成分。作為一種理論型的現代心理學分支,其發展目標則應該是對自己的學科和職業實踐活動有所貢獻。正因為如此,當前西方理論心理學者也越來越重視心理學的社會應用工作,以便能為心理治療、咨詢、教育、測量和組織管理工作等心理學的傳統職業活動提供服務。近年來,以建構主義為代表的西方理論心理學研究學派,不僅在教育領域發揮了觀念先導、實踐操作的整合引導作用,而且建構主義的心理治療與咨詢模式,也已經出現在家庭療法、敘事療法、交往互動療法等職業實踐中。理論研究可以用來說明研究對象,形成知識體系,可以衡量應用研究中的理論背景、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是否合理。目前理論心理學不但為心理學的學科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且能夠使心理學的社會職業實踐有所豐富,這必將會給現代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帶來更大的生命活力。

          3、從研究方向的拓展上加大跨文化心理學理論的研究

          跨文化的心理學研究近些年來成為研究的熱點,而西方理論心理學一直重視跨文化問題的研究。理論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是西方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研究熱潮中的一部分,重點是探索不同文化包括不同國家、民族、宗教等背景下心理學之間的聯系、溝通及其一般規律。作為理論心理學,其特殊的使命決定其應該加大對跨文化理論研究,形成的不同心理學理論并進行有機整合,從而建立一種大心理學觀。隨著世界一體化的加速,隨著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交流的進一步加深,對于跨文化理論心理學的研究必將出現迫切的需求。拿中國的心理學發展來說,我國現代心理學的起源不在于獨立的本土的理論構建,而是對外國特別是西方心理學理論的引進,這雖為我國心理學奠定了很大基礎,但也使得我們的心理學被限定在了外國的理論框架之中。因此,做好理論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和本土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研究中充分考慮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風俗,才能使心理學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傊,從心理學歷史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理論心理學的復興是心理學自身發展要求擺脫困境,獲得重生的歷史必然,它的建立和進一步發展將促進心理學研究進入新的境界。

          最后,相信理論心理學與其他學科,如認知神經科學、社會認知、計算機科學等的結合,必將大大推進現代科學心理學的健康發展。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4

          內容摘要:教育問題,是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最為看重的一個問題之一,也是最復雜的問題讓許許多多的家長及老師都傷透了腦筋。現在的孩子想法各種各樣,千奇百怪。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更傾向于找到正確的心態,而不是用各種不適應的方式。因此要是把心理學融入教育中,那么教育中的問題就不會變得那樣的復雜。

          關鍵詞 貝爾納效應 尊重心理 換位思考

          一、 貝爾納效應—用身體語言教育孩子

          經常聽到有的父母在埋怨:“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教,說什么都不聽,怎么說都不聽!比欢S多孩子也有很多不滿:“爸爸媽媽總是啰嗦,嘮嘮叨叨都快被他們煩死了”

          的確,在大多數情況下,許多家長都是習慣運用語言,習慣通過語言去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其實,這樣的教育效果是不明顯的。不少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中,只有7%的內容是通過語言傳達出來的,而55%是通過面部表情、手勢、眼神、體態等等來傳達的。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完全可以將重心更多的放在身體語言上。身體語言更能表現感情,傳達出愛。

         。ㄒ唬├醚凵

          憤怒、責怪的眼神會讓孩子覺得不安,甚至失去信心;而溫和,慈祥的眼神能讓孩子覺得溫暖,能給孩子以鼓勵。那么在孩子面前,父母就應該保持信任、親切、期待的目光,即使在孩子犯錯時也都這樣做,會比打罵更有效果。因為這會讓孩子在感受到溫暖的同時,讓他們自己發現錯誤的根源,在自我羞愧中改正,孩子能自己看到希望,獲得信心。特別在同孩子在談話時,更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若總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或想自己的工作生活,讓孩子覺得

          無法溝通,產生隔閡,不利于以后交流教育的開展。

         。ǘ┳⒁庾藨B

          父母的姿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教育。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遇事總是手忙腳亂、暴跳如雷或者表現出不雅的舉動,猥瑣的行為,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導致教育無法進行。如果父母在教育時運用的姿態大方得體,自然穩重,會讓孩子產生學習的愿望,他們會更愿意接受這樣的方式。這樣的姿態不僅本身就能感化孩子,還能讓孩子更能明白父母的教導,因為這樣是身體力行的。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單親家庭的原因,女孩很調皮,鄰居們常常覺得很傷腦經。并且在女孩犯錯時,不會聽見從家里傳出的打罵聲,大家都認為這家人缺乏家教。但是,女孩一天天大了,變得越來越懂事,熱心善良,甚至成為學校里的學生榜樣。人們覺得很奇怪,就問女孩:“你爸爸是怎么教育你的?是不是很嚴厲?有沒有打罵?”女孩微微一笑說:“爸爸很少罵我,但是他會很直接教我這件事情該怎么做,那件事情這樣做是錯誤的。而且是不是用爸爸自己的行動告訴我他很愛我。我能從爸爸的眼神里感覺到愛與關心,我很幸福!”所以,當語言變得蒼白無力時,父母不妨試試用行動去教育孩子,不要只是局限去“說”,不要迷信去“說”。多用身體語言,更真實的去表達。

          二、 尊重心理:保護孩子隱私權

          中國父母自古以來都把孩子稱作自己的“心頭肉”,隨時隨地都是百般呵護,萬般疼愛。但是現在有很多父母過度緊張的去關懷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成長中遇見什么麻煩又不愿傾述,誤入歧途。所以便去窺視孩子的隱私,這些父母往往固執的認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應該保持神秘性,孩子的方方面面父母都應該理所當然的去了解,顯然這是不明智的。

          看過這樣一個報道:一位母親發現在上初一的女兒最近總是心不在焉,面對自己的時候總是有什么話想說卻欲言又止。于是,母親趁女兒上學不在家撬開了女兒鎖住的小箱子,發現里面有一封來自同桌的寓意朦朧的信。母親很氣憤,拿著信立即找到了學校,并且馬上交女兒帶回家進行教育。悲傷的女兒受

          不了刺激,奪門而出。幾天后,大人們在河邊發現女孩的尸體,母親悲痛欲絕,卻也無力回天。所以,即便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本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心,但是一定要選對方法,選好方法,要不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對立情緒,就會出來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管”的現象。

          (一)正確的態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的東西。即使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也有擁有自己隱私的權利。而家長不要把孩子的隱私看得微不足道,反而要像看待自己的隱私一樣去看待孩子的隱私。對待孩子的隱私家長應該以從容,客觀的態度去分析,從側面去關懷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一直都是最關心他們的,讓他們自愿的去與父母交流,分享秘密。

          (二)基本的信任

          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信任,不要去干涉孩子自己的個人世界。要培養孩子學會獨立成長,讓他們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在一些情況下,父母應該充分的相信孩子,讓他們去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相信他們是有判斷力和解決能力的,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相信他們的。這樣一來孩子會覺得得到了父母的鼓勵和信任,反而更愿意同父母交流,隱私就不會那么多了。

          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的行為是為了孩子好,為孩子著想,就可以自私的走進孩子的隱私世界。那樣既傷害了孩子的心,也影響著父母與孩子的感情。父母的都需要明白:不要用愛的借口去做傷害孩子的事情,未成年人同樣具有隱私權。

          三、換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經?梢月牭皆S多父母的質疑:為什么孩子總是不聽話,一遍又一遍的強調也聽不進去。作為父母其實并不是注意孩子的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更多的是應該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有時候就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事情,但是很多家長制很威嚴的父母也根本不去重視。其實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父母不去忽略孩子的想法,不去硬將自己的想法強壓到孩子身上,做到將心比心,反而會收獲更好的教育效果。

         。ㄒ唬┝私夂⒆拥牧

          換位思考,首先自然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設身處地的去思考一個問題,

          要給孩子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不少父母在孩子同樣錯誤時都采取雷霆般的責罵,或者嚴厲的質問:為什么不記住上一次的教訓,為什么還要犯錯,不斷的重復這樣做怎么不好,那樣做如何不對。卻不問問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在做這件事情時的想法是什么?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ǘ┎灰^高的要求

          要做好換位思考,就不能孩子的要求過高。因為也許有的要求家長自己都達不到,又如何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呢?父母對孩子的高要求從本質上來說是合乎情理的,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一個成長的階段于過程,而各個階段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父母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要用衡量大人或衡量自己的標準去對待孩子。作為父母,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且也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去要求孩子,這樣的教育是事半功倍的。

          巴西的球王貝利,自小就是一個踢球很有天賦的孩子,他是父親的驕傲。但是,有一次在街上父親看見貝利居然在街上和比他自己大很多的不良少年抽煙。父親很是生氣,心里立即就有沖動要上前教育孩子。但是當然邁出第一步腳時,他在想:兒子現在的年齡正是最要面子的時候,平時在家里也是教育他要獨立面對問題,要是馬上教育兒子面子上肯定過不去。他把兒子呼喚過來問他:“貝利,我看到你吸煙了,是我看錯了嗎?”貝利羞愧的低著頭說:“不,您沒看錯!备赣H繼續詢問著貝利抽煙的時間,突然貝利看見父親抬起了手,貝利覺得自己肯定要挨打了,但是父親沒有,而是將貝利拉到懷里,認真的告訴他:“你踢球一直都有很高的天賦,將來一定是一個高手,但是你如果繼續抽煙、喝酒,那就到此為止了。因為你將很難再保持90分的水平,這事兒你自己決定吧!闭f完,父親已滿臉淚水。從此以后,貝利再也沒有抽煙,并且成為享譽世界的球王。但他說:“我永遠也無法忘記,父親那溫暖的懷抱!”所以,孩子是有思想的,父母也要想想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三、總結

          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他們想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不聞不問,而是在與孩子真誠的交流中找到可以溝通彼此心靈的橋梁。這樣一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變得事半功倍了。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個性和天賦,父母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想法,

          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體會來自父母真切的關愛,體會成長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參考文獻

          [1](美)里克·M·加德納 《日常生活心里學》 20xx年7月

          [2] 卜鶴 《無師自通—生活心理學》20xx年11月1日 新世界出版社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3] 王新波《從“心”生活—學會真正的生活心理學》 20xx年10月1日 朝華出版社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5

          心理學是個寬廣的話題,覆蓋的范圍深入各個角落。衣食住行均離不開它,只是在我們平時沒有仔細去討論和在意這個問題。小時候基本就不懂這個,大學的話能明白有這么回事,但真要誰能說出個所以然,估計也是半斤八兩的樣子。當然老師就除外了,所以懷著強烈學習的心情選了這個課程——————心理學與生活。 有朋友說:“學心理學的人能看透別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厲害!”這些說法把心理學神化了,其實,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心理學者只是在盡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于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這樣給我們就有一種感覺,也就是心理學產生的標志———感覺。在邏輯層面上,心理現象包括感覺、知覺、表象、記憶、思維、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種心理現象的出現標志著心理的誕生?即心理產生的標志是什么?是何種心理現象的產生宣告了心理的產生?

          有現象必有其本質,心理現象產生了,就會有心理產生。在所有心理現象中那一種是最先產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現象,又能合理推出發展其他心理現象?顯然是感覺。只有感覺才產生的最早又能發展出其他心理現象,應該是心理誕生的標志。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推理:

          (1)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基礎,沒有感覺就沒有其他一切心理現象。感覺誕生了,其他心理現象就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源頭和“胚芽”,其他心理現象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壯大和成熟起來的。感覺是其他心理現象大廈的“地基”,其他心理現象都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

          (2)個體心理學表明:剛出生的嬰兒就只有無條件反射,只有簡單的感覺,而知覺和表象等等還沒有發展起來,但我們不能否認嬰兒就沒有心理。這樣我們在潛意識中實際上承認了只具有感覺的嬰兒也具有心理!心理隨著感覺的誕生而誕生,一旦有了感覺也就有了心理。單單有了感覺,就標志著心理的誕生,其他一切心理現象都是以感覺為“胚芽”發展起來,是胚芽成長的不同階段。隨著嬰兒的發育,其心理也逐漸發展起來,心理現象愈來愈復雜。

         。3)動物進化史也表明了感覺是心理產生的標志和“胚芽”。感覺是在什么時候產生的呢?也就是說感覺在動物進化史中是在那種動物身上開始出現的呢?動物進化史中。最開始出現心理現象的動物是腔腸動物。具有網狀神經系統的腔腸動物以簡單的感覺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腸動物具有最簡單最低級的心理現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腸動物身上誕生,以后隨著動物的進化和發展,心理也在逐漸發展,豐富,漸次出現了知覺、表象、想象和思維等等。心理進化史是動物進化史的附著物,并隨著動物的進化而進化的。心理也是從只具有感覺的動物隨著生物的進化而發展起來的,心理在感覺的基礎上隨著生物的進化而紛繁復雜起來,出現了知覺、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現了意識和思維等高級心理現象。

          而要將它們深入到生活中來看待還是具有普遍的意義的,尤其是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用一句俗套的話來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生長在社會的環境中,所以有些問題就必須是我們要考慮的:

          一,學習問題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

          1、 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 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 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

          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二,人際問題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常常因為一些客觀的因素以及主觀認知、情緒、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誤區,以至出現像自卑、孤獨、嫉妒、報復和異性交往等交際障礙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際交往的大敵。自卑的人悲觀、憂郁、孤僻、不敢與人交往,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性格內向,總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

          2,孤獨心理 孤獨是一種感到與世隔絕、無人與之進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單寂寞的心理狀態。孤獨者往往表現出萎靡不振。

          3,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際交往中,因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學習、名譽等方面不如對方而產生的一種不悅、自慚、怨恨,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行為。

          4, 異性交往困惑 異性交往本來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動。 同時也是一個一直令大學生棘手的社交障礙。

          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于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

          第一,大學生要改變社交觀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費時問,耽誤學習,而應看作是擴展視野、增強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第二,要擴大社交范圍,只要對學業、思想有所啟發,都要樂于接觸,形成立體的良好的人際關系;

          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業緣圈、地緣圈、趣緣圈以及郊游、聯歡、寒暑假、社會調查等加強交往實踐;

          第四,要注意交往對象的篩選,注意與良師、益友、學者、專家、事業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換位思考.克制忍讓,寬容待人。

          三,情感問題

          現代的校園已不再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園。大學生戀愛已經是普遍的現象,出入的雙雙對對,親親我我也不會被認為不正常的行為,雖然愛情可以讓人陶醉,

          讓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戀愛心理也會給戀愛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心理充滿矛盾各大校園因此每年都會有因失戀或別人的感情的原因而跳樓或割脈的現象。

          1,注意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現代大學生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作一種感情體驗及時行樂,借次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學生為了充實課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

          2,一旦綴入情網就不能自拔,強烈的感情沖擊一切,學習同樣受到嚴重影響。

          3,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隨著時代發展,當今大學生戀愛觀念日益開放,傳統道德逐漸淡化。

          4,失戀態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一部分學生擺脫不了“感情危機”,有的失去信心,放棄對愛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橫眉冷對秋波,俯首甘為光棍”。

          所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已是刻不容緩的事了。

          1,遵守戀愛道德。大學生談戀愛時,遵守戀愛道德的主要內容是相互尊重戀愛自由、彼此忠誠,行為端正文明。舉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隨心所欲,無視社會公德。

          2,正確處理愛情與事業關系。大學生正確認識,對待和處理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如何正確認識,對待和處理戀愛和學生的關系,正確處理戀愛與集體活動、社會工作的關系,正確處理連愛與其他同學團結的關系等方面。肩負重任的大學生應處理好愛情與學業關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積極意義。

          3,正確處理戀愛挫折。莎士比亞說過:“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不是走一條平坦的道路!睈矍槭巧钪忻篮玫氖虑椋趹賽壑性庥龃煺凼浅S械氖。在處理失戀的問題上,正確的態度是做到失戀不失德,失戀不失態,失戀不失志。

          4,愛情是美妙的,它教會我們許多的人生道理,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良好的愛情觀,正確處理好戀愛問題,同時當遭遇戀愛困難時也應比較強的,能體現大學生素質的方法來解決,做到堂堂正正的戀愛大學生 。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系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绷簡⒊壬@一名言震蕩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6

          一、大學新生常見適應性問題

          1、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

          新生進入大學后,面臨的第一個巨大變化就是生活環境的轉變!90后”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看得重,養得嬌,獨立生活能力有些欠缺,甚至有不知道如何洗衣服而還把衣服寄回家去洗、同學不叫就忘記起床等現象。同學來自天南地北,氣候、飲食習慣甚至語言都不相同,再加上進入大學后,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家庭環境過渡到相對自立的集體生活,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會使他們遇到很多困難或感到不適應。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感,因而出現想家、思念親人、懷念老同學等現象,并由此可能產生各種煩惱,出現焦慮、抑郁、敵對、低落的情緒,嚴重者會影響心理健康。

          2、學習的不適應

          學習節奏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后,學習方式由中小學階段的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變成了如今以學生為主導的自學模式,更強調自學式教育,課堂講授時間相對較少,覆蓋內容相對較多,講課速度快、跨度大,不少學生感覺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課堂后,學生不僅要消化理解課堂上學習的內容,還要閱讀大量相關方面的書籍和文獻資料。因而自學能力的高低成為影響學業成績的重要因素。不少新生承襲過去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方法,結果完全適應不過來。

          不知道學習目標在哪里,在高中階段,學生以考上大學為唯一的學習目標?忌洗髮W后,不少學生感覺自己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希望在大學里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未能及時樹立新的學習目標,造成了考上大學前后的“動機落差”。此外,不少“90后”新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容易受別人的影響,有時會有意無意模仿高年級學生的做法,諸如“他們玩我也玩”,“他們談戀愛我也談戀愛”,隨波逐流。

          3、人際關系不適應

          “90后”大學生往往自我中心意識較強,不少學生是獨生子女,在換位思考、體諒他人方面比較欠缺。另外,由于缺乏與兄弟姐妹或者玩伴之間的互動,不少學生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也較為欠缺。在與大學里的新同學接觸時,由于班級和宿舍里的同學分別來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們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往往容易發生沖突。而不少新生習慣拿高中時的好友為標準來加以衡量,認為大學的同學沒有高中那么單純,那么好相處,從而感到孤獨和苦悶。

          二、促進新生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在適應過程中,不少新生出現焦慮、空虛、迷茫的情緒,還有少數新生因為適應不良而產生退學的想法。對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有利于幫助他們較快適應大學生活,融入校園環境,確定新的學習和生活目標,以良好的身心狀態學習和生活。

          1、開展新生心理健康入學教學教育活動

          首先,高校應通過廣播、電視、網絡、?⑿麄鳈诘榷喾N媒介,積極開展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在新生報到場所或宿舍區布置新生適應主題展板和海報,讓新生了解大學生活常見的適應性問題,指導學生如何適應、調整和應對。其次,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可以提前培訓一批專門做團體輔導的朋輩心理輔導員,或對帶班學長學姐進行團體輔導技能培訓。待新生入學后一兩天,由心理咨詢中心組織人員和制定新生團體輔導方案,開展新生適應性團體輔導活動,幫助新生盡快熟悉環境。再次,由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或學校其他心理咨詢師面向新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講座內容宜針對新生在適應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做出一些指導。通過講座,能使新生了解自己在適應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產生的情緒,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消除對心理咨詢的認識誤區,提高心理咨詢求助意識,知道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地點、聯系方式、師資力量、預約方式及咨詢時段等,以便適應不良時能及時向心理咨詢中心求助。最后,組織新生參觀心理咨詢中心,讓新生到現場觀看預約等候室、沙盤游戲室、個體咨詢室、宣泄室、團體輔導室等功能室,體驗音樂放松椅、沙盤等心理產品,對心理咨詢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此外,可以在新生參觀心理咨詢中心的過程中,發放一些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的宣傳冊、書簽等,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

          2、利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平臺促進新生適應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xx〕16號)和《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xx〕1號)等文件精神,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其中明確規定高校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應的課程體系。學校應開設必修課或必選課,給予相應學分,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在幫助新生在適應的各種措施中,沒有一個平臺有心理課堂這個平臺影響面那么廣,那么有針對性。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在新生入校第一個學期便開設,課堂內容應涉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新生適應指導、自我認識、情緒管理、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戀愛情感及常見的心理障礙等章節。這些內容將有效的促進學生更快適應大學生活。另外,還要進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回訪輔導。

          3、加強日常心理咨詢和輔導

          一是心理咨詢中心、院系心理輔導老師。二是輔導員高校所有教職員工都負有教育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要著力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參與意識。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新進教師崗前培訓課程體系。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應為他們至少組織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應對學生宿舍管理員等后勤服務人員開展相關常識培訓。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7

          一、情緒調節很重要

          情緒調節是人人都必須掌握的技能。我們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一個人訓斥另一個人說:“不要把你的情緒帶到工作中來!”我們都知道一點,情緒會影響我們思考,可能導致我們沒辦法作出理智的判斷。作為學生我深有感觸,情緒廣泛地滲透到一切活動當中,明顯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當我們情緒高漲時,滿懷信心,覺得干什么都得心應手,看什么都賞心悅目;當我們情緒低落時,感到沮喪自卑,干什么都不順手,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甚至覺得整個生活都變得陰冷凄涼。無論情緒是積極的或消極的,均需要進行調節。最容易讓人聯想起的是對負性情緒的調節。例如,當你憤怒時,或許需要克制;當過分悲傷時,轉換環境,想一些開心的事情,或許可以令你開心起來。對于高度的抑郁和焦慮,更是需要臨床處理和治療的情緒障礙。正性情緒在某些情況下也需要調整。在學校里,如果成績很好的同學表現過分的得意或驕傲,可能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心理平衡,因而應有所節制;在醫院看望病人,傾聽別人講述痛苦時,需要予以同情而不能表現過分的欣喜。所以情緒調節不僅僅是降低負性情緒,實際上包括著負性和正性兩方面情緒的增強、維持、降低等多方面的適時調整。對消極感情的調節,更多的是抑制;對積極感情的調節,主要是加強和管理;同時,情緒調節也包含著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之間的平衡。

          二、情緒健康的標準

          一般來說,情緒的目的性適當、反應適度、正性作用即建設性的積極的作用強,是情緒健康總的標準。對大學生來說,情緒健康的具體表現是:

         、偾榫w基調是積極樂觀的,愉快穩定的;

          ②對自己的不良情緒具有調節控制的能力;

         、矍榫w反應適度,不過強也不過弱;

         、芨呒壍纳鐣郧楦械玫搅己玫陌l展,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

          三、情緒的控制與調適

          第一,不對自己過分苛求,把奮斗目標確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一個人在人生奮斗中應該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做到既盡力同時又量力,既積極同時又放松,應該既有適當的高目標,但又沒有高目標造成的過重的壓力。此外,樹立切實的奮斗目標,還包括不盲目地處處與人競爭,以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在大學里,有些學生常常暗示并鼓勵自己盲目地與他人競爭攀比。然而,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優勢也各異,如果處處與人競爭,由于時間精力不濟,必然增大挫折失敗的幾率;同時又使自己終日生活在緊張狀態之中,心理壓力過大,對身心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大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競爭的領域,以利于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而爭取成功,同時有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

          第二、在生活中對他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以避免產生不良情緒和失望感。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心和幫助的,但不能凡事都依靠別人,指望別人,不能對他人抱有過高的期望。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應當依靠自己的力量,其次才是考慮他人幫助的可能性。如果對別人要求過多、期望值過高,當別人難以做到時,就容易使自己失望,產生抱怨情緒,導致自己心里失衡,又會惡化人際關系。提高移情能力,學會敏銳地感知他人的情緒和需求,可以使自己能更聰明地處理人際關系。

          第三、多找朋友傾訴,以疏通宣泄積郁的情緒。一方面可以使不良情緒得到發泄,另一方面在你傾訴煩惱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并能獲得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啟示、新思路,增強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

          第四、使情緒升華。這是一種比較高級的情緒宣泄方法,就是把情緒波動激起的能量引導到提升自己、發展自己的方面去。例如,把因考試失利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升華為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把對自己外貌的不滿意升華為全面發展自己、增長才干、增長知識方面來。

          第五、學會去愛。建立良好而真誠的人際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徑。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增強理解、信任與自信,減輕心理上的不適感,保持心理平衡。培養健康的心理需要豐富的營養,最重要的營養就是愛。愛,包括十分豐富的內涵,比如關懷、安慰、眷戀、惦念、鼓勵、幫助、支持、理解等等,都可歸為愛的范疇。每個大學生都需要被人愛,同時也應該愛周圍每個人。去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幫助他人,能逐漸養成自己博愛而寬廣的胸懷,從而可以大大增強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減小自己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機感。所以,你去關愛別人,也就關愛了自己。

          四、高考那段日子

          現在已經是大學生的我,時常會回想高考那段時間。我成績不是很好,越到最后關頭,越覺得壓力大,爸爸媽媽說的最多的永遠是高考、大學、未來,那時真的好恨,好煩。我在我的書桌上刻了這樣一行字:“高考是一場集體犯罪,而我們都是這罪惡的無辜幫兇!毙睦锏臒⿶炚媸遣恢涝趺崔k才好。我爸爸著急得晚上睡不著覺,媽媽為了我會偷偷的哭。一場高考搞得我世界里的所有人都辛苦、難過、緊張,家里的氣氛也總是很壓抑。

          原本是工程師的爸爸想嘗試做銷售,于是他開始學習與人溝通,他看了很多書籍和視頻,尤其是關于高考的,他沒少看。有很多人會做演講,會出書,教父母怎么面對準備高考的孩子,教孩子怎么面對高考,爸爸不光自己看,還要我和他一起看。一段時間后,爸爸說他想開了。果然,他沒以前那么逼著我了,他還勸媽媽只管照顧好我的生活就好了,學習的事情讓我自己去操心。

          爸爸的心態變得很好,他每天都很輕松,有空就拿本書大聲朗誦,練口才,練英文,我知道他在努力為我做榜樣。我是喜歡晚上熬夜白天賴床的夜貓子,但我爸爸不準,說作息正常才有好精神,熬夜的人情緒都很煩躁,他每晚都監督我按時睡覺,早上叫我起床。平常飯桌上的談話總是高考和成績,但爸爸漸漸開始說笑話,說家里平常的小事,飯桌不再是讓人痛苦的地方了。臨近高考的那幾天,他總是在我看書時叫我陪他喝茶下棋,要我和他去打球。

          最值得一提的是高考前一天,爸爸帶我去看考場的事。那時在學校外面租房子住,離校很近。我們吃完早飯,爸爸就說出去逛逛。走沒多久,看見一輛車的車牌號是168,聯想到我的考試號是16,座位號是8,爸爸高興的拍手大叫:“這么吉利的數字都讓你碰上了,這次高考肯定沒問題,哈哈!币驗榭紙霭才旁谖业膶W校,所以很快就找到我對應的考室,看到有老師在封考場,我沒能進去教室,只在外面逛了一圈,爸爸這時又說,“你看,你的考室外面貼著毛澤東的畫像,你的座位從窗戶看出來剛好可以看見對面教室貼著孔子的畫像,這說明什么,明天考試你肯定是絕對沒問題,放心好了,毛主席和孔子都罩著你呢!睂χ@么天真的爸爸,我只覺得好笑。

          爸爸經常跟我說他以前高考時,第一科考語文,已經開考半個小時了但腦子里一片空白,渾身冒冷汗,所以他堅持我一定要熟悉考場,千萬不要像他當年那樣,最好能進教室坐在位子上好好感受一下?墒且呀浄饬私淌,怎么進得去,高考那么嚴格,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但不熟悉校園環境的他到處亂逛,非要找到領導,爭取機會讓我熟悉環境。我無奈的跟著他走。教室辦公室早就沒有老師了,走了很久在公共教室發現有一個臨時的辦公室,里面都是在準備考試事宜的老師。爸爸找了一個老師表明了自己的意愿,但那個老師很不耐煩的拒絕了爸爸,那老師還用眼睛瞟了我一眼,雖然好像沒做什么錯事可當時我覺得好丟臉。我受不了扔下爸爸自己走了。沒走多遠,爸爸就一臉得意的追上我?礃幼铀晒α耍墒俏矣X得不可思議,問他怎么回事。他說,“我進去找了一個比較像管事領頭的老師,說明了來意,說大家都是做父母的,都有孩子,想當年我高考進考場時的慌張,所以希望孩子能輕輕松松考試,不要有因為不熟悉環境的心理壓力,而且我們保證不破壞考場,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那個人果然理解爸爸的苦心,愿意給我們一個機會。于是有了爸爸為我爭取的機會,我得以進教室,坐在我的位置上想象第二天的考試情形。我閉著眼睛感受,心里無比平靜。爸爸在教室逛了一圈,然后覺得我的凳子不好,還去教室外面換了一把椅子給我。

          第二天,爸爸說昨天陪你去熟悉過考場了,這幾天考試你自己去,不陪你了,放輕松,不僅有幸運數字,還有毛澤東和孔子,加上考場你都進去過了,所以不會有任何問題的。這場仗你自己可以搞定的。于是我很淡定的出發了。

          五、生活中的體會

          很感謝爸爸,感謝他無形中教我的。他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并用他的正面情緒影響我,而且嚴格監督我的作息習慣。高考的順利很大原因是爸爸,多虧有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依舊會以他為榜樣,用健康的情緒過好每一天。以下是關于健康的心理素質的總結:

          1.自信積極,微笑樂觀

          這講的是人生總的態度。這兩句話是人生最重要、最寶貴的心理素質。自信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條件,一個人如果不自信,他必將一事無成;同時自信又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魅力因素。而且這個自信應該是有客觀根據的、實事求是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人有了自信,還要積極。微笑可以使人的心理狀態安穩而愉悅,從而可以比較順利地處理各種事情。同時微笑的表情對外界也是一個很好的魅力。在生活中,當你把一個微笑帶給千百個人的時候,千百個人會還給你千百個微笑,這里面就會生出許多緣份和機會,你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2.滿不在乎,輕松自在

          這講的是對待壓力和困難的態度。在這里“滿不在乎”是指在任何壓力、困難、挫折和失敗面前,在別人的誤會、怨恨、羞辱、排擠與刁難面前,甚至在一些人的攻擊、誣陷、迫害面前,要有一種堅強的英雄氣概,保持一種無所畏懼的心理狀態。事實上,誰要在困難和阻力面前太在乎、太認真、太緊張,那是很不聰明的,因為那樣容易失掉信心和勇氣。所以毛澤東說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很有辯證思想。這里“滿不在乎”指的就是在戰略上要藐視困難和挫折的意思。對待任何事情都不要過分,都不要走極端,不要犯“過猶不及”的錯誤,而要把握好“度”。太者極也,物極必反。這是自然規律,是辯證法。明白這個道理后,同學們就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做人做事講究分寸,做到適可而止、恰到好處,這樣你的人生將變得更加智慧與和諧。

          3.不亢不卑,寬仁博愛

          這是對待人的態度。人生一輩子,能做到在任何場合都不亢不卑很不容易。在現實世界中,許多東西對人都是有壓力的:權力、地位、金錢、知名度、職稱、學歷等等,各種各樣外在的東西對人都會產生壓力,這叫社會文化的壓力。同學們在社會生活中要注意培養自己抗衡等級尊卑觀念這種社會文化壓力的心理素質。完全不受這種壓力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是同學們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能夠抗衡這種壓力的不良影響。缺乏這個素質的人,將不斷受到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擾,失去很多機會。有時候是因為你表現局促、靦腆、拘謹,即因你自卑而失去上司的信任;有時候則因為你高傲、武斷、對人不禮貌,即因你自亢而失去下面的擁護。同時要寬仁博愛。就是說,要有一種很好的“消化”能力;無論別人在你背后議論什么,攻擊你什么,對你有什么怨恨、誤解和謠傳,對人對事你都能寬宏大量,能消化負面的影響,始終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與平靜。同時用一顆博愛的心來對待大家,對待周邊的世界。一個人如果有一顆寬宏的博愛的心,他就會感到自己的心里特別安詳、穩定和健康,沒那么多煩惱和心理負擔,他就會更多更深地體會到生活的幸福與快樂,同時也會遇到更多的人生機會。

          4.敢說敢做,拿得起放得下

          最后這講的是對待工作和事業的態度。如果你想到的事情看準了,想好了,但是不敢說,想了幾十遍還不敢說,那你就是有病了;想過三遍不敢說,那是軟弱;如果想了一遍,想好了就說出來討論,那是強者。因為你沒有那么多顧慮,是襟懷坦白、心理健康的表現。如果能做到說完就做,敢于探索實踐,那就堪稱勇士了。“拿得起”是說,在工作中能夠不怕困難和艱險,勇于挑擔子,敢于負責任;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干好工作,并能立即行動投入實踐!胺诺孟隆笔侵,要學會在工作中暫時放松自己,暫時擱下,學會自我減輕心理壓力,學會減少不必要的額外的精神負擔,學會正確地放棄和否定,學會適當地自我解脫!澳玫闷鸱诺孟隆笔墙】底栽诘娜松鸂顟B的體現,是大學生應該努力追求的一種生活境界。

          如果在自己心里經常反復默念上面那幾句話,以此對自己不斷進行良性的心理暗示。它們對調節自己的情緒情感,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促進自己事業的成功與生活的幸福將會發揮良好的作用。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8

          伴隨著心理學的理論發展和現代社會的客觀要求,積極心理學成為心理學研究的新方向。積極心理學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重視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的目標在于幫助人們發揮自己的潛能,提升人們對情感、工作和生活的體驗。心理學家馬丁塞林格曼、謝爾頓等人倡導的積極心理學將心理學關注的主體由心理異常者轉向普通群體,其中很多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心理調節技術可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調節和群體疏導,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結合進行研究已成為科學研究的新導向。隨著社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的不斷加強,將積極心理學用于解決大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已成為一種趨勢。

          一、積極心理學簡介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運用科學、有效的干預方式,旨在幫助人們獲得美好人生的學科。與心理學的其他分支相比,積極心理學注重幫助正常人獲得更加健康、幸福的體驗,而不是調節心理機能和矯正異常行為。這使得積極心理學對于幫助更廣大的人群實現自身價值具有更大的意義。積極心理學理論認為個人的幸福感可以通過四個維度進行評判:身體的感覺、成就、社交和意義。在這四個維度中,積極心理學都有相關的理論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自我調節。

          (一)身體方面

          在積極心理學中,正向積極的健康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其目標不僅僅是保持健康狀態、預防和抵抗疾病,更重要的意義是激發出人們過上長壽、健康生活的內在動力。積極心理學家們提出了“健康是一筆財富”的理念,這種“健康資產”,就是影響健康水平,幫助人們戰勝疾病風險的一種因素。該課題致力于探索某一特定的“健康資產”對于長壽、健康的影響。該課題的研究結果證明,無論是對于健康還是受疾病困擾的人群來說,積極正面的情緒狀態都有正面效果。在保持同等水平的吸煙量、飲酒量、運動量和休息時間的條件下,情緒較為正面的人也普遍較長壽。干預性實驗也表明,積極的情緒能更有效地抵抗流感。此外,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進食更多果蔬會增強幸福感。在韓國、伊朗、智利、美國等不同地區進行同類實驗的心理學家都得出了類似結論:進食更多果蔬使人更易感到“非常開心”。這可能是由于大量攝入某些營養物質的原因。

          (二)成就方面

          成就是指在一定動機的驅使下,促使個體接受教育或訓練后獲得的學習成果。影響成就的因素有遺傳因素、社會因素及個體需求因素。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當人們滿足某一層次的需求后,人們會進一步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成就屬于最高需求層面——自我實現。受這一普適性理論的影響,成就則成為人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在積極心理學中,成就是個體追求有價值的工作,使之達到完美狀態,獲得心理滿足的行為。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或者工作滿意度高的人比低成就或工作滿意度低的人更容易獲得幸福感。個體記憶中存在著與成就相關聯的情緒體驗,當獲得成就的滿意度更高時,愉快的情緒體驗進一步促使人達成成就,由此獲得良性循環。成就對于個體重要性在于工作本身,而不是隨之而來的報酬。當人們在某項活動中獲得成就時,滿意感可以起到自我強化的作用,達到高峰體驗。

          (三)社交方面

          積極心理學的著眼點之一就在于積極情緒,而人際關系對于積極情緒起重要作用,不論這種關系是工作、家人、愛情還是友情。正如克里斯托弗皮特森教授的概括:“我們周圍的其他人非常重要!蓖ㄟ^人際關系,人類可以接受、分享并且傳播積極的能量。在這個過程中,人際關系也能夠通過與他人積極互動得到增強。《性格優勢和美德手冊》首次嘗試以研究群體的方式定義人類的積極心理特質。這些特質包括6種“核心美德”,下設26種可測量的性格優勢。6種美德和26個性格優勢如下:智慧和知識:創造力、好奇心、開放性、求知欲、洞察力勇氣:勇敢、毅力、誠信、活力、熱情人性:愛、友善、情商正義:公民意識、公平意識、領導力秉性:寬恕、憐憫、謙卑、謹慎、自制力神性:對美麗與卓越的欣賞、感恩、希望、幽默、靈性在這6種美德中,“人性”中的“愛”、“友善”、“情商”與人際關系直接相關,“開放性”、“誠信”、“領導力”、“寬恕”等與人際關系聯系也較為緊密。因此,人際關系的維護在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中起到一定作用。

          (四)意義方面

          意義是衡量幸福感的一個方面。有研究表明,主觀幸福感的獲得并不持久,在經歷一段高峰期過后,幸福感回歸原先的基線水平。所以想獲得長期的幸福感與滿足感,需要將外在激勵轉向內在激勵,從考慮關注外在滿足轉向內在滿足。意義是個體內在設立的為之不斷努力奮斗的目標,并且當無人知曉個體的目標時,仍堅持繼續,這個目標就是個體真正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在積極心理學中,意義是個體價值、生活意義和對未來的期望的綜合表現。個體的價值是指個體在生產、生活中為滿足個人需要所做的發現、創造。經歷同一件事情時,人們對事物不同的看法及態度將導致不同結果。積極心態面對挑戰和打擊會更好地克服壓力,戰勝它并走出困境,而消極心態往往會導致失敗的結果。有意義的生活是人們對未來的設想,人們面對危機或創傷表現得更加樂觀,就更有助于戰勝困難。促進人們樹立目標,尋求意義可以使人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人們對事物的認知采取更為積極的態度,則有助于人們提升主觀幸福感。高校學生樹立更高的目標,對事物認識更為積極、有意義,是個人價值得以顯現的最佳途徑。

          二、遇到的問題

          (一)高校學生體質狀況堪憂

          近20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體質狀況處于不斷下降的狀態,大學生體質問題亟待解決。根據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衛生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共同組織的第6次全國多民族大規模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20xx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學生的各項體質較往年呈下滑趨勢。19-22歲年齡組,即大學生所處的年齡組爆發力、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身體素質水平都有所下降,大學生的體質鍛煉時間也有下降趨勢。體育鍛煉是指根據身體需要,運用各種體育手段,結合自然力和衛生措施,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的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對促進積極情緒產生,宣泄不良情緒有重要的作用。大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間的減少,不僅影響了體質,更間接地對心理健康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較低

          主觀幸福感(SWB)是指人們如何體驗他們的生活質量,包括情緒反應和認知判斷,SWB的評判可以從情感平衡和生活滿意度兩方面衡量。良好的情感平衡是指愉快的情感體驗與不愉快的情感體驗相比較占優勢。生活滿意度是個人對生活的總體評價,獨立于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之外,是衡量主觀幸福感更有效的途徑。筆者以安徽某高校20xx屆本科畢業生進行了校園生活滿意度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1333份,收回問卷1333份,其中有效問卷1290份,占20xx屆本科畢業生總數的24.13%。通過SPSS統計軟件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統計和整理得出:在1290份有效問卷中,每項滿意率較上一年均有所下降:平均分在8分-9分有10項,較上一年的17項下降較多,剩下的10項均在7分-8分之間;20個項目的全校平均分為8.00分,較上一年低0.31分。具體表現:在評選獎學金、評選先進工作方面,學生滿意度平均分為7.99;在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和效果方面,學生滿意度平均分為7.67;在校園文化活動方面,學生滿意度平均分為7.77。通過本次調查可以得出結論: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處于較低水平,而且有不斷下降的趨勢。

          (三)大學生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較弱

          大學是從學生變為社會人的過渡階段,大學生活與高中生活相比較為復雜,很多大學生第一次離開家人,來到陌生的環境,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們獨自處理。由于大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閱歷不夠豐富,情緒較易沖動,事件的發生和處理不當往往會使他們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導致不良后果。據不全面數據統計,我國大學生暴力犯罪的案發率逐年上升。突發性事件發生較為突然,帶來后果比較嚴重,處理較為困難,因此會對學生,其家人、朋友乃至社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指導大學生如何預防、處理大學校園突發性事件,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大學生對未來發展方向感到迷茫

          大學生會面臨許多不同的抉擇:正在上大學,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工作;快要畢業,不知道選擇讀研還是工作等。很多人會覺得是自己不夠了解自己,試圖通過向內思考的方式來探索自己、了解自己,但根本原因是缺乏足夠的信息來做出決策。大多數同學在邁入大學后無法準確給自己定位,因為某些原因對學校產生抵觸情緒,不能很好適應大學生活,自我調節能力較欠缺,對學習、生活得過且過。一些同學給予大學生活過多的期盼與憧憬,但實際的大學生活與想象有大落差:欠缺專業知識的拓展、沒有合理分配課余時間和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等。安徽省某高校20xx屆畢業生校園生活滿意度調查顯示,不管畢業生是已落實就業單位、國內升學、出國(境)留學、自主創業、求職中還是暫不就業,他們對自己從業情況的滿意度平均分為7.98分,處于一般滿意的水平。數據證實: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考慮,職業方向感缺失;而即便考慮過的人對職業生涯也沒有一個詳細的規劃,不知道該做哪些準備、鍛煉何種能力,這同樣會導致迷茫情緒的產生。

          三、對于大學生積極情緒培養的若干建議

          (一)體質提升與體育鍛煉是培養大學生積極情緒的基礎

          應該樹立大學生合理膳食的觀念,為大學生提供健康均衡的飲食,促進他們的體質提升,進而促進積極情緒的產生。合理地增加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機會,樹立大學生健康的生活觀念。這不僅是為學習、生活打下基礎,更是為了增進他們的正面情緒體驗,進而獲得幸福感。

          (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是學生獲

          得積極情緒體驗的焦點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心理學的一種補充,主張關注人的內在動力。在大學教育中,老師改善傳統的教育模式,建立豐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帶動活潑、自由的課堂氛圍,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愛好,引導、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體悟在學習過程中高漲飽滿的快樂情緒。高校教學需要因材施教。在進行因材施教的時候,需要考慮年齡、能力、性格等的個別差異,教師再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有彈性、有張力,適合不同類型的學生,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積極情緒體驗。

          (三)全面塑造大學生人格是培養大學生積極情緒的目標

          通過講座指導、實踐活動和課外實習的方式,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提升大學生挫折耐受力、自制力、毅力等,促進學生發揮自身潛力,預防突發性事件對學生產生的不良后果。注重培養學生性格的積極方面,運用內在力量與積極情緒戰勝困難,在實踐中全面培育人格,同時挖掘和塑造學生潛能。并在這個過程中,培育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增強積極情緒的互動。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健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xx,11(3):231-236.

          [2]李懷玉.論心理新的研究趨勢:積極心理學[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1).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9

          摘要:

          心理學是研究和指導人們實現心理健康的科學,在新的社會形勢下,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研究闡明了心理學和生活質量的關系,并對提高生活質量提出建議。

          關鍵詞: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

          生活質量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提出的,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明顯提高,生活質量問題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研究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況。

          現代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已不僅僅局限于生理方面,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概念有明確規定,指出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明確提出了心理健康這一人類健康的重要指標。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人格心理學的研究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

          只有心理健康,人們才能對外界做出良好的適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身心潛能。

          現代心理學證明:心理健康的人,較能充分發揮其心理的潛在能量,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他們的學習成績必然優于心理不健康者,工作效率也高,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這是因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奉獻精神,能耐受挫折和逆境,能夠在困境中戰勝困難。擁有健康的心理,人的創造力和潛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創造財富,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所以,心理健康是成才立業之本。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生理健康,真正提高生活質量。

          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證和動力。一個人只有生理健康了才能談心理健康,而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和維持生理健康。最簡單的原因是長期的情緒不良會導致身體免疫力嚴重下降造成容易生病。臨床上也有相應的例子證明,已經證明,感冒、肝炎甚至癌癥等疾病都與人的心理因素關系極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導致健康的行為,才能使生命發出絢麗的光彩。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集體中受歡迎的人的個性品質,恰恰與心理健康的標準相一致,而集體中受人排斥的、嫌棄的個性品質也恰恰與心理健康的標準相悖。因此,心理健康的程度對人際關系有直接影響,從而對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擁有健康的心理是擁有高質量、高品質生活的前提。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戰勝困難和挫折,取得人生的輝煌。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困難。面對這些困難和挫折有的人被他打敗,有的人堅強巧妙的戰勝了他,把握自己的命運。只有掌握自己命運的人,才是一個成功者。一個人的命運到底該往哪個方向發展,是許多欲成大事的人非常關心的一個人生課題。如果我們能夠對世界抱開放態度,樂于學習和工作,不斷汲取新經驗,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挫折,能調控情緒,心境良好,并堅強的戰勝困難和挫折,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有收獲。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前提和保障。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實現更好的人生。

          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必須學會正視現實,接受現實,并能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現實和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

          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事物和環境,并能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要有高于現實的理想,而又不會沉溺于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奢望中。若總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責備社會環境對自己太不公平而怨天尤人,而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則無法適應現實環境,在現實生活中就更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講究心理衛生,必須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

          講究心理衛生,主要是指要注意用腦衛生。用腦衛生除了避免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有害影響之外,主要是指在使用大腦時候要講究科學用腦,就是要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避免大腦的過度疲勞以致功能衰弱,特別是應有充足的睡眠,以便使勞累一天的大腦有一個及時而有效的修復過程。

          我們自身要有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擴大人際交往,培養和完善健全的人格。

          通過積極參與經常進行的社會活動,人際交往得以不斷地擴大,不僅可以使人交流經驗、增進理解、開闊視野、開朗心胸,還可以取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更重要的是,這可以使人感受到與社會集體融為一體、不可分離的體驗以及充足的社會安全感、責任感、信任感和激勵感;從而大大增強個人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應激和心理危機感。這是人們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有利于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水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衛生習慣則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許多常見病、多發病都是由此引起的。

          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對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我們要重視心理學的研究,更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依靠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質量。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10

          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通過相關課程生活化教學,加強隱性課程生活化滲透,通過生活化教育的全面影響,幫助師范生對教師職業形成積極正確的認知,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全身心投入師范專業學習,培養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認同感。

          一、相關概念

          1. 積極心理學

          1998年,美國心理學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掀起積極心理學運動,倡導關注人類的積極力量和理想機能,尋找使得個體、團體和社會良好發展的因素,并運用這些因素來促進人類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和諧繁榮,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組織系統,三者相互作用、影響:長期、多次積極的情緒體驗促進積極人格特質的形成,積極的人格特質又反過來幫助個體感受更多積極、快樂、滿足的情緒體驗,而積極的組織系統,包括良好的家庭、學校、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由此產生的積極向上的團體氛圍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前兩者。

          2. 教育生活化

          美國教育家杜威在其著作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梢姡钍墙逃脑慈彩墙逃穆淠_點,教育只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滿足生活的需要,才能凸顯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教育的內容與生活密切聯系,教師在教學中盡量設計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教育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教育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生活的體驗中加深認識,在生活的實踐中運用知識。生活化教育、教育生活化是實現教育價值和意義的最佳途徑。

          3. 教師職業認同

          教師職業認同是教師對其職業及內化的職業角色的積極認知、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體,是教師個體與職業有關的積極態度。有別于教師職業倦怠研究教師職業生涯中出現的各類消極面,教師職業認同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研究個體對教師職業的積極體驗,以期形成積極評價,付諸積極行動,做積極、幸福的教師。借助積極心理學理論,采用生活化教育,培養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認同,提高師范生將來從教的幸福感和忠誠度。

          二、相關課程生活化教學,引導師范生對教師職業形成積極正確的認知

          1. 將理想教育融于思想政治課

          改變傳統滿堂灌的知識輸入模式,轉而設計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立足現實,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導入課堂,巧設生活化的問題啟發學生主動參與討論,采用生活化的探究活動吸引學生深入主題,布置生活化的課外作業引導學生延伸課題。例如,講到“中國夢”與個人理想時,可讓學生回憶印象中爺爺奶奶曾經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否實現、如何實現的?自己小時候的理想是什么、現在的理想是否有變、為什么會變、為理想做了哪些努力?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辨析,明白個人理想與國家愿景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個人理想和“中國夢”都是以現實為基礎,對未來做出合理的期待,而不是脫離現實的幻想,并及時將主題轉移到師范生的身份上,提問:選擇報考師范生是否出于對教師職業的真正熱愛與認同?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促使自己選擇讀師范專業?讀師范專業是不是自己目前的最佳選擇?讓學生分析讀師范專業的各種主、客觀原因,可能出于自身對教師職業的真心熱愛,也可能迫于家庭壓力或經濟問題,意識到讀師范專業是目前的最佳選擇,在內心積極地呼喚自己逐漸愛上本專業,學好本專業。而這也是真正意義上教師職業認同培養的開始:在積極學習中積累師范專業的豐富內容,發現作為師范生的各種優勢,感受讀師范專業帶來的積極情感體驗。

          2. 將教師綜合素養融于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

          心理學和教育學是師范生的必修課程,是提高師范生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的重要課程,也是幫助師范生建立正確教師職業認知的主要課程。在學習“教師與學生”這個章節時,許多師范生對“教師角色”的認知可能存在偏頗,要善于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和生活出發,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你印象中最敬佩、最喜歡的教師是誰?他/她令你敬佩喜歡的原因是什么?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如實講述并發表討論,所有學生的回答綜合起來就是最全面的教師角色:傳道者、授業解惑者、榜樣、管理者、朋友等。諸如此類的生活化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與回答獲得對教師職業的正確認知,收獲積極快樂的學習體驗。同時開設多門其他課程,提高師范生的教師基本功,讓他們掌握扎實的教師綜合技能,提高將來勝任中小學教育教學的能力,增強自我效能感,無形中提高教師職業認同。

          3. 將職業生涯規劃融于就業指導與創新創業課程

          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填寫性格分析調查表格體系,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類型,引導不同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未來工作性質進行職業規劃,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點,發現自己的職業優勢和劣勢,鼓勵學生在學習和未來工作中發揮優勢,以積極的心態看待性格缺陷或者劣勢,不盲目悲傷、否定自己,勉勵自己通過努力去改變劣勢,或通過凸顯優勢來彌補劣勢,讓自己變得更富有積極性、發展性和挑戰性。讓學生明白:教師職業是受人尊重的職業,師范學習所培養的教師綜合素質足以支撐個體因各種外界原因無法實現教師夢時成功創業或從事其他職業。讓學生意識到教師職業并不排他,擁有較強教師素養與能力的個體在其他領域也可成就事業,從而更包容樂觀地增強教師職業認同。

          三、隱性課程生活化滲透,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隱性課程是學校隱含于課堂內外的、可能為學生習得的文化,包括校園氛圍、校園文化、校園活動、教師教育理念、師生關系等。隱性課程不納入教學計劃,通過學生的主觀體驗而滲透影響,通常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被學生自然接受,雖不像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課程具有立竿見影的學術習得效果,但影響力更持久牢固。

          1. 提升教師的自然性影響力,讓學生感受平等的地位

          教師不能濫用教師權威,要熱愛教育教學、熱愛學生,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通過自身過硬的專業素質、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全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立德樹人、感召學生,讓學生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感受教師職業的魅力,對教師職業產生積極正面的印象和評價,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提升教師職業認同感。

          2. 在課內外教學活動中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感性條件,增加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

          例如,加入與教學內容或活動主題相適應的背景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進入角色,在愉悅放松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和討論,沒有嘮叨和訓斥,沒有強制和灌輸,只有平等與尊重、自然與和諧。這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加留戀教師職業,熱愛教師職業。

          3. 建立與教師職業相關的課外延伸體系,讓學生主動參與和感悟

          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的培養需要有針對性的課程學習,更需要相關課外延伸體系的引導補充,如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學術講座、教師素質拓展訓練、情景劇、辯論會、讀書交流會、文化長廊等,訓練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讓他們感受參與的快樂。

          四、組織系統生活化,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師范專業學習,收獲滿足與快樂

          積極的組織系統是積極心理學從群體層次上所做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立積極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系統,從而培養公民的'美德。社會系統是以家庭為細胞的生態系統,學校系統是使家庭、社會朝向美好的教育組織機構,快樂和諧的家庭系統、優質溫馨的學校系統必定呈現和諧繁榮的社會系統。學校、家庭要為學生創造積極、溫馨、民主、平等、尊重、友愛的學習生活氛圍。積極推進“溫馨工作進校園”“學情夜訪”“領導接待日”等活動,以溫馨的服務態度和工作方式解決學生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全面推進以“德厚才馨”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品質;健全學生管理機構,完善學生管理制度,采取創新的管理措施激活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工作熱情,積極扶持學生社團活動,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做到學生傾訴渠道暢通,訴求反映及時。

          五、生活化教育全面影響,塑造師范生積極的人格品質

          采用積極心理學理論,通過團體輔導方式,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激發正能量、促進團隊合作,讓學生在積極情緒體驗中發揮潛能,增加幸福,最終使學生的積極潛能與優勢助力其教師成長。團體輔導,即在團體情境下進行,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與方法,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激發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梢詮乃茉旆e極人格、增加積極情緒、構建積極環境三個方面進行團體輔導。

          總之,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的培養需要借助各方合力,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德厚才馨的優秀教師、和諧溫馨的校園氛圍,共同構成培養未來優質教師的學習生活網絡。師范生在這張無限連通的網絡中探討教師職業的豐富內容,體驗教師職業的真實感受,塑造教師職業的人格特質,逐漸培養起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將來才可能成為幸福優秀的教師。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11

          心理學是個寬廣的話題,覆蓋的范圍深入各個角落。衣食住行均離不開它,只是在我們平時沒有仔細去討論和在意這個問題。小時候基本就不懂這個,大學的話能明白有這么回事,但真要誰能說出個所以然,估計也是半斤八兩的樣子。當然老師就除外了,所以懷著強烈學習的心情選了這個課程。

          有朋友說:“學心理學的人能看透別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厲害!”這些說法把心理學神化了,其實,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心理學者只是在盡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于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這樣給我們就有一種感覺,也就是心理學產生的標志---感覺。在邏輯層面上,心理現象包括感覺、知覺、表象、記憶、思維、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種心理現象的出現標志著心理的誕生?即心理產生的標志是什么?是何種心理現象的產生宣告了心理的產生?

          有現象必有其本質,心理現象產生了,就會有心理產生。在所有心理現象中那一種是最先產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現象,又能合理推出發展其他心理現象?顯然是感覺。只有感覺才產生的最早又能發展出其他心理現象,應該是心理誕生的標志。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推理:

         。1)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基礎,沒有感覺就沒有其他一切心理現象。感覺誕生了,其他心理現象就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源頭和“胚芽”,其他心理現象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壯大和成熟起來的。感覺是其他心理現象大廈的“地基”,其他心理現象都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

          (2)個體心理學表明:剛出生的嬰兒就只有無條件反射,只有簡單的感覺,而知覺和表象等等還沒有發展起來,但我們不能否認嬰兒就沒有心理。這樣我們在潛意識中實際上承認了只具有感覺的嬰兒也具有心理!心理隨著感覺的誕生而誕生,一旦有了感覺也就有了心理。單單有了感覺,就標志著心理的誕生,其他一切心理現象都是以感覺為“胚芽”發展起來,是胚芽成長的不同階段。隨著嬰兒的發育,其心理也逐漸發展起來,心理現象愈來愈復雜。

         。3)動物進化史也表明了感覺是心理產生的標志和“胚芽”。感覺是在什么時候產生的呢?也就是說感覺在動物進化史中是在那種動物身上開始出現的呢?動物進化史中。最開始出現心理現象的動物是腔腸動物。具有網狀神經系統的腔腸動物以簡單的感覺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腸動物具有最簡單最低級的心理現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腸動物身上誕生,以后隨著動物的進化和發展,心理也在逐漸發展,豐富,漸次出現了知覺、表象、想象和思維等等。心理進化史是動物進化史的附著物,并隨著動物的進化而進化的。心理也是從只具有感覺的動物隨著生物的進化而發展起來的,心理在感覺的基礎上隨著生物的進化而紛繁復雜起來,出現了知覺、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現了意識和思維等高級心理現象。

          而要將它們深入到生活中來看待還是具有普遍的意義的,尤其是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用一句俗套的話來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生長在社會的環境中,所以有些問題就必須是我們要考慮的。例如學習問題,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是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再有就是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還有情感問題也是現在大學生所面臨的,F代的校園已不再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園。大學生戀愛已經是普遍的現象,出入的雙雙對對,親親我我也不會被認為不正常的行為,雖然愛情可以讓人陶醉,讓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戀愛心理也會給戀愛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心理充滿矛盾各大校園因此每年都會有因失戀或別人的感情的原因而跳樓或割脈的現象。所以我覺得應該注意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F代大學生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作一種感情體驗及時行樂,借次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學生為了充實課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有的同學一旦綴入情網就不能自拔,強烈的感情沖擊一切,學習同樣受到嚴重影響。還有的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隨著時代發展,當今大學生戀愛觀念日益開放,傳統道德逐漸淡化。面對失戀的態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一部分學生擺脫不了“感情危機”,有的失去信心,放棄對愛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橫眉冷對秋波,俯首甘為光棍”。

          所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已是刻不容緩的事了。要遵守戀愛道德。大學生談戀愛時,遵守戀愛道德的主要內容是相互尊重戀愛自由、彼此忠誠,行為端正文明。舉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隨心所欲,無視社會公德。正確處理愛情與事業關系。大學生正確認識,對待和處理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如何正確認識,對待和處理戀愛和學生的關系,正確處理戀愛與集體活動、社會工作的關系,正確處理連愛與其他同學團結的關系等方面。肩負重任的大學生應處理好愛情與學業關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積極意義。正確處理戀愛挫折。莎士比亞說過:“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不是走一條平坦的道路。”愛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戀愛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處理失戀的問題上,正確的態度是做到失戀不失德,失戀不失態,失戀不失志。愛情是美妙的,它教會我們許多的人生道理,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良好的愛情觀,正確處理好戀愛問題,同時當遭遇戀愛困難時也應比較強的,能體現大學生素質的方法來解決,做到堂堂正正的戀愛大學生。

          總之我認為現在大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應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這是大學生成才的內在條件,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畢業后面對社會隨之而來的更大的壓力會讓我們更加無從喘息。所以說在大學期間應該培養一顆健康強大的心理,無論將來遇到多大的挫折我們都將能夠勇敢的去面對,這樣我們才能成就一番美好的事業。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12

          從古至今,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這都源于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我們每天都在追求生活,追求幸福感。當我們滿足了生理上的需要時,我們就會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而正是這些需求,讓我們有了奮斗的目標與動力,從而為我們的生活創造出更多精彩的畫面。

          每個人都有不同層次的需要,而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建立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等基礎之上的。

          自我實現理論是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思想,其本質特征是人的潛力和創造力的發揮。馬斯洛在闡述人的價值論體系時強調:人有多種需要和潛能,創造潛能的發揮是人們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是完滿人性的表現。這一目標的實現稱為自我實現。只有達到自我實現狀態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而只有全部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的人才顯示人的積極品格和最高價值成為自我實現的人。因此,人的潛能是人的價值的基礎,人的價值是人的潛能的發揮。潛能和創造性的發揮是馬斯洛自我實現論的本質特征。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是要把人的潛能發揮出來,使之產生一種精神上的升華,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價值。自我價值,指的是一個人的性德、知識和能力,也稱內在價值。如果某個人所擁有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所具備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所養成的德性能夠惠澤他人并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好的影響,那么,他也就是實現了其外在價值,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有一種自我需要得到滿足以后的幸福感,此時他心理上的感覺就是自我實現,即自我價值的實現。簡單地說,自我實現也就是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感覺很幸福。

          自我實現,是指人類追求個人能力極限的內驅力,是一個人為實現自身價值而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的需要,它能使個人產生強烈的動機,并使自己的行為朝向某個特定的目標,達到自己能夠成為自己渴望和認可的高度。因此,自我實現的需要并非要讓每個人都成為英雄,而是要讓個人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潛力以達到自己期許的狀態。

          誠然,只要一個人身心健康,通過不斷地學習,他的自我價值就會不斷增加,他的更高層次的需要也會永無止境。做到自我實現,就必須充分認識自我,做到不斷奮力登攀,并同整個社會和時代結合起來,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去更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所學、所知、所能、所創。而作為自我生存與發展所必須依賴的外部環境——社會,更應是一個公正、公平、開放、透明的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和捍衛者,以給每一個生命個體創造同樣平等競爭的機會。倘如此,每個社會成員才能自我實現,整個社會、整個民族才會更加輝煌。

          自我實現的產生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然充當自我實現者的角色。但這并不等于說我們在還沒有滿足生理需要的情況下,就盲目地追求自我實現這一最高層次的需要。根據馬斯洛的層次心理發展關系,這幾種需求是相互依存的。

          其中,生理的需要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是維持人類自身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那么人類的生存就會存在危險。這些基本需要是人類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低層需要,同時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動力。馬斯洛指出,人的這些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后就不再產生激勵因素,而是轉向更高層次的需要,并轉化為新的激勵因素。

          安全的需要是關于人類尋求保障自身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健康發展的需要,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社交的需要,也稱為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朋友、同事、團體等的關懷和理解。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致,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系。我們都希望在愛別人的同時也得到他人的關愛,與他人保持和諧共處,找到個人的歸屬感和社會認同感。

          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希望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尊重的一種需要,是比社交需要更高層次的需要,它可以分為自尊、他尊和權力欲三類,包括了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尊重別人。譬如,我們希望自己能夠勝任所擔負的工作并取得相應的成就,以此獲得必要的自信、自尊、自重和自主等,同時得到他人和社會的高度評價,從而獲得一定的名譽和成就。

          當我們仍未滿足生理上的需求時,我們所迫切的是要解決溫飽等問題,若這些問題都還沒有得到解決,我們的生命會受到威脅,又怎能談自我實現這樣高層次的需求呢?而若我們經歷了層層考驗,當物質上的需求已經不再緊張時,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追求精神上的需求,即自我實現這一最高境界。因此,馬斯洛層次理論中的幾個需求層次并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相互聯系,層次遞進的。

          其實,自我實現者并不是專指那些“成功人士”,而是指人的精神層面對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根據馬斯洛的理論,這是人生最高層次的需求。而能夠滿足自我實現需求的人往往具有健全人格。因此,馬斯洛自我實現理論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理論。馬斯洛痛感“價值觀的喪失使我們時代的最終痼疾”。他堅信,整個人類必須要有一個價值體系,而這個價值體系就是人類的自我實現。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體現了人的本性。每個人都有向善之心,渴望活得有價值、有意義,總是希望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不過,他認為人類的這種天性,最初只是作為一種潛在的東西,一種可能性被蘊含著,它需要人的外部環境和適合的社會以及后天教育的共同作用才能發揮作用。每個人所處環境和所經歷事情的不同與人的先天因素的差異決定了每個人潛在因素的發展和實現的程度的不同。

          馬斯洛堅持把人的本性和價值提到心理學研究的首位,自覺地把“自我實現”理論提升到了人的價值理論。由此,自我實現理論就成為了一個關于人的本性的、本質的和價值的哲學理論。

          簡而言之,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逐級發展,在這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中包含了四點假設:第一點是它的變化性,已經滿足了的需要就不再是一種激勵因素,它將被更高層次的需要所取代;第二點是它的多樣性,大多數人的需要結構是復雜多變的,無論何時都有許多需要在影響著人的行為;第三點是它的層次性,一般說來,只有低級層次的需要得到了相對滿足之后,高級層次的需要才會出現,才能夠對人的行為產生強大的內驅力;第四點是它的潛在性,由于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在一定的時刻,人們才發現其潛在的需要。

          當我們達到了自我實現這一境界時,就相當于中國全體人民都度過了社會主義而進入了共產主義理想社會。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有所增強,自覺性得到提高。同時,我們的思想也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大家互相幫助,貧富懸殊日益

          縮小,國家和平共處。猶如世外桃源般,讓人向往。

          正如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完美無缺的,馬斯洛層次理論也會有其不足之處。譬如,馬斯洛研究的對象大多是美國人,其研究是在典型的美國文化下進行的,而美國是個體主義比較盛行的國家,因而其理論不具有很強的跨文化性。這就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局限性,他忽視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以唯物史觀論證了入的發展的社會歷史規律,馬斯洛理論從心理學的和入學的角度進行補充,它啟示我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重視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人格的完美發展。

         

          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只有定位好自己的人生目標,選擇好正確的職業,才能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能力、才干與個性,才能讓自身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同時,我們必須要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自己所處的時代特點,牢牢把握時代前進的方向,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選擇合適自己的自我實現方式。發展自己別人沒有的競爭優勢,準確給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加強自我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觀,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13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健康心理學應運而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不僅是當今時代對人們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甚至是影響人們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影響

          隨著各種壓力的漸增,人們發現人類疾病譜正由傳染病向慢性病方向發展,相應地醫學模式也由原來的純生物模式朝生物-心理-現代社會模式轉變,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一門新的學科――健康心理學應運而生。心理學研究者認為,健康心理學是一門綜合學科,主要為人們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提供服務。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健康的心理在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地位必將會越來越重要。雖然心理學界對心理學今后發展趨勢有兩種看法:一種是樂觀的看法,認為心理學必將會受到千千萬萬人重視,甚至宗教崇拜;另一種是悲觀的看法,認為“心理學有一個長遠的過去,短暫的歷史和一個茫然的將來”,認為心理學即使再過10年也難以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但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現代人要提高生活質量,就必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梢哉f,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不僅是當今時代對人們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甚至是影響人們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

          1.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是當今時代的必然要求

          曾經有一則寓意深刻的心理故事,講的是一對男女朋友約會,結果男朋友遲到了。當女朋友問及男朋友遲到的原因時,男朋友回答說他找心理咨詢師咨詢去了。如果這件事情分別發生在中國和美國兩個不同國家,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如果在中國,女朋友可能會立即揮袖而去,認為她的朋友有毛;如果在美國,女朋友聽說后則會喜出望外,因為男朋友能夠去看心理醫生既說明他非常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這雖然是一個杜撰的故事,但卻深刻地反映了中國人和美國人對待心理學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中國,尤其在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并不懂得運用心理學知識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對心理學抱著一種錯誤的偏見。中國人往往習慣于把“心理障礙”與“神經病”聯系起來。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真實的故事:某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剛成立時,由于考慮到該校的研究生樓較為安靜和隱蔽,較適合開展心理咨詢,于是把心理咨詢中心設在了研究生樓里。不料研究生樓里的研究生們紛紛向校領導反映意見,強烈要求把“心理咨詢中心”的牌子摘掉。其理由是:把“心理咨詢中心”的牌子掛在研究生樓前,別人還以為研究生都有心理毛病呢!從這一故事我們不難看出,連知識層次較高的研究生們都如此看待心理學,更何況一般的老百姓呢?

          當然,這只是20世紀90年代初國人對健康心理學的認識。近十年來,隨著心理學知識的不斷普及,人們對心理學的認同度也在不斷提高。對自身身體的認識也有了長足發展,認識到健康不僅是純生理的健康,它至少還應包括心理的健康。真正的健康應是生理、心理和現代社會適應的和諧統一。同時現代文明的高度發展必然會導致人們精神的欠缺,人情的淡漠;導致高的心理發病率;導致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失調;導致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失調,人的身心失調;導致所謂的"現代文明病"的出現。而要使這些問題得到真正解決,就必然要讓健康心理學知識參與進步。因此,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是當今時代的必然要求。

          2.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

          日趨劇烈的現代社會競爭,高節奏的現代生活,使得人們的心理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筆者作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曾耳聞目睹不少大學生由于心理問題而影響了學業的正常完成。如大學生小A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后,由于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平時沒有用功學習,大一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時他只好作弊,不料當場被老師發現并因此而受到學校的記過處分。如果他掌握一點健康心理知識,能夠及時調整心態,也許這次處分就不會對他造成不良后果。但遺憾的是,他選擇了自暴自棄,結果他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同時出現了幻聽、幻視等嚴重的心理障礙,無法繼續學習,只好自動退學。又如大學生小B是院學生會的一名學習部長,學習成績一般。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女大學生小C并一見鐘情,但表白時遭到了對方的拒絕。遭拒絕后不久,當他去檢查本院學生到課率時,一位老師竟當著他的面說:“這么差的成績,居然還是學習部長!”遭拒絕后的失意加上他人的鄙視,他忽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結果當天他就從宿舍樓的窗口跳了下去……在普通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由于事業的失敗、情場的失意、朋友的背信棄義、生活的不如意等等原因而輕則患上心理病癥,重則走上輕生道路。所有這些表明,現代人所面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如果不學會運用心理學知識調節自己的心理,則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響身心健康。目前很流行一種說法就是把沒有明顯的疾病癥狀,但又感身體不適(如緊張、疲勞、胃痛、頭疼……)的身體狀態稱“亞健康狀態”。據一項統計數據表明,現代人生活壓力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比例越來越大。所以說,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學知識是現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還是影響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但這種智力學說卻無法解釋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為什么有的人在校時是尖子生,進入現代社會后卻一事無成?為什么我們對某些人一見面就有好感,對某些人一見面卻產生反感?為什么面對同樣的困難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淪、一反常態,而有些人卻能保持輕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國心理學者在研究中發現:人生成就的影響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則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其他因素主要指個人的情緒調節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樂觀”、“人際交往能力”等這樣一些非智力范疇的個人心理因素已經在美國企業界倍受重視。而“情商”這一美國心理學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美國心理學家高曼認為“情商”主要由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驅策以及對他人情緒的識別、移情及適度的反應能力所組成。如美國“創造性領導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些高級主管人員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為技術上的無能,而是因為人際關系的缺陷。因此,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加登納認為:“一個人最后在現代社會上占據什么位置,絕大部分取決于非智商因素!笨梢,人們要獲得人生的發展和事業的成功,就必須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懂得如何調節情緒,如何培養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等。

          曾經有人指出:心理學的發展一般要經過點綴品、調味品和必需品三個階段。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健康心理學正在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成為人們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參考文獻: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壘,王,等譯.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xx.

          [2]王沛.現代社會認知心理學[M].北京: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

          [3]賈啟艾.人際溝通(第2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xx.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14

          《淺論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作用》

          【文章摘要】當前,社會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在享受物質的同時卻也面臨著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健康的心理,實現人們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而在生活中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學知識,不僅提高人們的工作學習效率,還將有效提高生活質量。本篇論文簡單概括了心理健康出現的背景,又主要從身心健康、人的潛能、人際關系以及事業發展等多個方面論述了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作用。

          【關鍵詞】心理學;心理健康;生活質量;影響及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為滿足時代的需求,幫助人們更好的適應這個快速發展變化的社會,健康心理學隨之而出現。健康的心理表現的是一種持續、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況,在這種健康心理的影響下,人們能夠更好的適應外界,并充分發揮自我潛力。但是長期發展以來,人們并沒有充分重視心理健康,對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較為片面。不過,近年來,健康心理越來越受關注。心理健康在保證人類健康的同時,對提高生活質量也起到顯著作用和重要意義。

          1 心理健康出現的社會背景

          近年來,心理學知識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人們的生活中不斷得到普及,大家對心理學的認同度也逐漸得到提高。人們對自身認識,對心理健康的認識都得到長足發展。只有生理與心理都健康,并且與社會發展協調統一,這樣的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精神的欠缺及人情的冷漠,也致使心理發病率嚴重,人們生活中物質與精神嚴重失調,隨之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學知識,以滿足和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2 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作用

          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作用,我們主要從對人們的身心健康、人的潛能、人際關系以及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論述。

          2.1 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健康心理學知識有助于人們保持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在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的心理上承受著來自學習、生活、工作各個方面的壓力。學生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學習和完成學業,而工作者則無法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務,嚴重者甚至不能過正常的生活。所以,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現代人如果不學會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對自己的心理及時調整,那么很容易就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影響到身心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特別是在當前“亞健康”在全球范圍及其嚴峻的形式下,對于保持人們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證的就是健康心理學知識。

          2.2 對人的潛能的影響

          勞動創造了人們生存與發展所需的一切物質,滿足生活所需。一個人在勞動中,創造越多的物質文化財務,那么這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其得到的尊重也就越多。經過現代心理學研究得出,人的心理因素影響著個人的創造性,也決定著人的潛在能力的發揮。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心理潛在能力能充分發揮,其工作效率與學習成績也必然在心理不健康者之上,而其對社會所做的貢獻也最大。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堅強、樂觀等優秀品質,能夠在困境與挫敗中成長,激發和挖掘出潛在的能力,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變化,提高自身的物質生活水平。

          2.3 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健康的心理對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在社會生產、社會發展中,人際關系必不可少。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本質就是心理關系,其屬于人們之間心理距離的一個真實反映。研究表明,人在集體中深受歡迎的個性品質,與心理健康的標準保持一致。相反在集體中受到排斥的個性品質,也與心理健康標準相悖。由此可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到人際關系。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與他人相處融洽和諧,其人際關系就好。同時,他本身的個性在這種和諧的人際關系中,也不斷完善和變得越來越成熟。總之,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質量和品質的重要前提。健康的心理標準為,正常的智力狀況、情緒穩定和積極樂觀、意志力堅強具有良好的克制力,再就是協調和諧的人際關系及良好適度的反應能力。此外,正常健康的心理,還表現為行為與年齡的相符。

          2.4 對事業發展的影響

          高智商并不等同于高成就,一個智力高學習好的人,并不一定能夠在進入社會后作出一番成績。這主要和人的健康心理有著緊密的關系。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只有20%受智力因素影響,而其他80%則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則主要指的是心里因素中的調節情緒的能力、自信心與意志力等。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來說,自信心與積極樂觀的態度,再就是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這些個人因素都影響到了這個人在自我認識、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現。一個人能否正常開展工作,人際關系存在缺陷的影響要比技術能力的影響嚴重。因而事實證明,一個人的事業發展成功與否,與其掌握和運用健康心理學知識有著緊密的關系,只有通過健康的心理調節情緒,培養自信心,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有效的保證事業的成功發展。

          總之,一個人只有處于全面的健康狀態中,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保證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的有效提高。

          3 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

          擁有健康心理,掌握健康心理學知識,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生活,對事物一分為二,對好的方面強調的同時,也要坦然面對不好的一面,一個人在有積極心態的同時,也不否認消極因素,那么在惡劣的情境局勢中也能夠尋求好的辦法解決問題。

          建立健康的心理,要徹底將與過去失敗有牽連的經驗,消除那些影響決策的不良因素;建立自我目標,并持之以恒的去做去實現;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用于面對挫敗和困難;要多參加活動,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4 結論

          本篇論文通過具體論述健康的心理對于人們生活、學習以及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影響,指出了心理健康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和作用。因此,要實現健康快樂的生活與工作,提高物質生活水平,保證身心的健康全面發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知識極其有必要。

          【參考文獻】

          [1]孫興玲.《淺談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護理研究.20xx年第15期

          [2]王沛.《社會認知心理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年

          [3][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壘,王d,等譯.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xx年

          [4]賈啟艾.人際溝通(第2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xx年

          [5]黃志雄.《心理學與生活質量關系的淺析》.民營科技.20xx年第2期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15

          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人人都會做夢。然而,夢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那么,夢的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心理學?

          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你在心理一直思考或者焦慮著某件事情,那么在入睡后,大腦在白天這種高強度的連續刺激下,就很可能會再現白天腦海中的情景,從而形成夢。

          一船來說,夢的產生及內容與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有聯系,而且這種聯系是非常密切的。

          首先,思考、焦慮等心理及某種強烈的情感刺激都會引起入睡后做夢。說到底,夢是人心理的一種應激機制。對某一件事的過度思慮或者產生的某種強烈的情感都會刺激到人的大腦,這種刺激在人入睡后繼續延續便形成了夢。

          其次,心理可以對夢產生一種暗示。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自己是在做夢卻又感覺非常請醒,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和愿望支配夢境。比如,在夢中遇到敵人,眼看走投無路,心里想著“我要飛”,然后夢里的自己便真的飛起來。這就是一種“清晰夢”,在夢里我們通過心理暗示讓自己飛起來。

          最后,夢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學的一種反應。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心理學包含的內容有很多,比如欲望、憤怒、歡喜、排斥、熱烈等。而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我們深層的心理和情感。影視藝術中有很多情節都體現了這一點。在電視劇武則天中,處在男權社會里,武則天要想登上權力的頂峰,勢必會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比如犧牲他人。盡管在白日里武則天威風至極,然而在夜晚她卻經常從夢中驚醒,夢里她的姐妹一次次向她訴冤索命。這里,她的夢便挖掘出了她內心最深層的恐懼和懺悔,而這些心理也許在平日里連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夢與心理學之間存在看不可分割的聯系,一方面小理可以讓我們認識到夢產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對自己夢境的分析,了解自我深層次心理。

          生活中,當女人們做一個比真實還真的夢后,往往會對其進行探究和討論,如不少女人會向周公解夢尋求解釋。女人們對夢的探究精神值得鼓勵,但是在方法上卻應該反省。周公解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出答案,但是它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迷信納色彩。對夢的探究,女人們應該用一種更科學、更正確的方法。

          一般來說,夢的解析主要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夢是事實的反應,是生命的自我暗示。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你的夢里出現了某件事情或者某種景象,那么可以反思一下,這是不是真實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如果夢中的你焦慮不安,那么現實中你是不是確實在為某件事情焦慮看呢。

          在這里不得不說我們古人的智慧。在我國傳統的醫學理論中,夢與身體各部位的健康狀況有著內在的聯系,這里的夢便成了一種生命的自衛反應。我們的身體通過夢的形式提醒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出現病癥,以此引起我們的關注。例如,夢見大火很可能是身體中陽氣太盛,從而造成了陰虛的癥狀,這種癥狀容易引發口舌生瘡,造成身體不適以及情緒偏執、易怒等;惡夢則是肺氣大盛、氣燥的反應,這種情況往往喻示著肝臟問題。上面的例子就是告訴我們人體陰陽的失調是可以通過夢境來表現的,因此,女人們應該至多關注自己的夢,及時排查自己身體的不適。

          夢是心理學的反應,對夢的解析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對自我心理進行剖析,找到真實自我的一種途徑。因此,了解一些解夢的常識也是很有必要的。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引用了大量自己的夢境,可見,他也是通過對自己的夢進行分析繼而更深入研究廣泛的夢境。對于夢的解析有利于我們排解內心的情緒,使得我們擺脫潛意識中的那些負面影響。

          從結構派家庭治療的視角分析獨生子女家庭的常見問題

          很多人都在關注獨生子女制度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比如孩子在小的時候會缺少兄弟姐妹,他們要么總是與成人在一起,要么會很孤獨。他們獨自吸引了父母所有的注意力。而父母也會將更大的期待寄托在他們身上。

          在我的心理咨詢室里經常會遇到有困難的獨生子女家庭。比如孩子不去上學,甚至20到30歲的成年人,不去上班滯留在家里。他們可能會待在家里看電視玩電腦,基本不做家務也不愿出門見人。父母的苦悶與焦慮可想而知。近幾年在我們的工作室里也會注意到,青少年、青年早期的孩子,抑郁、強迫、焦慮類個案的比例也有所增高。

          解決家庭的問題,作為咨詢師來說,需要借助一些理論和技術。不論是對個體還是對家庭,單一的理論和技術,都很難勝任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認真地理解和學習每一種理論如何看待家庭問題,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結構派家庭治療,產生于70年代,由薩爾瓦多·米紐秦 (Salvador Minuchin)創立。這一流派注重從家庭結構的角度來分析、看待家庭問題。它與注重代際傳遞的鮑文系統治療、注重家庭交往順序的策略治療、注重情感體驗與整合的經驗派治療一起,被認為是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家庭治療理論經典流派。

          結構派家庭治療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家庭結構(家庭成員在互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系統結構)、聯盟(部分家庭成員聯合反對或阻礙另一個家庭成員的功能發揮)、界限(個人之間或亞系統之間由于限制和規則形成的)、亞系統(家庭中因年齡、性別、功能等的不同形成的夫妻亞系統、孩子亞系統、同胞亞系統等)。

          功能良好的家庭是什么樣子的?

          核心家庭中成員是夫妻兩人時:有相互的適應、磨合相互的界限(包括夫妻間的界限、與各自原生家庭的界限)。

          孩子出生后的家庭:會形成新的亞系統(父母、親子、孩子),亞系統與亞系統之間要有清晰的界限,并且需要在親子之間形成相應的等級,父母才能更好的行使管理和教育的權利,當然,隨著孩子的成長,界限與家庭規則會有相應的變化。

          功能不良的獨生子女家庭結構 :

          1. 親子纏結的關系(孩子父母與老人居住在一起,共同或是由老人承擔更多照顧孩子的責任,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著模糊的界限),表現在:包辦孩子承擔責任、更多的溺愛、更多的干涉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不能做決定;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如果不能及時的調整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的健康的發展。孩子很難承擔個人責任,對成年人也會有更多依賴,很難發展出相應的自主性。

          2. 母子存在纏結關系,爸爸疏離。爸爸在家庭教育中脫離,很少參與家庭事務(家務分擔、孩子教育)、長期出差,或者即使在家也不太關心孩子的事情。會更容易導致母子之間的纏結,孩子會代替父親滿足母親的情感需要。雖然媽媽很關心孩子,但這種不均衡的關系下,媽媽對孩子的過度卷入很有可能會成為孩子個性成長與發展的阻力。

          3.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等級關系是顛倒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界限也不是很清晰,家庭中大部分的權力歸在孩子那里,這對于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來說,簡直就是災難。孩子如果不想上學,只想用玩電腦來逃避現實困難,他一定有這個能力。你知道,誰都無法阻止一家之主的決定。

          4.父母之間存在沖突,都拉攏孩子作為自己反對另一方的同盟,會使孩子很難輕松地發展自己,而且父母的這種方式同樣會削弱雙方作為父母的權威性。

          5.單親家庭的撫養者很可能是與老人居住在一起(回歸自己的原生家庭),也許老人會承擔起孩子父母的角色,甚至孩子的父母是完全脫離的,那么對于孩子,無論從情感需要的滿足,還是教養職責的實施,都會出現困難。

          對于解決青少年的問題,我們在咨詢過程中會有一個結構調整的大方向,比如說我們會去關注夫妻之間的有效溝通,他們是不是可以在夫妻亞系統的等級上形成很好的合作,我們會注意看這個家庭中是不是存在著不適宜的權力階層,就是說青少年擁有了更多的權利而不必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最終是需要能夠幫助這個家庭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權力等級與家庭成員間合理的界限。

          薩爾瓦多·米紐秦在他的理論發展的后期創立出一種四步評估模式。大致的思路是首先通過把個體的問題擴展到讓來訪者看到其實是家庭關系中的運作出了問題,讓他們愿意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然后幫助他們一起來看是什么樣的互動模式形成了現在的這樣一種功能不良的家庭結構,再去探索相應的改變策略去改變現有的這樣一種結構。在這個過程中他還發展出來了一個步驟,如果很多夫妻在改變這個家庭結構的過程中存在著困難的話,我們會一起回過頭去探索一下原生家庭對于目前家庭成員間互動模式的影響,這個步驟被稱為結構化的探索過去。這個步驟其實是結構派治療和鮑文的系統治療的一個有效的結合。

          在探索改變現有的交往模式策略的過程中,結構派治療又可以結合策略派治療的一些技術,比如說我們會探索是什么樣的一種交往結果強化了某種行為模式,探索家庭成員之間互動的行為鏈,然后通過打破一個原有的某種模式的循環來改變家庭成員的互動關系。任何一個成員行為的改變都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變化。

          結構派家庭治療理論能夠提供給我們看清一個家庭某一個階段的地圖,能讓我們看清一個家庭存在的不能支持它們良好功能發揮的結構上的問題。其實家庭治療的理論與個體治療的理論一樣,存在很多理論派別,每一種派別都會有它的優勢和不足,所以我們也需要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去探索更好的整合之路。

          催眠中,求助者應注意的事項

          催眠治療的過程是催眠師和求助者的互動,所以兩者對于催眠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別是催眠師,在整個催眠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當然,催眠療法是解決求助者的問題,所以求助者要將自己視為主體,積極配合催眠師才能將催眠療法的效果達到最佳。

          求助者事先準備事項:

          1、盡可能穿寬松衣服且應冷暖適宜來就治,不要吃得太飽,也不要餓著肚子。

          2、催眠前處理完自己的問題,如關閉手機,完成大、小便。

          3、建議單獨前來治療,不要親屬或朋友陪伴,以減少不必要的分心。

          4、治療前應有足夠完善的休息,避免在治療中因勞累被催眠而睡著。

          5、身體不適與過分疼痛不要勉強來治療。

          6、極度興奮或醉酒,會神智不清,不適合立刻催眠治療,等安靜或清醒后再進行。

          7、某些藥物的作用會影響催眠治療的正常進行,應注意。

          8、催眠治療前切忌過于強烈的運動而導致出汗未干,應等身體干燥后再進行。

          9、進可能減少主觀思維,特別是結果判斷,改用心來理解并執行指令,體驗過程和感覺,會令治療效果成倍提高。

          求助者情緒管理注意事項:

          1、對催眠師的信任感、依賴感、權威感、崇拜甚至是恐懼感(敬畏)都有助于催眠的進行。

          2、懷疑、不信任、隨時評判結果等不把注意力放在解決自身問題上的行為都會嚴重妨礙催眠的效果。

          3、治療前,無論是催眠師還是被催眠者的情緒(生氣、害怕、激動、憤怒等)過于激動,都不適合進行催眠。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03-29

        心理學與生活感悟論文04-07

        優秀心理學與生活論文10-21

        生活中的心理學論文10-24

        心理學與生活論文思路10-10

        生活中的心理學效應論文04-27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通用9篇)05-05

        高一論文生活中的心理學10-24

        心理學與生活11-09

        心理學與生活03-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